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及教学反思___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目标:1.培养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2.正确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课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知识了解: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汉族是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因为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惯称为“少数民族”。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惯称为“少数民族”。

知识拓展: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和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发现与分享:1.你的班级、社区或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2.你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吗?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提问: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小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尊重民族差异、团结互助的观念和良好的集体意识。

二、教学时间本次实践活动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知识讲解,第二课时为实践活动开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2.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3.学习尊重、关爱他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

2.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等方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等文化标志,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2.讲解:以“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为主题,讲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多元文化的优势等相关知识。

3.互动讨论:通过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课时: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制定实践方案,如“包饺子体验”、“写民族文化短文”等。

2.活动开展:每个小组根据制定的实践方案,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一起总结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认识。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实践报告:让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评价自己的表现和体验,并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2.课堂表现:在课堂互动和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发言、参与情况,以及在集体合作中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主要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等知识。

本节课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各民族同学交往,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使它们自觉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自觉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途径,自主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等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探讨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3.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4.激情演讲:鼓励学生发表演讲,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本。

2.资料:我国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案例、相关新闻报道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4.视频:选取一部反映民族团结的短片,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各民族之间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实际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准备好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发展。

如:汉族和藏族共同保护布达拉宫,回族和汉族共同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共融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内容1. 民族文化的共融与差异: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传统艺术等,强调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性。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和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3. 民族政策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文化保护等。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民族文化的共融性。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

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家的深入理解和认同。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图片和视频。

民族文化展示物品:如服饰、乐器、手工艺品等。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各民族风土人情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共融之处,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悟,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4. 互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体验活动,如试穿民族服饰、学习民族舞蹈等。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副民族团结与文化共融核心内容:各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政策的了解、互动交流作业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学习和了解一个特定民族的文化,如食物、音乐、舞蹈等。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本课是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有所了解,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国有56 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有各自的风俗习惯。

但如何做到民族团结,为什么要民族团结,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56 个民族是一家。

2.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56 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本课相关的民族风情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是一家。

3.操练(10 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本课围绕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展开,通过介绍各民族相互依存、文化交流以及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感悟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

2. 学习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

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1. 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交往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交往和统一的历史。

请你们先回想一下,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有哪些?学生A: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少数民族。

学生B:少数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Step 2: 导入新课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许多交往和互动。

打开课本第X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们观察图示后举手回答。

Step 3: 学习民族交往的历史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助。

请大家翻到第X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民族的交往历史。

学生们翻到相应页码,阅读课文。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各民族,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 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学习,进一步感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认识祖国大家庭。

教学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华民族对大家并不陌生,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高唱《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通过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这首歌把大家带到一曲温馨的大家庭——中华民族。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兄弟姐妹,他们虽然各有各的民族风俗习惯,但都亲如一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到各民族中去了解、去感受。

(板书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二、探究活动1. 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图片,了解不同民族。

(1)了解我国都有哪些民族?(学生介绍)(2)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个吗?(学生介绍)(3)小结:高山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等。

在我国这个泱泱大国里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及生活方式。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五个民族。

(4)听一曲《爱我中华》中的音乐故事。

了解其中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舞蹈。

说说你听到的三个不同民族有哪些不同的风俗?(学生介绍)(5)小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在各个民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要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歧视。

(板书:尊重风俗习惯)2.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过渡语: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这些民族就像一个个小娃娃,他们不是东一堆,就是西凑一窝,各居其地,各得其所。

(课件出示地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第二个问题: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请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2)这种分布特点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大散居”,即“大杂居、小聚居”。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2.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各民族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三、教学过程
特色产业,发挥口岸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在国家的扶持政策下,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11.过渡:大家对各民族互帮互助有哪些认识呢?
活动五:班会大讨论(10分钟)
1.导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

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

2.活动规则:
(1)任选一组参与策划;
(2)说说你的策划案。

3.展示课件进行分组:
4.预设:学生展示自己的策划案。

5.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发现我们中华民族真是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我们一起在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着。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我是小歌手
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唱给家人听。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难点: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课余生活图片、真实案例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新课导入:PPT出示材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PPT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课堂活动】活动一:展风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

(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各种形式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使同学们充分了解我国民族文化。

活动二:听故事PPT展示“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图片,教师简要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讲解吸引学生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同学深刻了解中华文化凝聚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7.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我国的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深入的知识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民族团结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图片。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2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而编写的。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运用信息,理解并认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各民族在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等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在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三个板块相互联系。

