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君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合集下载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作者:樊君明来源:《历史教学》2000年第11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课,在讲这节课时,我用大量史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包括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国内(一)经济方面:材料1.(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2.清代沿用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斯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习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著《中国农业史资料》第一辑设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答案:1.材料1中雍正帝是如何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重农抑商的根据是什么?(1)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重农抑商。

(2)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宁。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材料2和3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杂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3.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卷 三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卷 三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过关检测卷(三)(测试范围:专题五、六)(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支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雷诺说,自14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话题就已经是“欧洲的消灭,欧洲成为全部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驾驶员、劝服者、整形者、营造者。

”从这个角度看,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是(B)A.罗马法的最终完善B.新航路的开拓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业革命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自14世纪以来”“欧洲成为全部民族经济和社会的领航”。

而新航路的开拓使得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沟通开头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头消灭。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进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富强的基础。

因此成为欧洲领航世界的第一步。

2.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觉——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争辩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争辩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觉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觉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争辩的应当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3.“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很多人都死在航程上——不情愿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该文中“人”的航程的起点与终点是(D)A.欧洲非洲B.欧洲亚洲C.亚洲美洲D.非洲美洲解析:材料说的是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卖黑奴,运送到美洲,以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九年级历史三次科技革命1

九年级历史三次科技革命1

相对论
信息化时代
2.前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近 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3.中国改革开放后抓住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机遇,采 取了重要举措(战略、计划)你知道是什么吗?请 举出。
水陆两栖的房屋可能 成为新的诺亚方舟
廉价、可以发光的 塑料薄片
超轻型汽车
1 请完成下表。
内 名 称 容
发明创造 核心成果 交通工具
主要科学 理论基础 牛顿三定律
时代特征
工业革命
蒸汽机
火车、汽船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 革命
发电机,电动机
汽车、飞机
法拉第电磁 感应原 理
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 革命
电子计算机
宇宙飞船
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 涨,掀起了戊戌变法 定了863计划和科 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辛亥革命 教兴国战略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科技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3.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思维放飞: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
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谢谢大家!
再见
;二期开奖网 https:/// ;
衡の.放眼整个开天广场,只怕也就首席议长能够无视次席议长身上の威压.接近混沌至尊の实历,呐已经是混沌宇宙中基本上算是最顶尖层次の强者了.也只有,那些初始生灵才能凌驾于其上.而混沌宇宙の初始生灵数量太少太少了.现在の宇宙中,几乎看不到有初始生灵活动の踪迹.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城乡结构: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材料五: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7世纪中
18世纪中
19世纪中
农村 城市
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
21%
农业
工业
79%
英国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示意图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以英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5.世界关系格局: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加剧殖民掠夺)东方从属
特 点 缺点:动力不足 细而易断
1769年 水力纺纱机 水 力 粗而结实
1779年 骡 机 水 力 细而结实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效率提高40倍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制约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 缺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能在任何地方、任何季节都能使用的动力
(二)发展: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7万磅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
1740年 1800年
要大。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共产党宣言》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生产结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工场,建立现代工厂制度;
材料三: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 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 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 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 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了,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 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国籍 职业 发明成就
意义
英国 钟表匠 飞梭(零部件)提高了织布速度
英国 木 工 珍妮纺纱机 提高了生产效率
英国 修理工 新型蒸汽机 提高了生产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
斯蒂芬森
消极影响: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俄国
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动脑筋?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作用呢?
解决工厂了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工厂制度的确立
(2)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必要条件: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原料
广阔的市场
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本国+殖民地
海外殖民地
英国贩奴船平面图
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
资本
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圈地运动(农民失地变成自由劳动力)
劳动力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原料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英国广大的海外殖民地不仅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充足的原料,也为英国提供了广大的销售市场。
工业革命的含义: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7世纪末,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政体,政局稳定。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初中历史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首先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

然后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二、设计理念1.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世界历史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课堂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

