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方歌括

合集下载

清代的民间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乾隆年间后期,民间印刷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时的民间印刷,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印刷的规模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二是印刷业的分布更为广泛,民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及主要城市;三是古代发展的各种印刷方法,如雕版、木活字版、铜活字版、泥活字版等,都有所采用。

套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印刷技术,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清代早期的民间印刷,其内容多为古代经、史、子、集等典籍,或训、诂考据等著作。

由于清初的文字狱,使民间印刷业多不敢印刷当代的著作。

最为稳妥的是翻印“殿本”书,因为政府也提倡民间对殿本的翻印。

因此这时期的民间印刷内容较为单一。

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放宽,民间印刷业不但数量大增,而且印刷的品种也突破了经史子集的内容,戏曲、小说等民间出版物大量印刷。

清代的民间印刷业,仍以江浙一带最为发达。

这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自宋、元、明以来,一直是印刷业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历史的久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刻版能手,再加上纸、墨、版等印刷材料丰富,书籍的销售通畅,使这里的印刷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乾隆以后,江西、广东的印刷业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印刷的重要地区。

到了清代的中期,两湖一带的印刷业也发展起来。

自乾隆年间,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其规模也逐渐扩大,印刷作坊林立,书市遍及城区。

二、北京的民间印刷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开始出现了民间印刷业,但其规模一直不大。

到了明代,随着政府印刷的大规模发展,才有了很快的发展,但还比不上江浙一代的一些城市。

北京是清代政府所在地,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图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书铺林立,仅琉璃厂一带就有一百多家,隆福寺街也是京都书肆繁集之处。

有的以贩卖为主,有的兼作雕版印刷发行。

如老二酉堂、聚珍堂、善成堂、文成堂、文宝堂、荣禄堂、文锦堂、文贵堂、文友堂、翰文斋等,都是刻印兼发行的。

所刻书大部分是村塾采用的《五经》、《四书》和启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七言杂字》以及初学书写临摹的字帖等。

《金匮方歌括》原文(建议反复记背)

《金匮方歌括》原文(建议反复记背)

