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东亚经济区的形成与经济发展

东亚经济区的形成与经济发展

东亚经济区的形成与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地缘政治的变化,东亚经济区的形成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东亚经济区是指日本、中国大陆、韩国以及东盟国家这些经济体在互相合作和协调的基础上,构建起来一个互利互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区域。

一、东亚经济区的合作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 以日本为中心的包括中国大陆的四小龙在内的亚洲四小型工业化经济体获得了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东亚地区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以中国大陆为最为明显的例子,其GDP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长了10倍左右,并且中国大陆已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面对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挑战,东亚各国不断加强各种合作,推动形成东亚经济区。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因素等不同面临的困难,东亚经济区的形成一直受到各种限制。

但就总体发展趋势看,东亚经济区合作的成效逐渐增强,由过去对话和磋商逐渐发展成为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从而推动了东亚经济区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二、东亚经济区的特点和优势1. 市场规模庞大东亚地区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口总量占据全球的近三分之一,这使得东亚经济区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终将决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 资源丰富东亚地区资源丰富,例如中国大陆的原材料等,日本的高科技和资本等等,都使得东亚经济区有着不可忽视的资源优势。

3. 技术水平较为先进东亚地区集中了全球诸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这些公司和企业在如手机、电子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和市场的控制上享有更多的优势。

这也吸引全球各国企业来到东亚地区投资和集聚。

三、东亚经济区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 各国间的政治冲突目前,东亚地区存在许多历史和领土问题等各种争端,这些争端可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和稳定,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2. 市场的均衡和统一在东亚经济区内,各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结构不同,带来的差异仍然比较大,这可能会导致某些经济体不适应或面临不利的竞争地位,从而降低了市场均衡的效果。

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发展

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发展

东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东亚地区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带,而东亚经济合作组织(ASEAN,东盟)则是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作为一个由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东盟已经成为全球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致力于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分析东盟的作用与发展,以期更好地了解东亚经济合作组织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形势。

一、东盟的背景与历史东盟建立于1967年8月8日,最初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五个国家组成。

随后,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陆续加入,共计十个成员国。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区域性组织,东盟致力于推进区域间合作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贸易、投资、科技、文化以及军事安全等领域进行协调和合作。

近年来,东盟国家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东盟地区的人口总数超过6亿,GDP总量达1.9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此外,东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之一,仅2019年一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到了1.2万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了东盟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力。

二、东盟的作用1. 推进自由贸易和投资东盟致力于推进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并在此方面的成就显著。

按照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实现了有效合作,推动了东盟在自由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快速发展。

2.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集成区内的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东盟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使东盟成员国之间大幅降低了非关税壁垒,加速了商品、服务和人员的流动。

此外,东盟还推进了彼此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硬化了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关系,这促进了增加流动、增加股权和合并收购机会等。

3. 促进科技和创新合作东盟致力于推进区域间的科技和创新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制约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制约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与制约摘要:东亚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了一条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运作模式即东盟模式。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这一模式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制约因素。

关键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制约中图分类号:k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目前,东亚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了一条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运作模式即东盟模式。

这一模式既能够保证东亚区域合作整体实力的提升和整个发展进程的顺利推进,又能够兼顾东亚各个国家参差不齐的经济发展水平、顾虑重重的各方利益。

那么,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目前的状况是怎么形成的呢?制约它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有利因素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一直备受世人瞩目,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刮目相看,发展前景更是一致看好。

形成这种良好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作为20世纪世界发展的一股强劲潮流席卷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不同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伴随着这股潮流日益增多。

国家之间的合作催生了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形成区域合作,组成区域集团。

当今世界上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区域组织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区域集团。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已经建立起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区域合作组织,并且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对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集团就显得大为逊色了。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一直领跑世界经济潮流,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2.东亚各国的腾飞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活力二战以后,世界上亚非拉国家纷纷打破殖民枷锁,成为政治独立的国家,东亚地区独立的国家也非常多。

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东亚的大部分国家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他们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了经济建设上。

“亚洲四小龙”,东亚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亚洲四小虎”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以及中国的发展,东亚经济的腾飞,让东亚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以至一些学者将其成为“东亚奇迹”,甚至将21世纪称为中国的世纪。

