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桥》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7dce3d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教案名称:神奇的桥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
1. 各种材料,如纸板、胶水、剪刀、积木等。
2. 一些关于桥梁的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各种类型桥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桥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引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桥梁的基本构造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模型解释桥梁的基本构造,包括桥墩、桥台、桥面等,并让学生理解桥梁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跨越河流或山谷。
第三步: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相应的材料,让他们尝试自己搭建一座桥。
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桥梁。
第四步: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建造的桥,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优点。
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看看哪座桥更稳固,更有创意。
第五步: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桥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研究更多的桥梁类型,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搭建一座桥。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桥梁的基本构造,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024年《奇怪的桥》大班教案
![2024年《奇怪的桥》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7452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b.png)
2024年《奇怪的桥》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奇妙的桥梁》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桥,了解桥的结构与功能,探索桥的稳定性,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桥的类型,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并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桥的稳定性,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学会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桥的稳定性原理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了解桥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奇怪的桥图片、模型,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扑克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奇怪的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桥形状各异?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不同类型的桥,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分析它们的结构与功能,讲解桥的稳定性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和功能。
4.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制作桥模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我国著名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桥的分类: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桥的结构与功能:支撑结构、承重结构、稳定结构等。
3. 桥的稳定性原理:力的平衡、重心、支撑面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与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关于桥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桥梁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的稳定性原理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制作桥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3. 作业设计: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桥,并标注出桥的结构与功能。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奇妙的桥》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奇妙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993182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b.png)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奇妙的桥》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中班语言环节的一节教案,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旨在帮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观察、感知、理解、表达图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体验语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适应班级教学活动,听取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要求,提升沟通
技能和合作能力;
3.学生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表达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事件,提升口
语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要求,积极体验和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提
升描述和表现能力
教学步骤
1. 故事导入
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关于奇妙的桥的故事。
2. 导入问题
询问孩子们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哪些情节?
3. 对话复述
以对话的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4. 角色扮演
邀请孩子们在小组内选择角色扮演,配合组友复述故事中的情节。
在小组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讨论、交流和排练,在确定好角色和对话后进行现场表现。
5. 表现展示
小组代表进行表现展示,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和表扬。
总结点评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能够通过听和表达故事纠正自己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错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表演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综合能力,形成了学生积极学习和阳光健康心理的良好习惯。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桥》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07d941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3.png)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懂并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现。
2、能积极参与到故事角色的表演中,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能对故事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相关图片、故事背景、绘本版《奇妙的桥》、手工制作桥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师生共同回忆有哪些桥的种类(木桥、铁路桥、公路桥等)。
2、导入故事《奇妙的桥》。
第二节:呈现利用绘本或教学视频呈现故事,老师可适当删减细节,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学英语。
第三节:交流1、问答环节。
利用图片请孩子们回忆故事中的情节、人物。
并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联系表述和英文单词。
2、角色扮演。
让儿童分组,每组派一个“丑陋的小鸭”和一个“英俊的天鹅”。
小鸭要扮演游过河流的情景,天鹅要帮助它。
当两个角色都到达对岸后,小鸭要感谢天鹅并表示友好。
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活学活用英语,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
第四节:制作让儿童利用纸杯、瓶盖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桥模型,将故事中的情景再现。
引导儿童使用英语和组员合作完成手工制作。
