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pt课件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同时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的,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的。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二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使认识对象化,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
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但它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颜色、形状、声音、冷热和气味等)和外部联系,尚未达到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待于发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
必须使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处理事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关系,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对于世界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是从感觉、知觉中获得的知识,是通过感官和感性直觉来获取的知识。
比如看到红色的苹果,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和苹果的存在。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起点,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直观性、主观性和片面性。
直观性是指感性认识是直接从客观世界中获得的,是对事物外在特征的直接感知。
主观性是指感性认识往往受到主观情感、兴趣、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片面性则是指感性认识只能获得事物表面的某些特征,而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
相对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更高级别的认识方式,是人类通过思考、推理、归纳、演绎等方式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可以将不同感性认识进行综合、抽象、概括和反思,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
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补充和扩展,可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虽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要进行任何理性思考,都需要先有感性认识的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理性认识可以从感性认识中提炼出规律性和本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而感性认识则可以为理性认识提供生动、具体的实例,让理性认识更加贴近实际。
因此,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
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处理事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深化和扩展,只有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只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分界与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分界与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两个基本途径。
感性认识依赖人的感觉和直觉,而理性认识则依据思维、推理、逻辑等抽象能力。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为补充,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分界和联系。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分界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器官而直接获得的知识和体验。
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是外界的事物和现象,通过人的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受到人们所关注的事物,由此获得直观印象和感觉。
感性认识是基于个体的感受、经验和情感的。
与之相对,理性认识是一种比较抽象、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理性认识是人根据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逻辑思维、推理、分析等方法,从中发现客观规律,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和把握。
理性认识是基于普遍的规律、原则和逻辑推理的。
感性认识强调直觉、经验和感受,理性认识强调理性分析、推理和思考。
感性认识主要依赖于经验和感官直接感受,从而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理性认识注重通过思想分析将经验转化为更深刻的认识,更容易达成客观共识。
虽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重点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定的联系。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由于它们作用的对象来自同一世界,相互维系而确定的。
感性认识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大门,理性认识则更进一步的探究世界本质。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相互联动。
感官的感受可以启发人们的理性思维,即感性认识可作为理性认识的起点,引起自我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火车时,我们可以通过直觉、感受等方式进行感性认识,但这并不能深入了解火车。
如果我们想进一步了解火车的原理、功能、结构等方面,就需要通过理性认识或知识学习。
其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人的认识层次上。
感性认识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了解新事物。
当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渐增加,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形成更深刻、更严密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各个片面,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又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而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因而感性认识还不是完全的认识。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这表现为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一方面,感性中有理性,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另一方面,理性中有感性,理性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也以文字符号等感性形式的语言作为表达手段。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以及二者关系的交融性。
第四,感性认识如何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一个随意的主观愿望,而是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1.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因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感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
而A是肯定理性认识而否定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观点。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而形成的,但不能由此说它来源于抽象思维,它归根到底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C也是错误观点。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会产生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进而都可以形成理性认识,因此D的说法是片面的。
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哲学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析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反映。
如苹果是甜的,它是感性认识从而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2)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反映。
如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是感觉的综合,是把各种感觉集中在一起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对对象方面外部特征的整体认识。
知觉高于感觉,但它仍然属于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
(3)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形象的再现和回忆。
如我吃过一个又红又甜又硬的苹果。
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和知觉的重新组合,比感觉和知觉更高级。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级形式。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全体的反映,它包含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
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
如:苹果、葡萄、桃子是水果(2)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如葡萄是水果,白菜不是水果。
(3)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如水果含有维生素,橘子是水果,故橘子含有维生素。
二者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达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任务。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在实践中获取丰富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运用抽象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是实现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途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人的感官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事物各方面和外部关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具有意象性,其内容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在感性认识上,人脑不仅反映客观物体的个体属性,还将一个物体的各种属性联系起来,形成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反映,还可以在记忆中对过去所感知到的形象进行重组、再现,从而能反映出没有被运用的东西感觉器官。
这是知觉知识的三种相互关联的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体属性和方面的直接反映,是感性认识乃至整个认识的最初环节。
感知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在特征的全面反映。
例如,通过结合对颜色、香气、味道等方面的感知,就可以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知。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是人脑在过去的知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上的客观事物的表征。
感性认识是认知发展的较低阶段,感性认识阶段有待发展到理性阶段。
2.理性认识人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其内容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
如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等,就是一些基本的概念。
理性认识的其他形式都是在概念的组合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判断是对事物性质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或关系的判明和断定。
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
推理在形式上表现为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它是从已知的事物的性质或关系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区别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比较主观;理性认识比较客观。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人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正确答案:B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指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识与“dao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指bai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du 体感官(眼、耳、鼻、舌、zhi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dao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目录原理简介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同动物心理的区别理性认识的因素编辑本段原理简介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
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
编辑本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它反映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例如,可见光线(波长在38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通过人的眼睛转化为神经过程,产生视觉;一定的声波(频率为 16~20190 赫兹之间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 引起神经兴奋,产生听觉。
感觉是由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传导神经组成的分1 / 8析器系统协同活动的产物。
感觉因分析器不同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等不同种类。
感觉是外部刺激力,包括人的机体本身的某些物质过程,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总和,它是主体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感觉所提供的各种特征和外部联系分析和综合的产物。
知觉已经显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现象的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
