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人口红利”问题
![浅析中国“人口红利”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c9a27c8e9951e79b8927c1.png)
进 技 术 的教 授
备 一 个 成 熟 劳 动 力 所 拥 有 的技 能 ,便 可 以 对 经 济 的发 展 有定 的 贡 献 。 在 退 休 之 后 , 于 身 体 机 能 的下 降 , 不 具 备 一 个 正 常 劳 由 则 动 力 所 具 备 的 条 件 , 就 不 能 给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动力 。 因 此 , 一 也 若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 这 一 过程 中 , 何 有 效 利 用 劳 动 力 是极 为 在 如
比重 上 升 , 在 老 年 人 口 比例 达 到较 高水 平 之 前 , 形成 一 劳 而 将 一个 动 力 资 源 相 对 较 丰 富 , 经 济 发 展 十分 有 利 的 黄 金 时 期 。 ” 为 对 因 从 人 口对 于 经 济 的作 用 来 看 ,人 在 成 年 之 前 是 需 要 投 资 物 资 来
首 先 , 做 好 技 能 培 训 , 别 是 对 高 中后 没 有 继 续 进 行 高 等 要 特
素 质 教 育 的人 要 进行 一 定 的技 能 培 训 ,因 为 他 们 已 经 是 成 熟 的
经 济发 展 的 二元 经 济 结 构 是 分 不 开 的 。 因 为 在 二 元 经 济 的第 一 阶段 , 由于 传 统 部 门可 以 向工 业 部 门 提 供 几 乎 无 限 的劳 动力 , 这
理 ,0 9() 20 , . 2
[ ] 同 贵. 国人 1红 利 和 人 口 负债 的 特 色 与 应 对 策 略 2梁 中 2 南京人 1 2管理 干部 学 院 学报 ,09() 20, . 4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edd21e081c758f5f61f6717.png)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20 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 10或 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则为超老年型。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从80年代开始广泛实行计划生育。
而此时的医疗水平也在逐步发展,老年人的数量和比例迅速增长,青少年比例开始下降。
199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9.49%,达到1.14亿;1998年为9.97%,达到1.24亿;1999年为10%,达到1.25亿。
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988万人,占总人口的10.33%,65岁以上为8827万,占总人口的6.96%,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7764万,占总人口13.26%,高于五普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万,占总人口的8.87%,高于五普1.91个百分点。
到今年(2013年)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
根据现在的增长速度,预计我国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近2.5个亿,老龄化程度将达到17.7%。
老龄化不仅时间缩短,而且程度更加严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数量大。
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
法国186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超过了7%,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已达到15%,属于超老年型国家;瑞典于19世纪初第二个进入了老龄化国家,1890年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7%。
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也先后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英国、德国在1930年,美国在1945年。
还有就是日本,其情况比较特殊,受到二战的影响,直到197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才达到7%,但06年9月就占到人口总数的20.7%,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afcd1d5f0e7cd1842536cd.png)
一
期 , 口出生率最 高达 到 4 . o平均水 人 3 %, 6 平 在 3. o 68 ;人 口死亡 率 重 新下 降到 % 1% 以下 , 0o 并逐年稳步下 降,9 0年降到 17 7 % 。出生率 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 . o 6 使 这一阶段 的人 口年平均 自然增长率达 到 2 . , 平 均 出 生人 口达 到 2 8 万 人 , 75 年 ‰ 68 8 净 增 人 口 1 7亿 , 是 建 国 以后 出现 年 . 5 这 的也是最大的“ 第二次人 口生育高峰” 。 第 三个 发展期:从七十年代初到现 在 , 着 我 国人 口 问题 的严 重化 , 国实 随 我 行 了计 划 生育 政 策 ,特 别 是 改革 开 放后 , 我 国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 国策, 加强 控 制 力 度 , 口开 始 有 计 划 的增 长 , 人 人 使 口高 出 生 、高 增长 的势 头得 到 迅速 控 制 , 在 此 期 间“ 二 次 人 口生 育 高 峰 ” 出 生 第 中 的人 口陆 续 进入 生 育 年龄 ,加 之 2 纪 O世 8 O年代初婚姻法 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 婚年龄 的人 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 使得人 口出生率出现 回升。八十年代后期 , 我国 出珊l 三 次 人 口生 育 高峰 ” ‘ ‘ 第 。 中 国在 高 速度 的 人 口增 长 期过 后 , 在
浅析我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浅析我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https://img.taocdn.com/s3/m/299fb527ed630b1c59eeb57a.png)
