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概述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史导论

世界现代史导论

而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开端又缺乏一个具体 的年代,没有一个令人瞩目的标志性的历史事 件为界标。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应该是一个能 概括整个世界发展趋势、反映时代历史内容的 年代。1905年具有以下特点,基本上能体现从 近代到现代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内容,可以作 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一, 第一,1905年标志着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标志着帝国主义诞生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中的两 次,即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是在1905年结束的。 第二, 第二,1905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 已经放弃了暴力革命,走上了议会斗争的道路。 例如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在1906年英国议会选 举时,工人候选人有50人,其中有29人当选议员。 工人组成了议会党团,同年在议会通过了《劳资 争议法》,使工会罢工和纠察合法化,议会斗争 取得一定成绩。
1、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划分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 导,以事实为根据。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物质 资料、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 果。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应该具备该时代应当具 备的科学基础、意识形态基础和物质基础。因 此分析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应当从下面几方面入 手:
历史纪元的划分,并不需要与世纪一致,不必 一定要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现在西方有的学者把1871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 开端。这种分期方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在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而巴黎公 社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过度在生 和确立的时期至此结束,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 段发展,即向帝国主义制度。
2)1917——1928年为第二个历史时期。 ) 年为第二个历史时期。 年为第二个历史时期 在世界现代史第二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 阶段:1917-1919为第一阶段,主要内容为:十 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及其影响、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束;1920——1928年为 第二阶段,其内容为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局部相对 的稳定、繁荣、苏联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 努力,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 持续高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二月革命 组织 领导
皇政府
十月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有组织 有准备,以《四月提 纲》为纲领
工兵自发
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沙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结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第一届工兵苏维埃 出现两个政权并立局面 政府(社会主义国家) 制统治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影响 结束了封建王朝的专
巴黎公社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从背景、性质、领导阶级、结果、采取的措施、影响等方面 找出异同 相同: 性质: 背景:
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普法战争、一战)
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方式: 都是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不同:
巴黎公社 领导 阶级 十月革命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
(1914~1945)
国际关系上: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华体系”调整了它 们在西方和亚太地区的关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又加剧了世界 局势的动荡,导致“凡—华体系”不断走向瓦解,最终又导致新的世 界大战爆发。 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深刻地震撼 着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经济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思想上:列宁主义的发展及凯恩斯主义出现 科技理论的重大突破: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兴 起,突出表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 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军事上:1939年二战爆发,战争初期,由于西方大国的纵容,法西 斯势力占据上风。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建立,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2、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势力
分 兴亡 (1929—1945)

两 (二)二战后至今:

阶 1、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20

世纪90年代初)


2、世界格局的新变化(20世纪90

年代初—今)


1、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1917—1929)
(1)一战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②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副线)
②二战后初期:
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 成。
(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副线)
③50~80年代: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苏联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 营分化。
中国在经历各种挫折之后,在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探索出一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0——70年代初) ③经济“滞涨”和
美、欧、日三足鼎立
(4)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和 第三世界的兴起
①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②第三世界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亚洲经济的发展
2、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今)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区域
(4)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和第三 世界的兴起
(1)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美国的霸权政策和
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美苏争霸
(2)二战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 • • • • • • • • • • • •
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实际消费能力欠缺 市场的虚假繁荣 盲目生产的后果 股票投机的猖獗 (2)情况: 时间:1929-1933年; 过程: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开始波及所有经济 部门。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5)影响: 内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外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加紧对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 • • • • • • • • • • • • • • •
[知识整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建立苏维埃,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2)内容: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 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意义: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为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准备:“四月提纲” (2)起义: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3)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5)措施:对内——《土地法令》 对外——《和平法令》
• 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 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 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 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 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 • ①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②都是 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都允许私人办企业④都是 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 A.①③④ B.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徐学强整体史观亦称全球史观,它是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西欧中心论的批判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历史观或者说史学流派。

它是着重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的宏观史观。

整体历史观(全球历史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观点可概述如下:1.从全局(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历史的发展都受到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按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基本理念划分人类历史发展的时期。

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

只讲纵向发展,不讲横向发展以及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影响,就无法说明民族历史或地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

根据以上观点我将世界近现代史作以下概述:一、世界潮流中的西方政治现代化历程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⑴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688年进行了“光荣革命”,1689年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用一系列的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这一制度一直为英国沿用,并不断得到完善。

