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振动波动第二章波动

合集下载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基本原理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基本原理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基本原理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自然界和工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简谐振动和波动的基本原理。

一、简谐振动的基本原理简谐振动是指在恢复力作用下,物体沿着特定轴向或平面上周期性地振动的运动形式。

简谐振动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力与位移的关系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恢复力的大小与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成正比。

即恢复力 F 和位移 x 满足 F = -kx,其中 k 是恢复力常数。

这表明恢复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

2. 运动方程和周期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恢复力与位移的关系可以推导出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对于简谐振动,其运动方程为 m(d²x/dt²) + kx = 0,其中 m 是物体质量。

简谐振动的周期 T 与振动系统的质量和恢复力常数有关,可以表示为T = 2π√(m/k)。

3. 能量与振幅的关系简谐振动的能量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动能随着振动速度的平方而变化,势能随着振动位移的平方而变化。

当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动能达到最大值,势能为零;当物体达到极端位置时,动能为零,势能达到最大值。

振动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并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二、波动的基本原理波动是指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波动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波动方程波动的传播满足波动方程。

对于一维波动,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u/∂t² = v²(∂²u/∂x²),其中 u 表示波函数,t 表示时间,x 表示位置,v表示波速。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2. 波的特性波动有许多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和波速等。

波长λ 表示波的周期性重复结构的长度,频率 f 表示单位时间内波的周期性重复次数,振幅 A 表示波的最大偏离程度,波速 v 表示波动传播的速度。

这些特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c = λf,其中 c 表示波速。

简谐振动与波动方程

简谐振动与波动方程

简谐振动与波动方程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概念。

简谐振动是指某对象在一个恢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波动则是指一种传递物质或能量的方式,其特点是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传递。

简谐振动和波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波动方程来描述简谐振动的运动。

波动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播。

假设我们考虑一个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当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会有恢复力使其回到平衡位置。

这个恢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根据胡克定律,恢复力可以表示为F = -kx,其中F是恢复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位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微分方程:m(d^2x/dt^2) = -kx这是描述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

它可以通过解微分方程来得到振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当我们考虑波动时,波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波的传播。

一维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d^2y/dt^2) = v^2(d^2y/dx^2)其中y是波的形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v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这个方程可以通过解微分方程来得到波的形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简谐振动和波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波动方程来解释。

事实上,简谐振动可以看作是波动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波的形状保持不变,并且传播速度为常数时,波动方程可以简化为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因此,简谐振动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

综上所述,简谐振动和波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简谐振动可以通过波动方程来描述,而简谐振动可以看作是波动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

通过研究简谐振动和波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振动和波动现象,进而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中。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简谐振动和波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受到一个恢复力作用下,沿着某一轴向上下往复运动的现象。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平衡位置:简谐振动的平衡位置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物体的原始位置。

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

2. 振幅:振幅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离量。

振幅越大,物体的振动范围就越广。

3. 周期:周期是指完成一次完整振动所需的时间。

用T表示周期,单位为秒。

4. 频率: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用f表示频率,单位为赫兹。

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1/T。

简谐振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

例如,钟摆的摆动、弹簧振子的振动以及电子电路中的交流电信号等都属于简谐振动的范畴。

简谐振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应用这些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波动波动是指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类。

1. 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

常见的机械波包括水波、声波和地震波等。

机械波的特点是能量随着波的传播方向传递,但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动传播,只是在固定位置做往复运动。

2. 电磁波:电磁波是指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动。

光波就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荡变化。

电磁波具有电磁性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同时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波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地震勘探等领域。

例如,无线电通信和手机信号的传输就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对于波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现象。

三、简谐振动与波动的联系简谐振动和波动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和相互关联。

最直接的联系是简谐振动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波动,即机械波动。

简谐振动的能量也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此外,波动中也存在简谐振动的现象。

例如,声波是由分子振动引起的机械波,而分子的振动往复运动可以看作是简谐振动。

波动的基本规律.

波动的基本规律.
波动方程: y Acos[(t x ) ]
u
波动方程的等价形式:
y

Acos[(t
x
)


]
(

2
T
2 )
y

Acos[2( t
T
x)]
u
(u )
T
y Acos[2 (t x ) ]
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给定x=x0时,
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能量密度w :
w wx,t E A2 2 sin2 t x
V
u
能量密度的平均值: ——平均能量密度
w 1 T wdt 1 A2 2
T0
2
能流密度(波的强度):垂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平均能流。
单位:瓦·米-2( W·m –2 )
介质间相互作用产生弹性 形变势能
当平面简谐波波传到此ΔV 时,体积元动能为:
EK

