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劝学_黄瑞坡共50页
合集下载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件32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d1db3f74a21614791611284e.png)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神明:非凡的智慧。备:具备。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 两步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 无从。
骐骥:骏马。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红的词。
⑤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⑧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
首·其一》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 学习的意义有哪些?作者是怎么说的?
蓝
青
提高自己
水
冰
直木 车轮 改善自己
金
利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 件32张
研读课文
第三段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加红的词。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跂(qǐ):踮起脚后跟。
②吾尝跂而望矣
加:更加。疾:声音宏大。彰:明显,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劝学》教学精品课 件32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 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 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jiǎ)舆(yú)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中职语文《劝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中职语文《劝学》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e650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0.png)
荀子(前330?-前23 0?),名况,战国末期赵 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上,针对孔子、孟子效法 先王旳思想,提出“法后王”旳标 语,主张应该适应该初旳社会情 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施统 治。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教育上,他不同意孟子旳性 善论,主张性恶论,以为后天环 境能够改善人旳恶旳本性,所以 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注 重教育旳作用,强调教育旳功能。
学习旳意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提升自己,
木直中绳,輮觉得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变化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升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学习旳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San xǐng
注意断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不能够已
分论点 比 喻 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通假字
❖輮觉得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輮”通“煣”,使…… 弯曲。 “有”通“又”,“暴”通 “曝”。
“知”通“智”(zhì),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 赋。
古今异义(古/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 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 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 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 6、虽有槁暴(虽然/虽然) 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8、劝学(鼓励/劝戒、劝戒) 9、而绝江河(渡/断绝) 10、輮觉得轮(把…做成/觉得)
政治上,针对孔子、孟子效法 先王旳思想,提出“法后王”旳标 语,主张应该适应该初旳社会情 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 兼用“礼”“法”“术”实施统 治。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
教育上,他不同意孟子旳性 善论,主张性恶论,以为后天环 境能够改善人旳恶旳本性,所以 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注 重教育旳作用,强调教育旳功能。
学习旳意义: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提升自己,
木直中绳,輮觉得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变化自己。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变化 提升 变化 不可逆 木、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分论点
比喻句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学习旳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San xǐng
注意断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不能够已
分论点 比 喻 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通假字
❖輮觉得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輮”通“煣”,使…… 弯曲。 “有”通“又”,“暴”通 “曝”。
“知”通“智”(zhì),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 赋。
古今异义(古/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参加、加入) 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 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 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 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 6、虽有槁暴(虽然/虽然) 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 8、劝学(鼓励/劝戒、劝戒) 9、而绝江河(渡/断绝) 10、輮觉得轮(把…做成/觉得)
《劝学》ppt课件44张
![《劝学》ppt课件4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23828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d.png)
荀 子
荀子(前330 ?- 前 2 3 0 ? ) , 名 况 ,战国末期赵国人,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 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 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 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 任能,兼用礼、法、术 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 想被法家所吸取。
1.性 恶 论人生而好利,嫉妒,喜声色以忠信礼义的君子圣人2.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人 定 胜 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反对“生而知之”天赋观念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蔽》
使动用法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使…弯曲)2、加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使…走的快)形容词作名词1、 其曲中规 ( 形 作 名 曲 度 、 弧度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 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蚓无爪牙之利 → 定语后置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鞣以(之)为轮骐冀一跃,不能(跃)土酱略句式
地 善假于物 —→ 弥补不足通过学习一般人,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推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创造) 论 善假学习君子
跂而望 → 登高博见)登 高 招 → 见 者 远顺风呼 → 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
(一般的自然条件)
→ 不如登高→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不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还河
,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方法和 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荀子(前330 ?- 前 2 3 0 ? ) , 名 况 ,战国末期赵国人,思 想家,教育家。是先秦 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 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 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 任能,兼用礼、法、术 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 想被法家所吸取。
1.性 恶 论人生而好利,嫉妒,喜声色以忠信礼义的君子圣人2.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人 定 胜 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反对“生而知之”天赋观念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蔽》
使动用法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使…弯曲)2、加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使…走的快)形容词作名词1、 其曲中规 ( 形 作 名 曲 度 、 弧度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 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蚓无爪牙之利 → 定语后置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鞣以(之)为轮骐冀一跃,不能(跃)土酱略句式
地 善假于物 —→ 弥补不足通过学习一般人,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推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创造) 论 善假学习君子
跂而望 → 登高博见)登 高 招 → 见 者 远顺风呼 → 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
(一般的自然条件)
→ 不如登高→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不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还河
,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方法和 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教育部参赛_劝学_黄瑞坡
![教育部参赛_劝学_黄瑞坡](https://img.taocdn.com/s3/m/61501f8802d276a200292e69.png)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 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 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 处世学术等。
参赛教师: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 黄瑞坡
【三】、《荀子》其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 称他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 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 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 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枣庄 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 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 对立的两派。
译
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参赛教师: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 黄瑞坡
【七】、翻译分析第一段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这 一观点的?
