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上)第二章 汉赋
4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6] ,或 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7] 。沕穆无穷兮 [8] ,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 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 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 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 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 物回薄兮,震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缪相纷;大 专盘物兮,坱圠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与谋 ;迟数有命兮,焉识其时。
17
中国古代文学(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且夫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 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 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 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 ,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 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 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 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词曰:……(———编者 注)
21
中国古代文学(上)
【注释】
出版社 社文分社
[1]娄敬度势而献其说:娄敬又名刘敬,曾 谏刘邦,言洛阳虽处天下之中,然战后经济残破, 民怨沸腾,定都于此,利小弊大;而关中一带地腴 民富,且被山带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娄敬的 建议得到张良的支持,刘邦最终决定建都长安。为 表彰娄敬,赐姓“刘”,号“春申君”。[2]萧 公权宜而拓其制:萧何修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 怒。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毋令后代有 以加也。”上说之。[3]建武:光武年号。永平 :孝明年号。
11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第二章汉代辞赋
(二)赋的涵义
❖ 古人的解释:
❖ “不歌而颂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引 刘向云)
❖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 第一种解释说明了赋体命名的由来。
❖ 第二种解释指明了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
❖ 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别于诗者,诗 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是两 种不同的文体。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 一、贾谊的骚体赋
❖ (一)汉初骚体赋简介
❖ 1.骚体赋的特征 ❖ 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传统,抒写贤
人失志,忠奸不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
❖ 形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 并且用“兮”;
❖ 表现手法上: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 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
❖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受排挤遭打击的 愤慨。
•作品感情真实,对比鲜明,感情激切,比 喻新颖,句式整齐,近《诗》类《骚》。 •此赋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第一篇。 •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 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况,名为吊屈原,实际抒发 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愤懑。
❖ (二)汉初骚体赋的代表贾谊 ❖ 贾谊(前201—前169),洛阳
(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 文学家。 ❖ 他是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 赋作家。 ❖ 代表作: ❖ 《汉书·艺文志》载共有赋7篇, 现仅存《吊屈原赋》和《鵩鸟 赋》,为被贬后所作。
❖《吊屈原赋》属于典型的骚体抒情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混兮,谓跖跷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 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两汉辞赋
《归田赋》的艺术特征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 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颇多骈偶 成分,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是 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同时也是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汉赋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
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内容侧重抒情,篇幅 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长门赋》
2散体大赋(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 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 )
又称为新体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善于用铺陈、 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在结构上, 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最高成就是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七发》
解题: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文选· 李善注》), “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文心雕龙· 杂 文》)。
思想内容:
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来启发 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指导思想 在于讽谏上层统治阶级的穷侈极欲。
张衡(78~139),字 平子,南阳西鄂人。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 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 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 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两汉文学汉代的辞赋
