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复习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复习知识点

《战略管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一、超额利润:是指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二、超额利润的产业组织模型1、行业组织模型(I/O模型)13(外部环境)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一个公司战略行动的决定性因素,这个模型的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有吸引力的(比如,有利可图的)行业,并在这个行业竞争中获得成功。

五力模型:供应商,顾客,行内现有竞争者,替代产品和潜在进入者(2)选择超额利润潜力巨大的市场(3)(4)(5)利用公司优势(发展或购买的资产和技能)实施战略2、 资源基础模型16(内部环境)认为公司独有的资源和能力是通往战略竞争力的关键资源:是指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部分,如资本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融资以及有(1) 找出公司资源,研究其较之竞争者而言 的优势和劣势(2)确定公司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可以让公司做些什么以战胜竞争对手(3) 确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强其竞争优势(4) 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5)选择能使公司最大限度利用其资源和 能力来发掘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三、利益相关者20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同时受企业战略产出的影响,并对企业经营业绩拥有可实施的主张权的个人或群体。

主要类型: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股东、主要的资金供应者【如银行】)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主要顾客、供应商、所在社区、工会)组织利益相关者(员工、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四、组织文化第二章一、外部环境的分析构成36扫描确认环境变化和趋势的早期信号监测持续观察环境变化和趋势,探索其中的含义预测根据所跟踪的变化和趋势,形成结果预期评估依据环境变化或趋势的时间点和重要程度,决定企业的战略和管理二、行业环境、五力模型有哪些?46行业环境:五力模型三、什么是战略集团?第三章一、有形资源:企业的借款能力以及其物质设施状况都是可见的73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相比,无形资源是一种更高级、更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二、可持续竞争的标准781、有价值的能力帮助企业减少威胁或利用机会稀有的能力不被他人拥有难以模仿的能力历史的:独特而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或品牌模糊性因素:竞争力的原因和应用不清楚社会复杂性:经理、供应商及客户间的人际关系、信任和友谊不可替代的能力:不具有战略对等性的资源三、什么是外包84外包是指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的一种可创造价值的服务第四章、第五章一、业务层战略122:是指公司使用的通过对某一特定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的利用以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一整套互相协调的使命和行动。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重点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重点)1、战略管理与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战略管理:是指管理理论中最高层次的管理,它不仅要以管理基础和职能管理为基础,还融合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职能管理:是指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以提高一个组织中职能效率。

主要包括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与开发管理等。

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以提高组织职能部门的效率。

它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贸易管理等。

职能管理是从企业局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如何将企业的各个职能部分协调一致,需要企业战略管理发挥作用,战略管理的整合性是其区别与职能管理的最重要一点,它从企业整体的、全局的角度,综合运用职能管理理论,处理涉及企业整体的和全面的管理问题,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管理的整体最优水平。

2、战略管理的目的(识记)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3、战略的5P概念(识记、理解并应用)明茨伯格提出企业战略是由五种规范的定义阐述的,即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这构成了企业战略的“5P”.战略是一种计划: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预计的心动程序,是一种处理某种局势的方针.根据这个定义,战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战略是在企业发生经营活动之前制定的;(2)战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制定的计划。

战略是一种计谋: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企业将战略作为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具体手段。

战略是一种模式: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重要决策、采取的途径和行动以及对企业主要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模式。

战略是一种定位:是一个企业在自身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或在市场中的位置.战略是一种观念:即所有战略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人们思维的创造物,是一种精神产物。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战略管理题型:单选1分*10=10分名词3分*5=15分简述5分*4=20分辨析2个15分论述 2个20分(其中⼀个是上机感想10分)案例1个 20分第⼀章战略领导、战略实现的过程与竞争优势⼀.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企业为求得⽣存、长期稳健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标、途径、实现⽬标的总体谋划。

2、战略管理:是指对⼀个企业或组织在⼀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向、⽬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3、竞争优势:战略所带来的⼀家企业相对于另⼀家企业的卓越绩效。

4、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战略令企业在多年时间⾥保持⾼于平均⽔平的赢利能⼒。

5、使命:企业的使命描述企业要做什么(P16)6、愿景:公司的愿景描述了某种期望实现的状态,通常是⽤⾮常⼤胆的语⾔来清楚地说明公司想要实现的⽬标。

(P17)⼆.简答1、好的公司⽬标应当包括四个特点(详P20)①简明和定量②切中要害③既有挑战性⼜有现实性④时限的要求2、战略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①有愿景、有⼝才、始终如⼀②清晰的商业模式③奉献精神④信息灵通⑤愿意授权⑥灵活运⽤权⼒⑦情商较⾼:⾃我认知;⾃我管理;激励;同情;社交技巧3、股东价值决定因素(P7)股东价值最⼤化是盈利性企业的终极⽬标。

