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学重点复习

地质地貌学重点复习
26.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27.岩石: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8.层间水:为某些层状硅酸盐矿物所特有,水分子呈层状分布于矿物晶体结构层之间,随着水分的进入或脱出,结构层间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或缩小。
33.在地质学中,地质时代的划分单位从大到小主要由(宙代纪世)等,其中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34.在矿物的物理性质中,属于光学性质的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其中颜色又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属于力学性质的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脆性)和(延展性,弹性,挠性,比重)。其他物理性质有 (磁性,发光性,放射性,电性。)
3.地壳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样地壳)。
4.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即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以上的部分,主要由 (——)岩石组成。地壳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7km,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7km,(大陆)部分地壳最厚,如青藏高原厚达70多公里。
46.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二.填空题
1.层理是沉积岩由于形成中先后沉积下来的沉积物特点不同而呈现出的(岩石成岩构造)。
2.层状岩石呈一系列的波状而失去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它是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果,其基本单位称为(皱曲),也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其基本形态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
27.条痕是指具有矿物在条痕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8.岩浆是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富含挥发性的复杂的(粘稠的熔融体)。

地质学地貌学考试资料整理版

地质学地貌学考试资料整理版

实用文档地质学与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

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

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壳: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

地幔:地壳往下至2900km深度之间称地幔。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指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规律性的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岩浆作用:岩浆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和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的过程称为。

岩石变质作用:固态岩石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使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地层:就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落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年代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这种关系就叫生物群落。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势能和地球旋转能等内力所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旁曲。

分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壳:被分化的岩石圈表层被称为分化壳。

块体运动:斜坡上的岩体或松散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的过程斜坡重力作用,由于移动物质多系块体,也称块体运动。

蠕动: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风化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流水地貌:有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

河流阶地:有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形成河流阶地。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携带的物质在出山口大量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泥石流:有大量的砂石、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喀斯特作用:指具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性对可溶性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风蚀作用: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扬和研磨作用。

地质地貌复习资料

地质地貌复习资料

1.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近体内部构造中本应该由某种质点所占据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地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的构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2.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中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光华平面的性质。

裂开的平面叫做解理面。

4.硬度:矿物抵抗刻画、压入和研磨的能力。

---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萤五磷六正长,七石八黄九刚玉,最后是金刚石。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

6.沉积岩:由沉积物质通过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由母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8.岩浆:位于地下深处、富含挥发性物质的硅酸盐蓉蓉体。

9.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晶粒相对大小以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0.岩石的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和填充方式上所反映出来的岩石的外貌特征。

11.层理:沉积岩中由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12.绝对地质年代: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相对地质年代:利用地层之间相对的新老关系,或者他们的形成顺序以说明地层的形成时代叫。

13.矿物的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莫一定形态的习性。

14.节理:岩石中没有明显移动的断层15.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16.断层:岩层受力后两侧的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17.地垒:两组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两侧岩块下降的正断层。

18.地堑:两组。

下降,。

上升的正断层。

19.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些列崩解和分解的作用。

地质地貌学复习.

地质地貌学复习.

1.4 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联系地貌形成的内、外动力地貌的改变,受到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与时间三个要素的影响。

另外,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也在不断改变着现代地貌的形态特征。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岩性和地质构造,而岩性与地质构造又是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①组成地壳的3大类岩石的抗蚀能力不同,导致地貌形态的稳定性也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③地质构造形态和组成构造的岩性特征,对地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和地质构造所反映的基本形式。

2.4 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矿物一.矿物的分类按以矿物成分与构造为基础的晶体化学分类法,可将矿物分为5大类12种类型。

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二、常见的矿物1. 硅酸盐矿物由硅、氧和其他金属阳离子所构成的硅酸盐矿物是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

硅酸盐是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此类矿物均含氧化硅以及金属离子。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按硅氧四面体是否连接以及联结方式的不同,主要形成以下5种构造形式:(1)岛状构造硅酸盐:如橄榄石(2)环状构造硅酸盐:如绿柱石、电气石(3)链状构造硅酸盐:如透辉石、角闪石(4)层状构造硅酸盐:如滑石、云母(5)架状构造硅酸盐:如石英、钾长石、钙长石常见的硅酸盐矿物(1)橄榄石:粒状集合体,呈浅黄绿到橄榄绿色。