1 m
2
2

1 2
VA2 2
sin 2[ (t

x)] u
ΔV
由介质体积元形变产生的势能:
E p

V
1 2
E
2

1 2
VA2 2
s in 2 [ (t

x)] u
m V
二 能量密度 (energy density)
y1 A1 cost 1 y2 A2 cost 2
各自经过r1、r2, 在点P处相遇,各自的振动分 别为
y1P

A1
c
os
t
1

2r1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振动及波动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振动及波动
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等,达到治疗目的,如超声碎石、超声刀 等。
地震监测和预测中振动分析
地震波监测
通过监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和变化特征,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和震源性质。
振动传感器应用
在地震易发区域布置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地面振动情况,为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 数据支持。
图像
简谐振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表示了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能量守恒原理在简谐振动中应用
能量守恒
在简谐振动中,系统的机械能(动能 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应用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可以求解简谐振动 的振幅、角频率等物理量。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
阻尼振动
当物体受到阻力作用时,其振动会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这种振动称为阻尼振动。
惠更斯原理在波动传播中应用
01
惠更斯原理指出,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新的 波源,发出子波。
02
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释波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并推导出斯涅尔
定律等波动传播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惠更斯原理被为波动现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04
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误差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 器误差、操作误差等;对误差进行定量评估 ,了解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减 小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靠
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例
钟摆的摆动、琴弦的振动、地震波的传播等 。
振动量描述参数
振幅
描述振动大小的物理量,表示物体离开平衡 位置的最大距离。
频率
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振 动的次数。

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和波动

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和波动

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某个方向上的周期性运动。

简谐振动是机械振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其加速度与其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简谐振动的数学描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t) = A * sin(ωt + φ)其中,x(t)是物体在时间t时刻的位移,A是振幅,ω是角频率,φ是初相位。

简谐振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周期性:简谐振动的运动是周期性的,即物体在一个周期内重复相同的位移和速度变化。

2. 等幅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保持不变,即振幅A是一个常量。

3. 谐波运动:简谐振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呈正弦函数关系。

4. 对称性: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关于平衡位置对称。

除了简谐振动,机械振动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振动,如阻尼振动和强迫振动。

阻尼振动是在有阻力存在的情况下的振动,外力会通过摩擦或空气阻力对物体的振动进行阻尼。

强迫振动是外力对振动系统施加周期性扰动,使系统执行非自由振动。

与简谐振动相比,波动是一种沿介质传播的幅度和能量传递的周期性变化。

波动可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形式。

机械波是指通过一种介质的振动传播的波动,如水波、声波等。

电磁波是指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相互作用的波动,如光波、电磁辐射等。

波动具有以下特点:1. 传播性:波动是通过媒介或空间传播的,能够传递能量和动量。

2. 反射和折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干涉和衍射:当两个或多个波动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形成新的波动模式。

4. 周期性:波动是周期性的,其振幅和频率可以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机械振动和波动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广泛应用于工程、医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对机械振动和波动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人们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同时也对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方程,它们描述了振动和波动现象的规律和特性。

本文将分别介绍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定义、推导以及应用。

一、振动方程振动是物体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方程描述了物体振动的规律。

一般来说,振动方程可以分为简谐振动方程和非简谐振动方程。

简谐振动方程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以固定频率和振幅往复振动的情况。

对于简谐振动,振动方程可以表示为x=A*sin(ωt+φ),其中x表示物体的位移,A表示振幅,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φ表示初相位。

非简谐振动方程是指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受到了非线性的力或阻尼的影响,使得振动不再是简谐的情况。

非简谐振动方程的形式较为复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推导。

非简谐振动方程的求解需要借助数值模拟或近似方法。

振动方程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振动中,振动方程可以用于描述机械系统的振动特性,从而进行振动控制和优化设计;在生物学中,振动方程可以用于研究人体内部的生物振动,从而帮助诊断疾病和设计医疗设备。

二、波动方程波动是指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现象的规律。

一般来说,波动方程可以分为机械波动方程和电磁波动方程。

机械波动方程是指介质中的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情况。

对于机械波,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u/∂t²=c²∇²u,其中u表示介质的位移,t表示时间,c表示波速,∇²表示拉普拉斯算子。

电磁波动方程是指电磁场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情况。

对于电磁波,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E=με∂²E/∂t²,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²表示拉普拉斯算子,μ表示磁导率,ε表示介电常数。

波动方程在物理学、电子学、光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声学中,波动方程可以用于研究声波的传播和衍射现象,从而进行声学设计和噪声控制;在光学中,波动方程可以用于研究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从而进行光学设计和光学仪器的优化。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以固定的频率在一个平衡位置周围做往复运动,而波动则是指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虽然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在定义、特点和应用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一、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它的特点是振动周期固定,且在平衡位置处的加速度与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成正比。

