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R通信系统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大纲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69f5763524de518964b7dc3.png)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学分:5总学时: 78适用专业: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支撑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及其合作企业培养从事GSM基站子系统运行维护岗位工作的发展性、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众所周知,GSM网络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最成熟的商用移动通信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GSM 网络的基站数量已超过36万,中国联通超过15万,仅重庆地区移动和联通公司的GSM系统基站数量超过15000个,基站运行维护人员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通过行业调研发现,目前从事GSM基站的维护人员数量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另外,目前的维护工程师不断转向网优工程师与软调工程师,无疑使得GSM基站维护人员更加紧缺。
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院通信技术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通信行业建设发展需要的,主要面向重庆及西南地区,从事通信系统设备生产、现场安装、开局和维护的发展性、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是支撑通信技术专业定位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2.设计思路本课程团队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思路,邀请企业联盟的专家进行座谈,深入中兴通讯有限责任公司、爱立信重庆分公司、重庆菲斯特通信网络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永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39家从事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企业进行调研,收集行业企业中从事GSM基站系统运行和维护相关工作岗位,从而得到“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3.学习情境根据选取原则,结合真实设备,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采用模块化结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和技能为3大模块,教学内容的选取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系统建立”、“系统管理”、“系统维护”3大模块,即涵盖了从事GSM基站系统运行和维护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也遵循了由浅入深、以及工作过程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GSM-R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
![《GSM-R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5e7dab14e852458fb5773.png)
观的理解 MSC、VLR、HLR 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同时还要简要介绍网络管理子系统的 组成和功能。在回顾系统组成的基础上,介绍组成单元间接口的协议组成。 时间安排:
1.考勤:4 分钟; 2.回顾上一节内容,导入本节内容:6 分钟; 3.NSS 系统结构与功能:50 分钟; 4.OSS 系统功能及部分接口协议:35 分钟; 5.课堂小节及下节内容预习:5 分钟。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 作业:无
2.5 系统评价指标
目 的 要 求
1.了解语音不连续传输技术; 2.了解语音编码技术和加/解密技术; 3.理解 GSM-R 系统评价指标频谱效率的含义。
授 课 顺 序 第四讲
教 学 内 容 要 点
主要内容: 1.语音不连续传输(DTX)技术作用:降低干扰和电耗; 2.GSM-R 语音编码方案:RPE-LTP-LPC(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线性预测编码); 3.加密、解密技术:A3 算法与 A5 算法; 4.频谱效率作为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一个指标,如何进行解释。
参考书:《铁路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课 后 分 析
5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案(GSM-R 技术及应用 32 学时)
授课日期
班级
第 3 章 GSM-R 功能 课 题 3.4 GSM-R 补充业务
3.5 GSM-R 在特路中的十大功能应用
目 的 1.理解 GSM-R 中的 12 项补充业务; 要 2.掌握十大功能应用; 求
学 用的概念及干扰的内容;随后介绍无线电波中的一些特性。
思 时间安排:
路
1.无线通信知识掌握程度了解:5 分钟;
与
2.蜂窝系统基本概念,频率复用,干扰与防护:40 分钟;
教
3.频率分配、重叠区设定部分:30 分钟;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学习指南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45a575ac5da50e2524d7f55.png)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学习指南学习情境一:夯实GSM理论基础本学习情境共设置了5个任务,共12个学时,每个任务2—4学时。
任务设置如下:1.认识GSM移动通信系统(2学时)2.GSM系统信道及其应用(2学时)3.解析GSM系统帧结构(2学时)4.GSM空中接口关键技术(2学时)5.GSM移动性管理(4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GSM系统网络组成结构及各部分功能;逻辑信道的功能及特点;GSM系统频率规划的目的;复帧、超帧、超高帧的组成结构;跳频技术等。
2.熟知GSM系统MS小区选择流程、功率控制原理及过程、位置更新流程、各种越区切换流程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GSM系统网络组成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2. GSM系统逻辑信道的分类与作用。
3.GSM系统频率资源的划分及划分目的。
4.GSM系统复帧、超帧、超高帧的组成结构。
5.GSM控制信道复帧、业务信道复帧的帧结构。
6.跳频技术。
7.功率控制技术。
8.位置更新流程。
9.越区切换流程。
难点:1. 帧的概念。
2. GSM信道在通信中的应用。
3. GSM系统信道映射与组合。
4. 基带跳频与射频跳频原理。
5. 功率控制过程。
6. 不同MSC间越区切换流程。
三、学习建议:1.首先熟记各个逻辑信道的名称,在进行切换流程分析、通话流程分析、位置更新流程分析时,将每个流程所使用的信道与流程对应,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各个信道的功能。
2.熟记GSM实际的频率使用表。
3.需要充分理解位置更新及越区切换的作用及区别,熟悉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动作,需要对流程进行记忆。
四、主要学习内容(一)GSM网络组成结构及功能1.GSM网络结构主要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 、网络子系统(NSS) 、操作子系统OMS四部分组成。
网络子系统(NSS) 主要包括MSC、HLR、VLR、AUC、EIR。
2.GSM系统各功能实体间连接接口协议主要包括Sm接口、Um接口、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E接口、F接口、G接口。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二)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二)](https://img.taocdn.com/s3/m/925e517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二)
1. 什么是GSM-R系统?
