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弯矩张拉使用数据

合集下载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内部审批: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标项目部二○一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20米,与路线斜交角为0°。

预应力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s15.20mm,单根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强度等级f pk=1860MP a,弹性模量Ep =1.95×105MP a。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孔→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 0.75 * 1860Mpa = 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P=σcon *A = 1395Mpa * 140mm2,= 195.3KN2.油表读数计算1)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1→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 0.1 P→ 0.2 P→P(持荷5min)→锚固。

(1) 10% 张拉力:0.1 P =0.1*195.3 KN =19.53 KN(2) 20% 张拉力:0.2 P =0.2*195.3 KN = 39.06 KN(3) 100% 张拉力:P = 195.3KN2)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903,压力表编号:15.9.468线性回归方程:D= -0.1601+0.223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2 8.6 43.4 4.2D(MPa)②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15.9.339线性回归方程:D= -0.3815+0.2251P,计算可得下表回油至10% 张拉力P(KN)10% P=19.53 20% P=39.06 100% P=195.3P=19.53 压力表读数4.0 8.4 43.6 4.0D(MPa)3.理论伸长量复核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 (kx+μθ)】/ kx+μθPp 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取195300N。

大桥40米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大桥40米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XX至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XX大桥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XX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XX至XX高速公路XX标合同段项目领导部XX大桥T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张拉施工方案我标段K9+875XX大桥设计为40米T梁,上部采用2联(4×40m)+(4×40m)预应力砼T梁,先简支后结构持续。

T梁负弯矩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f pk=1860Mpa,公称直径d=,公称面积Ay=140mm2,弹性模量Ey=×105Mpa。

锚具采用BM15-5型、BM15-4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纹管。

所有锚具及钢绞线按材料查验批量抽检,严禁利用不合格材料。

所有材料要有厂方提供的质量说明书和出厂时刻。

钢绞线要避免生锈和影响水泥粘结的油污。

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按加工长度下料。

墩顶持续段钢筋绑扎结束后,由专人对波纹管进行检查,如有孔眼须用胶布缠好,严禁进浆。

预应力张拉前先对墩顶持续段砼同条件养护砼试件进行试压,达到设计强度90%以上且养护龄期不小于10天方可张拉,钢束张拉时应两头对称、均匀张拉,张拉前先对张拉千斤顶进行校核。

张拉顺序为:100% N3→100% N2→100%N1,张拉程序:0-10%óck-20%óck-ócon(持荷2分钟锚固)--ócon(锚固)。

张拉时实行双控,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相差应控制在±6%之间,不然应分析原因或从头张拉。

张拉完割除钢绞线头,及时压浆。

张拉时做好施工记录。

二、理论伸长值计算1、 理论伸长量计算钢绞线采用 单根截面面积140mm 2标准强度Ryb=1860MPa 弹性模量Ey=×105MPa管道摩擦系数μ= 管道误差系数K=锚下控制应力δ=×Ryb=1860×=1395MPa每股控制张拉力1395×140=195300N4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5300×4=781200N=5股钢绞线控制张拉力N=195300×5=976500N= 计算公式:()()01kx kx L y y y y Pe PL e L A E A E kL μθμθμθ-+-+⎡⎤-∆==⎢⎥+⎣⎦⎰ 其中式中: P ·········钢绞线张拉力L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y 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y A ·········钢绞线的截面积 简化计算式:y yPL L A E ∆= P ·········钢绞线平均张拉力,()1kx P e P kL μθμθ-+⎡⎤-⎣⎦=+L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伸长量 L ·········预应力钢绞线的长度yE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y A ·········钢绞线的截面积△L=Σ(P P L/AyEg)按照上叙公式和规范要求,整理出我标段40mT梁负弯矩理论伸长量结果如表所示:三、张拉数据表我部于9月底进场YCW250B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两台,已通过广西预应力机具产品质量监督查验中心查验,按照其查验报告,千斤顶回归方程:一、(1)、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编号:1(2)、压力表编号为(3)、线形回归方程:F= 相关系数为:r=二、(1)、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编号:12336(2)、压力表编号为(3)、线形回归方程:F= 相关系数为:r=F ——控制张拉应力(KN)P ——油表读数(MP)按照上叙回归方程,整理张拉数据见表。

