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2020年河南省中考题)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备考建议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根据“课标”,全面考查考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促进考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来看,试卷难易适中,没有偏题、难题、怪题,注重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渗透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体现了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也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一、命题理念及特点1.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契合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重价值观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
3.注重从运用的角度考查学生语言与文学、文化积累。
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知识的运用,注重用学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注重语文与其它课程及生活实践的联系,加大内容整合力度。
突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将知识按照问题情境的逻辑关系和思维脉络的有序性整合在一起,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5.减少了“是什么”的问题,增加“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不仅考察思维的结果,更考察思维的过程。
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6.体现了语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特点。
7.强化了写作时对文体属性的要求,注重文本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的探究。
二、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第一版块:积累与运用(一)试题分析第1题:字音题,今年的字音题考察方式由往年对多音字、形近字字音的比较转变成对常见字音的拼音认读考查。
考查的数量由往年的24组词语减少为12组词语,增加了12个拼音。
考查的依然是以常用字中的多音字、有形近字的形声字、受方言影响易读错的字为主,其中多音字5个,超过三分之一。
比之往年,此题降低了识记性基础知识考查的难度。
中考语文专题8综合性学习(原卷版)
综合性学习1.(2022·陕西·中考真题)陕西山川壮美,人文荟萃,涌现出许多文化巨人。
他们被誉为“三秦大先生”。
请你参加“三秦大先生·文化大课堂”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做调查寻足迹】(1)请完成下面的调查提纲,开展“三秦大先生”调查活动。
调查提纲调查对象:司马迁、张载、柳青、路遥。
调查目的:了解事迹成就,挖掘精神品格。
调查过程:项目调查方式调查任务步骤一_____(1)_____了解生平事迹二请教专家挖掘精神品格三交流汇总_____(2)_____【活动二:抒胸臆赞品格】(2)请用一组排比句完成演讲稿的开头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他的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链接资料】《史记》在描绘三千年历史的同时,也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勇于革新,敢于革命;忧国,爱国……司马迁曾写下自己身处逆境的思索——“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若选择功业未竟而死,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只有发愤图强,完成《史记》,才能不负太史令立言之志!(摘编自张新科《“千秋太史公”司马迁》)【活动三:表心志继精神】(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
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柳青、路遥两位先生的精神追求。
【活动四:铭教诲树丰碑】(4)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个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2.(2022·河北·中考真题)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寻找最美对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一位同学抄录了一副对联:风调雨顺年年丰稔,国泰民安岁岁祥和。
请你帮助同学解法下列问题。
2020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6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中华姓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有学者统计,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有73姓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
这表明( )A .天下姓氏,皆源于豫B .文化中原,老家河南C .殷商甲骨,汉字之源D .华夏文明,尽出中原2.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
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 .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 .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 .药食同源,用药简易3.“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
材料反应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巩固了国家统一B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 .促进了物种交流D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4.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有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合法化”,强迫清政府( ) A .签订《南京条约》 B .设立总理衙门 C .镇压农民起义D .建立近代工厂 5.据记载,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就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
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 .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B .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C .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D .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6.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北京大学红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D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7.在国共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到促进合作作用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台儿庄战役D .重庆谈判8.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筹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
中考积累与运用及答案(2020年河南省中考题)
中考积累与运用及答案(2020年河南省中考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钦(qīn)佩濒(bīn)临鲜(xiān)为人知B.解剖(pōu)附和(hè)矢(shǐ)志不渝C.果脯(pǔ)咀嚼(jué)锐不可当(dāng)D.憔悴(cuì)徘徊(huí)唾(tuò)手可得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 ②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③行。
A.①捍②遵③践B.①捍②尊③践C.①悍②尊③饯D.①悍②遵③饯3.古诗文默写。
(8分)(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4)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
随杜甫漫游齐鲁,欣赏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随王湾行舟江上,感受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的辽阔宽广、波平浪静;随张养浩西出潼关,领略华山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雄伟险峻、气势磅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叫宋振中(小萝卜头)的9岁小男孩。
请结合他的故事,说说这一形象带给你哪些情感体验.(2)在小说《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简·爱的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阅卷人得分、积累与运用(共23分)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_ill_(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_ill_(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堆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 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 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3.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三二I�2012年:M:®}{丿二三(年才g 咪_@@`、2日3M 仆全面建成l卢丿)4.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晕、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河南小麦的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中考语文改革趋势详解