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
维普资讯

经济 问题 ・
《 南亚》 20 第 2期 东 06年
东盟 的 区域 一体 化 战 略 与 东 亚 经 济 合 作
赵 洪
新地 区 主义 强调 区域合 作 的开放 性 和贸 易 、投 资 自由化 ,是 以 自由化 、市场化 与竞 争力 为 导 向 ,既 寻求发 挥地 区 内合作 潜力 ,又致力 于 对全球 经济 体系 的参 与 ,强调 地 区主义 与全 球 主义 的相互 联 系和互 相促 进 。近 年来 ,东盟 加快 推行 区域 经济 一体化 战 略 ,目的 就是通 过 政府 的作 用 、集 体 的形 式 ,改善 本地 【 的投 资 、贸 易和 生产环 境 ,提 高 自身参 与经济 全球 化 ) ( 的竞 争能 力 。东盟 区域经 济 一体 化I 的变化也 对东 亚经 济合作 发 展趋 势产 生 了重大 影 响。 。 戊略

体化 进 程 。与 旧地 区主义 相 比 ,新 地 区主 义不再 局 限 于 相对 狭 隘 的军 事 社会 凝 聚力 、政治凝 聚力和组 织凝 聚力 等非 经济 层 面 ,是 地 区 内的 国 家与政 府 ,为 了应对 全球 的或 地 区的政 治经 济 挑 战 ,积极 地 寻 求 地 区制 度 化 的合 作 与 治 理 。 新 地 区主义 的一 个重 要特 征 是具有 开放 性 和经济 自由化 ,是 以 自由化 、市场化 与竞 争力 为 导 向 ,既 寻求 发挥地 区合 作 潜 力 ,又致 力 于对 全 球 经 济体 系 的参 与 ;既 保 证 地 区 的经 济 自由


东亚 的 新地 区主 义及 其发 展 特 征
地 区主义 有 “ ” 旧 ”之分 。 “ 新 、“ 旧地 区主义 ”主 要是指 在 2 纪 5 0世 0至 6 代 之 间发 o年

东盟共同体: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

东盟共同体: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

东盟共同体: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地区主义开始在欧洲出现并逐渐盛行,之后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很快传到了东亚地区,成为研究东亚地区主义的新理论框架。

而在东亚地区合作模式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东盟共同体最能体现新地区主义的基本内涵,成为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基本范式。

现如今“东盟共同体”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大领域同时推进、相互加强的地区组织,使得新地区主义在东亚拥有了可见的成果。

东盟共同体的综合性、开放性以及超越传统地区主义思路等特征体现了新地区主义的内在逻辑。

“东盟”俨然成为了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的新动力,东亚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新地区主义范式。

标签:东盟;共同体;新地区主义一、概念界定:重新定义的“地区主义”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所谓的新世界秩序逐渐萌芽,各国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寻求方法同大国和周边国家建立新型关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相互补充和依赖,以扩大自身在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地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这时期的区域一体化或地区主义与冷战时期的地区主义不同,新形式的地区主义不再强调地区的政治意识形态,区域内国家对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形式的选择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不再受区域外大国的影响和牵制。

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化趋势使得各国家行为体意识到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此时,地区合作已然成为联结国家与全球化的重要桥梁,尤其对中小国家来说,基于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发展的现实,地区范围內的团结合作使得它们更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命运,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大国的庇护。

于是,地区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旧的思路已无法解释当今复杂多变的地区现象,研究地区主义的学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思路,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新地区主义”理论。

新地区主义吸收了旧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不同的是它与旧地区主义相比更具“全面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TPP和东亚区域一体化

TPP和东亚区域一体化

TPP和东亚区域一体化摘要: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东亚区域一体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尝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

美国更是力图用所谓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冲击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没有被邀请加入tpp,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文章对此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tpp;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国一、引言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如今,随着美国经济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东亚地区的发展受到国际瞩目。

欧洲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美国自身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其东海岸的传统产业和中部的汽车工业均受到巨大冲击,美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在西海岸的硅谷,加州的gdp已经占全美gdp的三分之一左右,西海岸的气候还属于最宜人的地中海气候。

