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方歌括
清代的民间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乾隆年间后期,民间印刷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时的民间印刷,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印刷的规模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二是印刷业的分布更为广泛,民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及主要城市;三是古代发展的各种印刷方法,如雕版、木活字版、铜活字版、泥活字版等,都有所采用。
套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印刷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清代早期的民间印刷,其内容多为古代经、史、子、集等典籍,或训、诂考据等著作。
由于清初的文字狱,使民间印刷业多不敢印刷当代的著作。
最为稳妥的是翻印“殿本”书,因为政府也提倡民间对殿本的翻印。
因此这时期的民间印刷内容较为单一。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放宽,民间印刷业不但数量大增,而且印刷的品种也突破了经史子集的内容,戏曲、小说等民间出版物大量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业,仍以江浙一带最为发达。
这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自宋、元、明以来,一直是印刷业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历史的久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刻版能手,再加上纸、墨、版等印刷材料丰富,书籍的销售通畅,使这里的印刷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乾隆以后,江西、广东的印刷业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印刷的重要地区。
到了清代的中期,两湖一带的印刷业也发展起来。
自乾隆年间,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印刷作坊林立,书市遍及城区。
二、北京的民间印刷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开始出现了民间印刷业,但其规模一直不大。
到了明代,随着政府印刷的大规模发展,才有了很快的发展,但还比不上江浙一代的一些城市。
北京是清代政府所在地,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图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书铺林立,仅琉璃厂一带就有一百多家,隆福寺街也是京都书肆繁集之处。
有的以贩卖为主,有的兼作雕版印刷发行。
如老二酉堂、聚珍堂、善成堂、文成堂、文宝堂、荣禄堂、文锦堂、文贵堂、文友堂、翰文斋等,都是刻印兼发行的。
所刻书大部分是村塾采用的《五经》、《四书》和启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七言杂字》以及初学书写临摹的字帖等。
《金匮方歌括》原文(建议反复记背)
《金匮方歌括》原文(建议反复记背)金匮方歌括作者/清·陈修园•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仗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医方集解》清·汪昂《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全生指迷方》宋·王贶《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千金宝要》唐·孙思邈《博济方》宋·王衮《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史载之方》宋·史堪《名医别录》晋·陶弘景《回生集》清·陈杰《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大小诸证方论》明·傅青主《奇效简便良方》清·丁尧臣《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小品方》晋·陈延之《急救便方》清·文晟《急救良方》明·张时彻《惠直堂经验方》清·陶承熹《时方妙用》清·陈念祖《时方歌括》清·陈修园《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汤头歌诀》清·汪昂《洪氏集验方》宋·洪遵《济世神验良方》清·佚名《炮炙全书》·《炮炙大法》明·缪希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元·李东垣《神仙济世良方》清·南极老人《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经验丹方汇编》清·钱峻《经验奇方》清·刘一明《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苏沈良方》宋·沈括《药性切用》·佚名《药鉴》明·杜文燮《要药分剂》清·沈金鳌《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集验方》宋·洪氏《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学所《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串雅内外编》·《仁术便览》·《全生指迷方》·《医心方》·《医方简义》·《医方考》·《医方集宜》·《医方集解》·《千金宝要》·《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华佗神方》·《博济方》·《卫生易简方》·《古今名医方论》·《古方汇精》·《史载之方》·《名医别录》·《回生集》·《圣济总录》·《外台秘要方》·《外治寿世方》·《大小诸证方论》·《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奇效简便良方》·《奇效良方》·《奇方类编》·《妇人大全良方》·《小品方》·《急救便方》·。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集注
二、济生肾气丸,宋《济生方》卷四方。又名加味肾气丸,资生肾气丸。处方: 炮附子二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一两面 三刀,官司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半两。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功能“被肾温阳,得水退肿,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近代也用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 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载本方,名资生肾气丸。治肾虚脾弱, 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处方: 熟地黄四两,白茯苓三两,牡丹皮一两,泽泻一两,千山药一两,车前子一两, 附子一钱。 