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教案:轮系05(世福版)
![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教案:轮系05(世福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6b7868b307e87101f6967d.png)
课程机械基础班级15级加工制造升学1、2班任课教师阙建军钟的齿轮系统大钟的齿轮系统某发动机传动系统《闲置的机器》--《摩登时代》传动比一般不大于5-7 可实现较大的传动比轮系的功用:用于原动机和执行机构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一)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每个齿轮的几何轴线都是固定的.)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在同一个平面或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特点:均是由圆柱齿轮组成,各齿轮轴线平行。
含蜗杆的定轴轮系.swf空间定轴轮系2)周转轮系若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不固定,而绕其它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回转,则称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是由中心轮、行星轮和行星架组成的。
在行星轮系中,与行星轮相啮合且轴线位置固定的齿轮称为中心;内齿中心轮称为齿圈;齿轮同时与中心轮和齿圈相啮合,其既做自转又做公转称为行星轮;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两种。
第一课时.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换向要求.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中间轮变向机构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2,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两箭头指向或相背啮合点。
4,蜗杆蜗轮啮合传动(二)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中输入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与输出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即:和k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轮;也等于各对啮合齿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大小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分析如图所示轮系传动路线。
Z1=1,Z 2=48,Z 3=24,Z 4=36,求轮系的传动比。
Z7第三课时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平面定轴轮系:各齿轮在同一个平面或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机械基础》第一章 机械传动
![《机械基础》第一章 机械传动](https://img.taocdn.com/s3/m/4c3bb3fa81c758f5f61f67fa.png)
第一章机械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机械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
2、了解级机械传动的基本参数。
3、会计算传动比。
4、了解机械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措施。
5、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
6、掌握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7、熟悉蜗杆传动的维护措施。
8、认识螺纹连接的放松方法。
9、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和各轮轮向的判断和惰轮的应用。
【教学目的】通过机械传动的学习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掌握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和各轮轮向的判断和惰轮的应用。
了解机械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措施、会计算机械传动的传动比。
熟悉机械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形齿轮的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蜗杆传动的啮合条件和蜗杆传动中涡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机械传动的传动比计算。
【学习概要】1、带传动2、链传动3、齿轮传动4、蜗杆传动5、涡轮传动6、轮系第一节 带传动【教学重难点】1、带传动得的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的场合;2、V 带的传动参数;3、包角和传动比;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以预习练习为主,辅助教师对习题讲解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教学内容】 一、带传动的概述1.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 、 从动轮 、挠性带 。
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以张紧在至少两个轮上的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带轮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啮合力)来传递运动和(或)动力。
3.带传动的传动比i机构的传动比——机构中瞬时输入角速度与输出角速度的比值。
带传动的传动比就是主动轮转速n 1与从动轮转速n 2之比:4、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二、V 带传动 1、V 带1122n i nV 带传动——由一条或数条V 带和V 带带轮组成的摩擦传动。
第6章 轮系--电子教案
![第6章 轮系--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baaf7f61fb7360b4c65ea.png)
板书设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可适当在黑板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和分析
重点突出及难点解决:上课开始指出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和任务,通过各种实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下课前再次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列举轮系类型的实例后,让学生讨论各种轮系的特点,并让学生自行举例,加深印像;讲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时,让学生进行自己所列举实例的传动比计算。
2.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各种类型的轮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轮系的特点;通过进行列举实例认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接下来详细介绍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并举例说明,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自己举例并对学生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说明其在机构传动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