负弯矩张拉交底

负弯矩张拉交底

岢临高速ZB1-5负弯矩张拉千斤顶油表读数2012.9.10说明:1、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天时,方可张拉负弯矩钢束。

2、负弯矩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张拉顺序为T3、T2、T1钢束,逐根对称单根张拉。

3、钢束张拉采用双控,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pk.4、安装锚垫板时,应注意使其锚固面与钢束相垂直。

千斤顶编号油压表编号预 应 力 施 加 过 程15%σk 30%σk 100%σk 1#4423#0 29.333KN 58.665KN 195.55KN 07.60Mpa 14.34Mpa 45.7Mpa 2#4422#29.333KN 58.665KN 195.55KN 07.52Mpa14.24Mpa45.6Mpa工程技术交底卡片(GL01-26)合同段号:XXXXX 编号:施工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岢临高速ZB1合同段项目部第X分部监理单位山西XX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岢临高速第X总监办工程名称 K77+064.0(ZK77+063.12)XXXX大桥施工时间2012.9.11桩号及部位负弯矩张拉交底时间技术(设计)要求一、预应力钢绞线制作(1)钢绞线的运输及保管预应力钢绞线在运输中或现场使用,应避免造成局部弯路和折伤,不得抛扔或卷材。

现场保管时,下面应垫上石子或方木,上面覆盖雨布防腐蚀。

(2)钢绞线开盘钢绞线呈圆盘状运至现场后,先平置在石子垫层木制垫柜上以防泥土、水对钢绞线的腐蚀,四周用直径为5cm的钢管将钢绞线固定,以防拉出散乱,扭伤和伤人。

打开钢绞线外包装,抽出钢绞线线头,抽拉时,一边拉,一边放松其扣,否则钢绞线会乱盘,对于有缺陷的部分,心须处理。

(3)钢绞线的切割与编束根据图纸设计尺寸,确定料长,采用砂轮锯切断,不得用电弧切割。

同一根钢绞线不得焊缝接头,同管道内采用长度相等的钢绞线,编束时,分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相互缠绕。

整束预应力筋中,各根预应力筋应互相平行,不得缠绕,每1.0—1.5m绑扎一道,然后再根据图纸要求注明钢束编号。

负弯矩张拉技术方案

负弯矩张拉技术方案

洒溪大桥T 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一、计算依据1、采用BM15扁形锚具,张拉设备采用YC25Q 型配套千斤顶,已通过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合格并标定,检验证书附后。

2、本桥采用低松驰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单根钢绞线为15.2mm (钢绞线面积A=139mm 2),标准强度R by =1860Mpa,弹性模量E g =1.95×105Mpa 。

锚下控制应力:σcon =0.74f pk =0.74*1860=1376.4Mpa ,单根φS 15.2钢束锚下张拉力为191.3KN ,采用两端张拉。

3、张拉时采用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与预应力筋的延伸量双控,并以预应力筋的张拉力控制为主,以延伸量校核。

4、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纸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负弯矩区钢绞线张拉程序1、张拉顺序N1左(右)→N1右(左)→N1中→N2左(右)→N2右(左)。

采用单根两端对称、均匀张拉,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张拉N1钢束,张拉槽封槽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时方可进行N2钢束的张拉。

2、张拉控制程序0→σ0(15%σcon )→30%σcon → 50%σcon →σcon (持荷2min 锚固)。

3、张拉方法张拉时,左N1钢束先张拉至50%的张拉力后停止并将右N1钢束张拉至设计张拉力的50%,进行中N1钢束的张拉并一次张拉至100%,最后返回将左N1和右N1的张拉力补足;左(右)侧N2束钢绞线按张拉程序一次张拉至100%后,张拉右(左)N2钢束,并一次张拉至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100%。

4、张拉要求待现浇连续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方可张拉第一批负弯矩钢束,后批负弯矩钢束应待前批负弯矩钢束张拉槽封槽砼强度达设计强度80%后方可张拉。

