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 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专题概述本专题概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衣食住行、习俗风尚、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
依据课程标准,把以上内容分成三课时,其中第一课将“衣”、“食”、“住”和习俗风尚放在一起,进行粗线条但有系统地概述;第二课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交通、通信单独提炼出来,进行重点阐释;第三课选择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载体,阐述其影响力。
本专题的各课间存在互补性和交叉性,如第一课的“物质生活”通常指的是衣、食、住、行、用等,而第二课则把“行”单独列出来做更详细地叙述,说明本单元是把“行”作为重点内容介绍的。
第三课“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一课的“习俗风尚”也是精神层面的,但本专题并没有合二为一,主要是为了突出“大众传媒”在中国近现代的演进历程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第一课时《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讲述了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情况。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随,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第二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重点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西方的一些先进文明由排斥转而接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就是如此。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邮政的建成和电话、电报等高效率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中国近代以来通信手段巨变的集中表现。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必修2
1900—1909年
1910—191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③新文化运 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间文化交 流和融合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答案:A
1.(2010· 江苏高考)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 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 意愿。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2010年5月9日凌晨,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跨” 的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180米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拱桥主 跨胜利合龙。这标志着京沪高铁镇江段全线贯通,也标 志着全长1 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全部结束。
请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中国传统的代步工具是轿子 改革前交通不便,电 和马车等。 车汽车不多见,自行 2.民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如 车较为普遍,步行出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开始 行最常见。改革以后 盛行。 大改善,铁路公路和 3.由机械牵引的汽车、电车等 航线,航空运输普及 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 快,电报电话互联网, 的重大进步。 生活真是大改变。 4.轮船、火车、飞机是更为先 进的交通工具。 温馨提醒: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 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 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高一历史课件1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列宁装
2、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
探究:建国以后服装的变化的原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山装、人民装、列 宁装迅速取代西装、旗袍,成为共和国初期的主要 服装样式。上述服装之所以流行,与其说这类服装 代表美,不如说它们是一种追求进步、保持革命激 情与亢奋的醒目标志。在变革时代,服装作为政治 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识形态的规范和整合过程中 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过服装的同一性,显示出 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服装从封闭走向开放, 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代服饰变化的另一原因是经济 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提升。
1、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D ) A 骑自行车 B 乘有轨电车 C 坐火车旅游 D 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2、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 工具是在 ( D )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3、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一项是 ( B ) a邮政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话 A abcd B acdb C adbc D adcb
1、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 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 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 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最主要体现 在 A.西服的出现 B.中山装的出现 C.旗袍的改进 D.列宁装的流行 2、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 是 ( )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选题1.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2.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D.官僚资本企业3.“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4.4.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经济全球化影响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改革开放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中山装由孙中山创制,是由日本的学生装改进而成的。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四维”内容而确定中山装前襟有4个口袋,依据五权分立而确定前襟有5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的涵义而确定袖口为3个扣子。
据此,以下各项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 ) A.服饰变化受政治影响 B.服饰体现国家意志C.服饰属于意识形态 D.服饰是西化的产物6.中国某一时期报纸刊登的征婚启事一般会有以下几点要求: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一时期最早可能是( )A.明清之际 B.清末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7.近代以来,轮船航运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B.民生轮船公司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C.民国以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公司已经有实力与列强竞争D.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诞生之后,火轮船深入到中国内陆河道8.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冈素不包括( ) A.外来文化的传入 B.政治生活的影响 C.社会经济的影响 D.传统观念的继承9.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习之,颇奏奇效”;北方军阀针锋相对,印发各类“讨赤”歌、“讨赤”文、“讨赤”画,因通俗易懂,可能比南方“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之类的口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PPT-4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学习探究区