1.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作业布置
1.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第21次课2学时
章节
第6章轮系6.3分析周转轮系的运动6.4了解轮系的功用
讲授主要内容
1.认识周转轮系及其运动分析;
2.了解轮系的功用。
重点
难点
1.对周转轮系的运动进行对析;
2.各种轮系的功用。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1.了解周转轮系的特点;
2.掌握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了解轮系的各种功用。
授课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教学思路:首先利用视频动画或图片来引入周转轮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周转轮系的应用场合及概念;通过实例介绍周转轮系的运动分析。再对各种力的理解,并自己能画出物体的结构简图。
《机械基础》教案(机械部分—劳人社五版)
![《机械基础》教案(机械部分—劳人社五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c76de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4a.png)
课时计划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 1241 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讲2013 年月日第1页教材章节绪论课题绪论教学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掌握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目的重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难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课的种类授新课教课方法解说法教具挂图教学进程备注绪论引言人类社会发展进度中,使用简单工具来进行生产和生活,跟着社会的进步及技术的提升,各样机械逐渐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特别是现代社会,各种机械设备有了日异月新的发展。
关于机械专业学生,掌握各样机械设施的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机械加工设施知识打下必定的基础,以便在此后实质工作中更好使用各种机械设施。
一、课程概括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此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保护机械设施及技改、技革供给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
2、课程内容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部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经过本课程的学习,熟习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部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色;掌握剖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相关参数计算;能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采纳标准件。
培育和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第2页教学进追备课程与备注力。
4、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质,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力学、金属资料与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平时生活及生产实例相联系。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部件1、机器与机构(1)机器是人们依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履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进而取代或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作用:机器用于履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达能量、物料与信息。
特色:从机器的构成与运动确实定性和机器的功能关系来剖析,所有机器都拥有三个共同特色:①任何机器都是由很多构件组合而成的(很多不一样的机构所构成)②各运动实体之间拥有确立的相对运动。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https://img.taocdn.com/s3/m/7c4b991d0066f5335a8121c0.png)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987b0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8.png)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轮系传动简介1.1 轮系的定义和分类定义:轮系是由两个或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分类:定传动比轮系、变传动比轮系、混合传动比轮系。
1.2 轮系的应用和特点应用:轮系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汽车传动、船舶传动等领域。
特点:传动平稳、噪声小、效率高、传动比精确。
第二章:传动比的计算方法2.1 定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公式:传动比= 驱动齿轮齿数/ 从动齿轮齿数。
2.2 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根据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曲线,确定所需的传动比值。
2.3 混合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定传动比轮系和变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相乘或相除得到混合传动比。
第三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验测量3.1 实验目的和原理目的:验证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原理:通过测量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2 实验设备和步骤设备:计时器、转速计、齿轮组。
步骤:安装齿轮组,调整转速,测量并记录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传动比。
3.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处理:计算实验测得的传动比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分析: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第四章:轮系传动比的优化设计4.1 优化设计的目的和方法目的:提高轮系传动比的性能,降低成本。
方法: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齿形和齿数。
4.2 齿轮材料的选择材料:钢、铸铁、塑料、陶瓷等。
选择原则: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
4.3 齿轮齿形的设计齿形:直齿、斜齿、螺旋齿等。
设计原则:根据传动比和负载要求选择合适的齿轮齿形。
4.4 齿轮齿数的选择齿数:根据传动比和齿轮尺寸选择合适的齿数。
选择原则:齿数越多,传动比越大,但尺寸和成本也增加。