三.看⼀下撞⼤运与战略(P24)四.讨论题P351、什么是战略?商业模式和战略有何区别?2、持续的优异的赢利能⼒的来源有哪些?3、P35第⼆章外部分析:识别产业机会与威胁⼀.名词1、战略群组是实⾏相似商业模式的企业群体。

⼆.简答产业⽣命周期中的阶段1、萌芽阶段2、成长阶段3、振荡阶段4、成熟阶段5、衰退阶段知道如何⽤波特的五钟竞争⼒量模型(详P43 )(个⼈认为可能与案例有关)1、潜在竞争者进⼊的风险潜在竞争对⼿是当前不在⾏业内但是有能⼒进⼊本⾏业的公司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竞争对⼿指的是产业内互相竞争市场份额的企业。

竞争强度的因素:产业竞争结构;需求状况;成本状况;退出壁垒⾼度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量在下列情况下购买者是⼒量强⼤的:购买者拥有⽀配地位;购买量采购量很⼤;产业依赖于购买者;购买者转移成本很低;购买者是进⼊本产业的威胁者之⼀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量在以下情况下供应商⼒量最强:供应商的产品对于产业极为重要,替代品很少;产业对于供应商⽽⾔不是重要的顾客;产业内企业的转移成本很⾼;供应商是进⼊本产业的威胁者之⼀;产业中的企业⽆法威胁进⼊供应商的产业5、产业替代性产品的相似度:替代性产品是来⾃其他企业或产业的能够满⾜顾客类似需求的产品三.规模经济优势的来源1、⼤规模⽣产标准化产品带来的成本削减2、⼤宗购买原材料和部件的折扣3、固定⽣产成本均摊到⼤量产品单位上所产⽣的成本优势4、⼴告和营销费⽤均摊到⼤量产品单位上所产⽣的成本优势四.讨论题P701、在什么情况下,产业内最可能爆发价格战?价格战对企业有哪些影响?企业应当如何应对价格战的威胁?第三章内部分析:独特竞争⼒、竞争优势与赢利能⼒⼀.名词:1、独特竞争⼒: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所独有的、引导企业产品差异化或实现持续低成本结构从⽽获得竞争优势的⼒量。

战略管理考试重点、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考试重点、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战略:战略是企业着眼于未来,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为获得持久竞争优势以求得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2.成本领先:成本领先是企业努力发现和挖掘所有的资源优势,特别强调生产规模和出售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行业内保持整体成本领先地位。

3.市场渗透:市场渗透是指企业通过更大的市场营销努力,提高其产品或服务在选定目标市场上的份额。

4.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指企业同时经营多项业务的成本会低于单独经营同样数量的单一业务的成本,其效应主要来自对企业多项业务可以共享的剩余资源的利用。

5.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6.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7.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活动领域和资源配置模式的确定,在市场上形成的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其核心就是企业运用自己的竞争地位,以相对于竞争对手更高的价值实现战略目标。

8.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指购买者将购买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到购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所支付的一次性成本。

9.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已有企业而言新进入者的弱势。

10.使命: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就是应满足顾客何种需要和从事何种业务,以及企业的根本任务或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

二、章节重点1.第一章1)战略的三个层次是什么?每个层次的范围和研究重点是什么?公司战略:又叫企业总体战略, 决定企业应该择哪类经营业务,进入哪些领域。

竞争战略:又叫基本战略、一般战略、事业部战略或SBU战略。

它决定企业如何在所选定的领域内与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

职能战略,包括:研发战略、财务战略、营销战略、生产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

它研究企业的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以及提高组织效率的问题。

2)掌握战略管理的三种基本理论,其主要区别是什么和主要观点?经典战略理论,核心思想:企业战略的基点是适应环境。

战略管理复习

战略管理复习

外向型探索战略:转变为外向型企业。

出口导向型战略: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出口有优势的产品,培育大代理商。

跨国经营战略:多资金,国外建基地,商品直接外销。

战略构成: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增长向量包括:市场渗透(现品现使命)产品开发(新品现使命)市场开发(现品新市场)多种经营(新品新市场)。

竞争优势有:成本,集中,差异化。

竞争优势(获利能力)→产品市场范围(获利范围)→增长向量(获利范围扩展方向)→协同作用(总体获利能力的潜力挖掘)战略管理的流程: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评价和调整战略层次:职能层战略(观念,抽象)→业务层战略(两中)→公司层战略(执行,具象)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直接因素和环境因素。

