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解决垃圾问题,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必须建立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管理。
本文将从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意义、原则与要求、实施机制、推行策略和建立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意义1. 解决垃圾问题。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和处理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升环境品质。
2. 节约资源。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提取和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3. 促进循环经济。
建立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模式。
4. 提升城市形象。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环保意识,树立环保城市的良好形象。
5. 促进社会共治。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共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治理的格局。
二、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原则与要求1. 分类清晰。
垃圾可以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收集、运输、处置措施。
2. 循环利用。
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加强资源再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效能高效。
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要求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高效有序,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4. 市民参与。
推动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需要广泛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5. 管理规范。
建立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对相关执法的监督和检查。
三、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制1. 政府主导。
政府要领导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并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2. 部门协作。
相关部门需要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对垃圾分类可回收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3. 社区参与。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为了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以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以下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应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品;湿垃圾包括生物性食物残渣、果皮等容易腐烂的生活垃圾;干垃圾包括纸盒、塑料袋等不易腐烂的生活垃圾。
二、垃圾桶设置与管理城市应合理设置垃圾桶,并明确标示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位置和分类标准。
每个垃圾桶应定期清理,防止积存垃圾滋生细菌和臭味。
垃圾桶应能防止垃圾外溢,并配备垃圾袋。
三、垃圾收运与处置城市应建立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确保垃圾及时清运。
垃圾收运车辆应符合污染排放标准,垃圾运输过程中要防止二次污染。
垃圾收运站点应设有分类储存设施,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垃圾经过分类收运之后,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宣传教育城市应加大对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处罚与奖励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个人和单位,城市可以予以相应的处罚。
处罚方式包括扣分、罚款、限制行政审批等。
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持环境卫生的个人和单位,城市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表彰、奖金等。
六、监督和评估城市应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评估。
通过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社会参与城市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加强与居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垃圾分类,是指将垃圾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分成不同种类,分别进行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过程。
第三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体系。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分类质量。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遵守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第二章分类标准与分类要求第七条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电池、灯管、药品、油漆等。
厨余垃圾是指餐饮服务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
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之外的废弃物。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垃圾分类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在其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垃圾分类标识,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分类。
第十条市民应当根据垃圾分类要求,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不得混投、乱投。
第三章投放与收集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置足够的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并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投放条件。
第十二条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牌,标明分类种类、投放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市民应当将废弃物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到相应的投放站点,可回收物应当交给专业回收单位或者投放至可回收物投放站点。
垃圾回收工作制度
垃圾回收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城市范围内的垃圾回收工作,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
第三条垃圾回收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法治保障的原则,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工作的领导,将垃圾回收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垃圾回收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投入。
第五条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垃圾回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垃圾回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垃圾分类与收集第六条居民应按照政府规定的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第七条政府鼓励居民使用可降解、环保、易回收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第八条垃圾收集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分类标准,采用分类收集方式,配备分类收集容器和设施。
第九条垃圾收集单位应定期对垃圾进行分类整理,确保分类收集的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第十条垃圾收集单位应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垃圾收集效率。
三、垃圾运输与处理第十一条垃圾运输单位应按照规定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将垃圾运输到指定处理场所。
第十二条垃圾运输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泄漏、污染环境。