第五章:轮系传动比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汽车变速箱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设计。
5.2 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案例案例:分析机械设备中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和优化设计。
机械基础教案二(上课用)
![机械基础教案二(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b02b66f5335a8102d2209a.png)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29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目的要求: 了解轮系分类、理解其应用特点重点难点: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轮系挂图及模型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
一、轮系的分类1.定轴轮系当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几何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固定不变,也称普通轮系。
2.周转轮系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而是绕另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转动。
3.混合轮系在轮系中,既有定轴轮系又有周转轮系。
二、轮系的应用特点1.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一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不能过大(一般i12=3~5,i max≤8),而采用轮系传动可以获得很大的传动比,以满足低速工作的要求。
2.可作较远距离的传动两轴中心距较大时,如用一对齿轮传动,则两齿轮的结构尺寸必然很大,导致传动机构庞大。
3.可以方便地实现变速和变向要求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利用中间轮变向机构4.可以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采用行星轮系,可以将两个独立的运动合成为一个运动,或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动。
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机电学校)教案纸课程:机械基础第31 页授课日期: 班级:课题: §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目的要求: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重点难点: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定轴轮系各轮转动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教具: 讲授作业布置: 教案审批:§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也就确定了,表示方法可以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圆柱齿轮啮合-外啮合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
![轮系 定轴轮系教案(2) (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91d6d6cc850ad02de8041e7.png)
定轴轮系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授课班级高二综合预科班授课地点教室(多媒体设备)课时6课时学习单元定轴轮系课题定轴轮系教学内容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2.掌握定轴轮系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3.掌握定轴轮系中齿轮受力分析。
【能力目标】1.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吸收;2.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分解组合法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语言表达能力;2.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定轴轮系的识读、传动路线的分析。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定轴轮系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行为能力分析【专业能力】熟练绘制定轴轮系,领会定轴轮系的识读,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末端带移动件的传动计算和齿轮受力分析。
【方法能力】知识的获取和消化吸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分解组合应用,自学能力;【社会能力】语言表达、团队意识、展示技术。
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分解组合教学法、分组测试激励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任务发布与分解】【定轴轮系部分任务单】(该类题目为高考必考题)现有一定轴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Z1=20,Z2=40,Z3=15,Z4=60,Z5=18,Z6=18,Z7=1,Z8=40,Z9=20,齿轮9的模数m=3mm,齿轮1的转向如箭头所示,n1=100r/min,请完成一下任务:【任务一】用箭头法判别齿条10的移动方向?【任务二】计算出传动比i18?【任务三】确定蜗轮8的转速n8为多少?(r/min)【任务四】计算齿条10移动的速度v6为多少?(m/s)(注:了解其他几种末端形式,并分别掌握其移动速度计算。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727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2.png)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理解传动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比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提高对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传动比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动比计算,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传动比计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传动比计算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展示传动比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场景。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
3. 实物模型:准备一些传动比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传动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引入传动比的概念。
2. 第2周: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3周:讲解传动比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练习。
4. 第4周: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和评估,进行小组讨论。