放松 的户 籍 管理 制 度 会带 来 城市 化 的 加速 发 展 。 随着 市 场经 济 体 制的 逐步建立和完善 , 划分 “ 农业户 口”和 “ 非农业户口” 实行城 乡分割的户 、 籍管理 二 元 结构 , 阻碍 了 人力 资 源的 优 化配 置和 地 区 间的 合理 流动 , 不利 于 城 市 化 建 设和 农 村 经济 的发 展 , 阻碍 着 城 市化 的发展 。 ( )流动 人 口与 农 民工 问题 2 我国存在着一股规模庞 大的流动人 口: 农民工 , 它是指从农村进入城 市, 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 , 但不具备非农业户 口的社会群体, 学者们 将 其划 为边 缘 人 、 势群 体 之 中 。 弱 农 民大量 转 为 产业 工 人 是 任何 一 个 工业 化 国 家所 必 然 经历 的 阶段 , 是 城 市化 所 必 经 的 阶段 。 据有 关 方 面 测算 , 0 5 农 民工 数 量估 计 i5 20年 . 亿人 , 他们主要分布于城市的建筑业、 采矿业 、 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链低端或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 一直以来 , 民工离开农村 , 农 迁入城市 , 生活在城市 , 由 但 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 、 福利歧视 、 社会歧视等原因, 民工生活在我 国城 农 市最 底层 , 多人 处于 非 常艰 难 的生 活 和 工作状 况之 中 , 许 尽管 我 国 以城市 化 率 表现 的 城镇 人 口比例 超 过4%, 我 国 城市 化 水平 还 依 旧低 下 , 实质 意 0 但 离 义上 的城 市化 水平 要求 尚有 差距 。 民工 问题 在一 定 程度上 阻碍着我 国城市 农
浅 析 我 国 人 口迁 移 与 城 市 化
梁 青 兰州商 学院 经贸 学院 甘肃 兰 州 7 0 2 300
21中国人口问题浅析
![21中国人口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9be02aba1aa8114431d970.png)
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浅析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急剧变化,人口与发展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本世纪中叶以前,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将接踵而至,流动和迁移人口不断增加、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人口问题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改善、全民素质提高和中华民族兴衰,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人口总量与分布问题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这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年平均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上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
这一结果证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但是,巨大的人口总量仍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人口数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增加,预计未来十几年每年平均净增1000万人以上,这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除2050年总人口有小幅下降外,从2000年到2040年.总人口是稳中增加的,相应地,人口密度也呈增长趋势。
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看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巩固和发展人口控制的成果。
二、人口素质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山1422万人上升为3611万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万人上升为11146万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万人下降为35701万人,下降了4%0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但我国人口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另外,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中国的国民素质更不容乐观。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https://img.taocdn.com/s3/m/8efea9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d.png)
浅析我国人口红利我国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的优势,使得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总量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和优势。
人口红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人口红利的现状、优势和挑战进行浅析。
我国人口红利的现状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4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约9亿。
这一规模庞大的劳动力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持。
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总量大,劳动力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竞争优势。
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在中国投资生产,以利用我国的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红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劳动力人口将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近18%,这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将持续下降,劳动力供给将受到限制。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
即便是劳动力总量大,但由于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的不平衡,我国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乃至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不高,影响了整体劳动力的竞争力。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即便是单纯从数量上看,我国的劳动力总量并不一定能全面发挥作用。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优化利用人口红利。