(2)长石:地壳最主要的矿物,占地壳物质的50%以上。

分为碱长石和斜长石。

(3)石英:无色,因有其它杂质呈其它颜色,以无解理、高硬度、透明性好为其特征。

(4)云母:含钾和(OH)根的硅酸盐,其硅酸根为[Si4O10]。

分为三个亚类:白云母、黑云母和金云母。

(5)角闪石:单晶体长柱状。

横断面呈六边形,黑绿色或黑色,玻璃光泽。

(6)辉石:单晶体短柱状。

横断面呈近八边形,集合体粒状,黑绿色,金属光泽。

2. 碳酸盐矿物常见的金属阳离子与碳酸根相结合的化合物。

(1)方解石:晶体多呈柱状、板状、菱面体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等,遇稀冷盐酸强烈起泡。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汇总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试述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地质构造和岩性作用时间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影响生物界(4)影响自然界地域的分异(5)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化3.简述我国山地的划分及界限的地理意义极高山:绝对高度>5000M 高山:3500M—5000M中山:1000M—3500M 低山:500M--1000M4.简述地貌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界面性动力性天然性变化性第二章构造地貌1.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2.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

3.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4.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5.简述单斜构造地貌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1.风化作用:引起岩石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2.风化壳:被风化了的岩石圈的疏松表3.简述风化壳的特征具有分布不连续性,其组成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包括少量残存液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从地表向下颗粒由细到粗,风化时间由长到短。

4.简述风化壳发育发育的阶段性(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发育岩(碎)屑型风化壳,岩石以破碎为主,元素很少迁移,碎屑的化学成分基本与母岩一致,是风化的开始阶段,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寒冷和干旱气候)下风化可能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

(2)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早期阶段:以富钙为特征(硅铝-硅酸盐型及硅铝-硫酸盐型风化壳)中期阶段:以富硅铝为主要特征(硅铝黏土型风化壳或高岭土型风化壳)晚期阶段:以富铝铁为特征(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型风化壳)化学风化进行的比较彻底。

5.简述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对风化壳发育的影响受一些因素影响,通常降水量愈大、制备与好、温度愈高,愈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3.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来源。

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4.外营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5.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6.地球的物流性质:主要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包括:地球的重力、地球的温度、地球的磁性。

7.地壳的物质组成:O Si Al Fe Ca Na K Mg.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8.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而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称为地质营力。

内力地质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

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以外的能源,也就是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9.矿物: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一般将内生作用、表生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分别称为岩浆矿物(原生矿物)、表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变质矿物。

10.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也称同晶置换)。

发生条件:1)互相替换的离子,其半径大小要相近。

2)互相替换的离子对周围其他离子的作用力性质。

3)互相替换的离子,其电价总和必须相等。

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地貌学复习资料.doc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2、顺地貌:原有的褶曲构造未经破坏或微破坏时,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

3、河床: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常年载有流水的部分。

4、河漫滩:河漫滩是高出河床的平坦谷地,但洪水期可淹没,故又称洪水河床大型河漫滩也称河岸冲击平原。

5、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而成的一种奇闻现象,总称为喀斯特。

6、荒漠: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砂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7、磨蚀作用:是冰川中所携带的岩块,以巨大的动压力研磨冰床基岩的一种作用。

8、断层海岸:断层构造线与海岸线平行,断层直接通过海岸带,海岸线挺直,海崖俊俏,水下岸坡极陡。

9、台地:是高出当地平原的高地。

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称为低台地,大于100米的称为高台地。

10、崩塌:是斜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

它广泛出现于山坡、河湖岸、及海岸上,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

11、荒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

12、荒漠化的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3、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在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14、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15、世界海洋中最大的地貌单元式大洋盆地。

16、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营力因素、构造因素、岩石因素、时间因素。

17、外力地貌可分为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

18、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貌。

按其规模大到小可分为三级:一级全球构造地貌;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

19、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分为内营力和外营力两种。

20、平原的构造成因有两类,第一类是冲击平原,第二类是侵蚀平原。

(完整版)地貌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地表的地形,即地貌。

2、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色、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及其散布规律。

