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

合集下载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黄庭坚书法砥柱铭 《砥柱铭》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是他散落 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

一起来看看书法相关介绍, 仅供大家参考! 谢谢! 作品简介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

此卷长八米,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全文六 百多字。

黄庭坚 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独特,是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米芾、蔡 襄并称“宋四家”。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刘金库指出, 《砥柱铭》在宋代时为王厚之、南 宋权相贾似道收藏, 是贾似道收藏的“黄庭坚双璧”之一; 入明则为著名收藏家 项元汴所藏,在明代鉴赏家张丑的《真迹日录》中著录,明天顺年间归黄庭坚十 一世族孙黄洵 (字公直) 所藏; 入清则为项源、 伍元蕙、 罗天池等有名藏家所藏, 后从广东流入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此后被一个台湾收藏家购得,最终,在 时隔 915 年之后,现身于北京。

并于 2010 年 6 月 3 日被拍出了中国艺术品成交 记录——3.9 亿元,加上 12%的佣金,总成交价 4.368 亿元。

内容 维十有一年, 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

道被域中, 威加海外; 六和同軓 (轨) , 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

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 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 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

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 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 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 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爱君之仁, 有责难之义。

其智足以经世, 其德足以服物, 平生欣慕焉。

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

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 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

西安碑林黄庭坚书法碑刻,《黄庭坚诗帖》

西安碑林黄庭坚书法碑刻,《黄庭坚诗帖》

西安碑林黄庭坚书法碑刻,《黄庭坚诗帖》
西安碑林唯一的黄庭坚书法碑刻,就是《黄庭坚诗帖》,也有人叫《上苑诗》,清朝中期刻成,两首七律,分刻五石,陈列在第四展室。

这几块碑几乎每天都有工人棰拓,以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据说,这套拓片最新售价为420元。

420元买一套黄庭坚书法拓片太便宜了!只可惜,碑林里这唯一的黄庭坚书法,书写者并非黄庭坚本人。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研究员路远先生。

路先生在碑林工作数十年,研究黄庭坚此碑真伪十余年,终于将真相公布:这套黄庭坚诗帖,乃是伪作。

其判断逻辑是,首先,刻石的黄庭坚诗帖原作不见于任何记载,近千年没有任何书家、书论家提及它。

而从书法水平上考证,只能靠直觉,大家见仁见智,依旧真伪难辨。

于是路先生从诗作内容上入手,查遍全唐诗、全宋诗,均不见这两首诗的影子,最终在明人文征明的《甫田集》中发现了第二首诗,为西苑诗十首之一。

关公没法战秦琼,黄庭坚也没法写文征明的诗,据此判断,这套诗帖必属伪作。

那么它究竟是谁写的呢?是不是文征明?因为文征明在中年以后曾疯狂迷恋黄庭坚,并在晚年不顾议论,以写黄庭坚字体
为乐。

这一点,路远先生没有给出答案,我们也只能凭着感觉去判断,去想象了。

然而这套黄庭坚书法虽非真迹,亦属佳品。

我就有幸在13年前收藏了一套拓片,至今很喜欢。

西安碑林黄庭坚(款)诗帖

恭贺新春◈万家吉祥。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书法评价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书法评价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书法评价一、引言黄庭坚、廉颇和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位杰出人物。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他们的传世之作中也体现了他们独特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才华。

本文将对黄庭坚、廉颇和蔺相如的书法进行评价,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影响。

二、黄庭坚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行草是一种自由而潇洒的字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的行草字体流畅自然,笔画饱满有力,形成了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他在用笔上追求意境与技巧之间的完美平衡,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诗意般细腻之处,又有力量感和气势。

黄庭坚的字体特点鲜明,独具一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和情感体验。

他通过笔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

黄庭坚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三、廉颇廉颇(约公元前307年-公元前23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被誉为“战国第一名将”。

他在军事上取得了众多胜利,并以其忠诚、勇敢和智慧而闻名于世。

廉颇虽然是一位军事家,但他也是一位擅长书法的艺术家。

廉颇的书法作品以隶书为主,隶书是中国古代书法中最为规范、工整的字体之一。

廉颇的隶书字体端庄大气,笔画工整有力,给人以稳重和庄重之感。

尽管廉颇的书法作品数量有限,但其作品仍然流传至今,被后人称为“廉隶”。

廉颇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作为将军的威严和军事才华。

他通过书法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战争和胜利的追求。

廉颇的作品在形式上非常规范,字体工整,显示出他一丝不苟的性格和对细节的关注。

四、蔺相如蔺相如(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宰相,他以其智勇和谋略而闻名于世。

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为秦国保全了疆土和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蔺相如也是一位擅长书法的艺术家。

