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应用

合集下载

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理学功效研究

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理学功效研究

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理学功效研究植物类黄酮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酚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理学功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不断发掘其更多的潜在功能。

一、抗氧化作用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防止自由基对DNA、脂肪等生物分子的损害,从而保护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健康。

某些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甚至比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要强大。

此外,研究发现,植物类黄酮化合物能够促进细胞中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增强人体对自由基的抵抗能力。

二、抗炎作用植物类黄酮化合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性介质生成及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植物类黄酮化合物能够抑制白细胞趋化、减少炎性细胞浸润等,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而且,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抗炎作用不仅局限于特定的炎症部位,还可以对全身性炎症反应产生影响。

三、抗菌作用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例如,某些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干扰细菌膜的完整性,破坏菌体结构,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对抗细菌感染。

此外,植物类黄酮化合物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自身对抗菌病的能力。

四、抗癌作用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发现,植物类黄酮化合物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促进细胞凋亡、改变肿瘤微环境等多种途径实现其抗癌效应。

此外,植物类黄酮化合物还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保护人体健康。

总之,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学功效,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药物与营养素。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探索其更多的潜在功能,为药物开发和保健食品研发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分析

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分析

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分析生物类黄酮是一类拥有花色素特征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包括水果、蔬菜和草药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在植物中,生物类黄酮能够作为花和果实的颜色素和保护色素,同时还具有吸引花粉、促进花粉管生长和防御外界环境应激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对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尤其是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一、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包括两类途径:芳香族过氧化物酶途径和醛基转移酶途径。

其中,芳香族过氧化物酶途径是生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

此外,生物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还涉及到黄酮合成途径、异黄酮合成途径和花青素合成途径等。

1.1 芳香族过氧化物酶途径芳香族过氧化物酶途径是生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

该途径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经过酪氨酸和3-羟苯丙酸的途径合成黄酮酸,再通过花色苷合成酶合成花色苷,最终生成各种生物类黄酮。

1.2 醛基转移酶途径醛基转移酶途径作用于一些特定的生物类黄酮,如大豆异黄酮、木犀草素等。

该途径以某些醛基化合物作为底物,经过引入苯环、噻吩环等结构而合成生物类黄酮。

二、生物类黄酮的功能分析生物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调节心血管、预防癌症等。

2.1 抗氧化生物类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多项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防止DNA损伤、延缓老化等多种作用。

2.2 抗炎生物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调节炎性反应,对于缓解一些过敏反应、皮肤炎症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2.3 调节心血管生物类黄酮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血脂、血压等。

多项研究表明,生物类黄酮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促进心脏健康、调节血管功能等作用。

2.4 预防癌症生物类黄酮具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等。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

植物中类黄酮合成及其作用植物中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其中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广泛分布和重要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类黄酮是指一类多羟基的芳香环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荧光和抗氧化性质。

类黄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干、叶、花、果实等不同部位中,是人们日常膳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

类黄酮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过氧化物酶的辅助下,可以增强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保护植物细胞免于氧化应激的损害。

类黄酮的合成在植物中是通过芦丁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和黄酮酶(flavonoid 3-O-glycosyltransferase,3GT)等酶催化反应进行的。

芦丁酶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催化黄酮酮还原成黄酮,是黄酮合成的起始酶。

黄酮酶则在芳香环的C3位上加上一分子葡萄糖等糖分子(酰基或者葡萄糖),形成黄酮-3-葡糖苷等类黄酮类化合物。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对芳香族化合物的氧化还原、重排等反应,以及对酰基合成、环化等复杂过程的调节。

类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抗氧化、抗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化合物丰富的植物种类,如茶树、甘蔗、黄花菜、葡萄、花生、苜蓿、扁豆、黑豆等作物,在人类健康和营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特色成分,它们不仅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而且还能抑制体内脂肪吸收、消除自由基等。

在医药方面,从中药及其配方中提取类黄酮等化合物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如从东洋参中分离出活性成分,以发挥其抗氧化、调节免疫、增强抗疲劳等功能;从白叶试提取芹菜苦味素,以期降低血脂、降压、降血糖、抑癌等功效。