第十三条垃圾处理场所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建立健全垃圾处理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垃圾处理单位应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第十五条政府鼓励采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四、垃圾回收设施建设与运营第十六条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制定垃圾回收设施布局规划,保障垃圾回收设施建设。
第十七条垃圾回收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垃圾回收效率。
第十八条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回收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第十九条垃圾回收设施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设施运营管理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回收分类站管理制度
回收分类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废物分类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制定本管理制度,遵循“依法管理、分类回收、资源利用”的原则,加强对回收分类站的管理。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回收分类站的建设、管理、运营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回收分类站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
第四条回收分类站管理人员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维护站点正常运行和秩序。
第五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回收分类站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二章建设管理第六条回收分类站的选址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便于居民投放废物,不得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环境。
第七条回收分类站站点的设置应当科学合理,统筹考虑居民密集度、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第八条回收分类站的建设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施设备完善,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第九条回收分类站应当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站点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条回收分类站应当配备明显的标识牌,告示居民应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废物。
第三章运营管理第十一条回收分类站的开放时间应当与居民生活作息时间相适应,方便居民投放废物。
第十二条回收分类站管理人员应当做好站点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第十三条回收分类站应当及时清理和收集居民投放的废物,确保分类有序。
第十四条回收分类站管理人员应当对居民进行废物分类知识宣传,引导和教育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第十五条回收分类站应当建立健全投放记录和报表制度,及时反馈站点工作情况。
第十六条回收分类站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应对突发事件。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回收分类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居民可以对回收分类站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情况进行投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回收分类站应当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接受检查并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二十条回收分类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浅谈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愈发突出。
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还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分类回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责任,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动,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从“治理”到“治标”的转变,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是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不足,缺乏正确的分类意识和行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将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混在一起投放,导致回收站的工作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
尤其是在一些社区和学校,垃圾分类意识更是薄弱,很多人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还存在误解。
他们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
这种观念的根源可能是缺乏对垃圾分类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
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必须从加强宣传教育入手,让每个人都明白垃圾分类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市民普遍认可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有效进行。
2.2 回收难度加大回收难度加大是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操作手册
城市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操作手册第一章城市垃圾分类概述 (3)1.1 垃圾分类的意义与目的 (3)1.2 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 (3)第二章垃圾分类设施配置 (3)2.1 分类垃圾桶的设置 (4)2.2 分类收集点的规划 (4)2.3 分类收集设施的管理 (4)第三章垃圾分类投放操作 (5)3.1 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指南 (5)3.1.1 了解垃圾分类标准 (5)3.1.2 垃圾分类投放要求 (5)3.2 单位垃圾分类投放规范 (5)3.2.1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 (5)3.2.2 设置垃圾分类设施 (5)3.2.3 垃圾分类投放要求 (6)3.3 分类投放的宣传与培训 (6)3.3.1 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6)3.3.2 制定垃圾分类培训计划 (6)3.3.3 实施垃圾分类培训 (6)3.3.4 强化垃圾分类宣传与培训效果 (6)第四章垃圾回收处理流程 (6)4.1 可回收物的回收流程 (6)4.1.1 分类收集 (6)4.1.2 运输 (6)4.1.3 处理 (7)4.1.4 再生利用 (7)4.2 有害垃圾的回收流程 (7)4.2.1 分类收集 (7)4.2.2 运输 (7)4.2.3 处理 (7)4.2.4 安全处置 (7)4.3 厨余垃圾的处理流程 (7)4.3.1 分类收集 (7)4.3.2 运输 (7)4.3.3 处理 (7)4.3.4 利用 (8)第五章垃圾处理设施与技术 (8)5.1 垃圾焚烧设施 (8)5.2 垃圾填埋设施 (8)5.3 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8)第六章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9)6.1 污染防治措施 (9)6.2 废气处理技术 (9)6.3 废水处理技术 (10)第七章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7.1 垃圾发电 (10)7.1.1 垃圾预处理 (10)7.1.2 焚烧炉选型与焚烧工艺 (10)7.1.3 余热回收与发电 (11)7.1.4 废气处理 (11)7.2 垃圾堆肥 (11)7.2.1 垃圾堆肥原料 (11)7.2.2 堆肥工艺 (11)7.2.3 堆肥产品质量控制 (11)7.3 垃圾资源化产品开发 (11)7.3.1 垃圾分拣与资源化利用 (11)7.3.2 垃圾衍生燃料 (11)7.3.3 垃圾建材 (12)7.3.4 垃圾工艺品 (12)第八章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与执法 (12)8.1 监管体系的建立 (12)8.1.1 监管目标与原则 (12)8.1.2 监管体系构成 (12)8.2 执法程序的规范 (12)8.2.1 执法主体与职责 (13)8.2.2 执法程序 (13)8.3 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13)8.3.1 宣传工作 (13)8.3.2 培训工作 (13)第九章垃圾处理与社区共建 (13)9.1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的实践 (13)9.1.1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原则 (14)9.1.2 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14)9.2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 (14)9.2.1 宣传教育方式 (14)9.2.2 宣传教育内容 (14)9.3 社区垃圾分类与志愿服务 (14)9.3.1 志愿服务组织 (14)9.3.2 志愿服务内容 (14)第十章垃圾分类与可持续发展 (15)10.1 垃圾分类与绿色生活方式 (15)10.2 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 (15)10.3 垃圾分类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15)第一章城市垃圾分类概述1.1 垃圾分类的意义与目的城市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管理方式,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城市垃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区及开发区内的生活垃圾管理。