九、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403d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e.png)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3. 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实例分析5. 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轮系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4. 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机械基础》、《轮系传动》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PPT等。
3. 实物模型:轮系传动模型。
4. 计算工具:计算器、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轮系传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轮齿、齿轮、传动比等。
3. 讲解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即时传动比、连续传动比等。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作中的轮系传动,如汽车变速箱、减速器等。
5.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理解程度。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4. 模拟测试:设计相关的传动比计算题目,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传动系统:如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传动方式及其特点。
2. 探讨传动系统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传动系统,优化性能。
3. 参观企业:安排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实地了解轮系传动在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难点:传动比的复杂计算。
高校汽车机械基础轮系公开课教案
![高校汽车机械基础轮系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eea36bceb19e8b9f6baac.png)
XXXXXXX学校校级公开课教案授课课题轮系速比的计算所属课程汽车机械基础所属专业XXXX授课班级XXXX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XXX一、教材内容1、课程性质《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见机构和常用零件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2、教材说明目前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徐荣政、王中雅主编的《汽车机械基础》,这本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类专业项目驱动型新教材。
选取章节为模块四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单元3齿轮传动,课题5轮系速比的计算。
在编写此教学设计方案中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紧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时参考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陈红主编的《汽车机械基础》的相关章节。
另外我们还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通过视频资料上传,提供给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
3、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蜗轮蜗杆传动:左、右手定则。
(2)轮系输出轴(轮)转动方向的表示:1)两轴线平行时,用画箭头来表示或用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来确定。
总结:对数为偶数,首、末轮转向相同;对数为奇数,首、末轮转向相反;2)轴线不平行时,画箭头来表示。
2. 计算传动比i的大小轮系的传动比等于首轮与末轮的转速之比41nnnni==末首总轮系的传动比:平行定轴轮系总传动比为:采用多媒体讲授,通过案例进行讲解,突出重点,难点。
聆听,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提问能够掌握重点、难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练一练:如图所示轮系,用箭头标出各齿轮的回转方向。
2.练一练:如图所示轮系,如图所示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及n1转向,求i19和判定n9转向。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定轴轮轮系的传动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dd4560e03d8ce2f0066236c.png)
老师出示小黑板给出每种齿轮副的端面图、侧面图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的端面图和侧面图上分别标出两轮转向,并写出其传动比公式。
二、新引入新课:教师接着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一对齿轮的传动比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多个齿轮的传动比是否就是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模型启发提问2分钟授新:一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推导和传动比定义的理解35分钟课讲授由以上两个齿轮传动的思路和以下例题的推导过程来推出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和定义分析步骤:1)分析该轮系的传动路线。
2)该轮系有几对齿轮组成?3)每一对啮合的齿轮中哪一个是主动轮?哪一个是从动轮?分别写出它们传动比公式。
4)在该轮系中分别有哪些齿轮是同轴的?注意:所有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就是该轮系的传动比。
514'3'21543354433221453423122)1(ωωωωωωωωωω=-==⋅⋅⋅⋅⋅⋅zzzzzzzziiii由以上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得出其定义:定轴轮系传动比是指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
推广:设首轮A的转速为nA,末轮K的转速为nK,m为圆柱齿轮外啮合的对数,则平面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可写为:◆其中:m为外啮合圆柱齿轮副的数目◆结果为正:两轮回转方向相同◆结果为负:两轮回转方向相反◆思考:齿轮4在图中位置有什么特殊地方?在公式中有什么特点?对轮系的传动比有何影响?齿轮4既是齿轮3´的从动轮又是齿轮5的主动轮;它的齿数或转数在公式中既作分子又作分母;只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从模型到简图按着这几个步骤一步步分析来掌握对轮系的读图,通过推导得出定期轴轮系传动比公式。
要求学生理解、领会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
122’3 3’45122112zzi-==ωω'233223zzi==ωω'344334zzi-==ωω455445zzi-==ωω回转方向而不影响齿轮副传动比的大小——惰轮(过桥轮)惰轮作用:1、实现换向1)2)◆总结:外啮合时加偶数惰轮时,齿轮副的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是相反的◆外啮合时加奇数惰轮时,齿轮副的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是相同的2、延长传动距离,所以又称过桥轮。