类黄酮在植物生长发育、抗氧化和人类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进人类的健康事业和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与调节研究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同工酶样物的合成机制和作用,抗氧化途径和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等。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概述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概述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功能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含有天然活性成分的功能食品已成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其中黄酮类物质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也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食品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就黄酮类物质的结构、生理功能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开发黄酮类物质提供一些基础依据。

1 黄酮类物质概况1.1 定义黄酮类物质又称类黄酮物质,是以a-苯基苯并吡喃酮为主体的一系列物质的总称。

其主要类型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双黄酮、查耳酮和异黄酮。

1.2 理化特性黄酮类化合物多数为晶体,有颜色,少数(如黄酮普类)为无定形粉末。

游离的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

苷类由于在结构中引入糖的分子,故具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其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因具有酚羟基团,故显一定酸性,较易溶于碱液中。

2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活性2.1 黄酮类物质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自由基是引起癌症、衰老、心血管等退变性疾病的罪恶之源。

生物体内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烷氧基自由基等,自由基形成最早,羟基自由基作用最强,ROOH链锁反应循环最持久,清除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即中断,则可以从根本上预防体内形成过多的羟基自由基和其它活性氧自由基,达到防衰、抗癌、抗心血管病的目的。

生物类黄酮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作用机理在于它阻止了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3个阶段:即与自由基反应阻止自由基引发;与金属离子螯合阻止。

羟基自由基生成;与脂质过氧反应阻止脂质过氧化过程。

2.2 抗癌、防癌作用黄酮类物质有大量的能产生抗癌作用的生物活性包括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一定的激素作用、抗增生效应、抗扩散效应、抗氧化作用、一定的免疫功能等。

理化等致癌因子使体内产生自由基,并以自由基的形式富集于脂质细胞膜的周围,引起脂质过氧化。

破坏细胞的DNA而致癌,类黄酮是自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起到抗癌、防癌的作用。

名词解释黄酮类化合物

名词解释黄酮类化合物

名词解释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属于类黄酮化合物的一种,也被称为黄酮素。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许多益处。

首先,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它们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其次,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它们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抑制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有益。

研究表明,摄入足够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和心脏病。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以及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

总的来说,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茶叶等,可以获得它们的益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应适量,过量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在摄入黄酮类化合物时,应保持适度和均衡的原则。

综上所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并发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

这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症、抗肿瘤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价值,可以被用作药物、保健品等。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简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

它们在植物的叶子、花、果实、根茎等部位存在,能够吸收紫外线,抵御紫外线损伤;另外,它们还能够在植物体内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和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异黄酮、花青素、类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苯并呋喃、苯并吡喃或苯并吖咯环结构,并与一个或多个苯环连接起来。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是指能够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自由基是人体内不稳定的分子,能够对细胞和DNA造成氧化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它们含有的羟基、甲氧基、硝基等基团有关。

2. 抗炎症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活性。

炎症是一种生理反应,能够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细胞残骸,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清除自由基等方式,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3.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这是因为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等。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1. 典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过去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典型代表物包括芦丁、大豆黄酮、石蒜苷等。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被广泛探讨。

2. 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黄酮类化合物被发现。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都具有极大的潜力。

例如,兔儿茶素B2是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与绿茶中的兔儿茶素类似,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兔儿茶素B2的抗氧化能力比绿茶中的兔儿茶素更强,对抗炎症和肿瘤的效果也更好。

类黄酮的食疗保健价值及在饮料中的应用

类黄酮的食疗保健价值及在饮料中的应用

类黄酮的食疗保健价值及在饮料中的应用类黄酮物质(0avonoids)又称黄酮类物质,是以a——苯基苯并砒喃酮为主体的一系列物质的总称。

其主要类型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双黄酮、查耳酮和异黄酮。

很多植物中均有类黄酮的分布,如:豆科、芸香料、菊科、蔷薇科、忍冬科等。

黄酮类物质的生理活性黄酮类物质在医学和食疗保健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经分离鉴定的该类物质以超过2000种。

具体来说,黄酮在豆科、菊科等提取物如木犀素、芹菜素中含量较高,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治疗和预防的功效。

