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优秀PPT课件
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避实击 虚,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 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回师自救,当疲惫之 师魏军行至桂陵时,遭齐军埋伏,庞涓被擒 ,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
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
马 陵 之 战
魏
齐
庞涓
孙膑
齐
魏 公元前341年
减
灶
计
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威王以田忌 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相救,魏国派庞 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 灶计。庞涓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便轻敌猛进 追到马陵。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 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 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 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 来,孙膑名扬天下。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楚
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 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 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 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
特点
①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 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 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 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 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桂陵 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李冰父子塑像
检测
拓展提升
思考:春秋战国战争有什么区别?
战争规模
战争目的
春秋争霸战争
军队数量少,战术单一, 往往数日就决定战争胜负
掠夺财富,确立诸侯霸主地位
战国兼并战争 战争规模大,战略战术复 杂多样,持续时间长
兼并天下,统一中国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
马 陵 之 战
魏
齐
庞涓
孙膑
齐
魏 公元前341年
减
灶
计
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威王以田忌 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相救,魏国派庞 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 灶计。庞涓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便轻敌猛进 追到马陵。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 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 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 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 来,孙膑名扬天下。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楚
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 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 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 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战国七雄
2.兼并战争
特点
①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 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 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 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 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桂陵 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李冰父子塑像
检测
拓展提升
思考:春秋战国战争有什么区别?
战争规模
战争目的
春秋争霸战争
军队数量少,战术单一, 往往数日就决定战争胜负
掠夺财富,确立诸侯霸主地位
战国兼并战争 战争规模大,战略战术复 杂多样,持续时间长
兼并天下,统一中国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 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张PPT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单元
秦襄公“位列诸侯” 秦穆公“春秋称霸” 秦孝公“傲视群雄”
正是这个地处边陲、被视为野蛮、落后的 蕞(zuÌ)尔(形容比较小的地区)小国,几百 年后却打败了经济高度繁荣、文化异常发达的 六个关东大国。
——《中国通史·第二卷》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①经济方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
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③军事方面: 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赵武灵王改革
乐毅改革
李悝变法
邹忌改革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2.商鞅
徙 木 立 信
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 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秦策一》
第7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初期形势图
目 录
一、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三、都江堰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感知战国时 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一、战国七雄
结合教材并观察以下两副地图,寻找与春秋相比,战国有什么变化?
商鞅顺势,身虽死而秦法未灭,时代长河中,精神激荡千载; 顺应时势、创新实干、不畏艰难、福国利民的精神。 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 今天的我们也应该勇担时代重任, 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9张PPT)
法家思想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1、背景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 本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原 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 变法运动?
2、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 法
李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2、构成 3、作用 4、影响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防洪、灌溉、水运等。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 之国”;2200多年来发挥巨大作 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用都江堰鸟瞰图介绍三个主体工程
解读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井田制是中国古 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形容井田制,商朝出现,西周 成熟。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 产力的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 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废井田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 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开阡陌是允许人们开 垦无主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 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这是商鞅变法中重要 的内容,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变法的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5商鞅变法内容的作用以及性质
1)、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2)、奖励耕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8张PPT)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变法改革 新兴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奴隶主
奴隶
奴隶 社会
开垦出大量 私田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 使用进一步推广
在这一变化过 程中,起决定 性作用的是什 么?
地主 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
封建 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为什么地主阶级要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燕
赵齐
魏
秦
韩
楚
根据表格,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
长平 之战
秦赵
持续 时间 不详
不详
2年
参战人数
齐国8万 魏国10万 齐国10万 魏国10万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结果
魏国元气大伤 开始走向下坡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法 抵御秦国进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的措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
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
在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赵
晋 国
魏
韩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 制度完全崩溃
一、战国七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16张PPT)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1、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3、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强
使秦国国力 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26张PPT)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 展趋势,改革措施符合秦国国情,顺应了 民意,同事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改革不 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 的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 学习商鞅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和他不向旧 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
•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 学生学 习他们 刻苦学 习、勤 于思索 、脚踏 实地、 开拓进 取的品 质。
•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 从古训 的创新 勇气, 刻苦钻 研的坚 强意志 ,广泛 实地考 察的科 学方法 ,亲尝 曼陀罗 的献身 精神, 不耻下 问的谦 虚态度 ,二十 七年成 书的坚 韧毅力 等。宋 应星对 只知追 求功名 利禄者 的蔑视 ,对人 与自然 关系的 精见卓 识(《天 工开物 》书名 就体现 了这种 认识)。徐光 启利用 外国传 教士采 用介绍 西方科 学知识 笼络统 治者以 换取传 教有利 条件的 做法, 坚持从 利国利 民出发 并一再 敦促, 终于使 意大利 传教士 利玛窦 答应先 译《几 何原本 》一书(利玛窦 口述, 徐光启 笔译)。
智慧。
4.修建都江堰的主持人是谁?