地貌的形态特色:如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及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

地貌的形成发育原由: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地表岩性,时间。

地貌的演化: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阶段。

地貌体的内部结构:切割型、叠置型、切割-叠置型、叠置 -切割型。

在地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内外营力的作用表现:1)地貌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营力使得地表变得起伏,外营力使之夷平。

2)在详细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段内,内外营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山地高原区内营力强度大,平原盆地域外营力强度大。

3)但从长时间看,内外营力作用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坡地重力地貌什么是坡地重力地貌?斜坡上不稳固的块体或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向斜坡下方运动所产生的地貌。

坡地重力地貌的发生大概可分两个阶段:坡地上基岩物质的风化;坡地上物质向下坡方向的运动。

风化作用分哪几种种类?1、物理风化作用发生方式:卸荷释重、冰楔作用、盐楔作用、温度变化所致的涨缩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发生方式: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发生方式: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一:倒塌及其种类1:什么叫倒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迅速向下坡方向挪动的地貌过程。

2:倒塌的种类?按发生的地貌部位,可分为山崩、塌岸、散落。

按坡地的物质构成不同可分为:基岩倒塌、堆积物倒塌、表层风化物倒塌等。

二:倒塌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坡度一般要大于岩屑的休止角,往常要大于33o;坡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m 时,可发生大型倒塌。

2:地质条件:脆弱面与坡面的偏向和倾角的关系不同,斜坡发生倒塌的可能性是不同样的。

3:天气条件:温差较大,降水许多的地域易发生倒塌。

4:地震、激烈的融冰化雪5:人工开挖边坡*休止角 :岩屑的摩擦力与下滑力相等时的斜坡坡角 .脆弱面:岩石中力学性质较差的面,如断层面、节理面、地层层面等。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质与地貌学复习资料地质与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地质现象和地形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地球的构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壳的运动以及地表地貌的形成与演变等内容。

对于地质与地貌学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实际的案例和观察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

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而矿物是地球上自然存在的无机物质。

地层是地壳中不同时期沉积物的堆积层,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

构造是地球内部的形态和结构,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地质学的原理主要包括相对年代学原理、地层对比原理和地质剖面原理。

相对年代学原理是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根据地层的相对位置确定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

地层对比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地层,从而判断地层的年代和地层的对应关系。

地质剖面原理是通过对地质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地层的厚度、倾角和变化规律。

二、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变化的学科。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形、地貌和地貌过程。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是由地壳运动和地表作用形成的。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等。

地貌过程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地貌学可以分为风蚀地貌、水蚀地貌、冰蚀地貌和海蚀地貌等。

风蚀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穴等。

水蚀地貌是由水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

冰蚀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川谷、冰碛等。

海蚀地貌是由海洋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海岸、海蚀崖等。

三、地质与地貌学的实际应用地质与地貌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的应用包括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等。

地质与地貌学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资料

绪 论一、名词解释地质学 地貌学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2.地质内营力作用表现为( )、( )、( )及( )等。

3.地质外营力的能量来自(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 )和( )。

4.地质内营力来源于( )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能。

5.地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 )、( )和( )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1.地质内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 )。

2. 地质外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 )。

四、问答题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自然物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试描述地质内营力与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塑造。

第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剩余磁性二、填空题1.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 )、( )、( )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2.地球温度的热能的来源有( )、( )两种。

3.地磁的三要素指的是( )、( )、( )。

4.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 )、( )、( )、智慧圈。

5.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 )、( )、( )。

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主要依据( )、( )两个面。

7.地壳分为两层分别为( )和( );( )层的物质分布是连续。

8.地幔可分为( )和( )。

三、判断题1.地壳上层硅、铝层是连续分布的( )。

2.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 )。

3.地球中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 )。

4.通过研究地球岩石的剩余磁性可以判断古地壳及古磁场的变动情况( )。

5.地磁异常是改地下有磁性矿床或者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 )。

6.地热异常说明该地下存在重金属矿物,因此可以作为寻觅重金属矿物的标志( )。

7.重力异常值大于正常值说明该地下往往有大型液态矿如石油等存在( )。

四、问答题1.地壳的结构和组分有何特点?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有何差别?2.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有何意义?3.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4.地球外部有几个圈层?5.地球内部份为哪几个圈层?各以何种界面划分?测试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什么?6.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根据什么分成内、外力地质作用?正确理解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辨证关系。