张拉槽内钢筋须等强度连接后封槽。

连续墩负弯矩钢束横桥向各片主梁应对称张拉。

待一联负弯矩钢束张拉槽封槽砼强度均达设计强度80%后,解除临时支座,实现支座转换。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拉计算方案一、基础数据本标段20米箱梁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有:片和丁2各2束、T3为1束,设计锚下拉控制应力:o=1860MPx75%=1395MP。

按设计要求conaa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方可拉,并采用两端对称拉,拉程序为:0初应力(持荷3min)o(持荷5min)锚固,拉顺序con为T、T、T。

123二、预应力钢束拉力计算1、经咨询设计单位,因设计图中拉控制应力已经考虑了预应力损失,故拉力按公式:F=oxAxn进行计算,如下:ncon箱梁顶板片钢束锚下拉力:F=oxAxn=1395MPxl40mm2x4根=781200N=781.2KN1cona其中:A为每根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积;n为同时拉的预应力钢绞线的根数;F为钢绞线锚下拉力。

其余钢束拉力计算同Tj各钢束拉力如下表:三、压力表读数计算本桥采用100吨千斤顶进行拉,经校验:编号为1#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390,11.3.389,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06P—0.1434,F=0.0524P-1.1491。

故箱梁顶板片钢束采用1#千斤顶拉时的压力表度数分别为:1)压力表编号为11.3.390:F=0.0506P-0.1434二0.0506x781.2-0.1434二39.4MP1a2)压力表编号为11.3.389:F=0.0524P-1.1491=0.0524x781.2-1.1491=39.8MP2a编号为2#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3,11.3.416,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2P-1.2867,F=0.0524P-0.6763。

编号为3#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4,11.3.41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10P-0.5306,F=0.0524P-1.1838。

编号为4#千斤顶对应的压力表编号为11.3.405,11.3.397,校准方程分别为F=0.0521P-1.6370,F=0.0519P-0.2977。

30米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米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30m箱梁负弯矩预应力张拉计算书1、张拉技术参数(1).设计张拉技术参数及要求本大桥30m箱梁负弯矩张拉采用Φj15.24mm钢铰线,标准强度R y b =1860MPa,标准截面积A=140mm2,钢绞线弹性模量E p=1.95×10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σk =1395 MPa (0.75R y b)。

待接头现浇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

该负弯矩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张拉的方式进行。

张拉顺序为T1、T2。

预应力张拉程序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2.10.3条规定,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持荷3min,量测引伸量δ1)→100%σk(持荷3min,量测引伸量δ2) →回油→量测引伸量δ3。

初应力一般取0.1~0.15σk,初应力阶段的目的是为使预应力束每根钢绞线受力相同,同时也是预应力束延伸量测的需要。

(2).实际采用钢绞线张拉技术参数张拉实际采用钢绞线具体力学性能如下:标准强度:R y b=1860MPa,实测截面积:A=140mm2,(检定机构未检测,以标准截面积为准)弹性模量:E p=1.975×105Mpa,(钢绞线抽样检测平均值)张拉控制应力:σk =1395 MPa (0.75R y b)。

2、预应力束理论伸长值的计算(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2.8.3-3条的规定,预应力束的理论伸长值为:△L=P p L/A p E p (式1)式中: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

A p—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面积(mm2)。

E p—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Mpa)。

P p—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KN)。

(2)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按《规范》(JTJ041-2000)附录规定:预应力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为P p=P(1-e-(kx+µθ))/(kx+µθ)。

(式2)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K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K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桥面系负弯矩张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书