二氢黄酮主要集中在山姜素和杜鹃素中,而芦丁中则含有丰富的黄酮醇。

这两种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止咳平喘。

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白果素、银杏素富含双黄酮,可以扩张血管,解除痉挛。

异黄酮现已在食品的抗氧化中得到应用,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

二氢查耳酮的甜度很高,有望成为类似甜叶菊的新型甜昧剂。

类黄酮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年来黄酮类物质的鉴定和提取技术已趋成熟。

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饮料、酒类、焙烤食品、糕点的生产。

但其中大部分物质仍是作为天然色素,其保健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类黄酮一般为浅黄色或黄色,少数作为色素使用的颜色较深,高粱红、可可色素、红花黄、菊花黄、沙棘黄等。

黄酮类物常为无味或略带苦昧,在食品中使用基本不会影响原来的风味。

如果为了取得特殊味感可相应加类黄酮的使用量。

类黄酮饮料天然果汁中含有一定的类黄酮,单比例很小。

类黄酮的添加,一方面可以提高饮料的功能性成分的比例,发挥食疗功效;另一方面还可圆润饮料的颜色和口味。

研究表明,在机体内黄酮类物质和维生素C协同作用,功能效应令人满意。

正常情况下的果汁如果不发生大的营养损失,生产中维生素C不需额外添加。

山楂黄酮饮料山植的果实现在己可被充分的利用,但其叶片的价值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制成品在市场上还不多见。

山楂叶片可作为代用茶,用它泡制的茶不仅保留了山楂叶特有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在泡制过程中,山楂叶内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可被浸提出来,发挥其生物活性。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类黄酮的研究进展综述马小天(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郑州541403020129 )摘要: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在预防疾病,如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其它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植物化学成分之一[1]。

论文就生物类黄酮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提取分离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类黄酮生理活性应用Survey 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ioflavonoidMa Xiaotian(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ABSTRACT:The bioflavonoid have lot s of bioactivities. They are usually used to cure and take precaution against cancer, aging , cardiovascular degeneration. They have significant value of medicine and food during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m. The detailed bioactivitie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methods of extrac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pplication w ere discussed in the review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flavonoid.Key words:bioflavonoid bioactivity application引言: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亦称维生素P,常与维生素C伴存,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组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和谷物中的天然色素,因多呈黄色而称生物类黄酮。

类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应用

类黄酮的生理活性功能及应用

类黄酮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食源性植物中。

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类黄酮,其在C3位羟基上结合糖分子即形成植物中普遍的成分—芸香苷(芦丁)。

柑橘属的多种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黄酮化合物,如橘红素(Tangeretin)和川陈皮素(Nobiletin)。

大豆中含有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大豆异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类黄酮—儿茶酚组成。

在Ames检验中发现,槲皮素具有致诱变性,但没有代谢活性,但在反应系统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其诱变活性。

长期的动物饲喂研究表明:槲皮素不仅不是致癌物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事实上,在已发现61种黄酮化合物中,有11种具有抗突变作用,,其中有多种对致癌物诱导的动物模型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如橘红素和川陈皮素等。

类黄酮又称生物类黄酮,为人类饮食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茶叶和红葡萄酒中。

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有四千多种不同的类黄酮。

类黄酮可进一步分为:黄酮醇类: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如:槲皮素、芸香素。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红洋葱的含量最高。

黄酮类或黄碱素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含于甜椒和芹菜。

黄烷酮类:主要见于柑橘类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黄烷醇类:主要为儿茶素,绿茶中含量最丰,红茶的儿茶素含量约减少一半。

