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散文艺术
《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
《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它以语录体散文的形式呈现,具有以下特征:简洁明了:《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明了。
每个语录都是短小精悍的,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领悟。
对话交流:《论语》以对话的形式展现,通常是孔子与他的学生或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交流的方式使得思想更加生动活泼,读者可以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的魅力。
强调实践:《论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语录中经常强调要注重实际行动,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种实践导向的特征使得《论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
强调人伦关系:《论语》关注人伦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伦理关系。
语录中经常涉及到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等关系,强调要遵循道德准则,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强调修身养性:《论语》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语录中经常提到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这种修身养性的特征使得《论语》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是简洁明了、对话交流、强调实践、强调人伦关系和强调修身养性。
这些特征使得《论语》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实用价值的经典著作。
【新教材】4.1《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材定位】《<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教学重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章》。
二、文化常识1.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轶事圣人也会犯错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论语派散文特点
论语派散文特点【篇一:论语派散文特点】维普资讯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总第62期)JOURNAIOFZHANGZIOUTtEACHERSCOLGELE(hlspy&ScaSine)PiohooilcecsN02o64oGenlN02neI.6论语派散文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沈艺虹(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30)600(摘要〕论语派是固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论语派通过提倡小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采立言立志,因此,在其题材选择、内容表现上有着迥异于主流的话语。
论语派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内容,以平易近情的谈话风为格调,消解“ 栽道” 文学的宏大叙事,打破封建传统理性对人感性生命的重重压制,以“ 自己的话”追求文学的自我表现,追求个说性的真与诚为目标。
而身边琐事和个人情感的抒写为小品文的繁荣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对闭适性散文的戋学原则、思维方式的建构,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论语派散文;理论建构;创作中图分类号:〔0文献标识码:A266文章编号:104820)47—O04—6X(060-l5论语派是因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
论语派以林语堂为主要代表,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个刊物,以编辑陶亢德、徐讦为中坚,以经常撰稿而倾向相似的章克标、邵洵美、全增嘏等人组成,老向、姚颖等时常为论语派刊物撰文。
论语派以“ 倡幽默为提目,而杂以谐谑”,后又提倡小品文,主张“ 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论语派通过提倡小标以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来立言立志,他们对闲适性散文的美学原则、思维方式的建构,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但论语派的理论主张在当时曾受到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学阵营的猛烈攻击,使论语派的文学主张长期受到质疑。
因此,在文学日益回归自身,文学提倡多元化的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论语派是非常有意义的。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韩非子》
• 韩非子生平。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 韩非子生平。 成者, 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达成的 思想家。 思想家。 • 《韩非子》: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 韩非子》 针对现实问题而发,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 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 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诸 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子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先秦诸子散文-《孟子》
•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 语录体,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 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论点来论述。全书不仅记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 录了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 《孟子》艺术成就: 孟子》艺术成就: • 巧妙的论辩艺术 。逻辑推理的方法,运用类比推 逻辑推理的方法, 往往欲擒故纵, 引人入彀。 理,往往欲擒故纵,反复诘难 ,引人入彀。 • 宏放、豪迈的文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宏放、豪迈的文风。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以善用比喻见长 。 • 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 精练简约、
先秦诸子散文
张亚宁
先秦诸子散文