英国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效仿。

⑵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⑶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经过反复斗争,到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此后一直实行共和制。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才建立起苏维埃人民政权。

(5)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

(6)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7)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①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

【概括】世界近现代史

【概括】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为世界近代史;它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结果:君主立宪制确立。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影响:世界近代史开端。

•启蒙运动(17—18世纪)•背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

•内容: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神学,宣扬自由和平等。

•思想家特点:1)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2)孟德斯鸠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府;3)卢梭推崇民主制的共和国。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原因:英国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基本进程:1)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独立战争开始;2)1776年7月4日,颁布《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3)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结果:《合众国宪法》:1787年确立美国的联邦制度。

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法国大革命(1789—1915)•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革命进程:1)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2)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3)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专政;4)1804年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

《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参考的蓝本。

•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产生的条件:1)君主立宪政府提供政治前提;2)世界市场扩大3)圈地运动开展;4)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5)英国发达工场手工业。

•重大发明: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开辟了“蒸汽时代。

火车、汽船。

•影响:1)成为世界工厂。

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2)阶级关系变化,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3)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历史世界现代史

历史世界现代史

历史世界现代史近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历史变革,这些变革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探讨它们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1. 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科技创新、机械化生产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工业化进程。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运输和生产方式的革新,从而加速了城市化和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与消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2.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崛起并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世界格局增加了殖民地和被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

殖民地被剥夺资源,遭受压迫和剥削。

殖民地的抵抗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帮助推动了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

3. 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决定性和破坏性的冲突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几千万人的伤亡,重塑了欧洲的国界,并催生了民族自决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毁灭性,导致超过7000万人的死亡,包括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这两场战争直接促成了联合国的成立,并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4. 冷战与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变得极为复杂。

冷战的形成导致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长期对抗和冲突。

冷战期间,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内的国家纷纷获得独立。

同时,全球化进程也开始加速,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5. 当代社会问题随着现代化的进行,尽管人类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问题的严重、恐怖主义的威胁以及社会不公正等,都是我们要解决的当代社会问题。

总结:历史世界现代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主题,我们只能在此进行概述。

通过对科技进步、工业革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全球化以及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世界的众多变革,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世界现代史课程简介

世界现代史课程简介

世界现代史课程简介
世界现代史是一门探究19世纪末至今世界历史的学科。

这门课
程着重研究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影响。

课程内容从欧洲工业革命、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方面入手,涉及到世界各大洲的历史,包括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世界现代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掌握历史方法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了解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堂讲授、文献阅读、研讨会、课外实践等方式,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深入的历史认识,为日后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初一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概述

初一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概述

初一历史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概述世界现代史是一个错综复杂且丰富多彩的领域,涵盖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发展。

本文将概述初一历史课程中涉及的一些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它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这场革命催生了机器工业、工厂制造和大规模生产,加速了城市化过程,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问题和政治运动。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革命之一。

它是由于贵族统治、社会不平等和贫困等问题引发的。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度的终结,奠定了现代民主政体的基础。

它还创造了许多法律和原则,强调了人权和公民自由,并通过战争和复辟影响了整个欧洲。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破坏性和影响深远的事件之一。

它爆发于1914年,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破坏。

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促使了势力的转移和国际体系的重塑。

同时,它也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后续的全球冲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场政治革命。

它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列宁领导的工人和农民起义引发。

革命后,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影响。

这场革命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冷战和共产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峙。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毁灭力的战争,持续了1939年至1945年。

它涉及了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

这场战争使得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受到谴责,并最终导致了联合国的成立。

战后,世界格局和势力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的出现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也彻底改变了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世界现代历史全览

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世界现代历史全览

高中历史知识整合之世界现代历史全览1. 第一章:工业革命的兴起(1770年-1860年)- 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世界的开始,它在欧洲以及其他地区迅速传播,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与经济。

-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和工厂生产的兴起,带来了劳动力和资源的大规模整合。

- 工业革命的重要事件包括英国的纺织业发展、蒸汽机的发明以及铁路和运输网络的建设。

-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的加速,劳动条件恶化,并引发了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兴起。

