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鲁科版化学学案-2.1-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合集下载

近年-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近年-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和表征。

1.通过对“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增强宏观辨识水平。

2。

通过“分类方法的应用”的学习,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盐酸(分析纯)的试剂标签通过上图可以知道,盐酸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里面还含有其它的杂质,它们分别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究竟怎样?请完成下列知识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化合物。

而且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有的则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O2、O32.元素的存在形态及元素的化合价(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其化合价为0。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不为0。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教案鲁科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1课时课前学案旧知回顾1、完成下列概念元素: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2、写出常见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写出常见非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4、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S、SO2、SO3、H2SO4、NO、NO2、N2O5、NH4NO3、NaCl、Cl2、KClO3、HClO、Fe2O3、FeSO4、CuO、Cu2O、MnO2、KI、MgCl2、Na2O2、AgNO3、新课预习1、元素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形成。

不同元素可以形成。

34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1课时课堂学案重难点突破:1、元素的存在形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游离态即单质,另一种是化合态。

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金刚石碳单质石墨C60碳元素(C)氧化物:CO 、CO2氢化物:CH4、C2H4等碳的化合物含氧酸:H2CO3碳酸盐:Na2CO3、NH4HCO3等有机物:尿素CO(NH2)2、酒精C2H5OH等例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① N ② O ③ Cl ④ C ⑤ Na ⑥ Ca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⑤D 全部解析:在自然界中,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一般以化合态存在,而不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既可以游离态存在,也可以化合态存在。

但氧元素虽然是活泼非金属元素,空气的成分之一是O2,大气中存在臭氧(O3)层。

答案:B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①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形成不同单质,如氧元素可形成O2和O3两种单质。

②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同化合物不同,元素种类相同时也可形成不同化合物,如:Na和O可形成NaO2和Na2O2两种氧化物。

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为数不多的元素能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b.多数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O2 + H2O ==== H2CO3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学案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__胶体学案第一册

第2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其种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数轴法辨析三种分散系2.知道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3.通过事实了解胶体的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一、分散系微点拨: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1.胶体与浊液分离:用过滤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通过滤纸.2.胶体与溶液分离:用渗析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通过半透膜。

三、胶体的性质和应用3.聚沉错误!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Cl溶液、水、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

(2)FeCl3溶液呈电中性,Fe(OH)3胶体带电,通电时可以定向移动。

()(3)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4)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答案](1)×(2)×(3)√(4)×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溶液>胶体>浊液C.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悬浊液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浊液>胶体>溶液。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A项属于胶体的聚沉;B项土壤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电,盐碱地中的电解质易使胶体聚沉;C项属于丁达尔效应;D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的性质(如图),在一定条件下胶体还能发生聚沉,胶体因具有这些性质而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提示:①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同种电荷,胶粒相互排斥,胶粒间无法聚集成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②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布朗运动剧烈,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案-word文档资料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案-word文档资料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1.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存在形式:______和______。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1)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如氧元素可以形成单质______和______;也可以和氢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______和________。

在单质中元素是以______形式存在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______形式存在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一种或几种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互称为__________。

(3)相同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如:碳、氧元素可以形成______、______等化合物。

预习交流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的说法正确吗?2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什么变化?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意义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无机化合物分类:(3)根据分散物质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______和________。

(5)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______和______。

3.物质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根据______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例如:。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再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预习交流1.CO是酸性氧化物吗?2.Na2O2是碱性氧化物吗?答案:一、1.元素游离态化合态2.(1)O2O3H2O H2O2游离态化合态(2)石墨金刚石C60同素异形体(3)CO CO2预习交流:1.答案:不正确,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也只有一种元素。

2020-2021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

2020-2021学年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教案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1.1原子核核素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该课时包括两部分内容:原子核和核素。

首先是在初中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结构,了解质量数和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还没有质量数的概念,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原子结构的简单模型,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知道核素和同位素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难点:核素、同位素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物质由元素组成。

2.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导语展示课件:卢瑟福实验示意图卢瑟福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构建的核式原子模型,形象地描述了原子结构。

那么,原子核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认识元素性质有哪些帮助?板书:1.1原子核核素三、讲授新课活动一:根据初中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相对于原子而言,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都在核外进行高速运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而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

活动二: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活动三:仔细研读下表数据,回答问题: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4.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儿?6.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的关系是什么?7.什么是质量数? 交流与小结:因为微观粒子的质量太小,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相对质量表示微观粒子的质量,例如初中学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教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让学生在学习一些个别物质的基础上,建立有限的元素与大量物质间的关系。