材料二 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 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穿着改良旗袍的五位婆婆 爷
学习探究区
再缠足的姑姑
刚剪掉辫子的四位爷
反馈训练区
学习探究区
据图指出照片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并简要 分析其原因。 答案 变化:①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②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 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等。 原因: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 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
D 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俗变化。据材料关键信息 “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可知,答案为D项。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专题四 中国近现 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其他方面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 对迷信等活动, 公历 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 代了跪拜作揖, 握手 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学习探究区
反馈训练区
学习探究区
归纳总结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 进程相伴相随。 (2)演变趋势: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平民化、文明化、个 性化明显。 (3)变化特征: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 (4)地区分布: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 沿海地区。
学习探究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归纳(素材)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化 ||。
1.认识近代的衣饰变迁;(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衣饰||。
(中西合璧:旗袍)(2)近代 ||,中国男子的流行衣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概略:①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成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色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衣饰并存;详细表此刻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旧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期间的典型衣饰||。
)②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期间因为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有关的衣饰成为主流;详细表此刻列宁装、制服饰、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③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色为与世界接轨||,多彩体现;详细表此刻||,衣饰由最基本的御寒保暖向雅观大方转变||,各样样式的服饰层见迭出||。
)2.认识近代“取消缠足”与婚姻自由的风俗;(1)取消缠足:在民国成立后展开||。
(2)婚姻自由:清末民初 ||,开始主张婚姻自由 ||。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髦 ||。
(婚姻民俗的变迁特色是删繁就简 ||。
)3.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变化的主要要素一是欧风美雨的耳濡目染 ||。
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 ||,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中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进||。
4.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风俗变迁的特色(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期间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体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色||。
(2)建国后因为意识形态的支配 ||,又从头趋于关闭化、独立化 ||。
(3)改革开放此后 ||,因为观点的转变 ||,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1.认识近代中国出生的先进交通工具;(1)轮船(以蒸汽机为动力): 19 世纪 70 年月 ||,洋务派创立的轮船××局成立||,打破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55张PPT)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和原因(以服饰为例)
材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防绿”、“海军蓝”是中 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 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 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20 世纪80 年代 ,色彩 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 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 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 正式 走向了多元化 。
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后(1949- 后(1978
1978)
至今)
长袍马褂→西服 列宁装、连
服饰
→中山装;
衣裙、干部 服、绿军装
宽松旗袍→改良
旗袍
时尚个性 异彩纷呈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
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练习
❖ 辛亥革命后,一款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开始 在中国社会流行,它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答题技巧:结合时间,寻找关键词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菜系的特点与成因
徐珂《清稗类钞》说:食品之有专嗜者,食性 不同,由于习尚也。兹举其尤,则北人嗜葱蒜,滇、 黔、湘、蜀人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特点 咸鲜
清淡 偏辣
偏甜
成因 依山傍海 气候 气候潮湿,吴楚口味 (产盐之地)炎热 预防疾病 历史影响
杯等
等
酱等
小结; 近现代饮食的变迁
传统中餐到鸦片战争后 中西餐
并存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老北京. 四合院(内向性和封闭性)
福建龙岩. 客家围屋(内向性和封闭性)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2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型例题 (2018·4月浙江学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 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 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解题思路
现象被取缔
不大,但总体不高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
转移,实行改革开 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放,切实关注民生,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 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极性
二、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原因 (1)“欧风美雨”的影响。 (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5)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4.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5.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 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 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答案
