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鳗鲡

【摘要】长江口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口,它通江达海,外引内连,具有独特的水文和水质条件。巨大的径流给长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也输送了大量的营养,形成独特景观生态系统的同时,也为鱼类创造了重要的栖息地。长江鱼类品种众多,其中不乏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鱼类,此次,就鳗鲡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鳗鲡日本鳗鲡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繁殖特征经济价值

中文学名:鳗鲡

地方名:鳗鱼、河鳗、白鳝等。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幅鳍亚纲鳗鲡目鳗鲡科

主要形态特征:体呈蛇形,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呈钝锥状,吻短而平扁,眼小,埋于皮下。鼻孔两个,前鼻孔具短管,位于吻端;后鼻孔呈裂缝状,位于眼前缘稍前方。口大,口裂倾斜或近水平状,后方伸达眼后缘下方。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及犁骨均具牙,牙细小尖利如带状。鳃孔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左右分离。肛门位于体的前半部。鳞细小,埋于皮下。侧线孔明显。背鳍。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尾鳍钝圆或稍尖。胸鳍短小,无腹鳍。

种类与分布:通过系统发生学和地理分布学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世界上鳗鲡属总共有19种(包括亚种)。研究较多的只有两个: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

我国的分布现状:在我国黄河、长江、闽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岛、台湾和东北等地均有分布。

生长史及生活习性:鳗鲡是一种降海洄游性鱼类,一生要栖息在海水和淡水两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亲鳗产下卵后,子鳗要经过柳叶鳗前体、柳叶鳗、白仔、墨仔、稚鳗、成鳗的阶段。

受精卵孵化,白色透明的幼体破膜而出,此为柳叶鳗前体。卵黄完全吸收后,逐渐变态为体呈扁长叶形的柳叶鳗。柳叶鳗随海流分布开去,向陆地迁移,约半年或一年左右到达大陆沿岸接近河口,变态为半透明的玻璃鳗,又称白仔或鳗线。白仔具有趋淡性,能感知离岸10n mile以外的淡水从何处入海,从而向河口聚集。我国通常在长江口捕捞的鳗苗亦指白仔。白仔经河口上溯,出现黑色素,背部变黑称之为黑仔。黑仔在江河湖泊中栖息生长,当年可长成稚鳗(种鳗),到第二年秋长成成鳗。

鳗鲡不喜欢强光,对弱光有趋光性。所以鳗苗溯河只在夜间进行,白天潜伏于水底。鳗鲡在25-27℃时食欲最旺,生长最快。鳗鲡除用鳃呼吸之外,皮肤、鳔、口腔、肠管和鳍等也能辅助呼吸,特别是皮肤呼吸。当水温在15℃以下时,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鳗鲡只用皮肤呼吸便可维持其生命。鳗鲡食性颇杂,食物包括小型鱼类、昆虫幼虫、甲壳类、螺、蚌等软体动物以及高等植物。产卵降海洄游期间,鳗鲡不摄食,消化器官也因之而退化。

鳗鲡性腺发育和繁殖活动,取决于营养状况和自身的体质,而不取决于年龄,受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所支配。在淡水中性腺不能很好的发育,更不能在淡水中繁殖。所以鳗鲡的产卵场应是在海洋中。但是产卵场的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根据海流流速推测,可能是在关岛西北马里亚纳海沟以东14°N、143°E苏鲁加海山附近。鳗鲡产卵和孵化水层为400-500m,水温16-17℃,盐度35。属一次性产卵,卵浮性。亲鳗产卵与光线强弱有关。在人工养殖状态下,一般在凌晨拂晓前后,4时到6时产卵,4时30分至5时产卵居多。鳗鲡产卵后亲鳗即死亡。

研究现状:鳗鲡是一种名贵水产品,其肉嫩味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但是现在天然苗源的捕获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保护鳗鲡自然资源,发展我国养鳗业,因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和开发已成为重要的问题。以下是日本鳗鲡的相关研究。

实现人工养殖首先面对的是以下两个问题:亲鳗的催熟工作和仔鳗的培养。

日本鳗鲡是目前人工繁殖鱼类中唯一一种必须通过外源激素诱导才能使Ⅱ期卵巢发育的鱼类。鲤脑垂体激素(P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可诱导成熟亲鳗排卵和受精并得到仔鱼。然而多次注射外源激素对鳗鲡亲鱼的伤害比较大,能引起HPG轴的功能不正常,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性腺发育。一次性埋植雄烯二酮和甲基睾酮缓释剂可减少了试验操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亲鱼,使亲鱼达到性成熟一种很好的方法,已经成功运用鳗鲡催熟催产。此外是仔鱼的摄食问题,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主流的观点,认为仔鱼在早期需要摄食,仔鱼成活率不高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开口饵料。第2种观点认为仔苗早期不开口摄食。有报道称观察到仔鳗体表感觉丘存在特殊的功能,可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鳗鲡仔鱼采用这种方式代替摄食尚有待于验证。

2010年3月27日,日本水产厅属下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对50尾第一代的亲鳗注射激素催熟后,采集其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受精,获得25万个鳗鲡卵,有70%孵化出体长约3毫米的鳗鲡仔鱼,4月2日开始摄饵(用鲨鱼卵作开口饲料),4月8日存活的10万尾鳗鲡仔鱼体长达8毫米,有趋光反应,4月下旬存活的仔鱼约1万尾。这是该中心继2002年对亲鳗注射激素催熟产卵,孵化鳗苗成功后,第一次完全获得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成功。

【参考文献】

庄平、王幼槐、李圣法等长江口鱼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张森、谢仰杰、黄良敏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现状及存在问题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 361021

蒋天宝、刘利平、高晓阳等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进展上海海洋大学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陈立法鳗苗成功繁殖惊起国内波澜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6班

222010317012016

刘秦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