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611905581b6bd97f19ea9d.png)
焓值
20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冷却塔
85 ° 35 ° 12 ° 7°
焓值
21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冷却塔
30 ° 35 ° 12 ° 7°
焓值
22
培训与发展 ©
23
培训与发展 ©
24
培训与发展 ©
三.空调水系统图
25
培训与发展 ©
四.当前主流空调产品解析
家用一拖一空调机
7
培训与发展 ©
相关名词解析: 制冷剂:也称做冷媒,能够在低温下吸取被冷却物体的能量, 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转移给冷却水或空气。 常用制冷剂类型,R22,R134a,R407c 冷吨:日常用的一种对制冷量大小的说法,1冷吨=3.516KW, 如制冷量为280冷吨的中央空调机组,大约就是1000KW 匹(P):一般用于家用空调,1P≈2.5KW的制冷量,一匹的 空调能为10-13平的房间制冷 COP:能效比,是制冷量与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之比,能效比 越高,制冷效率越高,相对就是越节省成本,英文为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8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蒸发器
制冷剂吸收被冷却介质 的热量
焓值
9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蒸发器
制冷量焓值图
压力
压缩机
焓值
11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压缩机
提升力
焓值
12
培训与发展 ©
压力 – 焓值图
压力
制冷剂向外界 释放热量
冷凝器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9077bd033d4b14e85246897.png)
制冷基础知识——制冷剂制冷剂的命名与标识制冷剂的标识符号由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和字母构成。
“R”是英语中制冷剂(refrigerant)的首字母,后面的数字则根据制冷剂的化学组成按一定规则编写。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无机物制冷剂的符号是R7加上该物质的分子量的整数部分,例如氨的符号表示是R717。
▍氟利昂制冷剂:氟利昂的分子通式是CmHnFxClyBrz,其中,n+x+y+z=2m+2,简写为R(m-1)(n+1)(x)B(z)。
分子中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烃简称为“CFC”制冷剂,例如R12分子中含氢、氯、氟、碳的不完全卤代烃简称为“HCFC”制冷剂,例如R22分子中含氢、氟、碳而不含氯的卤代烃简称“HFC”制冷剂,例如R134a▍碳氢化合物制冷剂,简称“HC”制冷剂:a.饱和碳氢化合物,命名规则基本上和它的衍生物氟利昂一样。
例如:丙烷代号为R290:(分子式为C3H8,m=3,n=8,x=0,那么m-1=2,n+1=9);但丁烷代号为R600是个例外(化学式为CH3CH2CH2CH3);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字母a以示不同,如异丁烷代号为R600a(它的化学式为CH(CH3)3)。
b.非饱和碳氢化合物与他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的符号命名是先在R后面写上一个“1”,然后再按氟利昂编号规则书写“1”后面的数字,例如乙烯代号为R1150 (它的化学式是C2H4)。
c.环状有机物,是在R后面先写上一个“C”,然后按氟利昂的命名方法书写后面的数字。
如八氟环丁烷,它的化学式为C4H8,代号为RC318。
▍混合物制冷剂a. 共沸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混溶的单纯制冷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这种混合物在固定的压力下蒸发或者冷凝时,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保持不变,气相和液相的组分也保持不变,就好象单纯的制冷剂一样。
其代号规定为在R后面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混合工质命名的先后次序编写,最早命名的共沸制冷剂就记为R500,以后依次为R501、R502、R503等。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e4a15f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3.png)
热力学温标T,单位K。是国际制温标,它规定以纯水的三相点作为基点(固液 气),为便于记忆将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设为273K,沸点设为373K,在两定点 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即称为开氏一度。
是把某一物体或空间(包括空间内部的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环境介质温度, 并保持这一低温状态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应采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将该物 体或空间的热量及由外界传入的热量,转移到外界的环境中去。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 的补偿过程。 但消耗功可以使热量从低温传递到高温,就像借助水泵对水做功,就 能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人工制冷就是使热量从低温传到高温的技术。
0.098
0.9678
0.1
0.987
0.001
0.00987
1
9.87
0.1013
1
(3)比容与比重 比容(比体积) 物质单位质量所占有的空间体积,用符号v表示 比重(密度)
v=V/G
(V立方米,G千克)
单位体积工质所具有的重量,用符号ρ表示 ρ=G/V
比容与密度的关系
ρ=1/v 压力一定,温度越高,比容越大,比重就小,温度越低,比容越小, 比重就大(热胀冷缩)
氨的主要缺点是毒性较大、可燃、可爆、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等熵指数较大, 若系统中含有较多空气时,遇火会引起爆炸。
氟利昂 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不同的化学
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 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https://img.taocdn.com/s3/m/af3686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4.png)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制冷基础知识问答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答: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见笔记,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答: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C.O.P值?E.F.R?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答: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η=εs/εk。
2)制冷系数是描述评价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制冷剂的性质和制冷循环的工作条件有关。
通常冷凝温度tk越高,蒸发温度to越低,制冷系数ε0越小。
制冷知识基础