• 诸子散文兴起的历史背景 • 诸子散文的内容特色 :关注现实生活,表 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内容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但理论热点则是现实的社会与人 生。 • 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鲜明地体现了士的 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人格力量。富于形 象性与抒情性。寓形于理、情理兼备,极 大地增强了它们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文学——《论语》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论语》的艺术特点
⑴言简意赅,生动隽永,包含哲理,富有感情色彩。
以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正是其文学性的表现。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论语》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
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简短几句话包孕了真挚的情感,以及对颜回安贫乐道自在心境的赞赏。
又如: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述而》)矣、也等语气的使用,把对自身的无限感慨和对周公的无限思慕,表现得意味深长。
⑵具有简单的情节和场面,再现一定的生活情景。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的只言片语或对话,一般比较短小简约,但书中也有些较长的段落,如《先进》篇中的《侍坐》章,《微子》篇中的《长沮桀溺耕而耕》章、《子路从而后》章和《楚狂接舆》章中,描写简约,而生动传神。
⑶注意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性格,从多方面刻画了孔子的具体形象。
刘勰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文心雕龙征圣》)《论语》正是通过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
表现了一个雍容大度、正道直行、和蔼可亲的文化巨人形象。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所表现,如鲁莽直率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谨慎谦逊的冉有、好学识礼的公西华、淡泊人生的曾皙等等。
诸子散文著作
诸子散文著作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如《庄子》、《论语》、《孟子》、《荀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是文学和哲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也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诸子散文塑造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体系。
在这些著作中,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如墨家的兼爱、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仁义礼智等等。
这些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影响,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启示和借鉴价值。
其次,诸子散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
这些著作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系列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念,被誉为“古代散文之冠”。
这些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语言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此外,诸子散文也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著作涉及了几乎所有的人生领域,如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礼仪、艺术等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总之,诸子散文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文学的重要代表,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学习、借鉴和启示价值。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著作,认真学习它们,让它们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去。
最后再简单介绍几本知名的诸子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其中许多段落运用了幽默和讽刺手法,让人一边阅读一边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趣味。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记录。
语言平实,朴素自然,内容包含了儒家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的要义。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的思想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有救赎的可能。
此书中的“性善论”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荀子的思想有坚信“性恶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修身。
此书对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和道德体系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论语》的文学性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这部价值凸显为“仁者”的哲学著述,在构建中国主流仁义思想的背后,还被视为一部记录春秋史学的巨著;管理学上,《论语》为历代君王重视,至于后世论及“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为广大儒者所称道;到今天,《论语》依然被国人奉为经典,它的作用与诠释被普及到了经济、教育、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
当然,作为一部语录体散文,我们不应忽视的还有它富有魅力的文学价值。
这部堪称先秦语录散文典范的经典,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甚至只有语言对话,却让人顿觉生意,心领神会;它精炼的语言,字里行间妙语天然,精思之处令人折服,那么本文试图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论语》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对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的描述。
孔子是《论语》人物刻画的中心。
《论语》中不仅有关于他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可谓“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
胡念贻先生认为,《论语》“这部书所写的人物,都以孔子为中心。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表现一个人物为中心,这是第一次出现。
”“《论语》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它的动人之处……是在于它通过孔子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件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胡念贻《从人物形象看(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3期,第48—54页)。