企业政策制定影响因素:政府管制,对手行为,风俗习惯,企业传统,环境变动。

战略控制:确定评价标准→实际工作效果→评价工作业绩。

战略修订:局部修订→职能战略修订→总体战略修订。

利益相关者: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等)战略决策者(高管),战略实施者。

宏观环境:政法,经济,社文,技术。

行业结构(五力分析法):潜在竞争者,购买者,供应商,替代品生产者,行业内对手。

进入障碍:规模经济,资金,转换成本,渠道,成本劣势,政策。

预期报复。

退出障碍:退出费用,战略相关性,感情,政府社会限制,高度专业化固定资产。

行业内竞争:增长慢,竞争激烈,规模经济要求。

替代品威胁:成本低,转换成本低,替代品和现品极类似。

供应商讨价能力:集中度高,替代品压力,供应规模,转换成本大小,向前一体化,信息优势。

购买者讨价能力:大量购买,购买费用比重大,产品差异化小,转换成本,购买者利润,向后一体化,后期服务关系不大,信息优势。

战略环境分析:权重分析法。

内部因素(目标和价值观,资源和能力,结构和机制)→战略→外部因素(竞争者意图行为,顾客需求,供应商关系)。

有形资源:财务,实物,组织资源。

无形资源:技术,声誉,创新资源。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选择题1.著名的5P模型是由谁提出来的?(A)A.亨利明茨伯格B.迈克尔波特C.斯蒂芬罗宾斯D.法约尔2.强调战略匹配或战略契合,认为战略的核心就是企业内部独特的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合理匹配的范式是?(A)A.三安范式B.行业结构范式C.资源能力范式D.顾客价值基础范式3.揭示了外部环境,特别是行业环境,对战略的决定性影响的范式是?(B)A.三安范式B.行业结构范式C.资源能力范式D.顾客价值基础范式4.“事业战略”的主导范式是?(D)A.三安范式B.行业结构范式C.资源能力范式D.顾客价值基础范式5.90年代中后期战略管理的研究内容是?(D)A.公司战略B.竞争优势C.战略评价D.战略变革6.以下属于中层管理者的是?(D)A.董事长B.总裁C.总经理D.职能部门经理7.对某一职能部门的目标和行动负责的管理者是?(B)A总体管理者B.职能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D.中层管理者8.组织管理者按照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下面哪一个不是按照管理层次划分的?(D)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职能管理者9.(C)是企业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A.企业文化B.战略愿景C.战略使命D.战略目标10.企业的战略目标一经制定和落实,就必须(A)。

A.保持相对稳定B.根据具体环境状况时常调整C.保持长期不变D.每年都应该依据市场变化有所改动11.战略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C )的最有效方法。

A.可接受性B.可实现性C.可检验性D.可挑战性12.理解新技术如何能够去开发新产品、新流程或新材料是对总体环境中(C )方面分析的结果。

A.经济B.政治法律C.技术D.全球环境13.苹果公司与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软件领域已经竞争多年。

按照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这属于(D )。

A.潜在进入者的威胁B.购买商的议价能力C.供应商的议价能力D.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14.( D )不是行业进入壁垒。

战略管理复习题答案

战略管理复习题答案

战略管理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职能战略的是( )。

A.收缩型战略B.低成本领先战略C.市场营销战略D.差异化战略【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17。

2.以下属于广义战略论者的有( )。

A.安索夫 B.霍弗 C.申德尔 D.安德鲁斯【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2。

3.在化妆品行业中,( )往往是最重要的进入壁垒。

A.转换成本 B.产品差异 C.资本需求 D.销售渠道【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3。

4.下列关于产业赢利能力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壁垒低,则赢利能力高。

B.进入壁垒低,则赢利能力低。

C.产业内竞争越大,则赢利能力高。

D.替代品压力大,则赢利能力高。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D【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2。

5.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五种力量模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是潜在进入者、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购买者和( )。

A.服务商 B.供应商 C.生产商D.销售商【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2。

6.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法中,战略要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但是各要素的权重值之和必须为( )。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67。

7.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般常用的分析工具就是( 分析模型分析模型C.价值链分析D.竞争战略的五种力量模型【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35。

8.获利能力最好的产业是( )。

A.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的产业 B.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的产业 C.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的产业 D.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低的产业【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7。

9.对战争全局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确定的方略是( )。

A.企业战术B.管理战略C.战略D.战术【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战略管理的期末复习

战略管理的期末复习

填空题、名解、简答、论述或案例1. 安德鲁斯的定义:企业总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它决定与提醒企业的目的与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及方案,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及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与社会作出的经济及非经济的奉献。

2 魁因的定义:战略是一种模式或方案,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及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3 安索夫的定义: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有必要先确定自己的经营性质。

