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第十章社区问题与变迁共44页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10章 社区PPT课件
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同类型学相比显得更专业, 而且几乎毫无例外地关注城市环境的空间模 式。
1、古典人类生态学
❖ “芝加哥学派” ❖ 帕克——共生与竞争 ❖ 麦肯齐——中心化、集中化、隔离、入侵及
延续等区位过程;社区的四种类型。 ❖ 伯吉斯 ——同心圆模式 ❖ 霍伊特 ——扇形区位模式 ❖ 哈里斯和尤曼 ——多核心模式
❖ 第五,研究社区如何适应内外力量的作用并整合 其组成部分。
三、社会体系论
❖ 沃伦——社区次体系理论:把地方性社区作 为社会宏观体系的次体系。
❖ 作为宏观系统的节点的社区,其系统内外的 连接方式,分别为:垂直模式和水平模式。
❖ 社区的垂直模式是不同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 社区外系统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水平模 式是社区不同的社会单位和子系统相互之间 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类型学
❖ 迪尔凯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一种以共同的信仰、风俗习惯和仪式 等相似性为基础的社会联系。
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复杂劳
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秩序。 ❖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四种模式变量:情感
性与情感中立性;专一性与扩散性;特殊性 与普遍性;先赋与自致。
二、人类生态学
❖ 社区是一个综合型的社会单位,包含着一 整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 设施。
❖ 这些设施,如教育、卫生服务业、商业等, 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基本需要,是保证 社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社区的要素——社区意识
❖ 社区意识指居住在某一社区的人对于这个社 区有一种心理上的结合,亦即所谓归属感 。
第三节 社区的基本类型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 PPT
二、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 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类文明的发 展、成熟、衰退过程的循环而不是退化, 认为文化或文明可以向前发展,也可能衰 退,社会变迁是周期性重复。
• 德国史学家施本格勒:历史的发展是各自
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相继的反映。 •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 :历史就是人类不断 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过程,而挑战和反 应的多次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 迁。 • 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提出一定取向 的文化类型盛衰循环的学说,认为社会历 史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或循环
(四)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根据
人类对社会变迁的参与与控制 )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变迁离不开人的主观 创造。当然,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任意的, 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控制社会变迁,取决于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人类认 识能力也较低时,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式 参与社会变迁,这时的社会变迁是一个人类无意 识参与的自发的过程。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则 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参与和控制的社会变迁。
• 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社会冲突既是旧
的社会结构的破坏力,又是新的结构的创 造力,是变迁的直接原因。
• 科瑟的功能型冲突论,主张社会冲突既可
造成社会分化,又能促进社会的群际整合。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 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 变化会带来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 的变化。 3、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特征。 4、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总体上具有发展的特点, 即由低级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发展。
三、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
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系统的各部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功能联系,因而 社会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必然会带动其他部分 的相应变迁,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趋于平衡和 和谐。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变迁是缓慢而有序的, 始终朝着均衡和谐的状态运行。
社区概论网络课件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社区绿色可持续发 展。
人本化服务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 化的服务。
社会和谐共融
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共融,增强社区凝 聚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社区的结构与治理
社区的组织结构
社区组织类型
包括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等,各自承担不同的职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社区作为人们生活 和工作的场所,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措施
社区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环境,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广环保技术、提高居民 环保意识等。同时,还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REPORT
责和功能。
组织结构特点
各组织内部有一定的层级关系和分 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
组织间的关系
各组织间存在相互协作和制约的关 系,共同维护社区的秩序和稳定。
社区的管理体制
管理层级
通常分为居民自治、社区管理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等 层级,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方式
包括民主管理、行政管理、物业管理和志愿服务等多 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