例如,一个挂在弹簧上的质点,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以固定的频率上下振动。

简谐振动的周期T和频率f之间有如下关系:T=1/f。

简谐振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的运动方程是一个正弦函数。

设x为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t为时间,A为振幅,ω为角频率,则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x=Acos(ωt+φ),其中φ为初相位。

简谐振动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钟摆的运动、声波的传播以及电磁波的振荡等,都可以通过简谐振动来进行描述和解释。

二、波动波动是指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

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的波动,例如水波和声波;而电磁波则是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的波动,例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波动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能量传播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例如,水波在向前传播时,水分子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的。

此外,波动还具有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波动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

对于机械波,它的波函数可以表示为y(x,t)=Asin(kx-ωt+φ),其中y为波的振幅,x为波的位置,t为时间,A为振幅,k为波数,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

波动是物理学中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声波、光波等常见的波动现象,还涉及到其他一些特殊的波动,例如量子波动和粒子波动等。

三、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简谐振动和波动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事实上,简谐振动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

从数学表达上看,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和波动的波函数非常相似,都具有正弦函数形式。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与波动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沿着一个确定的轴向往复振动的运动方式。

波动则是指一种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能量的传播形式。

本文将从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简谐振动与波动的相关知识。

简谐振动的原理是基于弹簧的力学性质。

当物体固定在弹簧上,并受到与位移成正比的恢复力时,会发生简谐振动。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恢复力与位移成正比,即F = -kx,其中F为恢复力,k为弹簧常数,x为位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即F = ma,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加速度。

结合这两个定律,可以得出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m(d²x/dt²) = -kx。

解这个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x(t) = A*cos(ωt+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t为时间,φ为初相位。

简谐振动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振动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其次,振动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频率越高,弹簧越硬或物体越轻。

再次,简谐振动是一个周期性的振动,即振动重复的间隔是相等的。

最后,简谐振动的能量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来回转化,始终保持总能量不变。

简谐振动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物理学中,简谐振动是研究其他复杂振动的基础,例如电磁振动和声波振动等。

在工程领域,简谐振动的原理和特性被用于设计和调节机械装置,例如钟摆、天平和弹簧悬挂等。

在日常生活中,简谐振动的例子也很常见,例如摇椅的摆动、钟表的摆动以及弹簧床垫的震动等。

波动是一种能量传播的现象,常见的波动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是由介质的振动传播引起的,例如水波和声波。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的振动引起的,例如光波和无线电波。

波动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波动是沿着某个方向传播的,例如水波是沿着水平方向传播的,声波是沿着空气中的压力变化方向传播的。

简谐振动与波动理论解析

简谐振动与波动理论解析

简谐振动与波动理论解析简谐振动和波动理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运动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简谐振动和波动理论进行解析,探讨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简谐振动理论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以固定频率和振幅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的现象。

简谐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和等幅性。

简谐振动的理论基础是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所受力的关系,即F=-kx,其中F是弹簧所受的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根据胡克定律,可以得出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x=Acos(ωt+φ),其中A是振幅,ω是角频率,t是时间,φ是初相位。

简谐振动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中。

例如,机械钟的摆动、电子钟的振荡、弹簧振子的运动等都是简谐振动的例子。

此外,简谐振动还在光学、声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波动理论解析波动是指能量或信息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

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例如水波、声波等。

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弹性,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机械波的基本特点是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

电磁波是指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包括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其频率和波长之间满足c=λf的关系,其中c是光速,λ是波长,f是频率。

波动理论在物理学、天文学和通信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波动理论可以解释声音的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地震波的传播等现象。

在通信工程中,波动理论被用于无线电和光纤通信中的信号传输。

总结简谐振动和波动理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简谐振动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往复运动,其运动方程由胡克定律给出。

波动理论描述了能量或信息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

波动理论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解释和预测许多自然现象和技术现象。

波动(谐波波函数)

波动(谐波波函数)
∆ϕ = 2π
( x − d)
· d
任一点 P
· x
所以P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所以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
y = Acos[ω t + ϕ a −
点为原点, 若a点为原点,则: 点为原点

λ
( x − d )]
y = Acos[ω t −
或 或

x y = Acos[ω ( t − ) + ϕ o ] u t x y = Acos[ 2 π( − ) + ϕ o ] T λ
y ( x 0 , t ) = Acos (ω t − kx 0 ) ——x0 点的谐振动方程
• 当时刻 t 确定 = t0,表达式变成 y~x关系 确定t 关系
y( x , t 0 ) = Acos(ω t 0 − kx ) —— t0时刻的波形方程 y u ——波形曲线 波形曲线 o x (t0 时刻空间各 点的位移分布) 点的位移分布) t = t0
ξ
1 4 7
u
10 13
x
8
无外界干扰 各质点均处在自己的平衡位置处
个质点受干扰 准备离开自己的 t = 0 第1个质点受干扰 准备离开自己的 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 平衡位置向正 位置向
1
4
振动 状态
7
ξ =0 υ> 0
10
13
1
π ϕ=− 2
ξ

