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美术鉴赏论文-徐悲鸿

合集下载

徐悲鸿绘画的艺术风格研究-绘画论文-艺术论文

徐悲鸿绘画的艺术风格研究-绘画论文-艺术论文

徐悲鸿绘画的艺术风格研究-绘画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徐悲鸿作为我国上世纪美术界伟大的绘画艺术家, 不仅全面掌握了中西方的绘画技巧, 而且对中国艺术审美的改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写实主义的代表, 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在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和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后, 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风格。

通过对徐悲鸿绘画艺术生涯的了解, 总结出其在绘画中的四种艺术风格, 一方面彰显出其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之高, 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绘画史的辉煌。

关键词:徐悲鸿,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写实主义徐悲鸿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出生时受到西方的严重影响,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

他主张应该对中国的传统画进行改良, 充分将西方写实应用到中国绘画中, 并且充分改变了中国绘画的面貌, 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 下面针对徐悲鸿古典写实主义、中西文化相结合、突出中国画线的表现力和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绘画艺术风格进行详细分析。

一徐悲鸿绘画概述(一) 徐悲鸿简介徐悲鸿于189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屺亭镇出生, 原名徐寿康, 被誉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学家。

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 并自修素描。

为了能够在绘画方面获得更高造诣, 徐悲鸿到法国留学学习西方绘画。

1927年回国, 回国后历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新中国建立后, 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最擅长的就是对人物、花鸟、走兽进行绘画, 并且强调绘画中应凸显现实主义, 非常讲究中西绘画技法的融合, 对中国画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徐悲鸿和张书旗、柳子谷并称为画坛中的金陵三杰。

在徐悲鸿的绘画作品中, 要数奔马的绘画最为着名,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 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 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恩师徐悲鸿作品赏析

恩师徐悲鸿作品赏析

恩师徐悲鸿作品赏析
徐悲鸿的作品赏析
徐悲鸿,中国近现代画坛的杰出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和时代精神。

徐悲鸿的作品以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为特点,展现出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他的画作注重细节的刻画,同时又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徐悲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诗词、山水等,这些元素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呈现。

同时,徐悲鸿的作品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画作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情感真挚动人,展现出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徐悲鸿的作品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画作在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展现出他卓越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天赋。

总之,徐悲鸿的作品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瑰宝,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涵丰富、艺术价值高,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的优秀艺术作品。

1。

绘画鉴赏: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绘画鉴赏: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课程名称:中国绘画鉴赏关于徐悲鸿《奔马图》的再认识摘要: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

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关键字:生气勃勃,形态各异,托物抒怀。

一《奔马图》创作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

这就是《奔马图》由来。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

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

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

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

徐悲鸿书画作品研究徐悲鸿(1895-1955),字煒,号悲鸿,祖籍湖南醴陵,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

徐悲鸿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他是新中国美术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徐悲鸿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他的艺术成长历程,也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

下文将对徐悲鸿的书画作品进行研究,探究其艺术风格、内容主题以及意义所在。

一、艺术风格徐悲鸿的书画作品在风格上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尤其是古代壁画和民间绘画的影响。

他擅长运用线条表现形象,画面简洁大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他的作品注重对形态的捕捉和表现,在笔墨运用上善于创新和突破传统,使得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徐悲鸿的画风清新自然,兼具传统与现代的特点,为中国现代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活力。

二、内容主题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人物肖像、风景山水、花鸟虫鱼等多种题材。

在人物肖像方面,徐悲鸿尤其擅长以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和形象,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尤其善于刻画中国民族的劳动人民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疲惫、朴实、朝气蓬勃的生活场景。

在风景山水作品中,徐悲鸿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他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和艺术创作,塑造了许多传神绝妙的山水画作品。

他笔下的山水,平实而又富有韵味,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婉约与新意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还创作了大量的花鸟虫鱼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他善于利用线条勾勒出花卉、鸟类和虫鱼的形态,使得作品富有动感和生动性。

这些作品既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又呈现了艺术家对生命的讴歌和赞美。

三、意义所在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意义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融合了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悲鸿国画鉴赏