《金匮方歌括》原文(建议反复记背)金匮方歌括作者/清·陈修园•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仗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需。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医方集解》清·汪昂《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全生指迷方》宋·王贶《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千金宝要》唐·孙思邈《博济方》宋·王衮《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史载之方》宋·史堪《名医别录》晋·陶弘景《回生集》清·陈杰《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大小诸证方论》明·傅青主《奇效简便良方》清·丁尧臣《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小品方》晋·陈延之《急救便方》清·文晟《急救良方》明·张时彻《惠直堂经验方》清·陶承熹《时方妙用》清·陈念祖《时方歌括》清·陈修园《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汤头歌诀》清·汪昂《洪氏集验方》宋·洪遵《济世神验良方》清·佚名《炮炙全书》·《炮炙大法》明·缪希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元·李东垣《神仙济世良方》清·南极老人《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经验丹方汇编》清·钱峻《经验奇方》清·刘一明《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苏沈良方》宋·沈括《药性切用》·佚名《药鉴》明·杜文燮《要药分剂》清·沈金鳌《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集验方》宋·洪氏《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学所《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串雅内外编》·《仁术便览》·《全生指迷方》·《医心方》·《医方简义》·《医方考》·《医方集宜》·《医方集解》·《千金宝要》·《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华佗神方》·《博济方》·《卫生易简方》·《古今名医方论》·《古方汇精》·《史载之方》·《名医别录》·《回生集》·《圣济总录》·《外台秘要方》·《外治寿世方》·《大小诸证方论》·《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奇效简便良方》·《奇效良方》·《奇方类编》·《妇人大全良方》·《小品方》·《急救便方》·。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集注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集注
蒸动水气,使阴平阳密,开阖之枢自如,故能治虚劳之 病,然小便自利者,不宜服这,以其渗泄而列劫阴也。”
二、济生肾气丸,宋《济生方》卷四方。又名加味肾气丸,资生肾气丸。处方: 炮附子二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一两面 三刀,官司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半两。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饮送下。 功能“被肾温阳,得水退肿,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近代也用于慢性肾 小球肾炎。 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二十七,载本方,名资生肾气丸。治肾虚脾弱, 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处方: 熟地黄四两,白茯苓三两,牡丹皮一两,泽泻一两,千山药一两,车前子一两, 附子一钱。 上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集注一:明·李中梓曰:“经云: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主水, 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肿胀之病,诸经虽有,无不由于脾, 肺、肾者,盖脾主运行,肺主气化,肾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 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 经也。然其治法,有内、外、上、下、虚、实,不可不辩也。在外则肿,神佑丸 证也。在下则小便闭,沉香琥珀丸、疏凿饮子证也。” 集注二:明·张介宾曰:“地黄、山药、牡丹皮,以养阴中之真水。山茱萸、肉 桂,附子,以化阴中之真气。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以利阴中之滞。能使 气化于精,即所以治肺也。补而不滞,利而不伐,治虚水方,更无有出其右者。 然当因此扩充,随证加减。若其人因大病之后,脾气大虚而病水肿者,服此虽无 所碍,终不见效,每熟计之,脾气大伤,诚非肾药之所能治。专用是中汤一两, 加茯苓一两。命火为衰者,加附子;两足冷者,加肉桂;腹胀甚者。加厚朴。三 大剂而足胫渐消,十余剂而腹胀退。凡治中年之后脾肾虚寒者,悉用此法。盖气 虚者,不可复行气;肾虚者,不可复行水;肾虚者,不可专利水。温补即所以化 气。塞因塞用之妙。顾在用之者何如耳。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199名主要医家的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1.无名氏:《黄帝内经》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2.张机:《伤寒杂病论》3.华佗:《中藏经》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王叔和:《脉经》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葛洪:《肘后备急方》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1.雷敩:《雷公炮灸论》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1.苏静:《新修本草》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3.孟诜:《食疗本草》4.陈藏器:《本草拾遗》5.王焘:《外台秘要》6.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玄珠密语》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昝殷:《经效产宝》9.无名氏:《颅囟经》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凝:《疑狱集》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4.韩祗和:《伤寒微旨》5.董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脚气治法总要》《旅舍备要方》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疏钞》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10.钱乙:《小儿药证直诀》11.太医院:《圣济总录》12.寇宗奭:《本草衍义》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14.刘昉:《幼幼新书》15.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郭雍:《伤寒补亡论》17.张杲:《医说》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21.施发:《察病指南》22.宋慈:《洗冤录》23.严用和:《济生方》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伤寒直格》《脉因证治》3.张元素:《珍珠囊》《医学起源》《洁古家珍》4.张从正:《儒门事亲》5.李杲:《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元(公元1271-1368年)(著作22部)1.王好古:《汤液本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此事难知》《斑论萃英》2.齐德之:《外科精义》3.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诊家枢要》《十四经发挥》《麻疹全书》4.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6.罗天益:《卫生宝鉴》7.朱震亨:《格致余论》《丹溪心法》《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局方发挥》8.葛乾孙:《十药神书》9.王履:《医经溯洄集》10.倪维德:《原机启微》明(公元1368-1644年)(著作85部)1.刘纯:《伤寒治例》《玉机微义》2.朱橚:《普济方》《救荒本草》3.戴思恭:《证治要诀》4.王纶:《本草集要》《明医杂著》《医论问答》5.