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技巧】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
描述的过程类答题板
描述的过程类答题板
描述类大题是要求考生观察图表并用文字表述图表中指定信息
的题目。
在高考中,描述类大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
做这类题目时,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1、仔细观察,大胆作答
描述类大题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图表中的信息说出来,有一说一就可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描述类大题比小学生的看图写作题还要简单,因为看图写作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想,描述类大题则不需要。
然而很多同学作答的时候感觉怎么也憋不出答案,但一看答案又发现答案说的都有道理。
问题出在哪呢?第一是观察不仔细。
出题人也是人,不存在他火眼金睛而你却看不出来的情况,如果你看不出来,那一定是看得不够仔细。
第二是不敢写或者不觉得自己看出来的这一点值得作为一条答案写上去。
图中有的信息非常明显,很多同学会觉得太明显了,出题人肯定不是想让自己回答这个,或者是明明已经看出来信息,但又觉得这个信息太过细微,不值一提。
结果一翻答案发现果然有这一条,马上又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写上去。
所以,这种题就是认真观察,看到什么就写上去就OK了。
把握这一点,我们的答案方能做到要点全面。
2、语言恰当、精炼、有条理
这跟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密切相关。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学好语文;二是平时做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模仿参考答案的语言,化答案语言为己用;三是多积累术语。
描述类大题有四种类型是比较常见的,分别是空间形态类、空间数据类、地形特征类和气候特征类。
高考综合题的7类答题模板
高考综合题的5类答题模板朱敏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自然地理部分(一)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3.地势起伏状况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二)如何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气温包括气温的高低、年较差和日较差;降水包括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此外还要考虑光照情况、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三)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是否会出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四)资源特征:种类多少、储量大小、开采条件的好坏人文地理部分(一)人口:人口的密度、地区分布、增长、结构;(二)城市沿交通线、河流、海岸等分布,多分布在平原、河谷等地区和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 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三)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总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四)工业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主要的工业中心等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五)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答题技巧】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
【答题技巧】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描述即描写叙述,是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文字方式叙述出来的过程.通过对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描述型综合题主要包括特征描述型综合题和规律描述型综合题两大类,其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XXXX特点、描述XXXX分布状况、简述XXXX特征、从XXXX方面归纳XXXX的主要特征等.这类试题有何特点,解答思路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答题模板来对此类试题进行解答呢?下面针对不同类型分开进行剖析.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1.典例剖析(2012福建文综卷,37)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l)描述图示区城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4归纳的R 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 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失分提醒】在描述地形特点时,不能分区域从主要的地形分布、地势的高低变化海岸线弯曲状况等角度分析问题,只说明其中一部分,而往往遗漏其他方面.在说明河口地段多沙洲的原因时,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大等原因能体现出来,但海水的顶托作用对沙洲的影响却很少有学生说明.在描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时,部分学生仅仅用数字表示出每一种类型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而缺少对材料的归纳总结。
【标准答案】(l)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作用增强,在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考前必看技能篇】剖析综合题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考前必看技能篇】剖析综合题灵活运用答题模板综合题答题原则为“精炼”,答题技巧分“四步”:第一步:精准审题,注意审关键字词,分值分配等。
第二步:迁移套用,主要是迁移所学知识,套用课堂归纳的答题模板。
第三步:对接材料,套用模板表述时要和材料相结合,提取恰当信息,转换表述。
第四步:规范作答,注意条理、简洁、完整。
1.特征描述题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特点即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4.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
5.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
6.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省区、地形区等。
7.聚落分布特点:从多少、分布地形差异等分析。
8.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10.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答题模板中考综合题答题技巧与模板
答题模板中考综合题答题技巧与模板综合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推理等,最后得出明确的结论或回答问题。
在应对综合题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就答题模板中考综合题的一些答题技巧和模板进行探讨。
一、分析材料,明确要点在回答综合题之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
了解材料的内容、关系和重点,明确要点是解答正确的关键。
在分析材料时,可以标注、圈画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归纳。
二、整理归纳,形成框架分析材料后,需要将提供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可以根据材料的相似性、差异性或相关性进行分类,并给每个类别或主要观点进行编号或标题。
这样可以清晰地呈现材料的结构,有助于后续的写作和思路的明确。
三、运用模板,填充内容在完成框架后,可以根据已有的模板进行内容的填充。
模板可以是思维导图、表格、图表等形式,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
模板可以帮助考生将材料中的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避免思路混乱和遗漏重要信息。
四、严谨表述,准确明了在回答综合题时,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明了性。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结论。
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的清晰,每段之间要有明确的过渡和衔接,确保整篇回答的流畅性。
五、细节注意,审题认真在回答综合题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审题的问题。