2. 第二章:殖民主义与帝国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 殖民主义以武力和经济控制为手段,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收益,但也造成了许多社会和文化问题。

- 殖民主义的代表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他们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 殖民主义的结束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以及国际压力的增加。

3. 第三章: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1945年)-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于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冲突,导致了多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爆发。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纳粹德国和其盟友的侵略行为引发,战争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改变。

-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成立,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第四章:冷战时期(1945年-1990年)- 冷战是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对抗的时期。

- 冷战导致了全球的意识形态分裂,以及核武器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 冷战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如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古巴危机等。

- 冷战的结束主要是由于苏联的经济崩溃以及东欧剧变的爆发。

5. 第五章:全球化时代(1990年至今)- 1990年代以后,全球化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趋势,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全球化导致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主要脉络完整版

世界近现代史主要脉络完整版

世界古代史(略,特别关注伯里克利改革)世界近代史(九上)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在14--18世纪)本单元涉及的欧美主要国家有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

社会巨变主要指这些国家从古代向近代转变(美国一开始建国就是近代国家)。

近代又称资本主义时代。

近代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上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政治体制比较民主,实行法治,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理念。

从古代向近代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从经济领域先变,然后思想文化,再到政治体制,三者互相联系。

(较复杂,不理解是正常的,不要烦恼。

)1.本单元说的巨变从思想文化的巨变开始。

兴起于14世纪前后的文艺复兴就是近代社会确立前的思想文化巨变。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提倡“以人为中心”冲击过去“以神为中心”的教会思想,使人们从教会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则在资本积累(欧洲人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世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等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3.英国巨变:1640开始,英国通过断断续续的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与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王室进行的斗争),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利(君权)受到法律的明确约束,议会拥有最高权力。

这样英国确立了近代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体现的是民主(行使权力的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人包括国王、议员都不能超越法律)。

可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比较成熟的法治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没有之一)。

4.美国:美国成为一个国家前只是英国在北美的13块殖民地。

后来,这些殖民地上的普通民众联合起来成立了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进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国成立。

美国建国初期颁布的1787年宪法现在还在用,宪法明确美国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没有国王,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组织政府。

世界现代史概述

世界现代史概述

世界现代史参考教材:
1、苏州大学历史系 《世界现代史》1986、5 1、卢文璞《世界现代史1914--1945》北京师范大学 1990、3 1、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 4、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测绘出版社 1994、12 5、徐天新:《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 1997、4 6、齐世荣:《精粹世界史》青年出版社,1999、2 7、李红庆:《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1 8、林家恒:《世界现代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6 9、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上、下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3 10、李世安:《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1、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13、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 争。从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大战全面爆发,到1945 年8月日本投降,历时整整6年,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 洲,先后有61国家,80%的世界人口卷入战争,军费 消耗约11170亿美元,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军 队和平民伤亡约在9000万人以上。战火夷平了许多城 市,毁坏了无数工厂、住宅和交通设施,多少世纪以 来人类的艺术和学术成果遭到损失或毁灭,世界人民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才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但是,战争也教育了人民,震荡了旧的世界秩序, 人民赢得了和平与进步,使战后的世界面貌发生了巨 纪世界史》(全6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世界现代史》课件

《世界现代史》课件
萨特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对20世 纪文学和思想产生广泛影响。
艺术家与文化名人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立体主义的创立者,对现代艺 术产生深远影响。
安迪·沃霍尔
美国波普艺术代表人物,对流行文化产生重 大影响。
卓别林
英国喜剧演员,默片时代的电影大师。
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
04
CATALOGUE
文化多样性保护
面对文化同质化压力,各 国开始重视文化多样性的 保护和传承,推动世界文 化的繁荣发展。
对人类未来的启示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01
世界现代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各国共同
发展的前提,应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
02
面对资源环境压力,人类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
战争涉及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世界其他地 区,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战争也对全球 产生了广泛影响。
详细描述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在 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描述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引 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和人口 ,战场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和 太平洋地区。
详细描述
03
04
0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 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互 联网技术迅速普及。
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 息、交流思想和开展商 业活动的重要平台,推 动了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
新媒体、社交媒体和电 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出 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

它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在前一时期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专政确立。

在后一时期中,“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随之由进步的阶级变为反动的阶级,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而封建制度阻碍它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而要求通过革命来解决。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