黄庭坚最有名的十书法

黄庭坚最有名的十书法

1、《诸上座帖》黄庭坚草书代表作。

纸本,手卷,92行,纵33cm,横729.5cm。

此作颇得怀素笔意,纵横洒脱,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显示了黄庭坚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

如此伟大的作品,几经易手,后被张伯驹先生购得,无偿捐献给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2、《松风阁诗帖》黄庭坚行书代表作。

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此作是黄山谷57岁时所书的自家诗。

当时他与好友张耒等外出游览,眺望远处一座巍峨阁楼,欣喜之余,遂命名为“松风阁”,并赋诗一首书录下来,不曾想,书文双绝,遂成千古名作。

观此作,结体擅取竖式斜势,欹侧生涩,长线短笔,揖让有序。

体势中宫紧敛,手足长舒展丰润,纵横恣肆至驰极。

短笔划道写的沉稳、浑厚,锐硬中含韧性,成熟且精到。

而枯笔飞白松动灵致,字体大小参差披拂,典型的用笔与结体,一以贯之的章法,饶有趣味。

后人称其为“天下第九行书”。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砥柱铭》:黄庭坚行书代表作。

墨迹纸本,纵32厘米,横824厘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

虽然仅有600余字,但2010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拍得4.368亿元,平均每个字70多万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在黄庭坚所有书法作品中,此作拍卖价格目前最高,估值也在黄庭坚所有书法作品中排行第二。

4、《经伏波神祠诗卷》:黄庭坚行书代表作。

与《砥柱铭》并称为黄庭坚传世“书法双璧”,又被称为“宋代最美行楷”。

此作为黄庭坚57岁时所书。

纸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长820.6厘米,宽33.6厘米。

曾经宋龚敦颐(字养正)、沈周、项元汴、清代成亲王、刘墉、近代叶恭绰、谭敬等人递藏,后归张大千收藏。

现藏于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博物馆。

5、《廉颇蔺相如列传》:黄庭坚草书代表作。

墨迹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是书法史上最长草书。

黄庭坚书写此作时已51岁,此时的黄庭坚书法已经完全成熟,他走出了早期《花气诗帖》用笔生硬、少圆转的起步状态,更加完善了中期《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笔法圆劲、笔势连绵的特点。

黄庭坚书法欣赏楷书

黄庭坚书法欣赏楷书

黄庭坚书法欣赏楷书一、黄庭坚的艺术生涯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北宋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文人的代表之一,其书法创造性地结合了楷、隶、行、草四种字体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黄庭坚的楷书尤为著名,被誉为”北宋第一楷书家”。

二、黄庭坚楷书的特点1. 简洁明快黄庭坚楷书的笔画简练、结构明快,写意程度高。

他善于用短小精悍的笔画表达出文字的内涵和情感,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

2. 华丽典雅黄庭坚的楷书行笔华丽,笔画丰满而有力。

他的作品在丰富笔法的同时,仍保持了典雅的风格。

字与字之间的结构调整恰到好处,整篇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美感。

3. 略带变化黄庭坚在楷书的创作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隶书、行书的笔法变化,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动感。

这种变化不仅不违背楷书的基本规范,而且给人一种新鲜感。

4. 启迪后人黄庭坚的楷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启发了许多后来的书法家,他们通过学习黄庭坚的作品,探索楷书的更多可能性。

因此,黄庭坚不仅在自己的时代被推崇,也被后人视为楷书的典范。

三、黄庭坚楷书代表作品欣赏1. 《秋水石》《秋水石》是黄庭坚的一首诗,他用楷书将诗的内容写在了石头上。

这幅作品集诗、画、书法于一体,展现了黄庭坚卓越的艺术才华。

2. 《自画像》黄庭坚在这幅作品中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用楷书写了一个自画像。

他运用了富有变化的笔法,将自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3. 《武陵春》这是黄庭坚的一首诗,他将诗的内容以楷书的形式写在了卷轴上。

黄庭坚用诗歌和楷书相结合,将作品的艺术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四、黄庭坚楷书的价值1. 艺术价值黄庭坚楷书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

他独特的创作风格给人一种清新、华丽的视觉感受,展示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2. 文化价值黄庭坚楷书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他的作品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神。

通过欣赏黄庭坚的楷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

浅谈黄庭坚书法

浅谈黄庭坚书法

浅谈黄庭坚书法刘承金政管系08级2班080802012摘要:文字是知识传递的载体,随着文字的诞生与发展,书法也就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发展,并进入了繁盛的阶段。

