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阐述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2019年8月,全球自然遗产喀斯特地貌南岳区首次亮相,也是首次被申报为全球地质公园,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的岩溶地貌旅游业的发展。
岩溶地貌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其中包括几乎遍及全球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项自然史奇迹。
在中国,贵州是岩溶地貌分布面积最大,最为靓丽的省份之一,这也为贵州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2023年贵州岩溶地貌考察总结报告中,我们详细地阐述了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的前景。
一、岩溶地貌景观的文化价值1.生态保护价值岩溶地貌是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它们适应了独特的环境,比如喀斯特地貌上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因此被赋予了重大的生态保护价值。
贵州的岩溶地貌保护到位,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人们依靠岩溶地貌为生,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
2.风景旅游价值岩溶地貌景观自然壮观、玄妙无比,吸引着大量游客来此游览、观光、探险、拍照等,形成了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风景旅游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了解贵州岩溶地貌的独特之处,在游览它的同时,也增长了对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3.文化历史价值贵州岩溶地貌是一门巨大的文化宝库,分布于不同的区域,陆续揭开了它们的时代面纱。
从遗址上可以看到先民们是如何利用洞穴生活、采集食物的历史遗迹,这些东西都展示着贵州历史文化的轨迹。
岩溶地貌还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使用经历,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二、旅游开发的前景1.旅游市场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渴求休闲旅游的增长,岩溶地貌旅游市场呈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人们对质量生活的追求,岩溶地貌成为了休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将来应当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景区设施建设不仅有着自然风光的岩溶景区,还有了更多的拓展附加值的设置。
随着设施的逐渐改进,游客在岩溶地貌游览中的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贵州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景观1. 喀斯特地貌贵州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点以其奇特的地貌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高山峡谷贵州的高山峡谷景观也十分壮观,如贵阳花溪、遵义赤水、兴义梵净山等。
这些地方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清澈的溪流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摄影师。
3. 湖泊和水库贵州拥有众多湖泊和水库,如赤水河、洞口湖、鸭池湖等。
这些水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水上活动,如划船、钓鱼等,吸引了许多喜欢水上运动的游客。
三、民俗文化1. 侗族文化贵州是侗族聚居地之一,侗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例如,侗族的歌舞表演、侗族的建筑风格等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元素。
2. 苗族文化贵州还有苗族聚居地,苗族的服饰、舞蹈和节日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苗族的“踩高跷”和“芦笙”等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很多游客。
3. 风情古镇贵州有许多保存完好的风情古镇,如镇远古镇、黄果树古镇等。
这些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
四、特色美食1. 酸汤鱼贵州的酸汤鱼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酸辣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代表性美食。
2.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鱼是贵州苗族的传统美食,以其浓郁的酸汤和鲜嫩的鱼肉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这道菜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苗族的传统特色。
3. 黔菜贵州的黔菜以其麻辣可口而闻名。
这道菜品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丰富的食材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贵州的一道特色美食。
五、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贵州的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旅游线路的多样性还有待拓展等。
然而,贵州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贵州是中国山水甲天下的一座美丽省份,拥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其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以其奇特的形态和壮丽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介绍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探讨其形成原因以及为人们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一、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和特点喀斯特地貌是指由于溶蚀和崩塌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带所特有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域,这里有着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例如溶洞、天坑、峰丛、峡谷等。
喀斯特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地形陡峭、起伏不平、洼地众多,给人一种奇特而壮观的感觉。
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的溶解性有关。
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貌的过渡地带,年均降雨量较多,而石灰岩又是一种容易溶解的岩石类型。
长期以来,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得石灰岩地层逐渐溶解,形成了大量的岩溶洞和地下河道。
同时,由于地下河道的冲刷作用,地表上的土壤和石层容易发生崩塌,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天坑和峰丛。
三、喀斯特地貌的景观价值1. 自然景观: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与众不同,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感。
独特的峰丛和峡谷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连忘返。
2. 文化遗产: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
这些少数民族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辟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
3. 科学研究: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也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和生态学家前来研究。
通过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可以对地质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深入探讨,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喀斯特地貌的保护与利用1. 加强科研与保护:喀斯特地貌是一种非常脆弱的地貌类型,在旅游开发利用中应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
同时,加强对喀斯特地貌的科学研究,促进对其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的深入认识,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应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规划,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关系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关系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喀斯特地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和利用喀斯特地区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贵州省贵阳市位于黔中喀斯特地区,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贵阳市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因此,以贵阳市为例,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贵州省贵阳市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对贵阳市的土地利用进行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探究其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