T t= 个质点准备 第4个质点准备 个质点准备…… 4
设介质无限大、 设介质无限大、无吸收
y
点a
u x x
任意一点P坐标为 坐标为x 解:任意一点 坐标为 P点:A、ω 均与a 点的相同,但相位落后 的相同,但相位落后 点 、

大学物理第二章 行波波动方程

大学物理第二章 行波波动方程
应表示出所有质元在时刻 t 的位移,
除了取决 t o 外,
还应与质元的位置坐标有关
下面来写出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假设一平面简谐波在理想的、不吸收振动能量的 均匀无限大媒质中传播。
波传播的速度为 u ,方向如图 u

o
x
选择平行波线方向的直线为 x 轴。
u

o
x
在垂直 x 轴的平面上的各质元(振动状态相同),
即应变,则有
K 叫体变弹性模量,它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表示压强的增大总导致体积的减
§2.1 行波
一. 机械波的产生 1.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振源 作机械振动的物体——波源 媒质 传播机械振动的物体 在物体内部传播的机械波,是靠物体的弹性形成的, 因此这样的媒质又称弹性媒质。
什么是物质的弹性?
机械振动是如何靠弹性来传播呢?
T
将上式改写


u

表明:波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媒质 某一点的“完整波”的个数。
4. 波速 u
振动状态或振动位相的传播速度,也称相速度
波速的大小决定于媒质的性质,
(1) 固体中的横波
(2) 固体棒中的纵波
u
G

u E

G — 切变模量
E — 杨氏弹性模量 — 体密度
∵G < E, 固体中 u横波 <u纵波

a
2. 表达式也反映了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y( x x,t t) y( x, t)
x ut
y
o●
u
t
ut


x
x x x
y Acos( t 2 x )

第二章 第1、2节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第二章 第1、2节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第1、2节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1.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要形成机械波必须具有波源的振动和传播振动的介质两个条件。

2.机械波分为横波与纵波,是根据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分类的。

3.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而机械波的波长由介质和波源频率共同决定。

4.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变,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在不同的介质中,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保持不变,波长发生改变。

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所示)(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质点。

(2)如果手不摆动,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手连续上下摆动,引起的振动就会沿绳向另一端传去,振动状态在绳上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4)手是引起绳上初始振动的装置,叫波源。

2.介质(1)定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

(2)质点运动特点:介质中的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的传播而向前移动。

3.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2)产生条件:①要有机械振动,②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①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②介质本身并没有沿着波的方向发生迁移。

③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跟随名师·解疑难]1.机械波的形成2.波的特点(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立场: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3.振动与波动的关系[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C.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是质点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解析:选BC机械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振源和介质,只有物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远处的质点不可能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故A选项错误;任何一个振动的质点都是一个振源而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将振动传播开来,所以后振的质点总是落后,故选项B、C正确;形成机械波的各个质点,只有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迁移,离振源远的质点所具有的振动的能量,是从振源获得并通过各质点的传递,故选项D错误。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

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程,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在振动和波动时的运动规律。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程。

一、振动方程振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个平衡位置做小幅度的周期性运动。

例如,弹簧振子、简谐振子等都是典型的振动系统。

振动方程就是用来描述这些系统运动规律的数学公式。

对于简谐振子而言,它的运动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x = A sin(ωt + φ)其中,x表示位移,A表示最大位移(即振幅),ω表示角频率(2πf),t表示时间,φ表示初始相位。

而对于一般的线性简谐系统,其运动可以用如下形式的二阶微分方程来描述:m(d²x/dt²) + kx = 0其中,m为质量,k为弹性系数,x为位移。

这就是典型的简谐振动方程。

通过对这个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二、波动方程波浪是指媒介中沿某一方向传播的能量扰动。

例如,水波、声波、光波等都是典型的波动现象。

而波动方程则是用来描述这些现象的数学公式。

对于一维的机械波而言,它可以用如下形式的偏微分方程来描述:∂²y/∂t² = v²∂²y/∂x²其中,y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x表示空间位置,v表示波速。

这就是典型的一维波动方程。

通过对这个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位移分布情况。

对于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波动问题,则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进行描述。

例如光学中常见的亥姆霍兹方程:(∇² + k²)n(r) = 0其中,n(r)为介质折射率分布情况,k为波数。

通过对这个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路径和相位变化等信息。

总结:振动方程和波动方程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两个数学工具。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体在振动和波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规律,并为我们研究和应用这些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第2章波动 《波动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课件

