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学生版)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5cacc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5.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十五种:一、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固定句式大全整理版
![固定句式大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a7a57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8.png)
“……不亦……乎”译作“(岂)不是……吗” 2、“何……为” “何以……为”
例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例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何……为” “何以……为”译作 “还要……干什么”
“为什么……呢”
例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他成功 失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例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
侯,然后快于心与”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着生命危险
,“…与…各,抑个…诸…”侯译国作“结…怨…还,是这……样”或心“…里…才或者痛…快…”么
?”
7
四、表反问或疑问的固定句式
“……有所……”译作“……有什么……”
例2.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
“……无所……”译作“……没有什么……”
2
一、表陈述或判断的固定句式
3、有以、有所以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庄暴见孟子》)
“……有以……”译作“……有办法用来……” “……有所以……”译作“……有什么可以用(拿)来
“凭什么……呢”
8
四、表反问或疑问的固定句式
3、如何、奈何、若何 例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例2.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如何、奈何、若何”译作“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4、“如……何 ”“奈……何”“若……何” 例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例2、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2、与其……孰(岂)若……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94c14e1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f.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十五种:一、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完整版)高中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docx
![(完整版)高中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949d2840912a216147929e2.png)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一、表示疑1、何所⋯⋯?表疑的固定构。
是“所⋯⋯者何”的倒装和。
可“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 女何所思,女何所。
文:姑娘所想的是什么,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 炭得何所?(白居易《炭翁》)文:炭得来的所求的是什么?2、奈何⋯⋯?若何⋯⋯?如何⋯⋯?可:“⋯⋯怎么?”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文:拿了我的璧玉,不我城,怎么?可:“ 什么⋯⋯?”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襄公二十六年》)文:(楚国作)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什么要听从种主呢例:奈何取之尽,用之如泥沙? 文:什么掠取一一也要搜刮殆尽,使用却像待泥沙一浪呢?3、何如同构有“何若” 、“奚如”、“胡如”、“奚若”等。
( 1)代性固定构。
常用于作行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怎么”。
例:樊曰:“今日之事何如?”文:樊:“ 在的情况怎么?”( 2)表示比的固定构。
可“比⋯⋯怎么”。
例:王以何如其父?文:大王(括)比他的父怎么?4、如⋯⋯何?奈⋯⋯何?可:“拿⋯⋯怎么呢?” “ ⋯⋯怎么” 、“把⋯⋯怎么”例 :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文:太行、王屋怎么?例:三老不来,奈之何?(《西豹治》)文:三老不回来,把他怎么?5、孰与;与⋯⋯孰“跟⋯⋯比,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更美?例:公之廉将孰与秦王?文:你看廉将和秦王比,怎呢?二、表示反1、何⋯⋯之有?可:“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文:宋国有什么罪呢?2、如之何⋯⋯?可:“怎么能⋯⋯呢?”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文: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3、不亦⋯⋯乎?可:“不是⋯⋯?”不也是⋯⋯?”例:求若此,不亦惑乎?文:像求,不是糊涂?例:学而之,不亦乎?文:学并且常温所学知,不也是高的?4 " 不⋯⋯乎 " 用,表反,相当于代的" 不算是⋯⋯? "例:此不者小而近者大乎?文:不算是的小而近的大?5、 ( 其)⋯⋯哉(乎、耶)?可:“ 道⋯⋯?”例:夫患常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独伶人也哉?《伶官序》文:(人生的)患常常是从微的事情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的事物所困,道只是伶人才如此?例:得之而失之易欤?《伶官序》文:道是得天下而失天下容易?6、安⋯⋯哉(乎)?可:“怎么⋯⋯呢?“哪里⋯⋯呢?”例:然刘豫州新之后,安能抗此乎?(《赤壁之》)文:但是刘豫州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呢?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文:燕雀哪里知道的大志向呢?7、⋯⋯非⋯⋯欤?可:“⋯⋯不是⋯⋯?”例:子非三大夫欤?(《屈原列》)文:您不是三大夫?8、宁⋯⋯耶?可:“哪里⋯⋯呢?”例:宁知此骨所耶?文:哪里会想到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9、⋯⋯哉?可:“ 道⋯⋯?”例:人之立志 ,不如蜀鄙之僧哉?...文:一个人立志向,道不如四川境的个和尚?10、独⋯⋯哉(耶)?可:“ 道⋯⋯?”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文: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例:相如,独畏廉将哉?文:我相如然才能低下,道就怕廉将?11. “其⋯⋯乎(也、耶)”,表揣、希望、反等气。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ccf3d5e9f5335a8103d2206e.png)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e3dd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2.png)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特定的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式类型,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句式进行总结。
