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课件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f994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7.png)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历程一、都市农业的概念和特征(一)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这一词的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
日本地理经济学家青鹿四郎(1935年)在《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对“都市农业”定义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都市内工商业区、住宅区等的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
即在这些区域内的农业组织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济势力的影响,主要经营乳、鸡、鱼、鲜菜、果树等,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同时又包括稻、麦、水产、畜牧等的复合经营活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7年将“都市农业”定义为:都市农业是在大都市内或都市圈周围,利用城市间的间隙,包括耕地、山地、水面,从事种植养殖业等经济活动,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生态、旅游、休闲农产品的现代农业。
1996年在多国组织和政府的支持下,国际都市农业促进小组在荷兰成立,并于2001年发展成为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
我国引入“都市农业”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开展较早。
都市农业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或者近郊)的农业以及由于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它以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城乡和谐发展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体系为目标,以现代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为支撑,建设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的集约、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二)都市农业的特征(1)都市农业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都市农业接近城市市场,一般在市郊和交通要道两侧,地价较高,交通便捷,运输距离短,人流量大,可最经济地利用其地理优势开发城市资源,填充农产品市场,给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态生活环境。
(2)都市农业依托城市都市农业在经济上依附于大城市,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为其提供了优势。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只有城市的规模化、现代化和生态化发展,进而对城市郊区的农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促进郊区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42张PPT)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文明——农耕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107dc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8.png)
耦犁→一牛挽犁 曲辕犁(特点)
第八页,共四十二页。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二、古代(gǔdài)手工业的发展
1.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 2.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 织(苏州、杭州)。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 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 ;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栏目 导引
热点聚焦•学以致用
模块一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热点问题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战略定位 ,制定和出台(chū tái)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 举措。2011年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的热议“十二五” 民生发展关键词:强农惠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zhòngdà)文明成就 ,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农业和手工业存 在着密切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 本特点。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重要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 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nèiróng)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 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 场。
栏目 导引
模块一
考情播报
1.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过程,主要生产工具的变迁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jīběn)特点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租佃关系的产生,中国 古代不同时期土地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
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84b5b1a0116c175f0e489f.png)
PPT课件
14
计划经济时期
• 存在问题 • 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
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 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企业没有自主权, 缺乏竞争,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产品质量 差,整个经济没有了创造力。
• 1958 年末,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做法的消 极后果开始显现,生产下降、大批工商企业 出现亏损、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经济陷入 严重困难。 1958~1976 年期间的多次"体 制下放"无一例外地以造成混乱和随后重新 集中告终。
PPT课件
13
计划经济时期
• 主要成就 •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社会重要资源搞
PPT课件
4
计划经济时期
• 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这种体 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 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
•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 所有。
PPT课件
5
计划经济时期
• 市场主体:公有制经济 • 到1978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
企业占77.6%,集体经济占22.4%,其他经济成 分基本为零。
• 分配方式 • 采取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
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 ,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 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 进行分配。 • 这种分配方式容易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 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
PPT课件
10
计划经济时期
• 经济结构 • 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 • 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8c9c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7.png)
新中国成立后的服务业经济
服务业的恢复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服务业逐渐恢复了生机,政府开始加大对服务业 的投入,服务业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商业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中的商业活动 日益活跃,商业网络不断扩大。
金融业
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融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银行、证 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逐渐增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晚清时期,中国仍然以传统农业 为主导,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 产效率低下。
土地制度的变革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 的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 ,一些开明地主开始尝试引进西 方农业技术和设备。
外国农产品的冲击
随着国门打开,大量外国农产品 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对传统农业 造成冲击。
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
被摧毁或占据,导致中国的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03
国民政府的改革
国民政府时期,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强国家垄断、建
设基础设施等,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经济
公私合营与计划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公私合营和计划经济的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 级。此时,中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国家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技术进步的影响
01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互联网和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商务的快速发展,为中 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模式 。
02
新兴制造业
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新 的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03
新能源与环保技术