8-第六章2节定轴轮系的各轮转向判断、传动比计算
![8-第六章2节定轴轮系的各轮转向判断、传动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79e73b210661ed9ac51f330.png)
成都市技师学院教案
【例1】分析如图所示轮系传动路线
2.传动比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首轮与末轮的转速之比,也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齿数的连乘积
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总m
k i i )1(1-==
【例2】如图所示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及n 1转向,求i 19并判定n 9转向
问题4:请根据运动简图,给出n9的转向? 【例3】已知z 1=24,z 2=28,z 3=20,z 4=60,z 5=20,z 6=20,z 7=28,齿轮1为主动件。
分析该轮系的传动路线并求传动比i 17;若齿轮1转向已知,试判定齿轮7的转
向
问题4:请根据运动简图,求出传动比i17?三、惰轮的应用(5mins)
在轮系中既是从动轮又是主动轮,对总传动比毫无影响,但却起到了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的作用,像这样的齿轮称为惰轮
惰轮常用于传动距离稍远和需要改变转向的场合;
问题5:对于本次课的内容,大家还有些什么问题需要老师解答?。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2570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f.png)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的概念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传动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2. 轮系传动的类型及特点3.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轮系传动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轮系传动比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轮系传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轮系传动在机械中的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轮系传动的基本概念、类型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轮系传动比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轮系传动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轮系传动比在机械传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相关例子的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轮系传动的图片和实际应用案例。
3.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轮系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轮系传动比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讲解:反思教学讲解的清晰度和易懂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反思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和效果,考虑是否需要更换或增加新的案例。
教学方案设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教学方案设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2ea3b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4.png)
课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2013年3月6日授课地点: 11数控(2)班教室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及方法学生活动时间及 备注一、教师检查分组情况及宣布最优小组评价标准:一组: 赵金龙等6人二组: 钟钰强等5人 三组: 宣杭程等5人 四组: 楼烨珂等6人(注:每组名单的第一名同学为本组组长) 最优小组评价标准:1、组长的组织能力2、与教师互动情况3、回答问题时表达逻辑严密、引导问题回答正确4、表达声音是否宏亮5、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6、团队配合意识7、组员是否都在参与讨论及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二、复习提问:1、轮系有哪几种分类?轮系有哪些特点?三、任务布置通过复习,引出本课要解决的任务内容------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大小和判断轮系中各轮的转动方向四、教学内容:(一)设问: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和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的传动比如何计算?传动方向如何?传动比大小计算公式:121221n z i n z ==箭头法表示转向:用箭头表示齿轮可见侧的运动 方向。
(二)讨论锥齿轮、蜗杆传动等空间齿轮的转向检查法用PPT 播放评价标准 讲述法提问法用PPT 播放任务内容提问法用电子白板以PPT 播放内、外啮合圆柱齿轮简图各一对归纳总结法用电子白板直接在PPT 图上用箭头法标注转向,用公式表示传动比大小学生按分组情况就坐,组长组织好本组同学,准备上课。
学生认真听讲,争取评上最优小组学生注意听题,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带着任务进入课堂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各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2min 2min多给表扬,少批评,提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min 8min及时点评各组的参与情况,对回答问题好的组给予表扬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组要给予指点和引导。
表示(三)讨论、分析定轴轮系传动路线老师启发式边设问、边让学生完整下列传动路线:(四)设问:什么是定轴轮系传动比?老师讲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轮的转速与末轮的转速之比,即i1K=n1/n K(五)设问:如何求出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值?1)引导学生完成独立作业:写出每对齿轮啮合时的传动比计算公式,老师做巡回检查,后用PPT演示练习结果i12=n1/n2=z2/z1i34=n3/n4=z4/z3i56=n5/n6=z6/z5 i78=n7/n8=z8/z7i89=n8/n9=z9/z82)设问:齿轮2与齿轮3、齿轮4与齿轮5、齿轮6与齿轮7是同轴齿轮,它们的转速大小与方向有什么关系?n2= n3 n4= n5 n6= n73)启发式提问:将上述传动比公式的所有左边相乘、右边相乘,观察到什么现象?讨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提问法讨论法先听题,后以组为单位讨论,组长做好组内的讨论结果汇总,各组代表回答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组长做好记录被提问到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学生认真听。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cfb75e53a580217fcfe93.png)
