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植入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郑东院区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戴可可
起搏器的概念
起搏器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微 弱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管刺 激心脏中仍具有兴奋、传导和收 缩功能的心肌,引起心房和心室 相应的收缩,维持心脏的泵血功 能,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
● 脉冲发生器
起搏器的构成
● 电池
● 电极导线
3.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性心肌穿孔, 可以严密观察。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如果临床表 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4.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少持续。 ▪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
❖ 11.接口松动
导线连接故障
导线没有 完全插入
12.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见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导线损伤在起搏器更换时易发生。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穿破导体 和包裹的绝缘层,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拔出导线 弃掉,另换一根。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10.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等 ,华法林 口服3-6月。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 14.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 起搏器患者有意或无意地触弄脉冲发生器,可致起搏器转位、导 线扭曲,最终断裂或脱位
▪ 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损害 ▪ 当起搏器放置于过于松弛的囊袋内时,常常发生摆弄综合征
起 ●1 搏 器 术后 患 ●2 者 的 健 康 教 ●3 育
● 嘱患者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 患者的姓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 何时安装、短期寿命及各种参数,以便就医时 供医生参考。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1.电极脱位 2.气胸或血气胸 3.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8.皮肤粘连 9.皮肤溃破 10.血栓形成
4.心律失常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6.疼痛 7.感染
11.接口松动 12.导线损伤 13.起搏器综合征 14.摆弄综合征
起搏器系统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1.电极脱位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
处理方法: 术中电极定位要牢固,术后一般平卧24h,以后可取左侧位、半 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体位。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镇咳 药,做好生活护理。
2.气胸:
○ 据统计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 胸痛 • 呼吸困难
处理方法: •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血气胸,则应考
虑行胸腔穿刺
3.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急性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循环症状。 慢性心肌穿孔:可没有症状,或导致起搏阈值升高。 穿孔高危人群:MI,心肌病,老年女性,抗凝剂等。 穿孔高危部位:右房游离壁,右室心尖部。
● 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 各测1次脉搏,若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感到 胸闷、心悸、头晕等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起搏器卡片
起 ●4 搏 器 术后 患 ●5 者 的 健 康 教 ●6 育
● 凡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和高压电区, 如核磁共振,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 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 停止。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不受限制,手机应 在对侧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内。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பைடு நூலகம்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术,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6.疼痛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处理 常发生于术后早期,痛阈很低的患者尤为明显,当术侧肢体过度伸 展活动时也会发生,再者就是剧烈咳嗽的患者或者局部伤口感染的患者, 应及时对症治疗。
❖ 7.感染 多发生在术后2~4d。
❖ 处理措施:
❖
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
被服,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
● 起搏器术后1周逐渐增加活动量,起搏器一侧 上肢可练习手指“爬墙”运动及摸对侧耳垂; 术后3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术侧避免提重物。
●积极鼓励患者独立生活,告诉其家属、子女为 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身体康复,提高 生活质量。定期到医院复诊或接受随访。
THANK YOU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郑东院区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戴可可
起搏器的概念
起搏器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微 弱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管刺 激心脏中仍具有兴奋、传导和收 缩功能的心肌,引起心房和心室 相应的收缩,维持心脏的泵血功 能,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
● 脉冲发生器
起搏器的构成
● 电池
● 电极导线
3.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诊断金标准:B超和CT。 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性心肌穿孔, 可以严密观察。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如果临床表 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4.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少持续。 ▪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
❖ 11.接口松动
导线连接故障
导线没有 完全插入
12.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见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导线损伤在起搏器更换时易发生。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穿破导体 和包裹的绝缘层,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拔出导线 弃掉,另换一根。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10.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等 ,华法林 口服3-6月。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 14.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 起搏器患者有意或无意地触弄脉冲发生器,可致起搏器转位、导 线扭曲,最终断裂或脱位
▪ 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损害 ▪ 当起搏器放置于过于松弛的囊袋内时,常常发生摆弄综合征
起 ●1 搏 器 术后 患 ●2 者 的 健 康 教 ●3 育
● 嘱患者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 患者的姓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 何时安装、短期寿命及各种参数,以便就医时 供医生参考。
起搏器植入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1.电极脱位 2.气胸或血气胸 3.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8.皮肤粘连 9.皮肤溃破 10.血栓形成
4.心律失常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6.疼痛 7.感染
11.接口松动 12.导线损伤 13.起搏器综合征 14.摆弄综合征
起搏器系统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1.电极脱位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术后24h内。
处理方法: 术中电极定位要牢固,术后一般平卧24h,以后可取左侧位、半 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体位。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镇咳 药,做好生活护理。
2.气胸:
○ 据统计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 胸痛 • 呼吸困难
处理方法: •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血气胸,则应考
虑行胸腔穿刺
3.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急性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循环症状。 慢性心肌穿孔:可没有症状,或导致起搏阈值升高。 穿孔高危人群:MI,心肌病,老年女性,抗凝剂等。 穿孔高危部位:右房游离壁,右室心尖部。
● 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 衣着宽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 各测1次脉搏,若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感到 胸闷、心悸、头晕等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起搏器卡片
起 ●4 搏 器 术后 患 ●5 者 的 健 康 教 ●6 育
● 凡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和高压电区, 如核磁共振,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 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 停止。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不受限制,手机应 在对侧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内。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பைடு நூலகம்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术,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6.疼痛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处理 常发生于术后早期,痛阈很低的患者尤为明显,当术侧肢体过度伸 展活动时也会发生,再者就是剧烈咳嗽的患者或者局部伤口感染的患者, 应及时对症治疗。
❖ 7.感染 多发生在术后2~4d。
❖ 处理措施:
❖
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
被服,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
● 起搏器术后1周逐渐增加活动量,起搏器一侧 上肢可练习手指“爬墙”运动及摸对侧耳垂; 术后3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术侧避免提重物。
●积极鼓励患者独立生活,告诉其家属、子女为 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身体康复,提高 生活质量。定期到医院复诊或接受随访。
THANK YOU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