管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社区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管 理策略和措施。
社区的治理模式
治理主体
包括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各主 体在治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治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各主体间的合 作和共同参与。
治理效果
通过多种方式评估治理效果,持续改进和完善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的著作《社区与社会》。
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现代社区的特征: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是聚落的承载体;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具有多种功能(基础功能是经济功能);社区伴随着农业社会发展而发展。
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地域要素(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动植物等)、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既是衡量社区规模的重要标志,又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的重要标志、组织要素、文化要素、心理要素(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物质要素。
社区的基本类型:(1)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组织形态等多元化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2)按照空间特征划分为:法定社区(行政社区,,国家对也基层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自然社区、专能社区(划分主要是以主导行业从业人数比例为标准)虚拟社区(具有人际互动的非地域性、匿名性等特点)(3)按照社区的层次进行划分:微型社区(人口数量少、地域面积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共同体;初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较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中型社区、大型社区、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最基本的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分为软控制和硬控制,社区所承担的社会控制权力主要是软控制)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社区发展的原则:民主过程原则(民主选举是社区民主的一个基本表现)全体参与原则(社区公众的参与是社区管理民主化的本质问题也是民主自治的基础)教育方法原则、广泛合作原则、自下而上原则、问题解决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和谐社区是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程序:自上而下,全民合作。
居民的需求能否得到可持续性满足,是判断一个社区是否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社区的重要标志。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区
第九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一、社区的含义将“社区”这个词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来研究的,起于德国的社会学家斐迪南德·滕尼斯(1855—1936)。
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最先使用了“社区”一词。
1933年,费孝通等人在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第一次将“community”这个英文词译成了“社区”,后来成了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综合国内外有关社区的界定,我们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区域。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1、一定数量的人口;2、一定的地域;3、特色的社区文化;4、社区意识;5、社区组织;6、社区生活设施。
三、社区的分类1、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划分:自然社区;法定社区2、按综合标准划分: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综合标准,是指同时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规模大小、组织特征,文化模式等标准进行分类。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
3、按社区的功能划分:专能社区;综合社区第二节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一、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二战以来由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
联合国以工业国家社区组织工作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发展中国家开展成人教育、合作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等方面的实践,于1955年正式提倡通过社区发展达成社会进步。
1、社区发展的目标2、社区发展的原则二、社区建设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首次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提出。
1998年,国务院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
社区建设大致应分为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类。
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社区环境和设施建设;(2)社区服务建设;(3)社区文明建设。
第三节虚拟社区一、含义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虚拟社区存在于电子网络空间;◆社区居民为网民;◆社区居民通过互动形成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会学概论 第十章 社区
三、农村社区的类型 (一)按从事的主要产业划分:农业社区、 渔业社区、牧业社区、林果业社区、工矿业 社区、狩猎业社区和综合社区。 (二)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为平原、滨 湖、沿海农村以及山村等不同的社区。 (三)按聚落形态划:散村、路村、街村、 沿河村、团村。 (四)按居民分布状态和村庄组成社区的形 式划分:散村社区、集村社区和集镇社区。 (五)按社区的发展水平划分:初级社区与
二、社区的构成因素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机构和设施 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社区的结构