吴景和先生认为,《论语》“所描写出来的孔子形像,按照其性质来说,是个喜剧角色。
”这一角色的成因是“孔子追求的目的与历史发展的不协调”,“他做了一件最滑稽可笑的事情时却像演着悲剧那样严肃”,“作者很善于通过行动写出孔子这种复杂的精神生活”,“写人叙事时,重在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因而是“当之无愧的传记文学的祖型”(吴景和《(论语)文学价值初论》,。
文学名篇孔子《论语—侍坐章》解析
文学名篇孔子《论语—侍坐章》解析欣赏品读文学名篇,汲取人类智慧,丰富自己的词汇,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增加才气和灵性,还可以增加自己的骨气和人格。
——题记在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厚、极富滋味,极有光彩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且以名篇的方式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布,成为与这个民族的生命历程中梦魂萦绕、筋肉难分的不绝的血脉。
历代文学名篇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
历代文学名篇都载之典籍,流为名言、名篇,以其言简意赅的方式,成为中国人千古传诵的处世、论学、为人的精神支柱。
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中国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孔子《论语—侍坐章》。
三国魏人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记载着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论和某些事迹。
它是在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而成的。
汉代以来就成为了儒家的经典,注释的人很多,现存以三国魏人何晏的《论语集解》为最早,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最为博恰。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三岁丧父,少年时曾从事各种“鄙事”,青年时做过相礼、委吏、乘田一类的小官。
中年时曾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后因不满季桓子专权,愤而周游列国,后归去世于鲁。
孔子一生长期聚徒讲学,据说有弟子三千,形成了一个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儒家学派。
先秦《论语先进篇》之第二十六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赏析先秦《论语先进篇》之第二十六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先秦诸子散文--《论语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论语》文言整理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记音】①木铎.( ) ②桀.溺( ) ③长沮.( ) ④执舆.( )⑤荷.蓧( ) ⑥黍. ( ) ⑦怃.然( ) ⑧殆. ( )⑨八佾.( ) ⑩见.其二子( ) ⑪耦.而耕( ) ⑫耰.而不辍.( )【解释实词】①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②使子路问津.焉: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④往者不可谏.:⑤今之从政者殆.而:⑥不仕.无义:【通假举要】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是鲁孔丘与: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④植其杖而芸:【一词多义】(一)实词——见悠然见南山项伯即入见沛公吾未尝不得见也于是见公输盘汝真女子之见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其二子焉才美不外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虚词——而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植其杖而芸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恂恂而起⑦表恶其能而不用也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⑩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词类活用】①耰而不辍:②子路从而后:③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古今异义】①遇丈人古义:今义:②子见夫子乎古义:今义:【文言句式判断及翻译】①隐者也②而谁以易之?③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④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名言名句】①,来者犹可追。
②,,孰为夫子?二、当仁,不让与师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论述《论语》的散文特色
论述《论语》的散文特色
论述《论语》的散文特色:《论语》语言简洁,内容广博,思想深邃,不仅在遣词造句等方面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范例,而且在叙事方法,描写手法,文学体裁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历代散文的创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散文发展的良好基础。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
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
《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
《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征《论语》是中国古代圣贤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它是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语录体散文是一种以短小的语录为主的散文形式,它的特征如下。
首先,《论语》语录体散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内容。
《论语》中的语录都是孔子或他的学生对话的记录,因此内容简洁明了。
它不像章回小说那样情节曲折、错综复杂,语言也不像辞章那样雄浑壮丽。
相反,语录体散文更注重表达内容的精炼和简练,使人一目了然。
例如《论语·为政》中孔子的名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君子对待天下人的态度。
其次,《论语》语录体散文以对话的形式表现情景。
《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这种对话形式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景。
这种形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散文中的道理和思想。
例如《论语·述而》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通过这样的对话形式,读者能够感受到孔子对学习、友情和为人处世的重视。
再次,《论语》语录体散文以教育为主要目的。
《论语》作为古代的哲学教科书,其语录体散文中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宗教、伦理、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通过对话的形式,孔子传授了许多智慧和道德准则,用以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后代子弟。
例如《论语·雍也》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强调孝道,告诉人们要尊敬父母。