细心阅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要求和字数限制。
避免回答偏离题目要求或过于简略,将重点放在论证和说明上。
同时,要注意遵循语法规则,避免语句错误和表达不清的问题。
综合题是考试中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巧的一种题型,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模板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通过分析材料,整理归纳,运用模板,严谨表述和细节注意,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希望以上的答题技巧和模板对您在应对综合题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特征描述型综合题解题技巧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 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含沙量(克/米3) 气候
(1)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 下垫面
地形 土质状况
(2)某一河段
流速
植被状况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二.水系特征
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 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秋冬季净流量较小。(2分)
主要原因:春季冰雪融水,夏
季降水集中(2分)秋季降水少; 冬季降雪,不形成地表径流(2分)
俄罗斯三大河流 年平均流量表
河流[ 来源: 学|科 |网 Z|X|X |K]
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来源:
河口年平
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2. 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特征
点
具体的经纬度
①经纬度位置 面状
是一个范围
重要的经纬线
所处(跨) 纬度带、气 候带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②海陆位 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部,大洋东西 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大陆
09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描述类
九类综合题答题建模——描述类一、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例题1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广西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
旱情分布见图乙。
(1)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2)据图乙描述广西旱情空间分布特点?图中信息:甲图:图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形图等高线河流经纬线右江等河流乙图:图名: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4月旱情分布图经纬度同甲图特旱、重旱、中旱、轻旱的分布设问立意:第(1)问需要描述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
由甲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标注图名及河流名称可以看出,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此题立意即考查该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第(2)问,该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据图空间描述的能力。
思维线路:该题主要考查广西有关河流等自然要素及其变化特征。
第(1)题,广西气候季风性明显,夏半年降水丰富,河流净流量大。
第(2)题,该小题主要考查读图描述事物分布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特旱区和重旱区均在西部。
参考答案:(1)夏半年净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2)特点: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二、思维建模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模板典例例题1 读下图,请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模板呈现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蕴藏量因题取舍题目呈现中高纬度、沼泽与水域出现在较低的等高线中。
解题技巧之描述性题的答题技巧
解题技巧之描述性题的答题技巧【常见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1)某区域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所在大洲或国家的方位等。
(2)气候特征:气温(最热月、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材料中交代的其他的典型特征(如光照、风等),材料中若有数据,要尽量交代数据。
(特别要注意过渡性气候的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特征的描述(见气候答题思维训练)(3)天气特征:阴晴、雨雪、冷暖(气温)、风(风向与风力)、气压(4)地势特征:地势的高低起伏,陡缓。
(5)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结构、地势(海拔)、主要地形的分布(沿海地区强调海岸线特征。
)(6)地貌特征:地貌类型,地表形态河流水系特征:源地、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形态及分布,河道特征以及落差等要素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及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流速、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凌汛、水能等河流特征:水文、水系典型特征的组合。
(8)植被特征:如,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层次多;植物种类繁多;常绿阔叶,叶片常含有水滴;(9)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以上六项并不一定全部要描述到,应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及要求而定,且每一小项不必细致分析,只答是什么,不答为什么)(10)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地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11)区域工业特点:工业地位、工业部门及结构、工业产品、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技术水平、原料及市场的对外依赖程度等。
(12)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①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一小二高三低。
②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③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高考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综合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地理事物可以分为点状地理事物,如聚落、机场、站点等;线状地理事物,如交通运输线、等值线等;面状地理事物,如区域、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的地理事物,其分布特点描述有所不同,需要做好区分。
其基本描述均从“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两个角度展开。
一、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线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其描述角度:(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看增减方向(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线状地理事物的垂直分布,试题通常以统计图来呈现,其描述角度:(1)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点( “拐点” )(2)看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变化二、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1)总体分布特征(疏密、数量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2)方位:面上分布即分布在图中什么位置;线上分布即与图中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如沿河流、沿交通线分布等)(3)极值区位置(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图中什么方位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4)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1)说明位置;(2)延伸方向;(3)形状;(4)面积大小。