1、社区的生态环境结构 社区生态环境结构的自然排列、组合、分布状况、社区地理 环境、资源和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社区中人们活动的主要 内容、生存方式、对服务的需求以及社区发展前途。 2、社区的人口结构 社区人口数量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职 业结构和阶层结构等对社区服务和管理直接影响。 3、社区的经济结构 社区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 构、所有制结构、交换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区 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社区资源结构等直接影响社区生 活和发展。 4、社区的区位结构 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排 列、组合、分布状况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的 正常发展 。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1、地域特征:具有更为广阔的地域,自然环境的 直接支配作用较强。 2、人口特征: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流动率小,居 民以农业为主要职业 。 3、经济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 林业、牧业、渔业等,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程度低于城市。 4、文化特征:在组织方面,重视血缘关系、家庭 关系、家族关系;在社会规范方面,传统取向,以 传统的道德、习俗来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在社会交往方面,与外界交往少,居民流 动性不大,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的文化色彩。 5、心理特征:趋于保守和情感型,地方观念重, 乡土观念浓,家庭至上及祖先崇拜。
社区概论课件
专业:11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的含义
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 活动区域。 社区管理的含义:社区管理是指一定的内部各种组织,为了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 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活动。
第三章:社区人口管理
社区地位
(一)政府和企业转出去的职能,需要社区去承担 (二)区域化的管理方法使管理工作的重心向社区转移 (三)社区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四)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地位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三节 社区管理的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社区的基层行政组织,承担着大量的城市管理任 务。其中包括社区治安、市容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民政福利等30多个方面100余个项目。 但是,由于法律和规章授予街道的行政权力很小,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的年龄偏大而文化程度又 偏低,再加上街道的财力不足,因此工作的难度较大,街道这一级再在管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 是超负荷的。
社区的类型
以社区的空间特征划分:1.法定社区;2.自然的社区;3.专能的社区 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因素为标准划分:1.传统社区;2.发展中社区;3.现代社区 以农村—城市边疆理论为标准划分:1.农村社区;2.城市社区;3.集镇社区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工作的建设与工作探索
社区概论第十章社区问题与变迁
推荐阅读书目
01
1蔡宏进社区原理台北:三民书局,1985
添加标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2黄纯斌城市社区管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添加标题
03
3梁启东社区发展研究报告沈阳:辽宁沈阳出版社,2002
一、变迁与过程
过程是指在较短暂时间内的动作或动态,这种动作或动态的范围通常是比较狭窄的,不至于使结构改变形式
变迁指的是较大范围、较长时间及较深程度的变动,往往到了改变结构方式的程度。两者之间有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
一、变迁与过程
社会过程的重要种类有:合作、冲突、竞争、调适(accommodation)及同化(assimilation)。 这些社会过程所涉及的时间及程度比之社会变迁相对较为短浅。 调适与同化似乎也具有社会变迁的性质,但其他的社会过程则往往是社会变迁的原因或后果。
二、社区变迁的含义
社区变迁是指社区由于时间和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局部性质或全部性质的改变。 局部变迁属于社区的小规模的变迁,不影响整体社区结构 全部性质的变迁属于大规模或者整体结构的变迁,也可以说是变化多端的社区变迁,这种变化会对社区所有成员的生产和社会产生影响。
三、社区问题与社区变迁的关系
一、社区变迁与问题的理论观点
2结构失衡及功能丧失的理论概念 列维(Marion J Levy ) 结构失序( dystructure ):是指社会结构的某一单位经过运作之后与其他单位或大结构之间失去良好的联结而失去或减少适应其他部门或大结构要求的能力
一、社区变迁与问题的理论观点
功能丧失(dysfunction):功能丧失是指社会体系或结构中的某一单位减低或丧失为其他单位实现功能的能力,因而形成了一种社会病态
社区概论
第四章1、社区的静态系统有哪些?(社区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社区的静态系统是指社区的静态结构,它是自然环境、人口、组织与文化共同组成的复合体。
社区的静态系统有社区的生态系统、社区的人口P42、社区的文化P58、社区的组织P52。
2、列举论述某个社区主要的静态系统是如何对这个社区产生作用的?在我小区的静态系统中主要有社区的生态系统,社区的人口,社区的文化,社区的组织这四个静态系统。
社区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区的生态平衡。
这个系统对我小区的还是产生很大作用的。
生态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小区的素质的高低。
生态平衡的发展能使我小区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人口是社区的第一要素,人是社区的第一要素。
社区的组织对社区产生很大作用的。
社区组织有街道,派出机构,服务机构以及居委会。
这些机构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本社区的人员的业余生活是否充实,以及显示出这些机构是否发挥了用处。
第六章1.农民工面临哪些社会问题?选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有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而关于农民工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全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从无到有、逐年增加。
各地在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把农民工社会救助作为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政府倡导、社会帮扶等有效途径,向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民工伸出援助之手,在大病医疗、意外伤害、法律诉讼、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了种种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农民工自己无力解决或难以解决的急难问题。
虽然目前缺乏全国农民工社会救助工作的统计数据,但是各地都把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初步纳入了当地社会救助的政策体系之中。
社区管理教学大纲
《社区管理》教学大纲编写人:倪云鸽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区管理Community Management课程号:40142920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 学分: 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面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随着基层社会管理由单位体制向社会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