- GSM-R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铁路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它基于GSM技术并进行了特殊的优化和适配,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覆盖率
等特点。
2. GSM-R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 GSM-R系统由基站子系统、移动台子系统、操作和维护子系统、传输子系统等组成。
其中,基站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机,
移动台子系统包括列车移动台和车站移动台,操作和维护子系统包括
操作和维护中心和操作和维护终端,传输子系统包括传输网络和传输
设备。
3. GSM-R系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 GSM-R系统主要应用于铁路通信领域,包括列车调度、列车运行控制、列车安全监控、列车乘务员通信、列车乘客通信等方面。
4. GSM-R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 GSM-R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设备巡检、故障排除、软件升级、数据备份、性能监测等方面。
其中,设备巡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故障排除是保证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升级是保证系统功能完善
的重要手段,数据备份是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的必要措施,性能监测是
保证系统性能优化的重要方法。
5. GSM-R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 GSM-R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
数字化是指将GSM-R系统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型,实现更高的通信质
量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网络化是指将GSM-R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进
行融合,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化是指将GSM-R系统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智能的列车调度和运行控制。
第六章 (4)(第一课)
![第六章 (4)(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7adb6555f0e7cd1842536fa.png)
起呼后通话正常(双方都能听到话音),当发生跨Bsc间切 换,立即出现双向无声,双方都听不到语音,听到的是自己 的回音,当再次发生跨Bsc间切换后,双方又都能听到语 音,又能正常通话。
通过现场测试,Msc侧人员跟踪A口时隙,最终确定问 题:A口有3条Pcm链路被自环而导致。影响近90条话路。
断电后通过按压电缆接头的方法,也可 以排除因接触不良所产生的故障。
6.2.2 故障分析与定位的常用方法
6.对比法和互换法:
对比法是将可能发生故障的单板与系统 中处于相似地位正常运行的单板(如多模块 中的相同槽位的单板)进行比较,例如运行 状态、跳线或连接线的比较。通过比较,可 以判定单板是否发生了故障。
6.2.4 无线网络常见问题原因
7.MSC部分 硬件方面:单板(DT、网板NET)故障或与背板接 触不良,背板或槽位坏。连线损坏或接触问题。HW 线缆异常。 软件方面:出局中继的数据配置错误。 接续数据错误。 8.手机部分 对于个别手机存在的单通或杂音情况,也有可能是手 机本身的问题。手机质量差,会引起接收灵敏度偏低, 导致通话质量差。
3.天馈方面 接错、驻波比异常、接头连接不紧
6.2.4 无线网络常见问题原因
4.Abis口部分 接头以及接头连线的端口质量、传输线路的误码等 原因。共用Abis口传输时,部分时隙故障或者配置错 误。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等对于线路的干扰 5.BSC部分 硬件方面:TIC至A口之间所有单板及连线、电阻 匹配问题。 软件方面:内部接续时隙数据错误(如误删除,删 除方法不正确)。
6.2.5 故障处理案例
2.案例2:杂音案例 故障现象:用户投诉有杂音现象 故障分析与处理:通过测试发现局内通
《通信线路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高职)
![《通信线路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高职)](https://img.taocdn.com/s3/m/e890cf1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2.png)
《通信线路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通信线路应用与维护》是高职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针对通信类现场综合维护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通信线路维护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缆线路应用与维护、对称电缆线路应用与维护、同轴电缆线路应用与维护及通信系统综合应用与维护的专业技能,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通信工岗位线务维护的职业能力要求,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3.课程要求此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通信技术工人,让他们熟知常用通信线缆类型,能熟练使用光功率计、光源、OTDR 等检测设备对光线路测试,会熟练使用熔接机对光纤线路进行接续。
同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光纤的结构、分类与型号;(2)掌握光缆的结构、分类和型号;(3)掌握对称电缆的结构、分类、色谱;(4)掌握同轴电缆的结构、分类和型号;(5)熟悉常用的网线制作、测试工具;(6)熟悉光缆开剥、光纤切割等工具;2.能力目标(1)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线的制作与测试;(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话线的制作与测试;(3)能使用开剥刀等工具完成光缆的开剥;(4)能使用熔接机按照参数要求完成光纤的接续;(5)能使用光源、光功率计准确完成光纤、光缆的参数测试;(6)能使用OTDR 准确测量光纤长度和传输损耗值;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循工程规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GSM—R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状态维护
![GSM—R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状态维护](https://img.taocdn.com/s3/m/dd43bdd66137ee06eff91859.png)
GSM—R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状态维护摘要本文从GSM-R系统本身的结构出发,对工作流程和特征做出了必要说明,而后从日常运营角度,对该通信系统的维护和分析手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GSM-R;通信;原理;维护铁路移动通讯系统(GSM-R,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 Railways),从本质上看是GSM技术在铁路工作环境中的应用。