而当代书法也经历了低谷、发展、繁盛的发展路程,并且在繁荣中也呈现一种长江前浪推后浪的态势。

对于业余书法爱好者,要写好书法就必须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并同时临摹起一家书法,掌握书法要义与精髓并且吸收。

而在古代书法家中,黄庭坚的书法虽然没有二王书法的高境界造诣,但也能独自成为一家书法。

他的书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键字:黄庭坚书法鉴赏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黔安居人,晚号涪翁。

生于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卒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北宋诗人、书法家。

诗学杜甫而自成一家。

苏轼喜欢他的文章,以为超轶绝世,游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子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兼善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以侧险取,纵横其掘,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

元符元年(公元1098)黄庭坚的外兄张向奏请朝廷为僻亲嫌,应迁黄庭坚于戎州安置。

黄庭坚三月离开贵州,顺乌江抵涪陵,再溯江西行,六月至戎州。

戎州便是今天四川省宜宾市地区,这是的他把自己比作一个“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老和尚”这与他的屡受贬嘀深受打击,环境恶劣的原因有关。

在戎州(今宜宾)这段时间里,他游遍山水,在戎州地区留下不少的石刻,其中以流杯池为最。

那里所存的石刻是宜宾地区最多,较为完整的石刻积聚地。

这样一段文字描述宜宾流杯池:“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

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

北宋元符元年,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这就是宜宾流杯池。

自宋以来,后人为纪念黄庭坚,相继在流杯池周围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

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

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

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

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

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

其书法,真、行、草俱佳。

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谈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

谈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

谈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谈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引言: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以及书法写作上都有不小的成就,以下是小编来浅谈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黄庭坚书法成就及特点黄庭坚书法成就:世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

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黄庭坚的书法特点:可分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即他自称的元佑间书。

是继承各家,融化为己。

后一阶段,则极力创新。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很严格,常否定元佑间即四十九岁前所写的作品。

说:“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

”甚至在被贬戎州时说:“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

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

被贬戎州(今四川省宜宾)时,他把自己比作一个“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老和尚”。

这段时间里,他游遍山水,在戎州地区留下不少的石刻,其中以流杯池为最。

“宜宾市郊之北,有崔科山(也名天柱山)横亘之际。

山下,一巨石中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20余米,谷底有清泉缓缓流出,绕谷底没入石中,为一天然奇观。

”他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的意境,于此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 这就是宜宾流杯池。

自宋以来,后人为纪念黄庭坚,相继在流杯池周围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楼”、“山谷祠”、“吊黄楼”等建筑。

涪翁楼是昔曰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在此留下了《苦笋赋》、《荔枝绿颂》等华章传于后世。

而《苦笋赋》以其俊美的行书字体格外的引人注目。

此石刻字帖为行书字体,整篇字帖矫健洒脱,刚柔相济,行气揖让穿插颇具韵味。

黄庭坚书法对联

黄庭坚书法对联

黄庭坚的书法对联,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深意。

以下是一些黄庭坚书法的对联内容:
1.春归大地,家和业兴,万象更新,惠风和畅,春和景明,春深似
海,时和景泰,福禧临门,吉祥如意,春满大地,欢度春节,迎春纳福,喜气盈门,万事如意,春浓如酒,福满人间,福如东海,流长远春。

2.在门庭乐太平,春归大地风光好,福降人间喜气多,春到世间人
增寿,喜临门第壁生晖,家和财旺事如意,人安福满业兴隆,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地春。

3.春晖映彩千家旺,大地流金万象新,春风送喜财盈室,岁月更新
福满门,旧岁又添九个喜,新年更上三层楼。

此外还有吉星高照全家福、快雪时晴满院春、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等。

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特点简要概括

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特点简要概括

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特点简要概括黄庭坚(1045-1105)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行书作品《松风阁诗帖》是其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部诗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优美的笔墨和精湛的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将从笔墨特点、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简要概括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的特点。

一、笔墨特点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的笔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线条流畅优美,其书法的笔触流畅舒展,近似行云流水,线条自然柔美,展现出了黄庭坚婉转动人的艺术风格。

其次是墨色深浅变化丰富,黄庭坚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通过用墨的轻重变化来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再者是章法严谨有序,黄庭坚的行书章法严谨有序,构图合理,整体布局和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内容特点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的内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诗句含义丰富,黄庭坚不仅在行书中展现了对诗词的敏感理解,更是在作品中赋予了诗句更深层次的含义,通过行书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题跋意境深远,黄庭坚在《松风阁诗帖》中的题跋更是点题入画,不仅对诗句进行了赏析解读,更是通过题跋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深刻意义。