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集注一:明·李中梓曰:“经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主水, 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 肺、肾者,盖脾主运行,肺主气化,肾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 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 经也。然其治法,有内、外、上、下、虚、实,不可不辩也。在外则肿,神佑丸 证也。在下则小便闭,沉香琥珀丸、疏凿饮子证也。” 集注二:明·张介宾曰:“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之真水。山茱萸、肉 桂,附子,以化阴中之真气。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以利阴中之滞。能使 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治虚水方,更无有出其右者。 然当因此扩充,随证加减。若其人因大病之后,脾气大虚而病水肿者,服此虽无 所碍,终不见效,每熟计之,脾气大伤,诚非肾药之所能治。专用是中汤一两, 加茯苓一两。命火为衰者,加附子;两足冷者,加肉桂;腹胀甚者。加厚朴。三 大剂而足胫渐消,十余剂而腹胀退。凡治中年之后脾肾虚寒者,悉用此法。盖气 虚者,不可复行气;肾虚者,不可复行水;肾虚者,不可专利水。温补即所以化 气。塞因塞用之妙。顾在用之者何如耳。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199名主要医家的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1.无名氏:《黄帝内经》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2.张机:《伤寒杂病论》3.华佗:《中藏经》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王叔和:《脉经》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葛洪:《肘后备急方》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1.雷敩:《雷公炮灸论》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1.苏静:《新修本草》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3.孟诜:《食疗本草》4.陈藏器:《本草拾遗》5.王焘:《外台秘要》6.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玄珠密语》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昝殷:《经效产宝》9.无名氏:《颅囟经》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凝:《疑狱集》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4.韩祗和:《伤寒微旨》5.董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脚气治法总要》《旅舍备要方》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疏钞》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0.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1.太医院:《圣济总录》12.寇宗奭:《本草衍义》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14.刘昉:《幼幼新书》15.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郭雍:《伤寒补亡论》17.张杲:《医说》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21.施发:《察病指南》22.宋慈:《洗冤录》23.严用和:《济生方》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伤寒直格》《脉因证治》3.张元素:《珍珠囊》《医学起源》《洁古家珍》4.张从正:《儒门事亲》5.李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1.王好古:《汤液本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论萃英》2.齐德之:《外科精义》3.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麻疹全书》4.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6.罗天益:《卫生宝鉴》7.朱震亨:《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局方发挥》8.葛乾孙:《十药神书》9.王履:《医经溯洄集》10.倪维德:《原机启微》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1.刘纯:《伤寒治例》《玉机微义》2.朱橚:《普济方》《救荒本草》3.戴思恭:《证治要诀》4.王纶:《本草集要》《明医杂著》《医论问答》5.王九思:《难经集注》6.李濂:《医史》7.虞搏:《医学正传》8.汪机:《石山医案》《续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针灸问对》《医学原理》《外科理例》《痘治理辨》《运气易览》9.薛己:《本草约言》《明医杂著注》《内科摘要》《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保婴金镜录》《保婴撮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外科精要注》《外科枢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10.高武:《针灸聚英》11.江瓘:《名医类案》12.万全:《万氏女科》《幼科发挥》《痘疹心法》13.沈之问:《解围元薮》14.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15.李?梃:《医学入门》16.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17.楼英:《医学纲目》18.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19.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20.吴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集》2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22.杨继洲:《针灸大战》23.王肯堂:《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4.申斗垣:《外科启玄》25.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26.龚廷贤:《寿世保元》27.刘裕德:《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28.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炮制大法》29.陈实功:《外科正宗》30.赵献可:《医贯》31.武之望:《济阴纲目》32.张介宾:《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33.陈司成:《霉疮秘录》34.胡慎柔:《慎柔五书》35.孙文胤:《丹台玉案》36.吴有性:《瘟疫论》37.李中梓:《内经知要》《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医宗必读》《病机沙篆》《诊家正眼》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1.