通过分析企业的共同的经营主线,可以把握企业的方向,同时,企业也可以正确地运用这条主线,恰当地指导自己的内部管理。

4 明茨伯格的定义:生产经营中,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内涵,明茨伯格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的提法,提出了企业战略是由五种标准的定义阐述的,即方案、计谋、模式、定位与观念构成了企业战略的5P。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的远景、使命与战略目标,科学地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及分析,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并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利益相关者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者受企业行为影响的任何团体与个体。

战略群组是由在同一行业中采用相似战略、具有相似竞争特征的公司组成的集团。

业务外包:以外加工方式从外部提供者处购置一种创造价值的效劳行为,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降低本钱、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本钱领先战略:亦称本钱战略,其核心就是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根底上,通过在内部加强本钱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效劳与广告等领域内把本钱降到最低限度,成为行业中的本钱领先者,并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差异化战略;亦称特色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及众不同的产品与效劳,创立一些全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以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V集中化战略:亦称专门化战略,是指将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置者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或效劳。

战略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1近代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钱德勒Chandler 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

安德鲁斯Andrews 提出制定战略的SWOT分析框架安索夫H.I.Ansoff 出版了《战略管理思想》,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提出了战略的四要素2战略的构成要素(四要素)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3明茨伯格提出企业战略的“5P”: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计谋ploy,计划plan,模式pattern4竞争优势是某种不同于别的竞争对手的独特品质,这种品质难以观察和测量,但在竞争中能够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

5企业战略: 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外部环境与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手段等方面所展开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6战略管理过程1)确定企业愿景,使命以及战略目标2)外部环境分析(机会与威胁)与内部环境分析(优势与劣势)3)战略分析与选择4)战略实施5)战略评价与控制7愿景是对企业未来可能的和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状态,愿景看到的景象的一种设想,是对未来乐观而又充满希望的表述。

8使命是组织或个人基于其价值观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应承担的责任,它揭示组织或个人存在的根本理由。

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它阐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目的或理由。

9企业社会责任 CSR 是指在市场经营体制下,企业除了为股东尽追求利润的责任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卡罗尔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美德责任10行业生命周期阶段与特点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导入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1、某国际快餐连锁公司宣布在中东开设连锁店,但并不出售猪肉汉堡,只出售牛肉汉堡、鸡肉汉堡和鱼肉汉堡。

这说明该国际快餐连锁公司在战略分析中考虑了()。

[单选题] *A、政治和法律因素B、社会和文化因素(正确答案)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PEST分析的经济环境因素的是()。

[单选题] *A、产业结构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地区分布(正确答案)D、国民收入分配政策3、商界有句名言“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

从战略分析角度来看,该说法主要分析的因素是()。

[单选题] *A、人口因素B、价值观C、生活方式变化D、消费心理(正确答案)4、迪斯尼公司在美国本土、日本和英国所开的迪斯尼乐园都比较成功,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可是在法国的迪斯尼乐园自开业以来年年亏损,其原因是忽视了()。

[单选题] *A、经济因素B、政治法律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正确答案)D、技术因素5、在宏观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具有周期性特点的是()。

[单选题] *A、政治法律环境B、经济环境(正确答案)C、计划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6、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分析模型是()。

[单选题] *A、 PEST模型(正确答案)B、 SWOT模型C、平衡计分卡D、波特五力模型7、以下关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外部环境诸因素对一个企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B、产业环境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微观的外部环境C、产业环境和位于其内部的企业不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正确答案)D、宏观外部环境因素间接或潜在地对企业产生作用和影响8、在下列情况下顾客讨价还价的权力会相对比较高()。

[单选题] *A、顾客所购买的产品没有差异性(正确答案)B、顾客所处行业的集中度低C、顾客有转换产品的成本D、顾客所处行业的利润率高9、一般情况下,具有()性质特点的行业更容易经常发生“割喉式”的价格战,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更高。

战略管理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1、战略管理:企业依据自身的使命、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对整个企业的基本任务、长期的发展目标及推动这些任务和目标实现的基本方法进行决策和谋划,并有效地运用企业资源将其付诸实施,以及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制定:战略制定是指确定企业任务,认定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认定企业内部优势与弱点,建立长期目标,制定供选择战略,以及选择特定的实施战略。

是战略计划的形成过程。

3、战略实施:企业制定出目标和战略以后,必须将战略的构想转化成战略的行动。

4、战略评价:是了解战略管理阶段的信息的主要方法5、企业愿景:指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

6、任务陈述:区别一个企业与其他类似企业的持久性的目的陈述7、长期目标:企业设定的在未来超过一年的较长时期为完成其基本任务要得到的具体结果。

8、企业战略:广义:涉及愿景、任务、长期目标和实现长期目标的方法。

狭义:仅指实现长期目标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方法。

9、年度目标:企业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阶段性的里程碑10、政策:是实现年度目标的方法11、外部环境: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企业不能完全控制的客观因素。