徐悲鸿国画鉴赏

徐悲鸿国画鉴赏徐悲鸿国画鉴赏继守佳法采融西画徐悲鸿先生是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一位泰斗级的人物,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确定了其在中国画坛里程碑式的顶级位置,并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不仅收藏于专门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全国各地大小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

因此,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徐悲鸿艺术风貌的认识,也对鉴赏和收藏徐悲鸿画作有所裨益。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两家文博机构所藏徐悲鸿画作为研究对象,以展现徐悲鸿艺术创作的一个侧面。

奔马:肩负使命的象征符号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书、画、印艺术,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17岁时已成为宜兴远近闻名的小画家。

1918年,徐悲鸿在北京大学讲演《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时,曾经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此后,他即一直以此为原则,在中国画创作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因此,“继守佳法,采融西画”就成为徐悲鸿一生艺术实践的方向与动力。

徐悲鸿所创作的作品中,以水墨奔马形象最为著名。

他在青年时代即痴情于画马,20岁时所画骏马就得到当时著名画家高剑父的称赞,谓之“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

他所画的骏马在用笔和结构上突破旧有框架,不再以传统的细致线条去勾勒,而是以大块的水墨酣畅淋漓地直接辅陈,速疾完成整个马匹的体态。

徐悲鸿所画的马大多昂首傲立,四肢修长,或立于猎猎疾风中,或驰骋于茫茫荒野上,鬣鬃飘逸,长尾翻卷,看拟信手拈来,却充满力量与动感,使马的形象蕴含着积极向上、催人振奋的感召力度,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典型符号,甚至成为现代中国画的一种象征性标志。

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均有收藏,而且数量较多、品相较好,可以反映其高超的笔墨技法与精神风貌。

雄鸡、雄鹰:黎明前的报晓斗士徐悲鸿自1919年留学欧洲,历经8年刻苦学习并游历西欧诸国,于1927年归国,担负起艺术创作和培育后辈的重要使命。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赏析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赏析

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是题材或内容还是 形式或风格都受到了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 的限制. 所谓“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只有在这 个时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 所谓“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只有在这 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 乎是不可能的。
抗战时期的手 绘宣传海报
太阳光辉暖 万代(中国画) 1972年 亢佐田
荷兰画家鲁本斯的油画《殴打婴儿》2002年易 主,购买者竟不惜出资7350万欧元。
《 红 磨 坊 的 舞 会 》 雷 诺 阿 1990 年 万 美 元 。 7810
《没胡子的自 画像》 荷兰 凡高 1998年 7150万美元
这类问题当然也是美术 鉴赏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我们在询问一件美术作品的价格时,从某 种角度上讲,我们是在问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 情感值多少钱?
问题思考:
怎样才能比较客观地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依据:
把握美术作品本身的时代性、地域性、创造性。
时代差异导致美术作品价值判断上的差异。
找 二 处 不 同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主人翁是作者的父
亲吗? ② 为什么在形象上是 满脸苍桑? ③ 为什么画面是金黄 色的? ④ 为什么主人翁的耳 朵上夹着一支圆珠笔? ⑤ 作者没有到过农村, 没有生活在哪个年代,能 否画出这件作品? ⑥ 《父亲》作品的意 义和价值是?
题材: 以领袖像的规格表现 中国最普通的农民 艺术手法: 照相写实的方法 时代背景: “文革”结束后不久 创作的. 作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 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高中美术鉴赏第14、中国现代美术

高中美术鉴赏第14、中国现代美术

——
问题??
谁可以说说潘天寿《记写雁 荡山花》的相关的资料呢??
方 增 先
——
—— 刘 文 西
——黄宾虹
—— 李 可 染
问题??
说说你从春江烟雨图中体 会到了什么??
欣赏
春水归舟
——张大千
黄山一线天
——刘海栗
欣赏
பைடு நூலகம்
春风蛱蝶图
——俞致贞 刘力上
朱荷碧盖
——袁运甫
欣赏