参赛教师: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
黄瑞坡
【七】、翻译分析第二段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意为蓝 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比较, 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臵。
参赛教师: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 黄瑞坡
【七】、翻译分析第二段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博:广泛 ②而:第一个为表递进连词,意 为“并且” ;第二个为表并列连词,意为“而 且”。③参:cān,动词,检查 ④省:xǐng, 与“参”同义⑤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 是“对、向” ⑥知:zhì ,通“智”,智慧 ⑦ 明:明达。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⑧行:行 为⑨过:过失。
《劝学》PPT课件
![《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4acab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e.png)
比喻论证(正面) 比喻论证(反面) 比喻、对比论证 比喻、对比论证
比喻、对比论证
阐明道理
学习重在积累 学习贵在坚持 学习成在专心
拓展思考
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希望通过学习
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荀子主张“性恶论”, 即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 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性,所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即德才兼备、 具有圣人之心通明思想的人。
文章主旨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 作用、态度和方法。这里节选的四段,着重论 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 法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述人的知识、 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 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 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 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强调“行” 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其思想被称为集先秦 诸子之大成。
作品介绍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 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 的进一步成熟。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 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 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写作背景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
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 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
比喻、对比论证
阐明道理
学习重在积累 学习贵在坚持 学习成在专心
拓展思考
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希望通过学习
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荀子主张“性恶论”, 即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 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性,所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即德才兼备、 具有圣人之心通明思想的人。
文章主旨
《劝学》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 作用、态度和方法。这里节选的四段,着重论 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 法和学习应持的态度。作者反复论述人的知识、 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 积累取得的。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也可以在不 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具备。所以,任何人都应当 持恒专一,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他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强调“行” 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其思想被称为集先秦 诸子之大成。
作品介绍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 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 的进一步成熟。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 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 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写作背景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
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 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
大赛一等奖《劝学》ppt动画课件
![大赛一等奖《劝学》ppt动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b0dc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d.png)
态度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 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向上地
面对人生挑战
制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收集素材:通过多种渠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与《劝学》相关的素材,如文本、图片、音频等 筛选素材: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筛选,选择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素材 整理素材:将筛选后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的制作过程 制作PPT:将整理好的素材按照PPT的逻辑结构进行排版和设计,制作成PPT课件
• 《劝学》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其中,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用之人;学习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 思考和实践;学习的态度则要勤奋、谦虚、坚持不懈。
• 《劝学》中的名言警句 《劝学》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等,这些名言警句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团队协作精神, 共同为达成目标 努力
亮点展示
创意设计展示
课件封面设计: 简洁明了,突出 主题
内容排版:层次 分明,重点突出
图片选择:与主 题相关,生动形 象
动画效果:增加 视觉冲击力,提 高学习兴趣
视觉效果展示
色彩搭配:运用 鲜明色彩,突出 主题
图片选择:选用 与主题相关的精 美图片
动画效果:增加 动画效果,使课 件更加生动有趣
针对性提高: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课件的适用 性和针对性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总结与反思
本次大赛的收获 与成果
参赛过程中的亮 点与不足
对未来学习的展 望与规划
感谢评委和观众 的支持与鼓励
背景介绍
《劝学》背景介绍
面对人生挑战
制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收集素材:通过多种渠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取与《劝学》相关的素材,如文本、图片、音频等 筛选素材: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筛选,选择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素材 整理素材:将筛选后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的制作过程 制作PPT:将整理好的素材按照PPT的逻辑结构进行排版和设计,制作成PPT课件