新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 国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64881a2f8c75fbfc77db2a4.png)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姓名: 徐国勇学院: 农业科技学院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栽培与产品加工)班级: 2014级本科班学号:20 年月日摘要: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于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的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稳定增长,有力的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看看我国的农业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吧。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评论这些解答,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固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2159e35a8102d277a22f12.png)
农业的发展历程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姓名:徐国勇学院:农业科技学院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栽培与产品加工)班级:2014级本科班学号:20 年月日摘要: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于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的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稳定增长,有力的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看看我国的农业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吧。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评论这些解答,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固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01691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5.png)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从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方式。
最早期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邓庄文化。
这些文化表明人们开始种植小麦、稻谷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并养殖猪、牛等家畜。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农业逐渐发展起来。
商代(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代人民利用灌溉系统改良土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在这个时期,农民开始使用犁、耒等农具,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周天子通过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封地制度,鼓励农业的发展。
大量土地分给贵族,贵族们则带领农民种植庄稼,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周代还建立了官僚制度,负责管理农业和灌溉工程。
这些措施使农民的耕作更有秩序,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农业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广泛应用铁器农具,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灌溉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推广,使得更多的土地可以进行耕作。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见证了种植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研究肥料的应用和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采用田亩制度,规范土地面积和农业税收。
为了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人们普遍采用了轮作和间作种植的方法,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此外,人们还开始广泛使用饲料,养殖家禽家畜,以满足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中国农业通过灌溉技术、农具改良、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进,逐渐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率。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421e3f03d8ce2f0166230d.png)
“三五”至“五五”时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50%的份额 投向了
计 划
经
重工业。到1978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高
济 时
期
达56.9%,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统计年鉴1990.6)
青衣2011.08.29
10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核心: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
按照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
市 场
经
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1993--2003 济
年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1%和 42%,与转轨时期二者的贡献率(消费65%、投资28% )相比,消
时 期
费贡献率下降了14个百分点,而投资贡献率则上升了14个百分点。
青衣2011.08.29
32
现的。
1953--1978年,我国的积累率
1957—1978 资本投入 49% 劳动力投入31%
消费率
23.1%
36.5%,
高积累、 低消费
计 划
76.9% 63.5%。
经 济
时
期
中国经济增长
粗放型、外延型特征。
技术进步 20%。
青衣2011.08.29
9
产业发展
重工业为主,资金主要投向重工业领域
经 济
转
在经济总量中,虽然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但比重有所下降,
轨 时
期
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开始上升。
青衣2011.08.29
19
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增长
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过度依赖投
增加 职工工资、发放价格补贴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2c85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7.png)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远古时期开始,逐步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先民时期的农业发展远古时期,中国的农业起源于先民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逐渐开始实施农业生产。
他们开始对植物进行种植,并培育了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和稻谷。
同时,他们还利用土壤肥力进行土地轮作,培养了耕作技术,并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商周时期的农业繁荣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人们开始使用农具,如犁和耕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农民们还开始进行灌溉工程的建设,以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在商周时期,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三、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改革秦汉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农业制度发生重大改革的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县官制,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废除了分散的土地所有制,实行集体耕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
四、隋唐时期的农业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如运河和灌溉渠道的修建,为农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并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
此外,农业工具的改进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隋唐时期,农业成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支柱,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宋明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宋明清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宋代,人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还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如棉花和甘蔗,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
明清时期,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中国生态农业》课件
![《中国生态农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45ac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c.png)
促进农村富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中国生态农业的前景
1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
发展
生态农业符合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为未来农业 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
2 政策与制度保障
政府加大对生态农业的 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 策和监管制度。
3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产 业投资,进一步提高中 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是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ppt将为您介绍中国生态 农业的发展历程、实践、技术、效益以及前景。
简介
定义生态农业概念
生态农业是一种通过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系 统,提高农业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农业 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生态农业经历了从有机农业、零增长农 业到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
农业多样性技术
通过种植多样化的农作物, 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生态畜牧技术
采用集约化饲养、循环利用 畜禽粪便等技术实现畜牧业 的生态化。
生态农业效益
生态效益
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农田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结论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共同为生态农业贡献力量!