②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过程与方法:从C、O、H、Na等简单元素入手,通过拼图组合游戏、“数轴法”、“阶梯法”等新颖教学方法,从抽象到直观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体会元素与物质的奇妙关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以元素为核心认识进一步物质(3)元素观的建立三.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用纸板做成的代表元素符号及数字的简易磁性拼图;元素周期表四.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五. 教学过程【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导入新课】(展示一盒积木及几种积木组合体)一盒积木能否组合出多种物体?【学生】能【联想质疑】(展示几块类似积木原理的简易磁性拼图)(用硬纸板剪成四个圆形的纸板,分别标上H、O、C、Na代表这四类元素符号,另外小的圆纸板若干张,分别标上数字1、2、3等代表原子个数)我手上有几块代表几种元素的磁性拼图,这些元素可以组合出多少种化学物质?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一组,讨论一下并在下发的表格中尽可能多的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填写下表)元素H、O、C、Na可组合成的常见物质【讨论】(选出一组投影播放学生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1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1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微点拨:(1)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项目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
定义
子全部是 H+ 的化 子全部是 OH-

阳离子(或NH

4
)和
合物
化合物
酸__根__离__子__的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1)NaCl 晶体中 Na+与 Cl-不能自由移动,液态 HCl 未发 生电离,故二者均不导电,但 NaCl 溶于水或熔融时、HCl 溶于水时 均能导电,所以 NaCl 与 HCl 都是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3.NH3、CO2 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 NH3、CO2 是电解质吗? 为什么?
4.BaSO4、AgCl、CaCO3 等难溶于水,它们是弱电解质吗?
提示:不是。它们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全部电离,所 以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
定义
电的化合物
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 本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
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以 区别 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离子
分子形式存在
酸:HCl、H2SO4、HNO3、
非金属氧化物:
H2CO3、H2SO3、CH3COOH 等
SO2 、 SO3 、 CO2 、
所含 碱 : NaOH 、 Ba(OH)2 、 KOH 、 CO、P2O5 等
物质 NH3·H2O、Fe(OH)3 等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法;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胶体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成功二、教学重点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三、教学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栏目中的问题及老师课前布置的其它问题,为课堂上的交流与研讨做好准备(问题的提出与课本的设置有不同,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设置)。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自主探究】(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现有发现的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元素与各类物质以及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以及对初中掌握的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问题1】(P31)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探究的实施:针对课本P31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展示给学生交流讨论的问题,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物质只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

2020-2021高中化学鲁科版第1册学案:第1章 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020-2021高中化学鲁科版第1册学案:第1章 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1册学案: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对金属钠的性质研究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单质,了解钠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质.2。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3.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和学习物质性质过程中的重要应用。

5.激发学习的化学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1.观察法(1)含义: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内容观察错误!(3)运用观察法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

②严禁品尝化学药品的味道.③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扇闻法”.操作如图所示.(4)实施观察的程序错误!―→错误!―→错误!2.实验法(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

(3)实验的步骤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可以运用分类的方法总结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并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预测.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物质性质之间的异同与内在联系。

二、基本方法的应用——金属钠及性质1.观察法认识钠的物理性质(1)观察目的: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以及密度的相对大小及熔点的相对高低。

(2)观察内容:试剂瓶中的金属钠及钠块切面。

(3)观察记录:状态颜色光泽硬度密度熔点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小,可切割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熔点较低2.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的应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出热量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最后完全消失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与水反应发出嘶嘶响声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反应后溶液变为红色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实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设计学案说课稿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教案高一化学教学反思设计学案说课稿
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另找其他学生讲评。学生做好笔记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讲述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上述三类物质发生反应,其它一些金属也有类似的性质,这几类反应是金属的一般通性。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就学习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分类法。下面我们首先将课本34页的试剂进行分类,然后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其它类别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式程式。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作业
1.进一步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各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制备一种物质。
(2)鉴别两种物质。
(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课后反思
本课时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构建物质间的关系体系,但可能会因为学生初中在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上掌握的还不很好,因此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地给予指导,有些内容可以容是安排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一定要在课外督促和帮助学生切实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因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再加上课堂内容较多,时间紧张所以这部分内容没有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如果能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对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学生讨论将试剂分类
让学生感受分类方法
总结
1:盐类、NaCl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CuSO4溶液
2:酸性氧化物、CO2
3:非金属、木炭、氧气
4:碱、NaOH溶液、Ca(OH)2溶液
5:碱性氧化物、CaO、CuO