而在太平洋西岸,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也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必定要从大西洋沿岸倾斜到太平洋沿岸,tpp将是美国在太平洋沿岸展现其超级大国霸权的“非战争武器”。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原名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4个国家发起建立,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tpp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不过,随着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这个协定开始引起世界的关注,美国加入后,凭借自己的巨大影响力,开始全方位主导tpp谈判,成员不断扩展,截止到2010年,tpp有9个成员国,包括美国、智利、秘鲁、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澳大利亚。

二、美国加入tpp的动机美国认为自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以来,中国在试图推行亚洲地区主义。

首先,美国认为其在亚太区域的话语权可能会被逐渐弱化;而且,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有些亚洲国家又希望美国继续参与亚太区域的事务以制衡中国,一方中国在亚洲地区独占鳌头。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逐渐成为重要的议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东亚各国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区域贸易上,东亚国家之间实现了稳定的贸易增长,形成了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

此外,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建立以及中国与各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在投资领域,东亚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跨国直接投资(FDI),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该地区。

同时,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这种分工合作有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区域合作的意义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对各国和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济一体化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

其次,区域合作能够减少各国之间的经济摩擦和冲突,增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互信,推动共同发展。

三、挑战与问题然而,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和领土争端,这些问题常常给区域合作带来阻碍和不确定性。

其次,东亚各国的政策差异和制度差异也限制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东亚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也是一个挑战。

一些国家和地区相对落后,缺乏竞争力,如何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难题。

同时,东亚地区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共同问题,如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各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各国应加强对话与交流,形成共识,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和透明的经济合作机制。

其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各国应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增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

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近年来,亚洲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亚洲各国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加强经济联系,旨在实现更紧密的经济关系与更深入的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进行探讨。

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展1. 亚洲自贸区的建设亚洲各国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目标,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的进程。

2002年,东盟+3(中国、日本、韩国)在中国杭州提出东亚自贸区(FTAAP)的构想,旨在实现东亚地区贸易区的建设。

此后,东盟还与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为区域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2.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亚洲各国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推动经济一体化。

其中,东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通过早期收获计划以及东盟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倡议,进一步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此外,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制也为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

3. 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亚洲各国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促进跨国贸易和人员往来。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引擎,各国共同参与,推动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为亚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前景1. 市场潜力巨大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一代科技的普及也为亚洲市场的开放和创新提供了更多机遇。

2. 经济互补性明显亚洲各国在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上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东盟国家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有着较强竞争优势,中国则在工程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享有较高声誉。

这种互补性将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与产业协同发展。

3. 区域合作的推动亚洲国家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

尽管亚洲各国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尽相同,但通过加强政策协调与交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竞争力。

东盟一体化简介

东盟一体化简介

东盟一体化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务门户运营中心一、东盟一体化概况东盟一体化是东盟国家(仅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10国)为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AEC而在建设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上不断做出努力的过程。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以平等与协作精神,促进东南亚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共同合作和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和工业的基础上,扩大贸易,改善交通运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该区域的和平与繁荣。

二、发展历程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是东亚地区最早着手一体化进程的次区域组织。

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的《东盟第二协约宣言》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以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

2004年11月,第10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并正式将制定《东盟宪章》列为东盟的一个目标,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寻求法律保障。

2007年1月,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宿务宣言》,决定将东盟共同体建设提前至2015年完成,并正式启动东盟宪章的起草工作。

同年11月,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

2008年12月,《东盟宪章》正式生效。

宪章明确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

建成后的东盟共同体将使东盟拥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挑战。

2009年2月,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共同体2009年-2015年路线图宣言》及相关文件,就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提出了战略构想、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

2012年11月,第21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将2015年12月31日设定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

2015年11月,在第27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共同体的2015吉隆坡宣言》,宣布今年年底正式建成东盟共同体。

东盟主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及问题研究

东盟主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及问题研究

推动东亚经济合作 , 并力争维持“0 3等机制建立以来东盟既有的主导地位。 1+ ”