最后,《论语》语录体散文强调自律和修身养性。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自律,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修炼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例如《论语·述而》中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这种自律和修身养性的观念贯穿始终,体现了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总的来说,语录体散文是一种简洁明了、以对话为主、强调教育和修身的文体形式。
《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品,通过孔子及其学生的对话,传达了很多智慧和道德准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课稿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说课稿说课人:李纯纯说教材:本单元所选课文位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新课标学习任务群。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说学情:高二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学过文章,对文章内容已经会背诵和默写,对文章思想已经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所以这节课的定位应为复习课。
说教学:作为复习课,设计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教学难点:1.文化经典研习练习2.文化经典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传承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写作水平说教法:讲解复习和提问默写复习法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突出重难点,用讲解、提问、默写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知识内容:重点一:基本文言知识(重点字词句、文化常识、思想内容)重点字词句:《论语》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3.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子曰:“君子喻( )于义( ),小人喻于利。
”5.子曰:“见贤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
”6.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 )重而道远。
仁以为( )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 ),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 ),吾往( )也。
”(《子罕》)9.子曰:“知( )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和《孟子》
从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 《论语》的写作技巧是很高明 的。
(不 的已 但 跟 篇成 题经 是 弟 名意 目向 三 子 《 )思 有专 言 共 孟 是。 进论 两 同 子 名“ 步体 语 编 》 词学 ,过 式 集 一 ,而 《渡 的 的 共 说” 论。 独 , 是 明第 语这 白 虽 七 有一 》七 越 然 篇 进, 的篇 来 它 。 步“ 题的 越 还 它 。学 目题 少 是 是 而 根目 , 语 儒 ” 本是 而 录 家 根 不独 对 体 的 本 懂立 话 , 第 不 ,的 越 跟 二 是 词来《位 个 语越论大 词 ,长语师 , 比,》孟 《 《有差子 孟 论一不 子 语些多 》 》 ,
孔子的志趣
《论语》里还有一些生活片段反映孔子跟某些人之间的复 杂关系,那就不是对话了,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波澜的小故事, 像《先进》篇记录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 子围坐,这篇文章很长,可能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篇, 这篇文章涉及到孔子和学生们随便聊天的一个场景,截取一个 真实的生活横断面,既记言谈,又传神情,还表达了师生间平 等和谐的气氛,还点染出人物的不同风貌,把孔子的雍容平和, 子路的心直口快, 冉有,公西华的谦和逊让,曾皙的卓然不群,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里最感兴趣是曾皙。当孔子问到其他学生的理想是什么,别 人说完了,就问了他的想法,他正在弹琴,鼓瑟,满不在乎。 (孔子)就问他:曾点,你怎么样啊? 曾点就慢慢地把乐器放下来,回答说:我跟他们三个都不一样。 孔子说:没有关系嘛,亦各言其志也。曾皙就说了:我的志向 是什么呢?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 先进】 我很赞成你的理想啊。这段文章用几句话就画出了一幅色泽鲜 艳的春游图,连孔子也叹赏。这个不是做官,而是从事教育, 和学生在一起春游,孔子的理想也是做一个教师。
2022级《古代文学1》(先秦至五代文学)学习要点
先秦文学一、填空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2.《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收录古代神话故事较多的先秦典籍主要有《山海经》,其次是《淮南子》。
4.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5.背诵并默写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
6.《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代表了史传散文的最高成就。
7.《春秋》“三传”是指《公羊传》、《榖梁传》和《左传》。
8.《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是一部先秦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9.《孟子》一书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10.成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于《周易》(或《易经》)。
11.《庄子》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和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体(骚体)”。
二、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2.赋、比、兴:是指《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3.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写法。
《春秋》的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暴行的。
大学语文(第三版)散文-《论语》五则-20页精选文档
二十六、《论语》五则
3、《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目的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 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即学习要 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 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 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 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论语·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 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 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十六、《论来自》五则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汇总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这些格言“既表现了思想家的鲜明性,又具有哲学家的深刻性;既表现了教育家的逻辑性,又具有文学家的形象性。