(2)贵阳市人口发展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
对贵阳市的人口发展进行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探究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情况。
(3)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分析。
结合贵阳市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探究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探究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预期实现以下研究成果:(1)对贵阳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2)探究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发展的关系,深入剖析影响因素和机制,为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提出与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相关的政策建议,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贵州,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从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到神秘的千户苗寨,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到多彩的民族风情,贵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利用策略。
首先,深入挖掘和保护文化内涵是关键。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蜡染等,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
同时,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的失真和破坏。
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
尽管贵州近年来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
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可通达性,不仅要加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还要改善景区内部的道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服务。
此外,加强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高端酒店到特色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
建设规范的购物场所,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农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再者,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模式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应当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
利用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徒步旅行、露营、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结合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养生保健服务。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学课程设计——以德江县洋山河景区研学旅行为例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学课程设计——以德江县洋山河景区研学
旅行为例
牟汪玉;徐燕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2()25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本地区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的开发与研学课程实践结合起来。
文章以德江县洋山河景区研学旅行为例阐述贵州喀斯特地貌研学课程设计,将研学课程与乡土资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牟汪玉;徐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5
【相关文献】
1.基于地理区域认知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研学旅行为例
2.乡土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探索——以梁野山研学旅行为例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太原市城市地域景观研学旅行为例
4.依托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践——以桂林市喀斯特地貌研学旅行为例
5.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武汉研学课程设计——以“英雄武汉,江城新生”研学旅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 ) 二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旅 游发展
近 l 来 ,贵卅I 极探索喀 斯特 山区乡村 旅游发展 之 O年 积 路, 已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 , 天龙屯堡 、 贵定音寨、 山郎德上 雷
二、 斯 特 乡村旅 游开发 的理论 模 型 喀
( ) 一 假设条件 乡村 旅游开发程度和发展规模不得超 出喀斯特 社区的旅
为促进 喀斯特 山区乡村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 , 如何确 定喀斯 村经济贫困落后的局 面 , 这是从 当地 资源的特 点和优势出发 , 此 , 借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 ,依靠 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增 强农村经 特 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已成为急待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
济造血功能的体现 。
现 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
乡村 旅 游可持 续发 展 的理 论模 型 , 形 式和 内容上 对喀 斯特 山区 乡村 旅 游的 开发模 式 ̄ - 系统研 究。 从 Af - T
关键词: 喀斯特
乡村旅游 社 区参与
开发模式
一
、
喀斯 特 山 区旅 游 资源及 其 开发
万人 次 , 同比增长 s 2 % , s 6 占全 省接待 旅游人 数的 3 . % , 52 8
二 政府 + 公司 + 农村旅游l会 + 办 旅行社 ” 模式 。 这一模 喀斯特 山区乡村旅游 可持 续发展的 目标( 生态平衡 、 济 式 。 是“ 经 政府要负责规划 和基础设施 建设 , 发展环境 ; 优化 公 发 展 、 会和 谐 、 业调整 、 化传 承 、 社 产 文 环境 美化 、 文 关怀 ) 式要求 : 人 农 一喀斯特 乡村旅游 系统 工程 ( 产业 系统工程 、 会系统 工程 、 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 ; 民 喉游协会负责组织村 民参 社 导游 、 品制作 、 工艺 提供住 宿餐饮服务 以及维 护 环境系统工程的交织 ) 一喀斯特乡村旅游 黏合系统模式 ( 旅游 与地戏表演 、
贵州喀斯特地貌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引言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 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
[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1.1成因研究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
[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
[4]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
23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占冬,等: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思考
地理与规划
石钟乳、石笋、石花、石幔等,造型别致,具有极高的美 学
(
3)古人类遗址 洞 穴:这 类 洞 穴 是 人 类 祖 先 穴 居 的
量就超过 700 个 [8],密 度 大. 规 模 大 多 为 中 小 型 溶 洞,
内占有重要地位(图 1).
洞等均为洞穴体积超 过 100 万 m3 的 巨 型 洞 穴,更 有 洞
穴探明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五位”的巨长溶洞系 统—
处以上,贵州占 5 处,显 示 出 贵 州 喀 斯 特 旅 游 资 源 在 国
2.
摘要:指出了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 广 泛,发 育 有 大 量 的 洞 穴,目 前 仅 有 小 部 分 洞 穴 被 作 为 旅 游 资 源 进 行
了开发.对贵州喀斯特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旅游资 源 开 发 现 状 进 行 了 概 括 和 分 析,认 为 在 洞 穴 旅 游
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 发 引 起 的 洞 穴 环 境 改 变 及 规 划 设 计 理 念 落 后 引 起 的 同 质 化,造 成 了
F590 文献标识码:
A
使洞穴形态多样.洞穴发育具有以下特征 [4~7].