第五节:总结针对儿童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度调整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建议将重要单词和表达方式制作成贴纸或图片,供学生学习和运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有效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感受并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技巧。
同时,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得到了体现与传递。
同时,孩子们通过制作桥模型加深了对桥的理解和认知,有机会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英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326a18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2.帮助幼儿了解桥的结构原理;3.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1.大班幼儿园的教室;2.一些常见的桥的图样、模型或玩具;3.便条纸,胶带,剪刀,细棒块,悬挂物。
4.小游戏垫,小记录本,彩色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观察桥1.孩子们坐在地上,看看老师拿来的桥的图案和桥模型。
2.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以前看见过什么桥吗?在哪里看到的?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桥?3.让孩子们试着通过自己观察,回答问题:这些桥为什么看起来坚固而牢固?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4.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桥的结构原理,可以使用拼图、積木或玩具桥模型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步骤二:造桥1.将孩子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设计和制造一座自己的小桥。
2.用便条纸、胶带、剪刀、细棒和悬挂物等材料提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组合和创建丰富多样的桥梁结构;3.给孩子们时间评估他们的桥的牢固程度;4.将桥试验部署在课堂上,并让孩子们尝试放置他们制作的小桥。
步骤三:总结经验1.回到课堂,让孩子们讨论各自制作的桥的经验,包括外观、结构、材料和申请;2.让孩子们自分辨自己新学到的设计和建造技巧;3.利用小游戏垫,让孩子们对小桥进行归纳,总结他们编制的技巧和讨论组自行演讲有关知识。
教学效果1.通过观察和实践,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了桥的结构原理;2.孩子们在参与设计和建造小桥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3.孩子们了解了桥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意识。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培养了幼儿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科学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小桥,也让孩子们更加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其创造的想象力和动手的能力。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所做的讨论非常生动有趣,这也帮助孩子们在交流和分享中提高了各自的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四)第23课《奇妙的桥》教案 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四)第23课《奇妙的桥》教案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bc22cef90f76c661371aa3.png)
《奇妙的桥》【教学目标】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造、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游戏中快乐识字。
1、齐读课题。
2、复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引读)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学生读)水泥、钢铁造的桥。
3、复习生字。
(1)游戏:(会写的字)造彩虹桥。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也去造一座桥吧!出事CAI,造彩虹桥游戏(会写的字)瞧,只有你们能读准这些生字,就能造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2)游戏:(会认的字)生字宝宝过桥,师:大家齐心协力把彩虹桥造好了,多美的彩虹桥呀,看,生字宝宝也想过桥去玩玩,咱们把它们送过去吧。
出事CAI,送生字宝宝过桥游戏(会写的字)。
二、整体感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课文具体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座桥的奇妙,大家赶快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读2、3、4自然段。
2、师:课文具体写了那几座奇妙的桥呢?3、指名回答。
教师贴上词卡“玻璃桥、纸桥、盐桥”,并作小结。
4、你最喜欢哪座奇妙的桥?(指导把话说完整)三、品味体验,读中悟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教师出示玻璃砖。
请学生观察。
2、玻璃有什么特点?(透明、光亮、易碎)3、教师用怀疑的语气范读:玻璃能造桥吗?4、指名读句子。
教师相机评价。
5、CAI出示句子,教师范读“也许你不相信,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
最早用玻璃造的桥出现在欧洲的一个国家”出示词卡“保加利亚”,学生读。
6、指名读对设问句,男女生问答式对读。
7、这座用玻璃造的桥式什么样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4、5句话。
8、学生交流。
A:走在这座水晶透亮的桥上,你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指名读句子,认读词卡“晶莹透亮”教师演示将玻璃拿到投影仪强光下,引导学生观察,感受。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桥》课文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b29b5a65ce0508773213bd.png)
【課文】說起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造橋的材料多種多樣,有木頭、石頭造的橋,還有鋼鐵造的橋。
你還聽說過哪些材料造的橋呢?玻璃能造橋嗎?可能你不知道,但確實有玻璃造的橋。
最早的玻璃橋在保加利亞,橋面、欄杆、扶手等都是用特種玻璃製成的。
這座橋長12米,寬8米,載重18噸。
走在這晶瑩透亮的橋上,你似乎進入了美麗的童話世界。
紙能造橋嗎?也能,但造橋的紙是用一種新的原料製成的,強度很高。
美國科學家用這種紙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紙橋。
這座紙橋長15米,寬3米。
人走在紙橋上,完全不必擔心它會斷裂,連兩三噸重的汽車也能從橋上通過呢!鹽能造橋嗎?我國青海省的察爾汗鹽湖上,就有一座萬丈鹽橋。
它是當地老鄉在厚厚的鹽層上造出來的。
汽車通過這座鹽橋,要用一個多小時。
1979年,人們又在這座橋上修了一條鐵路。
從此,火車也可以在鹽橋上通行無阻了。
這些真是奇妙的橋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會7個生字何8個生字。
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
2、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一、引語1、提起橋,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而且還都在橋上走過。
有了橋,人和車就能方便的通行了。
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呢?(高架橋、立交橋、天橋、九曲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外白渡橋)2、真不錯,同學們都是有心人。
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今天老師和大家要一同去觀摩一些與眾不同的橋,它們有著許多奇特的地方,有沒有興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1、打開書本,快速讀讀課文,看看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妙的橋?交流。
(出示:玻璃橋、紙橋、鹽橋)2、你們覺得為什麼要稱這些橋叫奇妙的橋?交流。
師:是呀,奇就奇在造橋的材料上了(出示;材料)通常造橋的材料有哪些呢?3、(出示:第一節)引讀:平時我們看到的橋材料很普通的,有(木頭、石頭造的橋),有(水泥造的橋),還有(鋼鐵造的橋)。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妙的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妙的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03c89f01f69e31433294f7.png)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奇妙的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奇妙的桥》原文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造桥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木头、石头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你还听说过哪些材料造的桥呢?玻璃能造桥吗?可能你不知道,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
最早的玻璃桥在保加利亚,桥面、栏杆、扶手等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的。
这座桥长12米,宽8米,载重18吨。
走在这晶莹透亮的桥上,你似乎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纸能造桥吗?也能,但造桥的纸是用一种新的原料制成的,强度很高。
美国科学家用这种纸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纸桥。
这座纸桥长15米,宽3米。
人走在纸桥上,完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连两三吨重的汽车也能从桥上通过呢!盐能造桥吗?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上,就有一座万丈盐桥。
它是当地老乡在厚厚的盐层上造出来的。
汽车通过这座盐桥,要用一个多小时。
1979年,人们又在这座桥上修了一条铁路。