![制冷知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10626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6.png)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指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鲜的食品。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等方面介绍制冷知识的基础内容。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基于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而第二定律则说明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趋势,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利用这些原理,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室内或食品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二、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潜热的特性,可以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释放热量。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三、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量的传递。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
蒸发冷凝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制冷循环则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关键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冰箱利用制冷循环原理,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凝器外,使冷藏室内温度降低。
空调则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冷库则利用制冷设备将空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
五、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是衡量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冷效率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率。
COP越高,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效越高。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制冷循环、选择高效制冷剂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六、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家用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新鲜的食品。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7b140b31b765ce050814d9.png)
制冷基础知识一、制冷术语:什么叫工质?凡是用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用来传递热能的工作物质统称为工质。
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
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例如:氟利昂、氨、水等。
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即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体。
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目的。
什么叫载冷剂?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用,而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
例如: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
二、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参数的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t ,℃):我们经常用的温度。
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氏温度( F ,℉):欧美国家常用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一般在理论计算中使用。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A、华氏温度 F (℉) = 9/5×摄氏温度t(℃) +32 (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B、摄氏温度t (℃)= [华氏温度F(℉)-32]×5/9 (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例: F (℉) t (℃)212 10032 05 -150 -17.8C、绝对温标T(oK)= 摄氏温度t (℃) +273 (已知摄氏温度求绝对温度)例:t (℃) T(oK)-30 243-10 2630 27330 3032、压力(P):在制冷中,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
通常用压力表、压力计测得。
1)压力的常用单位有:Mpa(兆帕),Kpa(千帕),Pa(帕),bar(巴或巴帕),kgf/cm2(平方厘米公斤力),atm或B0 (即标准大气压,一般看作是:1bar、0.1MPa),at(工程大气压),mmHg(毫米汞柱),mmH2O(毫米水柱)。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1fe2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7.png)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制冷系统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至另一个区域的技术。
它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常见的制冷剂。
一、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自高温区域自发地流向低温区域。
制冷系统利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其基本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 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其内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
当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2. 压缩机: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后,通过压缩机被压缩并提升其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其作用是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3. 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冷凝器通常采用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来散热,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4. 膨胀阀: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后,进入膨胀阀,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降低,进入蒸发器重新循环。
