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精炼油知识(豆油)
大豆油精炼设备工艺及要点
大豆油精炼工艺流程:大豆毛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成品大豆油大豆毛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到成品大豆油。
经精炼后的大豆油烟点很高,适宜于用作高温煎炸油。
大豆油制取时的操作要点大豆仁的压榨法取油,有利于保持大豆油的固有风味和芳香。
而压榨法又可分为普通大豆油制取工艺和浓香大豆油制取工艺。
压榨后的大豆饼,还可以进一步以溶剂浸出法,取出剩余的大部分油脂。
(一)大豆仁的预榨浸出法取油工艺的操作要点:经双对辊破碎机破碎,每粒大豆仁成为粒仁料68瓣,粉末度小于8%(20目/平方英寸筛检)。
碎粒轧成胚厚0.5毫米左右,生胚经蒸炒锅处理后成为熟胚,进入榨油机时的水分为1%2%,温度为130度上下。
如果压榨时饼不承力,并榨不成硬饼,可在熟胚中掺入少量大豆壳,以促进成饼。
压榨后的大豆饼,可以进一步进行溶剂浸出,每100千克干饼可浸出56千克的大豆油。
(二)浓香大豆油的制取工艺的操作要点:用一次压榨法生产浓香大豆油,要求用优质的新收获大豆果剥仁,除去杂质要干净彻底,浓香大豆油通常不进行精炼加工,而是经除去固体杂质后直接作为食用油。
如果获得的浓香大豆油品质差,则应进行精炼,但此时成品油的香味将大为降低。
大豆油的精炼工艺对于优质大豆仁取得的压榨大豆油,应尽量减少精炼的加工工序,以保留大豆油的天然风味。
而大豆饼经溶剂浸出所得的大豆毛油,则应进行全面精炼。
将浸出大豆毛油精炼成普通大豆油的工艺,与普通大豆油的工艺相同。
浓香大豆油加工如上所述,只需将压滤毛油沉降和冷过滤即可。
大豆油是制备食用油脂精深加工产品的良好原料。
经精炼后的大豆油烟点很高(为229.4℃),适宜于用作高温煎炸油。
毛油精炼工艺流程:过滤毛油–一次降温–加助滤剂–二次降温–沉淀48h–过滤–成品油–滤饼。
在毛油精炼工艺流程中,毛油一次降温时,由于从机榨车间送来的过滤毛油温度一般在60℃~70℃,为了节约能源,先用自来水于低速搅拌下(30rpm)散热冷却,温度降至接近室温为止。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油脂基础知识一、油品知识1. 油脂基础知识1.1毛油的定义:用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取得到的,未经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称为毛油。
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甘油三酸脂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
1.2毛油所含杂质:毛油通过化学、物理精炼后,使其中的杂质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之下,获得合格的油脂产品。
毛油所含主要杂质如下:①.悬浮杂质:如泥沙、饼渣等固体杂质②.胶溶性杂质:主要为磷脂③.油溶性杂质:主要为游离脂肪酸(FFA)、色素等④.水分1.3毛油进行精炼的原因:①.悬浮杂质、胶溶性杂质和水分的存在,会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使油脂水解酸败。
②.磷脂的存在将使油脂外观混浊、暗淡。
在炒菜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③.油脂中所含FFA过高,会使油脂异味浓,风味差,有些FFA会在炒菜时发烟。
④.不良色素使油脂颜色加深,甚至发黑。
所以为了得到消费者所接受产品,必须对毛油精炼。
1.4我国植物油的排序和介绍我国目前的植物油按理化指标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四级油、三级油、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原色拉油),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四级油实际上就是经初加工的毛油。
这种油(甚至包括三级油)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故许多有害的物质未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在160℃~170℃就开始冒烟,既污染环境,又有害健康。
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制定的一种“过渡性”品种,应当说是中国独有的。
它的一些指标比国际上通行的一级油(原色拉油)略低一些,比如颜色略深,烟点略低等。
或者仅在欠发达地区作为一种过渡品种而存在。
无论是颜色、发烟点,还是对人体健康来讲,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1.5 油脂的三大反应和精炼植物油的储存方法水解反应:油脂+ 水游离脂肪酸(即FFA)皂化反应:油脂+ 碱皂脚氧化反应:油脂+ 氧过氧化物根据以上三大反应,如果植物油贮藏不当,也可能导致油脂变质,以至影响健康,所以了解一些植物油的贮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总结起来油脂储存有四要点:一密封、二避光、三低温、四忌水。
大豆油
大豆油豆油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出来的,有冷压豆油和热压豆油两种。
冷压豆油的色泽较浅,生豆味淡;热压豆油由于原料经高温处理,其出油率虽高,但色泽较深,并带有较浓的生豆气味。
按加工程序的不同又可分为粗豆油、过滤豆油和精制豆油。
粗豆油为黄褐色,精制的大多数为淡黄色,粘性较大。
在空气中久放后,豆油油面会形成不坚固的薄膜。
豆油较其它油脂营养价值高,我国各地区都喜欢食用。
大豆所炼成的油,主要用来拌沙拉、烹调或是做植物奶油。
定义压榨大豆油: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浸出大豆油:大豆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转基因大豆油: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
大豆原油: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成品大豆油:经处理符合国家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
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
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国家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将大豆油按质量分为四级。
消费者选购大豆油时,可以从标签上了解大豆油的种类(压榨或浸出)、质量等级等。
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在其标签上标有“转基因大豆油”或“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字样。