”[17]方铭通过分析《论语》中排比、对偶和复叠等语言艺术手法,发现了其言语间的节奏旋律美感,认为《论语》的语言美感,“体现在对语言节奏感的追求上”,《论语》的编纂者“凭直觉感受,就创造了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使《论语》有散文诗的韵致”抚摸着古代的残梦,我轻轻地问着流淌不息的运盐河,你可曾听见先民悠远的呼唤,你可曾看见羸弱的盐丁挥汗如雨地煮海煎盐,你可曾记得为了保卫家园而倒在你怀抱里的通东儿郎。
[18]傅修延认为,《论语》中那些“子曰”告别了运盐河,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吕四古街,让在都市风尘中疲乏的心灵与古老的诗韵亲吻,心底沁入了丝丝人文气息。
唐代大文豪骆宾王,以一篇《讨武檄文》令乾坤变色。
他不是吕四人,是造化钟情于斯,反武兵败的他最后匿迹于此,于是吕四的人文历史上平添了一页辉煌厚重。
仲尼曰”一样要言不烦,表现力却更为强大,或借助于引譬设喻、或因句式铿锵而倍添韵致,甚或两者兼而有之,“那迂徐柔缓的寥寥数语,有时竟能产生出点睛夺魄般的效果,令人读后刻骨铭心永志不忘伫立在彭氏宗祠的古银杏树下,让思绪从现实的嘈杂回到远去的岁月,看到了摇曳的烛光,闻到了馥郁的墨香。
中国类书的传世之作《山堂肆考》是在这里诞生的吗?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仰望着遮天蔽日的古银杏,感受着大师的悠悠情怀,心中说不清是景仰还是喟叹。
“家藏山堂肆考书,宅绕水竹三弓地”,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人家,又怎能不走出彭大翼这样的通州才子在文化长廊里轻舞飞扬。
[19]可见,研究者对《论语》的语言艺术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论语》以形象隽永的语言,形成的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特色,为人所认识。
实际上,首开私家讲学风气的孔子及其弟子,虽然重视语言的表达,然而并无意于“沉思翰藻”从彭氏宗祠踏足南行,来到了进士府。
斑驳的墙壁书写着厚重,发黄的木门记录着沧桑,青翠的树木和娇艳花草极力向阳伸展,生命的衰老和繁盛如此地形影相随。
《论语·侍坐》的记叙艺术
《论语·侍坐》的记叙艺术作品简介《侍坐》选自《论语·先进》。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作品原文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遂拜,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谋,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感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想,就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恩见方六七十,例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大,愚为之小?”作品注释1、侍:侍奉,本所指随侍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短乎尔:以,因为;短,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位居,寓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雠:语》的哲学文本之所 以会 给人们 如此难忘的感受 ,固然离不开其 作为理学家对先秦儒家思想微言大义的琢磨 .它注重哲学表达的同 时又注重语言技巧的锤炼 ,它把哲理与文学的固有特性恰到好处地 结合 起来 ,并且 不断创新 和发展 。从 而形成独具特 色的语言风貌 。 孔 子言语 。句句是 自然 。”所谓“自然”,指的就是通俗化 和口语 化。 《论语 》的语 录体 “并 非没有生命力 ,它 旨在记言 ,多用 口语 ,通俗活 泼 ,真 切 感 人 ”。
著作,其 内容博大精深 ,真实生动地表现 了孔子 的思想和形象。其文
学价值泽被后世 ,影响全世界。浅论《论语》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
及文体特征等几方面,略述 己见,以期更好地学习和鉴赏这本书。
关键词 论语 人物 语言刻画 文体特征
’
《论语 >熔教育学、伦理学 、政治学 、哲学和文学于一炉,其博大 精 深之义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 。所 以我们研究 《论语 》的 文学价值 ,吸 收其 精华 ,对 丰富和发 展传统 文化将是大有裨 益 的。 《论 语 >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学见解和主张 ,构筑 了文学理论 的初始 框 ,它重视 通过 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 点和揭示人物 内心世 界 ,其语言也 自然 无华 ,质朴简练 ,文体特 征是具有鲜 明的政论色 彩的语 录体 。它开创了我国原始 文学 的先河 ,能唤起我们巨大的阅 读热忱。它的作 者们在书中注人了 由深刻感 动的生命体验所激活 的审美创造力 。他们用艺术的心灵表现他们 对所爱戴的尊师 的崇 拜和他们所 向往 的人生境界无不感染着 我们 。 1 人 物 刻 画栩 栩 如 生
《论语 >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 《论语 》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 方面。它是一部语录体典籍 ,一般来说 ,书中没有详尽 、具体 的叙述 和描写 。往往是通过人物间简朴的对话和 独 自的方式表现人物性 格特点和揭示人物 内心世界 ,来给读者以鲜明难 忘的印象 。
略论《论语》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优缺点
略论《论语》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优缺点摘要:通过《论语》与《诗经》、《尚书》等各方面的比较,在我国文学史上,《论语》的地位低于《诗经》,高于《尚书》。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论语》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上。
《论语》的优点:艺术形式具有简约美,思想内容具有真实美,章节之间具有对称美。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关键词:《论语》文学史地位优缺点皓月当空,大江横野。
由此曾引起诗人发出奇特的质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雨初歇,蛱蝶乱飞。
由此又诱发诗人产生古怪的念头,“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面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鲁迅先生更是思潮起伏:“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受到特定环境的感染,诗人们才有那样的质问、念头。
作为学者的鲁迅,则依据有关记载,产生了那样的联想。
那记载主要是如下一段:“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在鲁迅的联想的基础上,有的学者也认为:“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并且还指出:“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则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
”综合起来,鲁迅等人一共阐述了三种观点:第一,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第二,诸如“邪许”或“杭育”一类“举重劝力之歌”,标志着我国诗歌(或文学)创作的开始;第三,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则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论语》散文艺术