三、垃圾分类(一)垃圾分类的原则垃圾分类遵循“谁产生、谁负责、分类处理”的原则,实行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别收集、分类处理。
(二)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1. 可回收物:指废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可经过分类处理被再次加工利用的物品。
2. 有害垃圾:指废电池、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垃圾。
3. 厨余垃圾:指日常生活垃圾中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
4. 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三)垃圾分类的投放要求1. 可回收物应全部投入绿色垃圾桶内,且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杂质。
2. 有害垃圾应全部投入专用的红色垃圾桶内,不得混合投放于其它垃圾桶内。
3. 厨余垃圾应全部投入褐色垃圾桶内,不得混合食品包装物等其他物品。
4. 其他垃圾应全部投入黑色垃圾桶内。
四、垃圾收集(一)垃圾收集的时间和地点1. 按照本市城区及开发区的规定,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设置垃圾收集点。
2. 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设置垃圾收集车道。
(二)垃圾收集的方式1. 采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垃圾收集方式。
2. 设立垃圾分类处理站,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五、处罚与监督(一)对不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可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二)城市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得到有效实施。
六、附则本规定所指“区”系指本市行政区。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
是指对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
1. 垃圾分类:居民需要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或容器中。
2. 收集运输:垃圾收集车辆按照分类要求进行收集,运输到指定的处理设施,以确保垃圾不会污染环境。
3. 处理方式:垃圾处理可以采用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进行。
不同类型的垃圾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市需要建设适当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焚烧厂、填埋场、堆肥厂等,以满足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需求。
5. 宣传教育:城市需要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大家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6. 处罚措施:对于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乱倒垃圾等违规行为,可以采取罚款、扣分、限制服务等处罚措施。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垃圾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需要居民积极参与,遵守垃圾管理规定,共同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管理制度,配备垃圾分类管理员,负责
监督分类投放行为,指导单位、个人做好分类投放工作。
2.制定分类投放规定,明确投放标准、分类方法、投放时间等要求,
并在显著位置公示设置布局图、不同类别生活垃圾的投放地点、投放时间、分类投放的行为规范、投放方式等。
3.按照规定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场所,配备分类收运车辆和设
备,建立日常保洁和维护制度,保持收集容器正常使用和整洁。
4.建立垃圾分类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建立考核评价
机制,定期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评价。
5.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督检
查,对不按规定分类投放、收运、处置生活垃圾的行为进行查处。
此外,福州市还对单位和个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如需更多信息,可查看福州市政府发布的有关垃圾分类的公告和文件。
垃圾分类倾倒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单位。
第三条垃圾分类倾倒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利用;(四)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第二章分类标准与投放要求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一)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可循环利用的物品;(二)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三)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四)其他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第五条垃圾分类投放要求:(一)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分类收集容器内;(二)禁止将已分类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三)禁止将有害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容器内;(四)鼓励单位和个人将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三章收集与运输第六条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识;(二)生活垃圾收集单位应当定期收集生活垃圾,并根据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三)生活垃圾运输单位应当使用专用车辆,并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运输;(四)禁止混合运输不同类别的垃圾。
第七条生活垃圾运输单位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运输车辆应当保持清洁、完好,并设置分类标识;(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垃圾撒漏、滴落;(三)运输后的垃圾应当及时清空,并对运输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四)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垃圾运输台账,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技术规程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技术规程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数量逐年攀升,垃圾分类管理已经成为了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危害,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技术规程,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垃圾分类管理的基本概念1.生活垃圾: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2.餐厨垃圾:指餐厨废弃物、剩余饭菜等有机垃圾。
3.可回收物:指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布料等可循环利用的垃圾。
4.有害垃圾: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等有害物质。
5.其他垃圾:指除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
三、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步骤1.制定分类管理计划: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管理计划,明确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2.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3.投放设施建设:建设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箱等。
4.垃圾分类收集: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专门的收集和运输,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5.垃圾处理: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专门的处理,如有机垃圾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等。
四、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1.餐厨垃圾的分类管理(1)餐厨垃圾应当分类投放,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2)餐厨垃圾投放要求:应当放入专门的餐厨垃圾桶或餐厨垃圾袋中,并密闭。