• 《劝学》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态度。其中,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用之人;学习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 思考和实践;学习的态度则要勤奋、谦虚、坚持不懈。
• 《劝学》中的名言警句 《劝学》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等,这些名言警句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团队协作精神, 共同为达成目标 努力
亮点展示
创意设计展示
课件封面设计: 简洁明了,突出 主题
内容排版:层次 分明,重点突出
图片选择:与主 题相关,生动形 象
动画效果:增加 视觉冲击力,提 高学习兴趣
视觉效果展示
色彩搭配:运用 鲜明色彩,突出 主题
图片选择:选用 与主题相关的精 美图片
动画效果:增加 动画效果,使课 件更加生动有趣
针对性提高: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提高课件的适用 性和针对性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总结与反思
本次大赛的收获 与成果
参赛过程中的亮 点与不足
对未来学习的展 望与规划
感谢评委和观众 的支持与鼓励
背景介绍
《劝学》背景介绍
《劝学》ppt课件33张
![《劝学》ppt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b07a41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5.png)
⑥雕刻
⑦定语后定置的语标后志置句 ⑧向上,名作状
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⑨向下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⑩num.—adj.专一;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⑪不专心
判断句
怎么办?
➢ 第四段是从哪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论
证方法?
学 习 的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正喻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反喻
所+v=n. ② 踮起脚后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修饰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③ 但是,表转折
修饰
④ 强 ⑤ 明显,显著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 1、常病、轻病:夙婴疾病。—《陈情表》
2、痛心、痛恨: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 3、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⑥借助
⑦到达,表示一种目的
⑧n.—v.游泳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⑨横渡
⑩通“性” ⑪擅长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古义:特指长江和黄河
假:1、不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假如:假令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司马迁《 报任安书 》 3、代理的:乃相与共立羽为假将军。 4、“假借”(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
《劝学》
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比 喻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论
怎么办? 学习的方法
证
(积累、恒心、专心)
是什么:定义“坚持”。如坚持指的是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不 放弃、不退缩,持续追求目标或信念的决心和毅力。它是一种积极向上 的态度,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什么:阐述坚持的重要性,如克服困难和挑战,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和 进步,提高自信和自尊,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怎么办: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坚持,如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积极的心态、 自我激励和鼓励等。最后强调,坚持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动方式。
《劝学》ppt课件42张
![《劝学》ppt课件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713713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1.png)
翻译指导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原则:信、达、雅 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贯
第1段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疏通文意
(古)可以(让它)。“可”,可以,可能。 “以”:介词,可不译。(今)表肯定的动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动词,停止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金就砺(lì)则利 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
日参省(cān xǐng)乎己
跂(qǐ)而望
须臾(yú)
假(jiǎ)舆(yú)马者 君子生(xìng)非异也
蛟(jiāo)龙
舟楫(jÍ)
骐骥(qí jì)
跬(kuǐ)步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áo)
蛇鳝(shàn)之穴( xué )
爪子和牙齿
名作状,向上、向下 数做动,专一 蟹腿 表并列 蟹钳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藏身
定语后置,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
例(调皮的)弟弟[在院子里]踢<伤>了(可爱的)小猫。 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 蚯蚓没有爪牙锋利的,筋骨强劲的。
“伪”:人为的意思。
劝 学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
劝 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 学 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
习 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
力学习的文章。
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其曲(qū )中规
高中语文必修四《15 劝学(节选)》黄幸瑜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
![高中语文必修四《15 劝学(节选)》黄幸瑜PPT课件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https://img.taocdn.com/s3/m/6b35e48e7cd184254b3535a7.png)
劝 学
练习案: 《劝学》这篇文章非常善于使用
比喻说理,的确,比喻论证能让深奥 的道理浅显化,让我们能更容易理解 作者的观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 比喻论证的方法去阐述“坚持就能成 功”这一观点(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 思路)。
劝学 《荀子》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 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 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 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 后葬于兰陵。后人多认为 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 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探究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 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 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 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 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 而就中正也。