2004年我国开始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销售的各类大豆油均应有QS标志。
保存方式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等物质,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经水化除去杂质,是不宜长期贮藏的。
百度文库-典型油脂精炼工艺流程
典型油脂精炼与加工工艺学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是我国大宗油脂,其脂肪酸组成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是人类主要食用油脂,如果油料品质好,制取工艺科学,则其毛油的品质是较好的。
一般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于1%,经过粗炼即能达到普通食用油的品质,其精制油的精炼工艺也较简单。
两种品级食用油的精炼工艺如下:1.一级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操作条件:过滤后的毛油含杂不大于0.2%,水化温度60-65℃,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3~3.5倍,水化搅拌时间30~40分钟,沉降分离时间不少于6小时,干燥温度不低于95℃,操作时极限真空6.6kPa(50mmHg).若有残留溶剂时,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脱溶温度160~170℃左右,极限真空为4.0kPa,脱溶时间需要3小时。
2.精制食用油精炼工艺流程(间歇式脱色脱臭)操作条件:过滤毛油含杂不大于0.2%,碱液浓度16~18Be’,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10%~25%,有时还先添加油量0.05%~0.20%的磷酸(浓度为85%),脱皂温度70~82℃,洗涤温度95℃左右,软水添加量为油量的10~20%,吸附脱色温度95~98℃,极限真空为4.0~4.7kPa。
脱色温度下的操作时间为20分钟左右,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量的2.5~5%,分离白土时的过滤温度不大于70℃。
脱臭温度180℃左右,极限真空为0.67kPa(5mmHg),气提蒸汽通量30~50千克/吨油·小时,脱臭时间’6~7小时,柠檬酸添加量为油量的0.02%(配制成乙醇溶液)在90℃油温时加入,根据卓品科技工程师现场经验,安全过滤温度不高于70℃。
油脂精炼工艺流程--菜籽油菜籽油是世界性的大宗油脂之一,是含芥酸的半干性油类,除低芥酸菜籽油外,其余品种菜籽制得的菜籽油均含有较高的芥酸,含量约占脂肪酸组成的26.3%~57%,高芥酸菜油营养结构不及低芥酸菜油,但特别适合于制造船舶润滑油和轮胎等工业用油。
豆油加工方法
豆油加工方法一、大豆油的压榨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ll-20%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分的含量一般在13—14%(东北、华北地区偏低)。
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12目/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
工艺流程1、热榨:大豆——清杂——破碎(或粗轧)一软化一软胚-蒸炒一压榨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英寸筛网进行筛选去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入破碎,破碎程度达2—4瓣,再进行软化,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左右,软化时间40—50分钟,再进行轧胚,轧胚的使用有二点:一是破坏细胞组织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油籽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加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胚料的路程;进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到大豆水份在1.5—2.8%范围内,温度到100一110度时即可以开始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饼厚控制在l—1.5毫米左右。
2、冷榨:大豆冷榨可以进行整籽压榨,使整籽压榨时要严格控制水份,一般控制在8一10%左右,并注意将榨油机加热,待机体温度升到80度左右,方可进行压榨。
大豆冷榨时含水份高低的人工检验法:用门牙咬能切碎,臼齿咬成扁状,并且表面有裂纹,又有轻微的响声则合适;若成扁状,不裂纹则太湿,若一咬破碎有很大的响声,则太干,需要适量的调节水份方可压榨。
二、毛豆油的精炼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
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
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毛豆油精炼的目的。
简介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油脂精炼技术及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一、油脂精炼意义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2.改善油脂风味3.改善油脂色泽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二、毛油组成成分毛油中绝大局部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水分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其它杂质:毒素、农药三、脱胶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
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1/14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根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参加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别离。
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