二、主要组成部分制冷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压缩机: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压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通过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使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3.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转变为低压液态制冷剂。
4. 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5. 制冷剂: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起着传递热量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
三、常见的制冷剂1. 氟利昂(Freon):氟利昂是一类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然而,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氟利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2. 氨(Ammonia):氨是一种具有优良制冷性能的制冷剂,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它在工业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时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氨制冷基础知识和原理
![氨制冷基础知识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6033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7.png)
33、、清清洗洗吸吸汽汽过过滤滤器器 44、、调调整整或或更更换换部部件件 55、、检检修修
一、基础知识
3、液氨旳物理性质
液氨蒸发温度是-33.5℃,一旦泄漏在室外条件下可立即 形成气态氨气;有燃烧爆炸危险。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和能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 接触会发生剧烈旳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旳危险。氨气能侵袭湿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 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 死亡。
冷效果旳好坏,造成压缩机液击,甚至系统瘫痪。
从大旳方面来说蒸发器结霜主要有一下几种原因: 1、蒸发温度低,使冷媒于冰点下相变。 2、蒸发器散热能力不足即换热面积小或有效换热面积小。 3 、膨胀阀(调整阀)选配偏大,超出其调整范围。 4、 压缩机排量过大或是变排量性能较差,造成蒸发压力较低。
3.2 液 击
氨危险特征
氨危险特征
• 氨只在特定旳条件下才会燃烧 • 爆炸下限15.7[%(V/V)],爆炸上限 27.4[%(V/V)] • 氨一般在密闭旳容器中才干到达15-27%这么旳易 爆浓度 • 液氨上方蒸发出来旳氨与空气旳混合物是易爆旳 • 自燃温度:650℃
氨危险特征
• 呼吸困难,吸入高浓度氨气将会造成呼吸系统痉挛 • 会腐蚀眼睛,产生疼痛感而且极难挣开眼睛 • 会溶解于皮肤表面或深层旳水分中,例如眼睛,口腔,鼻 腔 • 会造成轻微或重度烧伤,取决于浓度和暴露在其中旳时间 • 氨气造成旳损伤是急性旳,伤愈后并无永久性旳损伤 • 氨气在对皮肤和眼睛进行全方面旳清洗后基本不会带来长 久旳损伤 • 假如有可能接触到氨气,请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二、制冷基本原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bd8b8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c.png)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其中一系统中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系统中的技术。
制冷的原理是通过创造低温区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最终使得低温区的温度降低。
本文将介绍制冷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制冷和液体制冷。
1.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常见的一种制冷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物理性质,将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空气制冷的循环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至低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通过节流阀膨胀器将高压液体膨胀为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通过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
2.液体制冷:液体制冷是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制冷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液体制冷的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自液体转化为气体,吸收周围的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至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循环。
3.制冷循环中的关键设备:a.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的设备。
b.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的设备。
c.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的设备。
d.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的设备。
4.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放热。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5.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设备、冷藏设备、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应用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冷冻等。
总而言之,制冷技术是一种将热量从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的技术。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190f4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9.png)
工作原理
蒸发冷凝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凝器,制冷剂, 蒸发器,扩散阀
基础知识
选择制冷剂,能效比与能源消耗,维护和保养, 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工作原理 基础知识
蒸发冷凝循环系统 压缩机 冷凝器 制冷剂 蒸发器 扩散阀
选择制冷剂 能效比与能源消耗 维护和保养 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蒸发冷凝循 环系统。还将探讨制冷剂的选择、能效比与能源消耗以及制冷系统的维护和 保养。让我们开始吧!
