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师范教育的生成与流变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师范教育,其发展历程是一波三折的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师范教育在初创时期就饱受质疑,同时还受到保守势力的竭力阻挠,但是她还是顶着压力破壳而出,走过百余年的风雨历程,改写了中国师范教育零的历史。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师范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师范教育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着自己,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与受到其自身概念界定的有限性的影响,当今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顿与新的趋势。

第一节初创与定型

谈到师范教育我们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关于教师教育他有相当多的论点,包括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的选择等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等等孔子的这些教育名言几乎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同时孔子的这些零散的关于教师教育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孔子之后的汉代思想家杨雄在其《法言》中最早的提及了师范教育——“师者,人之模范也”。[2]唐代的韩愈更加明确的论及关于教师的内容,其文章《师说》更是具体而明确的阐明教师的职责等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后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这说明我国古代先哲早已经开始思考“教师教育”的内容,并且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我

[1]《论语》

[2]娄可丰. 师者,人之模范. 教育管理,1995

国现代师范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

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出现于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该校于1897年4月8日开学共招收学生40人,这一创举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出现了众多的师范院校,其中就包括于1898年5月创办的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随后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开设师范馆开始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1]与此同时,我国实业家们也纷纷私人开办师范院校,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张骞在南通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私立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堂。在同一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壬寅学制”,清政府颁布的这个章程中正式的确定了师范教育系统,在制度上给予了肯定与确立。但是“壬寅学制”由于诸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确立的师范教育系统也就成了泡影。次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在学制中,师范教育系统得到了确立,并且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不像“壬寅学制”只是没有实施的一纸空文,“癸卯学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并得到切实的实施。这个时候的师范教育虽然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的纵向系统和从政府办学到私人办学的横向系统,但是这时候的师范教育还不能称得上完善而有健全的师范教育系统,因为在招收学生上还没有做到男女平等,这个时候的师范院校还没有招收女子师范生,也没有出现女子师范学校,直到1907年《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得到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女子师范教育的合法地位,并在次年清政

[1]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府成立了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弥补了我国师范教育在性别上的不足[1]。

在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继承并改革了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其中也包括师范教育的相关政策,丰富并健全了我国师范教育,完善了相关学制、学源、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制度。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著名教育家对那个时期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上。1912年到1913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师范院校的改革上尤为突出。首先在名称上去封建官僚化,把原来清政府的“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其次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地位。在同一年,又颁布针对师范教育的《师范教育令》,把师范教育分为五种类型与级别: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私立师范学校。[2]在《师范教育令》中明确的规定了每种不同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这就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民国政府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师范教育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达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最高峰,为我国以后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又雄厚的基础,自此我国师范教育得到基本的定型。

第二节发展与改革

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百年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翻开了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崭新的篇章。这其中发展与改

[1]马啸风.中国师范教育史( 1897—2000)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2]崔运武[M].中国师范教育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7.

革并存,继承与创新互补,有过前进,有过挫折,但是在总体的发展趋势上我国师范教育在这一阶段是向上的。同时师范教育的发展在某方面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师范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优质师资促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们培养出来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是和整个教育系统发展相适应的,在制度上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这其中就主要体现在有关会议的召开和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颁布。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1951年8月召开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与当时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师范教育方针,也就是把正规师范教育和大量短期培训结合的方针,这些方针的制定正是借鉴在战争中的有关教育的宝贵经验。[1]这次会议还明确阐述了师范院校的设置原则,规定了培养目标等内容。在这次会议的影响下,我国师范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后我国于1953年又召开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议当时的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在这次会议的指引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数量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到1958年已经由建国时的12所增加到58所。[2]随着1977年高考的恢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步开始恢复招生。197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指示师范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师范教育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发展。随后在1980年和1985年分别召开全国第四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

[1]周然毅.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3) : 73-82.

[2]王建军.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2( 4) : 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