摘要:“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随着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入,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所认识。
纵观《论语》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
关键词:《论语》散文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
《论语》真实生动的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儒学在整个思想界占据着统治地位,孔子其人被神化,儒学成了诸子之渊源和中国文化的核心而被尊列于诸子之外,而近代许多激进文化人抨击儒学的文化正统时,也往往把儒家与诸子分开讨论。
一、语言艺术分析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重在记言,因此,对《论语》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的认识,首先是从其语言特征开始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从“儒者崇实”的思想特征,洞察了《论语》“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的语言艺术特色。
柳存仁把
《论语》的语言特征概括为“语长文简”、“多含蓄较深之意义”,认为其“记言之处,已颇有较丰富之文字与情感可资表章者”。
《论语》基本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展开与论证,从而形成“质朴”的语言风格。
郑振铎认为:《论语》“文字虽极简朴直捷,却能把孔子的积极思想完全表现出来”,然而“质朴”并非贫瘠枯燥。
由于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诗性文化风韵犹存,加之孔子及孔门弟子良好的诗学修养,造就了《论语》浓郁的诗味,给人以悠然深远之感。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察,因此在《论语》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与启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大都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尹建章也对《论语》富于艺术性的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语句特色表现为:第一,通俗易懂而又精粹雅致的“口头语言”;第二,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使语言更加含蓄、形象、生动”;第三,虚词运用纯熟自然,加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
因此《论语》的语言“达到了贴切、通俗、精炼的境地,形成了它的字稳句妥、文笔流畅的特色”,正是这些充分显示了《论语》的文学特征与散文艺术成就。
二、人物形象分析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门徒问学论道、探讨社会人生的真实而传神的记录,其“论纂”者没有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自觉意识,但由于他们十分熟悉所写人物的一切,又能设身处地的写
出人物的活动,不经意中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活跃着一个个生动饱满、具体可感的形象。
对《论语》人物形象的研究又大致上集中在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和表现人物的手法两个方面。
刘大杰在出版于1941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对《论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在《论语》的不少段落里,“写孔门师弟的形象,都各有他们的特征”,并以《先进》篇的《待坐》章为例,指出:在这段“具有文学意义的记事文”中,“不但写出了孔门师弟闲谈时的活泼从容的气象,而且从各人的谈话中还表现了不同的性格”,子路率直中有浮夸,曾点活泼中显潇洒,孔子“态度亲切,思想明智,胸襟开阔”。
傅修延从叙事学角度对《论语》的认物描写作了探讨,认为“以言见人”是其显著特征,以孔子之言为中心,对具体语境稍作点染,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叙事意味的相对独立单元或片段,“整部《论语》简直就是一部人物画廊”,“以如此之少的文字刻画出如此之多的形象生动面貌各异的人物,在文学史上亦属鲜见”;《论语》主要记述的是孔门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虽然不可否认从中可以窥见人物的音容笑貌乃至性格,但毕竟是粗略的、片段的,与后世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尚难同日而语。
三、文体特征与总体风貌分析
《论语》作为一部孔门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记录的语录体著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和崇德重用的特色,用现代观念的先入之
见来评价其文学性,引述西方话语方式评说其艺术特色难免未达一间,因为具有文学价值与文学作品毕竟有所区别。
所以,不从既有概念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实际,实事求是的揭示其特征和风貌,应是《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的题内之义。
李人纪《说理的写作成就论析》一文,把《论语》定位为一部“孔子讲学论政”的“说理性散文”,并且从说理散文的发展状况着眼,比较深入的论述《论语》说理方面的写作成就。
作者认为,《论语》在说理方面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它是一家之说,虽然没有构成整篇的文章,集中的对某一问题进行剖析和论述,但把散在各章的有关某一问题的言论集中起来,其观点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能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说明一个中心问题。
第二,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的章节属于说理性质,分别运用直言、假言、选言等判断形式和比、譬、援、推等论证方法,绝大多数章节条贯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第三,全书用当时普通话“雅言”写成,语言明白简练,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说理,比较生动活泼。
关于《论语》的总体艺术风格,林坚《论语的文学趣味性初探》一文,从趣味性这一侧面入手,对《论语》的散文艺术风格作了颇为新颖独到的阐述。
文章认为,《论语》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成功和显著特色,是“‘讲学语’与文学趣味性的高度融合”,“常常借助于口语化、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所造成的情趣与谐趣,使得行文风趣自然、生动含蓄,读来毫无枯燥之感,在作者平易近人、娓娓动人的叙述中,领略到文章所宣示的旨趣甚至
是深奥的哲理。
”
参考文献:
[1] 《鲁迅全集》第九卷 1981
[2] 柳存仁《上古秦汉文学史》商务印书馆 1948年版
[3]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932年版
[4] 尹健章《〈论语〉文学性初探》郑州大学学报 1982年第三期
[5]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章中华书局 1941年版
[6]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东方出版社 1999年版
[7] 李人纪《〈论语〉说理的写作成就论析》求是学刊 1983年第三期
[8] 林坚《〈论语〉的文学趣味性初探》盐城师专学报 1982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