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谁和谁好》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8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8篇【篇一】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谁和谁好活动目标:1、正确认读汉字“好”,能在众多的汉字中找出“好”。
2、通过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挂图一幅,爸爸、妈妈的图片各一,“女儿、儿子”字卡各一,字卡“好”两张。
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1、出示爸爸、妈妈图片,问:爸爸妈妈手里牵着谁呀?(爸爸妈妈中间放着“儿子”字卡)看看他们的表情,谁能用一个词说说?(高兴)2、“女儿”字卡蹦蹦跳跳地来到他们之间:又来了谁呀?(女儿)他们有了一个乖儿子,又来了一个乖女儿。
瞧,他们多高兴呀!爸爸、妈妈笑得合不拢嘴了,还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
”3、出示字卡好,让幼儿辨别,知道“女”和“子”合在一起念好,并认读。
二、引导说词、说句如:(今天的动画片)好看、(这首歌)好听、好象、妈妈炒的菜)好香、好天气、(蜂蜜)好甜、(醋)好酸、(炒菜的时候盐放多了)好咸、(下雪天)好冷、(开水)好烫……三、引导观察挂图,学习儿歌1、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谁和谁好?你怎么知道的?(1)藤儿和瓜儿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粉,花儿仰脸笑。
2、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完整地朗诵儿歌。
四、找字宝宝,巩固对新字的认识出示儿歌,让幼儿把“好”字圈出来。
《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儿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粉,花儿仰脸笑。
【篇二】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教案:不要吵醒小蜗牛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一)-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和大人一起读:谁和谁好(一)-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所编写的语文教案,涉及到的教材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谁和谁好”的故事,介绍了两个不同性格的小动物之间的友谊,让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样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去推崇的,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培养起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1.理解,“谁和谁好”的故事内容,并能简单表达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够掌握起点、过程、结局的故事架构,初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组织技能。
3.能够了解到友善、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能够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初步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掌握故事的起点、过程、结局,初步培养阅读的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加强语文素养。
2.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友善、互助、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材、磁带、课件软件。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5分钟)1.请学生回忆上一次的阅读,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正确表达上一节课的故事内容。
2.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们讨论图片中的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故事展开引导讨论。
第二步:故事讲解(15分钟)1.教师首先读出“谁和谁好”的故事,简单介绍故事的起点内容(学生们逐渐成为朋友),并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的发展.2.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故事中两个小动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展开故事。
3.引导学生们认真分析故事情节,加深学生们理解。
第三步:细节讲解(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故事细节进行深入讲解,并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交流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认识;2.强调学生们分析故事的起点、过程、结局,从而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们形成小组,讨论他们理解的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从而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时间,加强沟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主持讨论,引导学生们逐渐了解到友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同学学会使用“谁和谁好”这个问题进行询问和回答;2.领悟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助,培育参照本身的生活实例感受与体验的本领;3.以实在的生活案例提倡珍惜友情、关注他人的思想品质;4.培育同学表达、陈述思想的本领,加强交流、相互帮忙与支持。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句话:“伙伴是什么?”然后让同学交流讨论对友情的理解,老师适时引导和细化。
2.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谁和谁好”,并且进行示范,引导同学思考:“谁和谁好?”“小红和小明好!”“小明和谁好?”“小明和小李好!”“你和谁好?”“我和小华好!”引导同学重复演练,并予以表彰和激励。
3.活动中心:(25分钟)同学在活动中心沟通合作,将孩子进行两两配对,并要求他们停止动作,相互问好,并用谁和谁好的问题相互询问,再透过老师的引导讨论促进对友情关系的理解,如父亲妈妈和谁好、宠物和谁好等等。
4.整体讨论:(15分钟)围绕孩子在活动中心采访到的信息和问题进行评估和评价,提高孩子的参加度和表达本领,并适当点评和引导。
5.拓展活动(10分钟):老师给孩子呈现图片或照片,或依据巨幅图片或场景设置要求同学描述社交情境,比如“小红受伤了,怎么办?或两个小伙伴为了喜爱的玩具不服气,怎么办?”让他们询问另一个伙伴的建议,通过交谈的方式培育孩子的相互倾听与关注,探究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反思:本次活动对于幼儿的友情教育供给了一个新的启发,在活动中,同学通过两两配对,找寻到了本身的伙伴。
在相互询问中学会了发觉本身和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可以发觉本身和伙伴之间一些问题。