历史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 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 进行判断和评论。 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 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 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 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归纳(素材)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归纳(素材)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中西合璧:旗袍)(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概况:①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②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③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在民国成立后开展。
运输业的垄断。
(2)火车: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汽车:20世纪初,汽车首先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4)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电报:时间成就1877年丁日昌——有线电报开端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时间成就1882年电话传入我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0世纪80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年代后2019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固话、移动各占一半)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近代化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2)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课件(共35张ppt)
•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国歌的电影: 《风云儿女》(1935年)
清末传统婚礼
民国时期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时的婚礼 改革开放以后的婚礼
2、剪辫易服、废止缠足、鞠躬、握手、称呼 变化
通信 鸿雁 依靠驿站 传信 和民信局
晚清开始 办邮政 (1866— —1896)
民国进一 步发展
电信(电报1877、电话1882)
莫尔斯设计的电报机
解放初期的电报
1877年的电话机
1910年的电话机
1919年的电话机
1937话局
1906年的电报局
报刊
《邸报》(唐)
《强学报》、 《时务报》(清末)
《民报》 (清末)
《申报》 (18721949)
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阅读课文,找到以下“中国第一” 的名称、产生时间和地点。 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偏甜
气候 成因 依山傍海 气候潮湿,吴楚口味 (产盐之地) 炎热 预防疾病 历史影响
可口可乐(英文名称:CocaCola,也称Coke),是由美 国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一种 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可 口可乐早在上世纪20年代进 入中国,当时译作“蝌蝌啃 蜡”,但因销路不佳,后改 名为“可口可乐”。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食、住、风俗、行、大众媒介
衣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晚清旗袍
民国旗袍
列宁装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友好
五 十 年 代 的 时 尚 ︓ 列 宁 装
50年代末:布拉吉
50年代末,苏联女专家在中国掀起 布拉吉热。布拉吉(意为连衣裙,俄 文译音)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变化 时间
第二 辛亥革命以 次后
第三 次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 后
历史背景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 国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 丑恶现象被取缔
表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旧的风俗习惯 受到极大冲击,人们 的精神生活相应地 发生了变化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 性的改变,城市生活 有了保障,但农民的 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素养特训】 (历史解释)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
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解析】选A。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 故A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错。
体系构建•思维脉图
【专题主线】 本专题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巨变
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习俗 风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它包括:
(1)一条主线: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2)两大现象:断发易服、票证制度。 (3)三大重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信的变化;大众 传媒的变化。
时期
新中国 成立后
发展历程
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出现 (1)轮船运输: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萎缩 (2)公路交通:发展较快,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许多偏远闭塞的山 区也通了汽车 (3)铁路交通:铁路建设加快,建成宝成、兰新铁路;改进机车,火车由 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速度越来越 快 (4)航空运输: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高一历史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
旧式婚礼和新式婚礼
父母包办,媒妁之言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辫
制具 度有 决强 裂烈 的的 革与 命旧 色社 彩会 旧
迫令放足,解放妇女
从反对传统道德、 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 看,不缠足运动带有 反封建的政治意义,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 命。
社会礼节
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基本特征 三个阶段: ①近代时期:新旧羼杂、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②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政治化、革命化 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多元化、个性化 总特征: 封建、传统、保守 开放、现代化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变化造成的影响?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西方文化的进入,给 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废除 一些传统陋习,开始与世界接轨。
近代交通工具
1864年,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近代交通工具
1869年6月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千吨轮船“万年清”号
近代交通工具
1876年,由英国商人投资修筑并正式投 入运营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近代交通工具
1902年3月,汽车在上海出现
近代交通工具
1908年上海的有轨电车
近代交通工具
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 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设计者詹天佑
近代交通工具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 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古代通信工具
长贝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餐传入 时间:19C40年代 原因:列强入侵 影响:丰富了中国的饮食;食用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30
中西餐饮食文化的区别?