工作原理
1 蒸发冷凝循环系统
制冷系统的核心是蒸发冷凝循环系统,通过 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循环流动来实 现制冷效果。
扩散阀
扩散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使其能够在蒸发器和冷 凝器之间形成合适的压力差。
制冷系统的运行原理
1
冷凝
2
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却成高压液体。
3
蒸发
4
低压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热变成低压蒸 发汽体。
压缩
压缩机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压气 体。
膨胀
高压液体通过扩散阀过渡到低压状态, 形成低压制冷剂。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2 压缩机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关键组件,负责将制冷 剂压缩成高压气态,使其能够释放热量。
3 冷凝器
冷凝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却成 液体,释放热量到外部环境。
4 制冷剂
制冷剂是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常见的制冷 剂包括氟利昂和氨气等。
基础知识
1 制冷剂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和环 保性都非常重要。
1
制冷机房培训制冷技术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
![制冷机房培训制冷技术基础知识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cfbd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d.png)
制
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
冷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
原
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 姓名、电话。
理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
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
原 流量 和温度、制冷剂流入量、冷负荷量
理 等有关。在检查制冷系统时,应在排气
与 管处装一只排气压力表,检测排气压力,
技 作为分析故障资料。
术
3. 排气(冷凝)压力变化对制冷 系统的影响
制 (1) 排气压力高的因素 当排气压力高于正常值时,
冷
一般有冷却介质的流量小或冷却介质温度高、制冷剂
充注量过多、冷负荷大及膨胀开启大等。
术
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 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
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
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四)泄漏处置
1.少量泄漏
制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 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
制 制冷系统发生了故障,一般不可能直接看到
冷
故障的部位发生在哪里,也不可能将制冷系
原
统的部件一一分解和解剖,只能从外表检查,
理
找出运行中的反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在
与 技
检查中一般都通过看、听、摸 来了解系统的 运行状态。当系统的运行压力和温度超出正 常范围时,除了室内、外环境温度恶化外,
制冷基本知识
![制冷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1ec2f3a7375a417866f8ff7.png)
基础的制冷常用术语潜热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
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
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
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比热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
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为相互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
以此作为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
如l kg水温度升高l ℃需4.19kJ,则比热值为4.19kJ(kg·℃),而l kg铜温度升高l ℃只需0.39kJ,则铜的比热为0.39kJ(kg·℃)。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比热值,下表为几种材料的比热值。
几种材料比热值比热kJ(kg·K):水4.19氨(液体)4.609冰2.095氨(气体)2.179玻璃0.754空气(干)1.006铜0.390钢0.461知道材料比热值,就能计算出对它降温所需要除去的热量。
例如要将5kg 70℃的水冷却到15℃,则需除去的热量为:Q=mcD t = 5×4.19×(70-15)=l152.25kJ式中:m: 水的质量,kg;c:水的比热kJ(kg·K);热量物体温度的高低表示了物体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的程度,温度的高低也表示物体所具有能量的高低,这种能量称为热能。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5b7b79287c24028915fc3de.png)
常见形式有冷却排管和冷风机。
3 蒸发器
3.3冷却液体的蒸发器
类型
特点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 传热面积大,沸腾放热系数较高;但需充注大量制 冷剂,且若采用能溶于润滑油的制冷剂(如氟利昂 12),润滑油将难于返回压缩机
节流是压缩式制冷循环不可缺少的四个主要过程之一。 节流机构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对从冷凝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为蒸发压 力;
二是根据系统负荷变化,调整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的数量, 使蒸发器出口处保持一定的过热度。
2 节流机构