生态农业实践
1
有机农业
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自然方法控制害
零增长农业
2
虫,实现农作物的生态种植。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有机循环农业
将农作物、养殖和废弃物互相结合, 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
![第1课中国经济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6b5e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b.png)
铁器时代到来,铁制农具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耕作技术的改进
牛耕、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作物 产量。
水利设施的兴建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 。
手工业部门兴起与技艺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技艺精湛
海外贸易政策
宋元时期继续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管 理对外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 等地的贸易更加频繁。
贸易商品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外,还增加了香料、药材、珠宝等进口 商品。
明清时期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政策
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只允许官方朝贡贸 易。清朝时期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06
总结:回顾中国经济史,展望未来 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梳理
古代中国经济
以农业为主导,商业和 手工业逐渐发展,形成 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近代中国经济
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内部 动荡影响,经历了从封 闭到开放、从传统到现 代的转型过程。
现代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经济持续高速 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列强经济侵略
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方式,控制中国市场和资源,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影响
洋务运动背景
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清政府开展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 号的洋务运动。
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ffb55419da38376bae1faeae.png)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欣赏:戏曲《天仙配》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图解小农经济
生产工 具改进 和使用
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 确立
小农 经济
封建 政府
经济形态:自然经济
特点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生产目的:自给自足
地位 作用
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
初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晚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古代中国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 影响。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影响: ①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②使农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
作创造了条件。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
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2、耕作农具的演变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打制石器
必
修 二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 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及资
中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水稻和粟的国家;
3: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
占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经
济形式。
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 谷遗存
农业特点: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古代农业发展历程概述
观察下图,根据自己生活实际,讨论影响中国古 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二、古代农业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的农业政策及发展历程
![中国的农业政策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d8c6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b.png)
中国的农业政策及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本文将从政策的角度出发,介绍中国的农业政策及其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二、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以“三农问题”为核心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三、21世纪初期的农业政策21世纪初期,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以“农村发展”为核心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四、当前的农业政策当前,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中国的农业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阶段的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前,中国的农业政策已经进入了乡村振兴的阶段,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1a091e1ed9ad51f01df2a0.png)
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ppt课件
青衣2011.08.29
20
经济增长情况
由于体制性约束被逐渐打破,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得
经 济
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充裕的资本,民间资本与 转
外资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轨
时
期
ppt课件
青衣2011.08.29
21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和轻工业。
青衣2011.08.29
15
存在问题
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
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
计
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
划
经
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竞争,缺乏活力,效率低下,产 品质量差,整个经济没有了创造力。
济 时 期
ppt课件
青衣2011.08.29
16
2 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2)
济 时 期
1958~1976 多次"体制下放"无一例外地以造成混乱。
ppt课件
青衣2011.08.29
14
主要成就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可以集中社会重要资源搞经济建设
计
划
比如“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的
经
实现,既是计划经济体制完成的标志,也是计划经济体
济
制的重大建设成就。
时 期
ppt课件
(中国统计年鉴1990.6)
青衣2011.08.29
10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核心: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
按照多 劳多得,少劳少得
计
划
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9d1c43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一)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对象的扩大等。
2.政治因素: 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3.农业交流程度: 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
4.科技因素: 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
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
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
(二)衡量农业发展的指标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水利工程的兴修和水患的治理; 3.农作物的栽培、推广、引进和种植区域的扩大; 4.荒地的开垦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5.社会人口的增殖; 6.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三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1、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稳定、富足。
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无农不稳”即是这个道理。
农业和政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
(2)如果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
因此,要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