——韩美林
西陵峡
齐白石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 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 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 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 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 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 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 《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 画》等。2011年5月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 《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元 人民币的天价。
潘天寿
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县人,现 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 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平生积极从 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 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 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等职。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汉族, 江西省新余县人。我国著名画家, 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画 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 主人。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 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 画院院长。

八骏图赏析3000字

八骏图赏析3000字

八骏图赏析3000字篇一: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

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

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

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

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

“喀,这个给你。

”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

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

”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马车夫眼角潮湿了,挂起了一滴泪珠,“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见一只喜鹊飞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兴许有啥子喜事要来,可是,我这个穷老头儿还能有啥子喜事呢?现在,真灵验啦”他又唠叨开了,同时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那滴已流到面颊上的泪水。

日出印象作品赏析美术鉴赏

日出印象作品赏析美术鉴赏

日出印象作品赏析美术鉴赏日出,一种自然现象,也是艺术家们经常描绘的题材。

聚焦这一主题的作品,能够将原本平淡的自然瞬间,变成丰富多彩的绘画创作。

藉由视觉效果,把不可言说的情感融入作品中,用心捕捉太阳升起时瞬间的美好,从而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谈及日出印象作品,近代中国画家徐悲鸿便是其中的经典,他把当时灿烂夺目的太阳浓缩成一种囊括了大地气息的宁静美感,贴近大自然,描绘出千载难逢的大地美景。

他的日出作品,多以湖水、雾霭、白云、河流等自然景物为主体,而太阳的形象常常只是一小缕炊烟,望之若隐若现,却带走了一派清新的宁静之景。

美国画家杰克卡撒尔也曾以日出为主题创作作品,其日出作品《密西根湖湖畔的日出》别具情趣。

这幅作品中,将突出太阳的黎明光线抽象成妙趣横生的错落有致的彩色点缀,配合绿油油的草原,浓浓的湖水,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梦幻世界。

有一种梦境般的宁静,能够让读者忘却纷扰的社会,大步的走进自然的乐园。

日出这个主题,更多的是利用视觉效果把内心深处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引发观者视觉上的冲击,而非求文字中言说出来的感受。

以水墨画为例,通过晕染、湿印、山水、点、线、面等技法并行使用,将太阳升起时瞬间的美好瞬间融入作品当中,给观者带来一种视觉冲击。

另外,视觉上的冲击也可以借由艺术家给出的表达暗喻来加强,譬喻阴阳调和的意境就是其中的代表,即阴性的暗色与阳性的明色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把握整个作品的节奏感,烘托出日出的神奇之处。

最后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鲜明的线条,这些线条将水墨的内涵抽象成富有表现力的笔触,让画面更加紧凑,更具有冷峻的视觉冲击力。

总之,日出主题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将大自然的瞬间变成一幅灿烂而柔软的画面,而且透过让视觉效果充分展现、绘画技法精准控制以及艺术家的暗喻设计,更能够把不可言说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展现出艺术家的独特情怀。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传承和创新———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4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画廊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9-12
神骏气昂、奋发感人的气度。他用笔泼辣、凝重、酣畅,适宜表现 马的外形壮美,和内在气质的驯良、坚毅、敏捷。如图 4 所示。
图2 宋李公麟也是画马高手,他的马依然有高贵气息。画家用纯 熟的白描技法,把盛唐吴道子时代的“白画”发展为具有丰富表 现力的画种— ——白描。这幅画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苏东坡 看到了龙眼居士(李公麟)画的马,赞曰:“龙眼胸中有千驷,不惟 画肉还画骨。”画肉还画骨,揭示了李公麟画马的成功规律。如图 3 所示。
2019-12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艺术画廊
传承和创新
— ——读徐悲鸿的中国画
庄红伟
(厦门市文化馆,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院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
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这种绘画理论指导他在绘画上传承和创新,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他被国际美术评论界称
人的不足
先看古人画马,唐韩干是画马名家,他的马,膘肥体壮,动势
很强,各具形态,栩栩如生,是稀世珍品。 苏轼写文赞韩干四马图,其意说: 韩干画的四匹马,有一匹在陆地上,高高昂头,抖动鬃毛,好
像看什么似的正高声长鸣;其中有一匹想要过河,马臀高高,马 头在下,正在选择过河的地方,小步徘徊而没渡成;其中二匹在 水里,前面的那匹回头看,好像用鼻子说话,后面的那匹不理它, 似乎想喝水。如图 1 所示。
图3 徐悲鸿画马,在前人画马的基础上很注意“守”其佳,“继”其 绝。无论奔马还是群马,都有韩干等古人之马的高贵脱俗之气, 这是在精髓上的继承。但有很大的“增改”即创新。一改技法。古 人画马以白描为主,画出马的温驯;徐悲鸿改白描为浓墨重写, 画马的奔放的精神面貌。二改造型。把肥马改为瘦马。古人画肥 马,是养尊处优之马;徐悲鸿画瘦马,钢筋铁骨,肌肉强健,表现 马的力量,马的勇猛。这种马是崛起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需要。人 们看了徐悲鸿的马,都会振奋起精神,拼搏奋进。 徐悲鸿画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还是群马,都赋予 了充沛的生命力。他画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是要表现马的