王九思:《难经集注》6.李濂:《医史》7.虞搏:《医学正传》8.汪机:《石山医案》《续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针灸问对》《医学原理》《外科理例》《痘治理辨》《运气易览》9.薛己:《本草约言》《明医杂著注》《内科摘要》《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保婴金镜录》《保婴撮要》《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外科精要注》《外科枢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10.高武:《针灸聚英》11.江瓘:《名医类案》12.万全:《万氏女科》《幼科发挥》《痘疹心法》13.沈之问:《解围元薮》14.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15.李?梃:《医学入门》16.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17.楼英:《医学纲目》18.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19.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20.吴崑:《黄帝内经素问吴注》《脉语》《医方考》《针方六集》21.方有执:《伤寒论条辨》22.杨继洲:《针灸大战》23.王肯堂:《证治准绳》《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4.申斗垣:《外科启玄》25.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26.龚廷贤:《寿世保元》27.刘裕德:《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28.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炮制大法》29.陈实功:《外科正宗》30.赵献可:《医贯》31.武之望:《济阴纲目》32.张介宾:《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33.陈司成:《霉疮秘录》34.胡慎柔:《慎柔五书》35.孙文胤:《丹台玉案》36.吴有性:《瘟疫论》37.李中梓:《内经知要》《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医宗必读》《病机沙篆》《诊家正眼》清(公元1644-1911年)(著作191部)1.喻昌:《寓意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伤寒尚论后篇》《医门法律》2.傅允科:《审视瑶函》3.张遂辰:《伤寒论参注》4.汪绮石:《理虚元鉴》5.祁坤:《外科大成》6.张璐:《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千金方衍义》《本经逢源》《诊宗三昧》《张氏医通》7.张倬:《金针开内障论》8.张登:《伤寒舌鉴》9.程知:《伤寒经注》《医经理解》10.柯琴:《伤寒来苏集》11.程应旄:《医经句侧》《伤寒论后条辨》12.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经集注》《本草崇原》《伤寒论印宗》《金匮要略注》《吕山堂类辨》13.罗美:《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14.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15.汪昂:《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诀》《本草易读》16.周扬俊:《伤寒论三注》《温热暑疫全书》17.李用粹:《证治汇补》18.吕留良:《东庄医案》19.肖壎:《女科经论》20.高士宗:《素问直解》21.王宏翰:《古今医史》22.张睿:《修事指南》23.钱潢:《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24.张锡驹:《伤寒论直解》25.沈颋:《病机汇论》26.马俶:《印机草》27.函斋居士:《达生篇》28.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29.戴天章:《广温疫论》30.林之翰:《四诊抉微》31.高鼓峰:《医家心法》《四明医案》3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3.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医学续记》《金匮翼》《静香楼医案》34.姜礼:《风痨臌膈四大证治》35.程国彭:《医学心语》36.王惟德:《外科证治全生集》37.吴谦:《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38.叶桂:《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刊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幼科要略》39.陈复正:《幼幼集成》40.黄元御:《素灵微蕴》《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长沙要解》《玉楸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41.薛雪:《温热条辨》《医经原旨》42.吴仪洛:《本草从新》《成方切用》《伤寒分经》43.张宗良:《喉科指掌》44.徐大椿:《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伤寒论类方》《医学源流论》《医贯砭》《洄溪医案》《兰台轨范》《脉诀启悟注释》《伤寒约编》《洄溪脉学》《六经病解》45.沈又彭:《医经读》《伤寒杂病论读》《女科辑要》46.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串雅内编》《串雅外编》47.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柳州医话》48.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谜》《要药分剂》49.余震:《古今医案按》50.余霖:《疫疹一得》51.吴瑭:《温病条辨》52.陈念祖:《神农本草经读》《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诀》《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医诀串解》《伤寒真方歌括》《景岳新方砭》《时方歌括》《时方妙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女科要旨》《十药神书注解》53.陈耕道:《疫痧草》54.朱翔宇:《喉证全科紫珍集》55.钱秀昌:《伤科补要》56.王学权:《重庆堂随笔》57.顾锡:《银海指南》58.胡廷光:《伤寒汇纂》59.章楠:《医论》60.傅山:《傅青主女科》61.张琦:《素问释义》62.王清任:《医林改错》63.郑梅涧:《重楼玉钥》64.林佩琴:《类证治裁》65.陈定泰:《医谈传真》66.鲍相璈:《验方新编》67.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68.王泰林:《医学刍言》《西溪书屋夜话录》《医方证治汇编》69.王士雄:《温热经纬》《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70.陆定圃:《冷庐医话》71.石寿棠:《医原》72.费伯雄:《医醇賸义》《医方论》73.吴师机:《理瀹骈文》74.包诚:《伤寒审证表》75.夏春农:《疫喉浅论》76.赵彦辉:《存存斋医话稿》77.李纪方:《白喉全生集》78.雷丰:《时病论》79.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经义》《血证论》《本草问答》《医易通说》《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医学一见能》80.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痧喉正义》81.董废翁:《西塘感证》82.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83.马培元:《外科传薪集》84.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85.陈葆善:《白喉条辨》86.周学海:《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读医随笔》《行色外诊简摩》《重订诊家直诀》《内经评文》87.柳宝诒:《温热逢源》88.郑肖岩:《鼠疫约编》89.陈根儒:《喉科要旨》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著作26部)1.丁泽周:《脉学辑要》《医经辑要》《丁甘仁医案》《喉痧证治概要》2.陈无咎:《医轨》《脏府通诠》《妇科难题》《明教方》《黄溪大案》《医量》3.恽树珏:《药庵医学丛书》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5.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6.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7.曹家达:《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8.吴櫂仙:《子午流注说难》《灵枢经解》9.陆彭年:《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生理补正》《病理补正》《细菌学补正》《诊断治疗》《陆氏论医案》1 / 4。