从此,火车也可以在盐桥上通行无阻了。
这些真是奇妙的桥啊!2.小学三年级语文《奇妙的桥》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注读使学生了解玻璃,纸,盐也能造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说出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2、媒体课件:各种奇妙的桥的图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引导注读读课题,想想,有什么问题?批注在课题旁。
引导理解“奇妙”(奇特、美妙)二、激趣导入,感知新课1、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有用钢筋水泥制造的长江大桥,有旅游时小村庄里见过的石头造的桥,有完全用一根木头造的独木桥……2、到底什么样的桥才称得上“奇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欣赏课文中的这些奇妙的桥,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奇妙的桥》教案
![《奇妙的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96b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4.png)
主备人:王一帆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奇妙的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普性的文章,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桥,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奇妙。
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
这些桥太奇妙了!二、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展开想象,了解桥的特点,从而感受他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2、出示导纲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https://img.taocdn.com/s3/m/59bd66a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1.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定义与种类。
2.了解桥是如何承受外力的。
3.能够模拟建造不同类型的桥,并能让玩具车通过。
二、教学内容1.桥的种类2.桥的组成结构3.桥的承重原理4.模拟桥的建造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玩具车3.不同类型的建桥工具4.各种材料:如木板、扁平木条、簸箕草、粘土、纸板等。
四、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对幼儿进行一次小测验,了解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桥的种类1.引导幼儿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的桥,并让他们用语言描述不同的桥有何区别。
2.PPT展示各类桥梁的图片,并让幼儿进行分类,体验各种桥的特征和用途,并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学习桥的组成结构1.引导孩子们观察桥梁的构造原理,并了解其他在建桥中重要的物品,如梁、柱、钢筋等。
2.指导幼儿了解梁和柱的结构,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梁和柱能承重并传递力量。
学习桥的承重原理1.明确桥的承重原理,帮助儿童了解桥是如何承受外力的,并在构建桥的过程中体现。
2.演示一些实验,如放置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幼儿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能承受外力的桥。
模拟桥的建造1.指导孩子们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模拟桥的建造上。
2.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用纸板、簸箕草、粘土等材料制作桥梁,让幼儿了解每种材料的特点及使用,在玩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儿童科学知识。
实践活动1.将建造好的桥放置桌上,并中央放置一辆玩具车,让幼儿尝试推着车经过桥梁,体验桥的稳定性。
2.如果桥坍塌,共同分析原因,并进行调整,让孩子了解不成功的原因,引导他们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课程回顾1.教师总结本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回顾重点,学生进行听写并进行简单的巩固。
六、教学总结1.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桥梁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承重原理。
通过模拟桥的建造和实验,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桥梁承重的原理,并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教师在本次课堂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关于桥梁的知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2.本次课的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了实践与科学的非凡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桥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79a0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3.png)
中班语言活动奇妙的桥教案教案标题:奇妙的桥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案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音乐2.小桥模型和搭建工具3.绘画纸张和颜料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播放一段激动人心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给幼儿展示一幅描绘奇妙的桥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细节,提出问题如“你觉得这座桥是怎么来的?”、“你想过哪些桥可以搭建呢?”等。
探究活动:1.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些小桥模型和搭建工具,鼓励他们团队合作,尝试搭建一座奇妙的桥。
2.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构建方式,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教师鼓励幼儿在搭建桥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交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结和表达活动: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所建造的桥,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
2.幼儿可以在绘画纸上描绘自己理想中的奇妙桥梁,并在上面写下桥的名字。
3.幼儿分享他们所想象的桥的特点和功能,教师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1.教师鼓励幼儿用身体语言和语音声音来模仿和描述桥的特点,如“这座桥很高,我要伸直我的手臂才能够触到桥顶。
”等。
2.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座自己建造的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桥描述出来,如桥的材料、形状、颜色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在有趣的游戏和实践中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构建桥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奇妙的桥》教案之二
![《奇妙的桥》教案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748d63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c.png)
《奇妙的桥》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奇妙的桥》的主要内容,感知桥的特点和作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桥的特点和作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桥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桥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桥的美。
1.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桥的特点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自主阅读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阅读过程中,注意标记生字词,查找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3.合作探究3.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桥进行深入研究。
4.分享交流4.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研究成果。
4.2其他同学补充、提问,共同完善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5.1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
5.2教师对桥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
6.实践活动6.1让学生设计一座桥,要求:美观、实用、具有创意。
6.2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完成后进行展示、评价。
7.课堂小结7.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2.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5.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延伸1.开展桥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桥模型、举办桥的知识竞赛等。