什么是过热蒸气 我们知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由液体吸热沸腾变为气体,在这个过程
利用制冷剂由液体状态汽化为 蒸气状态过程中吸收热量,被冷却 介质因失去热量而降低温度,达到 制冷的目的。
1. 制冷原理
1.2制冷系统四大部件组成: 制冷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器 蒸发器
1. 制冷原理
1.3 制冷循环过程
放热,使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 冷却、冷凝成高温高压制冷剂 液体
膨胀阀节流, 得到低温低压 制冷剂
2 节流机构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a)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结构
b) 膨胀阀的安装与工作原理
1-平衡管接头 2-薄膜外室 3-感温包 4-薄膜内室 5-膜片 6-毛细管 7-上阀体
8-弹簧 9-调节杆 10-阀杆 11-下阀体 12-阀芯
2 节流机构 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2 节流机构
2 节流机构
2 节流机构
制冷基础知识
上海冰山冷冻空调成套设备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提纲
本幻灯片内容主要针对XDX阀产品需要了解的制冷原理 而安排,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制冷原理 二、节流机构 三、蒸发器 四、结霜和除霜 五、分液器 六、其他问题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7fb6c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5.png)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冷原理: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等
热力设备进行压缩、放热、节流,实现对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状态的变化,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2.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工作物质,它能够在制冷循环中不断循环流动,实现吸热和放热
的过程。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3.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主要部件。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
热量,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将热量排出到冷凝器中,再通过节流阀减小压力,使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再次吸收热量,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制冷效果。
4.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空调、冰箱、冷库等。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
合和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5.制冷应用: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
通过制冷技术可以实现
对物质温度的调控,达到保存、加工、使用的目的。
总之,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物质温度的调控,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4747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3.png)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的一种技术。
制冷原理主要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基础知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冷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的基础是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熵的增加原理,指出自然界中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可能反过来,因此需要外界的工作或能源来实现低温物体的冷却。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中经常用到的流体是气体或液体。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力学学科。
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气体是制冷剂,它经过压缩和膨胀的循环可以实现物体的制冷。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对于制冷过程的分析非常重要。
传热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中的传热过程是指热量的传递。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基础学科。
传热的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在制冷领域,常用的传热方式是对流传热,即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
理解传热学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优化制冷过程。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压缩循环和吸收-压缩循环。
蒸发-压缩循环主要包括四个过程: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从液体态变为气体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过程中,高温高压气体散热,降低温度,变为高压液体;在膨胀过程中,高压液体流入低压容器中,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效果。
吸收-压缩循环则是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之间的化学作用来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介质,它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吸收和释放热量。