徐悲鸿奔马图 作文

徐悲鸿奔马图 作文

徐悲鸿奔马图作文徐悲鸿奔马图作文篇一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

他用细腻的笔触、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马。

尽管这匹马的创作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这匹马依然矫健,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在奔驰。

这副《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那时正值国难当头。

画中的马雄骏、苍劲有力,颇有“锋陵瘦骨成”之美感,使人拍案叫绝,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干笔扫出马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的马十分彪悍、健壮;给人以一种马即将冲出画面的视觉冲突。

马腿的直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

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有弹性,动感十足。

马的四蹄腾空,似乎扬起了一片风沙,堪和“风入四蹄轻”相互披靡。

从整体上看,马的前打后小即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想象。

特别是它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使人感慨、惊叹。

徐悲鸿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的马依然以它那庞大的气场震惊、征服着世界。

我欣赏他的马,但我更欣赏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徐悲鸿奔马图作文篇二今天,我在书上的《语文天地》里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的马是一洗万古凡宝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意气勃发的意志。

而《奔马图》则是画于1945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徐悲鸿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战争中我方一度失利,而自己忧急之情。

在《奔马图》中的马正昂首挺胸,四蹄腾空,动作协调,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了力量,又激励人们前进。

啊!马在飞腾不正意味着中国在飞速前进吗?马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根尖尖犹如刀削一般;马的鬃毛在飞舞,如同丝带一样飘动;马尾巴上的毛在飘起,如同万条丝绦一样飞扬。

这个马跑时的瞬间形象被徐悲鸿刻画得栩栩如生,无比神奇。

徐悲鸿的《奔马图》使我受到了激励,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更充满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将来为了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

徐悲鸿绘画艺术鉴赏泰戈尔 1940年纸本设色50cm×50cm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现代中国画大师,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摹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

1927年归国,历任中大艺术教授、北京大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徐悲鸿极力推崇和赞赏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提倡写生,反对摹古。

《泰戈尔像》是徐悲鸿写生肖像画的代表力作。

虽然,画家在这幅画中明显地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方法,但是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

人物造型以线为主,脸部染色结合素描方法,以形写神,这是徐悲鸿开创的肖像画法,个人风格明显。

图中背景以中国的传统花鸟画方法处理,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画面注重主要人物的内在心理刻画,整个画面显出文雅、静寂,文化氛围浓厚。

献寿图设色纸本镜片1936年作 (840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喜马拉雅灵鹫 1941年作 (3220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喜马拉雅灵鹫》是悲鸿大师的巨制。

徐悲鸿1941年(辛巳)从印度返马来西亚至槟城,应挚友“兰庐”主人之请而作此画。

大师早一年即1940年(庚辰)游印度时,在喜马拉雅山大吉岭一带,画了不少灵鹫写生。

回槟城,大师向“兰庐”主人亲述灵鹫神态逼人,气势雄伟的动人姿态,并将之入画,遂成此幅。

1942年1月,日军侵略的战火弥漫整个马来西亚,悲鸿大师不得不在仓促下乘最后一班轮船离开,途经缅甸入云南,至昆明大观楼,又见美鹫,赞叹之余,创作了《灵鹫》,这便是徐悲鸿纪念馆珍藏的著名藏品。