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从封逮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西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

十七世纪初,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关系不断增长,资产阶级以及同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要求取消封建制度的束缚,农民和城市平民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压迫,而斯图亚特王朝竭力维护封建制度。

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终于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是在资产阶级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结成联盟领导下进行的,因而有较大的保守性,在革命过程中出现了封建王朝复辟,到1688年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而波旁王朗的封建统治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法国保存着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处于对立的地位,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革命不仅推翻了波旁王朝,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开始的时候爆发,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对革命起了领导作用,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一、工业革命与现代化工业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实现了机器生产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随着蒸汽机、轮船、铁路等发明的出现,生产力大幅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

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争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相继进行殖民地扩张,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帝国主义格局。

殖民地争夺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冲击。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从1914年至1918年,欧洲各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后,各国在巴黎和会上进行了和平谈判,建立了国际联盟等组织,试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经济大萧条与纳粹崛起1929年,美国发生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纳粹党在德国迅速崛起,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领导人,并展开了侵略战争。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

从1939年至1945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战争,超过6000万人丧生。

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并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抗。

六、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代理战争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导致了世界各地的代理战争。

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都是冷战格局下的产物,使得这些地区陷入长期的冲突和动荡。

七、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与恐怖主义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恐怖主义的崛起也成为了世界的一大挑战,如911事件等恐怖袭击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八、科技革命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九、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通过学习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我进一步掌握了现行新教材与原来旧教材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也更好地理解了新的教学内容与史学观点,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新旧历史知识的驾驭与运用。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确立的历史,旧教材传统的观点是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教材的观点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起点和世界各地由分散到形成整体的重大转折,因此以“地理大发现”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今,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由在一国建立走向发展壮大到多国的过程,百年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立,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

根据我的学习与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应有如下几个阶段: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文艺复兴:发源地/(原因)性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核心(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乔托;绘画三杰,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布鲁诺、培根)2、宗教改革:1517年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宗教战争(尼德兰革命、殖民北美、英国革命)3、新航路开辟:背景(黄金热、商路危机、传教)、条件(技术进步、西葡中央集权);经过(1487、1492、1498、1519-1922);影响(商业革命,地→洋;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加速);早期殖民(葡:占据点、控商路;西:掠夺金银、种族灭绝、贩卖黑奴);意义(原始积累、文明传播、开始完整意义的世界史)4、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尼德兰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手段:背景,导火线,过程,结果,代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思想革命(启蒙运动:背景、性质、核心、内容、代表人物、影响)3、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时代。

世界现代史概况.

世界现代史概况.

世界现代史概况
1.时限及特点: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20世纪90年代;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2.主要矛盾:
①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④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⑤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⑥民族独立国家间的矛盾
3.分期及阶段特征:
(1)第一时期:1917年~1945年,十月革命至二战结束时期。

(2)第二时期:1945年~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冷战共处和激烈竞争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概述世界现代史是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之后,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以生产力为标准,所谓人类文明,迄今为止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

可以认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的,生产力的突破会带动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历史大转变呈现出阶段性。

上个世纪之交,人类文明正处于这样一个现代化转型时期,世界现代史就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阶段。

19世纪后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与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科学革命为前提的,技术的发明进入了按照原理主动创新的阶段,大多数成果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取得了突破,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新兴工业的兴起又带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新兴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并且向大型化发展。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的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和企业的大型化迫切需要合理地调配企业内部资源,由此又引起管理革命,标准化和流水线逐渐普及推广。

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和管理革命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引起社会的变迁。

首先,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在经济中,工业的比重超过了农业,工业中技术性强的新兴工业部门的比重逐渐增加。

由此,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也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人口,工人阶级人数空前增加,成为任何人无法忽视的社会力量。

同时,技术工人、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组成的新中间阶层在19世纪末期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

其次,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也需要新的投资场所。

19世纪末期,近代以来以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到世纪之交,世界领土瓜分完毕,所有民族都被卷入世界市场之中,完成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现代化的发展并不平衡。

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并进入现代化新阶段的只有少数欧美国家和亚洲的日本。

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 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些国家中,工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全面的适应性社会变革没有及时进行,引起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

这些国家又分为两种类型。

英国、法国、美国属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比较平衡,工业生产力的增长带动了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政治上也确立了民主制,自由民主思想比较普及。