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别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水量操作温度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电解质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外表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
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
脱酸的主要方法为碱炼和蒸馏2/14法。
油脂精炼理论
油脂精炼理论第⼀部分精炼理论知识⽬录油脂精炼简介第⼀章⽑油的组分及其性质⼀、悬浮杂质⼆、⽔分三、胶溶性杂质四、脂溶性杂质五、多环芳环烃、黄曲霉素及农药第⼆章油脂脱胶⼀、⽔化脱胶⼆、其他脱胶法第三章油脂脱酸⼀、碱炼脱酸⼆、其他脱酸⽅法(蒸馏脱酸法)第四章脱⾊⼀、吸附脱⾊⼆、其他脱⾊法第五章油脂脱臭⼀、油脂脱臭理论⼆、影响脱臭效果的因素三、间歇式脱臭⼯艺及设备四、连续式脱臭⼯艺及设备五、辅助脱臭设备第六章脱蜡⼀、脱蜡的意义及机理⼆、脱蜡⼯艺三、脱蜡设备四、影响脱蜡效果的因素第七章油脂制取与加⼯⼯艺流程(⾃学)油脂精炼简介1、油脂精炼的⽬的:去除杂质,提⾼产品质量,利于安全储存。
2、要求:根据原油品质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合理选择精炼⽅法和组合⼯艺,去除有碍于某种使⽤⽬的的⾮⽢油三酸酯成分,并尽量减少中性油和有益成分的损失,提⾼精炼得率;有利于副产物的综合利⽤;降低能量消耗。
3、油脂精炼⽅法: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
有时⼀种精炼⽅法会同时产⽣⼏种作⽤。
第⼀章⽑油的组分及其性质⽑油(粗油、原油)组分:⽢油三酸酯-中性油;多种⾮⽢油三酸酯成分-杂质。
杂质种类及含量随原料品种、制油⽅法不同。
⼀、悬浮杂质亦称机械杂质,如泥沙、饼粕屑、草杆纤维、铁屑等。
可采⽤重⼒沉降、离⼼分离及过滤法从油脂中分离。
⼆、⽔分当油中游离脂肪酸、磷脂等杂质含量较⾼时,⽔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加、含量增加。
⽔分超过0.1%,油脂透明度不好,容易导致油品酸败。
采⽤减压⼲燥的⽅法脱⽔。
脱⽔后成品油含⽔<0.05%。
三、胶溶性杂质包括磷脂、蛋⽩质、糖类等。
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醇胺(脑磷脂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油(PG)及溶⾎磷脂等。
⽔化磷脂(HP)含有极性较强的基团,所形成的磷脂为PC、PE、PI、PS。
⾮⽔化磷脂(NHP)含有极性较弱的基团,主要形式为磷脂酸(70%以上)和溶⾎磷脂的钙镁盐(30%)。
简述油脂精炼的原理
简述油脂精炼的原理油脂精炼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原始油脂进行处理,去除其中杂质和不良物质,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精炼的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如悬浮颗粒、淀粉、蛋白质、胶质、磷脂等,并降低自然氧化和热氧化反应对油品质量的影响,延长其保存寿命。
油脂精炼的主要原理有:1. 去除杂质:油脂精炼的第一步是去除油脂中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悬浮颗粒、磷脂、蛋白质、淀粉等。
这一步通常使用机械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离心等。
过滤通常使用不同孔径的滤网,杂质被滤除,而油脂则通过滤网流出。
沉淀则利用杂质和油脂之间的密度差异,将杂质沉淀下来,使油脂得以分离。
2. 酸化脱色:酸化脱色是油脂精炼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这一步中,油脂与酸接触,使其中的游离脂肪酸转化为其盐,并与杂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油脂的沉淀。
这样一来,油脂中的杂质就能够被分离出来。
酸化通常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以保证反应充分。
脱色就是通过各种脱色剂将油脂中的物质进行吸附,达到提高油脂外观和稳定性的目的。
3.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另一种重要的油脂精炼方法。
它通过向油脂中加入特定溶剂,将其中的不良物质溶解到溶剂中,然后用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和不良物质分离。
溶剂可以是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硅烷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油酸度的油脂,如酱油、豆油等。
由于溶剂的选择,该方法可以选择性地去除特定的不良物质。
4. 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通过加热油脂并向其通入水蒸气,使油脂中的不良物质挥发出来,以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
水蒸气蒸馏首先将蒸汽通过油脂,油脂中的不良物质被蒸汽带走,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蒸汽,使其凝结成液态,与水分离。
这样一来,油脂中的不良物质就被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目的。
在油脂精炼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通常会先使用物理去杂质的方法,如过滤、沉淀等,然后再进行酸化脱色和溶剂萃取。
这样可以更彻底地去除油脂中的不良物质,并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油脂精炼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不良物质,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稳定性。
5 豆油的碱炼和损耗
油中的杂质
• 油脂的附带成份、品种很多,对油脂的质量有很 大的影响,不利于储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 1、 不溶性固体杂质:包括泥沙、饼粕残渣、金 属、纤维等固体杂质;还包括在精炼过程中形成 的不溶性物质,如油脚、皂脚、白土、催化剂及 冷却结晶而析出的蜡脂等。 • 2、 胶溶性杂质:主要是脂肪酸、甾醇、生育酚、 磷脂、色素、维生素、棉酚、蜡、谷维素、黄曲 霉毒素等。 • 3、 挥发性杂质:包括水分、醇类、烃类溶剂、 臭味组分等。
+
R1COOH