以彩墨画鹫是大师的独创,从其写生稿和两件完成稿可以看出,杰出的造型能力为徐悲鸿的水墨画创作提供了其它艺术家很难达到的一种写实高度,尤其是动物姿态的塑造,在悲鸿浪漫、悲情的笔墨渲染之后,更呈现出一种英雄颂歌式的交响曲氛围。

油画艺术鉴赏论文(徐悲鸿赏析)

油画艺术鉴赏论文(徐悲鸿赏析)
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留学时,他便经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徐悲鸿自己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肌肉骨架组织然后详审之动态及神,方能有得。”徐悲鸿对画的学习,体现了他又一性格特征,坚持。
专业人士论徐悲鸿画马,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或四蹄生烟,笔墨酣畅,形神具足。用外行的眼光观察,徐悲鸿笔下的每一匹马都处于动态,或而飞奔,或而卯足精神,伺机而发,马鬃和马尾无一不随风卷起,体现了马内心的澎湃。内行人又称,徐悲鸿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马的感情都是难以言表的,马是人才的象征,名族振奋的象征,古有千里马与伯乐之美谈,老马识途的智慧,现代的影视作品也多次体现并赞美了马的忠贞与勇气,徐悲鸿爱马,他将自己内心难以言明的真是情感投诸于笔尖,用马的形态展现出来。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文案拼音:wénàn
现代文案的概念: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要求
1)准确规范、点明主题
准确规范是文案中最基本的要求。要实现对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的有效表现和对广告信息的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有效传播,首先要求广告文案中语言表达规范完整,避免语法错误或表达残缺。其次,广告文案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第三,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符合语言表达习惯,不可生搬硬套,自己创造众所不知的词汇。第四,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尽量通俗化、大众化,避免使用冷僻以及过于专业化的词语。

浅析徐悲鸿

浅析徐悲鸿

浅析徐悲鸿《奔马图》表现力美术师范(一)班20110505136 曾萍【摘要】:徐悲鸿的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美术界都家喻户晓,他笔下的马给人一种奔放豪放之感,在现实主义的形态下又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味道,同时将西方造型的严谨与中国水墨结合,他将自己心中伟大的理想完美的融合在作品里。

《骏马图》中的马雄俊矫健,同时也给予了作者的个性、理想,也隐喻了当时的中国正将崛起,坚强不屈的精神。

【关键词】:徐悲鸿,写实主义,中西结合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家,也是为大家所认识的伟大的艺术家。

衡量一位画家和他的作品的正真的价值,在于他所塑造的形象是否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精神,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是否有向前的进步,是否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是否为后人提供了正确的积极的的可以学习前进的东西。

而徐悲鸿所画的马完全可以与历代的画家所媲美。

打开历史的画卷,唐宋画马被历代推崇,但唐宋以后,画家们在绘画上只是一味的仿古摹古,缺乏创新。

直至徐悲鸿的“马”,一声长鸣,划破了沉静多年的画坛,给艺术界带来了一股新的潮流。

他的一生执着于绘画,他曾经在法国巴黎留学,在留学期间,他将西方造型的严谨同中国的水墨相结合,中西贯通。

徐悲鸿也是一位主张中国画进行改革的画家,是将写实主义进行国画改革的实践者。

在留学期间,专工西洋画,尤其专心研究素描,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因此他从这作为他研究的出发点,刻苦吸收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试图改造传统中国画。

他曾经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他以“写实主义”立论,并在美术教学和绘画中身体力行,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徐悲鸿所作的画,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扫以前的一种颓废之感,展现了一种真实的面貌,开拓了中国画的崭新的面貌。

发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为“现实主义”在中国画中打下基础。

他的代表作品《奔马图》是他将中西方绘画结合的完美的作品,也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的好评。