地貌学复习资料资料(完整编辑)

地貌学复习资料资料(完整编辑)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规律的科学。

2.内营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所引起的作用力。

3.外营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力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第二章构造地貌1.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2.构造地貌分级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3.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大地水准面是陆地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4.地球表面分成三大部分:洋底、陆地和大陆边缘。

5.地壳均衡说:普拉特的地壳质量均衡机制,艾里的地壳质量补偿机制。

(普拉特+ 艾里= 地壳均衡理论:大陆或山脉通过陆壳较厚来补偿其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洋底则通过深部地幔密度较大的物质来补偿洋壳较薄及海水层密度较小带来的质量不足,从而保持了地表形态的相对稳定。

)6.洋底构造地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7.大陆边缘: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8.断块山: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9.陆地构造地貌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10.褶皱构造地貌的类型: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穹窿山地地貌11.山地:高于周围平地,内部有一定高度的正地形。

(<200m)12.平原:一般分为堆积平原与侵蚀平原,即在构造沉降中不断有大量碎屑物从外围搬来堆积而成。

(<200m)13.高原:大面积构造隆起抬升过程中因外营力侵蚀切割微弱而形成海拔高、地势起伏和缓的地形(>1000m)14.盆地: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15.断层崖: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16.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的陡崖,称为断层线崖17.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山锥,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18.褶皱地貌:指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地貌。

19.断层三角面:横切断层崖的河流将原始断层崖分割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崖,其中每个三角形的断层崖称为断层三角面。

地貌与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与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气候地貌学:是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的科学。

构造地貌学:一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另一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

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所形成的地貌。

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的岩石,受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砾和黏土,成为风化作用。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的现象。

倒石堆:沿斜坡崩塌地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所堆积成的半锥形体。

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蠕动: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坡运动。

坡积物: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到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沉积物。

洪积扇: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漏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

泥石流: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河流:地表线形凹槽内天然流水的统称。

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河谷部分。

河床纵剖面:从源头到河口河床最低点连线。

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河流裁弯取直:当河床弯曲程度越来越大,河流的上下河段越来越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取直的现象。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冲积扇:山麓带长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入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的半锥形堆积体,平面呈扇形。

冲积平原: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原。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坡地地貌1.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2.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砂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3.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崩塌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堆积成半锥形体,称倒石堆(岩屑堆)。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有时好几个倒石堆连接在一起呈带状。

倒石堆的表面纵剖面坡度除与岩屑本身的休止角有关外,与岩屑下部基坡的坡度大小也有很大关系,基坡缓,倒石堆的坡度也缓。

P11页图4.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向下滑动。

形态特征:滑坡体、滑坡面、滑坡壁、滑坡裂隙、滑坡阶地和滑坡鼓丘。

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P21):在弯曲河道中,从凸岸由水流面向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

可分为四种:单向横向环流、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复合型环流。

2.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动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叫河流搬运作用。

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

3.河床纵剖面: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槽形。

从源头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连线。

4.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基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5.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1)水文情况的改变可使河流中水量、水流流速和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
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
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

3.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2)地貌形成的动力;(3)影响地貌形成发展
的因素。

4.地貌形成内外动力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

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内外力作用的复杂性,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

5.地质地貌学与水保的关系
6.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7.1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7.2同质异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
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8. 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断口:矿物在外
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断裂,同行是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

9. 岩浆岩的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盐、酸性岩。

10. 胶结作用: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空隙,由胶结物质充真到空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
一起变硬。

胶结物坚硬程度:硅质>钙质>铁质>泥质(黏土质)。

11. 三大作用的关系: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

12. 地层接触:整合接触是指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
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

不整合接触: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

13. 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

14. 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15. 褶皱构造:背斜、向斜。

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
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

16. 断裂构造: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断裂。

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

断层是当岩
层受力后,两侧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断层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和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