第2章波动 《波动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课件
第二章 波动传播
《波动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2-1 波的描述 一. 机械波
机械波: 机械振动以一定速度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及 远地传播出去,就形成机械波。
1. 弹性介质和弹性波。
弹性波: 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
波源:作机械振动的物体
产生条件
弹性介质:承担传播振动的物质
注意
波是运动状态的传播,介质的 质点并不随波传播.
振幅
A ymax 0.04 m
波长 π (50t - 0.10 x1) - π (50t - 0.10 x2 ) 2π
x2 - x1 20 m
周期 π (50t2 - 0.10x) - π (50t1 - 0.10x) 2π T t2 - t1 0.04 s
波速 π (50t2 - 0.10 x2 ) π (50t1 - 0.10 x1)
u x2 - x1 500 m/s
(2)
v
y
t2 - t1 -0.04 50π
sin π
(50t
-
0.10x)
t
v max 0.04 50 6.28 m /s u
《波动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四. 波动过程的几何描述
波面 在波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媒质中振动相 位相同的点联结成的面。
波线 沿波的传播方向作的有方向的线。
波前 在某一时刻,波传播到的最前面的波面。
波面

波面
线
波线
平面波
平面波:波面为平面
球面波
球面波:波面为球面
《波动理论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y(x,t)Aco 2 s T t x 0
y(x,t)Aco 2 s t x 0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本质关联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本质关联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本质关联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简谐振动与波动之间的本质关联。

一、简谐振动的定义与特点简谐振动是指在一个稳定的平衡位置附近,物体在沿某一方向上的位置或状态在时间上做往复性的变化的过程。

简谐振动的特点包括:1. 振幅恒定:简谐振动的振幅是固定不变的,即物体在振动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置是恒定的;2. 周期恒定:简谐振动的运动是周期性的,即物体在振动过程中重复的时间间隔是恒定的;3. 频率恒定:简谐振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振动次数是恒定的。

二、波动的定义与特点波动是指在介质中以振动方式传播的能量或物质的传播过程。

波动的特点包括:1. 波的传播速度:波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固定的,不同类型的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差异;2.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长是波动中相邻两个相位位置之间的距离,频率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波动次数。

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着倒数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3. 反射和折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即波动遇到边界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三、简谐振动与波动的联系简谐振动与波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波动的数学描述:波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用数学形式进行描述,其中一种常见的描述方式是正弦函数。

而简谐振动也可以用正弦函数进行描述,两者在数学形式上具有相似性;2. 波动的谐振现象:波动中的某些特定现象与简谐振动非常相似,如波动的驻波现象和简谐振动中的谐振现象具有相似的特征;3. 能量传递与守恒:在波动和简谐振动中都涉及到能量的传递和守恒,能量在波动传播过程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而在简谐振动中能量在物体的来回运动中转化和守恒。

综上所述,简谐振动与波动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在数学描述、特定现象和能量传递方面存在相似性。

通过研究简谐振动和波动之间的本质关联,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振动和波动的物理本质,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与波动简谐振动与波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系统在稳定平衡位置附近做线性回复的振动。

它的运动方式可以用正弦函数来描述,并且满足哈姆托尼安力学定律。

简谐振动的特征包括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等。

在自然界中,简谐振动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弹簧振子、摆球以及声波中的粒子振动等。

这些振动在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波动波动是指自然界中的某种现象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过程。

波动可以是机械波(如声波、水波等)或电磁波(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波动的特征有振幅、波长、频率和波速等。

其中,振幅表示波的振动幅度,波长表示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而波速则是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波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无线电通信中的电磁波传输、声波在医学超声诊断中的应用等。

三、简谐振动与波动的联系简谐振动与波动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

事实上,简谐振动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波动现象。

在简谐振动中,系统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比如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连续的弹簧伸长和压缩就形成了波。

而波动中的振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简谐振动的特例,即振幅保持不变,频率和相位保持恒定的振动现象。

简谐振动和波动的联系不仅在理论上有着相似之处,而且在应用上也有交叉。

比如声波作为一种波动形式,可以通过声学理论中的简谐振动模型进行解释和研究。

总结起来,简谐振动与波动虽然是不同的物理现象,但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着联系,且都在自然界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简谐振动与波动的应用简谐振动和波动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以下将介绍其中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

1. 医学领域:声波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是医学领域中最常见的简谐振动与波动应用之一。

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回波信号的分析,医生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从而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波动与振动-答案和解析

波动与振动-答案和解析

1. 一简谐振动的表达式为)3cos(ϕ+=t A x ,已知0=t 时的初位移为, 初速度为s -1,则振幅A = ,初相位 = 解:已知初始条件,则振幅为:(m )05.0)309.0(04.0)(222020=-+=-+=ωv x A 初相: οο1.1439.36)04.0309.0(tg )(tg 1001或-=⨯-=-=--x v ωϕ因为x 0 > 0, 所以ο9.36-=ϕ2. 两个弹簧振子的的周期都是, 设开始时第一个振子从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经过后,第二个振子才从正方向的端点开始运动,则这两振动的相位差为 。