1 引言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喀斯特地貌面积
344.
3 万 km2 ,西南喀斯特地区以贵州为中心,是世界上
最大的喀斯特连续 带,发 育 有 不 计 其 数 的 喀 斯 特 洞 穴.
喀斯特洞穴不仅是喀斯特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还
遗址.洞内有珍贵的 石 器、头 骨 化 石 以 及 碗、罐 等 陶 瓷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
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贵州位于中国南部,素有“山水甲天下,生态第一州”之称。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使得保护与研究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状况、主要挑战以及可行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其宜居环境、独特的民族风情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贵州生态旅游的主体。
位于贵阳的贵州喀斯特博物馆展示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如钟乳石洞、地下河和石林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马岭河自然保护区和西南喀斯特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均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然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人口过剩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得自然环境面临破坏。
大量的采矿、建设和农田开垦活动削弱了贵州的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
其次,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贵州境内生活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和蓝腹鹰等,它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生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可行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例如,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监管和管理可以得到加强,防止非法的砍伐和采矿活动。
其次,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项目,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认识。
通过教育,可以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可以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进行更多的科研和保护项目,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了解。
最后,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是宝贵的财富,保护它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贵州的文化。
通过加强保护和研究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贵州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和绿色的家园。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其景区开发策略研究贵州是一个地理条件独特的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包括: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
贵州省地势多山,山脉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风貌。
贵州的主要山脉有云贵高原、黔中山脉、黔东南山脉和黔西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交错纵横,构成了壮丽的山岳景观,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贵州地貌复杂多样,景观丰富多样。
贵州有大大小小的喀斯特地貌,如黄果树瀑布、龙宫、花果园等;还有湖泊、河流等水域景观,如赫尔哈河、桂林河等。
这些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基础。
贵州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合旅游。
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适宜人们的生活和旅游活动。
贵州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人们避暑、养生的理想之地。
贵州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生物物种的天堂。
贵州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有众多稀有濒危物种和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金丝猴、金钱豹、红外长臂猿等。
这些珍稀物种是山地旅游的亮点和特色。
针对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采取以下景区开发策略:要优化旅游路线规划,充分发挥山地旅游资源的连续性和集聚性。
在规划山地旅游路线时,可以通过串联多个景点,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开发山地旅游资源。
在开发山地旅游景区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确保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
要充分挖掘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开展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推出民俗旅游产品等方式,提升山地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在山地旅游景区建设中,要注重道路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山脉众多、地貌复杂、气候宜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征。
贵州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贵州娘娘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贵州娘娘山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名胜区,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娘娘山景区,以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由于景区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其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娘娘山景观资源概况娘娘山景区地处贵州东南部,总面积约为6000多公顷。
景区内山峦叠嶂,山势起伏,湖泊众多,园林风光优美,风景如画。
景区内主要有娘娘岩、丹霞地貌、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建筑、寺庙、庙会等人文景观,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在自然景观方面,娘娘山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林峻秀,石英岩、石灰岩地貌发育完备,形成了万千奇观。
而在人文景观方面,娘娘山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古代宫殿、佛寺等建筑遗迹遍布山间,极具观赏价值。
每年的娘娘山庙会也是景区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虽然娘娘山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不便,游客的出行相对困难。
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和接待体验不够完善。
