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11403)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考核点(2)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大纲考核点(2)

《春风沉醉的晚上》作者:郁达夫 1、分析《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叙传特点。

⾃叙传特点重要表现在两个主要⼈物⾝上。

概括⽽⾔,作品的两个⼈物,在“我”⾝上作者投⼊了⾃⼰的影⼦,抒发⾃⼰的感受;⽽陈⼆妹的形象,则带有“我”的情绪⾊彩。

2、《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我”和陈⼆妹交往可分⼏个阶段? 我和陈⼆妹的交往,就陈⼆妹⽽⾔,分为四个阶段。

①疑惧,戒备。

这是开始阶段。

②信赖、同情。

③责备、规劝。

④消除误会,友谊升华。

3、《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达了什么思想? 《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知识分⼦“我”和⼥⼯陈⼆妹的⽣活境遇,相互交往的描写,表达了这样的思想:①知识分⼦和⼯⼈,在旧社会同在社会地层,有着相同的命运和遭遇。

②歌颂了知识分⼦和⼯⼈的真诚友谊。

4、《春风沉醉的晚上》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及意义? ①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景中寓情,有些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味。

如“天上罩满了灰⽩的薄云,同腐烂的⼫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令⼈想起⿊暗腐烂社会。

②(景物描写的意义)景物的阴暗⾊彩,蕴藏着知识分⼦不能把握前途的⽆限哀愁。

5、为什么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是郁达夫⼩说创作的⼀个突破。

郁达夫在这之前的⼩说,⼀般只有⼀个主要⼈物,如代表作《沉沦》等等。

的主要⼈物是作者的⾃画像,主观性抒情构成郁达夫早期⼩说的浪漫主义特⾊。

⽽《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有两个⼈物,“我”是作者的⾃画像;陈⼆妹虽带有“我”的情绪⾊彩,但是作者⾃⼰以外的⼈物和现实,已越出了作者⾃⼰。

因此⼩说在浪漫主义中已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陈⼆妹和“我”的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这是郁达夫⼩说创作的⼀个突破。

《潘先⽣在难中》作者:叶圣陶 1、潘先⽣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

性格特征潘先⽣是⼀个⾃私⽽庸俗的⼩市民形象。

他把保全⾃⼰的⾝家性命看得⾼于⼀切。

潘先⽣的保全⾃⼰的处世态度和⾃私庸俗、没有原则是⾮、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是⼀种灰⾊的卑琐⼈⽣。

(完整word版)自考旅游文化全集

(完整word版)自考旅游文化全集

名词解释第一章名词解释:谢公屐:又称山屐,即登山用的木屐。

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等代表寄情于山水,以俳优避世为目的的文人漫游.第二章名词解释:官宦旅游:即是为官的士人利用工作之余或者出差之便,探访名胜古迹。

芒鞋:多指用芒草茎的外皮编制的鞋,后泛指草鞋,麻鞋。

鸠杖:80岁以上赐九尺玉杖,杖头上刻有鸠形。

青藜:相传用藜的老茎做成的手杖,轻而坚牢,又名藜杖。

盘缠:宋朝以后,多以金银为路盘,在途中可换成铜钱使用,这种旅途费用称为盘缠。

打火{打秋}:即使住进旅舍后,旅客自己动手做饭。

逆旅:民间旅舍,在先秦时已经出现,在古代又称“客舍”。

黄道吉日: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吉神值日。

黑道凶日:如遇天刑,朱雀,白虎。

天牢,玄武,勾陈等六个凶神当道。

祖道:出门前祭拜路神的习俗,大约始于西周,古人认为旅途中的安全路神掌管,出门必须祭拜路神.行笠:即笠帽,这既可遮蔽烈日骄阳,又可做防雨用具。

第三章名词解释:冬至: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乞巧:即用彩色线穿七孔针,希望天上的织女乞巧,唐宋时尤为盛行。

秋千:古代名为千秋,意味揪着皮绳二迁移的娱乐活动。

蹴鞠:即为古代清明时期举行的踢足球,打马球的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夏历秋季正中,故名.第四章名词解释:“八珍”:既是周代名菜,又是御厨的八种烹饪方法.案:秦汉以前把端方食物的托盘叫"案“,长方形,很矮,有足可直接放在地上.筵席:在先秦,居内未有桌子,在室内都是席地而坐,地上往往先铺上一层竹编物,称为筵。

第五章名词解释:急程茶:既唐代贡茶院在湖州长兴和常州宜兴交界的顾渚山,每年役工数万人,人贡茶叶数万斤之多,并要求在十日之内送抵京都长安.贡茶:是古代各地居民以土特产为名,专门进贡给帝王享用的精品茶叶。