第一个板块,从总体上明确了民族关系,即56个民族是一家。

第二个板块与第三个板块分别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了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进一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题。

第二课时的教学将学习第二板块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但是缺乏具体深入的了解,如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就很局限。

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学生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几率较小,这就需要教师去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情谊。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教案

7.中华民族一家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认同民族文化,理解中华儿女血脉相连。

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图形以及从数据信息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民族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认同民族文化。

2、培养爱国之情,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了解西瓜、黄瓜、核桃等在我国历史上的传播过程。

3、搜集有关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爱我中华》歌曲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

(出示课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二)中华民族大家庭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师: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请认真阅读《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饼状图,汉族和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出示课本第54页《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饼形图)预设(出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

生自由交流:说说我们班(或身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同学。

(出示课本第54页两位学生的对话,配音)师:查找资料,说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哪些地区。

(出示《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预设(出示):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五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师小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7课,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要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常识和道德观念,但对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不同民族的同学,但对其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其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列举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政策。

3.安排活动场地: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文化。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之间是如何相处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会尊重和关爱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照顾他人,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习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国家荣誉感。

4.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层次的互动关系,认识到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发展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学生了解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培养自己的国家荣誉感。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

2.学生掌握和运用爱国主义知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3.学生了解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祖国歌曲,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祖国?我们应该怎样爱祖国?2.引入本节课内容,介绍“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内涵,分享孩子们身边文化现象,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福利与其他国家的福利的区别。

二、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内涵1.渊源于唐代文化的“九州四海一家亲”政治理念2.坚持传统文化,推崇中华文化的承传3.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国家荣誉感三、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1.讲述身边的例子:父母、老师、同学等2.图片展示宏观与微观、微笑与暴力等不同的人际关系3.以情景剧表现出不同关系的表达方式四、学习如何热爱祖国,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荣誉感1.播放爱国主义歌曲和国旗升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图片展示国家的荣誉和发展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和荣誉感3.游戏环节,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五、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以及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体会。