桥面系负弯矩张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书

桥面系负弯矩张拉伸长值及压力表读数计算书1、钢铰线标准强度:f pk=1860MpaΦs15.24钢线标准截面面积:A=139mm2钢铰线标准弹性模量:E p =195000N/mm22、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0.75f pk=1395Mpa单股控制张拉力:P p=0.75f pk×A p=1395×139=193905N 3、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理论伸长值△L∆L=Pp×L Ap×Ep其中:L为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E p为弹性模量N/mm2A p为钢绞线截面面积mm2P p为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4、35m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计算:T1 单股钢绞线长:8600mm△L=(P p×L)/(A p×E p)=(193905×8600)/(139×195000)=62mmT2 单股钢绞线长:11600mm△L=(P p×L)/(A p×E p)=(193905×11600)/(139×195000)=83mmT3/T4 单股钢绞线长:16600mm△L=(P p×L)/(A p×E p)=(193905×16600)/(139×195000)=119mm5、30m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计算:T1 单股钢绞线长:7600mm△L=(P p×L)/(A p×E p)=(193905×7600)/(139×195000)=54mmT2 单股钢绞线长:10600mm△L=(P p×L)/(A p×E p) =(193905×10600)/(139×195000)=76mmT3 单股钢绞线长:15600mm△L=(P p×L)/(A p×E p)=(193905×15600)/(139×195000)=112mm6、压力表读数计算张拉采用两端张拉,张拉程序:0 10%σcon 20%σcon 100%σcon (持荷5min锚固)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σcon= P p张拉顺序:35m箱梁T4 T3 T2 T130m箱梁T3 T2 T11)QYC270型千斤顶,顶编号2716,压力表编号884直线回归方程:P(MPa)=0.246538F(KN)+0.120432故压力表读数:10%σcon时:0.246538×10%×193.905+0.120432=4.9 MPa 20%σcon时:0.246538×20%×193.905+0.120432=9.7 MPa 100%σcon时:0.246538×100%×193.905+0.120432=47.9 MPa 2)QYC270型千斤顶,顶编号2716,压力表编号930直线回归方程:P(MPa)=0.2432829 F(KN)+0.175059故压力表读数:10%σcon时:0.2432829×10%×193.905+0.175059=4.9 MPa 20%σcon时:0.2432829×20%×193.905+0.175059=9.6 MPa 100%σcon时:0.2432829×100%×193.905+0.175059=47.3 MPa 3)QYC270型千斤顶,顶编号2717,压力表编号774直线回归方程:P(MPa)0.2406259F(KN) +0.358945故压力表读数:10%σcon时:0.2406259×10%×193.905+0.358945=5.0 MPa 20%σcon时:0.2406259×20%×193.905+0.358945=9.7 MPa 100%σcon时:0.2406259×100%×193.905+0.358945=47.0 MPa 4)QYC270型千斤顶,顶编号2717,压力表编号780直线回归方程:P(MPa)0.2364972F(KN) +0.434404故压力表读数:10%σcon时:0.2364972×10%×193.905+0.434404=5.0 MPa 20%σcon时:0.2364972×20%×193.905+0.434404=9.6 MPa 100%σcon时:0.2364972×100%×193.905+0.434404=46.3 MPa。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____________内部审批:____________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 DDSG标项目部二O—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 20 米,与路线斜交角为 0°。

预应力采用 GB/T5224-2003 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0 s15.20mm,单根钢绞线面积 A=140mi T?钢绞线强度等级 f pk=1860MP,5弹性模量Ep =1.95 X 10MP。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0.75f pk,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T钢绞线下料T编束穿孔T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T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 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0 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 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d con=0.75f pk= 0.75 * 1860Mpa = 1395Mpad con *A = 1395Mpa * 140mm 2,= 195.3KN2, 单根张拉控制力P=2. 油表读数计算1 )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T1T 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T 0.1 宀0.2 PT P (持荷5min)T锚固。

(1) 10% 张拉力: 0.1 P =0.1*195.3 KN =19.53 KN(2) 20% 张拉力: 0.2 P =0.2*195.3 KN = 39.06 KN(3) 100% 张拉力: P = 195.3KN2 )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 千斤顶编号: 903,压力表编号: 15.9.468线性回归方程:D= -0.1601+0.2231P,计算可得下表② 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15.9.339线性回归方程:D= -0.3815+0.2251P,计算可得下表3. 理论伸长量复核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 x[ 1-e- (kx+B ;】/ kx+ 卩0Pp 平均张拉力(N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取195300N。