第二章 两汉文学第一节汉代的辞赋赋是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结合,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是在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制。
一、赋体的形成、兴盛及变化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四百年间,盛极一时。
后世常把赋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专称为“汉赋”。
作为一种文体,赋早在战国时代的后期就产生了。
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汉书·艺文志》记有荀子赋十篇,现流传下来的有五篇,即在今本《荀子》中《赋篇》里的《礼》《知》《云》《蚕》《针》。
此五篇赋以通俗的“隐语”铺写五种事物,以咏物为说理,实成为汉赋的直接渊源。
旧传宋玉也有赋作,但今之流传者,疑是后人之伪托。
1993年连云港出土的尹湾汉墓竹简,有一篇重要作品《神乌傅(赋)》,全篇约有664字,作于西汉后期,作者是一位受儒学熏陶很深的下层知识分子。
《神乌傅(赋)》的发现,为赋起源于民间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参看沈颂今著《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243页,学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所谓的铺陈写物。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是对“诗六义”中赋的表现手法的解释。
赋、敷、铺可通假。
《诗经》中的“赋”,指不假比兴、直接表现事物的时空状态的艺术手法。
《诠赋》篇又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这两段话说明:一、赋,溯其渊源,是诗歌的衍变。
“受命于诗人”,因《诗六义》中有赋,一般认为,赋在《诗经》中并不是文体,是一种表现手法,但赋体与“六义”之“赋”有关,由“赋”转化而来。
二、赋又与楚辞有关,受楚辞的影响很大。
从楚辞开始,以较长的篇幅和优美的词藻来发挥想象倾诉感情,成为战国后期人们所欢迎的形式。
赋作者正是利用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态度。
我们看西汉初年的“骚体赋”,确与楚辞相当接近。
第二章 两汉文学
2、汉赋的兴盛阶段(武帝初年——东汉中叶的 200多年)
代表作家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赋》,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扬 雄《甘泉 赋》、《羽猎赋》,是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 要作家;班 固《两都赋》(长安、洛阳)和 张 衡《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3、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汉末的100多年) 抒情小赋:这一时期出现了反映黑暗现实、讥讽 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 特点:内容上侧重咏物和抒情;形式上篇幅比大赋 短小,不用问答体, 通篇用韵文,个别的也用楚辞 体句式。
一、司马迁
司马迁的发愤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
二、宝贵的思想财富
1、关于《史记》 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 帝太初年间(前104—101),全面 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3000年间 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 发展,是我国历史的传大总结。
(三)汉赋与楚辞的区别 内容上: 楚辞侧重于抒情言志,而且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 话、风俗习尚以及情调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 彩;汉赋侧重于体物,主要铺写事物和人物活动。 形式上: (1)体裁:楚辞是诗歌;汉赋是押韵的散文; (2)押韵规律:楚辞通篇押韵;汉赋则韵散结合; (3)句式上:楚辞带“兮”字的语句多,汉赋很少用 (4)结构上:汉赋多采用问答体;楚辞少用。
(3)实事求是精神
作为一种历史著作,《史记》是 忠实于历史事实记载的,所以刘向、 扬雄、班氏父子等都称之为“实 录”。
实事求是精神
司马迁虽坚持在忠实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写 人物传记,但他并不是有事必录,而是有所 选择的,借用一句《留侯世家》中的话来说: “(留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 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张良平时与高祖谈论的天下事很多,但只 写那些和天下存亡有重大关系的事件,从而 表现其性格特征。其他人物的写作概莫例外。
第二章汉赋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是汉 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描写, 极 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写, 先分类 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类事物的描写 ,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进行铺张描写的 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藻, 因此辞藻显得 特别富丽。
二、汉赋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 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 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 他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 就, 并成为后世扬雄、班固等赋家模仿 的典范。
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 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三 、《子虚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体现了汉大赋的基本特 点: 1 、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主 要篇幅来描写楚 、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之 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点。
四、汉大赋的地位
1、汉赋虽然大部分是歌功颂德、供帝王玩赏 的宫廷文学,但也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 的宏大规模和气象。 2、 汉赋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 语言的锤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它的表现 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对 后世有积极影响,但汉赋形式主义的倾向,也 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3、 由于赋的影响,东汉的散文逐步出现 骈偶化的倾向,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西汉中后期是汉赋的全盛时期,又称汉大赋时期。这 一时期著名的赋作家有数十人,其中成就尤为突出的 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甘泉赋》 《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汉代大赋的突出特点是,散文化倾向严重,尚铺排、 叙述,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衰微阶段(东汉中叶 —— 汉末)
12第二章西汉辞赋之骚体赋 上课
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zēng zhuó) ,尚安所施!