(5)集散状况。
例题1(2023·全国·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政服务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通信需求的统一规范、低价普意的普遍服务,而快递服务主要是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
中考答题模板如何回答综合题
中考答题模板如何回答综合题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综合运用各科目的知识和技能,解答一系列相关问题。
针对这种题型,下面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回答综合题的模板。
1. 阅读理解首先,仔细阅读综合题中所提供的所有材料,包括文本、图表、图片等。
在阅读过程中,划出重点信息,理清思路。
接下来,根据问题的要求,将每个问题归类,分别标注在相关材料的旁边。
这样可以更好地整理思路,准确回答问题。
2. 观点对比综合题常涉及对不同观点、态度或建议的比较分析。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结构:首先,明确原因、特点、优势和劣势等,然后分别列出不同观点,并分析其理由和支持材料。
最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合理解释。
这种结构能够使文章更有层次,逻辑性更强。
3. 引用例证在回答综合题时,适当引用相关的例证能够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当题目要求提供观点或解决问题时,举例可以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同时,引用例证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产生模棱两可或不准确的观点。
4. 语言表达在回答综合题时,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要使用准确、流畅,且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语句,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夸张的句子。
同时,要注意段落的结构和过渡词的使用,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紧凑,逻辑流畅。
5. 适当评价针对综合题中的观点、建议或措施,可以适当给出一定的评价。
可以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来增强文章的独立性和主观性。
但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客观公正,充分考虑各个观点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综合题作为中考试卷中的重要部分,对于考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只要遵循以上模板,认真阅读题目,合理整理思路,并运用有效的语言表达,相信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备考,顺利应对中考。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_描述类问题
• 说明图中a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如何描述水系特征:
• 发源地 • 流向与注入海洋 • 长度与流域面积 • 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 • 河床与河道特征 • 上中下游的划分 • 流经省区及地形区
• 南疆地区水系流向特点是 ? • 海南岛水系流向特点是 ? • 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如何描述等直线特征:
用土地) • 河流发育程度等。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 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 • 光照 • 降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变化
和年际变化的大小) • 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
• 根据图示内容,详细描述图中C、D两 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如何描述水文特征:
• 年径流总量、 • 汛期、 • 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 含沙量、 • 结冰期、 • 凌汛、 • 水能蕴藏量
(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 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 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 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
描述自然地理特征:
• 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 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
然简 环述 境昆 特曼 征公 。路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描述类问题
• 一、设问形式
•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 一般有“说明……特点”,“描 述……状况”,“简述……特征”, “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 等。
• 二、思维建模
• 具体答题思路是: • 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如何描述分布特征:
• 资源分布 • 自然灾害分布 • 工农业分布 • 某自然要素的分布等。
语文答题模板(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精简版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现代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精简版【现代文部分】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三)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综合分析题答题模板
综合分析题答题模板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对所给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在分析题目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对材料进行概括,简要说明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接着,我们需要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或观点进行逐一分析。
在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观点+论据+例证”的结构,即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相关的论据和例证加以支撑。
在提出观点时,我们要注意观点的明确性和针对性,避免模棱两可或泛泛而谈。
在论据和例证的选择上,我们要尽量选择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内容,以增强自己的论证力度。
此外,在进行综合分析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对不同观点之间的对比和权衡。
在
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适当地对其他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以突出自己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
在权衡不同观点时,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避免偏颇和片面性。
最后,在总结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进行概括和归纳,突出主要结
论和观点。
在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进行展望,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综合分析题答题模板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答题时有条不紊地展开思路,清晰
地表达观点和分析,提高答题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希望大家在答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模板,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合题的7类常用答题模板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提分狂练】