金匮参考书

金匮参考书

金匮发微》金匮著作。

曹家达注。

刊于1936年。

作者注解《金匮要略》,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注文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

本书与《伤寒发微》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题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金匮方歌括》医方著作。

六卷。

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

本书将《金匮要略》一书之方剂、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用诗歌的形式加以概括,言简意赅,便于记诵。

并附方解。

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著作。

三卷。

元·赵以德撰。

撰年不详。

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

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多引录赵氏的见解。

原编删去林忆整理本25篇中最后三篇,是现存《金匮要略》较早的全注本。

但刊本甚少流传。

现存清抄本。

《金匮钩玄》综合性医书,三卷。

元·朱震亨撰。

明·戴元礼校补。

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

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

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

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

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钩元”。

又《薛氏医案》收入本书,改名《平治荟萃》。

现存明清多种刻本。

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教学参考资料》金匮著作。

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

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

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

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编写体裁除每篇篇首有概说,末附结语外,论述各病均有小结。

本书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6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金匮悬解》金匮著作。

二十二卷。

清·黄元御编撰。

刊于1754年。

方歌括(伤寒,金匮)

方歌括(伤寒,金匮)

长沙方歌括1.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枝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5.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6.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7.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8.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0.甘草干姜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11.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12.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3.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14.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5.葛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16.葛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17.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18.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19.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一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

古方书籍大全《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医方集解》清•汪昂《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仁斋直指方论》宋•杨士瀛《全生指迷方》宋•王贶《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千金宝要》唐•孙思邈《博济方》宋•王衮《古今名医方论》清•罗美《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史载之方》宋•史堪《名医别录》晋•陶弘景《回生集》清•陈杰《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大小诸证方论》明•傅青主《奇效简便良方》清•丁尧臣《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小品方》晋•陈延之《急救便方》清•文晟《急救良方》明•张时彻《惠直堂经验方》清•陶承熹《时方妙用》清•陈念祖《时方歌括》清•陈修园《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汤头歌诀》清•汪昂《洪氏集验方》宋•洪遵《济世神验良方》清•佚名《炮炙全书》《炮炙大法》明•缪希雍《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元•李东垣《神仙济世良方》清•南极老人《种福堂公选良方》清•叶桂原《经验丹方汇编》清•钱峻《经验奇方》清•刘一明《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苏沈良方》宋•沈括《药性切用》•佚名《药鉴》明•杜文燮《要药分剂》清•沈金鳌《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长沙方歌括》清-陈念祖《集验方》宋-洪氏《雷公炮制药性解》明-李士材《雷公炮炙论》南北朝-雷学所《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串雅内外编》《仁术便览》《全生指迷方》《医心方》《医方简义》《医方考》《医方集宜》《医方集解》《千金宝要》《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华佗神方》《卫生易简方》《古今名医方论》《古方汇精》《史载之方》《名医别录》《回生集》《圣济总录》《外台秘要方》《外治寿世方》《大小诸证方论》《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奇效简便良方》《奇效良方》《奇方类编》《妇人大全良方》《小品方》《急救便方》。

金匮方歌括_清_陈修园(已校对排版,计193方)

金匮方歌括_清_陈修园(已校对排版,计193方)

金匮方歌括清·陈修园(1)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3)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4)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5)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6)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7)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8)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10)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11)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12)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13)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14)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15)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16)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17)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18)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

《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原文(收藏)方歌学经方必背方歌就是陈修园版的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方剂的组成,还有剂量及比例,本文收集了《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的歌诀部分,大家收藏学习。

金匮方歌括作者/清·陈修园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朴半斤,枳五硝三急下云,枳朴先熬黄后入,去滓硝入火微熏。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喘者再入五钱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声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

服后如虫行皮里,腰下如冰取被遮,遮绕腰温得微汗,伊歧密法阐长沙。

桂枝附子汤三姜二草附枚三,四桂同投是指南,大枣方中十二枚,痛难转侧此方探。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急用前方须去桂,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白虎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一物瓜蒂汤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疼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暑,二十甜瓜蒂可珍。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仗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长沙方歌括(伤寒、金匮)._简小