刘邦为戚夫人歌
(三)赋体兴盛于汉代的原因
直接原因,汉最高统治者多楚人,好楚歌,好楚辞
根本原因还是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开疆拓土的 气势,需要这种铺排夸饰的文体加以表现,所 谓“润色鸿业”。特别是汉武帝时代,达到了 兴盛的顶峰。
就现有资料来看,赋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赋篇》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 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 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下覆百姓, 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 不用则亡。
箴(针) 礼、知、云、蚕、箴
(二)汉赋的来源 赋的产生与楚地创作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3、关于汉赋这种文体的名称由来
一种认为取于诗六义中的第二义,风赋比兴 雅颂,赋,即“铺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 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3、关于汉赋这种文体的名称由来
另一种认为赋之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取义 于诵读。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 “不歌而诵谓之赋”。
《登徒子好色赋》已经具有散体赋的结构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 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 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 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 阳城,迷下蔡。
(二)汉赋的来源 赋的产生与楚地创作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就现有资料来看,赋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 汉代最早的赋作大多都是骚体赋,贾谊的《吊 屈原赋》更直接是一篇拟骚之作。
第二章 两汉辞赋(定)
第三节
枚乘和“七体”
汉初诸侯王好养文学与儒学之士,其中,梁孝王 刘武最为突出。梁孝王筑有梁园,招揽诸多文学 才俊如枚乘、庄忌、邹阳等,形成梁园文学群体。 枚乘(?—前140),字叔,汉初重要辞赋家。主 要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濞郎中,后因吴 王蓄谋叛乱,劝谏不成而投奔梁孝王。“梁客皆 善属辞赋,乘尤高”。及武帝即位,乘已年老,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汉书· 艺文志》 著录枚乘赋9篇,成就最高者为《七发》。
人生传奇:琴挑文君
《史记· 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 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 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第二节
骚体赋及“九体”
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 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 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 《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 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 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一、汉初骚体赋
人生传奇:当垆沽酒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 都,居贫,愁懑,以所著 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 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 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 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 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着 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 ——《西京杂记》
人生传奇:昆剧《司马相如》
昆剧名家岳美 缇台北推介新 剧《司马相如》 (2006-06-14 10:21:00中国 新闻网(北京))
1、源于《诗经》。 从思想内容和作用上说,汉赋有劝谏言志 的作用,它继承《诗经》的传统。汉赋的 用韵、主要的铺张手法,也是继承了《诗》 的传统的。如《三百篇》之《大雅· 韩奕》、 《鲁颂· 閟宫》、《大雅· 绵》、《卫风· 硕人》 等均用了铺张,然它们的铺张是不能与汉 赋相比拟的。
汉代辞赋与汉代诗歌
•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 《子虚》、《上林》则以四千余字的长篇, 铺写游猎一事。……作者以“苞括宇宙,总 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呆板堆砌而 又浑厚雄伟的铺陈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 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之际,那种征服世 界、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 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 令后人不断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汉赋(大赋)的美学特征
• 繁富靡丽是汉大赋美学风貌的主要特 征。
• 扬雄《法言.吾子》: “诗人之赋丽以 则”; “辞人之赋丽以淫”。
3.抒情小赋(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
• 东汉中叶以后,宦官外戚争权,政治日趋腐败,加以帝王贵族奢侈成风,横征暴敛, 社会动乱频仍,民生凋敝。文人们失去了奋发扬厉精神,失望、悲愤,乃至忧国忧民的 情绪成为他们思想的基调,这就促使赋的题材有所扩大,风格有所转变。这种情况的 出现始于张衡。
• • •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就是说,赋是由 《诗经》和《楚辞》发展而来的。 3)赋直接受到屈宋楚辞的极大影响。 《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与灵氛、巫咸 的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来源。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 《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4)另外,战国恣肆之风、《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也是赋 的来源之一。
• 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犀利,犹 如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这篇赋对封建集权制社会的揭 露、批判是大胆而深刻的,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已 超过了“怨刺”文学的界限,而更接近于“诗人的愤 怒”,这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第二编)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第二编)第二章汉代辞赋一、背诵默写篇目:《刺世疾邪赋》二、解释:1、骚体赋2、新体赋3、京都大赋4、抒情小赋5、《七发》6、司马相如7、王褒8、扬雄9、《两都赋》10、赵壹三、填空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