喻昌:《寓意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伤寒尚论后篇》《医门法律》2.傅允科:《审视瑶函》3.张遂辰:《伤寒论参注》4.汪绮石:《理虚元鉴》5.祁坤:《外科大成》6.张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千金方衍义》《本经逢源》《诊宗三昧》《张氏医通》7.张倬:《金针开内障论》8.张登:《伤寒舌鉴》9.程知:《伤寒经注》《医经理解》10.柯琴:《伤寒来苏集》11.程应旄:《医经句侧》《伤寒论后条辨》12.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经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印宗》《金匮要略注》《吕山堂类辨》13.罗美:《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14.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15.汪昂:《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诀》《本草易读》16.周扬俊:《伤寒论三注》《温热暑疫全书》17.李用粹:《证治汇补》18.吕留良:《东庄医案》19.肖壎:《女科经论》20.高士宗:《素问直解》21.王宏翰:《古今医史》22.张睿:《修事指南》23.钱潢:《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24.张锡驹:《伤寒论直解》25.沈颋:《病机汇论》26.马俶:《印机草》27.函斋居士:《达生篇》28.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29.戴天章:《广温疫论》30.林之翰:《四诊抉微》31.高鼓峰:《医家心法》《四明医案》3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3.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医学续记》《金匮翼》《静香楼医案》34.姜礼:《风痨臌膈四大证治》35.程国彭:《医学心语》36.王惟德:《外科证治全生集》37.吴谦:《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38.叶桂:《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刊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幼科要略》39.陈复正:《幼幼集成》40.黄元御:《素灵微蕴》《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长沙要解》《玉楸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41.薛雪:《温热条辨》《医经原旨》42.吴仪洛:《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伤寒分经》43.张宗良:《喉科指掌》44.徐大椿:《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论类方》《医学源流论》《医贯砭》《洄溪医案》《兰台轨范》《脉诀启悟注释》《伤寒约编》《洄溪脉学》《六经病解》45.沈又彭:《医经读》《伤寒杂病论读》《女科辑要》46.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串雅内编》《串雅外编》47.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柳州医话》48.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49.余震:《古今医案按》50.余霖:《疫疹一得》51.吴瑭:《温病条辨》52.陈念祖:《神农本草经读》《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诀》《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伤寒真方歌括》《景岳新方砭》《时方歌括》《时方妙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女科要旨》《十药神书注解》53.陈耕道:《疫痧草》54.朱翔宇:《喉证全科紫珍集》55.钱秀昌:《伤科补要》56.王学权:《重庆堂随笔》57.顾锡:《银海指南》58.胡廷光:《伤寒汇纂》59.章楠:《医论》60.傅山:《傅青主女科》61.张琦:《素问释义》62.王清任:《医林改错》63.郑梅涧:《重楼玉钥》64.林佩琴:《类证治裁》65.陈定泰:《医谈传真》66.鲍相璈:《验方新编》67.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68.王泰林:《医学刍言》《西溪书屋夜话录》《医方证治汇编》69.王士雄:《温热经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70.陆定圃:《冷庐医话》71.石寿棠:《医原》72.费伯雄:《医醇賸义》《医方论》73.吴师机:《理瀹骈文》74.包诚:《伤寒审证表》75.夏春农:《疫喉浅论》76.赵彦辉:《存存斋医话稿》77.李纪方:《白喉全生集》78.雷丰:《时病论》79.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经义》《血证论》《本草问答》《医易通说》《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医学一见能》80.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痧喉正义》81.董废翁:《西塘感证》82.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83.马培元:《外科传薪集》84.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85.陈葆善:《白喉条辨》86.周学海:《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读医随笔》《行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内经评文》87.柳宝诒:《温热逢源》88.郑肖岩:《鼠疫约编》89.陈根儒:《喉科要旨》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著作26部)1.丁泽周:《脉学辑要》《医经辑要》《丁甘仁医案》《喉痧证治概要》2.陈无咎:《医轨》《脏府通诠》《妇科难题》《明教方》《黄溪大案》《医量》3.恽树珏:《药庵医学丛书》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5.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6.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7.曹家达:《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8.吴櫂仙:《子午流注说难》《灵枢经解》9.陆彭年:《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生理补正》《病理补正》《细菌学补正》《诊断治疗》《陆氏论医案》1 / 4。
金匮参考书
金匮发微》金匮著作。
曹家达注。
刊于1936年。
作者注解《金匮要略》,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注文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
本书与《伤寒发微》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题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金匮方歌括》医方著作。