制冷剂应具有适当的熔点、沸点和热容量,能够在制冷循环中不断循环使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和氢氟碳化物等。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用于散热,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凝成高压液体;蒸发器用于吸收热量,将制冷剂由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膨胀阀用于调节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基础知识一、制冷术语:什么叫工质?凡是用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用来传递热能的工作物质统称为工质。
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
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例如:氟利昂、氨、水等。
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即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体。
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目的。
什么叫载冷剂?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用,而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
例如: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
二、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参数的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t ,℃):我们经常用的温度。
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氏温度(F ,℉):欧美国家常用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一般在理论计算中使用。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A、华氏温度F (℉) = 9/5×摄氏温度t(℃) +32 (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B、摄氏温度t (℃)= [华氏温度F(℉)-32]×5/9 (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例: F (℉) t (℃)212 10032 05 -150 -17.8C、绝对温标T(oK)= 摄氏温度t (℃) +273 (已知摄氏温度求绝对温度)例: t (℃) T(oK)-30 243-10 2630 27330 3032、压力(P):在制冷中,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
通常用压力表、压力计测得。
1)压力的常用单位有:Mpa(兆帕),Kpa(千帕),Pa(帕),bar(巴或巴帕),kgf/cm2(即标准大气压,一般看作是:1bar、0.1MPa),at(工程大(平方厘米公斤力),atm或BO(毫米水柱)。
气压),mmHg(毫米汞柱),mmH22)换算关系:1 Mpa = 1000 Kpa =106 Pa = 10 bar =10atm=10at= 7500.6 mmHg = 10.197 kgf/cm2= 760 mmHg = 1.01326 bar = 0.101326 Mpa1 B工程上一般用:1bar(巴或巴帕) = 0.1Mpa(兆帕)=100 Kpa(千帕)=105Pa(帕)≈1 kgf/cm2(标准大气压)= 1 at(工程大气压)= 760 mmHg(毫(平方厘米公斤力)≈ 1 atm或B米汞柱)O(毫米水柱)=9.8 Pa(帕) 1 mmHg(毫米汞柱)=1托=133.3 Pa(帕) 1 mmH23)几种压力表示法:)空气对地球表面所产生的压力。
大气压的大小与位置高度和温度有(1)大气压(B关,所以规定了标准大气压,其值为0.1MPa。
绝对压力(Pj):在容器中,分子热运动而对容器内壁产生的压力。
用Pj或P来表示。
绝制冷剂热力性质表中的压力一般为绝对压力。
(2)表压(Pb):制冷系统中用压力表测得的压力。
用Pb或P表来表示。
表压是容器内气体压力与大气压(B0)的差值。
Pb= Pj- B0:一般认为:表压加上1bar、或0.1Mpa,就是绝对压力。
(3)真空度(H):容器内的绝对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的数值,即当表压是负值时,它的绝对值就是真空度。
对于制冷系统来说,就是制冷系统低于外界大气压力。
用H或P真表示。
H= B0- Pj或H= ∣Pj- B∣。
一般不加说明时压力均指表压。
3、气化、蒸发、沸腾、沸点1)气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气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2)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的液体表面进行的气化现象。
如盘中的水在室温下水量会慢慢的减少直至消失的现象,还有水变水蒸气的现象。
3)沸腾:是指液体通过各种途径吸热使温度升到沸点时,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气化现象。
但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的汽化被习惯称为蒸发。
4)沸点:是指液体在饱和状态下的饱和温度。
也就是制冷技术中所说的蒸发温度。
4、比热、显热、潜热1)比热:1克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即为该物质的比热。
单位为KJ/Kg.K即千焦/千克K或Kcal/Kg.k即千卡/千克℃。
2)显热:仅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但并没有改变物体的形态,那么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显热。
如冷水变热水所吸的热为显热。
3)潜热:仅使物体状态发生改变,但其温度不变,那么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潜热。
如制冷剂从液体变气体沸腾时所吸的热就是潜热。
单位为J/g(焦耳/克)或KJ/Kg(千焦/千克)。
5、制冷剂热力性质表:制冷剂热力性质表列出了制冷剂在饱和状态的温度(饱和温度)和压力(饱和压力)等参数。
R717(氨)、R22饱和状态温度、压力对照表.制冷剂在饱和状态的温度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
1)什么是饱和状态?饱和状态就是制冷剂气体和液体共存的状态。
一般认为:蒸发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氨分)、低压循环桶里的制冷剂是处于饱和状态的。