景区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外界对娘娘山的了解仍然有限,游客规模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娘娘山景区的开发与规划需要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拓展景区的各项服务设施,提升整体旅游体验。
要加大对景区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向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娘娘山景区内,应加大对交通、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要修建更加便利的交通枢纽,避免游客出行的不便。
同时要增加更多类型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景区内的服务水平。
2.提升文化内涵:娘娘山景区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应该推动相关文化资源开发工作。
在山间建设更多的文化展示场馆,向游客展示山区的宗教文化特色。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喀斯特地貌,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景观,以其奇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地下洞穴系统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然而,在对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实现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同时,保护好这一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喀斯特地貌区通常具有壮观的峰林、奇特的溶洞、地下河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地质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例如,广西桂林的山水以其秀丽的峰林和清澈的漓江而闻名于世,贵州的织金洞则以其宏伟的洞穴景观和多彩的钟乳石而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喀斯特地貌区还常常与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遗迹等人文资源相互融合。
如云南石林周边的彝族火把节、广西阳朔的西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二、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喀斯特地貌区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繁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其次,旅游开发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喀斯特地貌区的独特魅力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再者,旅游开发还可以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发展旅游业,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三、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过度开发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盲目扩大旅游设施建设规模,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旅游设施建设不合理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例如,在景区内修建过多的道路和建筑物,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此外,游客数量的过度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超出了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
喀斯特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研究——以贵州为例
次 单一 , 映 自然 生态 文化 和 民族 文化 生态 的高科 技 反
含 量和 高文 化 品位 的品牌 旅 游产 品缺乏 , 致旅 游产 导
景观 之 一 , 主要 包 括 漏 斗 、 蚀 洼 地 、 溶 喀斯 特 盆 地 、 干
谷 和 盲 谷 、 丛 、 林 和 孤 峰 、 沟 、 芽 、 水 洞等 , 峰 峰 溶 石 落
宁 (9 8 ) 15 一 ,男 .重 庆 市 人 .贵 州师 范大 学 地 理 与 生 物 科 学 学 院 教 授 。
景观 景类 四
基金项 目: 州省“ 贵 十五, , 攻关项 目[ 黔科合农社字 (O 1 1 3 ] 贵 州省优秀科技教育 人才省长专项 资金项 目[ 2 0 ) 2 o ) 10 ; ( 0 0 3号] . [ 收稿 日期3 0 60 — 9 2 0 — 30 [ 作者 简介] 肖时珍 ( 8 1 卜 9 ) 女 ,贵州黎平县人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 物科学 学院 2 0 , 0 4级旅 游资源开发与规 划方向硕士 研究生; 熊康
J n ,0 6 u . 2 0
[ 旅游 开发 与建 设 ]
喀斯特 旅游 资源体 系构建研 究 。
— —
以贵 州 为 例
肖 时 珍 ,熊 康 宁
(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 贵州 贵阳 5 0 0 ) 5 0 1 [ 摘 要] 以贵州为代表的 典型喀斯特地 区旅游资源十分 丰富, 但开发主要 局限于喀斯特 自然 景观资源 , 对其他 喀斯特 旅游
和4 5个 景型 ( 1 。 表 )
一
贵 州具 备 洞穴发 育 的 良好条 件 , 布着 数 以万计 分 的洞 穴 。 在地 下 水垂 直循 环带 中发 育的溶 洞 多是 垂直 的 , 模 较 小 ; 水 平循 环 带 中形 成 的 溶 洞 多是 水 平 规 在 的 , 模相 对 要大 。 地壳 多次 间歇 抬 升 , 规 若 就会 出现 多 层溶 洞 。 些溶 洞 内经 常 充满水 , 成地 下 河 、 下 湖 有 形 地 和地 下 瀑布 。在洞穴 内 , 众多 洞穴 沉积 、 积物 , 有 堆 形 成 一 些 特 殊 形 态 , 以 化学 沉 积 物 形 态 最 为 绚 丽 多 尤 彩 , 同构 成 喀斯 特 旅游 资源 中 的重要 部 分 。包括 观 共 光 洞穴 景 型 、 科考 洞 穴 景 型 、 险 洞 穴 景型 和 文 化 洞 探
贵州地形总结分析
贵州地形总结分析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殊省份,地处中国西南部,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导,同时包含了许多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形。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形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地貌特征。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贵州地形的主要特征之一。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具有典型的地下溶蚀地貌特征。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包括了众多的峰丛、溶洞、峡谷和地下河等自然景观。
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点包括黄果树瀑布、九龙洞、龙宫、青岩古镇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奇特之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还导致了众多的地下河流域,形成了众多地下河洞穴,这些地下河洞穴也成为了贵州旅游的新亮点。
贵州的丘陵地形除了喀斯特地貌外,贵州地形还包含了大量的丘陵地形。
贵州的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地势起伏,丘陵连绵不绝。
贵州的丘陵地形对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丘陵地区,山坡较陡,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因此,贵州的丘陵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同时,这些丘陵地区还分布着茂密的森林,为贵州的林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贵州的山地地形贵州的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
贵州的山地地貌起伏不平,地势陡峭,山峰层叠。
这些山地地形不仅给贵州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对贵州的水资源和旅游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贵州的山地地貌使得贵州成为了水资源富集的地区。