教案首页科目:机械根底〔第四版〕授课班级:08级模具〔1〕班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室课时:2课时课题:§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授课式:讲授教学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计算举例教学目标:能熟练进展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法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选用教具:三角板、圆规、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非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教学法:演示法、循序渐进教学法、典型例题法第一局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约7分钟〕〔一〕组织教学〔2分钟〕学生点名考勤,课前6S检查,总结表扬上次优秀作业学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教学回忆〔2分钟〕1、什么是轮系?2、轮系有什么应用特点?3、轮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定轴轮系?〔让学生回忆上次课的容〕〔三〕复习,新课导入〔2分钟〕演示减速器、车床主轴箱、钟表机构等,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定轴轮系的应用,请问:我们生活中常见钟表里的时针走一圈,分针走了12圈,秒针走了720圈,那么由时针到秒针是如实现传动的?时针把运动传到秒针时,其转速大小有变化?具体比值如确定?〔四〕教学容介绍〔1分钟〕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的分析、传动比的计算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
难点:非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推导及各轮回转向的判定。
二、新课讲解〔约32分钟〕〔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2分钟〕教师先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一对齿轮的传动比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否就是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二〕知识分解〔12分钟〕对于定轴轮系,我们不但要能求出传动比的大小,还要能确定末轮的回转向。
如车床主轴箱,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向,主轴的转速和旋转向从而得?因此,我们先把定轴轮系分解为各对齿轮副,如果知道了各对齿轮副的传动比大小和回转向,那总的传动比大小和末轮的回转向就不得而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系传动比计算(机械基础)教案教案首页科目:机械基础(第四版)授课班级:08级模具(1)班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一)室课时:2课时课题:§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授课方式:讲授教学内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计算举例教学目标:能熟练进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选用教具:三角板、圆规、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非平行轴定轴轮系模型教学方法:演示法、循序渐进教学法、典型例题法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约7分钟)(一)组织教学(2分钟)学生点名考勤,课前6S检查,总结表扬上次优秀作业学生,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性。
(二)教学回顾(2分钟)1、什么是轮系?2、轮系有什么应用特点?3、轮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类?4、什么是定轴轮系?(让学生回顾上次课的内容)(三)复习,新课导入(2分钟)演示减速器、车床主轴箱、钟表机构等,我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定轴轮系的应用,请问:我们生活中常见钟表里的时针走一圈,分针走了12圈,秒针走了720圈,那么由时针到秒针是如何实现传动的?时针把运动传到秒针时,其转速大小有何变化?具体比值如何确定?(四)教学内容介绍(1分钟)重点: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的分析、传动比的计算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难点:非平行轴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推导及各轮回转方向的判定。
二、新课讲解(约32分钟)(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概念(2分钟)教师先展示定轴轮系模型,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教学中来,通过一对齿轮的传动比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否就是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得出定轴轮系的概念: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首末两轮的转速之比。
(二)知识分解(12分钟)对于定轴轮系,我们不但要能求出传动比的大小,还要能确定末轮的回转方向。
如车床主轴箱,我们知道了电动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主轴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从何而得?因此,我们先把定轴轮系分解为各对齿轮副,如果知道了各对齿轮副的传动比大小和回转方向,那总的传动比大小和末轮的回转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1、齿轮副的作图讲解轴承与固定齿轮的作图表示法,引出内、外啮合圆柱齿轮副、圆锥齿轮副、蜗轮蜗杆副和齿轮齿条的作图。
2、齿轮副的传动比和回转方向(重点内容) (1)一对圆柱齿轮: ①传动比i :外啮合:i=1221z z n n -=;内啮合: i =1221z z n n +=。
②回转方向:a 、用传动比表示:i 的结果为正值,表示两轮的回转方向相同;为负值,表示回转方向相反。
b 、用箭头表示:用相同指向的箭头表示回转方向相同;相反指向的箭头表示回转方向相反。
(口诀:外改内同)(2)一对圆锥齿轮: ①传动比i :i =1221z z n n =。
②回转方向:只能用箭头表示,箭头应同时指向或同时背离啮合点。
(口诀:同时指向或背离)(3)蜗杆蜗轮副: ①传动比i :i =1221z z n n =。
(口诀:左旋左,右旋右)②回转方向:只能用箭头表示,左旋用左手,右旋用右手。
(三)知识组合(18分钟) 1、定轴轮系的作图定轴轮系是由各齿轮副连接而成的,对于它的作图,只要把各齿轮副拼连而成即可。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 分析轮系的组成:2) 分析传动路线:轮系中各对齿轮的传动比用双下角标表示,如i12=n1/n2=-Z2/Z1;i34=n3/n4=+Z4/Z3;i56=n5/n6=-Z6/Z5;i78=n7/n8=-Z8/Z7;i89=n8/n9=-Z9/Z8。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级齿轮副传动比的连乘积,即i总= i12×i34×i56×i78×i89=(-Z2/Z1)(+Z4/Z3)(-Z6/Z5)(-Z8/Z7)(-Z9/Z8)=(-1)4 Z2 Z4Z6Z9/Z1Z3Z5Z7。
式中轮系的传动比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根据上式,可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一般公式如下:1k=(-1)m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