花青素类:主要为植物中的色素,不同植物含量不一。

原花青素类:葡萄、花生皮、松树皮中都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

异黄酮类:主要分布于豆类食品,目前已证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3、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3.1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其分子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分子中的3位羟基和4位羰基以及γ-吡喃酮环上的а-β双键区域[21],这个部分被认为是螯合金属离子的功能基团。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效和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效和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效及食品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综述了生物类黄酮的分布情况,对其怎样去鉴定和提取生物类黄酮,其特殊的生理活性抗氧化、抗自由基、抗癌作用等,和在食品中作为功能性食品和其添加剂等做了有效的论述,对国内外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和国外的研究对比,提出了有哪些不足之处,该怎样去改进做了有效地阐述,旨在为生物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类黄酮抗氧化抗癌功能性食品Bioflavonoid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FoodApplications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bioflavonoids distribution and how to to identify and extract bioflavonoids, and their special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anti-free radical, anti-cancer effects, and in foods as functional foods and additiveseffective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bio-flavonoids compounds detailed, contrast and abroad which the inadequacies of how to improve effectively, designed to the bioflavonoid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Key words】:Bioflavonoids Antioxidant Anti-cancer Functional food绪论: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即维生素P,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1],它们并非单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种具有类似结构和活性物质的总称,因多呈黄色而被称为生物类黄酮[1]。

植物中类黄酮及其生物功能研究

植物中类黄酮及其生物功能研究

植物中类黄酮及其生物功能研究植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库,其中类黄酮是一类常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类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所以,近年来,类黄酮的生物功能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类黄酮的基本特征、生物合成、生物功能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类黄酮的基本特征类黄酮属于化学结构相似的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常见的类黄酮包括芦丁、山奈、槲皮素和黄酮等。

这些化合物的基本结构都由两个苯环和一个中间的三元环组成。

通过不同基团的取代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可以产生众多不同的类黄酮化合物。

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是复杂的多步骤反应,不同的类黄酮合成途径可能存在差异。

目前,有两种基本的类黄酮合成途径:柠檬酸途径和香豆酸途径。

在柠檬酸途径中,类黄酮合成方式主要是通过苯丙氨酸途径产生芦丁,再通过芦丁的羟基化和脱苯基等反应形成山奈。

而在香豆酸途径中,类黄酮合成是经过苯丙基大环醚的合成产生黄酮及其类似化合物。

三、类黄酮的生物活性类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物功能,包括抗氧化、抗癌、抗炎和免疫调节等。

其中,抗氧化是最为明显的一种功能,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另外,类黄酮还可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如抑制生长因子信号、腺苷酸酰化酶的激活、活性氧的生成、细胞周期蛋白D的激活和核因子kappaB(NF-kB)等的激活等。

四、类黄酮的应用由于类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领域,类黄酮作为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剂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中。

例如,含有芦丁和槲皮素的山楂果园可作为保健品,含有芦丁和异黄酮的茶叶可防治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在药品领域,类黄酮作为天然药物广泛应用于中西医药,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癌和抗炎等生物活性,并有帮助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力。

在化妆品领域,类黄酮作为天然成分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中,例如异黄酮和山奈等常用于皮肤美白、祛斑和抗衰老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历来在人体健康和传统医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者提供
了基础和催化。

因此,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和应用能够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大的帮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随着抗氧化领域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关注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降低自由基的活性,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对氧化创伤的抵抗能力。

另外,研究也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以增强人体对癌症抗药性的抵抗能力,抑制肿瘤的发展,从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制作出很多食品,其中一些特定的黄酮类化
合物会通过食品的摄入来调节人体内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机制,从而起到改善人体健康的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被广泛用于药品中,以改善人体健康,并起到抗癌的作用。

总之,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健康的生活,同
时也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

了解更多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_谢棒祥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_谢棒祥

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谢棒祥,张敏红(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本文综述了类黄酮对动物脂质代谢与抗氧化作用的调节及其与动物内分泌、机体免疫的关系,并介绍了类黄酮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关键词:类黄酮;脂质代谢;抗氧化;内分泌;动物生产中图分类号:Q 569文献标识码:ATHE RECENT AD VA NCES O N THE FUNCTIO NA ND APPL ICATIO N OF FL AVO NOIDSXIE B an g -xian g ,ZHANG Min -hon g(I nstit ute o f A ni m al S cience ,CA A S .Bei j i n g 100094,Chi na )ABSTRACT :This re p ort reviews t he ad j ust ment of flavonoids on li p id metabolism ,antioxidant of animals and t he relation of flavonoids wit h incretion and immunit y and int roduces t he a pp lication of flavonoids in animal p roduction.K e y words :flavonoid ;li p id metabolism ;antioxidant ;incretion ;animal p roduction g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 )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亦称维生素P ,常与维生素C 伴存,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Robards 等,1997)。