美术鉴赏 中国油画

美术鉴赏 中国油画

何 多 苓 《 春 风 已 经 苏 醒 》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69×137cm 1983
《 青 年 年,女 ,布歌 自面手 藏油》 , 画 ,
174×200cm 1979
《 高 年 原 , 的 中 歌 国,》 美布, 术面詹 馆油建 藏画俊 ,
《 黄 山 温 泉 》 刘 海 粟
刘 海 粟 国 画
风景画 颜文梁

《地道战》,罗工柳 178×148cm,布面油画,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 馆藏。作品情节主动,形 象鲜明,两个女游击队员 在地道口倏然跃出,一间 极其普通的牲口房成为战 斗的舞台。典型地反映了 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以及 平原游击队生龙活虎的气 概。作品的构图富于戏剧 性,人物得到恰当的安排, 他们静悄悄地,但又是异 常活跃地;节奏稍带紧张, 然而充满信心,和主题思 想是十分切合的。
八骏图 徐悲鸿
颜文梁《红海》

► ►
1931年,回国执教于苏州 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后 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 授、副院长等职,晚年居上 海,曾当选美协上海分会副 主席。 颜文梁 (1893年—1988 年)美术教育家和油画家。 字栋臣,江苏苏州人。 1909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 在日本画家和铜版画技师指 导下开始接受西画启蒙教育。 1919年与杨左陶等成立 “美术画赛会”。1922年 与朱士杰、胡粹中创办苏州 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1928年,赴法国巴黎学习。 《红海》即作于赴法国途中 的海轮上。
闻 立 鹏 《 红 烛 颂 》
罗中立《父亲》
陈丹青《进城》

《西藏组画》,布面油画, 1980-1984年。陈丹青是89 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 青年油画家。1980年他创 作的《西藏组画》较早开始 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 中国油画的影响,追求用传 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 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缰 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陈丹 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 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 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 力量。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论文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论文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论文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论文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论文【1】摘要: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

作为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在书法上也颇有建树,成绩卓然。

本文对徐悲鸿的学书经历、书法艺术风格及其书学思想进行了梳理研究。

关键词:徐悲鸿;书法艺术;学术经历;艺术风格;书学思想引言:徐悲鸿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

长期以来,人们对徐悲鸿在艺术上的定位首先是画家,由于画名卓著,虽然徐悲鸿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却并不为世人所重,对其书法的研究也就甚少。

本文仅就其书法艺术作一粗浅的研究。

一、徐悲鸿学书经历徐悲鸿幼年家境清贫,其父是一名民间画师,擅长书法、篆刻、诗文。

从小耳濡目染随父学习书画。

徐悲鸿7岁开始执笔学书,10岁时已经能够帮助其父为乡里书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14岁,家乡发生水灾,生活无法维持,便随父外出谋生,给人画肖像、刻印章、写春联等,过着风餐露宿的落拓生活。

1916年,21岁的徐悲鸿在姬觉弥的介绍下得以认识康有为并拜其为师,康氏十分赏识徐悲鸿,将自己所藏碑版供他观览,并为其讲解。

徐悲鸿在《自述》中曾谈到:他早年在康有为门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习过《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

徐悲鸿对大篆、小篆、魏碑、行书亦均有涉猎:大篆碑文,他对《毛公鼎》和《散氏盘》尤为钟爱,他曽集得《散氏盘》金文为一联“东井西疆司邑宰,左图右史傅传人”;小篆,徐悲鸿喜欢邓石如;魏碑,尤其是对《龙门二十品》,他更是赞赏有加,反复临习揣摩,他在1939临摹的《魏灵藏寺碑》,颇得精髓,格调高估;行书,他十分欣赏王铎、文徵明,曾收藏了王铎十余幅作品,曾集文徵明行书联数幅。