本课程对社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下划线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社区概论(2学时)第一节社区的涵义和类型第二节社区的功能和地位第二章社区管理与社会发展(2学时)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涵义、内容和特征第二节社区管理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社区规划与管理目标设计(3学时)第一节社区管理组织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社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第四章社区管理组织机构(3学时)第一节街道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第二节物业管理公司第五章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2学时)第一节政治思想与法律素质第二节职业道德素质第六章社区文明的建设与管理(2学时)第一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第二节文明社区的创建和管理第七章社区文化管理(3学时)第一节社区的文化功能第二节社区文化的内容第八章知识经济与社区管理(3学时)第一节知识经济及其特征第二节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对现代社区管理活动的挑战第九章社区管理模式研究(4学时)第一节社区管理模式分类第二节中外社区管理模式比较第三节社区管理模式个案研究第十章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3学时)第一节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第二节管理内容的发展与创新第十一章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3学时)第一节社区管理绩效的概述第二节社区管理绩效的评估第十二章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2学时)第一节社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第二节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模式四、教材《社区管理概论》.陶铁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五、主要参考资料1.《城市社区管理》.吴开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侯钧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社区管理》.娄成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六、成绩评定期中小论文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课程讲义第一章社区概述一、社区的概念1、社区的定义:理论上,社区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
在我们国家城市里边,应该说自然的地理社区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在1949年以后,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城市治理中把一个个的相对独立的街道和居民区划分成一个个行政管理区域,在街道一级实行的是政府派出机关办事处,负责街道辖区的管理,在居民区一级实行的是居民自治管理的区域管理方式。
2、社区的要素:美国学者希拉里(Hillery,1955)和威尔士(Willis,1977)都曾经总结过社区定义的文献,提出了自己的社区定义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群、地域(或网络)、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二、社区的分类(一)根据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来对社区分类。
美国学者法林(Fellin,1995)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又称为功能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二)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而对社区的分类。
社会学家A. J. 亨特和G. D. 沙特斯根据居民认同感的程度,把社区分为四种类型:面对面的街区、具有共同感的邻里关系、标准社区(功能齐全的社区)、扩大了的社区(某个城区)。
(三)英国社会家德兰狄在《社区》一书中,把社区概念分为四种类型:地域社区、功能社区、想象的共同体、虚拟社区。
(四)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而对社区的分类根据社区中大家的居住方式和社区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来划定社区的界限,把社区分为传统老居民区、新建小区、单位家属院社区、城乡结合部外来移民居民区、部队驻区、行政驻区等第二节社区的功能一、社区功能的不同划分1、早期的美国社区学者桑德斯(Irwin T. Sanders)在1958年提出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包括商业服务、医药服务、教育服务、娱乐服务和交通服务等功能。
社区概论
案例:居民为何不合作?
《东方早报》 2005/1/18
2004年3月1日,实有人口数据库建设在上 海正式启动,近10个月来,数据库采集工 作过半,近日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15%高档小区居民成了不合作人群。而按 照上海市信息委的计划,2005年之前,上 海3410个居委会都将建立实有人口数据库。
三、社区的主要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有限社会)。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4、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 5、社区是不断变迁的。
四、社区与社会、行政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一)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社区是地区社会,是社会的缩影 2、区别: ⑴社会关系:差异性;共同性 ⑵地域性:注重;不注重 ⑶内联性:紧密;松散。 ⑷外联性:封闭、自给自足;开放,相互依存 ⑸功 能:明确、专门化;广泛 ⑹价值取向:单一;多元 ⑺地 位:感情和身份;理性和角色
二、社区概念的界定 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希特里(George A.Jr. Hillery)发现94种社区定义 1981年,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杨庆坤指出关于 社区的概念有140多种
夏学銮 :
组织论阶段(1887~1916),滕尼斯《社 区与社会》——麦基文《社区》,社区与 社会绝对对立 区域论阶段(1917~1974),麦基文《社 区》——桑德斯《社区论》,二者不对立, 社区被看作是人们在其中共同生活的区域。 综合论阶段(1975~至今):社区被看作既 是一个互动体系,又是一个发生冲突的场 所,还是一个行动的场所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 社区概述 4学时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社区管理的概念及其体制
社区管理中的政府行为 我国社区管理中的市场机制 社区服务 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