类黄酮是自然界药用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调节血脂(闫祥华等,2000;戴尧天等1994)、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姚新生,1996;周荣汉,1993;谷利伟等,1997;Torel 等,1986;胡春,1996)、抗肿瘤(毛雪石,徐世平,1995;Barnes 等,1990)、抗病毒(Simoes 等,1990;Hu 等,1994)等生理活性,因此生物类黄酮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课题。

维生素p4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维生素p4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维生素P4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1. 维生素P4简介维生素P4,又称为类黄酮醇或黄酮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黄酮化合物。

它与其他类黄酮化合物一样,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

维生素P4存在于许多植物食物中,如柑橘类、红花、化橘、石榴、葡萄等,也可以通过膳食补充剂获得。

2. 维生素P4的作用维生素P4具有以下几种作用:2.1 抗氧化作用维生素P4可以抑制氧化反应,中和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氧化损伤。

它能够与多种活性氧自由基发生反应,减少其对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的氧化破坏,从而保护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2.2 抗炎作用维生素P4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组织损伤。

它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反应的破坏性影响,从而缓解炎症症状。

2.3 抗肿瘤作用维生素P4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4 其他作用维生素P4还具有抗血栓、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它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3. 维生素P4的功能主治维生素P4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预防心血管疾病维生素P4具有抗血栓、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它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的损伤和硬化,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3.2 缓解炎症反应维生素P4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有助于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3.3 抗氧化保健维生素P4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健康。

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对细胞的损伤,延缓衰老,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植物类黄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闫祥华(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军队卫生研究室,250014)类黄酮(flavonoid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它们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之中,参与植物生长繁殖过程,赋予植物五彩缤纷之色,调与酸甜苦涩之味,有利于植物生存、防御病原或天敌的侵袭。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类黄酮物质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过敏、抑菌和抗病毒、肝保护、抗血栓、抗癌等活性作用,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就是类黄酮物质。

1936年,一种黄酮类物质的混合物由于显示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与通透性,并具备维生素C的某些性质,因而被称之为维生素P或维生素C2 ,但此假定在更深入研究以后未被证实。

近年来一些调查结果表明,人类每天从膳食摄入相当数量的类黄酮物质,摄入量甚至超过了一些微量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

一些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物类黄酮物质可能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食物类黄酮物质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营养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之一,一些营养学家已将类黄酮物质归入植物营养素(phytonutrients)的范畴。

一. 类黄酮物质概述1 类黄酮物质的结构、分类与食物来源类黄酮物质基本结构为苯基色原酮,具有二苯吡喃母核骨架结构(图1)。

现在的类黄酮物质概念扩展为泛指两个苯环通过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目前已分离出4000余种,按结构可分为13类,包括黄酮类(flavones)、双氢黄酮类(flavanones)、黄酮醇类(flavonols)、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s)、异黄酮类(isoflavonoids)、黄烷醇类(flavonols)、黄烷二醇类(flavandiols)、双黄酮类(biflavonoids)、查耳酮类(chalcones)、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nes)、橙酮类(aurones)、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原花色素类或缩合丹宁类(proanthocyanidins or condensed tannins)。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与有机溶剂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具有提取 效率高、无溶剂残留、活性成分不易被破坏等优点,还 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和分离纯化。研究表明,以银杏叶 黄酮为例,所得提取物中银杏黄酮含量为28%,银杏内 酯含量为7.2%,均高于现行的国际标准。此外,研究表 明,经过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毒性成分 白果酸含量可由2%降至0.02%[13]。
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 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 用。从产品形式看种类不多,基本上是液态饮品、果蔬 汁饮料、低度发酵酒、茶等。
其利用方式主要有2种:一类是直接应用黄酮提取
耿敬章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功能与应用研究
21
液制成保健品食品;另一类是将提取液经浓缩、纯化等 深度加工,得到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产品[14]。 3.2 黄酮类化合物医药制品开发 3.2.1 抗心血管病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广泛存在于植物 的各个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料、唇形科、豆科、伞形 科、银杏科与菊科中。据研究,约有20%的中草药中含 有黄酮类化合物,可见其资源之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可 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得,也可以从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 物中提取。
近几年,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天然生物活性引起人们 的日益关注。现已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 能和药用价值,可以防止自由基的氧化作用,而人的病 理、生理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 疾病以及人的健康有积极意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阔的 市场潜力。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成 果,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4]裴凌鹏,惠伯棣,金宗濂,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及其制备技术研究发展.食品科学,2004,25(2):203.
[15]高锦明,王蓝,张安灵.银杏叶有效成分研究.西北林学 院学报,1995,10(4):94.