知觉的整体性结构是主体进行新的概括、形成表象的基础。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总结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对感谢认识的扬弃。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所以,感性认识虽然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长处,但是它的片面性、表面性的局限性使得感性认识很不深刻,这也就是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
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另一方面。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感性是生而俱有,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理性是在社会道德,公共秩序,文化教育的熏陶中慢慢形成的。
人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应该理性成份越多,而感性的时候越少。
感性可以直接获取快乐,理性可能暂时抑制快乐,但最终仍会获得满足。
我们应该一手抱着感性,得到今天的快乐,一手牵着理性,享受未来的满足。
感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
“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
理性: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感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
“感性”一词似乎只出现在现代的白话文,并且应该是个为了翻译一个哲学概念而创造出来的。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题目】: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具体性;表现性、片面性。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题目】: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案解析】:(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题目】:(简答题)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它是感性认识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如将苹果色、香、味等方面的感觉结合起来,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知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
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1、和理性的区别有:1)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2)反映的方式不同;3)象的深度、层次不同。
2、含义: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
指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3、含义:指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
1)识对象的联系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2)的方式不同: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3)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
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bai要有概念、三方面的du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zhi识dao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0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
它是感性认识从而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比如你看到一个人觉得她头发比较长,这个就是对这个人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感觉。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在大脑中把有关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方面的感觉信息、感觉材料加以整合,在意识中形成反映该事物各个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这就是知觉。
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
比如你觉得一个人头发比较长,眼睛比较大,皮肤比较白,这就是对两个及以上属性的反映,就属于知觉了。
(三)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级形式。
比如你在脑海里回忆某个人的形象,这就是属于表象了。
0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一)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内在本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概念是抽象的结果,但它的内容又是具体的,概念所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一般是包含着个别和特殊的全部丰富性的普遍、一般。
概念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
(二)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三)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在考试中遇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题目时,要注意加以区分,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是没有经过抽象思维的分析的;而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是需要用抽象思维思考的。
比如警察在办案的过程中,前面收集现场资料的过程,都是不用动用抽象思维去分析的,只是简单的,表面上的收集,属于感性认识;而在收集足够的资料的基础形成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就是理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请思考
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但 人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去认识事物 的本质?
目的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 践活动,推动事物发展。
14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上看 ,对事物本质规律 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认 识
感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错误的认识
理性认识
8
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 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问题
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 认识同反映事物本质 的理性认识相比较, 哪一个更正确、更可 靠呢?
9
《两小儿辩日》
日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 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不能决也
日出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0
第二,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 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思考
为什么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 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阶段。
(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更深刻,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 性思维,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1
为什么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谁更 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1.现象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而事物的本 质是相对稳定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也只能反映 事物的某些方面、某些片断,而理性认识能抓 住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即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2.感性认识所反映的现象,人们不一定能立刻 理解它,但通过理性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形象。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3
不定项选题
4、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正确反映 的有
A、感性认识 B、科学理论 C、理性认识 D、真理
24
不定项选题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有 A、前者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后者是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B、前者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后者 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C、前者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后 者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D、前者是可靠的,后者不一定可靠
25
不定项选题
6、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 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 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表明
热现象
热的本质和规律
春夏秋冬冷热变化 摩擦生热 化学反应放热 电器发热
热力学定律— —热是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7
例三,在冬天或夏天烈日下,手摸户 外的铁板、石头和木块
现象
冬天感觉铁板最凉,依 次是石头、木块
夏天感觉铁板最烫,依 次是ຫໍສະໝຸດ 头、木块感性认识本质
温度相同
不同的物质的导 热性不同
21
2、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下列 看法既唯物又辨证的是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 事物本质的认识
B、感性认识具体、直接,理性认识抽象、间接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并反作用于感性
认识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
升到理性认识
22
3、我国有“两小儿辨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 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近, 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 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近热远凉。两小儿的辩论 给我们的启示是( )
19
连线题
只要使用足够的力气,就能把物体搬走
感 性
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间的化合和分解
认
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
识
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会下跌
理
人是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动物
性
认
我国社会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识
20
1、(2000年全国 14)“眼见不一定 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和间接 D、本质是眼睛看不到的
2、前者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要解决 的问题,
后者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要解决 的问题。
16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2)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
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 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3)真理 和 科学理论 对
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7
系统化
理
感 性
1
2
巴 黎 圣 母 院 的 敲 钟 人 加 西 莫 多: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 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 奇丑无比。他有不容怀疑的坚 定、严肃、勇敢的态度,和美 丽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有 着密切的关系。
3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外表形象
加 西 莫 多
内在品质
外貌畸形 又聋又哑 奇丑无比
1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区 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以感觉、知觉、 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概 表象等具体形象的 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 别 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的形式反映事物
具体、生动、形象 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联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 展到理性认识;它们都是人的认识,其形式是
理性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
真理
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系统化、逻辑化 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科学理论
推动人们的 实践 活动
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15
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 识的根本目的的不同
1、前者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后者则是由理性认识上回到实践,指 导实践,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
认
认
论 真
识
正
正确和错误
识
理
理
确 反 映
性
认
正确反映
识
科
学
系统化
理 论
18
3、要提高“透过现 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 认识。而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 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第二,流于现象认识问题危害多 多,不能满足于感性认识,需上升到 理性认识,这就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 知识。
感性认识
忠诚勇敢 纯洁高尚 理性认识 爱憎分明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 感性认识开始
5
例一,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在商品市场中,我们看到
商品经济的现象 商品时多时少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优胜劣汰
本质和规律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 的作用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6
例二,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