解:从旋转矢量图可见,t = s 时,1A ρ与2A ρ反相,即相位差为。

3. 一物块悬挂在弹簧下方作简谐振动,当这物块的位移等于振幅的一半时,其动能是总能量的 (设平衡位置处势能为零)。

当这物块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比原长长l ∆,这一振动系统的周期为解:谐振动总能量221kA E E E p k =+=,当A x 21=时4)2(212122EA k kx E p ===,所以动能E E E E p k 43=-=。

物块在平衡位置时, 弹簧伸长l ∆,则l k mg ∆=,lmgk ∆=, 振动周期gl km T ∆==ππ224. 上面放有物体的平台,以每秒5周的频率沿竖直方向作简谐振动,若平台振幅超过 ,物体将会脱离平台(设2s m 8.9-⋅=g )。

解:在平台最高点时,若加速度大于g ,则物体会脱离平台,由最大加速度g A v A a m ===22)2(πω 得最大振幅为(m)100.11093.9548.94232222--⨯≈⨯=⨯==ππv g A 5. 一水平弹簧简谐振子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振子处在位移零、速度为A ω-、加速度为零和弹性力为零的状态,对应于曲线上的 点。

振子处在位移的绝对值为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A 和弹性力-kA 的状态,对应于曲线的 点。

简谐振动和波动

简谐振动和波动

简谐振动和波动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简谐振动和波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1.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个平衡位置附近,按照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周期性地运动。

它具有以下特点:a. 振动物体的运动可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

b. 振动物体的周期为T,频率为f=1/T,角频率为ω=2πf。

c. 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可以被表示为:x=Acos(ωt+φ),其中x为位移,A为振幅,ω为角频率,t为时间,φ为初相位。

简谐振动广泛应用于钟摆、弹簧振子等物理实验和工程领域,如起重机械和机械振动系统等。

2. 波动波动是指在介质或空间中传播的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

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波动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a.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如水波、声波等。

机械波的特点包括振动的质点在介质中传递能量、经过固定位置的质点振动并传递给相邻质点等。

b. 电磁波是指无需介质传播的波动,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的特点是能量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转化并在空间中传播。

波动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传播速度可以通过波动中的波长λ和周期T计算得到,即v=λ/T。

3. 简谐振动和波动的应用简谐振动和波动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a. 在物理学中,简谐振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如弹簧振子、阻尼振动等。

而波动的研究则涵盖了声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分支,对于理解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b. 在工程领域,简谐振动的知识应用于振动工程,对于解决机械系统的振动问题至关重要。

波动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声波测距、光纤通信等多个方面,对于实现信息传输、测量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c. 在自然界中,简谐振动和波动也有许多应用。

例如,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现象与简谐振动相关,并在地震学、建筑结构设计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海浪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地壳运动等现象也可以被视为波动的体现。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相互转化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相互转化

简谐振动与波动的相互转化简谐振动和波动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且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即简谐振动可以引起波的产生,而波也可以引起简谐振动。

本文将围绕简谐振动和波动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互转化的原理展开讨论。

一、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简谐振动是指在一个稳定平衡位置附近,物体沿着某一直线或者围绕某一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的现象。

具体来说,简谐振动的基本要素有三个:质点、恢复力和振动频率。

质点是指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它在简谐振动中是发生往复运动的主体。

恢复力是指使得质点回归到平衡位置的力,通常与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且方向与偏离方向相反。

振动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用赫兹表示,与简谐振动的周期相关。

简谐振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振幅和周期。

振幅是指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可以用来描述简谐振动的大小。

周期是指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与振动频率的倒数相等。

二、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波动是一种能量传递的过程,通过振动的介质传播能量。

波动具有振动和传播的双重特性,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的波动,常见的机械波包括水波、声波等。

机械波的传播需要质点做往复振动,并将振动能量通过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电磁波是指在真空中传播的波动,包括可见光、射线、电磁波等。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是由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波动的特点主要包括振幅、波长和频率。

振幅是指波的最大偏离程度,可以用来描述波动的强度。

波长是指波动中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频率是指波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次数,用赫兹表示。

三、从简谐振动到波动简谐振动是波动的一种特殊情况,当质点做往复振动时,可以发出机械波或电磁波。

以机械波为例,当质点向正方向振动时,会产生凝聚区域,即密实的区域;当质点向负方向振动时,会产生稀疏区域,即松弛的区域。

这些凝聚和稀疏的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传播,形成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波动(Wave)前言:1.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波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