我们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的问题,并给他们供给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常,孩子们表现出了想要更好地与别人相处的愿望,把握到本身的语言本领有所提升,这激励了同学的学习信念和合作本领的提高。
在活动结束后,老师重新强调了友情的美好,引导同学用心体味周遭熟人的关注,在自我的角度中增长对友情关系的看重。
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

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年龄水平:中班(3-4岁)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图片或插图,比如家庭、朋友、动物等。
2.PPT或黑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在黑板或PPT上展示几张不同人物的图片,如家庭、朋友、动物等。
引导学生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人/动物之间谁和谁关系好吗?”主体活动:1.谈论家庭关系:教师给出一幅家庭的图片,介绍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
例如:“这是爸爸,他和谁关系好?”学生回答:“和妈妈关系好。
”教师继续问:“那爸爸和谁关系不好?”学生回答:“和陌生人关系不好。
”以此类推,介绍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描述朋友关系:教师给出一幅朋友的图片,介绍每个朋友之间的关系。
例如:“这是小明和小红,他们关系好吗?”学生回答:“关系好。
”继续询问学生:“谁和小红关系好?”学生回答:“和小明关系好。
”以此类推,介绍其他朋友之间的关系。
3.讨论动物关系:教师给出一幅动物的图片,提问学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猫和狗关系好吗?”学生回答:“不好。
”教师继续问:“谁和猫关系好?”学生回答:“和老鼠关系好。
”以此类推,讨论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
4.环形游戏:学生围成一个环形,每个学生手牵手,教师挑选两个学生作为“好朋友”。
其他学生要猜猜看谁和谁关系好。
猜中的学生下一轮成为“好朋友”,游戏继续进行。
这个游戏可以加深学生对“谁和谁好”的理解。
结束活动:1.教师总结整个活动,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你们都做得很好!”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的好关系,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拓展活动:1.给学生准备一些关系描述的图片,让他们用英语描述这些关系。
2.给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编写一个关于“谁和谁好”的小短剧,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谁和谁好》教案和教学反思

《谁和谁好》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谁和谁好”的概念,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节课通过介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让学生理解“谁和谁好”的概念。
2.2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谁和谁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教学主体教师讲解并展示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猫和老鼠、花朵和蜜蜂等,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分析。
3.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出给定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汇报。
3.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实践环节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观察力、分析能力等。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2 教学方法反思教师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5.3 学生反馈反思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堂小游戏设计一个关于“谁和谁好”的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谁和谁好”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7.1 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判断。
7.2 解决策略通过具体实例、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教学迁移与应用8.1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幼儿园语言《谁和谁好》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语言《谁和谁好》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谁和谁好”的概念,能够说出故事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判断谁和谁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朋友的关爱和友善,懂得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谁和谁好”的概念,能够说出故事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判断谁和谁好。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好朋友》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讲述《谁和谁好》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
3. 讨论环节:提问幼儿,让幼儿说出故事中谁和谁好,并解释原因。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景,体验友好相处的快乐。
五、作业布置: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并尝试找出身边的好朋友,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于“谁和谁好”的理解和表现。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幼儿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引导他们更好地体验友好相处的快乐。
六、教学评价:通过作业布置和课堂表现,评价幼儿对“谁和谁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他们在角色扮演环节的互动,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同伴的相处方式,看是否能够体现出友好相处的品质。
七、家长沟通: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分享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习“谁和谁好”这个主题时的具体情况,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引导幼儿友好相处,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幼儿对“谁和谁好”的理解,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的好朋友”分享会,让幼儿带上自己的好朋友的照片或玩具,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朋友,并分享他们之间的好事。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教学内容基本信息•主题:《谁和谁好》•年龄段:3-4岁(中班)•学习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本质并发现身边的朋友,提高幼儿辨别“好”与“坏”的能力,增强幼儿的沟通交往技能以及加强幼儿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