12、外部分析(环境审视):对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变量进行分析从中确认能使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受益的机会和企业应当回避的威胁。

13、外部机会: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法律、政府、技术和竞争等方面可以使公司在未来受益的发展趋势和事件14、外部威胁:在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法律、政府、技术和竞争等方法可以使公司在未来受害的发展趋势和事件15、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个企业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16、产业组织理论:它是企业外部分析中,分析产业组织结构的理论基础,就实现竞争优势而言,外部因素比企业内部因素更加重要。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进入的产业比企业管理者在市场营销、财务等方面做出的内部经营决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该理论还认为,企业绩效更多的是基于产业性质,如经济规模、市场进入壁垒,竞争程度等,而不是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等。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战略管理期末复习

名词解析1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其间组织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学习,建立战略方向、制定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战略并且执行这些战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满足关键的组织利益相关者。

2、事业部战略:是企业某一独立核算单位或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营单位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谋划,它要把公司经营战略中规定的方向和意图具体化,成为更明确的针对各项经营事业的目标和战略。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一系列旨在将事业部战略及公司战略与那些技能、资源、产能相匹配的计划。

4、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5、前馈控制:是基于对利益相关者投入及宏观环境的分析,帮助经理人员预计在组织外部和内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6、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7战略重构:当顾客、竞争对手以及技术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了变化的经营环境,要求组织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8、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战略管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企业一项资源或者能力具备哪些特征时可称之为核心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1、该资源或者能力是有价值的。

2、该资源或者能力是独特的。

3、组织要适于资源和能力的开发。

4、企业管理者知道,潜在的资源和能力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并可以采取若干措施使之成为优势。

5该资源或能力是难以模仿的或模仿成本极高。

6、不存在现成的替代品。

二、如何进行SWOT分析三、战略通常被分成哪三类1、公司战略2、事业部战略3、职能战略四、宏观环境包含哪四种力量1、政治力量2、经济力量3、社会文化力量4、技术力量五、CEO需要有哪四个方面的主要责任1、他必须能够创造或设计组织的目的、愿景以及核心价值。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战略管理复习资料1. 三个主要的战略问题(Three key strategy questions)答:企业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不加改变。

⼀年⼆年或者⼗年后企业将处在什么位置?这个结果可以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上述结果,管理层应该采取哪些特别措施?由此会带来哪些风险和回报。

2.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答:战略管理是⼀系列决定公司长期绩效的管理决策和措施。

它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评估与控制。

3. 战略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four sequential phases of strategicmanagment )答:第⼀阶段基本的财务规划,第⼆阶段以预测⼒量基础的规划。

第三阶段外部导向规划,第四阶段战略管理。

4.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答:⼀个既有创造、获取和转移知识的技能、⼜能根据新的知识来调整⾏为的组织。

5. 战略管理的四个因素(four elernents of strategid managment):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评估与控制。

6. 环境扫描(enviorment scanning):从外部与内部环境中检测、评估与提取信息、交给公司的关键⼈员,外部环境包括机会与威胁的变量,内部包括优势与劣势的变量。

7. 战略制定(strategy formulation:公司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根据⾃⾝优势和劣势开发的长期规划。

8. 战略执⾏(strategic implemention ):为执⾏战略规划必须进⾏的⾏动和抉择的总和。

9. 评估与控制(evaluateand control):是检测公司的活动与业绩,其⽬的是⽐较实际业绩和期望业绩。

10. 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 ):表明公司如何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它使竞争优势达到最⼤,竞争劣势达到最⼩。

战略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战略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战略管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64题,64分)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是忽视了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c )。

A、钱德勒B、安京夫C、波特D、安德鲁斯2、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 c )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新产品B、新市场C、现有市场D、现产品3、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 d )A、进入者的多少B、退出壁垒的高低C、产业内竞争的程度D、现有企业的反映程度4、经验认为,速动比率较为合适的比例是( A )。

A、 1:1B、 2:1C、 1:2D、 1:35、在产品一市场3×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B )。

A、市场渗透B、多元化C、全方位创新D、市场创造6、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厂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 A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混合一体化7、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在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是( A )。

A、低成本战略B、营销战略C、竞争优势战略D、差异化战略8、美国P&G公司二战后推出“汰涤”牌洗衣粉获得成功,50年代又推出“快乐”牌洗衣粉,这种晶牌战略是( D )。

A、多族品牌B、家庭品牌C、个别品牌D、多品牌9、分散化经营单位最适应的经营战略是( B )。

A、差异化战略B、集中化战略C、成本经营战略D、市场渗透战略10、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B、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D、产生共同愿景11、11.竞争对手各种行为取向的最根本动因是( A )。