东盟主导 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分析
I9 9 7年底 , 在马来西 亚首都 吉 隆坡举 行 了东 盟 和中 、 韩领 导人 首次 非正 式会 晤 , 日、 自此形 成 “0 3 机 1+ ” 制 , 为东 亚经 济合作 的主要框 架 。“0 3 合作 虽然 超 出东南 亚 的范 围 , 成 1+ ” 但是 由东盟发 起并 一直 在该组 织 框 架 中进行 , 东盟 在推 动 东亚经 济合作 进 程 中发挥 主导 作用 。在 东亚 地 区 , 东盟 的经 济 总量 只有 中 、 韩 日、 的 1 , 由于东盟 自身经 济合 作 的成 功发 展 , / 但 5 重要 的地理 位 置 , 推 行 的大 国平 衡 战略 , 盟对 经 济全 球 所 东
东盟主导 东亚经 济合作 的原 因及 问题研 究
短 时间 内难 以出现重 大突破 。从东 亚各 国实力 对 比来看 , 盟不 占优 势 , 在东 亚 国际力 量 博弈 过程 中 , 东 但 中 国无意谋 求 东 亚 区域 合 作领 导权 ; 日本 有 意争 夺 东亚 区域 合 作领 导权 , 由 于 自身原 因 , 到 东亚 广 大 国 但 遭 家 的抵 制 ; 实力较 弱 的韩 国无 力 承担领 导东 亚 区域 合作 的重 任 。复 杂 的政 治关 系 , 为东盟 提供 有利地 位 , 驱 使东 盟成 为东亚 合作 的主导 力量 。
匆宁职 放 勒 学 ’ 报
J u n lo n i g P ltc nc o r a fNa nn oye h i
21 0 0年第 l 5卷第 4期
2 0 01 Vo。l l 5 No .4

世界各大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世界各大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

世界各大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大洲的政府和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共赢。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大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亚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合作的重要中心。

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紧密,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亚洲最重要的区域组织之一。

东盟成立于1967年,由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

它的宗旨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实行了零关税政策,促进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此外,东盟还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形成了区域价值链和产业链,促进了经济一体化。

另一个在亚洲地区重要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组成。

上合组织的宗旨是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该组织在反恐怖主义、贸易和投资合作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经济一体化的局面。

欧洲是全球最具整体实力的大洲之一,其区域合作历史悠久且成果丰硕。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欧盟(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欧盟成立于1957年,最初由6个国家组成,目的是通过经济合作促进欧洲的和平与繁荣。

如今,欧盟已经扩大到27个成员国,形成了具有强大经济和政治实力的区域组织。

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了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和货币联盟等制度,促进了货物、资本、劳动力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实现了高度的经济一体化。

南美洲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相对较为薄弱,但该地区正逐步加强区域合作以推动经济发展。

南共市(南美洲联盟)是南美洲最重要的区域组织之一。

南共市成立于2008年,由12个南美洲国家组成。

该组织的目标是推进南美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东盟成立的背景与一体化历程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演进中,东盟的一体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东盟(ASEAN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创始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国,是一个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联合会(协会)[1]。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联合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

1954年,美、英、法、澳、新、巴(基斯坦)以及菲律宾和泰国在马尼拉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并于次年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 TO ),其目的是“联合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

然而,这个试图仿效“北约”的反共组织因内部纠纷一直未能有效履行防务行动,拖到1975年被迫解散。

东盟50年: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的成功典范。

在区域治理层面,坚持运用“东盟方式”处理问题,强调互不干涉内政、舒适性、松散性和渐进性;在对外关系层面,坚持运用“平衡外交”原则,维护自身安全。

这些实践经验成为东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尽管东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光明。

■ 陆建人/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6.007东盟成立的初衷也是为了共同防御共产主义势力在东南亚的蔓延,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密切关系。

但这些从西方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的中小国家,又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主意识,有联合起来抵御外部势力威胁的诉求。

1961年,为了寻求地区安全合作,马来亚、泰国和菲律宾三国成立了“东南亚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 ),但不久就因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和菲马领土争端而夭折。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

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大的洲,同时也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亚洲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联系趋于密切。

在这个背景下,东亚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亚洲一体化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并探讨其意义和未来展望。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东亚地区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其核心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