式中m——轮系中所有外啮合圆柱齿轮副的对数。
3、注意:(难点内容)①(-1)m表示首末两轮回转方向的异同,计算结果为“+”,表示末轮的回转方向与首轮一致;结果为“-”,表示末轮的回转方向与首轮相反。
此判断方法,只适用于平行轴圆柱齿轮传动的轮系。
②对于非平行轴的定轴轮系(即含有圆锥齿轮副、蜗轮蜗杆副),不能使用(-1)m 来确定末轮的回转方向,只能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其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可写成:i=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
总4、惰轮及其的作用(重点内容)教师演示含有惰轮的定轴轮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题中的8齿轮有何特征?对计算结果有无影响?对末轮的回转方向有无影响?1)惰轮的概念根据我们的观察,定轴轮系如果增加8齿轮,9齿轮的旋转方向改变了,但没有改变7齿轮与9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因此惰轮就是在两齿轮之间的齿轮,该齿轮只改变该齿轮副中从动轮的回转方向,不改变该齿轮副的传动比大小。
2)惰轮的作用a:在齿轮副的主、从动轮间每增加一个惰轮,从动轮的回转方向就改变一次。
b:增加奇数个惰轮,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相同;增加偶数个惰轮,主从动轮的回转方向相反。
三、误区导航(约6分钟)(一)易混淆问题一(3分钟)问题:在判断蜗轮蜗杆的回转方向时,注意带圆弧的箭头所代表的是旋转方向,学生弄不清箭头所指方向是指什么方向,经常说成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少部分学生弄不清蜗杆、锥齿轮旋转方向。
解答:教师演示含有蜗轮蜗杆的定轴轮系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各轮的回转方向。
1、问:蜗轮蜗杆的旋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不是,它们的轴线相互交错垂直。
2、问:箭头的旋转方向是指向齿轮哪一侧?答:指向齿轮的可见侧。
结论:蜗轮蜗杆的旋转方向并不在同一平面内。
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哪一个是顺时针,哪一个是逆时针。
要掌握用箭头表示旋转方向,关键在于掌握箭头是指向齿轮可见侧的旋转方向,还要注意不可见的一侧圆弧线要与该轴线断开表示。
(二)易混淆问题二(3分钟)问题:在将齿数代入传动比公式进行计算时,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哪一个为主动轮、哪一个为从动轮。
解答:在分析传动路线时,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轮系中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各轮之间的作用关系,让学生判断传动中的主从关系,重点指出主动轮是带动从动轮旋转并使从动轮产生运动和动力的齿轮,并在分析传动线路时标注字母,注意主、从动轮确定,避免混淆。
四、课堂举例(约17分钟)如下图所示的定轴轮系,Z1=20,Z2=28,Z3=18,Z4=54,Z5=24,Z6=30,Z7=18,Z8=24,Z9=36,计算i19,并根据轮1的回转方向判定齿轮9的回转方向。
解题意见:首先分析传动线路,后根据题目中齿轮副的情况完成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主、从动轮,最后计算传动比。
解:1、分析传动路线:Z2/Z1→Z4/Z3→Z6/Z5→Z8/Z7→Z9/Z8。
2、解题思路:由于该轮系是平行轴定轴轮系,故旋转方向既可用符号表示,又可用箭头来表示。
3、传动比的计算i19=(-1)4(Z2 Z4 Z6 Z8 Z9)/( Z1 Z3 Z5 Z7 Z8)=(28×54×30×24×36)/(20×18×24×18×24)=10.5;4、各轮的回转方向如图中所标。
五、新课讲解综合应用(课堂练习)(约23分钟)(一)课堂练习下图所示的定轴轮系,Z1=2、Z2=42、Z3=24、Z4=72、Z5=20、Z6=40。
求该轮系的传动比i 并判断各轮的回转方向,在图中标注出来。
解题意见:首先分析传动线路,后根据题目中齿轮副的情况完成齿轮的旋转方向和主、从动轮,最后计算传动比。
解:1、分析传动路线:Z 2/Z 1→Z 4/Z 3→Z 6/Z 5。
2、解题思路:由于该轮系是非平行轴定轴轮系,故传动比公式前的符号不能表示旋转方向,只能用箭头来表示。
3、传动比的计算i =(Z 2Z 4Z 6)/(Z 1Z 3Z 5)=(42×72×40)/(2×24×20)=126; 4、各轮的回转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约5分钟)(一)归纳小结(3分钟)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大小:i 1k= =转向:1、画箭头法(适合任何定轴轮系);2、(-1)m法(只适合所有齿轮轴线都平行的情况)。
(二)布置作业(2分钟)习题册P32选择题第1、2、4题,P33判断题第1、2、4题,P33选择的第1、2、3题, P34计算题第2题。
第二部分:板书设计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n 1 nk§6—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公式(知识点组合、作图略) 1、传动比公式:1k =(-1)m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各级齿轮副中从动齿轮 2、平行轴定轴轮系直接利用上式进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结果为正表 示末轮与首轮旋转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也可在 图上用标注箭头的方法表示旋转方向。
3、非平行轴定轴轮系直接利用上式进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旋转方向则 在图上用标注箭头的方法表示。
挂图:略 课堂练习:略附教学设计过程:一、学情分析学生已在第四章齿轮传动和第五章蜗杆传动学习了一对圆柱齿轮内外啮合、一对圆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情况,其重点是传动比大小的计算,对两轮的旋转方向也有一定了解;对它们的简图符号表示没有提及,而定轴轮系的学习必须在能够绘制和识读传动系统简图的前提下,对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才能进行计算和判定各轮的回转方向。
本课程是08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专业的学生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理想,学生重实际操作技能轻理论知识学习,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导致理论教学存在传授难。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处理“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前面几种机械传动的综合应用,也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传动。
本次课学习的“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既是前面各章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本章后续内容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过程。
根据授课内容特点,本节课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1、定轴轮系传动比大小等于轮系中所有各对齿轮的从动轮齿数的乘积与轮系中所有各齿轮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之比。
因此正确判断哪些齿轮是主动轮,哪些是从动轮是解题的关键;2、定轴轮系中包含着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轮蜗杆等齿轮,由于一对空间齿轮为非平行定轴轮系,不能说其亮轮的旋向相同或相反,因此,轮系中各轮的转向必须在图上永箭头表示出来,而不能根据齿轮外啮合对数(-1)m来确定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