应该加大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得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推动老龄化进程。
应该促进人口政策的调整,以缓解我国老龄化的压力。
应该鼓励生育,促进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加速推动人口结构的调整。
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从而更好地利用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97cd23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6.png)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高龄老人持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逐步老化;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等高风险老年家庭迅速增加。
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不可逆转。
因此,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是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的基本前提。
下面将结合最新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4.12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5.4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亿人,占总人口的13.5%,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4.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45个百分点。
过去30多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
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0%,到1999年上升至10.2%,上升了2.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3个百分点;到2010年上升至11.9%,比1999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5个百分点;到2016年上升至15.0%,比2010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52个百分点。
1.2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持续增长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为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较2010年增加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2020年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5.83%;70—79岁老年人口占30.61%;80岁及以上的占13.56%。
与2010年相比,2020年60—69岁老年人口的比例下降了0.35个百分点,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浅析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68e1caaa00b52acfc7cab0.png)
压 力 是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将 长 期 面 l 的 重 大 问 题 , 并 且 资 源 短缺 、 环 境 恶 劣 等 矛盾 日益
4 .各 种人 口 问题 的联 动 钳 制 目前 ,我 国 人 口 问题 处 在 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制 约 的 关 系 中 。 因为 人 口过 度 增 长 , 所 以人 口控 制 难 以 实 现 , 人 口控 制 难 以 实 现 ,所 以
达国家。2 叭2年国家环境保护和发 改委 能源 组织统计,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 资源 、 人均森林面积 、人均草场面积 是、分别是世 界 平均 水 平 的 1 / 3 、 1 / 4 、1 / 6 、1 / 3 。并 且随 着 我 国人 口 的继 续 增 长 ,“ 人 多 资 源 少 ”这 种 矛
口的 6 %左 右 。
人均资源不足 ,经济发展迟 缓,要想增加未 来劳动力 资源就必须提 高人 口出生率 ,提 高 人 口出生率就会 引起人 日过度增 长, 这是一个 “ 愈穷愈生, 愈 生 愈穷 ”恶 性 循 环 。
四 、解决我 国人 口问题的策略
1 .坚 持 计 划 生育 这 一基 本 国策 面对新 形势 ,中 国政府 已把促进 人 口长
三、现阶段我国 人口存 在的主要 问
题
1 .人 口规模 巨大是我国人 口问题 的核心 我 国是 世 界 .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2 0 0 0年 的人 口达 到 1 3亿 , 多 ,预 计 到 2 1世纪 中期 , 我 国 的人 口将 达 到 1 6亿 。从 上 世纪 七 十 年 代 末我国就 开始实施 了计划 生育 政策 ,在随后 : = 十 几 年 的 时 间 里 这 项 基 本 国 策 发 挥 了举 世 瞩 目的作用 ,人 口的数量得到了 一定的控 制, 但是 由于我 国人 [ 】 基数大 ,每年的人 口净增 1 4 0 0 万 。 数量 庞 大 的人 口需 求 将对 我 国 的 自 然 资 源 、 生态 环 境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增 长 带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b8b903f0b4c2e3f57276398.png)
1 人 口发 展 的含 义
11 对 “ 口” 理 解 . 人 的
期寿命 来 评定 人 口身体 素质 状况 中 国 城 乡与 地 区之 间 生育 率 上 的 巨大差 异 ,
人 1 的社会 结 构 ( 3 产业 结 构 、 业 结构 、 职
文 化 结 构 、城 乡 结 构 与 地 区 结 构 等 ) 两
人 E 平均 预期 寿命 一 般 以人 1平均 预 l 3
3
释 者 就 是 执 行 这 一 任 务 的 典 范 。伽 达 默
参考 文献
1 洪 汉 鼎. 释 学 — — 它 的 历 史 和 当代 发 展 诠
来解 决 误解 的 问题 施莱 尔 马赫 的理论 也 是存 在 一 定 的问 题 的 . 于 能否 对作 对
者 的 思 想 进 行 完 全 的 理 解 . 否 理 解 和 是
[ . M]北京 : 民出版社 ,0 1 人 2 0 2 夏 基松 . 现代 西 方 哲 学 【 . 海 : 海 人 M]上 上