油脂水解后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酸价升高,会产 生刺激性气味而影响油脂风味。油脂水解后烟点降低。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酸值来表示。 酸值: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 毫克数。也可以直接采用脂肪酸的含量(质量分数)表 示。由于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种类较多,因此应根据不 同油脂的特点,以其中所含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代表来 表示其含量。对于一般的植物油,习惯上多用油酸的质 量分数表示,它和酸值的关系为: 油酸(%)=酸值*0.5
常见油脂的主要脂肪酸
品种 豆油、 菜籽油 棕榈油
主要脂肪酸
平均分 酸价/FFA% 子量 282 256 200 1.99 2.19 2.80
油酸 (C18H34O2) 棕榈酸 (C16H32O2) 椰子油、 月桂酸 棕仁油 (C12H24O2)
碱液的配备 • 碱液通常用18-20。Be’,用30%的碱液加 1.5倍的水配制而成(12%的碱液)。 • 中和油的脂肪酸控制在0.1-0.3%以下。 • 注意水洗后油中含皂量(100ppm)及废水 含油(5000ppm)。如果含皂量和含油量 连续两小时超标,对加碱量进行调整,以 保证脱色的效果。
•
•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
油脂精炼基础知识资料油脂基础知识一、油品知识1. 油脂基础知识1.1毛油的定义:用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取得到的,未经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称为毛油。
其主要成分是各种甘油三酸脂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
1.2毛油所含杂质:毛油通过化学、物理精炼后,使其中的杂质降低到一定的标准之下,获得合格的油脂产品。
毛油所含主要杂质如下:①.悬浮杂质:如泥沙、饼渣等固体杂质②.胶溶性杂质:主要为磷脂③.油溶性杂质:主要为游离脂肪酸(FFA)、色素等④.水分1.3毛油进行精炼的原因:①.悬浮杂质、胶溶性杂质和水分的存在,会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使油脂水解酸败。
②.磷脂的存在将使油脂外观混浊、暗淡。
在炒菜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③.油脂中所含FFA过高,会使油脂异味浓,风味差,有些FFA会在炒菜时发烟。
④.不良色素使油脂颜色加深,甚至发黑。
所以为了得到消费者所接受产品,必须对毛油精炼。
1.4我国植物油的排序和介绍我国目前的植物油按理化指标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四级油、三级油、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原色拉油),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四级油实际上就是经初加工的毛油。
这种油(甚至包括三级油)由于没有经过深加工,故许多有害的物质未能从油中分离出来,在160℃~170℃就开始冒烟,既污染环境,又有害健康。
二级油(原高级烹调油)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制定的一种“过渡性”品种,应当说是中国独有的。
它的一些指标比国际上通行的一级油(原色拉油)略低一些,比如颜色略深,烟点略低等。
或者仅在欠发达地区作为一种过渡品种而存在。
无论是颜色、发烟点,还是对人体健康来讲,质量最好的是一级油(原色拉油)。
1.5 油脂的三大反应和精炼植物油的储存方法水解反应:油脂+ 水游离脂肪酸(即FFA)皂化反应:油脂+ 碱皂脚氧化反应:油脂+ 氧过氧化物根据以上三大反应,如果植物油贮藏不当,也可能导致油脂变质,以至影响健康,所以了解一些植物油的贮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总结起来油脂储存有四要点:一密封、二避光、三低温、四忌水。
大豆油精炼设备工艺及要点
大豆油精炼设备工艺及要点大豆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脂,具有多种功能和营养价值。
为了提高大豆油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精炼处理。
下面将介绍大豆油精炼设备的工艺及要点。
1.溶剂提取工艺大豆油精炼的第一步是进行溶剂提取。
这个过程主要是利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大豆经过清理、破碎、烘烤、脱壳等工序后,进入溶剂提取器中。
提取后得到的油料混合物称为“浸膏”。
溶剂提取设备的关键是提取器的设计,包括提取器的结构、体积、速度和温度等因素。
合理设计提取器可提高油脂的提取率和提取效果。
2.脱溶剂工艺脱溶剂是将浸膏中的有机溶剂脱除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用到脱溶剂器,通过加热和蒸发的方式将溶剂从浸膏中蒸发掉。
脱溶剂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及控制蒸发器的排气速度,避免产生溶剂气体的泄漏。
3.脱酸工艺大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
因此,需要将游离脂肪酸脱去。
脱酸是通过碱的中和作用来实现的。
在脱酸过程中,将热稀碱溶液加入油中,并通过搅拌和静置使其反应,形成肥皂。
然后,用水洗涤油脂,将其中的肥皂和游离碱洗去,最后获得低酸值的油脂。
脱酸设备的要点在于控制碱水的浓度和用量,以及合理的搅拌和静置时间。
4.脱胶工艺大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脂,这些磷脂会影响油脂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因此,需要将磷脂脱去。
脱胶是通过高温加热和加压处理来实现的。
脱胶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脱胶时间,以及合理选择脱胶剂,如活性白土。
此外,还可通过添加酸来提高脱胶效果。
5.脱臭工艺大豆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气味物质,如酸、醛、酮等。
为了提高油脂的口感和质量,需要将气味物质脱去。
脱臭是通过蒸汽蒸馏和吹剂脱臭两种方法来实现的。
其中,蒸汽蒸馏是利用水蒸汽将气味物质蒸发掉,吹剂脱臭是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将气味物质吹走。
脱臭设备的关键在于控制蒸馏温度和物料的层高,以及控制吹剂和物料的接触时间。
以上是大豆油精炼设备的工艺及要点。
大豆油提炼方法
大豆油提炼方法
大豆油提炼是从大豆中提取油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脱脂:这是提炼大豆油的第一步。