负弯矩张拉使用数据

负弯矩张拉使用数据

T3
T1
T2
T2
T3
T1 T4
T1
T3
T2
25m-35m、35m-35m箱梁钢束布置示意
T2
T3
T1 T3
T3
T1
T2
T2
T3
T1 T3
T1
T3
T2
30m-30m箱梁钢束布置示意
0.0 10.8 21.8 43.9 50.5
211.7 222.3
0.0 10.8 21.7 43.5 50.1
适用于25m 、35m的T1
、T2
张拉千斤顶输出力与油表读数对应表(3根)
φs15.20控制应力75%fpk=193.9KN 千斤顶编号:01 230KN
10.10.175线性回归方程:F=4.526881P+1.327071
10.10.175线性回归方程:F=4.526881P+1.327071
10.10.176线性回归方程:F=4.576872P+0.760969
张拉阶 张拉应力
油表编号及读数P

F
10.10.175 10.10.176
备注
10%
77.6
16.8
16.8
20%
155.1
34.0
33.7
50%
387.8
序号 箱梁型号 钢束编号
T1
1 25m箱梁
T2 T3
T4
T1
2 35m箱梁
T2 T3
T4
T1
3 30m箱梁 T2
T3
箱梁顶板负弯矩张拉伸长量表
束数
钢绞线 钢束长 理论伸 股数 度 长值
2
5
8000 57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G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合同段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编制:内部审核:内部审批: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G109倒淌河至大水桥改线工程DDSG4标项目部二○一七年三月桥面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工程简介我项目箱梁跨径为20米,与路线斜交角为0°。

预应力采用GB/T5224-2003标准生产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为φ,单根钢绞线面积A=140mm2,钢绞线强度等级f pk=1860MP a,弹性模量Ep =×105MP a。

接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且龄期不小于七天之后,方可张拉负弯矩预应力钢束,钢束采用两端张拉,并采用逐根对称张拉(特殊情况进行单端张拉)。

钢绞线每端工作长度为300mm,锚下控制应力为,张拉顺序为T3→T1→T2。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油表读数和钢绞线实测伸长量双控。

二、张拉顺序千斤顶标定→钢绞线下料→编束穿孔→张拉至10%→张拉至20%→张拉至100%→持荷5分钟→锚固。

三、负弯矩张拉计算1.张拉力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40mm2,。

计算可得: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 * 1860Mpa = 1395Mpa单根张拉控制力P=σcon *A = 1395Mpa * 140mm2,=2.油表读数计算 1)张拉过程各阶段张拉力负弯矩张拉顺序为T3→T1→T2。

每根钢绞线张拉程序为0 → P → P →P (持荷5min )→锚固。

(1) 10% 张拉力: P =* KN = KN (2) 20% 张拉力: P =* KN = KN (3) 100% 张拉力:P = 2)各阶段对应油表读数① 千斤顶编号:903,压力表编号: 线性回归方程:D= +,计算可得下表 ② 千斤顶编号:1504061,压力表编号: 线性回归方程:D= +,计算可得下表 3.理论伸长量复核 设计图纸中已经对钢绞线伸长量明确给出,我项目对其进行了复核,过程如下: 1)预应力钢束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 ×【1-e- (kx+μθ)】/ kx+μθ Pp 平均张拉力(N )P 预应力张拉端的张拉力(N),根据上文所算P 取195300N 。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负弯矩张拉计算书一、张拉力的计算负弯矩钢绞线采用φs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 p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 pk=1395Mpa,单股张拉控制力P=193.9KN。

则负弯矩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为P4=P×4=193.9×4=775.6KN,负弯矩钢绞线截面面积为A=139×4=556 mm2,。

二、张拉顺序按照设计要求:预应力钢束应两端对称、均匀张拉,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

负弯矩张拉程序:T1、T 2、T 3张拉程序为0 →0.1 P→0.2 P→P(持荷5min)→锚固。

或T1、T 2、T 3张拉程序为0 →0.1 P4→0.2 P4→P4(持荷5min)→锚固。

三、实际预应力张拉计算1.单股张拉控制力P=193.9KN,整束张拉控制力P4=775.6KN2.张拉程序T1、T 2、T 3张拉程序为0 →0.1 P→0.2 P→P(持荷5min)→锚固。