2.常见的波有两大类:(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

(2)电磁波: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

·此外,在微观中波动的概念也很重要。

3.各种波的本质不同,传播机理不同,但其基本传播规律相同。

本章讨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的特征和有关规律,具体为,(1)波动的基本概念;(2)与波的传播特性有关的原理、现象和规律;(3)与波的叠加特性有关的原理、现象和规律。

§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机械波的产生1.产生条件:(1)波源;(2)介质(媒质)2.弹性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如弹性绳上的波)。

弹性介质的质元之间以弹性力(elastic force) 相联系。

3.简谐波:若媒质中的所有质元均按一定的相位传播规律做简谐振动,此种波称为简谐波(simple harmonic wave)。

以下我们主要讨论简谐波。

二、波的传播1.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以弹性绳上的横波为例,由图可见:由图可见:t = T/4t = T/2t = 3T/4t = T弹性绳上的横波(1)媒质中各质元都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未“随波逐流”。

波的传播不是媒质质元的传播。

(2)“上游”的质元依次带动“下游”的质元振动(依靠质元间的弹性力)。

(3)某时刻某质元的振动状态将在较晚时刻于“下游”某处出现,这就是“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的含义。

(4)有些质元的振动状态相同,它们称作同相点。

相邻的同相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wave- length)λ,它们的相位差是2π。

2.波是相位的传播·由于振动状态是由相位决定的,“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说成是“相位的传播”,即某时刻某点的相位将在较晚时刻重现于“下游”某处。

·于是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元的相位依次落 后。

图中b 点比a 点的相位落后即a 点在t 时刻的相位(或振动状态)经∆t 的时间传给了与它相距为∆x 的b 点,或b 点 在t +∆t 时刻的相位(或振动状态)与a 点在t时刻的情况相同( 即波的传播速度)。

∆x ∆t2π ∆ϕ = ( )∆x λx u 传播方向b 点和a 点的相位比较三、波形曲线(波形图)1.波形曲线(ξ−x 曲线) 波形曲线(wave formcurve) 是ξ−x 关系曲线),·ξ-质元的位移·x -质元平衡位置的坐标 ·ξ--x 曲线反映某时刻t 各质元位移ξ 在空间 的分布情况。

(t 时刻用照相机为所有质元拍的团体相) ·波的传播在外貌上表现为波形的传播。

不同 时刻对应有不同的波形曲线。

每过一个周期 (质元振动一次),波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 离。

ξx·在波形曲线上必须标明时刻t和波的传播方向。

·波形曲线不仅能反映横波也能反映纵波的位移情况。

2.注意区别波形曲线和振动曲线波形曲线:ξ−x曲线振动曲线:ξ−t曲线,反映某一质元的位移随t的变化。

(用摄像机为“舞姿优美”的某质元拍的一段特写镜头)。

·在振动曲线上应标明是哪个质元的振动曲线。

3.要求:应掌握,(1)由某时刻的波形曲线→画出另一时刻的波形曲线;(2)由某时刻的波形曲线→确定某些质元的振动趋势→画出这些质元的振动曲线;(3)由某质元的振动曲线→画出某时刻的波形曲线。

☆ 重要原则:不管是在波形曲线还是振动曲线上,同一质元在同一时刻的振动位移应相同 (可用此原则检验所画曲线是否正确)。

练习:1.已知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下图,(1)画出t +(T /4), t +(T /2), t +(3T /4)(2)在题图上用小箭 ξx (a)头示出a 、b 、c 、d 各质元的振动趋势,并 分别画出它们的振动曲线。

2.已知x =0处质元 的振动曲线如图,画出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设波沿+x 方向传播)。

四、波的特征量1.波长λ:两相邻同相点间的距离。

波长—也即波形曲线上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或 一个振动周期内波传过的距离。

2.波的频率ν :即媒质质点(元)的振动频率。

·波的频率—也指单位时间传过媒质中某点的 练习题用图ξt波的个数。

·通常情况下有波的频率ν = 波源的振动频率νs3.波速u :波速是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数值 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振动状态传播的距离。

·波速u 主要决定于媒质的性质和波的类型(横波、纵波)。

·因振动状态由相位决定,所以波速也就是相位传播的速度,称相速度(phase velocity)。

·要注意区分波速u和 媒质质元的振动速度 。

∂ξ ∂t五、横波和纵波横波(transverse wave):质元振动方向 ⊥ 波的传播方向纵波(longitudinal wave):质元振动方向 ‖波的传播方向演示:横波、纵波模型§2 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一、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也称波函数(wavefunction) 讨论:沿+x 方向传播的一维简谐波(波速u ,振动角频率为ω)假设:媒质无吸收(质元振幅均为A )x o 任一点p 参考点a 波速u写波的表达式用图已知:参考点a 的振动表达式为ξa (t ) = A cos(ωt + ϕa )求写:任一点p 的振动表达式比较:p 点和a 点的振动·其A 和 ω均各相同·但p 点比a 点相位落后 任一点p 的振动表达式为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 它即是任一点的振动表达式,反映任一点 (位置在x )在任一时刻t 的位移。

