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徐悲鸿与他的作品
1、徐悲鸿《奴隶与狮》鉴赏
图(3)奴隶与狮 (1) 作品相关
《奴隶与狮》,油画作品,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 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3 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 1942 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 回的那批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创作于 1924 年,那是徐悲鸿油画成熟的时期。此 时的徐悲鸿已在西欧留学 5 载。他以法国画坛名宿达仰为师,刻苦钻研西方绘画 精华。这张高 1.23 米、宽 1.53 米的大幅油画凝聚了当时这位年轻画家的全部心 血,展现了他表现矛盾冲突的场面,刻画人物、动物内心世界的高超技艺。
1933 年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3 年 9 月 26 日
17 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 员。 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 术。 回国。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油画、国画创作。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 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 艺专校长。 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 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 (如图 1) 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 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 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 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逝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 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编辑本段相关记述 《徐悲鸿年谱》记述说,1922 年徐悲鸿作有《画龙点睛》的素描稿,描绘 中国古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但未见发展为正式的油画创作;1924 年的这件《奴 隶与狮》是目前所见徐氏最早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为创作此图,徐悲鸿画过相当 完整的素描构图及造型稿,和刻画特别深入的奴隶素描稿(分别著录于北京徐悲 鸿纪念馆编六卷本《徐悲鸿画集•卷 5》第 78、79、77 图,北京出版社 1988 年 版)。它体现了徐悲鸿在留学时期对油画语言(包括笔触、明暗、构图、透视、 色彩、造型等)的综合性把握,反映了他早期对油画风格的选择和取舍,极具研 究价值。 (3)作品内容 画面描述的内容是最早由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记录的一个虚构的故事: 不堪虐待而逃跑的非洲奴隶安得罗克勒,被主人捉住后押送到罗马,准备喂给马 戏团的狮子,就在他被扔进狮笼,眼看就要被大卸八块的时候,却不期然地被狮 子认了出来——原来在几年前的非洲,安得罗克勒曾为它取出过爪子上扎的一根 刺。狮子知恩图报,没有伤害他。这个前所未见的场面甚至感动了残暴的奴隶主, 安得罗克勒的死刑得以赦免,并获得了自由。 而上图,就是描画的在山洞中逃跑的奴隶遇到了受伤的狮子的故事。图中,
在他的审美意识之中,狮从来不是人类杀戮的对象,也不是任意欺凌其它 动物的凶神恶煞,而是威而不猛,永远站在正义一边的君子。它威风凛凛,但从 不凶恶残暴,它声震山岳,但从不欺侮弱小。它充满威严和自尊,即使在被别人 欺凌而身负重伤之时,也决不低下高贵的头。它被作者寄情、托兴和拟人化,成 为民族的形象象征,从外表到精神都可敬可爱,美不胜收。
为了创作这幅油画,徐悲鸿进行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作了大量的速写和 画稿,反复研究人物和狮子的姿态及各自在画中的位置。这些记录了创作过程的 速写和画稿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个故事因后来被收进中世纪的动物寓言 而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徐悲鸿选择这样的主题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与他 的现实境遇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的。《徐悲鸿年谱》在“甲子初秋”前后有这样 的记载:“六月,画室玻璃房顶被冰雹打碎,按契约规定由自己赔偿。经多方借 款,仍未能修复,后经我国驻德公使赵颂南资助,才闯过这一难关”;“七月,为 感谢赵颂南的帮忙,为赵夫人画像。”时年 29 岁的徐悲鸿,在其虽不漫长但却充 满艰辛的人生路途中,屡屡在困境中因别人的帮助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 黄警顽、黄震之、康有为、蔡元培、傅增湘……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徐悲鸿 都难以有如此的机遇,和如此顺利而疾速的进步,而早就受侠义思想影响的徐悲 鸿,本就比常人更懂得感恩和报恩的道德意义。 (4)作品价值
关键字:徐悲鸿 美术 画家 名画 鉴赏
一、徐悲鸿简介
wenku.baidu.com
图1 徐悲鸿 1937 年留法照片
图2 徐悲鸿照片
徐悲鸿(1895 年 7 月 19 日-1953 年 9 月 26 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 画。
1912 年 1916 年 1927 年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 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 “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 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 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
提到徐悲鸿画狮,有一段饶有兴趣的插曲,很能够说明这位画家的作画风 格。1921 年,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留学生学费经常被中断,为了节省 开支,徐悲鸿前往了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德国。 当时,持法郎在德国生活要更容易一些。画家在德国的两年中,每天都坚持作画 达 10 小时。徐悲鸿自幼就酷爱画动物,特别喜爱画马和画狮,表现它们崇尚自 由、勇往直前的精神。每当风和日丽、又无模特时,徐悲鸿总是去柏林动物园画 狮。那里的狮栏都是半圆形的,最利于画家作速写。他常常一画就是一天,中间 不进饮食。他精细入微地研究狮子的骨骼结构,聚精会神地观察狮子的动态、神 情,敏锐、迅速地将它们准确地记录在速写本上。正是通过成百上千幅的写生, 才能有《奴隶与狮》这样的杰作诞生。徐悲鸿笔下的狮子身躯细长但不失威武, 目光炯炯但并不怀有敌意。狮子有着仁慈、和善的君子之风,与奴隶互帮互助, 知恩图报。