教学环节1.热身(5分钟)教师导引幼儿讨论身边好朋友和不好的小伙伴,找出不同之处并加以简单点评。
2.示范(10分钟)教师以个人经历为背景,讲述如何发现好朋友,如何交往以及朋友间相处的基本素养,引导幼儿懂得对待人际交往的积极态度。
3.游戏(15分钟)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正确理解以及体会人际交往的本质,理解如何对待和接纳不同的朋友。
4.策略(10分钟)教师演示一些行为策略,如微笑、问候、夸赞等等,并引导幼儿学习掌握。
5.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今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宝贵的体验并为未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素养;2.掌握如何辨别好友与坏友;3.完成交往小游戏,培养幼儿沟通交往技能;4.加强幼儿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
教学过程1.热身(超神想象)教师在热身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加入人际交往的概念,引导幼儿讨论身边好朋友和不好的小伙伴,找出不同之处并加以简单的点评。
老师: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好朋友呢?有没有不好的小伙伴呢?(等待孩子回答)小朋友:我有好朋友,叫小明,他总是帮我拿玩具。
老师:好孩子,小明是真心对你好啊。
还有其他小朋友有好朋友吗?(等待孩子回答)小朋友:我有一个小伙伴老是抢我的玩具,他不好。
老师:没错,这个行为确实不好,我们要做一个好同学,不做这种不好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小伙伴也会更喜欢我们哦!2.示范(大侠讲故事)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人际交往的基本素养老师:同学们,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想交一个朋友,但不知道如何接近他呢?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我很快地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和谁好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和谁好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介绍本篇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幼儿园中班,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并促进幼儿个体之间的交流,增进班级的凝聚力。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学习并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词汇•学习并运用形容词、感叹句、名词等语言形式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爱好、职业等•运用学习到的词汇和语言形式,能够完成简单的口头交流和写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和共同进步三、教学内容3.1 基础词汇的介绍和掌握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情调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并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词汇。
包括外貌词汇(如身体部位、衣着、颜色等)、性格词汇(如勇敢、温柔、活泼、聪明等)、兴趣爱好词汇(如喜欢画画、喜欢跑步、喜欢看书等)和职业词汇(如医生、教师、警察等)等。
3.2 认识和运用形容词、感叹句、名词等语言形式在熟悉基础词汇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幼儿学习并运用形容词、感叹句、名词等语言形式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爱好、职业等。
通过学习认识这些语言形式,可以帮助幼儿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3 语言运用实践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是运用学习到的词汇和语言形式,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和写作实践。
老师会设计一些绘本故事情节或者图片,让幼儿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听、看、想像并描述绘本中的人物或图片中的人物形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思考,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词汇,并引导幼儿运用形容词、感叹句、名词等语言形式,初步掌握口头和书面表达技巧。
4.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形容词、感叹句等语言形式,让幼儿掌握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时间环节内容10分钟热身活动采用歌谣、游戏、动作等形式,为课程打底10分钟基础词汇介绍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描述人物特征的基本词汇,进行游戏式课堂活动30分钟语言形式介绍和应用引导幼儿学习并运用形容词、感叹句、名词等语言形式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爱好、职业等10分钟教学反思让幼儿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思考和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5.2 课程设计详情5.2.1 热身活动在开始课堂教学前,通过歌谣、游戏、动作等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热身,释放身体的能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教案:谁和谁好年龄段: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亲友关系和友情的概念。
2. 培育同学发觉、表达和敬重别人关系的本领。
3. 帮忙同学学会友情的维护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让孩子了解亲友关系和友情的概念。
2. 培育同学发觉、表达和敬重别人关系的本领。
教学难点:1. 帮忙同学学会友情的维护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教学准备:1. 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两个人的名字。
2. 一些图片,如亲戚、伙伴等。
3. 一块黑板和一些彩色粉笔。
4. 老师准备本身的亲戚和伙伴的照片。
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1. 说:今日我们要学习“谁和谁好”的课程,那么,学姐和学弟们在家中都有亲戚和伙伴吗?2. 取出本身的照片,说:老师有很多亲戚和伙伴,今日,我们要来讨论一下谁和谁好。
3. 同学在听老师介绍时,可以积极提问和共享相关的亲友体验。
Step 2:思考(20分钟)1. 将孩子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调配一些卡片。
2. 让孩子认真察看卡片,看看上面写着谁和谁的名字。