三、历史意义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黄庭坚个人行书艺术的代表作,更是宋代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一。

其行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之作,除了其自身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其融合了诗词与书法艺术,使得整体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深远。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黄庭坚的作品无疑是书法艺术的一次革新,更是我国古代文学与艺术融合的典范。

正是因为如此,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帖》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价值。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

.学号_ 12411424__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评黄庭坚书法的艺术特点院(系)名称:美术系专业名称:书法4班学生姓名:杨雨欣指导教师:彭建成二○一五年九月摘要: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他曾自诩:“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书法之道。

尤其其草书,从唐代狂草抒狂放于顿挫、发性情于笔墨变为用浓墨书写,理性布局,他的书法被后世如唐高宗、文征明等同样为书坛泰斗的人物所借鉴。

要研究黄庭坚的书法特征,其书法理论是不可回避的。

单从书法技法方面来看,他在书论中主要提倡“清气”、“笔圆”、“生动”、“瘦劲有力”。

关键词:黄庭坚;江西诗派;书法技巧;书坛泰斗绪论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

宋四家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

不断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

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元年(1065年)进士。

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郎。

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与苏轼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宋代书界巨擘,《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奕自成一家”,列宋四家之二,著作有《山谷题跋》。

1、黄庭坚生平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江西修水县人。

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黄庭坚毕大事帖释文 -回复

黄庭坚毕大事帖释文 -回复

黄庭坚毕大事帖释文-回复“黄庭坚毕大事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事件。

这篇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和艺术魅力,传世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来回答黄庭坚毕大事帖的释文。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该作品的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整体来看,这句话表达了黄庭坚的治国理念,主张以“天下为公”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其中的每个字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大”。

这个字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壮大”、“伟大”的意思,暗示着黄庭坚的志向和抱负。

其次,“大”字也可以指代公正和公平,也是黄庭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观。

接下来是“道”字。

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味着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境界。

黄庭坚通过使用“道”字,传递了他理想中的国家治理模式,即以道德和良知为指导,推行正义和公平。

然后是“之”。

这是一个虚词,起着连接的作用,表示前后字句的关系。

它由“十”和“丝”组成,意味着十分之一,或者细微之意。

在这里,它强调了“大道”的重要性和微小之处的关系,突出了黄庭坚对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是“行”字。

它有“实践”、“执行”的意思,暗示了黄庭坚不仅有理念,还要将其付诸实施。

他认为国家治理不仅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实际行动。

最后,是“也”。

这个字表示结尾,可以理解为“就是这样”。

黄庭坚通过使用“也”字,表达了对自己理念的坚定信念,并积极呼吁他人共同努力,实现这个理想。

综上所述,“黄庭坚毕大事帖”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传达了黄庭坚的治国理念和他对于国家治理的期望。

每个字都含有深远的内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力的理念体系。

这篇作品凝聚了黄庭坚的智慧和成就,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黄庭坚作为宋代文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治国理念不仅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黄庭坚毕大事帖”至今仍然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瞩目和崇敬的原因之一。

书法欣赏黄庭坚

书法欣赏黄庭坚
主要成就
文学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 道、陈与义为宗(即“一祖三宗”)的诗歌流派。黄庭坚是 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
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 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 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 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 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作诗以气运笔、放笔纵意、纵横 驰骋、大开大阖、变化莫测、结构复杂,无迹可求,所以苏 诗成就虽高,师之者极少,未能形成流派。黄庭坚的创作思 路有迹可寻,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黄 庭坚的诗,法度严谨,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可以 说,黄庭坚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影响形成的 江西诗派,也影响了南宋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 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见推举 之重。黄庭坚作诗一是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来处”。 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 黄庭坚还提出诗的 “句中眼” ,所谓“句中眼”即后人所 说的“诗眼”,就是注重对关键字词的锤炼,如“春风又绿 江南岸”之“绿”字,即是锤炼而来,可谓“置一字如关门 之键”。二是重视句法。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无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 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宋元祐元年 (1086 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 讨官。宋元祐二年(1087 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

黄庭坚著名书法作品

黄庭坚著名书法作品

黄庭坚著名书法作品
1、《花气薰人帖》
宋·黄庭坚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2、《送四十九姪诗》
宋·黄庭坚
又姓财相见,何堪举别觞。

