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教案

高中教材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本诗歌。

2.掌握《归园田居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学习《短歌行》,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淘汰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经得起考验的英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去体味一下那个英雄的情怀。

二.请同学说一下自己所了解的曹操: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曹操在其中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和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然后告诉他们,小说戏剧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通过曹操的作品去了解曹操这样一个人。

三.分析诗歌:1.齐读诗歌2.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

(三分钟)3.老师强调一下重点的字词:慷当以..慨:即为慷慨。

当以,无实意。

枉用相存:枉,表谦敬的副词。

用,以。

存,问候。

4.诗歌按照意思来分可分为四小节,每二行一小节,分节来解读诗歌,主要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来鉴赏。

5.鉴赏第一节:①齐读第一小节,读的过程中思考本节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中情绪。

明确:情绪“忧”②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明确:人生苦短③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个修辞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比喻。

把人生比作朝露,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④齐读第一小节,体味作者的那种忧愁。

⑤背诵第一小节(一分钟时间),老师检查。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短歌行》这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2.学习本诗的基本知识,包括词义、韵律、格律等;
3.学习本诗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反复等;
4.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茶水和小点心;
3.讲义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询问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短歌行》这首古诗;
3.让学生先朗诵一遍,感受其意境和韵律。

了解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让学生简述所了解到的内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讲解古诗知识(10分钟)
1.介绍本诗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本诗的韵律和格律;
3.引导学生体会韵律和格律的美感。

学习表达技巧(10分钟)
1.分析本诗使用的比喻、夸张、反复等表达技巧;
2.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对于表达情感和意义的作用;
3.练习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创作。

模仿创作(15分钟)
1.指导学生模仿本诗进行创作;
2.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表达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提高交流和学习的乐趣。

课堂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2.利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与《短歌行》相似或相反的诗歌;
3.阅读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歌,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IQ题:这世界上谁的速度最快?(说曹操,曹操就到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 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第一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李静文短歌行曹操●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

●重点、难点1.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在这一课时,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鉴赏《短歌行》。

●教学步骤一、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

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

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曹操,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但我们要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咱们就主要认识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了解曹操(请学生说说“我所知道的曹操”)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唯才是举。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代表作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二、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教师提示: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2、边朗读边找出此诗的“诗眼”,全诗通过此“诗眼”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忧3、作者在“忧”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忧:人生苦短贤才难求功业未成(学生集体朗读)4、作者在诗中已经给出了解忧的方法,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解忧:只争朝夕招贤纳士天下归心5、这“忧”背后立着一个怎样的曹操,结合诗句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教师小结: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七、结束语: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板书设计忧解忧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贤才难得——>招纳贤才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的教案篇1一、教材的理解与分析:1、了解曹操、及其地位与诗作特点。

2、继续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点揣摩《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

三、教学难点《短歌行》的情感表露。

四、教学方法点拨法。

抓住关键诗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展示《三国演义》片头曲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请会唱此曲的同学演唱。

导语:同学们,正如词中所唱,东逝之水,淘尽无数英雄,可是,每当回首历史的时候,却总有一些推动历史车轮的人成为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浪花,曹操就是其中最亮丽的一朵。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那么客观世界里的曹操具体是什么样呢?(二)、认识客观世界的曹操。

幻灯片展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PPT课件、视频、黑板课前预习、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错,而且学生已经背诵了这首诗,所以这一节课我是从整体感知着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并树立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在体会诗人复杂情感的环节中,学生对诗人“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这里教师应根据诗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引导,并明确诗人的“忧”是积极的。

最后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应作适时引导,可从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作引导。

一、课前活动: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磅礴激昂的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2、导入:(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识曹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是阴险、奸诈、残暴的。

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

那么,你心中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曹操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而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二、文题理解(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能够分析和欣赏《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1.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格律和韵律特点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变化2.1.3 诗歌内容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2.2 修辞手法欣赏2.2.1 比喻和拟人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2 对偶和排比诗中使用的对偶和排比手法对偶和排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3 象征和暗示诗中使用的象征和暗示手法象征和暗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解析通过分段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短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作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诗意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短歌行》的全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扩展学习。

5.3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自我评估。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附反思及点评)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附反思及点评)

一曲短歌行,慷慨显悲壮——《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

本课教材定位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

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重反复吟咏,体会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本单元的七首诗歌,既有现实主义作品《诗经》,又有浪漫主义作品《离骚》,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诗体、流派、思想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也是能充分体现“建安诗歌”流派“慷慨悲壮”特点的一首诗,与本课第一首诗《涉江采芙蓉》所代表的《古诗十九首》的风格有明显不同。

《古诗十九首》多写游子思妇或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语言哀而不伤,雅致悠远。

但是建安诗歌却是“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文心雕龙·明诗》),后人把这种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

结合本单元、本课的安排,我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了解建安诗歌流派的特点定位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很容易流于对诗歌情感泛泛解读的表面,不能深入其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对诗歌朗诵吟咏的精确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曹操内心深处的情感,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学习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短歌行》是赤壁大战前,北方已定时曹操所作,当时的曹操已是中年,但有一统天下,君临四海的情怀和气势。