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类黄酮的作用与功效类黄酮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存在于植物中。

它们通常以黄色结晶物或粉末的形式存在,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类黄酮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和保健品中,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药物成分。

本文将探讨类黄酮的作用和功效。

一、抗氧化作用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强大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自由基是一类高度活跃的分子,可以在细胞内引发损伤DNA、蛋白质和细胞膜等生物分子的过程,从而引发许多疾病,例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

类黄酮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并减少氧化应激的程度。

此外,它们可以活化细胞内的抗氧化酶系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这种抗氧化作用在预防慢性疾病和延缓衰老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特征,例如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类黄酮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炎症过程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组织破坏。

类黄酮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炎症介质是一类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分子,它们可以引导免疫系统的反应并诱导炎症反应。

类黄酮可以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介质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三、抗肿瘤作用类黄酮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它们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抗血管生成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等。

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入侵来抑制肿瘤扩散。

肿瘤的转移和入侵是导致肿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类黄酮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融合和增殖,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的扩散。

四、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类黄酮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胆固醇是导致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形成和吸收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保护血管的健康。

此外,类黄酮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结和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阻塞。

分子量 252 类黄酮

分子量 252 类黄酮

分子量 252 类黄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类黄酮的概述
2.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特点
3.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应用领域
4.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展望
正文
一、类黄酮的概述
类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种子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苯环和一个三元杂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类黄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因此在药物开发、保健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特点
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是一类具有特殊分子量的类黄酮化合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一般类黄酮有所不同。

这类化合物在水溶性和脂溶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平衡,易于人体吸收,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三、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应用领域
1.药物开发: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可用于开发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物。

2.保健品:由于其抗氧化性能,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可用于制作抗氧化保健品,帮助消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

3.食品添加剂: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可用作天然色素、调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四、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分子量 252 的类黄酮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黄酮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重要的是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它以结合态(黄酮苷)或自由态(黄酮苷元)形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和茶叶等许多食源性植物中。

槲皮素(Quercetin)是最典型的类黄酮,其在C3位羟基上结合糖分子即形成植物中普遍的成分—芸香苷(芦丁)。

柑橘属的多种水果均含有大量的黄酮化合物,如橘红素(Tangeretin)和川陈皮素(Nobiletin)。

大豆中含有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大豆异黄酮,茶叶中的茶多酚是由没食子酸和类黄酮—儿茶酚组成。

在Ames检验中发现,槲皮素具有致诱变性,但没有代谢活性,但在反应系统中加入肝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其诱变活性。

长期的动物饲喂研究表明:槲皮素不仅不是致癌物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事实上,在已发现61种黄酮化合物中,有11种具有抗突变作用,,其中有多种对致癌物诱导的动物模型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如橘红素和川陈皮素等。

类黄酮又称生物类黄酮,为人类饮食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于水果、蔬菜、谷物、根茎、树皮、花卉、茶叶和红葡萄酒中。

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有四千多种不同的类黄酮。

类黄酮可进一步分为:黄酮醇类: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如:槲皮素、芸香素。

槲皮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以红洋葱的含量最高。

黄酮类或黄碱素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分别含于甜椒和芹菜。

黄烷酮类:主要见于柑橘类水果,如橙皮苷、柚皮苷。

黄烷醇类:主要为儿茶素,绿茶中含量最丰,红茶的儿茶素含量约减少一半。

花青素类:主要为植物中的色素,不同植物含量不一。

原花青素类:葡萄、花生皮、松树皮中都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

异黄酮类:主要分布于豆类食品,目前已证明具有抗乳癌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3、生物类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3.1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其分子物质基础是黄酮类分子中的3位羟基和4位羰基以及γ-吡喃酮环上的а-β双键区域[21],这个部分被认为是螯合金属离子的功能基团。