17.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气体( 氧、二氧化碳等)
以及生物等的作用,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18 .什么是物理风化?
因卸荷释重、温度变化、空隙水(孔隙水、裂隙水)物态变化、盐类潮解与结晶等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坏而又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叫做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分化包括热力风化、冻融风化、物质的水分与结晶膨胀作用、盐类潮解与结晶。

19.水化作用:水分子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结合,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物。

20.水解作用:由于水中有一部分水分子离解成H+和HO—离子,从而使水具有酸性反应或碱性反应,使一些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水中的H+和HO—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

21.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环境:气候,地形;(2 )地质;(3)岩石性质。

22. 风化壳:就地堆积和经过搬运的的风化物质所构成的地壳疏松表层。

风化阶段:一、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阶段(碎屑风化壳);二、钙淀积或饱和硅铝阶段(碳酸盐性风化壳);
三、酸性硅铝阶段(硅铝粘土型风化壳);四、铝的阶段(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

23. 崩塌: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迅速垮落的现象。

24. 崩塌发生的条件?
一、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其中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明显。

另外,坡地的相对高度直接影响崩塌的发育规模。

二、岩石条件: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组成这类岩体的岩石有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片麻岩、和石英岩。

三、气候条件: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产生崩塌。

四、构造条件:岩层完整不容易发生崩塌。

25.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

26. 滑坡发生的因素
(1)斜坡的地貌特征斜坡地貌决定了斜坡内部应力分布状态及地表流水特征,特别是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2)岩土结构和岩性:
岩石的结构与滑坡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滑坡常断层面、节理面或岩层不整合面滑动,
二是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面之间滑动或者沿岩层层面滑动,尤其在岩层面与斜坡倾向一致,而岩层倾角小于斜坡倾角时最易形成滑坡
(3)地下水地下水与土(岩)体间发生的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使土(岩)体失去稳定性,产生滑坡。

(4)地表水地表水对滑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使河岸、海岸、湖岸(库岸)的坡脚被淘蚀,使岸坡上的物体支持力减小而产生滑坡;降雨或融雪时,都将有一部分水渗入到土(岩)体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

27.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扇形堆积地貌。

洪积扇的组成:扇顶相、扇中相、扇缘相。

28. 泥石流的分类:一、黏性泥石流;二、稀性泥石流。

29.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1.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
2.暴雨或洪水泥石流水源补给源来自于集中降雨、快速冰雪融化和冰湖溃决等。

3.陡峻的沟谷泥石流形成的沟谷坡度,根据统计结果,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比降为10—30%,少数泥石流的沟谷比降较小,仅为 3.8%。

4.泥石流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条件的控制,还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30. 河流阶地的成因:(1).构造运动;(2).气候变化;(3).侵蚀基准面下降。

31. 风沙侵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进行冲击和摩擦, 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包括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

32. 风沙搬运的形式:悬移、跃移、蠕移。

33. 荒漠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

34. 黄土: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节理的第四纪时期所形成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35. 黄土的特性。

1、成分
(1)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2)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3)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4). 黄土中的古土壤:褐红色,质地粘重,铁铝成分相对富集,团块、棱块结构,多根孔、虫孔, 其下有钙结核层.
2、厚度
最大厚度达180~200m,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与洛河中下游地区,从不同黄土层来看,又以中更新世黄土最厚。

3、物理性质(重点)
(1)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且多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大孔隙常呈垂直的管状分布.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2)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3)易湿陷,遇水侵湿后会发生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的流失,这种作用也称黄土的潜蚀作用。

(湿陷性)
36. 黄土的成因。

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和古大陆冰盖外围;
黄土矿物成分有高度一致性,但与所在区域下伏基岩没有多大联系;
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
黄土覆盖在起伏的古地面上,有随下伏地形起伏而变化的多层埋藏古土壤层;
大量的矿物成分分析及动物化石、孢粉组合分析,都说明黄土堆积过程是相当干旱的,动植物都是陆生的。

37. 黄土层的划分:一、午城黄土;二、离石黄土;三、马兰黄土;四、全新世黄土。

38. 黄土沟间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