作者的另一篇赋作《》,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
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
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
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
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如描写游猎主要用,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
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二讲 汉赋
二、枚乘(?—前140)。字叔,江苏淮阴 人,汉初重要辞赋家。主要生活在文、景 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门下,因谏吴王谋反 不成,后到梁孝王门下为客,“梁客皆善 属辞赋,乘尤高”。孝王死,乘归淮阴。 武帝为太子时已闻其名,即位后乘年老, “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汉书· 艺 文志》记其赋9篇,现存3篇,《七发》 (《文选》)、《梁王菟园赋》(《西京 杂记》)、《柳赋》(并见《古文苑》), 后两篇有人怀疑为伪作。
此时,赋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 手法,富丽的词藻,主要描写汉帝国压倒 一切的声威及繁华的气象。赋中既有夸耀、 自豪的感情,又对统治者的挥霍浪费、追 求享乐表示不满,加以讽喻,进行娓娓的 劝说、讽谏。即歌颂夸耀于前,讽喻劝说 于后“劝百讽一”,曲终奏雅。鼓励提倡 的成分淹没讽谏的成分,欲讽反劝,适得 其反。
(1)形式奇特,以人鸟的对话展开。这种 形式显然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也开 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 (2)以议论为主,抒写对生命忧患的思考, 阐发人生哲理。议论中常运用一些贴切的 比喻,来增强议论的形象性,感叹语气加 强议论的情感性。 (3)语言凝练精警,句式以四言为主。也 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向汉大赋的过渡。
结构上,多采用问答形式,由三部分组成: (1)开头是序,交代人物对话的缘由,引出正文; (2)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或彼此夸耀公园京 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猎歌舞的欢乐; (3)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从中 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韵散的组成上,一般序 和结尾用散文,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 一些散文。也有个别大赋不用问答体,除前面的 序文用散文外,正文以至结尾都用韵文。以四六 字为主,杂以三言、五言等。
亡是公听了二人对话认为齐楚之事皆不足道又以天子上林苑之壮大游猎之壮观皆不足道又以天子上林苑之壮大游猎之壮观压倒二人歌颂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压倒二人歌颂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声威这在汉帝国政治经济空前发展以魄声威这在汉帝国政治经济空前发展以及对藩国割据势力镇压之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对藩国割据势力镇压之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渲染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以迎合武帝好大喜功的渲染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以迎合武帝好大喜功的心态结尾归为节俭天子节酒罢猎与民同乐心态结尾归为节俭天子节酒罢猎与民同乐所谓曲终奏雅
第二节 西汉辞赋
(三)武帝时期的其他赋家 1、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董仲 、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舒的《士不遇赋》 舒的《士不遇赋》 2、汉武帝《李夫人赋》 、汉武帝《李夫人赋》 3、淮南王刘安及其群臣赋 、 汉书·艺文志 著录, 艺文志》 据《汉书 艺文志》著录,刘安本人 有赋82篇 其群臣有赋44篇 有赋 篇,其群臣有赋 篇,数量颇可 但今存者仅有题为“淮南小山” 观。但今存者仅有题为“淮南小山”作 招隐士》完整而可靠。 的《招隐士》完整而可靠。这是一篇楚 辞体的名作, 辞体的名作,主题是召唤隐士出山 。
(三) 枚乘的赋 1、《七发》的内容 、 七发》 2、《七发》的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七发》 七发》开创了汉代大赋体式: 《七发》开创了汉代大赋体式: 第一, 七发》 第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 问答体展开的。 问答体展开的。 第二, 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 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 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第三, 七发》所铺陈的内容, 第三,《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 了文学的题材, 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 步发挥。 步发挥。 第四, 七发》 第四,《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 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 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 汉赋的基本特征。 汉赋的基本特征。 第五,以逐步盘升的手法表达讽喻意图。 第五,以逐步盘升的手法表达讽喻意图。
二、西汉中期辞赋
上林赋》 (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1)内容 ) 从内容上看,这篇赋作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从内容上看,这篇赋作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帝国形象的塑造; 一是帝国形象的塑造; 二是一统观念的弘扬; 二是一统观念的弘扬; 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2章 汉赋】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第二章汉赋一、汉赋的兴起与演变(一)汉赋的源起荀子: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
屈原:与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先秦散文:铺叙。
(二)汉赋的分期第一时期(高祖-武帝初年):骚体赋·楚辞余绪;贾谊、淮南小山、枚乘。
第二时期(武帝-东汉中叶):散体大赋(又称“汉大赋”);描绘体物(特点);劝百讽一(主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杨雄、班固。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后):抒情小赋;抒情咏物(特点);张衡、蔡邕、赵壹、祢衡。
二、著名汉赋作家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散体大赋第一篇)——“七体”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万园之园”大国风范杨雄:《甘泉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散体大赋末篇),《归田赋》(抒情小赋首篇)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特点及影响从内容上说,大赋题材主要局限于宫廷都邑、上层社会生活的描写,供统治者阅读,为歌颂帝王功业和大汉声势。