下面分别从两方面来分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案例。

1. 区域贸易合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区域贸易合作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

在东亚地区,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合作日益频繁。

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成为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一大亮点。

该协定于2002年11月1日生效,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按照协定的要求,到2025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将达到6500亿美元。

此外,经济发达的日本与东盟国家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日本是东亚地区唯一与东盟签订过FTAs的国家,而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FTA也已经生效,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2. 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之外,投资合作也是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去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已超过1250亿美元,同时也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不断加强。

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在东亚地区大肆投资,尤其是在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这些投资合作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不仅为地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影响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影响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影响分析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政治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增强合作信任。

成立自贸区意味着各成员国在贸易、投资和经济等方面将有更紧密的合作,这将有助于增强各国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2. 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将中国和10国整合在一起的一个经济体,这将有助于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

3. 拓宽政治合作。

除了经济合作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还将推进各国间的政治合作,包括加强安全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等。

二、经济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影响也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自由化。

中国和东盟各国将逐步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除去贸易壁垒和关税,这将有利于各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和互利合作。

2. 扩大市场规模。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各成员国的市场规模将扩大,这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投资机会,有利于经济发展。

3. 提高竞争力。

成立自贸区后,各成员国间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有助于提高各自的竞争力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4. 促进投资自由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促进双方的投资自由化,为各国在对方境内的设立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三、社会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社会层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提高就业机会。

自贸区的形成将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有利于促进各成员国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拓宽人才交流。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将开展更广泛的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有助于各国间知识和技能的共享,提高各自的竞争力。

3. 促进区域发展。

自贸区的成立将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融合和发展,有助于解决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区域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总结: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将有重大影响。

政治上,自贸区将有助于增强各成员国间的合作信任和政治合作;经济上,自贸区将促进市场规模的扩大、投资自由化和竞争力的提高;社会上,自贸区将有助于提高就业机会、拓宽人才交流和促进区域发展。

东盟10国+东亚3国经济

东盟10国+东亚3国经济
, 近代以来,许多先行者和思 想家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东亚各国和人民之间思想相 通,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 许多共同点; 5、东亚已经建立起一些次 区域经济组织,如东盟。还 有一些次区域合作,如湄公 河和图们江流域合作。还有 小区域合作,如新马印马泰 国之间的“增长三角”等。 东亚已经有区域合作的初步 的经验。
第四,深化民生领域合作。 把消除贫困作为10+3优先 合作领域,实施“东亚减 贫合作倡议”,开展乡村 减贫推进计划,建立东亚 减贫合作示范点。继续加 强农业技术交流和粮食安 全合作,完善10+3大米紧 急储备机制,努力让东亚 实现“人皆有食”。
盟中心的定期交流机制。 进一步深化10+3文化、教 育、新闻、商务、青年、 学术、旅游等领域合作。
东盟10国+东亚3国经济合作
东盟10国:缅甸、文莱、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菲律宾 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 10+3合作的由来:东盟——中、日、韩(10+3)合作 源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990年提出的“东亚经 济集团”设想,后来改称“东亚经济论坛”。因美 国反对,日本消极,论坛未能启动。东盟在1995年 曼谷首脑会议上提出举行东盟与中、日、韩首脑会 晤的设想。1997年底,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时 为9+3,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后成为10+3)领导人 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2001-
04-13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一体化 与区域经济集团化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经 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 置,促进了各国人员、信息、文化的交流, 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济 区域化既是经济全球化在区域范围内的一种 表现形式,从长远看也是对全球化的促进。

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CHINA REPORT | 21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于2002年正式启动,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额增长了5倍,互相投资扩大了3倍,中国已经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9月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旨在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开展新一轮服务贸易承诺谈判,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积极推动金融、环保和海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一万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和目标相似,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处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发展要求迫切的阶段。

双方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链都比较完整,贸易互补性较强,因此具备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条件。

同时,中国与东盟都面临着较强的国内改革压力,中国国内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资源能责编:张岩源束缚日益凸显,产业升级压力较大,企业海外拓展需求迫切;而东盟在吸引国际投资、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以及加强金融、港口、科技、环保、文化等领域合作的需求日益增多。