河南中考语文改革趋势详解久旱逢甘露,万象要更新。
看,秋雨伴着红叶,带着丝丝的桂香播撒着来年丰收的种子。
听,老君台中学的报告厅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把中招语文脉搏,问命制试题创新!2020年10月14日下午2:18河南鹿邑老君台中学专家型教师张世杰老师做了一场精彩的中招命题解读报告。
老君台中学王海中校长、鹿邑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君台中学优秀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老君台中学教务处主任孙春花老师主持报告会。
首先张世杰老师展示了今年河南省语文中招命题的基本原则 1.依据课程标准 2.考查核心素养3.落实立德树人4.引领语文教学。
接着张老师依次从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中招命题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其中考查字音题目难度降低;字形考查随文理解,结合语境辨别;名著阅读考查内容不在局限于《西游记》、《水浒传》必考书目,考查内容转向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体验方面;特别是语法知识开始进入中招考查范围。
综合性学习活动题中“‘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设计不仅继承图文转换题的考查要点,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家乡本土热情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1更加侧重于教材后的思考探究题的考查;阅读2更加侧重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知识点考查。
作文方面命题首次明确文体要求,第一次出现一则材料下设置两个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式题型。
整体来看命题结构没变,题型有所创新。
试题稳中求变,守正出新。
加强情境设置,考查语言信息的提取整合,考查学生谋篇布局、体悟作者写作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分析重点诗句作用;考查课标要求的“写记叙性文章”、“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的要求,阅读量加大,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报告结束后各位语文名师与张世杰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王海中校长对名师工作室到老君台中学进行教研活动表示欢迎,并且谈了对命题解读的四点体会:1、生活是命题者的源泉,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热点2.阅读理解要关注文章重点语句的表达,特别要把握作者如何表达,表达的目的,以及对作者表达的评价3.多做分析和概括方面的训练4.用好教材,重视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钦.(qīn)佩濒.(bīn)临鲜.(xiān)为人知B. 解剖.(pōu)附和.(hè)矢.(shǐ)志不渝C. 果脯.(pǔ)咀嚼.(jué)锐不可当.(dāng)D. 憔悴.(cuì)徘徊.(huí)唾.(tuò)手可得【答案】B【解析】【详解】A.鲜.(xiǎn)为人知;C.果脯.(fǔ);D.徘徊.(huái);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
无论科技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法律、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① 卫法律尊严,守护规则文明,你我的权益才可能得到保护② 纪守法,行胜于言,与其高谈阔论,不如严于律己、自觉③ 行。
A. ①捍②遵③践B. ①捍②尊③践C. ①悍②尊③饯D. ①悍②遵③饯【答案】A【解析】【详解】捍卫:保护,防卫的意思。
例如:捍卫边疆。
悍:①勇猛,干练;②凶狠,蛮横。
写作“捍卫”;尊:①地位或辈分高;②敬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④量词。
遵:沿着,依照,按照。
写作“遵纪守法”;践行:读音为jiànxíng,意思是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
饯行:拼jiàn xíng,意思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后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本题写作“践行”。
故选A。
3.古诗文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2)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知河南,爱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定稿)
典型例题(2020河南中考)
班级开展“·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8分) 参考答案:.(1)示例一:河南省
(1)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旅游发
三、认清教学现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和教材中的课文基本 是以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了解不多,认 识不够。致使此类阅读在教学中呈现“三无”:无教材, 无教参,无培训。阅读教学中基本没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的一席之地。考试中学生失分严重。
四、明确课标要求
2011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亮点,就是提出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学段 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第8条中这样表述: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 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施旅游条例。(重视宣传、老家
厚重、风光秀美的河南文旅新形象。
材料二2019年9月26日,河南省“掌游中原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且正式启动。 河南”品牌、智慧文旅项目、
该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助力河南实现全省旅游服务智慧化,打 旅游条例.答出任意三点,意思
造全国旅游标杆省份。
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考试说明》中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 对各学科考试时长、容量、难度等提出规范要求。试题命 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 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思维过程的考题
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的各则材料往往与同一个人物、事 物或事件相关,但是所侧重的方向、观察问题的 视角、讨论的焦点有所不同。故常考的内容就是 信息异同的比较与不同角度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班级开展“‘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共8分)
(1)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
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30字左右。
(3分)
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乃至许多海外华人的“祖根地”。
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委托中央电视台制作“老家河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
该片先后在央视一套、四套等频道播出,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厚重、风光秀美的河南文旅新形象。
材料二 2019年9月26日,河南省“掌游中原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助力河南实现全省旅游服务智慧化,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标杆省份。
材料三 2020年4月1日,《河南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
该条例是全国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首部订立、实施的地方性旅游法规,着力贯彻全域旅游理念,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
(2)大家都在为宣传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献计献策,小化同学展示了自己仿照真实高铁票(图一)设计的一张宣传卡片(图二)。
请你结合活动主题,说说这张宣传卡片设计的巧妙之处。
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80字左右。
(5分)
答案:
6.(1)示例一: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意思对即可。
3分)
示例二:河南省重视“老家河南”文旅宣传,启动智慧文旅项目,实施旅游条例。
(重视宣传、“老家河南”品牌、智慧文旅项目、旅游条例,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3分)
(2)示例一:构思新颖。
把宣传卡片设计成“回家专列”高铁票的样子,把“远方”设为出发站,把“老家河南”设为到达站,并用展开的书和“明月”“故乡”二词连接两个站点,巧妙地突出文化旅游特色。
示例二:主题明确(富有情感)。
用“远方”“老家河南”“欢迎来到河南**”等表达欢迎远方朋友的热情;用“回家”“明月”“故乡”等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突出“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
示例三:时代气息与文化意蕴巧妙融合。
宣传卡片设计成高铁票的样子,配上二维码方便人们享受智慧文旅服务,有时代气息;卡片上“明月”“故乡”“老家河南”等词语和展开的书有文化意蕴,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观点明确,1分;分析合理,3分;语句通顺,1分。
共5分。
如有其他观点,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