黄酮类化合物在油质系统中可螯合痕量的金属离子,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由痕量金属离子参与催化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阻止了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引发阶段),故可作为油脂及食品抗氧化剂使用。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芦丁(槲皮素-3-0-芸香糖甙)在食物中中的抗氧化能力低于与它们对应的糖苷配基槲皮素[21]。

另外,黄酮类物质B环上的3’,4’-邻二羟基是具有清除自由基生物活性的关键结构,并且其上4-OH和3-OH或5-OH共存对抑制油脂自动氧化有决定性作用,β环上的邻二羟基队消除•O2-、•OH和动物脂质氧化有决定作用〔9〕。

其它位上的羟基也起一定的作用;并且,实验证明B环上邻二羟基的存在对类黄酮清除自由基是必不可少的,而а-β双键和γ-羰基的重要性远远小于前者〔21〕;这是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和高效的自由基淬灭剂的共同特点,可能的原因是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是通过自身供氢氧化时显的。

它们的酚羟基作为供氢体能与自由基反应使之生成相应的离子或分子,熄灭自由基,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2],同时它们又具备较高的膜亲和性,具能够有效地富集到质膜并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损害,起到防癌抑癌的作用。

显然,并非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有相同的清除效率,其对抗自由基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1]:杨梅黄酮(Myricetin)>槲皮素(Quercetin)>鼠李素(Rhamnetin)>桑色素(Morin)>地奥明糖苷配基(Diosmetin)>柚苷配基(Naringenin)>芹菜素(Apigenin)>儿茶素(Catech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刺槐甙(Robinin)>山奈素(Kaempferol)>黄酮(Flavone)。

特别地,活性最强的几种(Myricetin,Quercetin,Rhamnetin)都是黄酮醇;并且,都有B环上的3',4’-邻二羟基结构。

Takashi(1997)等人证明柚苷配基和高良姜素等类黄酮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较强的预防作用;甘草叶类黄酮对脂质过氧化酶(LPO)、5’-脂质过氧化酶(5’-LOX)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叶类黄酮茶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优于BHT 或 dl-a-生育酚,是BHA的2.4倍;丁香油、丹皮酚、黄芪甙、芸香甙、甘草查耳酮等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有直接清除作用;丁香酚、银杏叶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的生成均有清除与抑制作用;另外,胡春(1994)等人从菊花类黄酮中分出了两种木犀草素衍生物,并发现它们对碱性二甲亚砜(DMSO)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6]。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黄酮类化合物从许多植物中被分离出来,并表现出不同的抗癌效果,如:甘草、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都对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柑桔属中的柑桔黄酮、蜂胶中的槲皮苷和皂草黄素等。

3.2 双重雌激素样作用日本学者利用摘除卵巢的大白鼠饲喂试验表明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有一定的同功作用[2]。

生物法测定大豆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占17-β雌二醇的10-3~10-5,其生物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关系[23]。

另有资料显示,染料木黄酮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相比低约100倍,大豆异黄酮约低1000倍[8]。

大豆异黄酮的活性仅有内源性雌激素雌二醇的1/1000~1/10000;但在血液中检测到的大豆异黄酮浓度可达内源性雌激素的1000多倍[28]。

有许多试验结果是取决于受试对象本身的激素状态的,也证明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二重雌激素样作用。

对于高雌激素水平的个体,如:年轻动物和雌激素化的动物,年轻妇女等,显示出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对于雌激素水平低者,如:幼小的动物、去卵巢的动物和自然绝经或手术后绝经的妇女,显示出雌激素作用[2]。

应用大豆异黄酮已经证明对许多与雌激素撤退有关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老年妇女的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20]。

3.3 抗癌作用3.3.1 预防癌症作用目前认为,癌症的发生至少分为3个阶段,即:启动阶段(initiation)、促进阶段(promotion)和发展阶段(progression)。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吸收UV光的能力,它们对致癌过程的这三个阶段都有阻抑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属于酚类物质,可熬合金属离子,从而有效抑制由痕量金属离子参与催化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同时,黄酮类物质作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淬灭剂,能够有效地阻止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破坏,可以防止细胞损伤和,起到防癌抑癌的作用[17]。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突变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上的特殊之处,它可以吸收紫外光线,于是它们可以保护细胞DNA免受UV引起的损伤[17]。