长沙方歌括(伤寒、金匮)._简小

伤寒方歌括1.桂枝汤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2.枝枝加根汤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去芍药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

7.桂枝二麻黄一汤一两六铢芍与,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

8.白虎加人参汤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芍麻甘十八铢,生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术芍苓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11.甘草干汤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

12.芍药甘草汤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

13.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4.四逆汤生附一枚两半,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15.根汤四两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6.根加半夏汤二阳下利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

17.根黄芩黄连汤二两连芩二两甘,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

18.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

19.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20.小青龙汤桂麻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2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22.干附子汤生附一枚一两,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名医方论—历代名家对常用方证地论述【理气剂篇】

名医方论—历代名家对常用方证地论述【理气剂篇】

一、行气【越鞠丸方论】元·朱震亨: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

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

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皆仿此。

(《丹溪心法》)明·吴昆: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

香附理气郁,苍术开湿郁,抚芎调血郁,栀子治火郁,神曲疗食郁。

此以理气为主,乃不易之品也。

若主湿郁加白芷、茯苓;主热郁加青黛,主痰郁加南星、海石、瓜蒌;主血郁加桃仁、红花;主食郁加山楂、砂仁。

此因病而变通也。

如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乃《经》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耳。

(《医方考》)清·季楚重:《内经》论木郁达之五句,前圣治郁之法最详。

所谓郁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也。

然清浊升降,皆出肺气,使太阳失治节之令,不惟生气不升,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

故《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云:诸气郁,皆属于肺。

然肺气之布,必由胃气之输;胃气之运,必本三焦之化;甚至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莫非胃气不宣、三焦失职所致。

方中君以香附快气,调肺之怫郁;臣以苍术开发,强胃而资生;神曲佐化水谷栀子清郁导火,于以达肺,腾胃而清三焦;尤妙抚芎之辛,直入肝胆以助妙用,则少阳之生气上朝而营卫和,太阴之收气下肃而精气化。

此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

然五郁之中,金木尤甚。

前人用逍遥散调肝之郁,兼清火滋阴;泻白散清肺之郁,兼润燥降逆。

要以木郁上冲,即为火;金郁敛涩,即为燥也。

如阴虚不知滋水,气虚不知化液,是又不善用越鞠矣。

(录自《古今名医方论》)清·吴谦: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膈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

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

金匮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雄黄熏方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梅核气案【184期】每日一案——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案【184期】每日一案——半夏厚朴汤

今日练习朱某,男,52岁。

患者眩晕,两手颤抖,整日昏昏如在云雾之中,两目懒睁。

舌体异常胖大,苔白滑,根部腻,脉弦大无力。

处方:___汤。

3剂。

(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服完3剂后,头目清爽,后以他药善后服用10余剂而愈。

答案下期公布上期答案:半夏厚朴汤加味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上一期:上期原医案张某,女,41岁。

自觉咽喉部位有异物梗阻难忍,欲吞不下,欲吐不出,堵塞憋闷,或伴胸满,时时嗳气,诸症以午后为甚。

左脉沉右脉弦滑。

此属痰凝气郁,肺气不利之证。

半夏15克,厚朴15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紫苏1 0克,桂枝9克。

服药五剂后,异物梗阻感减轻,因其舌质红绛而减去桂枝,加竹茹12克,竹叶6克,灯芯草1克,又服五剂而愈。

(刘渡舟医案)解说:半夏厚朴汤主治妇女“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堵塞憋闷,难以忍受,又称为“梅核气”。

本方解郁化痰,理气开结,确为治疗本病的良方。

案中加用桂枝,有下气降逆散结的作用。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桂枝有三气之功,一、能补中益气;二、能降逆下气;三、能散结行气。

体地说,例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中桂枝能温补心气;桂枝汤,小建中汤中的桂枝能和脾胃以健中气;而桂枝加桂汤,苓桂术甘汤等方中桂枝又能降逆下气平冲;而桃核承气汤中桂枝则能散结行气以治蓄血。

临床实践证明,用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气交郁的梅核气,如不能取效时,加上桂枝每每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本案中加桂枝,取其散结气,降逆气之功。

原文复习《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各家论述《医宗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

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每天一杯“开水冲鸡蛋”,坚持1个月,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