A、自我假设B、现行战略C、未来目标D、潜在能力12、12. 环境分析技术主要有战略要素评估矩阵和( B )两种。

A、核心能力分析B、SWOT分析C、财务分析D、生命周期分析法13、13.电视机制造企业兼并显像管制造企业,这种一体化类型属于(B )。

战略管理题目(考前复习)

战略管理题目(考前复习)

1.愿景:是指企业所描述的关于未来成就的理想化定位和生动性蓝图。

使命: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体指导思想。

在视角上:愿景侧重从企业自身角度描述未来,使命侧重从社会、市场或消费者角度阐述自己在经济社会中的位置,承担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从时间上:愿景更强调企业远期未来的蓝图,使命更强调目前和近期的状况;2、企业总体战略分为几个大类: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3、现代化企业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事业领域、资源分配、协同效果、进入或退出、公司宗旨和目标。

战略内容:应该做什么业务和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

成长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混合型战略⏹竞争战略(事业战略):产品-市场范围;地理范围;纵向一体化程度;竞争优势;职能(活动)支持与配合;事业宗旨与战略目标。

战略内容:怎样在特定产品/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竞争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产业结构与竞争战略⏹职能战略(政策):职能战略是对该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具有决定意义的职能活动所进行的谋划。

根据事业战略,各职能部门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技术、财务为实行事业战略而确定的政策与主要行动。

战略内容:怎样具体操作实施上述两层次战略,以有效实现战略意图(协同效应)。

市场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生产作业战略4、(1)战略实施的概念:战略实施通过一系列行政、经济等手段组织人们的实际活动,需要处理许多矛盾和冲突,克服困难和失误,消除误解、做出权衡得失的决定。

总之,即如何确保将战略转化为实践。

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

(2)战略控制:是指将预定的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验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协调、监督的过程。

(一)战略实施1. 组织结构的建立与调整;2. 资源的规划和配置;3. 企业家的角色定位与培养;4. 如何培育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5. 如何创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1、战略的四个特征;注重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聚焦效能:南辕北辙的故事强调重大:全局性、整体性、指导性关注长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2、战略的三个层次;公司层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或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强调把创造价值作为公司战略的最终目的,选择企业的经营范围和领域,强调公司如何管理发生于公司层级制度中的活动与业务业务层战略又称竞争战略,主要研究产品和服务在某特定市场上的竞争问题。

关注竞争。

着眼于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战略考虑。

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选择有效的经营模式确立竞争方式职能战略是企业内各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一般可分为研发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财务战略等。

关注效率。

3、获取超额利润的两种基本战略思维模式;产业结构模式I/O模式1)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产业环境2)选择具有超额利润潜力的产业3)对该产业进行深入分析后,根据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定相应的战略4)购买或培育实现战略的资产和关键技能5)推动战略的实施,获取超额利润。

资源结构模式RBT模式1)分析企业内部的资源,确定在产业中相对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2)确定企业已有的能力3)分析企业有哪些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4)选择能获取利润的有潜力的产业5)制定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机会,赚取超额利润。

第二章1、企业使命的内涵;企业使命是指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它解释了企业形成和存在的根本目的、发展的基本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原则企业使命还揭示了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即企业应满足何种需要,它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

2、企业愿景的内涵;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的一副前景蓝图,是企业前进的动方向、意欲占领的业务位置和计划发展的能力,它具有塑造战略框架、指导管理决策的作用。

愿景成为企业战略变革的导航图。

3、使命与愿景的异同;企业使命:我们目前是什么;着重对外公开宣布,便于社会了解和监督;较为抽象。

战略管理复习题

战略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战略应该由最高管理层制定的是(B)。

A.竞争战略B.公司战略C.职能战略D.业务单位战略2.良好的战略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够根据竞争状况、经济状况、管理人员与员工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该检验属于战略测试中的(C )。

A.一致性检验B.目标性检验C.灵活性检验D.竞争优势检验3.某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对研究开发部提出了目标要求,即研究开发部经过努力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为公司各关键市场推出具有较高市场份额的产品。

对于这一要求,认为下列评价中最有道理是的(D)。

A.时间不明确,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标准B.关键市场的提法不具体,很难界定范围C.较高市场份额的标准不清楚,要详细说明D.应综合考虑上述意见所反映的问题4.下列选项中,属于业务单位战略的是(D)。

A.无变战略B.清算战略C.一体化战略D.集中化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战略测试分为应用相关性检验和学术严谨性检验,其中应用相关性检验包括(ACD)。

A.竞争优势检验B.灵活性检验C.一致性检验D.价值增值检验2.以下属于明茨伯格对理性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六个质疑的有(ABCD)。