六卷。
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
本书将《金匮要略》一书之方剂、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用诗歌的形式加以概括,言简意赅,便于记诵。
并附方解。
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著作。
三卷。
元·赵以德撰。
撰年不详。
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
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多引录赵氏的见解。
原编删去林忆整理本25篇中最后三篇,是现存《金匮要略》较早的全注本。
但刊本甚少流传。
现存清抄本。
《金匮钩玄》综合性医书,三卷。
元·朱震亨撰。
明·戴元礼校补。
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
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
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
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
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钩元”。
又《薛氏医案》收入本书,改名《平治荟萃》。
现存明清多种刻本。
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著作。
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
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
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
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编写体裁除每篇篇首有概说,末附结语外,论述各病均有小结。
本书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6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金匮悬解》金匮著作。
二十二卷。
清·黄元御编撰。
刊于1754年。
方歌括(伤寒,金匮)
长沙方歌括1.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枝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5.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6.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7.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8.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0.甘草干姜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11.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12.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3.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14.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5.葛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16.葛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17.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18.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19.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医方集解》清•汪昂《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全生指迷方》宋•王贶《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千金宝要》唐•孙思邈《博济方》宋•王衮《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史载之方》宋•史堪《名医别录》晋•陶弘景《回生集》清•陈杰《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大小诸证方论》明•傅青主《奇效简便良方》清•丁尧臣《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小品方》晋•陈延之《急救便方》清•文晟《急救良方》明•张时彻《惠直堂经验方》清•陶承熹《时方妙用》清•陈念祖《时方歌括》清•陈修园《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汤头歌诀》清•汪昂《洪氏集验方》宋•洪遵《济世神验良方》清•佚名《炮炙全书》《炮炙大法》明•缪希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元•李东垣《神仙济世良方》清•南极老人《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经验丹方汇编》清•钱峻《经验奇方》清•刘一明《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苏沈良方》宋•沈括《药性切用》•佚名《药鉴》明•杜文燮《要药分剂》清•沈金鳌《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集验方》宋-洪氏《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学所《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串雅内外编》《仁术便览》《全生指迷方》《医心方》《医方简义》《医方考》《医方集宜》《医方集解》《千金宝要》《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华佗神方》《卫生易简方》《古今名医方论》《古方汇精》《史载之方》《名医别录》《回生集》《圣济总录》《外台秘要方》《外治寿世方》《大小诸证方论》《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奇效简便良方》《奇效良方》《奇方类编》《妇人大全良方》《小品方》《急救便方》。
金匮方歌括_清_陈修园(已校对排版,计193方)