1. 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式类型,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前,谓语在后。
例如:“天空明净,万物生长。
”这个句子中,“天空明净”是主谓句的例子。
2. 主谓宾句:主谓宾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
例如:“学生们认真听讲。
”这个句子中,“学生们”是主语,“认真听讲”是谓语,“听讲”是宾语。
3. 主谓宾补句:主谓宾补句是在主谓宾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补足语。
宾语补足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特点或状态。
例如:“他把花儿摘红了。
”这个句子中,“摘红了”是宾语补足语,用来说明“花儿”的状态。
4. 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更多个具有相同地位的简单句或复合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
并列连词可以是“和”、“与”、“或”、“而”等。
例如:“马跑得快,鸟飞得高。
”这个句子中,“马跑得快”和“鸟飞得高”是并列句。
5.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例如:“他说他要去旅游。
”这个句子中,“他说”是主句,“他要去旅游”是从句。
总体来说,文言文的句式类型丰富多样,但在表达方式上相对固定。
掌握这些句式类型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ad84e7c3240c844769eaeef7.png)
初中常用文言固定句式1、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2、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3、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
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4、……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
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择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5、……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
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如……何,其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
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https://img.taocdn.com/s3/m/4255573a0b4c2e3f57276352.png)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H、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何辞为?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24个文言固定句式
![24个文言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db471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5.png)
24个文言固定句式24个文言固定句式是一种汉语中常用的固定句型,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
其中包含“正反义、递进、倒装、对照、比喻、数字比喻、并列、原因、结果、条件、让步、目的、异体、复句、插入、连词、重叠、抑扬、引申、排比、拟人、夸张、双关”等24种。
1、正反义:正反义是指一句话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意思是相反的,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2、递进:递进是指一句话中由一个简单句出发,然后用其他的句子去补充说明,使句子的意思变得更加丰富,如:“爱情是一座桥梁,它不仅连接着男女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使心灵友好地交流”。
3、倒装:倒装是指句子的词序颠倒,使句子的意思有更大的变化,如:“炎夏将至,又是一片无尽的暑气”。
4、对照:对照是指用对立的词、句子来表达事物的不同方面,如:“人生有多种形式,有酸有甜,有悲有喜”。
5、比喻:比喻是指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看法或思想,如:“人生就像一幅画,有喜有悲”。
6、数字比喻:数字比喻是指用数字来表达一种概念或某种现象,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并列:并列是指用并列的方式来表达一种观点或思想,如:“勤奋、智慧,成就一切”。
8、原因:原因是指用原因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发生的根源,如:“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原因是地球运行”。
9、结果:结果是指用结果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发生的结果,如:“太阳升起,天空明亮,结果是万物苏醒”。
10、条件:条件是指用条件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发生的条件,如:“太阳升起,阳光照耀,条件是晴空”。
11、让步:让步是指用让步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的结果,如:“太阳升起,夜空星空,虽然有了一片漆黑,但仍然有繁星点点”。
12、目的:目的是指用目的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发生的目的,如:“太阳升起,花朵开放,目的是让生命欢畅”。
13、异体:异体是指用异体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情,如:“太阳升起,万物生机,曙光初现,把世界染上绚丽的色彩”。
14、复句:复句是指用复句的方式来表明一件事情,如:“太阳升起,带来温暖,照亮了世界,把世界染上金黄的光芒”。
文言文固定句式大汇总,抄下来了!