或T1、T 2、T 3张拉程序为0 →0.1 P4→0.2 P4→P4(持荷5min)→锚固。

3.单股张拉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303,压力表编号:1224线性回归方程:P=4.5238D-3.5375②千斤顶编号:304,压力表编号:1256线性回归方程:P=4.5060D-1.82144.整束张拉对应油表读数①千斤顶编号:301,压力表编号:1276线性回归方程:P=21.3155D+1.1071②千斤顶编号:302,压力表编号:1238线性回归方程:P=20.9742D+13.57145.实测伸长量的计算对称张拉,保康、宜昌端量测值分别用x、y表示:T1、T 2、T 3对应10%P、20%P、100%P为x10、y10;x20、y20;x100、y100。

实测伸长量ΔL实=(x100+y100)-(x10+y10)+(x20+y20)-(x10+y10)=(x100+y100)+(x20+y20)-2(x10+y10)复核:|ΔL实-ΔL设|≤±6%ΔL设6.设计伸长量(一端)T1设计伸长量:78/0.9=86.7mmT 2设计伸长量:53/0.9=58.9mmT 3设计伸长量:36/0.9=40.0mm四、负弯矩预应力施工要求1. 负弯矩预应力锚具采用M15-4,张拉采用无线张拉仪,管道压浆采用C50水泥浆。

25m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5m箱梁负弯矩张拉计算书

25箱梁负弯矩伸长值计算书一、钢绞线及张拉机具性能指标1、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 1860MPa ,公称直径d=15.2mm 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

弹性模量E p=1.95*105(N/mm2);单根截面积A=140mm2。

2、锚具采用BM15-4 BM15-5型锚具;锚座厚度为50mm。

3、千斤顶采用QYC-270型千斤顶;最大张拉力1100KN;最大行程200mm。

二、张拉方法及张拉程序1、25m箱梁:张拉顺序为T2、T1号钢束,逐根对称单根张拉。

2、张拉程序0 初应力15%δcon 30%δcon 100%δcon(持荷3-5min)锚固三、张拉参数计算1、张拉力计算:已知:f pk=1860MPa,d=15.2cm,E p=1.95*105MPa,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取6mm(一端),0.75f pk=1395MPa。

求:单根钢绞线张拉力:(1Mpa=1N/mm2)P T1=PP T1=0.75f pk*A=1395Mpa×141mm2=196695N=196.695KNP T2=PP T2=0.75f pk*A=1395Mpa×141mm2=196695N=196.695KN理论伸长值计算:ΔL=P p*L/A p*E p计算。

1、ΔL T1=Pp T1*L T1/A*E p=196.695KN*7.4*103mm/141mm2*1.95*105N/mm2 ≈53mm2、ΔL T2=Pp T2*L T2/Ap*Ep=196.695KN*14.4*103mm/141mm2*1.95*105N/mm2 ≈103mm式中:ΔL—理论伸长值,mm;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KN;A p—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A=141mm2E p—弹性模量,MPa;E p=1.95*105N/mm2μ—预应力筋与孔道的摩擦系数(0.17)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系数(0.0015)3、计算伸长值:L T1=△L T1+12mm=53mm+12mm=65mmL T2=△L T2+12mm=103mm+12mm=115mm。

负弯距钢绞线张拉控制方案

负弯距钢绞线张拉控制方案

桥面板负弯矩张拉施工技术方案一、桥面板负弯矩张拉控制方案(一)张拉控制计算1、预应力钢绞线有关计算参数(1)采用符合ASTMA416-98标准,270级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2)钢绞线公称面积:Ay=140mm2。

(3)钢绞线公称直径:15.24mm。

(4)钢绞线标准强度:R b y=1860Mpa。

(5)钢绞线弹性模量:Eg=1.96×105 Mpa。

2、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波纹管,孔道摩擦系数μ=0.25,孔道偏差影响系数K=0.0012。