2π λ(x - d )★如果选 原点为参考点 (即d = 0), 且其 初相 ϕa 为零,则可得表达式为此情形下波的表达式还有几种形式:式中 ω 1 λ λ 2π u k = = 称作角波数(圆波数) 称作波数 (wave number)。

(angular wave number)练习:如果波沿- x方向传播,请写出波的表达式?二、一维简谐波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由ξ(x, t) =A cos(ωt -kx)从几方面讨论:1.固定x:如令x = x0,则波的表达式变为ξ(x0, t) = A cos(ωt - kx0)·即x0处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初相是-kx0),·由它画出的曲线是x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

2.固定t:如令t = t0,则波的表达式变为ξ(x, t0) =A cos(ωt0 -kx)·反映t 0时刻各不同x 处质元的位移状况。

·由它画出的曲线即t 0时刻的波形曲线。

3.如看定某一相位,即令(ωt - kx ) =常数(x ,t 均为变量),则此相位在不同时刻出现 于不同位置,它的传播速度(相速度) 可由上 式的微分得出为4.表达式也反映了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可以验证有 ξ(x +∆x , t +∆t ) = ξ(x , t )其中∆x = u ∆t 。

上式说明t 时刻x 处质元 的振动状态在t +∆t 时传到了x +∆x 处。

d x = u = d t ω k5.表达式还反映了波的时间、空间双重周期性。

(1)周期T代表了时间周期性·由质元运动看:每个质元振动周期为T ·由波形看:t时刻和t +T时刻的波形曲线完全重合。

(2)波长λ代表了空间周期性·由质元看:相隔λ的两点振动状态完全相同(同相点)。

·由波形看:波形在空间以λ为“周期”分布着。

λ称波的“空间周期”。

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周期性以相速u联系起来:=u =λTωk三、平面波和球面波1.波的几何描述·波线(wave line):沿波传播方向的射线。

·波面(wave surface):波在同一时刻到达的各点组成的面。

一个波面上各点是同时开始振动的,具有相同的相位,波面又称同相面。

·波前(波阵面) (wave front):最前沿的波面。

·平面波(plane wave):波面是一些平行平面的波。

·球面波(spherical wave):波面是一些同心球面(可以是球面的一部分)的波。

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波线 波面。

2.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若平面简谐波(plane simple harmonic wave) 沿+x 向传播,空间任一点p(x , y , z )的振动相 位只和x 与t 有关,而和它空间坐标无关。

前面讲的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就可以表示平面简谐波。

3.球面简谐波的表达式·设一各向同性的点波源,在各向同性媒质 中向四面八方发出球面波。

球面波平面波 波面和波线·各点的频率仍决定于波源,·但振幅和各点到波源的距离r 成反比(原因 见波的能量部分),其表达式为式中A 0为距波源r 0处的振幅。

§3 波动方程和波速本节对媒质的波动行为作动力学分析,导 出连续弹性媒质中波所遵守的运动微分方 程−波动方程(wave function)。

一、平面波波动方程A 0r 0 r 为r 处的振幅,随r 的增大而减小。

1.一般形式·此即沿x 向传播的平面波(不限于平面简谐 波)的动力学方程,等号右端项的系数即波 速u 的平方。

·前面所讲的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是此波动 方程的解(可用代入法检验)。

2.弹性绳上的横波·波动方程: ·波速: T -绳的初始张力 η-绳的线密度 3.固体棒中的纵波 η√ u = T ∂ t 2 ∂ x 2 ∂2ξ∂2ξ = T η·波动方程:·波速: Y -杨氏弹性模量 ρ -体密度 ·相应形变:长变4.固体中的横波·波动方程:·波速: G -切变模量 ∵ G <Y,固体中u 横波< u 纵波√u =G ρ∂2ξ ∂2ξ ∂ t 2 ∂ x 2= Y ρ ρ√u = Y = Y F S ∆ l l 0∂2ξ ∂2ξ ρ ∂ t 2∂ x 2 = G p 长变(拉、压)F 切F 切面积Sϕ固体的几种基本形变容变ppp 切变·相应形变:切变思考:如果发生地怎样的震感?5.流体中的声波·波动方程: ·波速: k -体积模量ρ0 -无声波时的流体密度 理想气体: ∂ t 2∂ x 2 ∂2ξ ∂2ξ = kρ0√u = k ρ0= G ϕF SγRT √u = μ家中的震感式中 μ−摩尔质量·相应形变:容变可见,波速取决于·媒质的性质(弹性和惯性,材料对不同 的形变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即表现出不同的弹性); ·波的类型(横波、纵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