在艺术上,为投合统治者的兴趣爱好,以炫博斗奇为能事,竞为宏丽浮夸之词。
(一)汉大赋的文体特征赋者,铺也。
铺彩擒文,体物写志。
——刘勰《文心雕龙》汉赋中的人存在于“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中”。
——李泽厚《美的历程》(二)汉赋的影响“一代文学”的代表封建社会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1.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确实有着时代色彩。
赋是当时最适宜反映国力的文体,正如同唐诗一样。
2.丰富文学作品词汇、锻炼语文辞句、增进描写景物场面等文学技巧方面,表现出一定成就。
3.汉赋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古代文学史 第二章:汉代辞赋
代表: 汉赋四大家” 代表:“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田猎赋 扬雄《蜀都赋》 甘泉赋》 都城、 扬雄《蜀都赋》《甘泉赋》;都城、宫殿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京都大赋 转型期(东汉中后期) 三、转型期(东汉中后期) 抒情小赋: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 抒情小赋:形制短小,语句流丽,个性鲜明。标志 着汉赋创作由大赋向小赋的重大转变。 着汉赋创作由大赋向小赋的重大转变。 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祢衡《 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 鹉赋》 蔡邕《述行赋》 鹉赋》、蔡邕《述行赋》等
张衡《归田赋》 收入《文选》 张衡《归田赋》:收入《文选》赋“志”类。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 乎长辞。 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 逍遥,聊以娱情。 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 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 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第二章 汉代辞赋
末言与方术之士讲习天下万物至理,探索其 间精妙,太子“据几而起,霍然病已”。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
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 天下之精微……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 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
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音 饮 车 宫 田 观 要言 乐 食 马 苑 猎 涛 妙道
吳王不用乘策,卒見禽(擒)滅。漢既平七國 ,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為弘農都尉(函
谷關之關都尉)。乘久為大國上宾,與英俊
並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官。复
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髙。孝王薨,
乘歸淮陰。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
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漢書· 賈鄒枚路傳》)
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
写作特色
句法上,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
汉早期赋皆模仿楚辞,贾谊赋在体制上对屈原作品 多有借鉴。
刘熙载:“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鵩鸟赋》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 所作。作者谪居长沙,有鵩鸟入其宅。贾谊以为不祥, 作《鵩鸟赋》,阐明自己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二、枚乘和《七发》
(一)枚乘简介
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即帝王侍 從官)。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吳王 (即《諫吳王書》)。吳王不納,乘等去而之梁, 從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錯為漢定制度, 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乡(向),以 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以謝諸侯。枚乘复說吳王 (即《复諫吳王書》)。
第二章 汉赋
汉大赋的艺术特色
1、虚构人物,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 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 用排比,韵散结合,辞藻富丽。 3、篇幅宏大,铺张扬厉。 4、劝百讽一。
3、东汉中叶之后
汉赋的转变期,从思想内容到体制和风格都开 始转变。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文治武功、 专以铺采摛文为能事的散体大赋衰微下去,反 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 小赋兴起。 转变原因:
第三节 汉赋发展的阶段 与代表作家作品
一、形成和发展阶段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高祖初年(前206)—武帝初 年(前140)
骚体赋阶段,形式短小,抒情性强,带有楚辞 骚体赋阶段,形式短小,抒情性强, 的特点。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的特点。“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思想禁锢不 文化比较活跃。 严,文化比较活跃。作家多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 和身世感慨,形式与楚辞相比转化不大。 和身世感慨,形式与楚辞相比转化不大。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 招隐士》 枚乘的《七发》承前启后, 的《招隐士》,枚乘的《七发》承前启后,结束 了骚体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 了骚体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开启了赋 的第二个阶段。 的第二个阶段。
四、汉赋的三种体式
(二)汉大赋 二 盛行于汉武帝中期到东汉中期,枚乘的 《七发》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结构形式。汉大赋 最著名的作家有司马相如(代表作品有《子虚 赋》、《上林赋》、《长门赋》等)、杨雄(代 表作品有《 长杨赋》、《羽猎赋》、《河东 赋》、《甘泉赋》等)、班固(代表作为《两都 赋》)、张衡(代表作为《二京赋》)。这四人 合称为”汉赋四大家“。
中国文学史-汉赋
中国文学史第二讲秦汉文学第二章汉赋1.何谓汉赋?汉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混合体制。
它的特质是“铺采摛文”、“直书其事”,多以夸张的手法,板滞的形式,描写宫苑的富丽,都城的繁文,物产的丰饶,神仙、田猎的乐事,歌功颂德的成份居多,结构宏大,语汇丰富,喜用艰深辞句,生僻文字,按类罗列。
2.试述汉赋兴盛的原因。
一. 工商业的发展与都市的繁荣汉武帝时,统一学术思想,政治经济的对外发展,文化艺术的中外交流,对外打通河西走廊,沟通了汉帝国与西域诸国以至波斯之间的商路,农业与商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都市也日益繁荣起来。