(3)餐厨垃圾收集要求:应当采取专门的收集车辆进行收集,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4)餐厨垃圾处理要求:应当采用厌氧发酵处理等技术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2.可回收物的分类管理(1)可回收物应当分类投放,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2)可回收物投放要求:应当放入专门的可回收物桶或可回收物袋中,并分类投放。
(3)可回收物收集要求:应当采取专门的收集车辆进行收集,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1.18•【字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46号•【施行日期】2019.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146号《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月2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喜良2019年1月18日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和市政府确定的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其他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源头减量、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具体按照以下标准分类:(一)有害垃圾,是指废弃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血压计、温度计,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二)易腐垃圾,是指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及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可资源化利用的物质;(四)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外的城市生活垃圾。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措施,建立机构、人员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协调处理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城市景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的管理,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
第三条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应坚持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条城市垃圾分类是指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其属性、组成以及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工作。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应当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垃圾处理领域。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原则,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格局。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开展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垃圾分类第八条城市居民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
第九条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居民应当将可回收物进行清洁、压缩后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或指定的收集点。
第十条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油漆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品,居民应当将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或指定的收集点。
第十一条湿垃圾包括食材、餐厨废弃物等易腐败的垃圾,居民应当将湿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
第十二条其他垃圾包括衣物、家具、建筑垃圾等不能回收或无法分类的垃圾,居民应当将其他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或指定的收集点。
第十三条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的宣传材料和指南,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城市各类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回收设施和设备,提供便利的分类投放条件,鼓励和引导职工、员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滕州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滕州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滕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部门是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分类标准与投放第五条生活垃圾按照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一)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三)湿垃圾,指易腐的废弃物,如厨余垃圾等;(四)干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
第六条居民和单位应当按照分类标准,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到指定的收集容器内。
第三章收集、运输与处理第七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收集、运输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使用专用车辆进行分类收集和运输;(二)分类收集的车辆应当清晰标示所收集垃圾的类别;(三)不得将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
第九条处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实施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第四章促进与鼓励措施第十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第十一条鼓励和支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第十二条对于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城市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三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制度,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市城市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物业管理中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
物业管理中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社区环境卫生、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探讨垃圾分类和回收管理的意义、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的意义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是现代社会建设环保城市的重要一环,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垃圾分类能够有效减少有害垃圾的产生和排放,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回收利用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轻环境压力。
2.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分开,提高了可回收资源的收集率和再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节约成本:垃圾分类和回收管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和清运的成本,提高物业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的措施为了有效开展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
2.设立垃圾分类站点:在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并配备明确的分类指示牌,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3.加强监督检查:物业公司应当建立垃圾分类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和指导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4.合理设置分类垃圾箱: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垃圾箱,方便居民投放。
5.开展回收活动:定期组织居民参加废品回收、二手物品交换等活动,促进资源再利用。
三、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居民参与度不高:有些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较差,参与度不高。
解决方案是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如小区公告栏、社交媒体等,提高居民的参与意愿。
2.分类投放不准确:有些居民可能由于不了解或不熟悉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定,导致分类投放不准确。