3. 讨论每对卡片显示的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谁和谁是兄弟姐妹、谁和谁是夫妻、谁和谁是伙伴、谁和谁是同事等。
4. 激励孩子们自行补充卡片中没有显现的人物,制造新关系,比如:谁和谁是同学、谁和谁是熟人、谁和谁是老师等。
Step 3:练习(30分钟)1. 通过前面的卡片活动,老师引导同学思考谁和谁好的问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间的亲人关系,伙伴之间的友情关系。
2. 让同学从照片里找出本身和别人的亲戚照片。
3. 让同学分别用彩色粉笔为本身选择的照片打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关系,如红表示兄弟姐妹,绿表示同学,蓝表示同事,橙表示邻居和紫表示伙伴等。
4. 激励同学表达和共享本身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有没有感到兴奋,同意或者不同意谁和谁好呢?Step 4:反思(10分钟)1. 老师引导同学回顾课堂,让同学表达本身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维过程。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谁和谁好》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谁和谁好》教案附反思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动物之间的友谊。
2.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头饰、画纸、画笔。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趣事,激发幼儿对友谊的兴趣。
2.教师出示故事课件,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谁和谁好》,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关系。
(三)故事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谁和谁好?他们为什么好?2.教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关系。
(四)角色扮演1.教师分发动物头饰,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故事中动物之间的友谊。
(五)创意绘画1.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绘制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画面。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讲述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2.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关心朋友,学会合作与分享。
四、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谁和谁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幼儿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参与讨论。
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生动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在创意绘画环节,幼儿能够用画笔表达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过于紧张,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过程(二)故事讲述1.教师在讲述故事《谁和谁好》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教师:“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幼儿A:“他们一起分享食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认识、积极运用“好朋友”的概念。
2.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朋友的交往方式。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好朋友”的词语表达友谊和情感。
4.学生能够培养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协作能力和爱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出“好朋友”这个话题。
•引导幼儿谈论他们的好朋友。
讲授(15分钟)•观看并讨论绘本《谁和谁好》。
实践(25分钟)•学生分组完成小组活动。
每组以一种颜色的填充笔装饰一张大海报,表达自己理解的“好朋友”。
•学生完成绘画任务,互相交流评价,鼓励齐赞美给予激励。
反思(5分钟)•回顾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做的好的地方,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学习这一主题。
教学评估和展望•评估:以一个非正式观察的形式进行评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在海报上表达出自己对“好朋友”的理解。
•展望:通过将该领域的教育与学习融合在一起,为幼儿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并为培养年幼的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思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实施了不少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成功教学方法,比如:渐进法、互动、个性化学习、具有探究性的学习、绘画等。
但是,我也认识到还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如:•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表达和交流自己对“好朋友”的理解。
•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游戏元素,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总体而言,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在友谊、互助、爱心等方面的发展,并且可以为之后的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教师需要自我反思,并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

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3. 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2. 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 通过讲述故事或展示图片,引发幼儿对朋友之间友好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
- 朗诵诗歌《谁和谁好》,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解释诗歌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友
好相处。
3. 课堂活动
- 让幼儿分组讨论,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与延伸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与朋友之间的友好。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确保教学内容的易懂性和趣味性。
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

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使用“和”字的意思和用法。