三清茶:每遇佳雪,宫中必收取化水,烹茶时,还配上松子,佛手,梅花三物,故名“三清茶”。

第六章名词解释:复式发酵法:在糖化和酒化连续交叉的进行后,就酿成了酒。

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

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

06944中国旅游文化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八年十二月自学用书:《旅游文化》,张维亚、赵昭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旅游文化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公务人员、专业技能工作者和普通从业者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旅游文化》教材内容共分7章,分别介绍旅游文化概论、旅游者文化、旅游自然文化、旅游人文文化、旅游社会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等内容。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教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大纲对各章的重要内容作了扼要说明,并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

它的目的是:(1)使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能更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教材;(2)使社会助学单位能更全面,更有目的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3)使考试命题者明确命题范围,合理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度。

本大纲在考核的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指对学过的材料的记忆和识别,是这些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是最低的学习水平。

理解:指初步掌握材料的由来,能抓住有关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概念、原理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鉴别不同情况下概念、原理等的不同表述方法,或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等。

应用:简单应用——指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表现为用某一具体原理说明一个实际问题,或用一个实际问题论证一具体的原理、原则;综合应用——指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对知识间的联系有深刻理解,对理论有深入的论述或能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第一章(11403)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第一章(11403)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第一章(11403)一、为什么说将《诗经·溱洧》归入旅游诗所描写的实际?(1)前人大多将此诗归入恋情或社会情类,但如果换个角度,将其纳入旅游诗也许更能揭示诗的性质。

(2)因为本诗不但交代了主人公明确的游赏动机而且所描绘的游赏客体又极优美、热闹。

(3)主、客体谐和结合,展示出一幅以一对恋人游赏为中心的人如潮、笑如潮、歌如潮的春游胜景图。

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壮观的场面,如此浓烈的情趣,岂是用恋情或风情所能涵盖得了的,而如从本就包含诸多审美活动的旅游来审视,就更符合诗所描写的实际。

二、以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为例,说说旅游诗与一般借景抒情有何不同。

(1)本诗几乎通篇写景: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

特别是对大海的描写,虚实结合,有动有静,有光有景,有光有影,有声有色,展现了大海的壮丽景色。

如此纯然写景的诗作在此之前尚未曾有过。

所写之景又一洗以往悲秋的情调,从大海的辽阔壮美和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中,反应出诗人观览是掩抑不住的雄心壮志和乐观自信精神。

(2)情由景生:情感固然包含有此时曹操大胜乌恒班师回朝途中的喜悦因素,但诗中所显示的更多则是山水观览本身所产生的特有感受和情致,即旅游审美情趣。

三.谢灵运是中国史诗上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旅游诗的作家,他的诗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但诗中却也常常留有玄言的痕迹,试以《登池上楼》为例加说明。

(1)这首诗借登楼所见,发泄了对官场失意的不满和避世的伤感情绪。

(2)全诗大致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落为前八句,托物抒怀,以潜虬、飞鸿提引,抒发出任永嘉太守的处境和心情;第二段落为中间八句,点题写景,是全诗的重点——既有音响,又有画面,并把近景与远景结合起来,错综变化,有声有色;第三段落为最后六句,即景述志,以《诗经》和《楚辞》中的两个典故,抒发登楼观赏所触发的归思之情。

(3)全诗因景生情,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述志抒怀,层层写来,自然妥帖,语言富丽精工,又多偶句,对古诗的律化起了推动作用,但受时风的影响,结尾句中的“无闷”,还留有玄言的痕迹。

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

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

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考试大纲06944中国旅游文化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八年十二月自学用书:《旅游文化》,张维亚、赵昭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旅游文化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各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公务人员、专业技能工作者和普通从业者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旅游文化》教材内容共分7章,分别介绍旅游文化概论、旅游者文化、旅游自然文化、旅游人文文化、旅游社会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文化环境等内容。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能力教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大纲对各章的重要内容作了扼要说明,并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

它的目的是:(1)使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能更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教材;(2)使社会助学单位能更全面,更有目的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3)使考试命题者明确命题范围,合理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度。

本大纲在考核的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指对学过的材料的记忆和识别,是这些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是最低的学习水平。

理解:指初步掌握材料的由来,能抓住有关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概念、原理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鉴别不同情况下概念、原理等的不同表述方法,或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解释有关概念和原理等。