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这些正是实施更高水平的升级版自贸区能够满足的。

东盟的目标是在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根据2013年10月第23届东盟峰会发表的主席宣言,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所规定必须采取的措施已经完成279项,完成率达80%,6个较发达的老东盟国家取消了99.65%的货物进口关税,4个较不发达的国家已将98.86%的货物进口关税税率降至5%以下。

剩余20%的工作是东盟共同体建设中较为困难的,在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业标准认证等方面,东盟仍有很大的差距。

东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东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东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过去10年中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区域贸易安排不断增加,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迅速增长,并相互从双方的经济增长、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结构调整中受益。

(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分析东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外资流入大量减少。

而我国避免了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使双方之间出现了竞争不平衡的局面,从而使东盟对我国竞争的担心增加。

尽管如此,东盟还是同意与我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根本原因是东盟不仅看到了竞争压力,同时也看到了机会。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市场,对东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1、我国和东盟共有17亿人口,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7万亿美元。

据研究,如果在我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使东盟向我国的投资增加48,使东盟的GDP增加0.9个百分点;使我国向东盟的出口增加55,使我国的GDP增加0.2个百分点(这是东盟秘书处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计算的结果)。

不论从人口、GDP还是贸易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FTA(自由贸易区)。

2、取消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区域内贸易并提高经济效益。

当FTA中的一个成员的国内生产被另一成员的低成本进口所代替时,就产生了贸易创造。

这将促进区域中实际收入的增长,因为资源流向了更能够被有效利用的部门。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随着成员间贸易壁垒的取消,各成员的企业必须提高效率以同区内的其他企业竞争。

激烈的竞争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专业化,同时也会增加产出和经济效率。

幸存下来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可以增加区内贸易,而且会促进外部对区内的投资以及区内本身的投资。

从发展区内的角度来看,我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

3、使双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事务中可以发出更大的声音。

东盟成员和我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都很有限,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盟的经济和贸易状况,要求其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

东盟的国际关系,使东盟能 够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并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积极最有力的促进力量。

东盟的经济规模有限,实力单薄。

1996年,东盟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300亿美元,仅占世 界的2.65%,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2.6%,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9 .2%相比较,差距悬殊。

东盟如此单薄的经济实力,使其不能进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强 手之列,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难以有效保护其各成员国的利益。

东盟内部贸易比重低,相互经贸联系不强。

东盟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历时不短。

但由于 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东盟内部贸易比重现仅为20%左右。

相当于欧盟内贸比重的1/3,不 足历时四、五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贸比重的1/2。

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外资和技术,但东盟所需外资和技术的绝大部分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

东盟各成员国相互 间的 融资所占比重是极小的。

东盟如此薄弱的内部经济和贸易联系,使其难以实践有力地维护和 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

由于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东盟要在自身的范围内消除其经济规模不大,内部相互贸易 比重低的缺憾是极其困难的,甚至简直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会是如此。

而东 盟通过与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地区组建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可轻而易举的消除东盟的
上述缺憾。

如果由东盟10国与东亚的其他国家、地区,如日本、中国、韩国、香港、台湾等 成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欧盟,内部相互贸易额所占比重可以超 过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1/3左右的贸易市场在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东盟所需外资 的80%左右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

一目了然,东盟要消除其经济规模小,内贸比 重低的缺憾,稳定和扩大其外贸市场,保证其所需大量外资来源的稳定,都需要建立东亚经 济一体化组织。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不成功或成效甚微的。

历史将继续证明今后的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也是不遂人愿的。

南南型经济一体化固 有的缺陷决定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和成效只能如此。

东盟是南南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南南型经济一体化的缺憾已在东盟身上得到验证。

东盟及其各成员国要丢掉其南南型经济 一体化的缺憾,只有吸收经济发达国家加入其组织,或与经济发达国家组成新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两种可能的选择。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东南亚各国中无发达国家(新 加坡
是准发达国家,且经济规模小)。

东南亚各国也已全部加入了东盟。

因此,东盟及其各 成 员国实际上的选择只有一种,即与东盟以外的发达国家成立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东盟 位于东亚,且与东亚各国有着十分紧密的经贸和文化联系。