的 . 定 其 面 貌 和 发 展前 途 的 , 决 自然 和
社 会 的 最 基 本 要 素 的 总 和 人 1 质 是 3素
较 为 有 利 生 长 环 境 的 农 村 及 贫 困地 区 妇女 的生育 率 . 这对 于 中国人 1 素质 的 3
的 自然 结 构 ( 别 结 构 与 年 龄 结 构 ) 性 与
一
人 1 是 由数 量 、 质 、 构 、 布 、 3 素 结 分 出生 、 亡 、 移 等 自身变 量要 素 及 家 死 迁 庭 、 姻 、 业 等社 会 经 济 要 素构 成 的 婚 就 复杂 的集合 体 人 口数 量是指 总人 口的
【精品】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设计
![【精品】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毕业论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215fc876a20029bd642dbf.png)
毕业论文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关键字:老龄老人老年人老龄化老年社会农村养老人口内容提要: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提出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所应当采取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对策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
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
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
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e91d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6d.png)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篇1浅析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在此前的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享受到了人口红利。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下的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预计在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逐渐转变,总抚养比越高,人口红利越低。
而伴随抚养比的上升,全社会用来抚养的压力增加,GDP构成中消费率上升,储蓄率降低,投资高速减少,进而降低经济的速度发展甚至阻碍经济常规发展。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
一、问题引出与分析(一)年轻人数量减少引起的内需减少从表面上看,与老年人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在消费的欲望和消费能力更强,这也就意味着,当我国当代的年轻人的数量在不断下降,年轻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的时候,我国的内需也就越来越弱。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我们会发现,当今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换句话说,我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问题不在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在于如何解决内需不足、消化已有产能上。
从理论上分析,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每个个体都可以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会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当人们在进入壮年和中年之后,由于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就会大于消费,而此时,虽然青壮年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同时也会偿还在青年时期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积蓄钱财以备养老。
政府一再强调提振内需,可是却没看到内需不是靠短期政策可以提振的,那是由长期的人口趋势所决定的。
浅析中国人口基本国情
![浅析中国人口基本国情](https://img.taocdn.com/s3/m/b05a71610b1c59eef8c7b47f.png)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世界各地的老年人数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增加。
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个急待于解决的问题。
按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的预测,到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期,我国老龄人口将超过两个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日益突出。
现在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还没到来。
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4月28日、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二号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距离上一次“五普”已整整10年。
此次普查数据反映出新世纪10年间中国人口国情的五大变化——人口总量和素质变化、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同时,这也是未来10~20年中国人口国情影响全面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五大变数。
人口总量和质量人口年均增长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欧洲国家趋近于0‰,发展中国家高达14‰。
由于中国实行了有计划的生育政策,人口年均增长率正在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的人口总量仍是世界第一,但预计到2030~2035年左右,印度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但是,当代世界的国家实力竞争早已与人口总量关系不大,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人才的竞争才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比拼人口总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比拼才是国家竞争的实质。