GSM-R技术的这种独特的应用环境,决定了它在铁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因此必须承担起铁路工作环境所赋予它的相应职能。
以安全需求为首的通信职能,对于GSM-R 网络的稳定性而言提出了相比常规GSM网络更高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GSM-R 的维护工作才更需要得到重视。
1 GSM-R系统工作特征想要针对GSM-R通信系统做出有效的维护工作,首先应当对其自身的结构做出必要了解。
对于一个典型的GSM-R通信系统而言,基本上由网络子系统(NSS,Network Sub-System)、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运行与支持子系统(OSS,Operation-Support System)和终端设备(MS,Mobile Station)四个部分构成,其典型的结构以及互联状况参见图1。
在GSM-R系统中,BSS部分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负责将MS传输上来的信号经由BTS实现无线通信中继,并交由BSC处理和实现区域内的无线电资源管理与移动性管理等相关职能。
NSS部分的主要职责则在于面向用户数据、移动性以及网络连接等方面实现管理,而OSS则需要实现整个GSM-R系统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负责实现通信系统的可控性和易用性等目标。
2 GSM-R通信系统的维护手段为了确保GSM-R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过稳定的发挥其作用,实现应有职责,就必须切实依据GSM-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提出相应的维护对策,确保能够在故障发生之前对其实现有效排除,提升系统的健康水平。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课件第四章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课件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a1285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f.png)
4.1 GSM-R的主要接口与协议 4.2 GSM-R空中接口物理层
4.2.1 GSM-R的帧结构 4.2.2 GSM-R信道 4.2.3 时隙格式 4.3 GSM-R 空中接口Um无线接口层 4.3.1 无线资源管理 4.3.2 移动性管理 4.3.3 连接管理 4.4 呼叫处理流程 4.5 GSM-R的用户数据
4.2.3 时隙格式
TDMA信道上一个时隙中的信息格式称为突发脉 冲序列。因为在特定突发脉冲上发送的消息内容 不同,也就决定了它们格式的不同。GSM-R系统 中,每帧含 8 个时隙,时隙的宽度为 0.577 ms, 其中包含156.25 bit。时分多址(TDMA)信道上 一个时隙中的信息格式称为突发脉冲序列;
第二层是LAPDm协议:标准的HDLC过程,包括 无线信令链路(RSL)和操作与维护链路(OML);
第三层应用协议,包括无线子系统管理(RSM) 和操作与维护过程(O&M)。
4.1 GSM-R的主要接口与协议
3. Ater接口协议 Ater接口位于处理BSC和TRAU之间。它的特
性包括:以1.544Mbit/s或者2.048Mbit/s的速率物 理接入,并携带以下的消息:
特性是:完全标准化,即任何厂商的设备可以互 连。
第一层:为64kbit/s信令数据链路定义物理特 性;
第二层:通过提供差错检测和纠正,信令链 路校正和差错监控来确保安全;
第三层:确保信令消息通过网络以正确的序 列且无丢失的传送,即使在连接失败的情况下, 也能将信令消息复制出来并再次进行连接。
4.1 GSM-R的主要接口与协议
4.2.2 GSM-R信道
③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在移动台和基站之 间,需要周期性地传输一些信息。SACCH是双向的 点对点控制信道。SACCH可与一个业务信道TCH或 一个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联用。在上行方向, 传递MS接收到的当前服务小区已经相邻小区的信号 的测试报告,以及链路质量的报告,这对MS的切换 而言相当重要,BSC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把它切 换到哪个小区上去。在下行方向,它传递功率控制 和定时信息。
铁路GSM-R系统维护规则讲稿
![铁路GSM-R系统维护规则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336ffa941ea76e58fa04c9.png)
一.技术管理篇
2.维修管理
2.1.2 设备大修: (1)超过使用年限; (2)使用年限以内,但设备容量达不到业务要求。 (3)使用年限以内,但由于设备制式淘汰、元器件及 配线老化、机械强度不足、电气性能指标劣化,以致造 系统质量下降,不能满足运输生产需要,而正常维修又 无法解决时,应进行大修。 (4)使用年限以内,国家和铁道部通信主管部门明令 禁止使用的制式、频率; (5)使用年限以内,设备陈旧,维修配件没有来源, 而又没有替代器件,不能保证使用,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一.技术管理篇
2 .维修管理
2.4 备品备件管理
1.移动交换子系统、智能网子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子系统设备、基站控制器的重要板件如主控板、电源板、 业务处理板等板卡每套设备至少应有1块备板。已经1+1 热备份的板卡备用数量可适当减少。
2.BTS重要板卡如载频板、主控板、合路器等备份板卡、 直放站近端机重要板卡应不少于实际运用数量的10%, 系统设备中已冗余备份的板卡,其备份比例可以适当降 低;直放站远端机备机数量不少于本线路配置数量的 10%,不足一台按一台配备。
一.技术管理篇
2 .维修管理
2.1.7GSM-R设备维修包括日常维护、集中检修、 重点整治。
日常维护:是预防和消除故障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快速处理的经常性维护作业,包括定期对GSM-R系统 进行巡检、网络质量分析和数据备份等日常操作,通过 性能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网络隐患,随时排除故障,确 保通信畅通。 集中检修:指恢复、改善与提高设备强度和性能,且技 术性较强的专业维护作业,包括重要设备的主备用倒换 测试,系统性能测试调整等。 重点整治:指对网络和设备存在的重大隐患(如大范围 运行指标劣化等)进行专题解决,或通过重点整治,解决 重大网络隐患,确保运输安全。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一)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0ce5713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f.png)
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教程电子讲义电子教案 (一)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是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为铁路行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无线通信服务。
为了更好地掌握GSM-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课件、教学教案和讲义。