应用:简单应用——指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可表现为用某一具体原理说明一个实际问题,或用一个实际问题论证一具体的原理、原则;综合应用——指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对知识间的联系有深刻理解,对理论有深入的论述或能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08年就是戊子年,2013年就是癸巳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2004年就是甲申年,2017年您们毕业这一年就是丁酉年?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就是天干所对应得位数;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就是地支所对应得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 1、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就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就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就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2、按照中国五行思想,五行分别对应什么方向什么色彩,金对应西方白色、木对应东方青色、水对应北方黑色、火对应南方红色、土对应中央黄色3、五岳分别就是:南岳湖南得衡山 ,北岳山西得恒山 ,东岳山东得泰山,西岳陕西得华山 ,中岳河南得嵩山。

其中泰山被奉为五岳独尊。

4、四大佛教名山分别就是:山西得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得道场;四川得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得道场;浙江得普陀山,就是观音菩萨得道场;与安徽得九华山,就是地藏菩萨得道场。

5、在佛教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三座佛象,位于中间得就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位于东方得就是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位于西方得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6、古代帝王举行封禅大礼,封得意思就是祭天 ,禅得意思就是祭地。

东汉马第伯得〈封禅仪记〉就是中国第一篇游记散文。

7、《诗经·溱洧》zhēn wěi 就是第一首较完整得旅游诗,描写了春秋时期上巳节一对青年男女踏青郊游得风俗场景;到了东晋时期,王羲之得《兰亭序》一文也就是描写在上巳节祭祀与‘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得故事。

8、旅游一词首先出现于南朝诗人《悲哉行》一诗,旅指离开居住地,游指自由自在得审美态度。

旅游文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旅游文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旅游文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特别是从事导游工作和旅游规划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修学本课程应先完成旅游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的学习任务。

本课程以考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成学生文化人格的塑造,实现学生敬岗爱业精神的培育。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课后思考题及作业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第三节旅游文化学的对象、体系和意义基本要求: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1. 了解文化的分类、构成体系和等级序列2. 理解文化的定义3.掌握旅游文化的定义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了解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掌握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文化、旅游文化、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旅游文化、二、简答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2、文化的特征。