![文言文固定句式大汇总,抄下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a92404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6f.png)
文言文固定句式大汇总,抄下来了!一、知识讲解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
二、类型示例(一)表陈述语气1. “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2. “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没有……”。
3. “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
4. “……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或“……的方法(根据)”、“用来”等。
5. “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作……”、“用……做……”。
6. “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
(二)表判断语气1.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
2. “……之谓……”、“其……之谓也”、“其……之谓……”,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
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这就叫……啊”。
前面加语气副词“其”,翻译时可加上“大概……吧”,表商量、推测的语气。
3. “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三)表委婉推测语气1. “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2. “其……乎”,译为“大概……吧”。
3. “无乃……乎”、“毋乃……乎”,译为“恐怕……吧”、“只怕……吧”。
(四)表疑问语气1. “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2. “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
3. “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4. “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
(五)表反问语气1. “岂……哉(欤、乎、乎哉)”,译为“难道……吗”、“怎么……呢”。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d31cd9aeaad1f346933f32.png)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
)【例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的”。
)【例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
表示(疑问)。
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如】故患有所不必也。
(《鱼我所欲也》)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如】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
可译作(“什么地方”。
)【例如】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
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
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8、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升序》)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麽样、怎么办”。
)【例如】①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④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殽之战》)10、如……何,译为(“对……怎麽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2、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13、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办法”。
)【例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7b328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7.png)
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初中语文常见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题目,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好文言文,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二、……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三、……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09de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9.png)
文言文固定句式整理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 (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 (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 (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 (三)何……之有? (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 (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 (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 (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 (可译为“难道……吗?")3/5【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 (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 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74a71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3.png)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固定句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归纳整理。
1. 主谓结构:- 主语 + 动词:如“吾思博学之,而不能明也。
”(《论语》)- 主语 + 动词 + 宾语:如“人皆有不好之处。
”(《论语》)2. 主谓宾结构:- 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如“吾乎,吾之知也少矣!”(《庄子》)-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补语: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论语》)3. 主谓补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宾补:如“吾日三省乎吾身。
”(《论语》) - 主语 + 动词 + 补语: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4. 并列结构:- 并列句: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
”(《论语》)- 并列分句:如“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5. 状语结构:- 状语 + 主语 + 谓语: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木兰诗》)- 主语 + 状语 + 谓语:如“天寒地冻,人心难热。
”(《史记》)6. 倒装结构:- 宾语 + 谓语 + 主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 状语 + 谓语 + 主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旅夜书怀》)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掌握了这些句式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学生资料)
![高考文言文固定句式(学生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096b704bb68a98271fefa7c.png)
2014年高考文言文复习常见固定结构(1)一、“以为”、“以……为”意思: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2.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二、“所以”意思: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2.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如……何”、“奈……何”、“若……何”意思:1.王曰:“取吾璧玉,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四、“何以……为”意思: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4.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五、“何……之有”意思:1.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列传》)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3.宋何罪之有?(《墨子》)4.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六、“不亦……乎”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七、“无乃……乎”意思:1.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论语》)八、“得无……乎”意思: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高考文言文翻译(1)2013年全国课标2卷(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1.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翻译:2.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https://img.taocdn.com/s3/m/877c512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d.png)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课文例句比较多)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XXX:“你凭什么知道?”B、XXX……?(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子在想什么,问女子在想什么?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那你怎么办?D、如…XXX?XXX?(拿…怎么样呢?)例如:虞兮虞兮,你该怎么办?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我和城市相比,哪个更美?公之视廉将军,和XXX相比,哪个更好?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而XXX刚刚败了,你怎么能抵抗这个难题呢?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然轻胜,被抛弃降顺秦国,你不同情公子姊姊吗?H、何为……?(为什么……?)例如:你为什么要生我家呢?2)表示反问:A、XXX……哉(也)?(怎么能……呢?)例如:如果只是做佣人,你怎么可能富有呢?何能胜过这条路呢?B、何……为?(……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如:你干什么呢?C、其……乎?(难道能……呢?)例如:尽你的努力,却无法到达目标,这样你就不会后悔了,难道还有人能够批评你吗?D、顾……哉?(难道……吗?)例如: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吗?E、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然有弩箭,却害怕XXX将军吗?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小鸟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志向呢?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道也不发怒,这不是君子吗?H、……非……欤?(……不是……吗?)例如:这不是三闾大夫吗?I、宁……耶?(哪里……呢?)例如:难道不知道这是回家的最后一程吗?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然有君命,速度怎么这么快啊!B、直…耳!(只不过……罢了!)例如:XXX:“不可,只不过不到一百步!”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了,只能等待死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一、表示疑问
1、何所……?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
2、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译文:
3、何如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
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
5.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前者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
6、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二、表示反问
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3、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
4、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
5、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
6、“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
表揣测:"大概(恐怕)……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7、"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译文:
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例:嗟夫,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续孟尝君传》)
译文: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四、表揣度
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
例: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我伐颛臾》)
译文: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可译为:“该不是……吗?”
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
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
可译为:“与其……不如……。
”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
2、其……,其……也?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
六、表示其他
1、所以……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墨子·公输》)
译文: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
(《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译文:
2、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
译文: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译文:
4、……之谓也;其……之谓也。
可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文:
5、无以……;有以……。
可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
译文: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6、"以……为"连用,相当于"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7、(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
8、……孰与(若)……
表示比较和选择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
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择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