一、课件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的课件应该包括系统概述、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运行原理、通信协议、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安全保障等多个部分。
其中,系统概述介绍了GSM-R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发展历程,系统组成介绍了GSM-R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系统架构介绍了GSM-R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运行原理详细讲解了GSM-R系统的信令和语音传输过程,通信协议介绍了GSM-R系统的各种通信协议和信令协议,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了GSM-R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安全保障介绍了GSM-R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教学教案针对不同的学员,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评估方法等多个部分。
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教学时间是教学的具体时间安排,评估方法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
三、讲义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的讲义应该包括系统概述、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运行原理、通信协议、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安全保障等多个部分。
讲义应该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和心理规律。
综上所述,一套完整的GSM-R系统维护与应用课件、教学教案和讲义是学习和掌握GSM-R系统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的必要前提,是铁路行业人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移动通信组网与维护》课程标准
![《移动通信组网与维护》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ad756ea58da0116d174932.png)
移动通信组网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组网与维护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开设学期:第2学年,第1学期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移动通信组网与维护》是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移动通信系统工程、移动通信设备调测、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及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竞争、安全、责任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训导和养成。
通过学习,为今后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形教学方式,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对应的岗位标准为依据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同时,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教、学、做结合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在真实情景或模拟真实情景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每一个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在完成了数个任务的基础上,再拓展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贯穿职业素质、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相应岗位的综合工作能力的目标。
三、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移动通信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掌握GSM/CDMA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掌握3G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掌握无线网络勘察、网络优化的基本方法;掌握硬件和模块的安装、连接、配置的方法;掌握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方法;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维护方法。
2.能力目标能组织移动通信系统工程,并具有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的能力;能从事无线网络的勘察工作,具有编制工程勘察文档的能力;熟悉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单板功能及接口;具有移动通信设备硬件安装及测试的能力;能进行移动通信管理软件的基本安装,具有对系统设备及相关链路进行配置的能力;能从事无线侧设备进行常规的维护及管理工作;能了解网络优化的内容及其流程,能协助完成相关简单工作;具有一定的对现网的改造能力,能把握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具有对相关技术文档资料进行整理与记录的能力。
第12讲GSM-R通信系统--GSM-R业务及应用教材
![第12讲GSM-R通信系统--GSM-R业务及应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89ef67cf7ec4afe04a1df8e.png)
铁路沿线地面设备过多---投资高,维护成本大 地面向列车传送信息的信息量不足 实时性不够 车地之间不能实现双向通信
33
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
解决方案
尽量减少地面设备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来实现车地之间的双向、大容量、实
(1)功能寻址(FA)
• 功能寻址是GSM-R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允许主叫用户通过功
能号码来识别功能和应用。功能号识别的是用户使用的功能, 而不是用户终端的号码。例如,一个特定的功能号代表的是 特定列车上的一个司机,而不是机车上的无线电话号码。
FA(功能寻址)
典型应用: 调度员 → 司机
智能网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日历
![《GSM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日历](https://img.taocdn.com/s3/m/89caf587d5bbfd0a79567355.png)
2
理实一体
SCU与RMU硬件配置
3
9
2
理实一体
4
10
2
理实一体
网交换和时钟层框配置
2
2
11
2
理实一体
A接口配置
2
2
12
2
理实一体
Abis接口配置
2
2
完成任务汇报单
5
13
2
理实一体
BSC(V2.0)背板结构及连线安装
2
14