3、旅游概念的古今、中西差别。

4、旅游文化系统的构成。

5、旅游文化的特征。

6、旅游文化的功能。

7、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

三、论述1、你对“旅游现象是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2、你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学课程有何积极意义?开设这门课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第一节旅游主体文化与民族旅游性格一、旅游主体及其文化人格二、民族旅游性格三、旅游主体文化人格与民族旅游性格的关系四、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与异化第二节旅游主体消费行为文化一、文化与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的关系二、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其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三、当代旅游消费行为演变的文化指向第三节旅游审美文化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关系二、旅游审美文化的中西差异与时空差异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旅游主体、文化人格、民族旅游性格、文化生态、原生旅游性格、次生旅游特征、异化、“阿特拉斯”禁忌二、简答1、民族旅游性格和文化生态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台山杂咏》中首句“西北天低五顶高”写出了五台山的高峻,其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衬托D、夸张参考答案:C2.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A、仄起平落B、仄落平起C、虚实相对D、动静结合参考答案:A3.李白诗句“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中的“绿水”、“芙蓉”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衬托参考答案:A4.对联“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可贴于A、书店B、理发店C、旅店D、商店参考答案:B5.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中的“祝融”是指A、山神B、水神C、火神D、土神参考答案:C6.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以及吐鲁番火焰山成为著名旅游胜地是因为小说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水浒传》参考答案:A7.对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有一种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就叫B、串对C、对开D、反对参考答案:B8.《登金陵凤凰台》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参考答案:A9.“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山水静观月”是A、春联B、堂联C、言志联D、名胜古迹联参考答案:D10.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A、苏轼B、陆游C、杨万里D、范成大参考答案:B11.长久刊缀在门旁,主要反映门第特征、行业特征的对联是A、春联B、门联C、喜联D、堂联参考答案:B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A、孟浩然B、王维C、杜甫D、李白参考答案:A13.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是A、植物B、建筑C、对联D、动物参考答案:C14.赵孟頫诗句“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描写的是A、杭州虎跑泉B、镇江中泠泉C、北京玉泉D、济南趵突泉参考答案:D15.康有为诗句“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中的“长河”指的是A、长江B、黄河C、太湖D、黑龙江参考答案:B16.柳永词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天堑”在此借指A、长江B、钱塘江C、富春江D、新安江参考答案:B17.有“小李白”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最多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陆游参考答案:D18.元好问的诗句“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中的“妙高峰”是指A、泰山B、华山C、五台山D、武当山参考答案:C19.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A、青莲居士B、香山居士C、东坡居士D、六一居士参考答案:B20.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的是A、泰山B、华山C、衡山D、嵩山参考答案:A21.吴兆骞诗句“白雪横千峰,青天泻二流”描写的是A、华山B、恒山C、贺兰山D、长白山参考答案:D22.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注重A、形式美B、色彩美C、意境美D、词藻美参考答案:A23.名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中,领词是A、据,过B、看,闻C、与,有D、分,到参考答案:C24.沈佺期是唐初有名的A、山水诗人B、田园诗人C、宫廷诗人D、爱国诗人参考答案:C25.《游山西村》一诗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的千古名句是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参考答案:B26.《滕王阁诗》的作者是A、王勃B、滕王C、李白D、杜甫参考答案:A27.明代以前,人们把春联写在A、桃木板上B、红纸上C、布上D、竹板上参考答案:A28.唐以前的诗以及后人模仿古诗而不按近体诗的格律所写的诗统称为A、今体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歌行体诗参考答案:C29.名联“此地绕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从上下两句的内容来看,属于A、正对B、串对C、对开D、反对参考答案:B30.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C、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参考答案:A31.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的“玉人”是指A、杜牧B、美女C、韩绰D、李斗参考答案:C32.“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山水静观月”出自A、山海关孟姜女庙联B、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C、拙政园梧竹幽居联D、武汉黄鹤楼太白亭联参考答案:C33.《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A、广东B、福建C、湖南D、江西参考答案:D34.柳永词作《望海潮》中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的词句是A、烟柳画桥,风帘翠幕B、参差十万人家C、三秋桂子,十里荷花D、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参考答案:C35.《登庐山》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中的“陶令”是指A、陶渊明B、陶弘景C、陶谦D、陶侃参考答案:A3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自A、王维的《相思》B、李白的《静夜思》C、崔颢的《黄鹤楼》D、王安石的《元日》参考答案:C37.白居易诗句“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描写的景致是A、巫峡B、西陵峡C、小三峡D、瞿塘峡参考答案:A38.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是题写在今江苏A、南京大报恩寺B、苏州寒山寺C、镇江金山寺D、常熟兴福寺参考答案:D39.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参考答案:B40.《望洞庭》一诗的作者是A、张若虚B、陈子昂C、刘禹锡D、李白参考答案:C41.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是A、白银盘里一青螺B、潭面无风镜未磨C、二水分中白鹭洲D、玉人何处教吹箫参考答案:A42.沈诠期诗句“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中的“宝地”是指A、灵隐寺B、少林寺C、保国寺D、天童寺参考答案:B43.汉赋的主要特点是A、铺陈B、排比C、比喻D、骈偶化参考答案:D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李白的A、《静夜思》B、《登金陵凤凰台》C、《将进酒》D、《蜀道难》参考答案:C45.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中的“此湖”是指B、太湖C、洞庭湖D、鄱阳湖参考答案:A46.名联“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是题写在A、太和殿B、中和殿C、保和殿D、仁寿殿参考答案:A47.对联中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称为A、正对B、串对C、对开D、反对参考答案:D48.长篇巨著《三国演义》的作者是A、曹雪芹B、吴承恩C、罗贯中参考答案:C49.以李逵、鲁智深、武松和林冲为代表的英雄人物来自小说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水浒传》参考答案:D50.曾写对联“破虏平蛮,功冠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表彰大臣徐达的皇帝是A、宋太祖赵匡胤B、元太祖成吉思汗C、明太祖朱元璋D、清太祖努尔哈赤参考答案:C51.名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作者是A、林则徐B、范仲淹C、高攀龙D、顾宪成参考答案:A52.《春题湖上》的作者是A、陆游B、李白C、苏轼D、白居易参考答案:D53.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参考答案:A54.我国最早出现的对联是A、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B、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C、福如东海,寿比南山D、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参考答案:A55.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汴州”是指A、扬州B、开封C、苏州D、洛阳参考答案:B56.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四海长联第一佳者”的是A、昆明滇池大观楼联B、苏州寒山寺联C、杭州西湖灵隐寺联D、秦淮河水阁对联参考答案:A二.多选题1.徐霞客游黄山的两篇游记中都曾着意描述的黄山四绝为A、奇松B、怪石C、云海D、温泉参考答案:ABCD2.对联与诗的不同之处在于A、只有上下两联B、较诗更为精炼C、句式比较灵活D、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参考答案:ABCD3.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手法有A、比喻B、夸张C、拟人D、排比参考答案:AB4.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运用了数字组成的词组有A、三吴都会B、十万人家C、三秋桂子,十里荷花D、千骑拥高牙参考答案:ABCD5.对于北宋词人柳永的评价对的有A、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诗人B、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C、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D、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说参考答案:ABCD6.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另三杰有A、杨炯B、卢照邻C、骆宾王D、张若虚参考答案:ABC7.佚名的《长城山海关联》上联“两京锁钥无双地”中的“两京”分别指A、南京B、北京C、沈阳D、天津参考答案:BC8.按用途来划分,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业联的有A、福如东海;寿比南山B、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C、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D、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客参考答案:BCD9.陶澎《豫园三德堂联》“此即濠间,非我非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中运用的两个著名典故出自A、《庄子·秋水》B、《列子·汤问》C、《史记·李将军列传》D、《论语·述尔》参考答案:AB10.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历海内名山,写了一批优秀的游记,其中包括A、《虎丘记》B、《恒山记》C、《晚游六桥待月记》D、《岳阳楼记》参考答案:AC11.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有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参考答案:ABC12.律诗限定八句四联,分别为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参考答案:ABCD13.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瑶池》是一首A、讽刺求仙虚妄诗B、七绝诗C、七律诗D、赞美天界美好诗参考答案:AB14.《游武夷》一诗的作者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A、小说家B、散文家C、诗人D、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参考答案:ABCD15.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一诗中,抒发自己前途命运难以预卜,因此忧愁比江岸十余丈的巨石还要高的两联为A、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B、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C、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D、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参考答案:CD16.对联的特点有A、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B、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C、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一致D、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参考答案:ABCD17.袁枚的《游桂林诸山记》中描写桂林诸山特点的句子有A、以石为天,以沙为地B、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C、前无来龙,后无去踪D、突然而起,戛然而止参考答案:BCD三.判断题1.《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14《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