单击此处进入 提分狂练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三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 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
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
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 (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 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 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 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 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某地昼夜温差 大的原因:受 反气旋控制— 气温日 —晴天多,云 气温 变化 量少;地处内 陆,热容量 小,变温快等
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 的原因:西北内陆属温带大 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量 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 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 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 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损 失的热量多,温度低
台湾东北部降水较多的 原因:夏季东南季风、 冬季西北季风受地形阻 挡,形成地形雨。马达 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降水 差异及成因:东侧受沿 岸暖流影响且为东南信 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 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提分狂练】
单击此处进入 提分狂练
题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描述方法分析题答题规范
描述方法分析题答题规范
1. 题目理解与分析
在回答描述方法分析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
题意。
分析题目中所要求的描述方法,明晰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2. 选择适当的描述方法
根据题目要求和限制条件,选择适当的描述方法进行分析。
常
见的描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描述、图表、流程图、事件链、
算法步骤等。
在选择描述方法时,要考虑清晰度和表达准确性。
3. 结构安排
在回答描述方法分析题时,要注意合理的结构安排。
可以按照
以下顺序构建答案:
a. 引言:简要概括题目要求和分析方法选择的理由。
b. 步骤说明:详细描述分析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过程,包括必要
的公式、模型、算法等。
c. 示例演示:根据实际情境或假设条件,举例说明描述方法如
何应用和运用。
d. 结果分析:对描述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其
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e. 总结:对整个描述方法分析过程进行总结,概括关键要点。
4. 清晰准确的表达
在撰写描述方法分析题答案时,要注重清晰准确的表达。
遵循
简洁明了的原则,不做过多的延伸和描述。
使用明确的术语和定义,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复查与修改
完成答案后,要进行复查和修改。
检查答案的连贯性、逻辑性
和语法准确性,并做必要的修改和改进。
以上是描述方法分析题的答题规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描述法的解题格式
描述法的解题格式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物的具体刻画,让读着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描写手法有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环境、正面、侧面、场面描写及白描、衬托、情景交融、用典、渲染、对比等。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描写手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从内容来看,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两部分;从特征来看,包括白描、烘托、衬托、对比、渲染、情景交融等。
人物描写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话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描写手法,而肖像、神态也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则是细腻地表现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动作描写能揭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季节、风景等自然现象,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的是渲染、烘托的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所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地域风貌等因素,能为人物性格埋下伏笔。
在叙述过程中还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直接进行正面描述,侧面描写是间接从侧面进行烘托,细节描写是通过一些细致观察来表现细微之处、以小见大,场面描写是对静景和动景以及宏观场景或活动展开描写。
此外,描写还可以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五官去展开描写。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描述题型的答题规范与技巧
1 / 3地理描述题型的答题规范与技巧一、基础知识训练:1、地理位置:包括 位置和 位置两方面。
(1)纬度位置:①观察是否有重要纬线....穿过。
②通过重要纬线判断所处的五带..。
(2)海陆位置:①周围的海(或洋)及相应的方位。
②周围的国家(或地区)及相应的方位。
2、地形特点:描述出各个方位的地形(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例如:“ 部是 。
”3、地势特征:(注意与“河流流向”题型的联系)描述出各方位的高低情况。
例如:“ 部高, 部低。
”(有些情况要答出“呈阶梯状分布”)4、气候特征:包括 和 两方面。
主要看7月和1月。
(1)气温:最热月> ℃,为夏季炎热(或高温);最热月< ℃,为夏季凉爽;最冷月> ℃,为冬季温和;最冷月< ℃,为冬季寒冷。
(2)降水:> ______mm ,为多雨 ;< ______mm ,为少雨。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描述为降水均匀)5、城市(或工业及其他)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6、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从地形、气候、交通三方面考虑。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交通便利7、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从交通、资源、市场、技术、地理位置五方面考虑。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人口多,市场大 ④技术先进 ⑤地理位置优越。
其中,“交通便利”均可作答。
8、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方面考虑。
①地形多平原 ②地处 带,适合 带农作物的生长(或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9、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发电、蓄水、灌溉、养殖、防洪、旅游等(黄河的“小浪底工程”主要作用是治沙。
)二、基本能力训练:1、读“埃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埃及主要农作物——棉花的分布特点是:。
2 / 32、读“沿东经10º德国地形剖面图”和“德国某地区气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德国的地势特征是,由此判断,德国主要河流的流向是自 向 流入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技巧】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描述即描写叙述,是将某种现象、过程或者结果完整的以语言文字方式叙述出来的过程。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描述型综合题主要包括特征描述型综合题和规律描述型综合题两大类,其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XXXX特点、描述XXXX分布状况、简述XXXX特征、从XXXX方面归纳XXXX的主要特征等。