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ppt课件

(1)材料一图一的机器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图二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谁?图 二的机器与图一的机器有什么内在联系?
“蒸汽时代”;斯蒂芬森。 蒸汽机为蒸汽机车提供动力。
(2)英国能够发展成为材料二中“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或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吸取什么 经验教训?
A.手工工场制度 B.现代工厂制度 C.手工作坊制度 D.家庭生产制度
9.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 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 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历史 九年级全册 人教版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主要标志是瓦特蒸汽机的应用。 2.瓦特是改进蒸汽机,而不是发明蒸汽机。 3.工场指资本主义发展萌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是手工劳动。工厂是指机器 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
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2)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无产阶级逐渐壮大 。(4)生活方式:开始了城市化进程。(5)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的建立。
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 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的( )A
A.条件 B.进程 C.影响 D.局限性
2.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发明者“一脚踏出的灵感”才促成了这种 先进的手摇纺纱机的诞生,并且用自己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这部纺纱机。这位发 明者是( C )

新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 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东方开始落后 于西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馆中的陈列机器
蒸汽机把英国推上世界工业主导国的地位。 1851年,英国工业实力到达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 公园举行了一次大型展览,其目的是向全世界显示 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蒸汽机的历史意将义有,助无并论报怎偿后样代夸的大劳 (也詹—1不姆7—3为斯6《-过·1全8。瓦1球9”特通)史》作动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3、工厂制度的确立:
(1)前提: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 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设置摆脱 自然条件限制,规模也更大。 (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 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 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一种能使纬纱来回穿越经纱的速度得到加 快的简单的弹跳装置。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2、工业革命的进程:
(2)1765年,哈格
里夫斯发明了纺纱
机,将它命名为
哈 格
“珍妮机”,这一
煤矿
许多部门利用蒸汽机提 供动力带动机器、进行 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 纺织工厂厂生产的发展,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印刷厂
18世纪末英国 工厂场景
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不过这样建造是为了容
纳最大量的人。为要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
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
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资料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工业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针对工业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影响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认识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国工业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的发生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分析工业中的典型案例,如蒸汽机、纺织机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地位。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工业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工业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这个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发明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收获。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使学生对第一次工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6.总结提高: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新人教版
4. 影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关注劳动者生活状况的改变和环境污染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与创造。
2.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城市化、劳动者生活及环境的影响。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工业革命的背景
- 重点知识点:英国农业革命、手工业生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
- 关键词:农业革命、手工业、资本主义
- 重点句: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
②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与影响
③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重点知识点: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科技进步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英国、世界、科技进步、历史进程
- 重点句: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也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时代。
板书设计:
```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思维深度。
-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自我成长和提升。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 《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
-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家》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件(共22张PPT)
解决工厂了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 所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火车: 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
他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 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 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 因此被称为“火车”。
史蒂芬孙
三、火车与铁路
1825年,史蒂芬逊制造的火 车机车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建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瓦特(1736.1.19. – 1819.8.25)
机器的发明:棉纺织机器
○请三位同学来扮演一下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带 动的纺纱机,请他们指出前者的不足,描述自己的优点?
蒸汽纺纱机
1765年,哈格里 夫斯发明。
效率提高8倍。
人力 动力: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 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 机,命名为“珍妮机”。
飞梭(1733年)
发明者: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织布工哈格里夫斯,于 18世纪60年代发明了称为 “珍妮机”的手摇纺织机。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 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 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 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 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 端。
A
C)
3.下列发明家,发明火车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D
4.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工业最先进的国家应是 (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其它西方国家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课堂检测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B.凯伊发明飞梭 C.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D.火车的出现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于红萍)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的代表性发明,以及工业革命对英国,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观看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历程。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融入到历史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英国也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科技革命,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强大而不懈努力。

【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的条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选择题:寒假到了,父母要带你去西安旅游,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出行方式 A.绿皮火车 B.高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选择的理由并做出评价)师:提到火车,我们总有好多话题,那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节和火车有关的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板书,并展示学习目标)(二)预习展示自主学习(教师评价,指正)1、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2、通过预习提出疑惑。