徐悲鸿一生临帖不辍。

他的学生沈左尧有一些记载,50年代初期,沈在北京探望徐悲鸿时在曾徐的案头见到一本《积玉桥字》的拓本,拓本只存少数残字可辨,从徐将其置之案头、朝夕揣摩多年,可见徐对这一拓本的钟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作品背景 1939 年初,徐悲鸿带着他的大量收藏踏上南洋之旅——包括 1000 多件自己
的代表作(包括留学时期的素描和在欧洲各博物馆的临摹之作),历年来搜集的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陶瓷、古玩、珍本印拓书刊,历年来搜集的中国近代画家如 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赵少昂、吴作人、黄君璧、 溥儒等人的作品数百幅(其中任伯年与齐白石的就有 200 多幅)。 可想而知,这 些“家当”再加上旅居南洋的三年间的大量创作(这三年是徐悲鸿创作精力最旺 盛和生活相对安稳的时期),成为徐悲鸿在因突发的太平洋战争而“逃离”时的 最大负担。他不得不舍弃这“辎重”的大部分,将其托付给三个朋友分三处存放, 即黄曼士的百扇斋、钟青海任校长的崇文学校所在地罗弄泉的一口枯井中(其中 包括几十幅不易携带的油画)、韩槐准的愚趣园中一条山沟的山坡下(据说有数 百件艺术品)。1949 年 5 月,徐悲鸿的学生陈晓楠过新加坡,将黄曼士和韩槐准 处的文物带回,约几十箱。但所有这些作品,都没有确切的数字和目录,这给收 藏和鉴定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和猜测空间——也许它是个永远的谜,但一定会以 真真假假各种面貌在市场上出现,成为对我们鉴赏力和判断力的考验。
在他的审美意识之中,狮从来不是人类杀戮的对象,也不是任意欺凌其它 动物的凶神恶煞,而是威而不猛,永远站在正义一边的君子。它威风凛凛,但从 不凶恶残暴,它声震山岳,但从不欺侮弱小。它充满威严和自尊,即使在被别人 欺凌而身负重伤之时,也决不低下高贵的头。它被作者寄情、托兴和拟人化,成 为民族的形象象征,从外表到精神都可敬可爱,美不胜收。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昆仑山时为之 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 “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 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 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
横 81.8cm。 (2)作品背景
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 国忧世的心情。1932 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 19 路军与上海人民 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 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 年,徐悲鸿画《奔马》一 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 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 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 起自救。他借马的形象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 舞人们的精神力量。
提到徐悲鸿画狮,有一段饶有兴趣的插曲,很能够说明这位画家的作画风 格。1921 年,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留学生学费经常被中断,为了节省 开支,徐悲鸿前往了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德国。 当时,持法郎在德国生活要更容易一些。画家在德国的两年中,每天都坚持作画 达 10 小时。徐悲鸿自幼就酷爱画动物,特别喜爱画马和画狮,表现它们崇尚自 由、勇往直前的精神。每当风和日丽、又无模特时,徐悲鸿总是去柏林动物园画 狮。那里的狮栏都是半圆形的,最利于画家作速写。他常常一画就是一天,中间 不进饮食。他精细入微地研究狮子的骨骼结构,聚精会神地观察狮子的动态、神 情,敏锐、迅速地将它们准确地记录在速写本上。正是通过成百上千幅的写生, 才能有《奴隶与狮》这样的杰作诞生。徐悲鸿笔下的狮子身躯细长但不失威武, 目光炯炯但并不怀有敌意。狮子有着仁慈、和善的君子之风,与奴隶互帮互助, 知恩图报。
如果说油画的特点是能够通过对形体充分、精到的塑造和刻画,达到情景 交融、传神阿堵,那么这幅《奴隶与狮》就是使这种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典 型之作。
描绘雄狮与骏马本是浪漫主义的拿手好戏。表现武力之美曾是 1000 多年中 西方美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从亚述最著名的浮雕《国王猎狮》到 19 世纪 浪漫主义主将德拉克罗瓦的《狮 攫 马》、《海滩猎狮》,都把搏杀的残酷、狮子 的凶猛和垂死挣扎作为强调、夸张的对象,以期达到歌颂武力的目的。取材于人 狮的生死之战,一方面固然是具有浪漫气质的画家的偏好,但更主要的还是古代 弱肉强食的社会状况为人的审美意识打上的烙印。恰恰在这一点上,《奴隶与狮》 的作者——中国画家徐悲鸿展现的却是与此相反的人性中仁慈博爱的一面。
关键字:徐悲鸿 美术 画家 名画 鉴赏
一、徐悲鸿简介
图1 徐悲鸿 1937 年留法照片
图2 徐悲鸿照片
徐悲鸿(1895 年 7 月 19 日-1953 年 9 月 26 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 画。
1912 年 1916 年 1927 年
为了创作这幅油画,徐悲鸿进行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作了大量的速写和 画稿,反复研究人物和狮子的姿态及各自在画中的位置。这些记录了创作过程的 速写和画稿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个故事因后来被收进中世纪的动物寓言 而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徐悲鸿选择这样的主题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与他 的现实境遇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的。《徐悲鸿年谱》在“甲子初秋”前后有这样 的记载:“六月,画室玻璃房顶被冰雹打碎,按契约规定由自己赔偿。经多方借 款,仍未能修复,后经我国驻德公使赵颂南资助,才闯过这一难关”;“七月,为 感谢赵颂南的帮忙,为赵夫人画像。”时年 29 岁的徐悲鸿,在其虽不漫长但却充 满艰辛的人生路途中,屡屡在困境中因别人的帮助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 黄警顽、黄震之、康有为、蔡元培、傅增湘……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徐悲鸿 都难以有如此的机遇,和如此顺利而疾速的进步,而早就受侠义思想影响的徐悲 鸿,本就比常人更懂得感恩和报恩的道德意义。 (4)作品价值