这类试题有何特点,解答思路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答题模板来对此类试题进行解答呢?下面针对不同类型分开进行剖析。
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1.典例剖析(2012福建文综卷,37)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l)描述图示区城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4归纳的R 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 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失分提醒】在描述地形特点时,不能分区域从主要的地形分布、地势的高低变化海岸线弯曲状况等角度分析问题,只说明其中一部分,而往往遗漏其他方面。
在说明河口地段多沙洲的原因时,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大等原因能体现出来,但海水的顶托作用对沙洲的影响却很少有学生说明。
在描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时,部分学生仅仅用数字表示出每一种类型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而缺少对材料的归纳总结。
【标准答案】(l)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作用增强,在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形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2.题型特征本类试题是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其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某一区域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本类试题大多以图示形式出现,设问角度灵活,部分考生在回答本类试题时往往出现回答不全面或盲目面面俱到而失分,甚至有些学生出现表述不清、逻辑混乱、东拉西扯等严重“病”症。
3.答题模板(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特点、居民、交通、城市等方面描述。
(2)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半球、纬度带)、海陆位置(大洲、大洋或地处内陆还是沿海)、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
(3)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4)天气特征的描述主要有气温、阴晴、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5)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水系特征主要从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度、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等方面去考虑。
(6)农业生产特征主要包括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
(7)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4.跟踪训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伊朗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图甲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单一的石油经济导致伊朗政府历来对农业不重视,粮食主要由国家统购统销,价格由政府决定,收购价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之近年自然灾害不断,许多农村人口弃田转入城市找工作,伊朗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国东南部地形特征,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一比较A、B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为提高粮食生产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1)特征: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多呈西北-东南走向。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该地地形隆起抬升形成褶皱山地。
(2)相同点:两地降水均集中在冬半年,下半年降水稀少。
原因: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不同点:冬半年A地降水比B地丰富。
原因:A 点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B地处内陆,受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3)兴修水利,加大农业基础设置建设;加大政府投资,为农民提供优惠的农业信贷;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对农民进行经济补贴,提高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病虫害的研究,提高防御能力等。
二、规律描述型综合题答题模板剖析1.典例剖析(2012安徽文综卷,34)根据材料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1)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失分提醒】在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时,部分学生进行了总体说明,殊不知图示中有两个Ⅰ区,且题干中已经强调了两个Ⅰ区,从而造成回答问题的片面性,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在分析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时,部分学生却回答成洪涝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城市、农田等的影响。
【标准答案】(1)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水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
(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2.题型特征本类试题主要以图示为背景,让考生对图示中的“点”、“线”、“面”的分布规律及相似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和描述。
本类试题相当于“看图说话”或“就事论事”,与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从多角度进行描述的特征描述性试题有本质的差异。
3.答题模板地理事物的分布总是呈现出以“点”、“线”、“面”等趋势,常叠加在某一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脉、平原、高原或交通线)之上。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方面概括。
如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描述为:分布不均,由东南沿海和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1)“点”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多强调空间方位、相对位置或区域分布的稠密变化程度。
如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2)“线”状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特征,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山前冲积扇上较密集。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等周边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
4.跟踪训练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所注气温分布中心的形成原因。
(2)简述乙河流的水文特征。
(3)分析图示区域沿海城镇经济发展特点和原因。
(4)简述该区域发展小水电建设的有利条件及环境效益。
参考答案:(1)甲为低温中心;甲地为山地,气温较临近地区低,形成低温中心。
(2)乙河流为闽江;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丰富。
(3)20世纪末期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为加工贸易型经济。
位于沿海,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新兴工业;有丰富廉价劳动力,发展加工工业。
(4)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低山丘陵地形,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水电为清洁能源,发展水电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保持水土;有利于防止或减轻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