新教材高中化学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1.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多媒体一、导语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二、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2020-2021高中化学鲁科版第1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020-2021高中化学鲁科版第1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1册学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知道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能根据元素化合价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能够从电子得失角度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知道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关系。

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体会氧化还原反应普遍存在.4.能够运用单线桥和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微点拨:(1)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需要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2)氧化反应又称被氧化,还原反应又称被还原。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对立统一于氧化还原反应中。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以钠与氯气反应为例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2Na+Cl2错误!2NaCl(1)钠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2)氯原子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2.以金属铁与CuSO4溶液反应为例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Cu2++Fe===Cu+Fe2+(1)铁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2)铜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结论(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三、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1)元素化合价升高↔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与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值是相等的。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转移电子的情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以及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均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化合物。

注意: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分类依据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
⎪⎪⎨⎪⎪⎧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

(2)根据性质分类

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2
、Mn 2
O 7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Na 2
O 、Fe 2
O 3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漂白粉 B .液氯 C .氯水 D .盐酸
答案:B
2.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KNO3B.KHSO4
C.K2S D.K2SO4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
B.单质的种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数
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D.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答案:D
4.将下列物质及其类别连线。

①酸性氧化物A.HCl
②碱B.NaHCO3
③碱性氧化物C.CO2
④酸D.NaOH
⑤盐E.Na2O
答案:①—C②—D③—E④—A⑤—B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
要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含碳物质的研究。

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学生共同绘出下图,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观念。

其中,属于游离态的是C(填化学式)。

[拓展应用]
根据下列“价—类”二维图回答问题:
其中,属于化合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答案:氢化物、氧化物、酸、盐
要点二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物质⎩
⎪⎪⎪⎪⎨⎪⎪⎪
⎪⎧


物⎩
⎪⎨⎪
⎧ 均匀混合物(如空气、溶液等)非均匀混合物(如泥土等)纯净物⎩⎪⎪⎨⎪⎪⎧ 单质⎩
⎪⎨⎪
⎧ 金属单质
(如铁、铝、铜等)
非金属单质(如碳、氢气、氧气等)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如CH 3
CH 2
OH 、CH 4
等)
无机化合物
⎩⎪⎨⎪⎧ 酸(如HCl 、HNO 3等)
碱(如KOH 、NH 3
·
H 2O 等)
盐(如NaCl 、NaHCO 3等)
氧化物(如CuO 、SO 2
等)
氢化物(如NH 3
、NaH 等)
2.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题组过关] 1.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A Na2CO3H2SO4NaHCO3SiO2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C NaOH CH3COOH CaF2Na2O2SO2
D KOH HNO3CaCO3CaO SO3
2.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下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①②③④
A NaCl K2SO4KCl (NH4)2SO4
B Na2SO4K2SO4KCl NH4Cl
C NaCl K2SO4KCl NH4Cl
D Na2SO4K2SO4KCl (NH4)2SO4
解析:①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所以是硫酸钠;②既是钾盐又是硫酸盐,所以是硫酸钾;
③既是钾盐又是盐酸盐,所以是氯化钾;④既是铵盐又是盐酸盐,所以是氯化铵。

答案:B
要点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

⎪⎫
1.金属+酸―→盐+氢气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6.碱+盐―→新碱+新盐
7.盐+盐―→新盐+新盐
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复分解反应
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10.碳酸钙高温分解分解反应
[题组过关]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且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是()
A.Na2O B.Na2O2
C.Na D.CuO
解析:Na2O、CuO均是碱性氧化物,A、D不能选;Na是单质,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氢气,C不能选;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所以选B。

答案:B
2.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B.CO2+2NaOH===Na2CO3+H2O
C.AgNO3+HCl===AgCl↓+HNO3
D.2HCl+Cu===CuCl2+H2↑
解析:A.该反应是生成挥发性气体的复分解反应,也是较强酸(醋酸)与较弱酸盐(碳酸钙)生成较弱酸(碳酸)和较强酸盐(醋酸钙)的反应。

B.该反应是酸性氧化物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该反应是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D.从化学方程式形式上来看,该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氢的反应,但是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它不能置换盐酸中的氢。

答案:D
[归纳总结]
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2.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主线
学科素养培养(六)——宏观辨认与微观探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
[培养方向]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特训]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解析:A项中物质均为含氧化合物;B项中物质均属于酸;C项中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属于物理变化;D项中物质均为氮肥。

本题选C。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