这类国家所面临的主要是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转型问题。

德国、俄国、日本属于传导型现代化国家,富国强兵是推进现代化的目标,造成现代化集中于工业化,农业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政治上实行的是专制制度,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因此,德、俄、日三国不仅要解决原发性现代化国家所面临的现代化转型期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需要进一步清除传统因素,全面推进现代化,所以这种类型国家的动荡要激烈得多。

与欧美、日本相比,亚、非、拉广大地区尚未真正走上现代化道路,处于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区。

在受到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内部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能够启动现代化的因素。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在亚、非、拉地区,由于自身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西方殖民侵略所带来的现代因素的深入程度不同,民族民主运动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总体上看,亚、非、拉国家需要在取得民族独立的基础上, 对国内进行全面的改革,才能走上现代化道路。

这预示着亚、非、拉地区的现代化还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努力。

纵向的现代化已经经历了四百年的历史,而横向现代化所形成的整体世界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去适应它,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世界现代史即二十世纪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进行的,它经历了三个时期。

20世纪初到1945年是第一个时期。

二十世纪上半期,现代化转型期的不适应以及由它引发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剧烈的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

在整体世界形成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战争一旦爆发,远远超出了挑起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演变成长达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虽然英、法等国最终战胜,可是战争给它们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其重要原因就是生产关系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行调整,同时欧美国家不顾整体世界的存在,延续传统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使得世界经济陷入混乱, 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

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和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使人类文明发生大倒退,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浩劫。

法西斯主义是对现代化的反动。

正是在这种动荡中,人类实现了适应性调整,取得了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当代世界现代化全面稳定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列宁逝世后,苏联建立起斯大林体制。

在亚、非、拉地区,先后出现了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使这丽个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

它们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英、法、美并不相同,和早期传导型现代化国家德、日也不相同,属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因此,它们开创的也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严重的30年代大危机促使美国率先改革,罗斯福新政应运而生,对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资本主义现代化得以进一步发展。

尽管20世纪上半期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但是这三种现代化模式的确立预示着人类已经寻找出走出现代化转型期动荡的途径,同时,为适应整体世界发展的要求,人类经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等的尝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以维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

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第二个时期,与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动荡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 而且对钢铁、汽车等已有的工业部门进行了技术改造,增加了工业部门中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战后,亚洲和东欧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越出一国范围,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初期,一般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明显暴露了出来,在东欧引起了社会动荡。

赫鲁晓夫执掌苏联党政大权后, 苏联东欧相继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在发达国家,凯恩斯主义被普遍接受,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德国和日本在战败后进行了民主改革, 不仅清除了封建社会的残余,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按照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通过这些调整,生产关系比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矛盾得到很大的缓解,保证了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

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的冲击下,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国家从此获得了独立,开始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

从实践上看,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国有化,用国营经济弥补私人资本势单力薄的不足,进行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亚洲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国际关系中,反法西斯盟国成立了新的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相继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同时,经过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肆意践踏各国主权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民族自决权成为国际关系中公认的原则,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以发达国家主导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在维持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符合整体世界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越来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关系的相对稳定推动了整体世界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增长,国际组织迅猛增加,出现了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等区域性合作组织。

在整体世界的发展中,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处于有利的位置,而对发展中国家却存在着不合理、不平等的一面,由此产生了战后世界的南北关系问题。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体世界的发展被冷战转变而来的美苏争霸所掩盖,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整体世界的发展背道而驰,但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使得美苏称霸的企图严重受挫。

到60年代末期,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以两极格局为基础的美苏争霸难以为继,显示出整体世界发展中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

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第三个时期。

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滞胀现象,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

同时,滞胀也是结构性危机,曾经处于主导地位的汽车、电器等产业市场饱和,已有科技成果基本普及,新技术尚待开发。

发达国家纷纷寻找解决滞胀的对策,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的开发,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7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兴起,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移,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息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新型服务业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最快捷获取所需的信息知识,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迅速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保持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繁荣。

西欧国家在发展高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 形成了经济停滞不前。

曾创造了“经济奇迹”的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处于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一时期,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技术革命兴起后,苏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种种弊端招致人民的不满。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改革,但是,由于改革思想混乱,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导致政治局面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