金匮方歌括清·陈修园(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3)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4)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5)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6)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7)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8)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10)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11)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12)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13)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14)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15)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16)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7)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8)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方歌学经方必背方歌就是陈修园版的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方剂的组成,还有剂量及比例,本文收集了《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的歌诀部分,大家收藏学习。
金匮方歌括作者/清·陈修园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仗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长沙方歌括(伤寒、金匮)._简小
伤寒方歌括1.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枝枝加根汤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去芍药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7.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8.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1.甘草干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12.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13.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4.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15.根汤四两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6.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17.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连芩二两甘,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18.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19.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20.小青龙汤桂麻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2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22.干附子汤生附一枚一两,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名医方论—历代名家对常用方证地论述【理气剂篇】
一、行气【越鞠丸方论】元·朱震亨: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
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
(《丹溪心法》)明·吴昆: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
香附理气郁,苍术开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治火郁,神曲疗食郁。
此以理气为主,乃不易之品也。
若主湿郁加白芷、茯苓;主热郁加青黛,主痰郁加南星、海石、瓜蒌;主血郁加桃仁、红花;主食郁加山楂、砂仁。
此因病而变通也。
如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乃《经》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耳。
(《医方考》)清·季楚重:《内经》论木郁达之五句,前圣治郁之法最详。
所谓郁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也。
然清浊升降,皆出肺气,使太阳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
故《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云:诸气郁,皆属于肺。
然肺气之布,必由胃气之输;胃气之运,必本三焦之化;甚至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莫非胃气不宣、三焦失职所致。
方中君以香附快气,调肺之怫郁;臣以苍术开发,强胃而资生;神曲佐化水谷栀子清郁导火,于以达肺,腾胃而清三焦;尤妙抚芎之辛,直入肝胆以助妙用,则少阳之生气上朝而营卫和,太阴之收气下肃而精气化。
此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
然五郁之中,金木尤甚。
前人用逍遥散调肝之郁,兼清火滋阴;泻白散清肺之郁,兼润燥降逆。
要以木郁上冲,即为火;金郁敛涩,即为燥也。
如阴虚不知滋水,气虚不知化液,是又不善用越鞠矣。
(录自《古今名医方论》)清·吴谦: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
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
金匮方歌括
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雄黄熏方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梅核气案【184期】每日一案——半夏厚朴汤
今日练习朱某,男,52岁。
患者眩晕,两手颤抖,整日昏昏如在云雾之中,两目懒睁。
舌体异常胖大,苔白滑,根部腻,脉弦大无力。
处方:___汤。
3剂。
(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服完3剂后,头目清爽,后以他药善后服用10余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半夏厚朴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上一期:上期原医案张某,女,41岁。
自觉咽喉部位有异物梗阻难忍,欲吞不下,欲吐不出,堵塞憋闷,或伴胸满,时时嗳气,诸症以午后为甚。
左脉沉右脉弦滑。
此属痰凝气郁,肺气不利之证。
半夏15克,厚朴15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紫苏1 0克,桂枝9克。
服药五剂后,异物梗阻感减轻,因其舌质红绛而减去桂枝,加竹茹12克,竹叶6克,灯芯草1克,又服五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解说:半夏厚朴汤主治妇女“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堵塞憋闷,难以忍受,又称为“梅核气”。
本方解郁化痰,理气开结,确为治疗本病的良方。