中国目前所作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为中国未来10~20年储备‘人口竞争力’,中国的人口素质如能得到较快提升,将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配合,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人口比较优势。
人口流动迅猛我国超过2亿的人口流动,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成为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的重要推手,但同时又凸显出国民待遇、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在社保制度尚未实现城乡统筹、全国范围内顺畅转移接续的背景下,流动人口这一庞大群体出现“两不沾”现象,社会权益受到损害。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8280370912a216147929f5.png)
倡使用避孕药具。但 是 由于对 人 口问题 的严重性 认识仍 不够 深刻 , 政府没有制定 明确的人 口政策 , 因此计划 生育没有 能够 在全 国有效地推行。在一个相 当长 的时期里 , 国有关部 门和 我 专 家虽然也有过将人 口、 资源 和环境 工作联 系起 来 , 环境 资 将 源的开发 、 利用与保护 、 治理结合起来 的想法 , 国家并没有 将 但 其作为指导原则 , 也没 有从 国家计划 、 政策 、 立法和行政管理 体 制上将它们结合起来 。
第2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HUB o r s o d n e U ie s y o r a o EIC re p n e c n v ri t
V0 . 2 No 1 12 . Ma" o ) l2 ( . 9
邓小平等很早就意识到人 口问题的严重性 , 提出过控制人 口增 长 和鼓 励节制生 育 的主张 ;9 3年 的《 15 农业发 展纲要》 首次 写 入了计划生育 内容 , 划生育 开始 在一些 地 区进 行试点 ; 学 计 在 术界 , 也逐渐摆脱前 苏联 “ 口快 速增长 是社会 主义 优越性 的 人 表现” 的思维模式 , 马寅初先生发表 的《 人 口论》 各个方 面 新 从 论证了人 口增长过快 与社会 主义经济 建设 和人 民生 活提高 的
的人 口剧增 、 资源短缺和环境 污染等一 系列 问题 。面对如 此严 峻的社会现 实和基 于对未来 的充分考虑 , 必须谋 求一条三
者可持 续发展 的道路 。本 文首先介 绍我 国人 口、 资源和环境 可持 续发展 历程 , 着指 出发展 中的 不足之处 , 接 最后针 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 了建议 。
一
、
我 国 人 口 、 源 和 环境 可 持 续 发 展历 程 资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9ed182cc22bcd126ff0c84.png)
摘要 : 从上世纪的 9 0 年代末开始 , 我 国逐步的进入 了老龄化社会 。与其他的老龄化 国家相 比较 , 我国的人 口老龄化有 着 自身的
特点 。 早在上世 纪的 7 0 年代初期 的时候我 国开始实行 了计划生育政 策, 这一政 策的实施 , 使得 我国的生 育率水平下降明显 , 在控制人 口数量上起 到 了重要 的作用 ; 但是也 改变 了我 国的人 口年龄结构, 加速 了我 国老龄化 社会 到来的进程 。
浅析国内人口现状
![浅析国内人口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b73c9232af90242a895e589.png)
浅析国内人口现状纵观我国人口现状,总体有以下几个表现:1、人口基数大;2、地域分布不均;3、老年化趋势剧增。
中国有史以来在世界上都是个泱泱大国,不光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人口数量也占到50%左右。
伴随着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巨大冲击,整个世界的人口总数也有了显著提高。
光中国人口在清朝时就从康熙年间的一亿余人,增加到了光绪年间的四亿五千多万。
这还要算上清末局势动荡给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然而中国人口最大的一次“腾飞”还是要在“人民有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以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政策,让主人们有了多生孩子的动力,再加上当时百分之八十多的农村地区生活条件依然艰难,农闲时期吃了晚饭更是没事干,所以那时期的中国人天蝎座的就很多了。
慢慢地,十三亿多的人口就这么产生了。
中国历来还是地大物博,这句话我们交响了五千多年。
然而“物博”背后的资源却也是分布不平均的。
例如钢铁城攀枝花,煤城大同……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趋势,冬天怕冷的都往北边跑,爱吃大米的都往南方跑,爱吃大米冬天又怕冷的就窝在东北。
可大部分国人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爱钱”,所以大部分就都往城里跑了。
很难想象这三十多年来农村人口从原先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到现今的百分之五十,这四亿多的人口变化仅仅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好?而对于现今在外漂泊的年轻一带来说,逢年过节老家的喜庆和热闹并不是现今农村的真实面貌,更多时候,是你看不见的留守和孤寡吧。
伴随中国的总是有许多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
伟人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到了伟人二那担心了——那么多张嘴该怎么养活,于是就有了“计划生育”,于是这件事也就成了不得不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一成果是显著而有效的,官方的话叫——大大减缓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可有现在就要面临着另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人口老龄化。
这个大环境终究是个矛盾的结合体。
城村发展不平横,所以有能耐的都往城市里赚大钱;大家都去了,人就更多了,所以就面临很多的失业,下岗;可这么多人下岗了,老人小孩怎么办呢?国家的钱哪儿来呢?于是,就有了推迟退休年限。
浅析我国面临的人口危机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面临的人口危机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a25ea702768e9950e73886.png)