大豆籽仁中的油脂通常以蛋
白质和其他非油脂物质的形式存在。
通过机械压榨或溶剂提取
的方法,将大豆油从固体颗粒中提取出来。
机械压榨会产生初
榨油,而溶剂提取则会得到含有溶剂的混合物。
2.脱溶剂:如果使用了溶剂提取,需要对提取得到的油和溶剂的
混合物进行处理,将残留的溶剂去除。
这通常通过加热和蒸发
的方法实现。
3.脱酸:大豆油中可能含有一些酸,需要进行酸性物质的中和。
这可以通过碱处理来完成。
碱通常以碱水的形式添加到油中,
中和油中的酸性物质,形成肥皂沉淀。
肥皂沉淀会与其他杂质
一起沉淀到底部,然后可以通过沉淀或离心分离。
4.漂白:为了去除油中的色素、杂质和异味,通常使用漂白土或
活性炭来进行漂白。
油与漂白剂混合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
将漂白剂和杂质一起去除。
5.脱臭:最后一步是通过蒸馏或蒸汽注入来去除油中的异味。
这
有助于提高大豆油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
请注意,上述步骤中的具体条件和参数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家和设备而有所变化。
此外,对于一些有机和天然的食用油,一些制造商可能采用更温和的提炼方法以保留更多的天然成分。
提炼大豆油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艺,需要在工业水平上进行。
《粮油加工技术》——植物油脂的精炼和深加工
水分杂质的存在,使油脂颜色较深,产生异 味,促进酸败,降低油脂的品质及使用价值,不 利于其安全储存,工业上常采用常压或减压加热 法除去。
(三)胶溶性杂质
杂质
这类杂质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分散在油中,与油 一起形成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磷脂、蛋白质、糖 类、树脂和黏液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磷 脂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但混入油中会使 油色变深暗、混浊。磷脂遇热(280℃)会焦化发 苦,吸收水分促使油脂酸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 利用。
极度氢化油:熔点60 ℃——工业用油
选择性氢化——是指在氢化反应中,采用适当 的温度、压强、搅拌速度和催化剂,使油脂中 各种脂肪酸的反应速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的氢 化过程。
主要用来制取食用的油脂深加工产品的原料脂肪, 如用于制取起酥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的原 料脂。IV(碘值)60~90,熔点37 ℃
内盐式 水化式
R1
R2
PO-OCH2CH2N(CH3)3 O
R1
R2
PO-OCH2CH2N(CH3)3
OH
OH
H2O
影响因素 1、加水量的影响
在有适量水的情况下, 才能形成稳定的水化脂 质双分子层结构,坚实 如絮凝胶颗粒。
加水量(m)与粗油胶质含量(W)的关系
低温水化(20~30℃)m=(0.5~1)W 中温水化(60~65℃)m=(2~3)W 高温水化(85~95℃)m=(3~3.5)W
六、脱臭
目的
主要是除去油脂中引起臭味的物质。 除去这些不良气味的工序称为脱臭。
方法
真空蒸汽脱臭法——国内外应用最广
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真空蒸汽脱臭的基本原理
利用油脂内的臭味物质和甘油三酸酯的挥发度的极大 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的原理, 使油脂中引起臭味的挥发性物质在脱臭器内与水蒸汽 一起逸出而达到脱臭的目的。
豆油萃取的原理
豆油萃取的原理豆油的萃取原理是利用溶剂与原料中的油脂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从而将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在工业和食品加工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从豆油的制备流程、萃取原理和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豆油的制备流程:1. 原料准备:以大豆为例,首先需要将大豆清洗干净并烘干,去除杂质和水分。
2. 破碎和蒸煮:将烘干后的大豆破碎成小颗粒,然后进行蒸煮,目的是将脂肪细胞壁破裂,方便后续的提取。
3. 榨油:将蒸煮后的大豆送入榨油机进行压榨,通过机械力将大豆中的油脂从渣滓中分离出来。
4. 油水分离:将压榨出的原油经过沉淀、沉降、过滤等步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初步的豆油。
5. 精炼处理:对初步得到的豆油进行脱酸、脱胶、脱色、脱臭等处理,提高其品质和稳定性。
豆油的萃取原理:豆油的萃取原理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的分离机制: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
1. 物理分离:物理分离是通过溶剂的溶解性差异,使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豆油中的油脂是由脂肪酸甘油酯(Triacylglycerol, TAG)组成的,而不饱和脂肪酸的溶解度要大于饱和脂肪酸。
因此,在萃取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应具有较好的溶解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
常用的溶剂包括正己烷、正庚烷等,它们都是非极性溶剂,具有较好的油脂溶解能力。
通过将溶剂与原料充分混合,使溶剂中的脂肪酸甘油酯与原料中的油脂发生物理吸附,从而实现了油脂的分离。
2. 化学分离:化学分离是指利用溶剂与油脂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油脂分离出来。
在豆油的萃取中,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是酸化。
以脂肪酸甘油酯为例,其主要成分是酯化合物。
当豆油与酸性溶液接触时,脂肪酸甘油酯和酸反应生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由于游离脂肪酸的亲水性增强,游离脂肪酸会与水相结合,从而将油脂分离出来。
常用的豆油萃取方法:1. 机械榨取法:通过机械力将油脂从原料中压榨出来。
这是豆油制备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物理分离的一种。
豆油精炼及工艺过程
豆油精炼及工艺过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豆油精炼及工艺过程这档子事儿。
