【史料及解析】中国近代政治的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瓶中的陈年老酒—中国近代政治的知识框架琐议

接触新课程的历史老师都知道,与以前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相比,新课程的知识结构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原来以编年为纲、地域为纬涵盖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容丰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纳入一体的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结合的编撰体例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分天下,古今中外同类问题融于一炉的专题结构。原本丰富多彩、互相联系的历史整体被断为并行不悖、但难以联系的三个必修模块(一为政治、一为经济,一为思想文化),必修模块的下脚料则编成了几个选修模块。不仅如此,每一个专题的内容安排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以前的知识结构。新瓶之中不仅更换了包装,连瓶中的酒都变了味道。这些教过新课程的老师自会品出其中的甘苦。不过,由于新旧观念的交替,并非所有的新瓶中都会更换新酒,有时不小心会装上旧酒,甚至是陈年老酒,必修一中的中国近代政治就是装在新瓶中的旧酒。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政治的单元内容安排与其它单元的内容在风格上有很大的出入。按照07版的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分别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和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每一单元都是重点叙述政治制度的沿革与特点,原来在政治史中的政治事件如王朝的更替过程,革命的过程都退居其次成为背景。虽然太多的历史上政治制度的相关名词弄得同学一头雾水,虽然历史老师有时感觉政治文明方面的历史教学不象教历史倒像为政治课打工,有时连政治课都不必讲的内容在历史课还要不胜其烦地学习,感觉历史不像历史,但是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的编撰风格基本上还是保持一致、枯燥无比的。

不料到了第四单元,却是风格大变,原来的条分缕析的制度、法律被一个个事件所取代: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这些事件构成了第四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这样的编写风格使老师们对教材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这不就是原来的高中一年级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教材中中国近代史的压缩版吗?这些事件除了写的更精练之外,在结构上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嘛?只不过把原来的近代史不属于政治史的内容剔除把政治部分简写一下,与原来的教材的同样问题相比,真的更加简练,(笔者注:与之类似的还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第六单元的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难怪老师们很熟悉。

再仔细阅读一下教材,却又有些陌生:

一则是因为,内容安排如此紧凑,紧张的有时透不过气来,教学中老师们普遍的感觉是时间的不够用。仔细一翻旧人教版的教材恍然大悟,原来一章的内容在这里变成一课了,原来一课学习一场战争都感到时间紧张,现在一课要学习两场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以前最少需要四课时的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现在被挤在一课之内,难怪课时紧张。熟悉的内容现在竟然因内容的安排而变的陌生了,老师们不知道是原来的内容安排真的不合理需要改革呢?还是因为需要教育改革而历史本身的体系并不重要呢?只是现在的课程安排时间紧是真的,内容安排完成起来有困难也是真的,原来熟悉的内容因课时的安排不合理而变的陌生也是真的。这种陌生的解决之道也并非没有,毕竟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述下来完成任务也不算辱没了新课程,但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课真的能把两场战争的问题弄清楚吗?抗日战争用一课的内容来学习,这样的时间安排真的合理吗?历史是否只有这样的变来变就适应了我们现在社会的需要呢?专家们会说,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来调节课程,安排时间,但是你的课程总量是不变的呀,我怎么敢在一个问题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呀。这样,即使教材内容是熟悉的,但是因为课时的安排,原来熟悉的教材也变的陌生了;二则,即使按照必修一第一第二第三单元一贯的编写风格,制度、制度还是制度,政治事件只是背景和花絮,老师们若以为政治的主

要问题就是这些,那就大错了。你看到了第四单元近代中国近代政治问题,写作的风格大变。前三个单元都是政治制度、法律政策浓墨重彩成为重点,政治事件惜墨如金退居背景,而到了近代中国政治事件则花费了绝大部分的笔墨,难道是中国近代政治没有什么制度建设的成就吗?很显然与政治事件相比,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太重要的,而侵华战争民主革命比制度建设要重要的多,否则何以编辑会厚此薄彼?但是何以古代政治、外国政治都是制度重要,造成这些制度的历史事件总是有些轻描淡写成为背景,独独中国近代的内容就变成一种以事件为主制度为辅的写作格式呢?当然不仅如此,以上笔者注中所列的章节也都是旧教材的缩编和改写,然后被纳入到这个新的体系。而这些章节,笔者不敏,横看竖看,总觉的这是新瓶里的陈年老酒。

当然,笔者需要说明的是,对陈年老酒并非是一种批评,恰恰相反,在旧教材结构中的陈年老酒是一种精华,旧版教材知识结构的成熟理性是现在仓促上马急就章式的新教材目前还难以超越的。别的不说,单就结构上看,旧版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近代史九章内容,三章为晚清时期,三章为民国上即北洋政府时期,三章为民国下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加一个近代文化。这样的“三三制”结构是十分完美的,基本适合高中近代历史的教学需要。只是将这种十分精美内容加以删节塞进一个《必修一》这个风格新颖的新课程中就显得有些不统一了。同样,新瓶也并非不好,新课程中很多内容写的也十分精彩的,只是新旧交替时代,一不小心就将旧酒装进新瓶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笔者学养不够,体会不到现在结构中所蕴涵微言大义。果如此,还望专家学者赐教。

赘言:应该承认,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可能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又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它关系着我们的教学,也关系着我们未来。也正因为如此,对新教材的结构批评不仅仅是批评,更是为了建设。而后者的目的才是正确的。也正是本乎此意,笔者仅就新教材所涉及的政治问题一点思考罗列于下,希冀引发大家的思考,为更理想的新课程的贡献一点智慧。

1、教材中的制度史占的比重很大,制度史是不是政治文

明的主要体现,在新课程中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合适?

2、教材中除制度史之外,还有一部分为中国近代的战争

与民主革命,世界历史部分有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两部分内容与

政治制度文明的关系是什么?有没有必要按照政治文明的发展加以统一?

3、政治文明中的第七单元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那么

近代的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也是外交关系,教材能否从这个角度将近代政治重写

一下?如果单从外交的角度看,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也是

现代世界外交,那么世界近代外交为何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虽然有选修20

世纪的和平与战争,但是那本选修教材是不是部分内容与这一单元内容重复?

且近代世界的外交中国古代外交并不曾涉及,这该不该考虑?

4、政治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部分,大抵说来,政权更

替,制度创新,民族交往,外交纠纷都属于这个筐子里的物品,哪些应该拿到

中学来讲,理由是什么?是不是也应该进行研究一下?

客观地说,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教材的与时惧进也十分必要,只是真正的脱胎换骨十分艰难。如果没有可能,“越来越好”就是我们的共同的愿望,正是出于这种目的笔者撰写此文。希望读者明察为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