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童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把握课文主题,感悟童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童趣的文章,看看作者小时候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感悟课文主题,体会童趣。
四、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童趣?二、深入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探讨课文中的哲理。
三、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童趣?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童趣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童趣》教案篇一【课文说明】课文很有情趣,三种物外之趣都是视觉加想像形成的,这种想像是把对象大化、美化、理想化,诸如蚊子成了白鹤。
这一篇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内容有趣,就不至于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读懂了,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
【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回味无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童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趣事童真的。
记忆二、整体感知自主生成问题──合作学习──教师指导1、教师先讲解一些有关学习文言文的初步知识。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相关疏通字词句)三、合作学习1、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直译课文,不明白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见二虫斗草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生动、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朗读课文五、小结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读课文二、问题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大班交流,教师引导;1、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2、本文第二节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3、参照注释,说说作者所指的物外之趣是什么?4、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三、拓展创新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物外之趣的经历?请说给同学们听听。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
人教版初一上册《童趣》语文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自然与社会》中的《童趣》一课。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回忆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想象,描绘出充满童趣的画面。
2.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照片,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3. 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本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一个充满童趣的场景。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句,分析其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描绘一个自己童年的美好画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童年趣事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童趣》2. 主要内容:童年的美好与纯真描绘童趣的方法与技巧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童年趣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童年的乐趣,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童趣,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童
趣》课件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幺欢快,多幺有趣,至今记忆犹新,请欣赏这几幅图片,让它带我们回到那快乐的童年时代,用一段话讲述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作者沈复童趣[作者作品]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卒年不详。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维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达到背诵的目的;。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童趣(沈复)原文
童趣(沈复)原文童趣(沈复)原文及原文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5课,为精读课文。
原文如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
(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
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
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
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
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注: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七年级语文上《童趣》教学课件
《童趣》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善于以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生活琐事,抒发独特的人生感悟。
《童趣》是一篇描写童年趣事的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心的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角色扮演:体验童年游戏乐趣
游戏选择 教师提供若干童年游戏选项,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学生分组选择游戏。 角色分配与准备 学生分组后,分配游戏角色,准备游戏道具,熟悉游戏规则。 游戏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游戏,体验童年游戏的乐趣,并通过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创意写作:以“童趣”为主题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童趣
通过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鼓励学生保持童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 引导学生理解童趣的内涵,学会在成长过程中保持一颗童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对人生的影响。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鹤唳(lì)
鹤鸣。
童稚(zhì)
儿童幼小,幼稚。
藐(miǎo)小
微小。
怡(yí)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凹凸(āo tū)
高低不平。
土砾(lì)
土块。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5 童趣 课文解读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
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
《童趣》这篇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作者沈复与妻子陈芸志趣相投,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这篇文章实为《闲情记趣》开头的一段文字,因为内容相对独立,所以可以独立成文。
这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作者童年的趣事。
全文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
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铺垫。
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为之“怡然称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树木,虫蚊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见到“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驱之别院”。
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效果。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
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
将本文安排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篇文言文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的趣事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生活共鸣。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共同解决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其作用。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修辞手法。
3. 运用情感共鸣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1、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教学PPT课件
作者简介
1.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 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 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 一生浮荡不定之义。共六卷,每卷皆有小 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 《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
藐 (miǎo) ) 鹤唳 (lì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知识和能力 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 恰当。 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又小 疑时 瑶不 台识 古 镜月 ,, 李 朗 飞呼 白 月 在作 行 青白 云玉 端盘 。。
三件趣事不可以调换位置。因为三 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 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 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 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品味语言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三至五处 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先把它们翻译 成现代文,然后品味它们的表达效 果。
一、培养语感: 1、熟读、背诵课文;
2、用心领悟,见“言”而知 “意”;
3、注意积累词汇、语汇。 二、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变化
三、文言文翻译的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抓住关键字词:专用名词不变、通假字音同形异、 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不大好变的一定要记住、无 实际意义的字词不译; 2、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
思考
要求用“把 想象 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 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 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 情趣的人?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三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
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教师范读。