可见东盟及其各成员国与日本、 中国、韩国等国组成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在20世纪末的东亚经济危机中蒙受损失最大的是东盟的核心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 西亚和菲律宾等。

在危机中,这些国家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国际投机基金各个击破的。

东盟对此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次危机给东盟各国的最大警醒和启示之一就是由于东盟的
经济实力薄弱等固有缺憾,东盟难以实践保障其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

在经济全球化 逐渐加强,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 竞争力,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东盟各国需要在全东亚的范围内成立经济一体化组织。

东盟各国需要与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实行经济一体化。

东盟也是促成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 大的最有力的政治力量。

东盟是东亚、亚洲和世界上最活跃的政治力量之一。

东盟成立至今 ,无论在亚洲还是在世界政坛上,都是敢作敢为的很有影响的政治力量。

东盟在世界力量格
局的天平上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的筹码要比其作为一支经济力量的筹码重得多得多。

世界各大 国和国家集团都对东盟的国际政治主张给予高度重视。

东盟一直是美国的好朋友,美国与东 盟及其主要成员国一向关系良好。

东盟是亚欧首脑会议的倡导者,在已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
上,东盟都充当主角。

亚洲所有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都十分重视 并主动与东盟搞好关系。

中国、日本等对东盟的热情远胜于东盟对中国、日本的热情。

中国 、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等都热衷于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并为 此向东盟提出申请。

东盟则依各申请国的表现进行审查,以决定接纳其加入的时间。

“9+3 ”和“10+3”或“东盟+中、日、韩”东亚首脑会晤的召开,“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的 发表 ,都是东盟的杰作。

如果说这其中也有中、日、韩的作用,那么,中、日、韩的作用则比东 盟的作用小得多。

东盟是东亚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东盟是东亚各国实行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唯一可能的组 织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难由中国和日本两个大国中的一国担当东亚合作的组织者 。

日唱中和,中唱日和都难以搞成东亚经济一体化。

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者的 职责历史地落在了东盟的身上。

东盟与中国、日本两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东盟是两国不 偏不倚的朋友。

对两国在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一些矛盾和分歧,只有东 盟 能够从中斡旋排解。

东盟在中国和日本
间的一些矛盾上的调解人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国家和 组织所难以替代的。

东亚16个国家(包括俄罗斯),东盟成员国占了10个。

东盟的意见实际上 就是东亚大多数国家的意见。

东盟认同了的事,如果再能说服两三个以上的其他东亚国家同 意,实际上就能以东亚合作的名义付诸实施。

而没有东盟的认可,东亚的其他国家是搞不成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

没有东盟从中联系,中日两国难以进行经济一体化合作。

中日两国只能 与东盟共处于一个经济一体化合作组织之中。

东盟是中日进行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桥梁、纽带 和粘合剂。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东盟要面对如何摆正和处理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APEC的关系问 题。

总地看,东盟应该把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摆在首位,其次是东盟,再次是APEC。

东盟由 于自身固有的难以改变和克服的经济总量弱小、内贸比重过低和南南型结构等缺憾,在经 济一体化上是难有大作为的。

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则无东盟的上述缺陷。

东盟各国从东亚经 济一体化组织那里获得的益处,要比从东盟获得的益处多许多。

但是,这不是说在成立了东 亚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东盟就失去了作用,就应该解散了。

不是的,绝不是的。

东盟可以 也应该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次区域组织而存在。

东盟各国既是东盟也是东亚组织的成 员国,对东盟各国是有益处的;对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无益处,但如果说有损失,那么,这 损失也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也应该并能够认可东盟各国同时作为东盟 和东亚组织成员的选择。

由于东盟及其核心成员国与东亚以外的APEC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 等国的经贸关系密切,美国是多数东盟国家数一数二的大贸易国。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东 盟的政治保护伞。

所以,东盟各国不能在参加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就了结了与APEC 的关系。

在东亚经济危机期间,由于美国、APEC基本上没有给予遭受危机祸害的东盟国家 救助,东盟国家在参加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后,对APEC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所减少也是可以 理解的。

总之,在三者之中,APEC过大,东盟过小,东盟国家最应该注重的应该是组织范围 和经济规模大小等适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