(三)教师引导,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纺织技术的革新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爆发于英国,那何为工业革命?我们先从概念加以理解。

(教师展示“工业革命”概念)。

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评价并强调,工业革命爆发后,在生产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学们,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爆发于英国,那英国为什么会成为爆发工业革命的第一个国家?(有哪些条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出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思考--提炼观点--历史依据”希望同学们依据此方法讨论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思维展示到小黑板上师:教师出示第一则材料“材料一: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足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必不可少的职责。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涉及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纺织业的技术革新、铁路交通的兴起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蒸汽机、纺织机、火车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正确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树立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

2.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蒸汽机、纺织机、火车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3.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工业革命对后世的影响。

4.图片展示法: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蒸汽机、纺织机、火车等关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分析史料,让学生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总结纺织技术的革新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时间18世纪60 年代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概况(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2)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3)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意义(1)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进入19 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火车与铁路开始1825 年,英国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续表)关联拓展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的比较 项目中国 英国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军事装备陈旧,军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拓展延伸1.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较早完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2)殖民扩张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工业 革命 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对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题: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需求、现实基础、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家长需求、家长受教育背景及教育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2.理解工业革命的意义教学重点:1.瓦特与蒸汽机;2.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及其影响导入:工业革命开始于18 世纪60 年代的英国,到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纺织技术的革新(板书)提问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最早在哪个国家开始?1.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飞梭珍妮机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板书)提问2:蒸汽机是谁进行改良的?带来了什么影响?1.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

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瓦特蒸汽机三、火车与铁路(板书)提问3: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 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一.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学生板演,老师完整,归纳出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规律、近代化含意、社会转型。

二.经典考题:(明确如何考)——点明考点、设问角度、能力要求1、(2012年江苏单科3分)左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

加亚尔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9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三.经典变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生当堂完成,及时纠错,提醒审题(关键词),解题思路,所涉及考点举一反三的提问。

1.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B )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图片的标题,组合型选择,排除法,逆向选择,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经济的影响,生产关系的调整。

2.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 B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预测举一反三:审题:饼状图,比例结构,考点涉及:三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影响。

3.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而和国家的累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每一项利益,却被代表得足而又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C)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资产阶级政治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B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预测举一反三:审题:折线图,横竖坐标,标题,考点涉及: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C )英国宪章运动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制度即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大事年表图,项目栏,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无产阶级的影响,无产阶级的思想及政治运动。

6.卢梭在爱情悲剧小说《新爱洛伊丝》中,不仅发出了崇尚真实情感,贬抑矫饰理性的呼声,而且表现了厌恶虚伪的文明社会,赞美纯洁的大自然的倾向。

下列作品与该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相同的是:( C )A B C D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图片主题,考点涉及:资产阶级革命与政治革命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不同流派作品的背景及特点。

7.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现象表明:( C )①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②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③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④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内容要完整,考点涉及:工业革命时间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与表现。

8.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D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预测举一反三:审题:柱状图表,注意标题,考点涉及:工业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外来商品的涌入,中国原料的出口(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B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材料的完整性,考点涉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中国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对外来文明(技术、制度、思想)的不同态度。

10.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 D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预测举一反三:审题:关键词。

考点涉及:农民阶级的对外,特别是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1.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

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A )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预测举一反三:审题:作者的立场。

对史学观点的评价分析。

考点涉及:洋务运动的结果、影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的内在联系。

12.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 A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预测举一反三:审题:近代化的理解,各材料的理解,各阶层对近代化的推动作用,组合型选择题。

考点涉及:中国的近代化,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四.探究解疑:(重点突破)——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13.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l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l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诚然,耶稣会士传入了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西方科学,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一小撮儿士大夫。

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近代化的相关史实。

答: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机会。

1765-1840年工业革命,机械化,工业化,工厂,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经过独立战争1783年英国承认其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法制化。

法国:1789年开始大革命,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实现法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