李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一、科技名著
•
作者 著作 价值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 为多国 文字, 成为世 界医药 学的重 要文献 。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农学史上 最早传 播西方 近代科 学知识 的书籍 。
铁器和牛耕 的出现
垦田变私 出租
地主与农民 出现
战斗 力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38张PPT)
地主
士兵
农民
奴隶主贵族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 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 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 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 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 的昏庸。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 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 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
燕
赵 齐
魏 秦
韩
楚
齐东
楚南
田 秦西 三
氏 代 齐
燕 赵 魏
北 后 中
家 分 晋
韩间
燕
填
一
填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魏
赵括取代 我廉坚颇守!不出!
你能奈何?
赵 王赵
括
长
平
之
战
我!离间纸兵上!谈
廉 赵我天下 颇 括无敌!
白 起
学历史 知典故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战 国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是成功了。
讨论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 还有商鞅本人的决心,加上改革的措施符
合时代的要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
怎样设计的呢?
岷 江
玉垒山
成都平原
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岷
玉 垒
江
山 玉垒山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
成
分水鱼嘴
内江:灌溉 外江:分洪
飞沙堰 ——泄洪排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秦孝公
商鞅
旧
改
贵
革
族
派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
商鞅入秦·舌战群臣
百姓
立木为信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页37。
第
7
课
战
国
本课 时
小结
期 的
社
会
变
化
战国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七雄 此消彼长的兼并战争
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富国强兵
商鞅 变法
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影响
迅速崛起,为秦国统一 中国奠定基础
都江堰 秦国 李冰 天府之国
学以致用
篇章一· 新形势,新格局:战国七雄
篇章二· 新制度,新潮流:商鞅变法 篇章三· 新发展,新规划:都江堰
学习目标
1、归纳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兼并战争的特点。
2、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中国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段示意图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作 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李冰父子像内江鱼Fra bibliotek嘴 外江
渠 宝口瓶
都首
江
飞沙堰
堰 灌溉网
材料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
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2:—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商鞅变 法的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 公元前356年 人 物: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 地位: 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 性质:是一场比较彻底的
地主阶级改革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商鞅变法的 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 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并赏赐田宅,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的影响
•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3.战国七雄 4.时代特点 5.著名战役
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 2.内容 3.意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 2.都江堰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作业布置
记忆本课相关内容,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 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② 商鞅本人具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措施得当。 ③当时统治者改革决心大,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 修建背景: • 时间: • 人物: • 地点: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注重兴修水利。 公元前256年 李冰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构成: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6张PPT)
政治改革确 立新的社会 制度
商鞅变法以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 主要或者说根本原因.
2.政治:
奴隶主 铁农具、牛耕
占有
租
井田(外)
地主 转 为 大量私田 转
奴隶、平民
种
为 农民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诸侯国掀起一系 列变法改革运动。例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齐国邹忌改革, 燕国乐毅改革等。
4.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与 变革交织,动荡与创新 并存,一大批杰出的思 想家,他著书立说、招 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治 国理念,从而形成了历 史上空前壮观的“百家 争鸣”。
法家韩非子思想主张:进步的历史观,主张 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张以法治国 (严刑峻法);“法”、“术”、“势”糅 合的为君之道。
1.经济: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
根本原因
2.政治: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奴隶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
想理论武器
1.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铁农具
权力下移 晋
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
赵魏韩三家分晋
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 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 控齐国朝政。公元前386 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候, 取得合法地位。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赵、魏、韩
1、形成: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燕4
赵5
齐1
东
南 西
秦3
北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7.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5张)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军有制队的战斗
经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济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国人富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 统一全国奠 定基础。
军 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强位兵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2、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 3、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我坚守不出赵!括取 你能奈何代?廉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 无敌!
白 起
秦
括
纸上谈兵!
活动一:阅读“长平之战”历史材料
秦军射杀赵括。扩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 大震。——(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成功!
达到变法的目的。
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 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 有效的改革措施。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武
西平
王
周王
建
灭东
周
亡迁
小知识: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春秋之 后,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西 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 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公 元 前
公公 元元 前前
春秋时期
公公
元元 前前
战国时期公 元 前 Nhomakorabea2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你是秦国一位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
么?如果你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1.建立县制2.废除
1.政治: 旧贵族的世袭特
权3.编定户籍4.严 明法度。
加强中 央集权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队的战
2.经济:1许.废土除地井自田由制买,允卖;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斗力, 成为最2.奖励Fra bibliotek织;3.课题导入
燕4
东
赵5
齐1
南
魏6
西
秦3
北
韩7
到
中
央
楚2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桂陵之 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赵
救命啊
!齐
桂 陵
魏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C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为 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各诸侯国实行变法。
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 除旧贵族特权。
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
(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商鞅舌战群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引变导法探内究:容
作用
影响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农民积极 性从而促进经济 发展
国 强盛的 富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 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 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 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 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 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 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4-35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是著名的水利工 程都江堰,它位于哪 里?是谁修建的?它 主要有什么作用?
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 修建者:李冰(秦国) •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使成都平原变
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 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魏 庞涓
齐 孙膑
秦
赵
赵廉 括颇
白 起
秦赵长平 之战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及评价?
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 域广,持续时间长
评价:第一,消极影响。 第二,积极影响。促进政治
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 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独立自学二
阅读P33,3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