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1.创编活动。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
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1(交流、处理、试唱)四、创编活动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听着音乐下课。
《童趣》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童趣》。
内容包括:作者沈复以自己的童年趣事为线索,展现了童年时代的纯真与快乐。
具体章节为第一、二自然段,着重分析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如何运用具体的语言表达童年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臆”、“幢”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趣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 生字词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臆”、“幢”等,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分析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童年的美好时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对童年某件趣事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生字词:臆、幢等3. 重点句子分析4. 写作方法:观察力、想象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忆自己的童年,选取一件趣事,运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答案:学生作业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给予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的作品,如《城南旧事》,进一步体会童年的美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课文原文及赏析
《童趣》课文原文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篇文章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作者将夏蚊拟作群鹤舞空,将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最后写观二虫斗草间,不料虾蟆吞二虫,使其惊奇又愤怒,于是鞭打虾蟆,驱之别院。
这些描述充满了童真童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整篇文章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趣事,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保持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PPT课件
小伙伴
父亲
关爱孩子,注重引导和教育,通过实 际行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天真活泼,与沈复志趣相投,共同分 享童年的快乐。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形象,如沈复观察蚊群、与小伙伴一 起捉蟋蟀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们 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 展现其内心世界,如沈复在观察蚊群 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 爱和好奇心。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 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好奇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童趣》,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和想象力。
作者沈复及时代背景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豁达开朗,善
于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0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倡导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童趣》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人生的 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勇于挑战自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沈复
本文的作者,通过描写自 己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儿 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小伙伴
沈复的童年玩伴,与沈复 一同探索自然,体验童趣 。
父亲
沈复的父亲在文中虽然没 有直接出现,但通过沈复 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他对孩 子的关爱和引导。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初一语文上册:《童趣》重要知识点
初一语文上册:《童趣》重要知识点导读: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há蟆ma2.解释下面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会得到
• 6、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 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 想象景物—— 物外之趣
物
夏蚊成雷 —— 群鹤舞空
—— 怡然称快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 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 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 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 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
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 房记乐》、《闲情记趣》、《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中 山记《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伸出
全被
幼小 正
呀然一惊。神 定,捉 虾蟆,鞭 数十,驱 之
惊怕 心神 安定 捉住
抽打 几
驱赶 它
别院
别的
院子
知内容
• 1、概括这三件趣事。 •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 3、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 4、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5、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 6、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 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下面请欣赏几副 童年的图片,让它们带我们回到童年时代。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文言文学法指导
1、读—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能流利背诵 2、译— 能从词语入手,准确翻译课文
• 1、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抬头
脖子因为
“强”通“僵” 僵 硬
白色
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慢慢地
用
让冒
叫 当作
景象
果 如鹤唳 (于)云端,为 之 怡然称快。
果然 像 鸣叫 在
此 高兴得连声叫好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处,蹲
地方
其 身, 使与台齐;定神
杂草丛生
细 视,以丛草为
指自己 身体 让 一样高 聚精会神
品读说趣
• 1、三件趣事 • (1)第一件:观蚊成鹤 • (2)第二件:神游山林 • (3)第三件:鞭打蛤蟆 •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2)丑—美。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 3、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 围绕着“物外之趣”回忆 4、 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 。
方法:增、删、调、换、补、直。 3、析— 分析课文:分层次、知内容、
探主旨、品名句。 4、积— 积累:成语、名句、名段。 5、拓—拓展迁移:相关名篇、名句。
走进作者:沈复
名:沈复(1763~ ?)
字三白,号梅逸。 时:清代 地:江苏苏州人 评: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作:《浮生六记》
作品简介《浮生六记》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⑤文言文的句式的不同: “舞于空中”就是“于空中舞” “留蚊于素帐中”就是“于素帐中留蚊” “徐喷以烟”就是“以烟徐喷” ⑥成语。 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就是直接来自文言文的现 成语汇,这些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很强,它们 是语言中的精华。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语言积累 归纳训练
读准字音
童稚 ( zhì ) 藐小 ( miǎo )
项为之强( jiāng ) 鹤唳云端( lì )
怡然称快( yí )
凹凸 ( āo tū )
土砾 ( lì )
壑 ( hè )
庞然大物( páng ) 癞虾蟆(lài háma)
•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 1、(增)加字解释法: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 2、(删)虚词不译法:无实际意义的字词不译; • 3、(调)句式调整法: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
仔细 看 把
当作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
石块、土块 突出
山丘 低陷
山沟
神游其 中,怡然自得。
代山林
愉快
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
有一天 看见
相斗
观看 它们 兴致
忽然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虾蟆,舌
很大
推倒 压倒
原来是 (只)
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
代汉语的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
• 4、(换)换字解释法: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 5、(补)省略补充法:补出省略成分 • 6、(直)不变直译法 :专用名词、人名、地名、
官名、时间及现代文中仍沿用的单音节词不变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 回忆 童年 时候 睁大 直视 看得清最细
眼睛 太阳
微的东西
外 之
草丛虫蚊 —— 森林野兽
—— 怡然自得
趣
二虫蛤蟆 —— 庞然大物 —— 大快人心
(1)总写—— (2~4)分写
观想 察像 敏联 锐想 仔丰 细富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①文言文多是单音词,大多时候一个字就是 一个词。现代汉语是双音词。以课文为例:
忆—回忆 目—眼睛 日—太阳 见—看见 故—所以 项—脖颈 果—果真 处—地方 林—树林 兴—兴致 因此,可以加字解释法(增):把单音词变 成双音词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②文言文虚词: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 见藐小之物( 助词 的 )
•
物外之趣( 助词 的
)
• 之 心之所向(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词,它,指蚊子
)
驱之别院(
代词,它,指蛤蟆
)
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③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不同的人称区别: 第一人称,普通的人称“余” “吾”,皇帝就可 以称“朕” “寡人”第二人称有“尔” ④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的变 化还表现在词义的变化上。 “或千或百”的“或”不是“或者”的意思,而 是“有时” 本文里“强”不念qiáng而读jiāng,同“僵”,这 就叫通假字,一个词用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 替,也叫古音通假。
见藐小之物 必 细察 其 纹理,
看见 细小 的 事物 一定 仔细 观察 它的
故时 有 物外之趣。
所以 时常 事物之外 的 乐趣
夏 蚊成 雷,
夏天
发出 雷鸣般声响
私 拟作群鹤舞
暗自
比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
在
心 里 想 那 成千上百
变成鹤
昂 首观之,项为(wèi )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