每天一杯“开水冲鸡蛋”,坚持1个月,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

每天一杯“开水冲鸡蛋”,坚持1个月,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还记得小时候喝的开水冲蛋吗?那时候零食很少,一杯放了很多白糖的开水冲蛋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道甜品!那时还不知道这杯糖水蛋花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长大了才知道,小时候每到秋冬天,但凡嗓子疼啊、干咳啊,家里老人为什么总要给我冲杯蛋花了。

古人认为一颗鸡蛋就是一个“小天地”,蛋黄如同大地属阴,蛋清如同天空属阳,小小的鸡蛋具足天地之气,可以演化出一个完整的生命。

古人就是巧妙的利用这种”自然的力量”来调整人体的不平衡。

《本草便读》:鸡子内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生冲服之,可以养心营,可以退虚热。

《医学入门》:生绞入药,除烦热;豁开淡煮,却痰润声,养胃,益心血。

《本草纲目》: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

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

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痢,胎产诸疾。

简而言之:卵白能清气,卵黄能补血;鸡卵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通理气血,治病去疾。

用开水冲鸡蛋作为早餐,坚持一个月,这3个好处可能“悄悄”来临。

01保护肝脏简简单单的开水冲鸡蛋,其实还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鸡蛋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里面的物质可以有效促进肝脏健康或者缓解肝脏受到伤害的情况,对我们的肝功能有一个保障作用。

02养护大脑鸡蛋中本身含有不少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中有的对于大脑的发育起到促进的作用。

例如卵磷脂,身体摄入适量的这些物质,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

03提高视力鸡蛋里含有的玉米黄素以及叶黄素,可以起到保护我们的视网膜和提高视力的作用。

因此,家里有小孩或者是老人的,在吃早餐的时候不妨来一杯开水冲鸡蛋,既营养又健康,同时对于青少年的视力发育和保护都是有着很不错效果的。

秋季必备汤羹:百合鸡子汤百合鸡子汤,来源《金匮要略》。

可清滋心肺,益阴养血。

《金匮方歌括》元犀按:吐后伤中者,病在阴也,阴伤,故用鸡子黄养心胃之阴,百合滋肺气下润其燥,胃为肺母,胃安则肺气和而令行,此亦用阴和阳,无犯攻阳之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栝蒌桂枝汤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麻黄加术汤烦疼湿气裏寒中,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汤风湿身疼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防己黄芪汤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术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

白术附子汤大便若硬小便通,脉涩虚浮湿胜风,即用前方去桂枝,术加四两有神功。

甘草附子汤术附甘兮二两平,桂枝四两亦须明,方中主药推甘草,风湿同驱要缓行。

百合病总歌百合病从百脉成,起居冒昧各难名,药投吐利如神附,头痛参观尿更明。

百合知母汤病非应汗汗伤阴,知母当遵三两葴,渍去沫涎七百合,别煎泉水是金针。

百合滑石代赭汤不应议下下之差,既下还当竭旧邪,百合七枚赭弹大,滑须三两效堪夸。

百合鸡子黄汤不应议吐吐伤中,必伏阴精上奉功,百合七枚洗去沫,鸡黄后入搅浑融。

百合地黄汤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地汁一升百合七,阴柔最是化阳刚。

百合洗方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

栝蒌牡蛎散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百合滑石散前此寒无热亦无,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百合烘筛一两须。

苦参洗方雄黄熏方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良箴。

赤小豆当归散眼眥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升麻鳖甲汤赤斑咽痛毒为阳,鳖甲周围一指量,半两雄黄升二两,椒归一两草同行。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身痛咽喉面皮青,阴毒苛邪隶在经,即用前方如法服,椒黄务去特叮咛。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原汤论已详,桂加三两另名方,无寒但热为温疟,骨节烦疼呕又妨。

蜀漆散阳为痰阻伏心间,牡疟阴邪自往还, 蜀漆云龙平等杵,先时浆服不逾闲。

风引汤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 滑寒赤白紫膏六,瘫痫诸风个中探。

防己地黄汤妄行独语病如狂,一分己甘三桂防,杯酒渍来去清汁,二斤蒸地绞和尝。

头风摩散头风偏痛治如何,附子和盐等分摩,躯壳病生须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

桂枝芍药知母汤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均须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乌头汤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为均, 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矾石汤脚气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之良, 湿收毒解兼除热,补却灵枢外法彰。