茶多酚也具有抗突变及抗癌作用〔9〕。

类黄酮还能熄灭DNA临近产生的自由基。

另有研究显示,类黄酮的这种自由基熄灭作用在其γ-射线照射的保护效果中起主要作用;有也已被证明可保护鼠微核网状细胞免受Δ-射线的损伤,它们包括槲皮素、椹非醇、芦丁、圣草酚(eriodictyol)以及木樨黄素(luteolin)。

还有人发现,含有经过磺化黄酮或黄烷酮的药物、化妆品可以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防止皮肤癌的发生[11]。

此外,生物类黄酮还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一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毒性,如:山奈素和芦丁可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饲喂含有5%槲皮素(quercetin)的饲料可使DMBAS(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小鼠乳腺癌几率降低48%;槲皮素还可以抑制氧化偶氮醇诱发的大鼠直肠癌的发生[17]。

有关使用剂量方面的报道还不一致。

在对于“法国奇异”现象的调查中显示[7],每天摄入黄酮类化合物达到19mg以上的人的癌症死亡率和日摄入量在19mg以下的相比,较少了75%;另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黄酮摄入量从2.6mg/d~68.2mg/d的人群,其癌症死亡率与摄入量无关;即使摄入2.6mg/d就能够表现出活性。

目前存在个别认识尚不一致,有的地方结论甚至还是相反的,如同样是在痕量的水平上,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具有诱导和促进癌症发生的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却是良好的癌症预防剂。

3.3.2 抑制肿瘤作用癌症的发生要经历正常细胞、癌变前细胞、癌细胞、恶性细胞、癌细胞转移等阶段,染料木黄酮能抑制癌细胞的增生和癌前细胞DNA的合成过程,从而抑制了癌细胞发育[32]。

染料木黄酮(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的结晶体在恶性肿瘤的发育过程中能有效阻止血管的增生[27] [28],断绝癌细胞的养料来源。

儿茶素、花色苷以及原花色素可促进胶原合成,增加胶原的抵抗性、抑制胶原酶活性,从而限制了肿瘤细胞的入侵和转移效果[17],延缓或阻止肿瘤的癌变。

已有研究证实(Sargeant,1995),黄酮类化合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胞的离子通道,如Ca2+离子通道等,使离子浓度升高,激活核酸内切酶、蛋白酶、谷氨酰胺转移酶等依赖于Ca2+离子的酶,这些酶可导致细胞凋亡[22]。

据报道,葛根中所含的大豆甙元可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使细胞由原始的早幼粒阶段发展到中幼粒、晚幼粒以及成熟的杆状粒、分叶核细胞[14]。

通过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人们发现异黄酮可刺激血中产生结合素肌球蛋白和抑制体内雌激素合成酶活性,故能拮抗一些与激素诱发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有关的癌症[1]。

它除了对乳腺癌有预防的功能,其中染料木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是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PKT)的特异性抑制剂[30],能特异性的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能有效地阻止血管增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1][5]。

有些黄酮类化合物有抑制DNA ToPoisomerase II活性的作用,影响细胞的核酸增殖。

研究发现,在体外实验中,异黄酮有抑制DNA ToPoisomerase II活性的作用可使肿瘤细胞中DNA-ToPoII复合物稳定化进而导致dsDNA 或ssDNA断裂,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或死亡。

黄芩素对人体3种HCC细胞ToPoisomerase II的活性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5]。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研究也表明,类黄酮具有广泛的抑癌和防癌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认为与人体雌激素分泌有关的癌,如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具显示出较好的作用[15]。

大豆异黄酮还可以有效抑制白血病、结肠癌、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32];并对肿瘤转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8]。

雌外,生物类黄酮还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一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毒性或提高某些药物的抗癌效果[5],由间接的抑制肿瘤作用。

如:山奈素和芦丁可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饲喂含有5%槲皮素(quercetin)的饲料可使DMBAS (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小鼠乳腺癌几率降低48%;槲皮素还可以抑制氧化偶氮醇诱发的大鼠直肠癌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