14《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

《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特别是从事导游工作和旅游规划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考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旅游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学习与旅游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旅游层次,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

二、教案参考书教材:曹诗图、孙静:《旅游文化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年版。

参考书目:谢春山:《旅游文化学》,高教出版社年版。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旅游主体文化导论教案内容(知识点)第一节文化概述文化概念,文化的结构和类型,文化的不同分类,文化的成因和基本特征,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旅游文化学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功能第四节旅游文化研究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了解文化的概念、结构、类型、成因、特征及功能。

.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功能、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掌握旅游文化的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的概念。

.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文化、旅游文化二、简答题.什么是文化?并从要素和结构上予以说明。

.以迪士尼乐园为例,分析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简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说明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文化具有哪些特点与功能。

.简述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三、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

第二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教案内容第一节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人的本质属性,人在时代变化中的异化,人性的超越与回归。

旅游法规自学考试大纲

旅游法规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本课程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饭店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课程J旅游法规”是一门讲述旅游业所涉及的我国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的学科,内容丰富、涉及内容广泛。

旨在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旅游案例的技能和水平。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总体要求:“旅游法规”一课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学和旅游法的基础知识;二是具体的旅游法规知识;三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旅游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命题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与指定的学习教材,命题不超过教材的范围,试题的标准答案以指定教材的有关提法为依据。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认识法的本质,了解法的起源、法的类型、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学习社会主义法的特征,掌握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一)法的本质(二)法的类型(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四)法律责任内容提要1、关键概念2、法的起源、本质与特征3、法的类型,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4、法与国家、政策、道德的关系5、法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概念、追究责任的要件与承担责任的方式。

第二章旅游法概述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认识旅游法的产生的原因,了解旅游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中外旅游立法的概况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掌握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等诸种情况,熟知旅游法律行为构成的必要条件和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一)旅游法的产生及调整对象(二)旅游立法(三)旅游法律关系内容提要1、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法的产生、概念和调整对象,我国现行旅游法规的主要内容2、旅游立法的概念、范围和作用3、国际旅游立法的概念,国际旅游公约、协定,国外旅游立法;4、我国旅游立法的基础、概况与我国旅游立法机关5、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基本要素,旅游法律关系的确定与保护第三章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学习目的和考核要求了解我国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学习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掌握以法律武器保护旅游资源的基本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自学考试大纲(已过)

中国旅游地理自学考试大纲(已过)

中国旅游地理自学考试大纲《中国旅游地理》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的旅游资源为核心,主要阐述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阐述各旅游地理区内部的自然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及其特点,是兼容基础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共分绪言、上篇、下篇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阐述旅游、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为上篇,阐述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第三部分为下篇,讲述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各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

教材每章都设有导读,概要介绍了每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

课程设置目的:《中国旅游地理》的设置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教学的双重需要,旨在使自学考试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中国旅游地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了解中国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能够正确地认识、评价我国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课程要求:自考学习者应该紧密联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系统知识,熟悉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认识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旅游区的地理概况和旅游资源特色,熟悉各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特色,能够正确评估中国旅游资源,提高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基本知识储备。