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温故知新。

评估与作业:1.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学习态度和表现等方面,作为课堂表现的评估依据。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
4.感受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尊重、守望相助。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阅读民族交往的2个案例,说一说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案例1:米玛是来自西藏的同学,她刚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有的同学觉得她的名字很奇特,在背后议论纷纷。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案例1:米玛是来自西藏的同学,她刚到我们学校来上学,有的同学觉得她的名小明随父母暑期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蒙古包里,女主人用奶茶、手抓肉招待他们,虽然小明不爱喝奶茶,更不爱吃手抓肉,但是他看到主人热情好客,他主动饮用奶茶及手抓肉。
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4.少数民族的节日
感受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理解要尊重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
小结:各民族在语言、服饰、饮食、节日等方面有其独特性,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
民族故事交流园
1.聆听,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故事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论,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案例分析: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案例2:案例2:小明随父母暑期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蒙古包里,女主人用奶茶、手抓肉招待他们,虽然小明不爱喝奶茶,更不爱吃手抓肉,但是他看到主人热情好客,他主动饮用奶茶及手抓肉。
【学习任务二】
观看视频《天路》,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为什么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
问题2,既然修建难度这么大,为什么还要修呢?
小结:各民族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
民族团结一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各民族面对侵略同心协力的英雄气概。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彼此尊重,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并维护民族团结,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2.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谁也离不开谁,他们共同建设着家园。面对侵略时,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战争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人虽然远离战火,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观看《驮工பைடு நூலகம்记》
2)新疆人是如何抗日的?
3.不仅新疆人在抗日,全国各族人都在抗日。
出示小资料。
抗战期间,由回、东乡、撒拉、保安、藏等民族组成的青海骑兵部队及由彝、白、汉、哈尼、纳西、壮、苗、瑶、回、傣等民族组成的滇军出省对日寇作战;桂、川、滇等省的壮、苗、瑶、京、藏、白、哈尼、傣等民族的青年纷纷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各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知道他们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知道各民族共同奠定了祖国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了解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事例。
2.多角度地分析古今事例,明白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国土、发展经济,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
2.学生回答。
3.学生根据所看所听的内容进行交流
4.学生回答民族不团结出现的情景
5.学生交流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通过交流,从多方面让学生明白民族间人口的交往,物品的交流,文化的交融。
2、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1.同学们,看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品肯定是汉族的?(学生交流时,将物品在名称写在黑板上)
2)和亲,文成公主为藏民们带去了什么?
3)文成公主在藏族为民族团结作出了怎样贡献?
3.民族之间除了通过和亲等方式进行交流,一条条商贸大道也在促进着民族之间的物品的交流与文化交融。出示图片:茶马古道。配音:活动园内容。
4.茶马古道促进了哪些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推动了哪些民族间在文化交融,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与民族团结。
3)用具类:凳子、床、蚊帐、铜锅纺织
4)语言类:胡同普通话江都站
5)文学类:《敕勒歌》(鲜卑语)《木兰辞》文字上胡汉兼备李白的诗品
6)体艺类:胡笳、羌笛、琵琶笛子腰鼓莫高窟壁画
7)农牧业: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制毡法、做酪法、做酥法)竹叶青、虏小麦
随着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讲解
东北抗日联军的11个菌种都有朝鲜族指战员,其中一、七两军中朝鲜族约占半数,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相当数量的满、赫哲、达幹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民族指战员。而周保中(白族)、杨靖宇(回族)、赵尚志(满族)、陈瀚章(满族)、李红光(朝鲜族)等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均系少数民族。
1.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交流感悟到不管在什么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共同建设着祖国。
4.大组交流。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课堂上让学生猜一猜,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随着课堂上的学习,揭去学生迷惑的面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之多,对中华文化贡献之大。
三、共同奠定祖国疆域
1.少数民族对汉族影响不小,汉族也同样影响着少数民族。那汉族通过什么来影响少数民族呢?大量的迁移流徙使汉族分布更为广泛,影响着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共建着家园。
积极认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
能马马虎虎地完成课后作业
不能全部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实践
能积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行动习惯中体现出来
能将部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不能或较少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行为习惯中体现出来。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人口交往物品交流文化交融
共筑祖国疆域
9.在和平年代,少数民族的同胞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你知道有哪些人和事吗?(老舍李宁等人的故事)
10.小结:祖国在各族人民的建设下越来越美好、富强、强大,祖国大花园的美离不开任何一族人。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评价指标
优秀(8-10)
2.大家说得对吗,不着急,我们学完本课内容后再作评价。
3.自古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交流最为频繁,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还真不少,在东汉末有不少胡物传进汉族,不过当时仅限于少数民族同志阶级使用,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汉灵帝曾说,“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从汉灵帝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试想下,如何没有了民族之间的交流会出现什么情况?像这样的大道还有吗?
6.在我们身边像这样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还有吗?
7.小结:民族之间的交流使民族间,你们使用我们的物品,我们使用你们的物品,你们借鉴我们的语言,我们改进你们的乐器,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大家彼此影响着。
1.学生听故事后进行思考,交流自己的感受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评
互评
师评
加分
资料搜集
能根据要求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有效整合。
能进行资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马虎,不能全面将资料搜集齐全
课堂听讲
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上无走神、讲闲话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能思考下问题,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的现象
听课不认真,不思考问题,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
服饰类:出示:胡服、汉服、现代服装图片,让学生比较。
文学类:出示:《木兰辞》可汗等文字来源于少数民族。
小知识:少数民族的文学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星星。
体艺类:出示:二胡演变的图片
1.学生找找教室中认为的汉族的物品。
2.从字面理解汉灵帝的话,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学生阅读准备好的资料,完成表格。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
4.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穿的衣服、坐的凳子都来源于少数民族,你们想象得到吗?可见,少数民族对汉族影响真不少。少数民族对汉族还有哪些影响呢?大家读读这些资料了解下,完成表格。
5.大组交流。
1)服饰类:裤子旗袍帽子靴子
2)饮食类:瓜果蔬菜西瓜棉花葡萄黄瓜核桃胡萝卜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
2.观看录像,感受新疆少数民族在抗战中的贡献。
3.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抗日英雄的故事简单讲一讲。
让学生从不同的时期分析感悟到祖国这片热土有多个民族共同建设,各族人民团结对外,共同保卫祖国的疆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少数民族为抗战竭尽所能,慷慨解囊。藏族僧俗民众一次捐赠国币500万元,青海藏族同胞一次捐献羊皮衣10万件。在新疆,各族人民捐款购买了10架战斗机献给国家,还开展了募集寒衣、三日献金、防毒募捐等活动,折合现大洋322万余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作用,在课前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搜集资料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看、思、说、猜、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进行人口流动?
2.和亲、结盟、流亡、迁移等方式,在远古时候就不断促进各民族间人员交往,物品交流,文化交融。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说起和亲,最有名的要算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的婚姻了。
1)讲述他们的故事。
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五年级
课时:第2课时
提供者:高嵘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发言情况
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