咱先说说这豆油是咋来的呀,就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宝贝,得经过好多道手续才能变成咱们餐桌上香喷喷的油呢!那第一步呢,就是要把大豆弄过来,就像咱去市场买菜一样。
然后呢,把这些大豆送进工厂,开始一场奇妙的旅程。
在工厂里,这些大豆要先被清洗干净,就像咱洗澡一样,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
接下来可就有意思了,它们要被破碎啦!想象一下,大豆们被弄碎成小块小块的,是不是挺神奇的?这就好比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好多小块。
然后呢,这些碎碎的大豆要进入一个叫做“压榨”的环节。
这就好像是给大豆们来一场大力按摩,把里面的油给挤出来。
挤出来的油啊,可还不算完事儿呢,它还带着一些杂质呢,就像我们身上可能会沾着点灰尘啥的。
这时候就该精炼登场啦!这精炼啊,就像是给油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清理掉,让油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在精炼过程中,有好多步骤呢!比如说要脱胶,把那些黏糊糊的东西弄掉。
这就好像是把衣服上的胶水给洗掉一样。
还有脱酸呢,把那些酸酸的东西去掉,让油的味道更好。
这就跟咱吃水果,肯定不喜欢吃到酸了吧唧的呀!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豆油终于变得亮晶晶、香喷喷的啦!可以被送到我们的厨房里,为我们的美食增添风味。
咱想想啊,要是没有这些复杂的工艺过程,我们哪能吃到这么好的豆油呢?那我们做出来的菜可能就没那么香啦!所以说啊,这豆油精炼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事儿。
咱平时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可别小瞧了那一瓶瓶的豆油哦,它们可是经历了好多好多才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我们得好好珍惜,用它做出美味的菜肴,犒劳自己和家人呀!这就是豆油精炼及工艺过程,是不是很有趣呢?是不是让你对平时吃的油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哈哈!。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
RCOONa +H2O
NaOH
CH2-OH ∣
CH-OH +3 RCOONa ∣
CH2-OH
不完全中和反应: 生成饱和脂肪酸得酸性皂(RC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a• RCOOH),
很难溶于水而留在油中。
与磷脂反应去除胶质。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
(2)、影响碱炼的因素
A、加碱量
理论加碱量=油重×酸价×40/50×1/1000= 7.13×10-4×油重×酸价 超碱量:超碱量的确定根据毛油品质而定,经验性很 强,对间歇炼油一般取油重的0.05~0.5%,一般取 0.25%左右,对连续炼油取理论碱的10~50%。
不溶性固体杂质
(泥沙、纤维、饼粕等)
胶溶性杂质
(脂肪酸、色素、磷脂、蜡、生育酚、黄曲霉素、甾醇等)
挥发性杂质
(水、臭味物质、烃类、芳香类物质等)
甘三酯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
2、油脂精炼的内容(一)
➢去除不溶性杂质:采用沉降、过 、离心分 离等物理方法 ➢脱胶:水化、酸炼及酶法 ➢碱炼:用烧碱去除脂肪酸、酸性色素胶质 ➢水洗:去除皂脚及水溶性杂质 ➢干燥:加热、真空去除水分
a、白土用量:决定于油的色泽、白土的质量等有关,一般为1.5~
3.5%,若红色偏重要适当加入活性炭0.2~0.5%。
b、真空:一般为700~720mmHg) c、时间:20~40min d、温度:100~110℃ e、搅拌:
通过搅拌使油脂与吸附剂充分接触,缩短时间,提高脱色效果。 脱色设备见板书。
注意事项:过滤机的相互切换、白土的含水、过滤机操作、 保险过滤等。
续为油重的0.5~1%
D、原料油脱气:严禁空气进入,以防油脂产生聚合反应 E、真空冷却:快速降温至150~190℃以下直至60℃以下。 F、原料油质量:原料油中非挥发性杂质务必除尽。 G、时间:间歇为2小时左右,连续为40分钟左右。
油脂精炼题库答案
油脂精炼题库答案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本文简介: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20题每题5分)共计10题(100分)1、衡量油品质量基本指标?脂肪酸组成、比重、碘价、折光指数、皂化价等。
油脂技术指标: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色泽、透明度、气味风味、0℃冷冻试验、烟点、过氧化值、水分、杂质等。
油脂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羰基价、砷、苯并芘等。
、油脂常见指标:1、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本文内容: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20题每题5分)共计10题(100分)1、衡量油品质量基本指标?脂肪酸组成、比重、碘价、折光指数、皂化价等。
油脂技术指标: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色泽、透明度、气味风味、0℃冷冻试验、烟点、过氧化值、水分、杂质等。
油脂卫生指标:黄曲霉毒素、羰基价、砷、苯并芘等。
、油脂常见指标:1、磷脂含量PHOS定义:油中磷脂的含量,以磷原子的含量计。
测定方法: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磷脂的存在会使油脂外观浑浊暗淡,烹饪时起泡并生成黑色沉淀。
常见油品的PHOS的范围:毛油:一般在200ppm以内精炼油:5ppm以内2、游离脂肪酸FFA定义: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重量百分数。
测定方法:用中性异丙醇液溶解油脂及其脂肪酸,再用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试样重量和碱液消耗的毫升数即可得油脂酸价或游离脂肪酸。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FFA越高,油脂的异味就越浓,加热时易氧化,热分解产生挥发性物质,烟点降低,同时是卫生指标之一。
常见油品的FFA范围:毛油:0.5%以上精炼油:0.03-0.1%3、色泽COLOUR定义:油脂色泽主要是与油脂中所含脂溶性色素多少(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测定方法:罗维朋比色计对油脂品质的影响:一般油品会随着储存的劣变而颜色加深。
原料较差时,颜色也会加深。
一般用红色(R)和黄色(Y)描述4、水分及挥发性物质M&V定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水分及挥发物。