千金三黄汤风乘火势乱心中,节痛肢拘络不通,二分芪辛四分独,黄芩三分五麻攻。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天雄散阴精不固本之阳,龙骨天雄三两匡, 六两桂枝八两术,酒调钱匕日三尝。

黄芪建中汤小建汤加两半芪,诸虚里急治无遗,急当甘缓虚当补,愈信长沙百世师。

酸枣仁汤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佐之良,芎甘各一相调剂,服后恬然足睡乡。

大黄蟅虫丸干血致劳穷源尾,缓中补虚治大旨,螬蛭百个蟅半升,桃杏虻虫一升止, 一两干漆十地黄,更用大黄十分已, 三甘四芍二黄芩,五劳要证须用此。

此方世医勿警疑,起死回生大可恃。

射干麻黄汤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苑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皂荚丸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 皂荚蜜丸调枣下,绸缪须在雨之前。

厚朴麻黄汤杏仁夏味半升量,升麦四麻五朴良,二两姜辛膏蛋大,脉浮咳喘此方当。

泽漆汤五两紫参姜白前,三升泽漆法分煎, 桂芩参草同三两,半夏半升涤痰专。

麦门冬汤火逆原来气上冲,一升半夏七升冬,参甘二两粳三合,枣十二枚是正宗。

葶苈大枣泻肺汤喘而不卧肺成痈,口燥胸痛数实呈,葶苈一丸十二枣,雄军直入夺初萌。

桔梗汤脓如米粥肺须清,毒渍难支药要轻, 甘草二兮桔一两,土金合化得生生。

越婢加半夏汤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

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燥借辛凉。

千金苇茎汤胸中甲错肺痈成,烦满咳痰数实呈。

苡瓣半升桃五十,方中先煮二升茎。

奔豚汤气冲腹痛号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 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须到一升论。

桂枝加桂汤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源,只取桂枝汤本味,再加二两桂枝论。

栝蒌薤白白酒汤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薤白半斤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栝蒌薤白半夏汤胸背牵痛不卧时,半升半夏一蒌施,薤因性湿惟三两,斗酒同煎涤饮奇。

枳实栝蒌薤白桂枝汤痞连胸胁逆攻心,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栝萎一两桂,四枚枳实撤浮阴。

茯苓杏仁甘草汤痹而短气孰堪医,甘一苓三淡泄之,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气顺不求奇。

橘皮枳实生姜汤痹而气塞又何施,枳实辛香三两宜,橘用一斤姜减半,气开结散勿迟疑。

薏苡附子散痹来缓急属阳微,附子十枚切莫违,更有薏仁十五两,筋资阴养得阳归。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悬而痛痞相连,痰饮上弥客气填,三两桂姜五两枳,祛寒散逆并攻坚。

乌头赤石脂丸彻背彻胸痛不休,阳光欲熄实堪忧,乌头一分五钱附,赤石椒姜一两求。

附子粳米汤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

厚朴七物汤满而便闭脉兼浮,三两甘黄八朴投,二桂五姜十个枣,五枚枳实效优优。

厚朴三物汤痛而便闭下无疑,四两大黄朴倍之,枳用五枚先后煮,小承变法更神奇。

大建中汤痛呕食难属大寒,腹冲头足触之难,干姜四两椒二合,参二饴升食粥安。

大黄附子汤胁下偏痛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

赤丸寒而厥逆孰为珍,四两夏苓一两辛, 中有乌头二两炮,蜜丸硃色妙通神。

大乌头煎沉紧而弦痛绕脐,白津厥逆冷凄凄,乌头五个煮添蜜,顷刻颠危快挈提。

当归生姜羊肉汤腹痛胁痛急不堪,羊斤姜五并归三,于今豆蔻香砂法,可笑依盲授指南。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呕宜加橘术商, 术用一兮橘二两,祛痰止呕补中方。

乌头桂枝汤腹痛身疼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

旋覆花汤肝著之人欲蹈胸,热汤一饮便轻松,复花三两葱十四,新绛通行少许从。

甘姜苓术汤腰冷溶溶坐水泉,腹中如带五千钱,术甘二两姜苓四,寒湿同驱岂偶然。

甘遂半夏汤满从利减续还来,甘遂三枚芍五枚,十二夏枚指大草,水煎加蜜法双该。

木防己汤喘满痞坚面色黧,已三桂二四参施,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四两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韬,气行复聚知为实,以软磨坚自不劳。