案中加用桂枝,有下气降逆散结的作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桂枝有三气之功,一、能补中益气;二、能降逆下气;三、能散结行气。
体地说,例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中桂枝能温补心气;桂枝汤,小建中汤中的桂枝能和脾胃以健中气;而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等方中桂枝又能降逆下气平冲;而桃核承气汤中桂枝则能散结行气以治蓄血。
临床实践证明,用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气交郁的梅核气,如不能取效时,加上桂枝每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本案中加桂枝,取其散结气,降逆气之功。
原文复习《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各家论述《医宗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
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每天一杯“开水冲鸡蛋”,坚持1个月,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
每天一杯“开水冲鸡蛋”,坚持1个月,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还记得小时候喝的开水冲蛋吗?那时候零食很少,一杯放了很多白糖的开水冲蛋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道甜品!那时还不知道这杯糖水蛋花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长大了才知道,小时候每到秋冬天,但凡嗓子疼啊、干咳啊,家里老人为什么总要给我冲杯蛋花了。
古人认为一颗鸡蛋就是一个“小天地”,蛋黄如同大地属阴,蛋清如同天空属阳,小小的鸡蛋具足天地之气,可以演化出一个完整的生命。
古人就是巧妙的利用这种”自然的力量”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
《本草便读》: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
《医学入门》:生绞入药,除烦热;豁开淡煮,却痰润声,养胃,益心血。
《本草纲目》: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
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
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
简而言之:卵白能清气,卵黄能补血;鸡卵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通理气血,治病去疾。
用开水冲鸡蛋作为早餐,坚持一个月,这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
01保护肝脏简简单单的开水冲鸡蛋,其实还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鸡蛋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里面的物质可以有效促进肝脏健康或者缓解肝脏受到伤害的情况,对我们的肝功能有一个保障作用。
02养护大脑鸡蛋中本身含有不少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中有的对于大脑的发育起到促进的作用。
例如卵磷脂,身体摄入适量的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
03提高视力鸡蛋里含有的玉米黄素以及叶黄素,可以起到保护我们的视网膜和提高视力的作用。
因此,家里有小孩或者是老人的,在吃早餐的时候不妨来一杯开水冲鸡蛋,既营养又健康,同时对于青少年的视力发育和保护都是有着很不错效果的。
秋季必备汤羹:百合鸡子汤百合鸡子汤,来源《金匮要略》。
可清滋心肺,益阴养血。
《金匮方歌括》元犀按:吐后伤中者,病在阴也,阴伤,故用鸡子黄养心胃之阴,百合滋肺气下润其燥,胃为肺母,胃安则肺气和而令行,此亦用阴和阳,无犯攻阳之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雄黄熏方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头风摩散头风偏痛治如何,附子和盐等分摩,躯壳病生须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
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乌头汤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为均, 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矾石汤脚气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 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
千金三黄汤风乘火势乱心中,节痛肢拘络不通,二分芪辛四分独,黄芩三分五麻攻。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天雄散阴精不固本之阳,龙骨天雄三两匡, 六两桂枝八两术,酒调钱匕日三尝。
黄芪建中汤小建汤加两半芪,诸虚里急治无遗,急当甘缓虚当补,愈信长沙百世师。
酸枣仁汤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恬然足睡乡。
大黄蟅虫丸干血致劳穷源尾,缓中补虚治大旨,螬蛭百个蟅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 一两干漆十地黄,更用大黄十分已, 三甘四芍二黄芩,五劳要证须用此。
此方世医勿警疑,起死回生大可恃。
射干麻黄汤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苑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皂荚丸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 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厚朴麻黄汤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泽漆汤五两紫参姜白前,三升泽漆法分煎, 桂芩参草同三两,半夏半升涤痰专。
麦门冬汤火逆原来气上冲,一升半夏七升冬,参甘二两粳三合,枣十二枚是正宗。
葶苈大枣泻肺汤喘而不卧肺成痈,口燥胸痛数实呈,葶苈一丸十二枣,雄军直入夺初萌。
桔梗汤脓如米粥肺须清,毒渍难支药要轻, 甘草二兮桔一两,土金合化得生生。
越婢加半夏汤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
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燥借辛凉。
千金苇茎汤胸中甲错肺痈成,烦满咳痰数实呈。
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茎。
奔豚汤气冲腹痛号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 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须到一升论。
桂枝加桂汤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栝蒌薤白白酒汤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斤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栝蒌薤白半夏汤胸背牵痛不卧时,半升半夏一蒌施,薤因性湿惟三两,斗酒同煎涤饮奇。