A.还没有证据表明正式的计划过程有助于取得成功B.管理层能够单方面控制企业中人员的个体行为的能力有限C.“客观性”假设忽略了不同管理人员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政治斗争D.只基于目标、预算、战略和方案的层级结构,与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3.企业使命应当具备的要素有(AC)。

A.反映企业定位B.有导向作用C.说明业务范围D.有利于界定自身的企业形象4.我们将形成企业战略的方法归为两类,本别是(BD)。

A.战略实施B.理性方法C.战略制定D.应急方法5.战略管理流程当中的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调整、调动资源、管理变革,下列选项中属于调动资源的有(ABCD)。

A.人力资源B.信息资源C.财务资源D.技术资源来源:考试大-注册会第二章战略分析—外部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钻石条件是指(A)。

战略管理复习题答案

战略管理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以下属于职能战略的是()。

A.收缩型战略B.低成本领先战略C.市场营销战略D.差异化战略【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17。

2.以下属于广义战略论者的有()。

A.安索夫B.霍弗C.申德尔D.安德鲁斯【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2。

3.在化妆品行业中,()往往是最重要的进入壁垒。

A.转换成本B.产品差异C.资本需求D.销售渠道【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3。

4.下列关于产业赢利能力与五种竞争力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壁垒低,则赢利能力高。

B.进入壁垒低,则赢利能力低。

C.产业内竞争越大,则赢利能力高。

D.替代品压力大,则赢利能力高。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D【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2。

5.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五种力量模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是潜在进入者、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购买者和()。

A.服务商B.供应商C.生产商D.销售商【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C【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2。

6.在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法中,战略要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但是各要素的权重值之和必须为()。

A.1.0B.0.2C.1.5D.2.0【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67。

7.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分析的概貌,一般常用的分析工具就是()。

A.SWOT分析模型B.PEST分析模型C.价值链分析D.竞争战略的五种力量模型【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A【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35。

8.获利能力最好的产业是()。

A.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的产业B.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低的产业C.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的产业D.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低的产业【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47。

9.对战争全局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确定的方略是()。

A.企业战术B.管理战略C.战略D.战术【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请看教材P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答题不要雷同,每个同学在做题时,可以自由发挥。

2. 把相关课本内容,熟看熟记熟背。

3. 认真复习,精心准备,考试题不留空白。

3. 有问题,请联系老师,祝同学们好运!QUESTION—1—第一个页码为课本后目录中的名词解释,第二个页码为课本中的内容原文—Strategy 战略P306、P1Benchmarking 标杆管理P289 倒数第二个、P100——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

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Sustainability 持续性(稳定性)P307、P271——通常用来描述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Continuous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持续改善P291、P215Belief systems信念系统、信念体系P289、P258Contingency theory权变理论P291、P10Control systems 控制系统P259、P258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P297、P184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优势P291、P141B2B 商家对商家P290、P18Corporate profile 公司简介;公司概况P292、P114Emergent strategy 应急战略(一种强调灵活应变的战略)P294、P8Competitor analysis 竞争对手分析P291、P157Social forces 社会因素P305、P81Smart goals SMART目标P305Global strategy 全球化战略P291、P157Culture (organisational) 企业文化(组织文化)P301、P222Physical resources 物质资源、实物资源、有形资源P302、P199、P204QUESTION—1第一问:运用波特理论分析案例P143—144 ————熟记熟背建议答题步骤如下:1,引用波特理论,即前2段话2,结合波特理论,对案例内容,做出评析首先,市场——细分市场:以成人观众为主,有别于传统马戏团其次,战略——差异化战略,强调表演节目新颖化、丰富化、创新化、多样化,别样的表演形式,较高的票价,较高的上座率,不同的表演场地,不同于传统马戏团,太阳马戏团抛弃了动物表演等等,……这些细节每个同学可以自由发挥。

案例中有多处语句涉及,老师仅粘贴几项如下,不一一列举。

总之,太阳马戏团采用了在细分市场上的差异化战略。

即是集中差异化的战略。

(在案例中,有所提到太阳马戏团放弃了传统马戏团成本高昂的动物表演节目,涉及低成本(成本领先)战略的内容,但是该内容篇幅很小,内容的意思不是很明显,所以,到底是集中低成本差异化战略?还是集中差异化战略呢?为稳妥起见,倾向于集中差异化战略。

集中指的是它面对的是一个细分市场,以成人为主,差异化指的是它的表演内容及表演形式,各位同学注意,在答题时,把握答题的灵活性、模糊性。

发挥主动性,也许可以地问问监考老师的倾向意思)。

第二问:运用波特理论的差异化驱动因素理论分析案例P145——熟记熟背(作为服务型企业,提供的表演即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产品。