封建帝王和贵族们的生活越来越奢侈。
最能表现当时上层社会意识形态的汉赋,开始兴盛。
二. 文体本身的自然演变春秋战国以来,四言的诗经衰退后,散文接着兴盛,五七言诗也正在酝酿,然后出现楚辞,而赋的初步形体逐渐形成。
到了汉代,辞赋交替影响,便促成了汉赋的兴盛。
三. 统治者的利禄引诱汉赋多是歌功颂德的作品,因此统治者便大力奖励提倡赋的写作,并且不管成绩好坏,一概录取给以俸禄。
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诸人都以辞赋得官。
四. 文字学发达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到学者们去钻研儒家的经书,促使文字学发达。
这些文字学家善于写“连篇累牍,夸绝斗糜”的文体,促使赋的兴盛。
五. 学术思想的影响武帝时,一切文学理论,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准。
班固更把赋同儒家的经典和封建道德联系起来,同儒家的文学思想统一起来。
汉赋带着讽喻的美名,古诗的遗意,发展起来。
汉代的历史家、思想家和经学家,如董仲舒、司马迁、刘向、班固等人,也都作过赋。
<<史记>>、<<汉书>>里,各人的赋也完整保存下来。
3.汉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期?试举出每一期的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一. 汉初的赋家/汉赋的形成期高祖至武帝初年的六七十年间,这一则期的赋家,多以楚辞为依归,唯在形式上略有转变。
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称为“辞”、“骚”。如贾谊《吊屈原赋》等。
大赋: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
《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篇幅短小,文
辞清丽。如张衡《归田赋》等。
三、汉赋的发展流变
1、汉赋形成期:汉高祖初年—武帝初(70 余年)
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形式短小,抒
《文心雕龍·明詩》),蕭統《文選》列爲無 名氏作。後人多依《文選》,認爲非枚乘作 品。
《隋書·經籍志》有《枚乘集》二卷,已散
佚;近人輯有《枚叔集》。
汉初诸侯王养士之风
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有吴王刘濞、梁 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等。
枚乘与梁园文学群体:
汉初,以粱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梁园文学群 体,主要有司马相如、枚乘、公孙诡、邹阳、严忌 、羊胜、韩安国等人,给汉初文学以巨大推动。枚 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杰出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 发》最为著名。
《漢書·藝文志》著錄梅乘賦九篇。今僅 存《七發》、《柳賦》、《菟園賦》三篇。 其中,《七發》見於蕭統《文選》、《柳賦》 見於《西京雜記》、《梁王菟園賦》見於 《古文苑》。后两篇疑為偽托之作。公認可
靠的只有《七發》一篇。
徐陵《玉台新詠》載有《雜詩》九首,指名
爲枚乘作。劉勰稱“古詩佳麗,或稱枚叔”(
《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
义也。”
4、赋源于不歌而诵的赋诗传统。
《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颂 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 造端,材知深美,可以图事,故可以为列 大夫也。”
多元论者认为,赋是多种文体、整个文化
综合影响的结果。(龚克昌《汉赋探源》
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帝王贵族田猎、巡游等出行活动都需车马,故 车马出行是汉赋中较为常见的内容。
一、汉大赋内容举隅:征战雄姿
汉朝复秦故土,驱逐匈奴,统一南越,收服西南, 打通西域,将中国版图扩展到现在中国边界内的 大部分地区。汉赋对征战场面多有描写。
一、汉大赋内容举隅:狩猎活动
狩猎是深受汉代王公贵族喜爱的一项活动。不少赋 中都用极其夸饰、繁富的笔法描写过此种场景。
客曰:“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
牡骏之乘。……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 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 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疾雷闻百里;江水逆
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此天下
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太子曰:“仆 病未能也。”
七激》、张衡的《七辨》、曹植的《七启》
等,于是就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所谓“七”(
或“七体”)的一种文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东方朔与 西汉中期的赋
从武帝到宣帝时,以《子虚》和《上 林》为代表的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汉大
赋兴盛于一时。当时著名的作家很多,如
东方朔,枚皋,王褒,等等。
一、汉大赋内容举隅:车马出行
1、赋源于诗。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2、赋源于诗、骚。
《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
拓宇于楚辞也。”
3、赋源于诸子杂文及纵横家。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诗赋》:“古之赋
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
。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
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
吳王不用乘策,卒見禽(擒)滅。漢既平七國 ,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為弘農都尉(函
谷關之關都尉)。乘久為大國上宾,與英俊
並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官。复
游梁,梁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髙。孝王薨,
乘歸淮陰。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
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漢書· 賈鄒枚路傳》)
枚乘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
也。”
客曰:“钟、岱之牡,齿至之车……于是使射千镒
之重,争千里之逐。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
乘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
江右湖,其乐无有。……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
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后言“宫墙”外事:畋猎、听涛
第二章 汉代辞赋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
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 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 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学习重点】
主要掌握汉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作家作 品情况,特别是要了解贾谊、枚乘辞赋的特 点以及司马相如为代表的汉大赋的特点,还 有张衡在赋史上的地位、作用。
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