解决方案是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居民的分类技能和知识。
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
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分类和回收成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和回收。
一、减少资源浪费城市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和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废塑料等。
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将这些资源重新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例如,利用废旧纸张再生产纸制品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森林的砍伐,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还可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城市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如食品残渣和植物纤维,如果被随意处理,容易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有机废弃物可以被有效处理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此外,垃圾分类还可以减少填埋场的使用,减少土地的占用和水源的污染,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提高资源回收率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在没有分类和回收制度的城市中,垃圾通常被混合处理,导致可回收资源的损失。
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可以将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和处理,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高回收率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培养市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和回收不仅是一种环保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促使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同时,垃圾分类和回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培养市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实施垃圾分类和回收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垃圾分类和回收的目标和责任。
其次,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技能。
同时,要加强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和回收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引入经济激励措施,如设立回收站奖励机制,鼓励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回收中。
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垃圾分类的核心在于分类回收,而垃圾分类回收站是分类回收的重要场所。
对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还能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和居民环保意识。
本文就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前置要求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评估城市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包括量化垃圾产生的情况、详细分析垃圾的种类和属性、分析垃圾产生地区的人口密集度和其他居民环境因素等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企业或个人参与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困难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便于提高居民参与度和垃圾分类率。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管理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对待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养成日常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落实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二、垃圾分类回收站管理制度1.垃圾分类回收站的规划和布局垃圾分类回收站的规划和布局决定了排列和用途,也关系到管理的方便与否。
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应根据分区垃圾的产生量和垃圾收集站的规模,合理规划垃圾回收站的主要设施和用途。
垃圾分类回收站的布局应当满足安全、清洁、便利和卫生的要求,并且对每类垃圾设立分类口,并设置分类标志和颜色。
2.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针对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制度,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管理和维护。
垃圾分类回收站的维护人员应当认真执行垃圾分类流程、细化分类收集标准、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站的各项工作符合垃圾分类管理标准。
管理制度需要设计合理的标志标识,对于每类垃圾设立专用垃圾桶,并进行标识和划分储存区域,便于居民顺利扔进垃圾。
3.垃圾分类回收站的设备和设施垃圾分类回收站的设备和设施应当满足分类、存放和运输垃圾的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和居民分开处理清洁及及时响应应急处理事故。
需要配备好垃圾分类器、垃圾桶、内包装袋、折叠呆脚头以及多功能垃圾回收仓等,同时支持多对象彩虹桶嵌套,分类更便利。
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的垃圾分类政策,促进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包括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等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方面。
第三条在城市居民区域内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负责管理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并加强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和监督。
第四条城市居民应当履行垃圾分类的法定义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分类、投放和处理垃圾,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第五条城市居民应当遵守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得随意乱倒垃圾,不得损坏垃圾分类设施,不得私自处理垃圾,不得向他人倾倒垃圾,不得干扰和阻碍垃圾分类工作的正常进行。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六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设立管理机构,由城市政府牵头负责,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工作部门,组织管理垃圾分类工作。
第七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二)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三)监督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四)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五)定期汇总和分析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六)开展垃圾分类的技术研究和试点工作。
第八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设立垃圾分类工作专门机构,负责具体的垃圾分类工作,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方面。
第九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设立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规划、指导和评估等方面。
第十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设立垃圾分类工作督导组,负责监督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定期检查和评估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第三章宣传教育第十一条垃圾分类公示管理制度的管理机构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城市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
一、识别标志
(3)连线题:请你按广州市垃圾分类规定把以下垃圾扔进图中恰当的收集容器。
A红色是有害垃圾①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和废金属等
B蓝色是可回收物②米饭、蔬菜、瓜果皮核、茶叶渣等C灰色是其他垃圾③废充电电池、弃置药品、废旧电器及电子产品等
D绿色是厨余垃圾④废弃的卫生巾、球类、棉被、衣服、鞋袜等等
二、广州市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什么?)