处于饱和状态下的蒸汽(液体)称为饱和蒸汽(液体),饱和蒸气也称为干饱和蒸气;所对应的温度、压力称为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
在制冷系统中,对于一种制冷剂来说,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饱和温度越高,饱和压力也越高。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以及在冷凝器中冷凝都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冷凝温度与冷凝压力也是一一对应的。
对应关系可查制冷剂热力性质表。
2)查表练习:(1)氨(R717)蒸发温度℃蒸发压力(绝对)蒸发压力(表压)2 0.463 Mpa 0.363 MPa-15 0.236 Mpa 0.136 MPa-25 0.151 Mpa 0.051 Mpa-33 0.103 Mpa 0.003 Mpa-35 0.093 Mpa -0.007 Mpa (真空度为53.2 mmHg)冷凝温度℃冷凝压力(绝对)冷凝压力(表压)30 1.169 Mpa 1.069 MPa35 1.353 Mpa 1.253 MPa40 1.557 Mpa 1.457 Mpa(2)氟里昂22(R22)蒸发温度℃蒸发压力(绝对)蒸发压力(表压)2 0.531 Mpa 0.431 Mpa-15 0.296 Mpa 0.196 Mpa-25 0.201 Mpa 0.101 Mpa-33 0.144 Mpa 0.044 Mpa-35 0.132 Mpa 0.032 Mpa冷凝温度℃冷凝压力(绝对)冷凝压力(表压)30 1.192 Mpa 1.092 MPa35 1.355 Mpa 1.255 MPa40 1.534 Mpa 1.434 Mpa7、蒸发、吸气、排气、冷凝的压力和温度1)蒸发压力(温度):是指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沸腾时的饱和压力(温度)。
蒸发温度与蒸发压力呈一一对应关系。
蒸发温度可以通过回气压力表的读数换算成绝对压力后,查制冷剂的热力性质表得到。
蒸发温度一般比库温低10度左右。
按设计规定:冷却间的蒸发温度为-8~10℃;冻结物冷藏间的蒸发温度为-28℃;冻结间的蒸发温度为-33℃。
制冷系统最佳的蒸发温度是根据制冷工艺要求而决定的,如以水或盐水为载冷剂时,则蒸发温度比载冷剂出口温度低4~6℃;以空气为载冷剂用风机强制循环时,则蒸发温度比空气温度低5~10℃;当空气为自然对流时,则蒸发温度比库温低10~15℃。
当在一定的冷凝压力下,蒸发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
蒸发温度过高,满足不了系统的降温要求;蒸发温度过低,则制冷量下降,单位制冷量耗功增加。
决定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的主要因素是制冷剂的蒸发量与压缩机吸气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蒸发量等于压缩机的吸气量,则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会稳定不变。
反之,则会引起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影响蒸发量和吸气量的因素主要与库房的热负荷、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和压缩机的容量有关。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节流器来改变蒸发量与吸气量之间的关系,是调节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的基本方法。
在冷凝温度不变时,蒸发温度越高,制冷量应增加。
2)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温度):压缩机吸气口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或温度)。
可以通过压缩机吸气压力表(或温度计)观测到。
由于回气管道存在流动阻力,所以吸气压力比蒸发压力略低,而吸气温度总是高于蒸发温度(其差值称为过热度),一般高出5~10℃。
氟利昂系统吸气过热度增加可使制冷量略有增加,一般控制在5~15℃;氨系统吸气过热度过高是有害的,一般控制在5~8℃。
在制冷系统中,如果吸气压力过低,将引起压缩比增大、油压过低和制冷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
因此,压缩机的安全保护上都装有低压控制器,以保证压缩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引起吸气压力过低的主要原因有:蒸发压力过低、回去管道堵塞或吸气阀开得过小等。
而吸气温度过低,则有可能吸入湿蒸汽,导致压缩机发生液击;如吸气温度太高,必将提高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使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大;因此吸气过热度太大或过低,都会对系统不利。
制冷系统开始调试时,调节节流机构的开启度,只要排气压力允许,压缩机能正常运行,应尽量提高吸气压力。
3)排气压力(温度):是指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后排出排气口处的压力(温度)。
可以通过压缩机排气压力表(或温度计)观测到。
排气温度也可以用吸气状态和排气压力在压焓图上查得。
由于冷凝器盘管的管道阻力,使排气压力比冷凝压力略高。
排气温度取决于吸气压力Po 、排气压力PK、压缩比(PK/Po)、吸气过热度和干度,吸气温度过高或压缩比较大,都会使排气温度升高。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吸、排气压差越大,排气温度越高;吸气过热度越大,排气温度越高。
压缩比是指气体被压缩后的绝对压力与压缩前的绝对压力之比,称为压缩比,又称“压力”比。
在制冷压缩机中,通常以冷凝压力(绝对压力)与蒸发压力(绝对压力)之比代替。
为方便起见,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都在压缩机的吸、排气口检测。
即通常称为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
在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的单级活塞压缩机的压缩比一般不超过10,而使用氨的单级活塞压缩机的压缩比一般不超过8;对于单级螺杆压缩机,因采用喷油冷却,其压缩比比活塞压缩机的大一些;对于单级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比比活塞压缩机的小得多,即使用氟利昂也只能达到4左右。
如果压缩比过高将会使压缩机的吸气量减少,相应的输气量减少;压缩终了的温度过高,相应的排气温度升高,造成润滑油变稀甚至挥发分解和碳化,则会降低传热效果和恶化压缩机的润滑条件;制冷剂经节流损失增大,节流后制冷剂的干度增大,制冷量和制冷性能下降;故对压缩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均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