2.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人物关系。
3.能够描述人物之间的亲密程度。
教学准备:1.文具:黑板、粉笔、卡片、彩纸、剪刀、胶水等。
2.视听材料:相关故事、儿歌、视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30分钟)1.与学生轻松交流,引出本课的主题:“谁和谁好”,让学生感受到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2.通过与学生互动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你的好朋友?-他们为你做过什么?你为他们做过什么?-好朋友应该如何相处?Step 2:引入“和”字概念(30分钟)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不同人物的名字(如:小明、小红、小强、小美等)。
2.分发卡片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认识的人物将卡片有序地贴在黑板上。
3.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名字,告诉他们这些人物是儿园中班的同学。
4.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哪些人是朋友?”、“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朋友?”。
5.引导学生注意到名字下方有两个“和”字,解释“和”字的意思和用法,如:“小明和小红是朋友”,“小明和小强是朋友”等。
Step 3:观察和判断人物关系(30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物之间的互动行为,判断他们的关系。
2.以儿童儿歌或视频的形式,播放一段关于人际关系的内容,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判断。
Step 4:整理归纳人物关系(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人物关系,将卡片移动到适当的位置。
Step 5:活动拓展(30分钟)1.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分配一些卡片。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关系的理解和判断,组合卡片,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组合,并解释自己的理由。
Step 6:总结与评价(1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和”字的意义和用法。
2.在班级中,为学生准备一个“和谁好”墙,让学生贴上自己选择的卡片,展示自己的亲密关系。
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

儿园中班学习活动《谁和谁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谁和谁好》这首歌谣,能够正确唱出歌谣。
3.培养幼儿主动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谁和谁好》这首歌的录音和音乐播放器。
2.PPT或者图片展示角色的画像。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谁和谁好》这首歌的录音,让全班一起齐唱。
唱完后,教师问:“大家要是要问别人谁和谁好,应该怎样问呢?”请几名幼儿回答。
2.教学(15分钟)(1)教师出示画像图片,指着一对角色问:“这两个人谁和谁好?”并引导幼儿回答。
然后,教师再展示其他角色的画像,一一询问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播放角色的画像,让幼儿观察他们之间的亲近程度。
然后,教师问:“你们觉得他们之间是不是都是好朋友?为什么?”鼓励幼儿对亲近程度进行观察和判断。
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播放《谁和谁好》这首歌的录音,让幼儿再次跟着唱一遍。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描述了谁和谁好呢?”引导幼儿思考。
3.活动实践(30分钟)(1)分组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和一些彩色笔。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对他们认为好的朋友,在纸上画出他们,然后给这对朋友取个名字。
最后,让幼儿给角色编一个小故事。
(2)展示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他们所画的画和编的故事进行展示和分享。
4.小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教师请幼儿讨论《谁和谁好》这首歌的意义,并问:“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发现谁和谁好的例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给幼儿展示一些角色的画像,让幼儿回忆、讨论并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6.结束语(5分钟)教师通过点评和鼓励,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谁和谁好”的例子,并引导幼儿发掘和培养新的友谊。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活动教学,幼儿能够在听纯音乐、歌唱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判断认识朋友之间的关系和亲近程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
2. 引导幼儿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友好和不友好的行为。
3.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描绘不同人物之间的友好和不友好的情境。
2. 幼儿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纸张和颜色笔。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a. 展示图片或通过绘本向幼儿呈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友好和不友好的情境,引发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b.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 《谁和谁好》,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 分组讨论:a. 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不同人物之间的友好和不友好的情境。
b. 引导幼儿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当你和朋友分享玩具时,这是友好的行为还是不友好的行为?为什么?”等。
3. 角色扮演:a. 安排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同人物,模拟友好和不友好的情境。
b. 提供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并引导幼儿展示不同人物之间的语言和行为。
4. 绘画和讨论:a. 给予幼儿纸张和颜色笔,让他们绘制自己与朋友的画面,表达友好的情感和想法。
b.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导他们谈论友好的行为和沟通方式。
5. 故事时间:a. 讲述一个关于友好和合作的故事,并引导幼儿从中感受和体会友好的重要性。
b. 借助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发幼儿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友好的行为。
6. 分享和总结:a.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和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友好的行为和想法。