浅析我国面临的人口危机及应对策略这几年社会各界呼吁“全面放开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长期保守的计生政策终于逐渐松动: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2021年1月20日全国人大要求各地清理各地不合时宜计生法规,停止执行过严处罚处分。
这可理解为对放开生育的默许,从默许到明示,未来或已不远。
人口问题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日本前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视为国难,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的命运和历史前景取决于人口。
由于计划生育长期推行,少子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之一。
中国既面临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的总量危机,也面临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结构性危机。
中国要顺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正确认识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正确认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们建议,尽快让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以提升总和生育率至世代更替水平,加快构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系以让每个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
一、我国人口发展现状1.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继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出生人口再下降58万至1465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出现三轮婴儿潮,分别为1950-1958年的年均2100万,1962-1975年的年均2628万,1981——1994年的2246万,之后逐渐下滑至2003-2012年的1600万上下,其中2012年为1635万。
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
第四轮婴儿潮原本应在2010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
在上述背景下,独生子女政策终于有所松动,2012年末中央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效果不及预期,2013-2015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640、1687、1655万。
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2017年即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为1465万。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69a87b8e9951e79b892722.png)
2 、 人 口老龄化速 度快、 规模大 。2 0 世纪5 O 年代 以前 , 中国人 口再 生产属 于高 出生 、 高死亡、 低 自然增长率 的传统型, 年龄结构非常年轻 , 结构变动趋 势不 明显。新中国成 立后在发展经济、 改善人 民生活 、 卫生、 医疗条件等 方
面, 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人 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从5 O 年代N6 o 年代 中 前期 , 生育率不降反升, 死亡率迅猛 下降, 使中国人口增 长率迅速上升 , 年龄 结 构趋 向年轻 。从7 O年代开始 ,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施, 生育率开始下
是从财政负担 方面看 ,人 口老龄化将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 费用 , 在养老 、 医疗等社会保 险基金 出现支付危机 时, 财政要 承担 最终的支 付责任 。 同时也将增加与老年人相关的公共福利 设施财政支出, 在农村也将
一
增加社会福利救济支 出。 因此,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 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 尽 量增社会保障方面的经 费,要从当年 的财政收入中按一定 比例拿出一部分 资金作社会保障资金 , 逐年积累, 以应付 日益临近的“ 白发浪潮 ” 。 二是从保 障水平看 , 我 国是发展中 国家 , 综合 国力还 不强 , 还 有相当一 部分贫 困人 口, 众 多老年人 口, 需要解决 的问题很 多, 国家在 短时间 内不可 能象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对老实行高福利政策 , 目前只能从我 国国情出发, 立
年人总数的1 / 5 、 亚洲老年人 口的1 / 2 。2 0 0 0 年, 我 国6 5 岁 以上 的老龄人 口为 8 8 1 万, 相当于 印度的2 倍, 美 国的2 . 5 倍左右 , 比西欧各 国老龄人 口的总和还 多 。预计到2 O 2 0 年, 中国6 5 岁 以上的老龄人 口将达到2 . 6 5 亿, 约 占总人 口的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0386c1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6.png)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
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一)规模大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人口问题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诸多的文明。
人口,就就是聊以自傲的成果之一。
中国人口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
正就是古往今来栖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说起经济的发展情况,我们更不能忽视人口的发展历程。
人口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来说。
首先,从时间上来瞧,纵观数千年来中国人口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人口总量的增长就是中国人口发展中最明显的特征。
体现在数据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增长阶段:第一阶段,从夏至西汉末年(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初),大约2000多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缓升的总量线波动,直至接近6000万。