测定方法:电烘箱105℃恒重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对毛油而言,水分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油脂的水解酸败。
豆油
谢谢观看
营养成分
豆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
药性功效
性温,味甘辛,补虚,润肠 。
保存方式
豆油除含有脂肪外,在加工过程中还带进一些非油物质,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 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等物质,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如未经水化除去杂质,是不宜长期贮藏的。另 外,精制豆油在长期储存中,油色会由浅逐渐变深,原因可能与油脂的自动氧化有关,因此,豆油颜色变深时, 便不宜再作长期储存。
豆油
食用油01 Biblioteka 料03 营养成分目录
02 产品特点 04 药性功效
05 保存方式
07 中药材
目录
06 其他补充 08 发展前景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 异,从浅黄色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
用料
豆油大豆毛油的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淡黄、略绿、深褐色等。精炼过的豆油为淡 黄色。
中药材
豆油【药名】豆油 【汉语拼音】dou you 【英文名】Soya-bean Oi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 Merr. [Phaseolus max L.] 【归经】大肠经 【功效】润肠通便;驱虫解毒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 【科属分类】豆科 【主治】肠虫梗阻;大便秘结;疥癣 【生态环境】全国广泛栽培。 豆油【动植物形态】大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 毛
发展前景
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会放缓,美国农业部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1.7%,低于2001-2008年年均3%的 增长率。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植物油的食用及生物柴油 需求均会受到影响,其中生物柴油需求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美国农业部预计,2008/2009年度美国生物柴油需 要的豆油数量为132万吨,比上年度减少4万吨,首次出现负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 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下降,居民在外就餐次数减少,均会对植物油的短期需求形成制 约。除此之外,贸易商反映植物油终端需求不旺,要控制库存以减少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包括低分子的醛、酮以及油脂在制取加工过程中 产生的工艺异味(焦灼味、溶剂味、漂土腥味和氢化 异味等)。由于臭味物质的存在影响油脂的烹调和工 业使用价值,必须经过精炼将臭味物质去除。
油脂基础知识
油脂基础知识
• 3.1.3脱胶作用:通过脱胶,油中的水化性磷脂被去除, 3.1.3脱胶作用:通过脱胶,油中的水化性磷脂被去除,
非水化性磷脂仍有部分滞留在油中。由于油料欠熟、 变质、生长土质以及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粗油中尚含 有一部分非亲水性磷脂(β 有一部分非亲水性磷脂(β—磷脂,钙、镁复盐式磷 脂),以及蛋白质降解产物的复杂结合物,个别油品 还含有由单糖基和糖酸组成的粘液质。 • 3.1.4脱胶主要设备:水化罐和离心机。 3.1.4脱胶主要设备:水化罐和离心机。
• 3.2.6碱炼主要设备:酸反应罐、碱反应罐、酸/碱混 3.2.6碱炼主要设备:酸反应罐、碱反应罐、酸/
合器、离心机、皂脚罐以及干燥器等。
油脂基础知识
• 3.3脱色 3.3脱色 • 3.3.1脱色原因:油脂中的色泽的存在影响油品外观, 3.3.1脱色原因:油脂中的色泽的存在影响油品外观,
有碍于油品的深度加工,并影响油品的稳定性。为了 保证油品质量,满足不同用途的色泽要求,有必要对 粗油进行脱色处理。 • 3.3.2油脂中的色素组成:油脂中色素有两大类:一类 3.3.2油脂中的色素组成:油脂中色素有两大类:一类 是天然色素— 是天然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另一类是油脂在 加工或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非天然色素— 加工或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非天然色素—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胶质、磷脂等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类脂物 的氧化产物,比如在蒸馏过程中磷脂氧化和部分分解 变黑;还原糖与磷脂生成类黑素化合物;着色物质被 破坏等。
油脂基础知识
• 油脂的组成和检化验指标
• 2.1油脂的组成 2.1油脂的组成 • 油脂的组成分为两部分:甘油三酸酯和非甘油三 • • • •
酸酯。非甘油三酸酯主要包括: ①悬浮物质——泥砂、料胚粉末、纤维、草屑及 ①悬浮物质——泥砂、料胚粉末、纤维、草屑及 其它杂质(乙醚或石油醚的不溶物) ②水分 ③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类和粘液质 ③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类和粘液质 ④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固醇类、生育酚、 ④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固醇类、生育酚、 色素、烃类、脂肪醇和蜡、其他杂质(甘一酯、 甘二酯、金属离子、醛、酮等)。
• ①中和粗油中绝大部分的游离脂肪酸,生成脂肪酸钠盐(钠皂)在油
中不易溶解,成为絮状凝胶状物而沉降。 • ②中和生成的钠皂为一表面活性物质,可将相当数量的其他杂质(如 蛋白质、粘液质、色素、磷脂及带有羟基或酚基的物质)也带入沉降 物内,甚至悬浮固体杂质也可被絮状皂团挟带下来。 • 总之:碱炼本身具有脱酸、脱胶、脱固体杂质和脱色等综合作用。