诗中抒情言志慷慨激昂,感情大开大合,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任气”的特点。

所以,在本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走进诗歌,让学生与作者相遇,在朗读吟咏中加强对本诗思想情感的把握。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2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幻灯片1)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幻灯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短歌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教学设计授课题目《短歌行》重点展示的教学技能名称分析性讲解所属学段高中模拟授课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选自《曹操集》,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它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安排为分析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感受曹操咏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在情感上,高一学生对风云变幻的三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及其时代背景,更好地充分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激昂、古朴正直的风格。

在知识与能力上,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目标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情感变化。

2.体会并学习曹操忧而奋发,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写忧是为了壮志,他的“忧”是进取中的叹咏。

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35秒1分25秒1分钟课堂导入:通过名家对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评价引出教学目标。

深入探究: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呢?播放诗歌朗诵,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跟读,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引出本节课探讨的主题——为何而忧(板书:忧)讲解“三忧”:(分层逐步分析)师:诗人在第一层忧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表达的?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人生短暂)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由跟读,准确迅速找出诗眼“忧”字。

生:“他把人生比作为朝露,说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逝。

”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深入理解,听完音频后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 短歌行 教案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 ?------- 喻贤才难遇明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比喻胸襟广阔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
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 反诘
人生几何、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
五、运用拓展
重点:作者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情境导入
多少年前,曹操一场“青梅煮酒论英雄”曾让无数后人仰慕不已,而文学作品里的曹操总和“奸雄”联系在一起。许邵评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价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曹操,再次感悟他的人生理想。--《短歌行》
② “ 忧思”之义:
一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
二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忧:人才难求
三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就,天下未定(根源)
3、 关于感情基调:
一忧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基调: 低沉,悲凉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思念和倾慕贤才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接待贤才,统一天下。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语⽂_《短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短歌⾏》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能⼒1、能够准确朗读全诗,读准字⾳。

2、能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引⽤的《诗经》诗句和化⽤的典故。

3、能够正确掌握各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法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并掌握朗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读出⾳韵美。

2、体会诗歌感情,准确的把握感情并朗诵全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全⾯评价历史⼈物。

2、理解诗⼈曲折地表达⾃⼰渴望贤才以及建功⽴业的⼼情。

3、引导学⽣珍惜时间,珍惜⼈⽣,⽴⼤志并为之奋⽃。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曲折地表达⾃⼰渴望贤才以及建功⽴业的⼼情。

2、准读、美读,丰富学⽣诗歌积累与⽂化素养。

三、主要教学⽅法朗读、合作、探究四、教学辅助⼿段多媒体课件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短歌⾏曹操⾳节奏⼈⽣短暂——诗⼈朗读技语调忧重⾳贤才难得——能⾂情功业未就——雄主学情分析叶圣陶先⽣曾经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们在初中时学习并背诵过曹操的《观沧海》,对曹操有⼀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导⼊点设置为“品其诗,知其⼈”,旨在设置悬念,激发学⽣学习本课的兴趣。

针对我校学⽣的基本情况,我把教学⽬标之⼀设置为通过学习提⾼学⽣朗读诗歌的能⼒,根据学情,这个⽬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法是授予其技巧,引导其感情,使学⽣在领悟中诵读,在诵读中领悟。

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感情学⽣领悟有⼀些困难,但是他们预习⽐较充分,有⽐较丰富的补充资料,在加上⼩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正确理解全诗。

效果分析1、古典诗歌含⽽不露,质⽽不华,古典诗歌的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古典诗歌之美。

本节课以朗读为主,学习⽬标是读准诗歌、读美诗歌、读真诗歌,教授给学⽣朗读的技巧,引导学⽣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四言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2.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3.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理解诗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背诵《短歌行》。

教学重点:1.分析、品读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

2.学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曹操的真挚感情与高尚情操。

2.丰富学生的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品读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语: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各路英雄各显神通,意欲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十三年,即公元 208 年,正值赤壁大战的前夕。

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

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

此情此景,曹操来了兴致,取槊立于船头,满饮三杯,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二、老师范读:(配乐朗诵,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老师亲自上场,如陶醉状,深情诵读)三、学生齐读:这《短歌行》本来是古乐曲的名称,属于汉乐府旧题。

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

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做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其中,这一首名气最大,流传最广。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八句,层层递进,情感浓烈,含蓄婉转,意蕴深长。

下面有请同学们一起来品读一下。

四、分节品读:1.品读第一节:(教师点评并提问)诗人一开篇就表现出一副愁苦不堪的样子。

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

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以悲凉的情调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的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八句的呢?明确: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容易让人产生时光易逝的感慨。

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

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曹操及其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2、解读诗歌关键意象,把握诗歌情感;3、梳理感情主线,深入理解情感内涵。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比较阅读,深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

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

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二、研究性探讨: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

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

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

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

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

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

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但有一点,电视剧的处理是正确的,即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

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作证据。

(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

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

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二)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

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教师朗读。

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齐读。

(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分析诗人的情感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

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

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明确:忧。

忧人生之短。

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师: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生:酒。

师:对。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

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

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

”,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

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师: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

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

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

作者写得何等美丽!师: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

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

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

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

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绕树三匝”句。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师: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五班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

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志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讨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

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