2
讲授
BSC内部信号流程
2
1
写信号流程
15
2
理实一体
BSC后台开局综合实训
2
完成任务汇报单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表
周次
课次
本次学时
授课方式
授课内容
任务学时
课外作业
备注
1
1
2
讲授
认识GSM移动通信系统
2
2
2
2
讲授
GSM系统信道及其应用
2
3
2
讲授
解析GSM系统帧结构
2
2
写小论文
2
4
2
讲授
GSM空中接口关键技术
2
5
2
讲授
GSM移动性管理
4
3
写小论文
6
2
讲授
3
7
2
讲授
熟悉BSC硬件总体结构及功能
3
2
制作PPT
4
2
完成任务汇报单
32
2
理实一体
33
2
理实一体
基站维护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R通信系统维护》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铁道通信课程编码:TC1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84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铁道通信与信息化专业的铁道通信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内外铁路/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的大力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主要学习通信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分析;GSM-R基本原理及系统性能指标分析;GSM-R业务网络结构及业务应用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GSM-R通信中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熟悉GSM-R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建立通信系统的概念,并了解提高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维护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移动通信设备的识别及使用;
(2)学会利用移动通信原理对小区进行设计与规划;
(3)学会使用移动基站的相关维护设备,掌握移动基站中的关键技术。
2.社会能力目标
本课程尽力培养学生:
(1)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风貌;
(2)灵活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3.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的实现方法;
(2)熟悉移动通信技术的组网技术、GSM-R网络系统、移动基站技术、CDMA网络以及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3)了解GSM-R系统中移动基站的运作机制,掌握移动基站的关键技术。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让学生学习了通信系统、信源编译码、信道特性、同步等知识点,具备通信技术基础相关知识应用与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习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通用通信和专用通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现行几种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移动通信行业的相关工作。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为学生完成后续《通信综合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
使学生掌握国内广泛应用GSM 和IS-95 两种典型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及其LTE关键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根据课程目标和能力要求,分成8个项目,其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教材选取遵循“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
(1)适用。
教材要以铁路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符合铁路通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实用。
教材应以应用知识为主线,按实际所需知识组织编写内容。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便于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
符合高职网络专业学生特点。
(3)够用。
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铁路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推荐教材
沈瑞琴主编.《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3. 推荐参考书
(1)庞高荣等主编.《高速铁路GSM-R通信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卜爱琴主编.《数字传输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六、教师要求
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对通信系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GSM-R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备应用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3.能使用相关通信技术进行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建设;
4.应具备一定的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能力。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该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多媒体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结果。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该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的比例为5:5。
理论部分考核学生对案例教学中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实践部分考核学生对教学案例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项目实训的设计能力。
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方式见表2。
表2《GSM-R通信系统维护》课程考核方式
2. 课程考核标准
项目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项目(期中考核、期末考核)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