中性油的损耗;精炼率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精炼副产品;没有废水 污染等。 缺点:油品烟点不能达标;脱臭馏出物—脂肪酸中Ve含量低;油品易 缺点:油品烟点不能达标;脱臭馏出物—脂肪酸中Ve含量低;油品易 回色。 3.2.2.3碱炼的优缺点: 3.2.2.3碱炼的优缺点: 优点:油品稳定性好,不易回色,烟点达标,脱臭馏出物中Ve含量高。 优点:油品稳定性好,不易回色,烟点达标,脱臭馏出物中Ve含量高。 缺点:耗用辅助剂;一部分中性油不可避免的被皂化;废水污染环境; 从副产品皂脚中回收脂肪酸时,需经复杂的加工环节(水解、蒸馏)分提软脂得率的计算 5.5分提软脂得率的计算
举例:分提33℃棕榈油,IV51.5,分提产品 举例:分提33℃棕榈油,IV51.5,分提产品 24℃,IV56.5,硬脂精熔点53℃,IV34,则软脂 24℃ IV56.5,硬脂精熔点53℃ IV34,则软脂 得率为:(51.5-34) 得率为:(51.5-34)÷(56.5-34) 56.5-34) ×100%=77%
油脂基础知识
• 油脂的制取的工艺流程
• 1.1大豆毛油 1.1大豆毛油 • 大豆→预处理(筛选→比重去石→破碎→软化→ 大豆→预处理(筛选→比重去石→破碎→软化→ • •
轧胚→蒸炒)→浸出(蒸馏→汽提→干燥)→ 轧胚→蒸炒)→浸出(蒸馏→汽提→干燥)→未 脱胶毛油 1.2精炼棕榈油 1.2精炼棕榈油 棕果串→消毒处理→分离(棕果)→蒸煮→ 棕果串→消毒处理→分离(棕果)→蒸煮→压缩 →筛选→沉淀池→渣油→离心机→干燥真空机→ 筛选→沉淀池→渣油→离心机→干燥真空机→ 毛棕榈油→化学精炼或物理精炼→ 毛棕榈油→化学精炼或物理精炼→精炼棕榈油
油脂基础知识
• 油脂的储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 6.1油脂品质劣变反应机理 6.1油脂品质劣变反应机理
能使油脂品质劣变或丧失的反应,基本上有两种: 一种是油脂与水的反应,另一种是油脂与氧的反应, 或者油脂与水和氧的同时反应。
油脂基础知识
• 3.2.3碱炼的原理:酸碱中和,即用碱中和油脂中的游 3.2.3碱炼的原理:酸碱中和,即用碱中和油脂中的游
离脂肪酸,生成皂和水。 • 3.2.4碱炼工艺流程:酸化→中和→离心脱皂→水洗→ 3.2.4碱炼工艺流程:酸化→中和→离心脱皂→水洗→ 干燥→ 干燥→碱炼油 • 3.2.5碱炼的作用: 3.2.5碱炼的作用:
油脂基础知识
• 3.3.6油脂品质对脱色的影响 3.3.6油脂品质对脱色的影响
油中的天然色素较易脱除,而油料、油脂在加工或储 存过程中的新生色素或因氧化而固定了的色素,一般 较难脱除。待脱色油中残留的胶质、悬浮物、残皂等 杂质占据一定的活性表面,从而降低脱色效率或增加 吸附剂的用量。
• 3.4 脱臭
油脂基础知识
• 3.2碱炼脱酸 3.2碱炼脱酸
• 3.2.1脱酸方法:脱酸方法有碱炼法、蒸馏脱酸(物理 3.2.1脱酸方法:脱酸方法有碱炼法、蒸馏脱酸(物理
精炼)、溶剂萃取、酯化法等。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碱炼脱酸和蒸馏脱酸,蒸馏脱酸又称物理精炼。 • 3.2.2碱炼和物理精炼比较: 3.2.2碱炼和物理精炼比较:
油脂基础知识
• 油脂精炼工艺和设备(以豆油为例) • 油脂精炼一般包括脱酸、脱色、脱臭、脱蜡、
脱脂等工序,大豆油的精炼工序包括脱胶、脱酸、 脱色和脱臭,棕榈油的精炼工序包括脱色和脱臭, 由于我司大豆油为脱胶毛油,所以精炼过程中没 有脱胶工序。
油脂基础知识
• 3.1脱胶 3.1脱胶
•
3.1.1脱胶原因:油脂中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 3.1.1脱胶原因:油脂中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 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加工的工艺效果,因 此这种胶溶性杂质必须去除,主要是脱磷脂。由于水 化脱胶多用于食用油脂的精制,故采用水化脱胶。 • 3.1.2脱胶原理:磷脂是一种双亲性的物质,当油中含 3.1.2脱胶原理:磷脂是一种双亲性的物质,当油中含 水少时,磷脂呈内盐结构,具有亲油性。加水后磷脂 亲油性内盐结构变为亲水性羟基结构。电解质加入, 中和了磷脂表面的质点电荷,使磷脂聚合沉降。磷脂 与油的分离可采用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目前采取的 是离心沉降,利用离心机将油和磷脂迅速分离。
• 3.4.2脱臭原理:脱臭的原理同蒸馏脱酸机理类似,即 3.4.2脱臭原理:脱臭的原理同蒸馏脱酸机理类似,即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将臭味物质去除。脱臭温度一般在 245~270℃,真空度1 3mmHg。 245~270℃,真空度1~3mmHg。 • 3.4.3脱臭主要设备:脱臭塔、辅助设备(析气器、脂 3.4.3脱臭主要设备:脱臭塔、辅助设备(析气器、脂 肪酸捕集器)高压蒸汽炉、高温油泵以及真空系统。 • 3.4.4脱臭的作用 3.4.4脱臭的作用 去除油脂中的臭味物质和热脱色(β 胡萝卜素和α 去除油脂中的臭味物质和热脱色(β—胡萝卜素和α— 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是黄色的主要来源,在高温条 件下氧化退色)。
油脂基础知识
• 2.2油脂的检化验 2.2油脂的检化验
油脂常规化验指标包括色泽、酸价、过氧化价、 含磷量、水分、杂质、碘价、熔点等,非常规指 标包括不皂化物、叶绿素含量、反式酸含量、非 水化磷脂含量、金属离子含量、脂肪酸组分等指 标。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 标。DOBI值作为一个质量参数评价棕榈毛油精炼 能力的好坏,DOBI> ,精炼能力好;DOBI 能力的好坏,DOBI>3,精炼能力好;DOBI 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 2.4~2.9,精炼能力中等;DOBI<2.3,精炼能力 差。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 差。DOBI值是指446nm对269nm吸收峰比率。
油脂基础知识
• 精炼炼耗的计算: 精炼炼耗的计算:
• 碱炼炼耗:0.2+1.25×TL(if TL≤3)或 碱炼炼耗:0.2+1.25×TL( TL≤3)或 • • • •
1.35×TL( TL> 1.35×TL(if TL>3) TL=FFA+磷脂+水杂+0.3 TL=FFA+磷脂+水杂+0.3 脱色炼耗:白土添加量×废白土干基含油÷ 脱色炼耗:白土添加量×废白土干基含油÷(1 -干基含油)× -干基含油)×0.92 脱臭炼耗:0.2+1.1×(脱臭工序FFA变化量 脱臭炼耗:0.2+1.1×(脱臭工序FFA变化量 +POV/80) +POV/80) 举例:
•
•
油脂基础知识
• 5.3分提工艺流程:棕榈油加热至70℃→冷却结晶 5.3分提工艺流程:棕榈油加热至70℃→冷却结晶 •
约6~22小时→过滤机过滤进行固液分离→液体油 22小时→过滤机过滤进行固液分离→ 和固体脂。 5.4不同熔点棕榈油的分提 5.4不同熔点棕榈油的分提
44℃→硬脂(15%)+33℃(85%) 44℃→硬脂(15%)+33℃ 85%) 33℃→硬脂精(30~35%)+24℃ (65~70%) 33℃→硬脂精(30~35%)+24℃ 65~70%) 24℃→PMF(50%)+13~18℃棕榈油(50%) 24℃→PMF(50%)+13~18℃棕榈油(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