《社区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概论》是一门关于社区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发展、管理及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的基本知识,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二、课程目标具体化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社区的构成要素、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社区调查、分析、规划及实施社区建设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本课程内容包括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模块。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主题,如社区发展历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资源整合、社区文化建设等。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共计32学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社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实地考察、社区调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社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六、课程资源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PPT、视频资料、参考书籍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程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社区意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应继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社区概论
名词解释社区: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要素:社区要素是指那些构成社区的,或者说使其社区的基本要素。
社区结构:指社区各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
社区的区位结构: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区内各个部分和各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组合状况,社区的区位结构的形成受到社区主导型的功能和相应的活动性质的影响。
农村社区: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社区: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小城镇社区: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化:人的生活、行为和社会活动由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社会的渗透。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同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品牌社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它的存在和意义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城市性研究:所谓城市性研究是从城市环境对城市人格、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人类聚居对城市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来探寻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差别。
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
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情感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
而“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社会联合。
前者又可称为礼俗社会,后者又可称为法理社会。
(1)地区社区;(2)非地区社区,也称“精神社区”;(3)亲属社区。
2社区具有地域、人口、共同的文化和制度、凝聚力和归属感、公共服务设施等五大基本要素。
变化中的社区课件
城市规划调整涉及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布局等方面的调整。这些规划调整 对社区的发展方向、空间形态和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引发社区变化。
人口流动原因
就业机会变化
就业机会的变化可能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较多 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口流入,进而引发社区变化。
04 社区变化的未来展望
数字化社区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社区 将更加智能化,为居民提供更便
捷、更Hale Waihona Puke 效的服务。绿色环保理念融入
数字化社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更加 注重绿色环保理念,通过智能化 技术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
少环境污染。
人文关怀设计
数字化社区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设计,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居 民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
02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引发人口流动和社区变
化。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
则可能导致人口流出和社区衰落。
03
社会结构调整
社会结构调整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人口流动。例如,随
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
03 社区变化的应对策略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建立科学的社区治理体系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居 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多方参与 、共同治理。
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
通过社区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公共意识 、责任意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问题与变迁共45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பைடு நூலகம்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社会学概论 第十章 社区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1、地域特征:具有更为广阔的地域,自然环境的 直接支配作用较强。 2、人口特征: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流动率小,居 民以农业为主要职业 。 3、经济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 林业、牧业、渔业等,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程度低于城市。 4、文化特征:在组织方面,重视血缘关系、家庭 关系、家族关系;在社会规范方面,传统取向,以 传统的道德、习俗来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在社会交往方面,与外界交往少,居民流 动性不大,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的文化色彩。 5、心理特征:趋于保守和情感型,地方观念重, 乡土观念浓,家庭至上及祖先崇拜。