II.考核目标绪言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国内外旅游和旅游地理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别及其特点,客观认识旅游开发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相关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1. 旅游和旅游地理学2. 旅游资源及其特点3. 旅游开发与保护三、考核要求1. 旅游和旅游地理学识记: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

理解: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不同的。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考试大纲
历史古迹与文物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革命史迹与文物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民情风俗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
【考核要求】
1、分析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2、简述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知识点】
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作用历史地位旅游资源的特点
统一国家的首都分裂时期的都城诸侯国时期的都城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雄州大郡军事重镇工商都会名城古城通商大港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特殊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革命历史文化名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名城融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开发旅游业的优势
汉族在宗教信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佛教的创立、发展与外传佛教建筑
寺、庵及别称殿堂配置塑像佛塔经幢佛教名胜古迹道教简史
道教诸神与仙境道教建筑道教名胜伊斯兰教的创立、发展与传播
中国穆斯林习俗与主要节日伊斯兰教建筑著名清真寺
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分裂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基督教建筑
【Hale Waihona Puke 核要求】1、汉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是什么?
【考核要求】
1、中国旅游商品的种类有哪些?
2、中国旅游商品开发的优势上什么?
第十一章中国旅游饮食文化
【知识点】
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
战略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的程序原料广博菜品繁多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刀功精湛艺术性强善于调味注重火候技法多样盛器讲究
四大菜系湘徽浙闽京沪菜系豫、东北、鄂、赣、秦菜系
宫廷菜官府菜素菜药膳少数民族菜清真菜岁时节日食俗
帝王陵墓封土形式陵墓地上建筑陵墓地下建筑中国现存古代著名陵墓
三皇五帝纪念陵其他著名陵墓历史演变和建筑特点著名会馆建筑
历史演变和建筑特点著名书院建筑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历史现存著名桥梁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学第七章中国旅游文学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对联基础知识;2、熟悉我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3、记忆一些著名的山水名胜诗词。

教学重难点:对联的特点与格式课时:8节第一节旅游文学基础知识一、旅游文学及其种类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纪述游览、旅途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方面的内容。

它的种类甚多,有诗,词、曲、散文、赋、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

在这些反映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中;以记游诗歌和游记散文为常见。

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

游记散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涌现出的名篇佳作甚多,有的写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议论、说理,耐人寻味;也有描述、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光采夺目,不少著名的旅游文学使山川、名胜,古迹更加引人入胜,真是文以景传,景以文传,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二、旅游文学功能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以其固有特色吸引着旅游者。

为帮助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观赏实物时激发起感情的波澜,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就要借助旅游文学的有关知识和艺术魅力来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水平。

由于我国的旅游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单以山水作品来看,就写尽祖国东、南、西、北、中的山水美景,人们读了这类作品,就能激起他们前往观赏的兴趣,因而旅游文学起到导游和激发游兴的作用。

旅游文学具有语言艺术的特征,览物抒怀,形象鲜明生动,抒发情怀,情溢于纸,感人肺腑,议论说理,力透纸背,给人启示,可读性很强,因而它也有助人“卧游”的佳妙作用。

三、旅游文学发展旅游文学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它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有其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018最新自考指定教材

2018最新自考指定教材
公共关系(专科)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A050436
艺术设计
(专科)
00504
艺术概论
10177
设计基础
A050454
动漫设计与制作
(专科)
08878
动漫产业概论
08881
动画编导基础
A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科)
10725
生产作业管理
10726
数控机床与编程(一)
05875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B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独立本科段)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324
人事管理学
00463
现代人员测评
06183
工资管理
00294
劳动社会学
07484
社会保障学
11467
人力资源统计学
11366
人口与劳动资源
11365
劳动力市场学
11466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概论
11470
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
11468
项目范围管理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4154
项目采购管理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5067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9413
项目管理概论
10427
项目人力资源
与沟通管理
B020277
环境保护与管理
(独立本科段)
04518
环境化学
04523
水污染控制工程(一)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11403)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11403)

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自学考试大纲(11403)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由“前言”和“作品选读”两部分组成。

“前言”属绪论性质,它从理论上和文学史的角度阐明旅游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功能价值等诸多问题;“作品选读”(即课文)由三类不同文学样式组成,第一类是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第二类是散文,包括赋、骈文、散文,第三类是对联,主要是名胜古迹联,包括它的短联和多言联、长联。

“作品选读”是课程的重点,“前言”为次。

“作品选读”中以旅游散文和旅游诗为重点,以“楹联”为次。

以下按教材编排顺序,对“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等,做出具体说明。

一、前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前言”,要弄清旅游文学与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及其最本质的特征和一般特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理解并掌握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是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次重点是旅游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