2.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桥梁,实地了解桥的结构和作用。
3.鼓励学生关注桥梁建设领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的桥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它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学生通过课文找出桥的其他功能和象征意义。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怪的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怪的桥》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87ff5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f.png)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怪的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世界》第四章《奇妙的桥梁》,详细内容为:认识不同类型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成和功能,探索桥梁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桥梁,掌握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类型的桥梁,了解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桥梁图片、模型,实验材料(纸杯、硬币、筷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桥梁的名称。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梁,讨论桥梁的构成和功能。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了解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纸杯桥梁模型,讲解稳定性原理。
(2)演示如何用硬币、筷子等材料使桥梁更加稳定。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用提供的材料搭建一座桥梁。
(2)搭建完成后,进行稳定性测试,比较哪座桥梁最稳定。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搭建桥梁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不同类型的桥梁: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 桥梁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3. 稳定性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桥梁,并标注出桥梁的名称和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桥梁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搭建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稳定性原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桥梁,实地了解桥梁的构成和功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桥梁的稳定性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2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8d0c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桥》【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桥的作用和形状。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图书《桥》2. 纸、颜料、画笔3. 纸板或积木4. 模型桥【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教师问幼儿是否见过桥,幼儿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桥的例子。
2.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本图书《桥》给幼儿看。
教师简单介绍桥的作用和形状。
然后和幼儿一起探讨桥为什么能承受很重的东西,桥的形状对承重有什么影响。
3. 实验观察(15分钟)a. 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纸板和积木。
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如何让纸板承受更多的重物?幼儿思考并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纸板构建桥。
b. 幼儿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尝试构建自己的桥模型,并将重物放在上面看是否能承受住。
c. 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桥模型,并讨论哪个桥模型更稳定、更能承受重物。
4. 桥的材料和形状(15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桥的材料和形状,例如:木桥、石桥、铁桥、桥的拱形和梁桥等。
b. 教师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和形状的桥,引导幼儿思考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c. 教师鼓励幼儿用纸板和积木模拟不同材料和形状的桥,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桥的作用、形状和材料,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的桥。
【教学延伸】1. 幼儿可以在户外寻找和观察不同的桥,观察和探讨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提供一些简单的桥构建活动,让幼儿动手尝试构建不同形状的桥,观察它们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给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桥的故事,并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过桥的场景。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展示的桥模型,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可以评价幼儿对桥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223e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0.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2.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奇妙的桥》的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阅读课本《奇妙的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桥梁吗?桥梁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播放课文《奇妙的桥》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课文叫什么名字?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三、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类型的桥梁?(2)桥梁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3)课文中的桥梁有哪些特点?2. 学生将问题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
四、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说这些桥梁是“奇妙的”?(2)这些桥梁的设计有什么科学依据?(3)桥梁的设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桥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类型的桥梁?桥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桥梁的设计有哪些科学依据?(2)桥梁的设计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三、拓展延伸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除了课文中的桥梁,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桥梁?(2)桥梁的设计有哪些创新之处?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王一帆
18、《奇妙的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桥》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科普性的文章,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桥,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奇妙。
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
这些桥太奇妙了!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
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展开想象,了解桥的特点,从而感受他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未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
2、出示导纲
1)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
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制、吨、悉、扶、度”字的读音;找出与本课生字音或型相近的字。
悉—息扶—肤制—刺度—渡
3)读生字,并进行口头组词。
出示文中的词语:熟悉奇妙晶莹透亮强度断裂
盐层童话似乎原料扶手钢铁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新词比赛)
4)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玻璃、纸、盐也能造桥,真神奇呀!