山地的陡峭悬崖形成了众多的瀑布和溪流,这些水源丰富且水质清澈。
贵州的山地地区也成为了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美丽的山水风景。
贵州的高原地形贵州地区还包含了一些高原地形,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贵州的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
贵州的高原地形对于农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土壤质地适宜,适合牧草和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高原地区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
因此,贵州的高原地区成为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覆盖广的大省,其省内的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复杂多样,品味价值高,甚至很多喀斯特景观是全国旅游景观中的极品。
然而在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管理、服务、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文章浅析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贵州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山区之上,是亚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广的省份。
其岩溶地貌分布面积约为11.32×104?o,大概占整个贵州省面积的61.8%。
近几十年来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和探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旅游发展带来财富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提高喀斯特地貌区居民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持续开发和保护喀斯特旅游资源,带动喀斯特地区的经济和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贵州覆盖面积很广泛,在世界上所有喀斯特地貌景观中有“喀斯特博物馆”的美誉。
贵州不同地区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数量差异较大、质量差异明显。
贵州省占地面积约为176167km2 ,从贵州各州市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喀斯特总面积的比例来看,贵阳和黔南州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大部分地区都超过了80%。
其次是毕节、安顺、遵义、六盘水、黔西南和铜仁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面积超过了60%,黔东南地区喀斯特地貌覆盖面积最少。
(二)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特征
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复杂,地上喀斯特地貌形态有溶沟、石芽、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盆地、干谷、伏流、峰丛、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形态有洞穴、地下河、岩溶泉等。
贵州众多自治州、地级市所拥有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
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品味和价值高,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经典代表。
例如:2007年荔波第一期喀斯特资源被列入世界级遗产名录,曾获“中国最美森林”的桂冠。
2013年施秉喀斯特地貌被提名为第二期世界遗产,获得了世界最珍贵特旅游资源的“顶级名片”。
二、贵州喀斯特地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产品品级不高、替代性强
贵州喀斯特旅游区缺乏独特的旅游资源景观、人文旅游景观和亮点文化,这些因素制约了贵州喀斯特区的旅游发展。
从产品层次角度来看,大多数为自然观光、生态休闲等层次低的旅游产品,品牌缺乏竞争力,缺乏高层次度假旅游产品来延长游客停留和旅游的时间。
旅游景观区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暂,导致纵多景区内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目前贵州喀斯特景观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溶洞景点多、产品替代性强,加剧了溶洞景观间的同源性冲突。
(二)喀斯特旅游景区存在的管理和服务问题
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在开发和管理方面大多是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面临着如何进行专业化治理的问题。
大多数在喀斯特景区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没能达到喀斯特地区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众多工作人员就是附近的居住人员,专业素质、服务水平、管理意识、导游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欠缺。
如导游人员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对喀斯特问题并不了解,对游客所提的问题也就胡乱编造混淆过关。
(三)喀斯特地貌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问题
贵州喀斯特旅游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级较低,有些地区旅游快速交通系统可进入性差严重影响游客的来访率。
同时落后的设施与不配套的食宿、购物、娱乐等问题渐渐威胁到了喀斯特旅游地区产业的综合发展。
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旅游区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质量等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道路拥堵严重影响旅游行程,宾馆价格飞涨旅客爆满,一些游客不得不转到郊区或农家乐等地住宿,因此造成客人不满并向当地政府投诉。
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贵州
打造旅游强省的形象。
三、贵州喀斯特地貌开发利用建议
(一)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在保护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喀斯特旅游工艺品和全套喀斯特旅游景观是可取的。
初期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发出一系列观赏景观,再逐步打造地上与地下喀斯特相结合的二元景观系统。
开发出具有独特民族风情文化的生态产品和生态艺术品,这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可通过塑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旅游产品,充分发掘原滋原味的民族风情。
(二)加强地貌旅游资源管理和导游业务培训
贵州地质旅游区对旅游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人员以及导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欠缺。
把旅游地基础人员和导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是一项困难而又全新的工作,因此开展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业务培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地质旅游管理人员和导游从业人员对提高贵州地质旅游形象非常重要,它既能不断激发出旅游者的欣赏品味又能促进游客对旅游景观的保护意识。
(三)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首先要优化境内道路交通网络提高道路等级,加大投入力度修筑遵义、安顺、兴义等多个大城市的国道和周边的省道。
在旅游沿线增设无线电通讯设施,使沿途的通讯信号更通畅,尽量给游客的旅行提供最大的方便。
同时大力宣传环保旅游,通过优质服务打造旅游品牌传播贵州原生态的民俗民风。
在贵阳、遵义等大中型城市建立对外宣传咨询窗口,深入进行旅游景点的宣传。
同时可以建立一个旅游展览中心,采取微型旅游景观模型展示出贵州多彩的地质旅游景观,采用多媒体演示地质旅游景观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