(二)课程内容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三)考核知识点1旅游文学与社会发展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P1旅游的兴起和发展P2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P2P22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53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p64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p9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美感性;丰富的知识性5旅游文学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p20显示了人的自由;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激励人的创造精神6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7上述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或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8上述四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四)考核要求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识记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识记旅游文学的定义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识记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识记旅游文学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识记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①夏商周至两汉为“孕育期”;②魏晋南北朝为“形成期”;③隋至元为“发展期”;④明清为“兴盛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由“前言”和“作品选读”两部分组成。

“前言”属绪论性质,它从理论上和文学史的角度阐明旅游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功能价值等诸多问题;“作品选读”(即课文)由三类不同文学样式组成,第一类是诗歌,包括诗、词、散曲,第二类是散文,包括赋、骈文、散文,第三类是对联,主要是名胜古迹联,包括它的短联和多言联、长联。

“作品选读”是课程的重点,“前言”为次。

“作品选读”中以旅游散文和旅游诗为重点,以“楹联”为次。

以下按教材编排顺序,对“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等,做出具体说明。

一、前言(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前言”,要弄清旅游文学与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及其最本质的特征和一般特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理解并掌握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以及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是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次重点是旅游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一般特征。

(二)课程内容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三)考核知识点1旅游文学与社会发展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P1旅游的兴起和发展P2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P2P22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53旅游文学定义的界定p64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p9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美感性;丰富的知识性5旅游文学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p20显示了人的自由;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激励人的创造精神6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7上述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或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8上述四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四)考核要求1、旅游文学的提出与界定识记旅游文学提出的三个依据识记旅游文学的定义2、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识记旅游文学的四个一般特征3、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识记旅游文学具有的三个方面的审美意义4、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述略识记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发展的四个时期①夏商周至两汉为“孕育期”;②魏晋南北朝为“形成期”;③隋至元为“发展期”;④明清为“兴盛期”。

识记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上述每个时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①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孕育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出现了不少描写山水自然的句子或段落;出现了个别的较为完整的旅游诗和几篇记游赋和记游文;《封禅仪记》是我国第一篇游记散文。

②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形成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旅游诗赋日趋兴盛;旅游骈文大量产生;旅游散文也在喷薄跃出;标志着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此期间已经成熟。

③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发展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隋唐的旅游文学,表现出热情奔放、欢快激荡的风貌;宋元的旅游文学,表现出闲散、淡泊的风貌。

④我国古代旅游文学在兴盛期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明代旅游文学作家多,作品繁盛且有创新,并涌现出一批专写旅游文学的作家;清代是旅游文学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名胜楹联,极其繁盛。

识记上述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或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与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①孕育期《诗经•溱洧》、汉武帝《秋风辞》、马第伯《封禅仪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诗经•采薇》:昔我往矣……雨雪霏霏。

屈原《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云霏霏而承宇。

②形成期王粲的《登楼赋》开创了旅游赋的先河。

曹操的《观沧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是这一时期旅游诗的代表;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这一时期旅游骈文的代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是这一时期旅游散文的代表;南朝旅游诗的主要诗人有谢灵运、谢眺、鲍照;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谢眺与沈约等人共创了以讲求声律、对称为特点的“永明体”。

③发展期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张九龄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盛唐这一时期的旅游诗,不但是唐代旅游诗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旅游诗的高峰;孟浩然、王维共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储光羲、常建、王之涣、王昌龄、祖咏、李颀都属于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李杜旅游诗的不同特色。

中唐刘长卿、韦应物是由盛唐而中唐的过渡诗人;白居易、元稹为首形成了元白诗派;韩愈、孟郊为首形成了韩孟诗派;晚唐杜牧、李商隐,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诗人,人称“小李杜”;杜牧、李商隐旅游诗的不同特色。

唐代旅游文章柳宗元《永州八记》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旅游散文的成熟;《永州八记》各篇的篇名;柳宗元对旅游散文的贡献;王勃的《滕王阁序》,是旅游骈文的代表作;李翱的《来南录》,开创了日记体旅游散文的先河。

宋代柳永、李清照,为首形成了婉约词派;苏轼、辛弃疾,为首形成了豪放词派;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万里,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旅游诗人;苏轼的旅游诗,代表了宋代旅游诗的最高成就;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禅院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金元金代元好问的旅游诗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马致远、乔吉、张养浩、张可久等作家的旅游散曲的特点;麻革、萨都剌等人,是这一时期旅游散文的代表作家;元代耶律楚材、萨都剌,是这一时期旅游诗的代表作家。