2、教师指导
我们学习了这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我们知道可造桥的材料有许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木头,石头,钢铁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材料是可以用来造桥的如玻璃,纸张和盐,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是太奇妙了。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1)比一比组词语:
悉()钢()顿()扶()度()
彩()刚()吨()肤()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妙——()确实——()断裂——()
熟悉——()似乎——()美丽——()
多种多样——()通行无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知道造桥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18、奇妙的桥
载悉扶制吨度
栽息肤致顿席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奇妙之处。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
2、出示导纲
1)“奇妙”是什么意思?
2)文中描写了哪些奇妙的桥,他们分别在哪里?
3)这些奇妙的桥,奇妙在哪里?
3、自学设疑
除了文中写的桥以外,还有没有奇妙的桥?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课文写了那些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
2)第1段:写了建桥的材料。
第2段: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第3段:写了用玻璃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
第4段:写了用纸张造的桥的特点和承受力。
第5段:写了我国用盐层造的桥和铁路的特点。
第6段: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3)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
第三部分(6自然段)
3、质疑解难
除了课本中讲到的玻璃桥、纸桥、盐桥,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有座泥桥,自重1吨多。
在秘鲁阿普里玛克河一带的印第安人,至今喜欢用一种草来架桥。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用玻璃造成的桥是晶莹透亮的;认识了美国人用一种强度很高的纸造成的桥,可以载重几吨的重量;还认识了我国的青海省的盐湖上有一座用盐层造成的铁路呢!
2、教师指导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可造桥的材料有许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木头,石头,钢铁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材料是可以用来造桥的如玻璃,纸张和
盐,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是太奇妙了。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我会设计:在世界上,有好多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如果我是桥梁专家,我会用()来造一座奇妙的()桥!
2、编题自练
八、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桥
玻璃桥晶莹透亮
纸桥强度高
盐桥长万丈
我会用()来造一座()桥。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填反义词,组成词语。
____静 ____失 ____吐 ____略
____退 ____终 ____非 ____守
二、介词填一填。
一()歌曲一()微风一()羽毛一()清泉一()翅膀一()金光一()画面一()珍珠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夜空()的月光()的景色()的遐想()的阳光()的水藻()的天空()的月球()的努力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鲜花开得()时间过得()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博览()()不倦()学()问学而()坚持()()于勤()心()志锲而()()全力()寝()食脚踏()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如果……就……因为……所以……只要……就……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小姑娘伤得最重,()不立刻抢救,()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马上为小姑娘输血,()可以挽救小姑娘的生命。
3、()小姑娘是阮恒的朋友,()阮恒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小姑娘。
4、()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5、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6、()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
六、下面句子中,是比喻句的用对号表示。
1、太阳像个火球,跳出了海面。
()
2、此刻,我似乎看到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
()
3、小明想像他姐姐一样,当个医生。
()
4、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
七、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1、春天到了,老师代领我们去田野撒步。
()()
2、忘着善良的老师,王小明望记了疲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3、她座下来,极力忍住,才没让眼泪调下来。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片断)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似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
1、请把以上几句话按课文中的顺序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
5、短文生动地描绘了白荷花的、、三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