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

接物宜从厚,修身贵有常。

翁翁尤念汝,早去到亲旁。

3、《松风阁诗帖》
宋·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4、《寒山子庞居士诗》
宋·黄庭坚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人世若浮萍。

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院,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

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

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

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

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

黄庭坚书法成就实用4份

黄庭坚书法成就实用4份

黄庭坚书法成就实用4份黄庭坚书法成就 1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__,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大都散见于《山谷集》中。

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

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__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__,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

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黄庭坚临瘗鹤铭卷释文高清

黄庭坚临瘗鹤铭卷释文高清

黄庭坚临瘗鹤铭卷释文高清黄庭坚《临瘗鹤铭》卷,是一幅非常重要的古代书法作品。

这幅卷轴由黄庭坚(1045年-1105年)创作,被认为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将为您呈现黄庭坚《临瘗鹤铭》卷的释文,以及对其内容和艺术价值的解读。

黄庭坚《临瘗鹤铭》卷的释文如下:"卧病乐游真梦想,瘗鹤前住远闲丘。

白云生处逍遥至,青松寄凤故人留。

风月远溯游子唱,雅音高下怨秋流。

神心投与今人望,志力全胜古人休。

"黄庭坚创作这篇《临瘗鹤铭》卷的灵感来自于他对自然和艺术追求的热爱。

这篇卷轴是在他生病期间创作的,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思考。

黄庭坚在卷轴中描述了自己虽然卧病在床,但他心中有梦想并且乐在其中。

他将自己比作瘗鹤,住在远离尘嚣的闲丘前。

这象征着黄庭坚对于超越尘世束缚的向往。

卷轴之中,他提到 "白云生处逍遥至",这表明他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他以 "青松寄凤" 来代表自己的友情,虽然他病重,但他依旧将友情寄托在心。

这种友情与黄庭坚艺术追求的理念相互呼应。

在《临瘗鹤铭》卷中,黄庭坚也提到了音乐和艺术。

他描述了风月远溯的游子唱出雅音,感叹秋流,展现了黄庭坚对于文学和音乐的痴迷。

这也成为后来黄庭坚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最后,黄庭坚在卷轴中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和对后人的期望。

他希望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能够传达给现代的人们,他的志向和力量可以超越古人,具有更高的追求和成就。

黄庭坚《临瘗鹤铭》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还在于其书法艺术的卓越。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擅长于运用笔墨的力度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临瘗鹤铭》卷是他晚年作品中的代表之一,书法优美,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

黄庭坚在书法中运用了多种线条和笔画技巧,使得《临瘗鹤铭》卷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每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

同时,他的字体工整规整,展现出他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书法
黃庭坚书法
左血旌上*

电章斗补 "X
4^K
1 ^4
-
R 4^-f
l T-
4
F
0A
•缶
01鼻辩 H *
•柴M C n B

$
2
-
<
人U
1
、\孜^
仪^江

^ 0
富、俗就<
砂洛


.V I 4X ^ 莎
克丝

、4紀皖址门也 務%


二n ^(fe
$t£i 4l 1l ・r 」「
4l r
・whK!<
te ・ —*5・・“ 4・
4
• t ・L b T a.4
.F
r — ・• f
・f ; ■■f
,
二;
d 42

::*:州 上

■■K t l
<
■:>.*:•

n ;+・v e
<;
4 K I %
七 T
••r ;I
黄庭坚(1045,1103),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乂称黃豫章,洪州 分
宇(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 祖。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 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 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 旋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 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
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 冷广西宜山)贬所。

<
虹*勺

哎亠1・#
««毛十
血,上虎山4" H 丄冷屛<代 鼻玉£
<
味屮疼认X -F 蔓 朋一哮
7Ar 4>fc
必皿身別滋普 "
x lb 尢"

*认/•"
r ・->
**$
*.
a d b
.
珂'*• A b A M £<
・<匸么
炸入.于李

巧为 t ^L
.f K k lu
.|<4
扌眾比佻
4-.?i ・l
利*
fc
a J N
艺侯©
•話 汗荷险“点呎小JL A 匕A 么心&
4
川 3
尢l x
fb
f 讯条庁比
W .U .9* T

池岐
/

3
鸭l:
,e.

匚“川“
* 京<c —f 〔*r L ・A ^
仪 &£・/<周 * I >F i *
・・!k
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按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黃先生文集》。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
轼,为“江西诗派”之祖。

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

”(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诈。

有《山谷词》乂名《山谷琴趣外篇》。

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

书论有《论近进书》、
《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 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按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

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
意境,于今宜宾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流杯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