五、中国农村社区的变迁
经济结构由单一性变为多样性,并趋于
合理性 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农村居民的职业结构开始复杂化、多样 化 农村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第三节
城市社区
一、城市社区的涵义与特点 古代,“城”指帝王或一地之主居住的地方; “市”则指商品交易的场所。 唐代“城”和“市”合二为一。 社会学关于城市社区的界定:以大多数从事工商业 或其他非农产业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地域 生活共同体。 城市起源 :“防御说”;“市场说”;“综合说”。 城市社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 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3、凸显社区地域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特征 台湾社区研究学者徐震在对社区要素分析时,对社 区中包含的居民、地区、共同的关系、社区组织以 及社区意识等要素给予了具体的阐述,其中,共同 的关系及社区意识等功能性因素和地域性因素都得 到了强调。 我们的倾向: 社区: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 益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地域性的利益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烦的、不健全的乃至危及社区内人的安全或方便的词语 有关系。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影响社区的正常生活与发展, 往往也使社区产生许多麻烦。
• 狭义的社区问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的观察,主要是指
社会层面上的问题
• 社区变迁是指社区由于时间和相关因素的变化而
•1
• 帕森斯、霍曼斯及戴维斯
• 体系平衡(system equilibrium):指社会体系的
组织紧密,各单位的互动关系良好,彼此都能相 互实现功能的意思。
• 社会体系内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变动将引发其他单
位或部门之变动,最终会导致实现另一个体系平 衡的状态。
一、社区变迁与问题的理论观点
•2 • 列维(Marion J Levy ) • 结构失序( dystructure ):是指社会结构
• 超社区的变迁:是指变迁的范围不仅涉及社
区的全面且还涉及总体的社会变迁,社区 的变迁只是这种总体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这种变迁通常是很根本的,也是较重大的, 如爆发战争、外敌入侵、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化及工业化发展等的社区变迁都是属
三、变迁范围的性质
• 全社区的变迁:是指社区整体的变迁,这种变迁一
现象
• (3)变迁是无所谓好坏的自然过程
五、社区变迁的速度
• 社区变迁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 与过去变迁的速度比较 • 与其他社区或者国家进行比较 • 观察人们接受并适应变迁的速度 • 从历史来看,人类社会的变迁速度越来越
快,尤其是近20年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面 貌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
四、变迁方向的性质
• 变迁方向的性质 • 1 社区创造的物质越来越多,而自然却日趋减少 • 2 思想观念的世俗化过程〖 • 3 社区成员构成逐渐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 • 4 信仰上逐渐脱离传统的习俗而趋于高度的科学
性
四、变迁方向的性质
• 主观评价社区变迁的方向有三种观点 • (1)变迁是一种可喜的进步趋向 • (2)变迁是一种趋向退步或问题性的痛苦
• 变迁指的是较大范围、较长时间及较深程
度的变动,往往到了改变结构方式的程度。
一、变迁与过程
• 社会过程的重要种类有:合作、冲突、竞争、
调适(accommodation)及同化 (assimilation)。
• 这些社会过程所涉及的时间及程度比之社
会变迁相对较为短浅。
• 调适与同化似乎也具有社会变迁的性质,
方面可能与整体社会变迁相联系,是总体社会变 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该社区所独有的
• 局部社区变迁:是指社区结构的一部分或社区生活
的局部方面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影响整体 社会以及全社区的正常运转
• 这种引发变迁的事件不仅影响到社区的整体结构
及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响到社区之外的每
四、变迁方向的性质
的某一单位经过运作之后与其他单位或大 结构之间失去良好的联结而失去或减少适 应其他部门或大结构要求的能力
一、社区变迁与问题的理论观点
• 默顿(Robert K Merton) • 功能丧失(dysfunction):功能丧失是指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 • •
• 广义的社区问题是指社区中所有要素(elements)及各层
面(dimensions)或各事项(events)等方面产生的问题。 重要的因素、层面或事项可能包含自然的、外形的、空间 的、人口的、交通的、公共设施的、犯罪的、卫生的、信 仰的、政治的、社会组织的、文化的或娱乐的等。
• (一)社区的自然变迁方向 • 客观性角度社区变迁的主要趋向 • (1)社区财富逐渐由少而多的过程 • (2)思想观念上的逐渐世俗化过程 • (3)社区成员的构成逐渐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转
变
• (4)信仰上逐渐从较重习俗到较重科学 • (5)人际关系方面逐渐从初级关系变到次级关系。
这些重要的变迁方向牵涉到了社会价值、社会组 成分子性质、社会行为模式、社会信仰及社会关 系等重要的社会层面
发生的局部性质或全部性质的改变。
• 局部变迁属于社模或者整体结构的变迁,
也可以说是变化多端的社区变迁,这种变化会对 社区所有成员的生产和社会产生影响。
三、社区问题与社区变迁的关系
• 社区问题影响社区变迁 • 社区变迁也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形成与
• 短期性或暂时性的变动:是指在较短时间内
的摆动或变化。如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原 因引起的某些社区变动,包括地震、火灾、 停电、停水、风灾等。这种变动的出现与 消失都是迅速和短暂的,但是对社区的影 响可能是大的、也可能是小的。但无论怎
三、变迁范围的性质
• 从变迁涉及的范围看社区变迁分为:
超社区的变迁、全社区的变迁及社区内局
•1 • 社区内部自然变迁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部紧张所带
来的结果。
• 社区内部紧张因素一般可分为个人、文化及经济
三种层次的失序
• 2 有计划的变迁因素 • 社区内部的计划性变迁因素是指由负责或关心社
区事务与前途的个人或机构按计划促使社区变迁 的因素
第四节 社区变迁及其引发的问题
• • 社区变迁引发的问题
但其他的社会过程则往往是社会变迁的原
二、变迁的时间性质
• 按照时间的长短社区变迁:
长期趋势、循环变动及短期波动
• 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社区在
全部或部分的性质方面发生的,具有朝同 一方向变化的趋势。。
• 循环变动:意指变迁有一轨迹可循,经过一
段时间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的可能
二、变迁的时间性质
• 导致影响变迁与问题的因素各不相同 • 变迁与问题的性质不同 • • 社区变迁的潜力及实际的情形也有所不同 • 变迁所引发问题的性质也有差异
第三节 影响社区变迁的因素
• • 社区变迁的内在因素
一、社区变迁的外在因素
• • (1)自然环境 • (2)人口 • (3)人性 • (4)物质技术,
二、社区变迁的内在因素
变化
• 可以发展基本的社区理论,为目前广
泛开展的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实践的角度看,通过对社区变迁和问
题的探讨有利于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
第二节 社区变迁的性质
• • • • • •
一、变迁与过程
• 过程是指在较短暂时间内的动作或动态,
这种动作或动态的范围通常是比较狭窄的, 不至于使结构改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