劝 学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 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 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 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 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 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 一位教育家。《荀子》一书共32 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 为其门人因 此,他十分强调教 育的作用和学习。
劝 学
练习案: 《劝学》这篇文章非常善于使用
比喻说理,的确,比喻论证能让深奥 的道理浅显化,让我们能更容易理解 作者的观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 比喻论证的方法去阐述“坚持就能成 功”这一观点(用思维导图展示你的 思路)。
劝学 《荀子》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 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 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 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 后葬于兰陵。后人多认为 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 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探究案:
下面一段文字是《劝学》中课文未选的另一段文字, 说说用了几个比喻?论述了什么观点?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 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 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 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 而就中正也。
劝 学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 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 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 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 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 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 一位教育家。《荀子》一书共32 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 为其门人因 此,他十分强调教 育的作用和学习。
劝 学
劝学的课件PPT
![劝学的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f9e1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e.png)
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自学能 力,使个人能够持续自我 更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境和需求。
实现个人目标
提升职业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技能提升 ,个人在职场中更具竞争 力,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和发展空间。
实现人生规划
通过学习,个人可以不断 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 和梦想。
创造更多可能
坚持不懈
坚持不懈是指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不气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 追求目标。
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人的毅力和耐力,使人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 地追求目标。
坚持不懈的人通常会不断地尝试、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和策略。
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 注重知识的获取,还要注重思维方式 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他人交流
与同学、老师或行业内人士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通过互动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集中注意力
01
在学习时保持专注,避免分散注意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
合理安排时间
02
合理分配学习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导致疲劳和效率下降
。
制定优先级
03
根据学习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制定优先级,先完成重要
名人故事
牛顿的故事
讲述牛顿如何通过勤奋学习,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爱迪生的故事
讲述爱迪生如何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尝试,发明了电灯泡的故 事。
居里夫人的故事
讲述居里夫人如何通过努力学习,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获得诺贝 尔奖的故事。
民间故事
1 2
《凿壁偷光》
讲述匡衡如何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坚持学习的故 事。
劝学ppt177 人教课标版
![劝学ppt177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8266884431b90d6d85c737.png)
独一无二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 ②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资质(和一般人
)没有不同,(可是聪明能干差异很大,这是 因为他们)善于凭借和利用外物啊。
劝 学
于:
(1)青,取之于蓝
介词,从
(2)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
译文: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它的颜
色)比蓝草更青。
劝 学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①为:wéi,动词,形成,凝结 ②之:代词,代指 “冰”,它 ③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④于:介词,意为“比” ⑤而寒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冰是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
劝 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 于水。 靛青,从蓝草中提取,但 它的颜色比蓝草。冰是水 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冷。
劝 学
荀子认为后天 环境和教育可以使 人的本性改变,因 此,他十分强调教 育的作用和学习。
劝 学
正音
中( zhòng ) 輮( róu ) 有( yòu ) 槁暴(gǎopù) 参省(sānxǐng) 臾( yú ) 楫( jí ) 生( xìng ) 跬( kuǐ ) 骐骥(qí jì) 锲( qiè ) 镂( lòu )
劝学 《荀子》
劝 学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劝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勉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学 高尚的品德。“劝” 习 这个字统领全篇,告
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 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劝 学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 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 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 曾游学于齐,到楚任兰 陵令,死后葬于兰陵。
劝学ppt137 人教课标版
![劝学ppt137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1d6e886c175f0e7dd1372f.png)
提高、发展 知明而行无过
5比喻句,1结论句
为什么学习——可弥补不足
跂而望 登高招 顺风呼
假舆马 假舟楫
登高博见
见者远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闻者彰 致千里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绝江河
推
论 君子
善假学习
先对比;再用5比喻句论述善假于物能弥补 不足,产生更好效果;最后推论,君子与 普通人没多大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学习罢
哈佛大学凌晨4点半的景象
馆训:
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
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 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 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 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 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 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助词,不译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利 无以至千里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固定句式
为什么学习——可提高或改变自己
加工
蓝 胜于 青
冷冻
水 寒于 冰 直木 輮 轮
变化过程
客观事物
发展、提高
人工改造
改变原来状况
木绳 金砺
直 推 学习 利 论人 博学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法国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一位是
普鲁斯特,另一位是贝索勒,为了探 索化学上的“定比定律”,他们激烈 地争论了9年,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 成功,但他把一半功劳归功于贝索勒, 他说,由于贝索勒对他的观点提出的 种种质疑,才激发了他的智慧,迫使 他更加深入研究“定比定律”。
爱因斯坦在年轻时也喜欢用晚上时 间,约请一些志同道合者在一起,一 边喝茶,一边讨论学术问题,他把这 种聚会冠以“奥林比亚科学院” 的美 称。他早年的一些重要论文,几乎都 在这个“科学院”讨论过,爱因斯坦 在创立相对论的前前后后更是经常和 朋友一起讨论哲学和物理问题,为创 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劝学》课件60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课件60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f0e42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4.png)
删:删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重复赘余的成分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主语、动词、介词、量词等) 换:双音节词替换单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如主谓、宾语、定语和状语后置 变:根据句子的意思翻译,尽量照顾原文词义
有学问、修养的人 <动>停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导入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到如今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和多元化学习,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 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学 习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学习?如何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提升自己?让我们一起从《劝学》中获取答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绳墨,用火煨烤使它弯
同“煣”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曲能成为车轮,它的曲
即使 晒干 直
这样
度就合乎圆规,即使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干,也不能再挺直,是
同“又”
判断句
经过墨绳比量 接近,靠近
火烤使它这样的。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木料接受绳墨就直,刀
初读正音
中 zhòng 輮 róu
有 yòu
砺 lì
参省 cān xǐng 知 zhì
跂 qǐ
舆 yú
楫 jí
跬 kuǐ
驽 nú
锲 qiè
槁暴 gǎo pù 臾 yú 生 xìng 螯 áo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 木 直 中 zhòng 绳 , 輮 róu 以 为 轮 , 其 曲 qū 中 zhòng规。虽有yòu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róu使 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学问、修养的人 <动>停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导入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到如今社会倡导终身学习和多元化学习,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 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学 习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学习?如何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提升自己?让我们一起从《劝学》中获取答案。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绳墨,用火煨烤使它弯
同“煣”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曲能成为车轮,它的曲
即使 晒干 直
这样
度就合乎圆规,即使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干,也不能再挺直,是
同“又”
判断句
经过墨绳比量 接近,靠近
火烤使它这样的。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木料接受绳墨就直,刀
初读正音
中 zhòng 輮 róu
有 yòu
砺 lì
参省 cān xǐng 知 zhì
跂 qǐ
舆 yú
楫 jí
跬 kuǐ
驽 nú
锲 qiè
槁暴 gǎo pù 臾 yú 生 xìng 螯 áo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 木 直 中 zhòng 绳 , 輮 róu 以 为 轮 , 其 曲 qū 中 zhòng规。虽有yòu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róu使 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之所学也;吾尝跂qǐ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ú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5d7d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3.吾尝终日而①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②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③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 ④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jiǎ,借助。
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
致:使到达
楫:船桨,借指船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曲:名词,弯曲的弧度
2.青①,取之于①蓝,而青②于②蓝;冰,水为之,而寒于③ 水。木直中①绳,輮①以为轮,其曲中②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②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①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②行无过矣。
虽:作连词,共有两种常用法(“虽”所引导的内容是否发生)①即使、 就算,表示假设关系;②虽然、尽管,表示转折关系。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 要性。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 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 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 ,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 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 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 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 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 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于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 修饰等多种语义关系。这两篇文章中的许多语句用了“而”,诵读时注意体 会这些“而”字表现的语义关系。
荀子的“性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