元散曲在内容上的特点。

④兴盛期明代前期明代前期的旅游散文,以宋濂和刘基的成就最为突出;高启的《游天平山记》、薛暄的《游龙门记》,也是明代前期旅游散文的代表作品;明代前期的旅游诗,以高启的成就最大,其代表作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代中期茶陵派领袖李东阳的旅游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唐宋派的旅游诗,以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

明代后期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袁宏道的《光福》、《虎丘记》、《满井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60万字的鸿篇巨制;晚明时,大力写作旅游散文的有张岱、王思任、祁彪佳,其中张岱成绩最为显著;袁宏道在创作上的主张及其旅游散文的特点;《徐霞客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

清代清代是中国旅游文学大发展的时期;明清易代之际,旅游作品多寄慨之作,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归庄、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等人的作品,都属此类;清代出现了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其中以性灵派和桐城派成就最大;王士祯、纳兰性德、黄景仁以及晚清四大家(朱孝臧,况周颐,郑文焯,王鹏运)都写了旅游诗词;骈文三大家(汪中,洪亮吉,邵齐焘)的旅游骈文中,以洪亮吉的《游天台山记》最为后人称道;楹联,至清乾嘉、道光年间出现了繁荣局面;明代写旅游楹联的著名作家有解缙、祝先明、文徵明、唐寅等;清代写旅游楹联的著名作家有孙髯、郑板桥、纪昀、翁方纲、钟仁舫等;钟云舫《江津临江楼联》为古今长联之最,长达1612字;正确理解性灵派代表作家袁枚的旅游活动及其旅游诗作;清代嘉庆后,旅游文学的两个明显特点。

二、作品选读本部分入选的作品,一是诗、词、散曲;二是赋、骈文、散文;三是名胜古迹联。

以上共有三章。

按篇目目录的空行及“思考与练习”所示,将“作品选读”部分分为12节。

旅游诗中,以名家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为重点,古体诗次之;词曲以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作品为重点,元曲次之;在旅游文中,骈文以《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为重点,散文以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范成大、袁宏道、徐宏祖、张岱、刘桐、姚鼐等名家作品为重点,其余次之;在旅游对联中,以名胜古迹短联为重点,长联次之。

第1节古体诗古体诗知识要点古体诗定义:又称“古诗”、“古风”,是指与近体诗相区别,除了押韵以外,不受格律限制的一种自由体或半自由体的古代诗歌。

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

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等,因各有特点,另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之内。

古体诗在形式上的特点:句数、字数不限;用韵比较自由;不讲究平仄;不用对仗。

(P409——P411)《诗经》的知识(作品选读部分P1——P2的注解)课文篇目及考核要求《诗经•郑风•溱洧》识记本诗是最早的一首较为完整和成熟的旅游诗。

(p31前言)理解将本诗归入旅游诗更符合诗所描写的实际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p2——p3“题解”)《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识记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名用乐府古题表现现实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壮,苍劲雄浑,开一代诗风。

(p4)本诗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名。

(p4注释)本诗不但是文学史上第一首写景诗,更是旅游文学史上以山水为观览对象的第一首纯然写景诗。

(p5题解)背诵、这首诗。

《登池上楼》背诵、默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理解本诗的主旨及托物抒怀的写法。

(p7题解)《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默写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识记谢眺是南朝写作山水旅游诗成就最大的诗人。

理解“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妙处。

(p10题解)《美陂行》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

杜诗被誉为“诗史”,沉郁顿挫。

领会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个审美过程。

(p14题解)《山石》韩愈,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诗常“以文为诗”,追求奇险,于山水旅游诗,则另创一派。

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p16题解)《游金山寺》理解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

(p19题解)《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默写名句“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高启,是“吴中四杰”之一,是明诗的代表作家。

领会本诗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p22题解)《天都峰》识记:潘耒,号止止居士,诗风质朴无华,雄浑豪放。

理解本诗运用夸张与拟人的特点。

(p24题解)《同金十一沛恩由栖霞寺望桂林诸山》识记:袁枚,号简斋、随园老人。

识记:袁枚论诗主张抒写个人性情,提倡“性灵说”。

领会本诗运用神话传说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

(p28题解)领会本诗中的隐喻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

(p28题解)简析“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这两句诗的意境。

第2节五言律诗近体诗知识要点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音律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又被称为格律诗。

魏晋南北朝时,沈约确立了“四声之说”,于是诗歌的创作开始讲究平仄,到唐代正式形成了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从形式上看,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

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分五言、七言两大类。

律诗为八行体,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绝句为四行体,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长律为十行以上的长篇体。

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部分。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在律诗的一联之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除了形式和句式外,近体诗在平仄、对仗和押韵三方面,也表现出与古体诗有显著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