3、有关计算公式(1)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P=δcon×Ay×n式中Δcon:张拉控制应力Ay:钢绞线公称直径n:钢绞线的根数(2)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P P=P(1- e-(kx+μθ))/(kx+μθ)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3)设计伸长值△L=(P P×L)/(A P×E S)其中: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L—预应力筋的长度其中N1=(实梁长+1.248)-1.5+1.3N2=(实梁长+1.317)-1.5+1.3N3= (实梁长+1.364)-1.5+1.31.5米表示原设计考虑的钢绞线的工作长度1.3米表示实际操作中钢绞线的有效工作长度E S—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mm2)(4)油压表读数千斤顶编号:444压力表编号:A.11.1531回归方程:Y=0.2013X+1.0515千斤顶编号:222压力表编号:A.11.1518回归方程:Y=0.2002X*0.9999+0.1491式中Y:压力表对应值,MpaX:荷载级别,KN(二)桥面板负弯矩张拉桥面板负弯矩张拉采用张拉吨位和引伸量双控制的张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2
T2 T3 T1 T1 T1 T1 T2 T3 T3
T2
25m-35m、35m-35m箱梁钢束布置示意
30m-30m箱梁钢束布置示意
伸长值范围 6% -6% 60 54 83 73 121 107 121 107 60 54 83 73 121 107 121 107 53 47 75 67 113 101
备注
25-35
35-35
30-30
T2 T3 T4 T3 T2 T1 T1 T1 T1
T2 T3 T4 T3 T2 T3 T3 T3
B-C07标桥面负弯矩张拉数据表 张拉千斤顶输出力与油表读数对应表(5根)
φ 15.20控制应力75%f pk=193.9KN 千斤顶编号:01 230KN 10.10.175线性回归方程:F=4.526881P+1.327071 10.10.176线性回归方程:F=4.576872P+0.760969 油表编号及读数P 张拉应力 张拉阶段 F 10.10.175 10.10.176 10% 20% 50% 80% 100% 105% 复核回归 方程计算 数据 97.0 193.9 484.8 775.6 969.5 1018.0 0 50 100 200 230 21.1 42.5 106.8 171.0 213.9 224.6 0.0 10.8 21.8 43.9 50.5 21.0 42.2 105.7 169.3 211.7 222.3 0.0 10.8 21.7 43.5 50.1
s
张拉千斤顶输出力与油表读数对应表(3根)
φ s15.20控制应力75%fpk=193.9KN 千斤顶编号:01 230KN 10.10.175线性回归方程:F=4.526881P+1.327071 10.10.176线性回归方程:F=4.576872P+0.760969 油表编号及读数P 张拉应力 张拉阶段 备注 F 10.10.175 10.10.176 10% 20% 50% 80% 100% 105% 复核回归 方程计算 数据 58.2 116.3 290.9 465.4 581.7 610.8 0 50 100 200 230 12.6 25.4 64.0 102.5 128.2 134.6 0.0 10.8 21.8 43.9 50.5 12.5 25.3 63.4 101.5 126.9 133.3 0.0 10.8 21.7 43.5 50.1
备注
适用于25m 、35m的T1 、T2
适用于30m 的T2
张拉千斤顶输出力与油表读数对应表(4根)
φ s15.20控制应力75%f pk=193.9KN 千斤顶编号:01 230KN 10.10.175线性回归方程:F=4.526881P+1.327071 10.10.176线性回归方程:F=4.576872P+0.760969 油表编号及读数P 张拉应力 张拉阶段 F 10.10.175 10.10.176 10% 20% 50% 80% 100% 105% 复核回归 方程计算 数据 77.6 155.1 387.8 620.5 775.6 814.4 0 50 100 200 230 16.8 34.0 85.4 136.8 171.0 179.6 0.0 10.8 21.8 43.9 50.5 16.8 33.7 84.6 135.4 169.3 177.8 0.0 10.8 21.7 43.5 50.1
备注
适用于25m 、35m的T3 、T4;30m 的T1、T3
序号
箱梁型号 钢束编号 T1 T2 T3 T4 T1 T2 T3 T4 T1 T2 T3
1
25m箱梁
2张拉伸长量表 钢绞线 钢束长 理论伸 束数 股数 度 长值 2 5 8000 57 2 5 11000 78 2 4 16000 114 1 5 16000 114 2 5 8000 57 2 5 11000 78 2 4 16000 114 1 5 16000 114 2 4 7000 50 2 3 10000 71 3 4 15000 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