b. 总结幼儿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友好的行为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1. 创建友好环境:引导幼儿制定一些规则和行为准则,共同创造友好和和谐的班级环境。
2. 友好倡议:鼓励幼儿参与友好行为的倡议,如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人分享、给予赞美等。
活动反思:通过 《谁和谁好》这个中班语言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并理解友好和不友好行为的区别。
《谁和谁好》教案和教学反思

《谁和谁好》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谁和谁好”的概念,能够运用词汇描述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词汇: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等。
2. 学习句型:谁和谁好。
3. 学习表达方式:我喜欢和谁好,谁喜欢和我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词汇和句型,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难点: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尊重他人的喜好。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词汇和句型。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等。
2. 准备教学卡片,上面写着“我喜欢和谁好,谁喜欢和我好”。
3. 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播放相关的人物声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懂并模仿人物的声音,引发学生对“谁和谁好”的好奇心。
2. 学习词汇:出示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汇,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等。
3. 学习句型:引导学生模仿录音,学习句型“谁和谁好”,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喜欢和谁好,谁喜欢和自己好,并能够用句型表达出来。
5.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模仿。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修改和评价。
3. 教师选取优秀的练习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八、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忆。
2. 强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人际关系。
3.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语言教案:《谁和谁好》
执教人:万自云单位:滑县实验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3.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事。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花朵挂图一张
2. 卡片若干(大树、小鸟、手机、小朋友、太阳、牛奶、铅笔、汽车、花) 活动过程:
师: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叫《谁和谁好》,现在我们把这首儿歌再读一读好吗要用你最好听的声音,面带微笑来读。
(幼儿齐读儿歌)。
提问:儿歌里讲到有个动物和花好,是谁呀
幼:蜜蜂。
师:其实花还想找很多的好朋友。
看,这里有一朵漂亮的花(出示花朵挂图),它也想找朋友,你们猜猜看谁会和他好呢
游戏一:谁和花好
玩法:幼儿为花儿找八个不同的朋友。
找对了,每一片花瓣的颜色就会变,最后成为一朵漂亮的花。
规则:必须为花儿找不一样的八个朋友
重点:引领幼儿大胆想象寻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儿做朋友。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游戏名称叫《谁和谁好》
游戏二:谁和谁好
玩法: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能在卡片中寻找到多种关联,得卡片数多的队为赢。
规则:找到的两个朋友要和别人不同。
重点: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各种关联。
最后,老师根据所得卡片数量的多少进行评判,宣布结果。
活动结束
附:儿歌《谁和谁好》
谁和谁好藤儿和瓜好,
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谁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谁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一起上学校。
点评:这节语言活动对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了拓展性的运用,让幼儿的已有经验间建立相关联系,对孩子进行了一种思维的训练。
同时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事物可以和多种事物进行联系。
如第一环节当中一朵花,可以有多个朋友。
第二环节,又进行了拓展不同的事物之间都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两个环节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本节活动对语言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幼儿叙述完整,要表达清楚自己想说的事。
”还充分体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教育理念,又体现了《纲要》中指出的”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观点。
再一个就是充分运用了游戏的教育形式。
通过孩子最喜欢,最受欢迎的游戏形式来演绎,训练了孩子的一种创造性现象,一种联想,一种发散性思维。
这其实就是对孩子一种非常重要品质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就是这节课的主要价值。
游戏的形式其实很简单,一张挂图,若干个卡片,就能激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一种兴奋还有已有的经验。
一节活动的呈现方式,组织形式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
本节活动就非常好的运用了游戏的方式。
第一个环节用的是变戏法的游戏形式,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回答正确后变出一种颜色,给孩子一个期待,用好奇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参与热情,同时变出颜色后,也是对孩子回答出问题一种反馈,一种奖励。
第二环节是规则游戏,用竞赛的心理来挑战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始终充满一种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游戏也是本节课的价值所在。
让孩子有遵守规则的意识。
要分成两组,人数要相等。
几次让孩子数人数,数数也都渗透着教育契机,排头,排尾,还有序数第几个,还有队名,这些都是规则游戏必须具备的。
让孩子初步知道了规则游戏如何进行。
通过这样一首儿歌的延伸教育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能力,还隐含着当幼儿将来长大以后,应该如何来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应变能力,其实就是这样从幼儿时期点点滴滴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