枳实栝蒌薤白桂枝汤痞连胸胁逆攻心,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栝萎一两桂,四枚枳实撤浮阴。
茯苓杏仁甘草汤痹而短气孰堪医,甘一苓三淡泄之,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气顺不求奇。
橘皮枳实生姜汤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结散勿迟疑。
薏苡附子散痹来缓急属阳微,附子十枚切莫违,更有薏仁十五两,筋资阴养得阳归。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悬而痛痞相连,痰饮上弥客气填,三两桂姜五两枳,祛寒散逆并攻坚。
乌头赤石脂丸彻背彻胸痛不休,阳光欲熄实堪忧,乌头一分五钱附,赤石椒姜一两求。
附子粳米汤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
厚朴七物汤满而便闭脉兼浮,三两甘黄八朴投,二桂五姜十个枣,五枚枳实效优优。
厚朴三物汤痛而便闭下无疑,四两大黄朴倍之,枳用五枚先后煮,小承变法更神奇。
大建中汤痛呕食难属大寒,腹冲头足触之难,干姜四两椒二合,参二饴升食粥安。
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
赤丸寒而厥逆孰为珍,四两夏苓一两辛, 中有乌头二两炮,蜜丸硃色妙通神。
大乌头煎沉紧而弦痛绕脐,白津厥逆冷凄凄,乌头五个煮添蜜,顷刻颠危快挈提。
当归生姜羊肉汤腹痛胁痛急不堪,羊斤姜五并归三,于今豆蔻香砂法,可笑依盲授指南。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呕宜加橘术商, 术用一兮橘二两,祛痰止呕补中方。
乌头桂枝汤腹痛身疼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
旋覆花汤肝著之人欲蹈胸,热汤一饮便轻松,复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
甘姜苓术汤腰冷溶溶坐水泉,腹中如带五千钱,术甘二两姜苓四,寒湿同驱岂偶然。
甘遂半夏汤满从利减续还来,甘遂三枚芍五枚,十二夏枚指大草,水煎加蜜法双该。
木防己汤喘满痞坚面色黧,已三桂二四参施,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四两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韬,气行复聚知为实,以软磨坚自不劳。
泽泻汤清阳之位饮邪乘,眩冒频频苦不胜, 泽五为君术二两,补脾制水有奇能。
厚朴大黄汤胸为阳位似天空,支饮填胸满不通,尺朴为君调气分,四枚枳实六黄攻。
小半夏汤呕家见渴饮当除,不渴应知支饮居,半夏一升姜八两,源头探得病根锄。
己椒苈黄丸肠中有水口带干,腹里为肠按部观,椒己苈黄皆一两,蜜丸饮服日三餐。
小半夏加茯苓汤呕吐悸眩痞又呈,四苓升夏八姜烹,膈间有水金针度,澹渗而辛得病情。
外台茯苓饮中虚不运聚成痰,枳二参苓术各三,姜四橘皮二两半,补虚消满此中探。
桂苓五味甘草汤青龙却碍肾元亏,上逆下流又冒时,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镇冲宜。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冲气低时咳满频,前方去桂益姜辛,姜辛三两依原法,原法通微便出新。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咳满平时渴又加,旋而不渴饮余邪,冒而必呕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夸。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轻呕止肿新增,面肿须知肺气凝,前剂杏加半升煮,可知一味亦规绳。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面热如醉火邪殃,前剂仍增三两黄,驱饮辛温药一派,别能攻热制阳光。
文蛤散水潠原踰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栝蒌瞿麦丸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气留中液不生,三两蓣苓瞿一两,一枚附子二萎行。
蒲灰散小便不利用蒲灰,平淡无奇理备该, 半分蒲灰三分滑,能除湿热莫疑猜。
滑石白鱼散滑石余灰与白鱼,专司血分莫踌躇,药皆平等擂调饮,水自长流不用疏。
茯苓戎盐汤一枚弹大取戎盐,茯用半斤火自潜,更有白术二两佐.源流不滞自濡霑。
越婢加术汤里水脉沉面目黄,水风相搏湿为殃,专需越婢平风水,四两术司去湿良。
越婢汤一身悉肿属风多,水为风翻湧巨波, 二草三姜十二枣,石膏八两六麻和。
防己茯苓汤四肢聂聂动无休,皮水情形以此求,己桂芪三草二两,茯苓六两砥中流。
甘草麻黄汤里水原来自内生,一身面目肿黄呈,甘须二两麻黄四,气到因知水自行。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脉沉出汗黄,水伤心火郁成殃,黄芪五两推方主,桂芍均三苦酒勤。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都由郁热来,历详变态费心裁,桂枝原剂芪加二,啜粥重温令郁开。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心下如盘边若杯,辛甘麻二附全枚,姜桂三两枣十二,气分须从气转回。
枳术汤心下如盘大又坚,邪之结散验其边, 术宜二两枳枚七,苦泄专疗水饮愆。
硝石矾石散身黄额黑足如烘,腹胀便溏晡热丛,等分矾硝和麦汁,女劳疸病夺天工。
栀子大黄汤酒疸懊憹郁热蒸,大黄二两豉一升,栀子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顺承。
猪膏发煎诸黄腹鼓大便坚,古有猪膏八两传,乱发三枚鸡子大,发消药熟始停煎。
茵陈五苓散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
大黄硝石汤自汗屎难腹满时,表和里实贵随宜,硝黄四两柏同数,十五枚栀任指麾。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警狂。
半夏麻黄丸心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
柏叶汤吐血频频不肯休,马通升许溯源流,干姜三两艾三把,柏叶行阴三两求。
黄土汤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 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猪苓散呕余思水与之佳,过与须防饮气乖, 猪术茯苓等分捣,饮调寸匕自和谐。
大半夏汤从来胃反责冲乘,半夏二升蜜一升,三两人参劳水煮,纳冲养液有奇能。
大黄甘草汤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茯苓泽泻汤吐方未已渴频加,苓八生姜四两誇,二两桂甘三两术,泽须四两后煎嘉。
文蛤汤吐而贪饮证宜详,文蛤石膏五两量, 十二枣枚杏五十,麻甘三两等生姜。
半夏干姜散吐而干呕沫涎多,胃腑虚寒气不和,姜夏等磨浆水煮,数方相类颇分科。
生姜半夏汤呕哕都非喘又非,彻由愦愦莫从违,一升姜汁半升夏,分煮同煎妙入微。
橘皮汤哕而干呕厥相随,气逆于胸阻四肢, 初病气虚一服验,生姜八两四陈皮。
橘皮竹茹汤哕逆因虚热气乘,一参五草八姜胜,枣枚三十二斤橘,生竹青皮刮二升。
紫参汤利而肺痛是何伤,浊气上干责胃肠, 八两紫参三两草,通因通用细推详。
诃黎勒散诃黎勒散涩肠便,气利还须固后天,十个诃黎煨研末,调和米饮不须煎。
外台黄芩汤干呕利兮责二阳,参芩三两等干姜,桂枝一两半升夏,枣十二枚转运良。
薏苡附子败酱散气血凝痈阻外肤,腹皮虽急按之濡,附宜二分苡仁十,败酱还须五分驱。
大黄牡丹皮汤肿居少腹大肠痈,黄四牡丹一两从,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肠脓。
王不留行散金疮诹采不留行,桑蒴同行十分明,芩朴芍姜均二分,三椒十八草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