二、徐悲鸿与他的作品
1、徐悲鸿《奴隶与狮》鉴赏
图(3)奴隶与狮 (1) 作品相关
《奴隶与狮》,油画作品,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 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3 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 1942 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 回的那批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创作于 1924 年,那是徐悲鸿油画成熟的时期。此 时的徐悲鸿已在西欧留学 5 载。他以法国画坛名宿达仰为师,刻苦钻研西方绘画 精华。这张高 1.23 米、宽 1.53 米的大幅油画凝聚了当时这位年轻画家的全部心 血,展现了他表现矛盾冲突的场面,刻画人物、动物内心世界的高超技艺。
6
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 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 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 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关于这件事,元稹在《望云骓马》歌 序中说道:“德宗皇帝以八马幸蜀,七马道毙,唯望云骓来往不顿,贞元中老死 天厩。”李肇《国史补》也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望云骓:“后老死飞龙厩,贵戚多 涂写之。”看来,当时对于“八骏”的推崇,借着德宗的爱骥,达到了一个新的 高潮。
1933 年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3 年 9 月 26 日
17 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 员。 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 术。 回国。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油画、国画创作。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 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 艺专校长。 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及苏 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 (如图 1) 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 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 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 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逝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 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4
在烈日下的旷野,一头雄狮正迎面向观众走来,仿佛要冲出画面。阳光聚在它的 身旁,象是在为这万兽之王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炯炯 的目光之中却毫无凶狠暴戾之意。在向前迈出的左爪上面,一道鲜红的血迹在告 诉观众,它被什么东西刺伤了。占画面近 1/2 的这头雄狮,以强劲的筋骨、浓重 的鬣毛,赋予画面以阔大、雄强的感染力。顺着雄狮目光射往的方向看去,还有 更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等着观众。那是狮子正在进入的一个不见天日的阴暗石洞, 在充满了神秘感的浓重阴影中,一个只在腰间围了块布的赤裸男子惊恐万分地用 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好象希望找条缝隙躲藏进去。他的脸正因恐惧而扭曲,躯 体已经战栗得不听使唤,缩成一团。他正在等待着被撕裂和吞噬,因为他十分清 楚地听到狮子正在径直地向他走来。画家运用大明大暗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愈 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一边是作为万兽之尊、威严无比的雄狮,一边是任人 欺凌、随人杀戮、一无所有的奴隶。这种残酷的现实对比怎能不使人产生对弱者 的无限同情!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 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 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 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 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 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 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3) 作品内容
表(1)
2
徐悲鸿,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上主张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和现实主义的 创作思想,培养了 1 大批美术人才。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 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在绘画上,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 中国画。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练、准确,注重线与面的结合;油画长 于人物、风景,作品体现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 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别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善画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