结合我国国情或国策战略回答:
1、我国的资源国情、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
2、我国的环境国情是——
3、我国的发展道路是——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建设两型社会
4、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我国的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
6、坚持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三、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管理?(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第一角度:国情国策战略角度
第二角度: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威胁着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资源、环境国情)
2、有利于在全社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3、有利于保护广州的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提高广州人的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4、有利于提高广州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5、是广州市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6、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每天由于生活产生的垃圾非常多,如果不进行分类处理,会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有将垃圾资源化处理再回收利用,才能解决每天因生产和生活而产生的巨大垃圾问题。
7、其他:《时事》5。
P8-10。
四、如何推行?策略、做法、建议、金点子
广州市政府:
A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向家庭派发垃圾分类回收小册子、在电视播放有关公益广告等加强对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增强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B 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和改进收集垃圾的设施;
C建立科学管理和奖惩制度,使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更有成效,对积极参与的市民给予表扬、奖励或适当的经济补贴。
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与个人处理一定的处罚。
D 要经常对志愿者、分类指导员、清洁工等进行培训,再由他们在一些细节上指导市民学会分类等等。
公民:(共性)
A 学习————知识,提高————意识;
B 宣传——教育——
C 与——作斗争;
D 积极参与——————的活动;
E 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F 从小事做起,养成————习惯;
其他:见《中学生时事学习》第五册。
倡议书的内容。
五、其他设问
9、针对广州市越来越多的、日益严峻的垃圾处理难题,《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暂行管理规定》2011年4月起正式实施。
为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设计了如下宣传图,阅读后请回答:
(1)请将下列垃圾分类后与其应被投入的垃圾桶连线。
(4分)
果皮废旧塑料碎石过期药品
(2)运用承担责任的知识,谈谈你对宣传图中标语的理解。
(6分)
责任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答案结构
19.(2)①我们作为中学生,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2分);我们应共同面对广州市严峻的垃圾问题,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投放(1分)。
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承担对社会责任要从我做起(2分);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有利于节约资源、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使自身价值在奉献社会中得以提升(1分)。
③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幸福生活(2分)。
垃圾分类投放是每个公民共有的责任,我们积极参与分类投放是义不容辞的事(1分)。
评分说明:(1)每一条正确连线1分。
任意一方面3分,总分6分。
如答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均可给1分。
答案基本结构是:观点(2分)+结合材料(1分)。
21(10分). 材料一:有环境研究的专家说:“没有废弃物存在,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资源化处理阶段包括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综合利用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分开才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垃圾资源化是以政府为主导、民众参加的系统工程。
材料二:漫画<<垃圾分类,从我起>>
(1)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大力倡导
垃圾分类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怎样做到才能让普通的市民
做到”分类投放垃圾”.(6分)
21(10分)
(1)①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每天由于生活产生的垃圾非常多,如果不进行分类处理,会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②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有将垃圾资源化处理再回收利用,才能解决每天因生产和生活而产生的巨大垃圾问题。
(评分说明:答国情得2分,联系材料说明得2分)
(2)①政府要加强对市民在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让市民们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 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体市民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家园的氛围。
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监管处罚力度,对垃圾分类做到比较突出的单位、个人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与个人处理一定的处罚。
③作为公民,应该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垃圾分类处理是利国利民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
21.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11年 4月1日,
广州市正式实施《广州市城市生
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
按规
定,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
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
垃圾,并规定了各类垃圾的标志
和收集容器颜色。
居民应按分类
标准将垃圾分别袋装,然后将垃
圾投放到楼道或垃圾房的分类容器里,由环卫工人进行收集。
环卫工收运时,也必须分类收运。
材料二: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10天来,困扰垃圾分类开展工作的依然是“人”和“钱”两个问题。
居民垃圾分类不自觉或者分类不彻底,而居民则抱怨环卫工没有分开收运。
物管公司和街道则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将得到市财政30万元的经费支持,但据街道估算,全街铺开垃圾分类经费需要390万元。
(1)根据我国的国情,说说广州为什么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5分)
(2)你认为目前我市垃圾分类收集不尽人意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5分)
(3)请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
赛,将相应的序号放在对应的
垃圾箱(2分):
①废纸②玻璃③剩菜剩
饭④布料⑤废电池⑥
过期药品
⑦金属⑧菜根菜叶⑨
陶瓷制品⑩贝壳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21.(1)①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国情,目前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恶化,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②广州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既节省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利于在全社会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提高广州市民的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
⑤有利于提高经济质量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5分,答案中若没有提及“广州”,本小问最高只能够给3分)
(2)收集不尽人意的原因:
①市民尚未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保意识,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缺乏认识;
②垃圾分类收集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2分)
对策:①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环保意识;②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和改进收集垃圾的设施;③建立科学管理和奖惩制度,使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更有成效,对积极参与的市民给予表扬、奖励或适当的经济补贴。
(3)(本小题目的在于常识教育,写对8个给2分,写对5各给1分,4个及其以下0分)
A.可回收物:①、②、⑦
B.厨余垃圾:③、⑧、⑩
C.其他垃圾:④、⑨
D.有害垃圾:⑤、⑥
六、与课本哪些知识点关联
1、环境国情、资源国情、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科学发展观
5、建议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