第二阶段,从东汉至明末(公元初到17世纪初)大约1600多年时间,人口围绕着一条水平的总量线(6000万至7000万)上下波动。
对于宋时期与明时期的人口总量,有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或突破了1亿。
第三阶段,从明末至清后期(17世纪初到1850年),大约200年时间,人口沿着一条向上倾斜的总量线波动,历经1亿、2亿、3亿,最终达到4亿3千万左右。
特别就是清代的康雍乾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竞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量从不足1亿人增加到了4亿多人。
相对于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前两个阶段来说,这个阶段的人口增长实在就是太快太猛了。
第四阶段,从清后期至新中国建立(1850年到1949年),大约100年时间,人口总量在动荡中继续增长。
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人口已超过5亿4千万。
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体现在图象上,即波浪式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轨迹。
也就就是说,中国人口在某个时期增长很快,在另个时期却增长很慢,甚至减少。
一般来说,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大幅度增长。
如西汉前期、盛唐时期、清时期等。
而在社会动荡时期,人口总量就会减少,乃至出现人口负增长。
如两汉之交、三国时期、明末清初等。
这种波浪型的变化,在整体上,形成了中国人口历史发展的波浪型轨迹;在局部上,则形成了大部分朝代期间人口发展的“单驼峰”或“双驼峰”型轨迹。
而从空间上来瞧,中国人口的发展历程还有人口分布格局上的变化。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与急剧增长,中国人口分布也发生着变化。
这就就是最终形成的南重北轻与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
远古时期,人们抗御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
聚群而居,傍水为生。
所以黄河流域孕育了大小部落,也孕育了最早的国家—夏商周。
其后的诸多国家政权,无不将黄河流域作为发展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地区。
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起,政局不稳,战争纷起,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促使北方人口向南迁徙。
两晋时期(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轮番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再次推动北人南移。
进入隋唐时期(7、8世纪)以后,南方仍然就是北人迁移的首选目标。
历经这样多次自北而南的人口大迁徙,公元754年安史之乱后,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最终形成。
北宋初年(公元980—989年),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6比4。
明朝初年(公元14世纪后期),南北户口之比大约为7比3。
与南重北轻人口分布格局同时形成的还有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格局。
虽然19世纪以后,曾出现北人回归北方与中原人口向周边省份迁移的浪潮,但南重北轻与东南密西北疏的人口分布格局始终未有根本性的变化。
此外,影响中国人口发展的因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口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就越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就越小。
综上所述,影响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三方面。
而战争与政治因素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各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都不尽相同,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人口数量发展过程。
远古到春秋末期,人口数量增长十分缓慢;战国到清代初期,人口增长呈波浪式发展;清代初期到嘉、道年间,人口急速膨胀;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期间,人口发展缓、停滞、呈畸形发展。
研究、认识我国人口的历史发展,就是了解并解决现代人口问题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说到当今中国人口存在的问题,首先给我们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人口多基数大,增长速度过快,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及人口分布不均匀,流动人口过多等问题。
其实人口问题一直就是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与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首要问题。
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全民
族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的兴衰。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
其次,普及教育,尤其就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国民素质。
再次,建立合理机制,如户籍制度,管理流动人口;再如,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最后,全面统筹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分布均匀化。
无论就是中国历史上,还就是中国现有国情之下,人口问题始终就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人口问题,才能保证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尤其就是在现在的中国,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我们欣喜的瞧到中国在解决人口问题上取得的一定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人口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全面统筹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