①无论是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 中西餐都存在着明显区别;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 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 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老三色:蓝、灰、黑
干部装 20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由于“破四旧”及“批判小资产阶级情调”,原有 的服饰被大量删削废止,如连衣裙、高跟鞋、夹克衫、 旗袍等就几乎没有人再穿用。而且这时期的服饰主要 是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 本、草绿色帆布挎包等于一身的典型的红卫兵装扮可 谓盛极一时。这期间“老三色”(蓝、灰、黑)随处 可见,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这时期服饰特 点的写照。
40
50年代
50年代和60、70年代的 结婚照差不多,一不小心就 被扣上资产阶级大帽子的年 代,哪有新人敢穿婚纱和西 服结婚,基本上都回归到质 朴的装扮上。甚至是结婚这 60年代 种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 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 和工作的需要。
70年代
4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文明的逐渐开放,80年代 的新人终于又穿上了婚纱 和西服,重新找回上代人 的西式婚礼的记忆。另外, 此时的新人不仅仅只在前 着上换上了婚纱和西服, 也开始注重修饰发型与面 容。
说明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 婚姻自主;但征婚内容看依然有封建思想的痕迹。
34
思考? 以上材料反映了婚姻习俗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由繁到简; 政府倡导、新思潮熏陶以及西方观念的传3入5
这是一张清末民初时的结婚 证,被岁月侵染过的暗黄色诉 说着历史的悠远,同样也折射 出照片的历史价值。身材娇小 的新娘,脸上浮现着坦然和平 淡的表情,暗示着她对这段婚 姻的务实与自信。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 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33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 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 第三条:要大家闺秀。 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
相尊敬,保持美德。 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
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思考:章太炎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 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主要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具体表现:服饰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
27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世界三大烹饪流派:
东方烹饪流派:以中国为代表 西方烹饪流派:以法国为代表 阿拉伯烹饪流派:以土耳其为代表
28
四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5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42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43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习俗变化概况 (2)葬礼: 19世纪末20世纪初:葬礼趋于简化,新式旧式并存。 建国后:土葬改为火葬。
鲁菜 粤菜 川菜
淮扬菜
四大菜系
代表区域
口味特点
山东(济南、胶州) 广州、潮州等地
四川(成都、重庆)
扬州、淮河流域一带
清香、鲜嫩、味纯 鲜、嫩、爽、滑
味浓、重辣
清淡、味甜
鲁菜 迎宾花篮
粤菜 金牌烧乳鸽
川菜 香辣炒蟹
淮扬菜 清炖蟹粉狮子球
2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17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服饰变化 (1)男子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传入——中山装、西装流行
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服饰变化 (2)女子服饰
晚清旗袍
10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服饰变化 (2)女子服饰
11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38
30年代西式服装在中国大行其道,此时的结婚照才 是真正意义上的婚纱照,穿白色婚纱结婚在上海等 大城市开始风行。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
五六米的拖尾,还有 伴郎伴娘和花童众星 拱月般陪伴新人,和 现代的结婚形式已俨 然没有区别。
39
40年代前后穿婚纱结婚已经 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也由教 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人 数也由集体合影逐渐演变二人 世界合影,从此开始成为名副 其实的婚纱照。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 × ①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60年代退出)、连衣裙 干部服(中山装) 绿军装、军便装
18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
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
连衣裙
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 50年代的时尚:列
溜。
宁装
19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7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 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 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 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 平统一之大义。
8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6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 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1、近代服饰变化 (2)女子服饰:传统旗袍--20C20年代改良旗袍 (3)演变趋势:
12
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13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代服饰变化 (3)演变趋势: 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到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改革开放的实施;思想的解放;审美观点改变……
26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建立。
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具体表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同时流行。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特征: 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 具体表现:列宁装、干部装、绿军装成为时尚。
(4)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14
材料一: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 ——观棋道人《京华俗咏》
材料二: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宋恕(1862-1910)
材料三:“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 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 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 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试说明: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 变化 服饰的变化 婚姻观念与婚丧 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 和互联网的普及
1
衣、食、住、 行、风俗礼仪 (观念)、娱 乐生活、大众 传媒……
2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31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三)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32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1、习俗变化概况 (1)婚姻: 婚姻包办→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婚礼仪式简化、西化(不同时期各具特色)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6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国著 名政治人物毛泽东经常穿 着中山装示人,所以西方 人称呼中山装为“毛装” (Mao Suit),但中国 却从未有如此称呼。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 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