)推荐:第1点、第4点、第6点、第7点、第8点答题步骤:写出每点时,并做出简要分析。

第三问:运用Miles&Snow理论分析案例,并把太阳马戏团归类P153--154——熟记熟背P154—155是Miles&Snow提出的4种企业战略划分,探索者策略(Prospector)防御者策略(Defender)分析者策略(Analyzer)反应者策略(Reactor)根据案例的意思,马戏团应该属于探索者策略(Prospector),大家答题时,注意把案例内容与探索者策略(Prospector)理论结合起来回答。

注意层次性。

附文如下:供大家参考探索型企业(prospector)总是希望能后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

防御型企业(defender)努力维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型企业(analyzer)介于前两者之间,既要努力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又要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适应新的产品。

反应型企业(reactor)对市场和产品没有策略,只是被动的接受改变。

迈尔斯和斯诺(Miles&Snow 1978)依產品與市場的變動率將競爭策略區分為四種,茲分別說明如下:(1)防禦者策略(Defender):防禦者擁有較狹窄且相對穩定的產品市場領域,屬於這一型態組織的高階管理者非常專精於該組織有限的領域中,但仍傾向於尋找所處領域之外的產品機會。

事實上,他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專業領域中的效能,他們的產品線很窄、單一且致力於資本密集、成本控制。

(2)探勘者策略(Prospector):探勘者不斷的尋找產品和市場的新機會,同時持續的在對新興起的市場趨勢的潛在反應做試驗。

探勘者的特徵包括了不同的產品線、多樣的技術、在產品或地理上做區隔的策略、較佳的研發技術及市場調查。

(3)分析者策略(Analyzer):分析者通常在兩種產品市場中運作:一是相對穩定的領域,一是變革。

在相對穩定的領域中,這些組織會透過利用形式化的結構和流程來營運;在變革領域中,核心管理者嚴密監視競爭者的新主意,同時迅速的對較有前景的主意加以吸收。

(4)反應者策略(Reactor):以不一致且不穩定的決策型態為特色之策略。

反應者策略只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盲目反應,毫無競爭優勢的策略型態可言。

Prospector strategyIt is the most aggressive of the four strategies. It typically inovlves active programs to expanc into new market and stimulate new opportunites.New productdevelopment is vigorously pursued and attacks on competitors are a common way of obtaining additional market share. They respond quickly to any signs of market opportunity, and do so with little research or analysis.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ir revenue comes from new products or new markets. They are often highly leveraged, sometimes with a substantial equity position held by venture capitalists. The risk of product failure or market rejection is high. Their market domain is constantly in flux as new opportunities arise and past product offerings atrophy. They value being the first in an industry, thinking that their “first mover advantage” will provide them with premium pricing opportunities and high margins. Price skimming is a common way of recapturing the cost of development. They can be opportunistic in headhunting key employees, both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Advertising, sales promotion, and personal selling costs are a high percentage of sales. Typically the firm will be structured with each strategic business unit havingconsiderable autonomy. The industry that they operate in tends to be in the introduction or growth stage of its life cycle with few competitors and evolving technologyDefender strategyThis strategy entails a decision not to aggressively pursue markets. As a result, they tend to do none of the things prospectors do. A defender strategy entails finding, and maintaining a secure and relatively stable market. Rather than being on the cutting edg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 dynamics, a defender tries to insulate themselves from changes wherever possible. In their attempt to secure this stable market they either keep prices low, keep advertising and other promotional costs low, engage in vertical integration, offer a limited range of products or offer better quality or service. They tend to be slower in making decisions and will only commit to a change after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ir goals tend to be efficiency oriented rather than effectiveness oriented. The industry tends to be mature with well defined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market segments. Most sales tend to be repeat or replacement purchases. Individual 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typically have moderate to low levels of autonomy.AnalyzerThe analyzer is in between the defender and prospector. They take less risk and make less mistakes than a prospector, but are less committed to stability than defenders. Most firms are analyzers. They are seldom a first mover in an industry but are often second or third place entrants. They tend to expand into areas close to their existing core competency. Rather than develop wholly new products, they make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 in existing products. Rather than expand into wholly new markets, they gradually expand existing markets. They try to maintain a balanced portfolio of products with some stable income generators and some potential winners. They watch closely the developments in their industry but don’t act until they are sure that the time is right.ReactorA reactor has no proactive strategy. They react to events as they occur. They respond only when they are forced to by macro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is is the least effective of the four strategies. It is without direction or focus.Miles, Snow et al (1978) have identified three reasons why organizations become Reactors: ∙Top Management may not have clearly articulated the organization's strategy.∙Management does not fully shape the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to fit a chosen strategy.∙Tendency for Management to maintain the organization's current strategy-structure relationship despite overwhelming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