第三部分:讯辞,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 自身原因。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独抑郁兮其谁语?凤漂 漂其高逝兮,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 密深潜以自珍;弥融爚以隐处兮,夫岂从蚁与蛭螾? 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 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 子之故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 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摇 增翮逝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巨鱼? 横江湖之鳣鲟兮,固将制于蚁蝼。
赋 :
赋是一种独立的、兼具诗歌与散文
性质的特殊文学体裁。常采用问答体形
式,重于铺叙和描写。句式整齐,讲究 辞采、韵节。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
而浏亮。”
刘熙载《艺概· 赋概》:“赋别于诗者,
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
多。”
二、赋的分类
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
第一部分:前序 ,旨在说明写作本赋的意图。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 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 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 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 自喻,其辞曰:
第二部分:;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 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 谓伯夷为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 銛。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 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履兮渐 不可久;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写作特色
句法上,四、六言合用,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带
“兮”字调。
运用大量生动而寓意深刻的比喻和对比。
汉早期赋皆模仿楚辞,贾谊赋在体制上对屈原作品 多有借鉴。
刘熙载:“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鵩鸟赋》
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 所作。作者谪居长沙,有鵩鸟入其宅。贾谊以为不祥, 作《鵩鸟赋》,阐明自己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知命不忧。细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 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 系之舟。”
“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体现了鲜明
的道家倾向。《庄子· 天地》:“德人者,
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写作特点
形式奇特,以人鸟对话而展开。 这种形式显然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 也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 语言凝练精警,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 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着向汉大赋的过渡。
情性强,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
慨之作。
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
2、汉赋兴盛期: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200余 年)
作家作品最多,多为鸿篇巨制。 代表作品:西汉司马相如《子虚》、《上林》
西汉扬雄《长杨》、《羽猎》
东汉班固《两都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3、汉赋的转变、衰落期:东汉中—东汉末 (100余年)
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 摛文为能事的大赋逐渐减少,而反映社会 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 赋开始兴起。
第二节 西汉初期辞赋
一、贾谊的骚体赋
《汉书·艺文志》载,贾谊共有赋7篇,现仅存 《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为被贬后所作。
特点: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 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 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况,名为吊屈原,实际抒发 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内容提示
1、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2、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3、《子虚赋》和《上林赋》 4、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5、京都赋的崛起 6、抒情赋的勃兴
第一节 赋的起源、分类及其 发展流变
一、赋的起源
关于赋的起源,论者观点纷纭复杂,归纳起 来,主要有一源说和多元说两大体系。
古人论赋,多持一元说,主要有四种观点。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鵩似 鸮,不祥鸟也。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 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 自广也。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 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 代表作:《吊屈原赋》、《鵩鸟赋》 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 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 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 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 请对以臆:
二、枚乘和《七发》
(一)枚乘简介
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即帝王侍 從官)。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吳王 (即《諫吳王書》)。吳王不納,乘等去而之梁, 從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錯為漢定制度, 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乡(向),以 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以謝諸侯。枚乘复說吳王 (即《复諫吳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