此画更被誉为是画家早年旅居柏林期间的少数创作中,最精彩的画作之一。 《奴隶与狮》来自于新加坡的一位大收藏家,经过荷兰专家的清洗和重上 光油,它已恢复了当年的光彩。
5
2、徐悲鸿《八骏图》鉴赏
图(4)八骏图
(1)作品相关 《八骏图》,水墨画,传世名画。作于民国 37 年(1948 年),长 89.2cm,
6
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 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 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 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 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 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 涂写之。”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潮。
如果说油画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对形体充分、精到的塑造和刻画,达到情景 交融、传神阿堵,那么这幅《奴隶与狮》就是使这种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典 型之作。
描绘雄狮与骏马本是浪漫主义的拿手好戏。表现武力之美曾是 1000 多年中 西方美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亚述最著名的浮雕《国王猎狮》到 19 世纪 浪漫主义主将德拉克罗瓦的《狮 攫 马》、《海滩猎狮》,都把搏杀的残酷、狮子 的凶猛和垂死挣扎作为强调、夸张的对象,以期达到歌颂武力的目的。取材于人 狮的生死之战,一方面固然是具有浪漫气质的画家的偏好,但更主要的还是古代 弱肉强食的社会状况为人的审美意识打上的烙印。恰恰在这一点上,《奴隶与狮》 的作者——中国画家徐悲鸿展现的却是与此相反的人性中仁慈博爱的一面。
横 81.8cm。 (2)作品背景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 国忧世的心情。1932 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 19 路军与上海人民 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 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 年,徐悲鸿画《奔马》一 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 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 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 起自救。他借马的形象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 舞人们的精神力量。
表(1)
2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 创作思想,培养了 1 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 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 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 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 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3
(2)作品背景 1939 年初,徐悲鸿带着他的大量收藏踏上南洋之旅——包括 1000 多件自己
的代表作(包括留学时期的素描和在欧洲各博物馆的临摹之作),历年来搜集的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陶瓷、古玩、珍本印拓书刊,历年来搜集的中国近代画家如 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赵少昂、吴作人、黄君璧、 溥儒等人的作品数百幅(其中任伯年与齐白石的就有 200 多幅)。 可想而知,这 些“家当”再加上旅居南洋的三年间的大量创作(这三年是徐悲鸿创作精力最旺 盛和生活相对安稳的时期),成为徐悲鸿在因突发的太平洋战争而“逃离”时的 最大负担。他不得不舍弃这“辎重”的大部分,将其托付给三个朋友分三处存放, 即黄曼士的百扇斋、钟青海任校长的崇文学校所在地罗弄泉的一口枯井中(其中 包括几十幅不易携带的油画)、韩槐准的愚趣园中一条山沟的山坡下(据说有数 百件艺术品)。1949 年 5 月,徐悲鸿的学生陈晓楠过新加坡,将黄曼士和韩槐准 处的文物带回,约几十箱。但所有这些作品,都没有确切的数字和目录,这给收 藏和鉴定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和猜测空间——也许它是个永远的谜,但一定会以 真真假假各种面貌在市场上出现,成为对我们鉴赏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4
在烈日下的旷野,一头雄狮正迎面向观众走来,仿佛要冲出画面。阳光聚在它的 身旁,象是在为这万兽之王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炯炯 的目光之中却毫无凶狠暴戾之意。在向前迈出的左爪上面,一道鲜红的血迹在告 诉观众,它被什么东西刺伤了。占画面近 1/2 的这头雄狮,以强劲的筋骨、浓重 的鬣毛,赋予画面以阔大、雄强的感染力。顺着雄狮目光射往的方向看去,还有 更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等着观众。那是狮子正在进入的一个不见天日的阴暗石洞, 在充满了神秘感的浓重阴影中,一个只在腰间围了块布的赤裸男子惊恐万分地用 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好象希望找条缝隙躲藏进去。他的脸正因恐惧而扭曲,躯 体已经战栗得不听使唤,缩成一团。他正在等待着被撕裂和吞噬,因为他十分清 楚地听到狮子正在径直地向他走来。画家运用大明大暗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愈 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一边是作为万兽之尊、威严无比的雄狮,一边是任人 欺凌、随人杀戮、一无所有的奴隶。这种残酷的现实对比怎能不使人产生对弱者 的无限同情!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 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 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 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 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 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 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3) 作品内容
课程:美术鉴赏
徐悲鸿
姓名:懒猫的流浪 学号:200xxxxxxxx 系别:xx 学院 班级:20xx xxxx(专业) 日期:2010 年 11 月 2 日
1
摘要:徐悲鸿的一生都献给了艺术。他的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 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其留给后人的名画数 不胜数。本文着重介绍了他的《奴隶与狮》和《八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