泽泻汤清阳之位饮邪乘,眩冒频频苦不胜, 泽五为君术二两,补脾制水有奇能。

厚朴大黄汤胸为阳位似天空,支饮填胸满不通,尺朴为君调气分,四枚枳实六黄攻。

小半夏汤呕家见渴饮当除,不渴应知支饮居,半夏一升姜八两,源头探得病根锄。

己椒苈黄丸肠中有水口带干,腹里为肠按部观,椒己苈黄皆一两,蜜丸饮服日三餐。

小半夏加茯苓汤呕吐悸眩痞又呈,四苓升夏八姜烹,膈间有水金针度,澹渗而辛得病情。

外台茯苓饮中虚不运聚成痰,枳二参苓术各三,姜四橘皮二两半,补虚消满此中探。

桂苓五味甘草汤青龙却碍肾元亏,上逆下流又冒时,味用半升苓桂四,甘三扶土镇冲宜。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冲气低时咳满频,前方去桂益姜辛,姜辛三两依原法,原法通微便出新。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咳满平时渴又加,旋而不渴饮余邪,冒而必呕半升夏,增入前方效可夸。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咳轻呕止肿新增,面肿须知肺气凝,前剂杏加半升煮,可知一味亦规绳。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面热如醉火邪殃,前剂仍增三两黄,驱饮辛温药一派,别能攻热制阳光。

文蛤散水潠原踰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栝蒌瞿麦丸小便不利渴斯成,水气留中液不生,三两蓣苓瞿一两,一枚附子二萎行。

蒲灰散小便不利用蒲灰,平淡无奇理备该, 半分蒲灰三分滑,能除湿热莫疑猜。

滑石白鱼散滑石余灰与白鱼,专司血分莫踌躇,药皆平等擂调饮,水自长流不用疏。

茯苓戎盐汤一枚弹大取戎盐,茯用半斤火自潜,更有白术二两佐.源流不滞自濡霑。

越婢加术汤里水脉沉面目黄,水风相搏湿为殃,专需越婢平风水,四两术司去湿良。

越婢汤一身悉肿属风多,水为风翻湧巨波, 二草三姜十二枣,石膏八两六麻和。

防己茯苓汤四肢聂聂动无休,皮水情形以此求,己桂芪三草二两,茯苓六两砥中流。

甘草麻黄汤里水原来自内生,一身面目肿黄呈,甘须二两麻黄四,气到因知水自行。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脉沉出汗黄,水伤心火郁成殃,黄芪五两推方主,桂芍均三苦酒勤。

桂枝加黄芪汤黄汗都由郁热来,历详变态费心裁,桂枝原剂芪加二,啜粥重温令郁开。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心下如盘边若杯,辛甘麻二附全枚,姜桂三两枣十二,气分须从气转回。

枳术汤心下如盘大又坚,邪之结散验其边, 术宜二两枳枚七,苦泄专疗水饮愆。

硝石矾石散身黄额黑足如烘,腹胀便溏晡热丛,等分矾硝和麦汁,女劳疸病夺天工。

栀子大黄汤酒疸懊憹郁热蒸,大黄二两豉一升,栀子十四枳枚五,上下分消要顺承。

猪膏发煎诸黄腹鼓大便坚,古有猪膏八两传,乱发三枚鸡子大,发消药熟始停煎。

茵陈五苓散疸病传来两解方,茵陈末入五苓尝,五苓五分专行水,十分茵陈却退黄。

大黄硝石汤自汗屎难腹满时,表和里实贵随宜,硝黄四两柏同数,十五枚栀任指麾。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去芍已名汤,蜀漆还加龙牡藏,五牡四龙三两漆,能疗火劫病警狂。

半夏麻黄丸心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

柏叶汤吐血频频不肯休,马通升许溯源流,干姜三两艾三把,柏叶行阴三两求。

黄土汤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 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斟。

猪苓散呕余思水与之佳,过与须防饮气乖, 猪术茯苓等分捣,饮调寸匕自和谐。

大半夏汤从来胃反责冲乘,半夏二升蜜一升,三两人参劳水煮,纳冲养液有奇能。

大黄甘草汤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茯苓泽泻汤吐方未已渴频加,苓八生姜四两誇,二两桂甘三两术,泽须四两后煎嘉。

文蛤汤吐而贪饮证宜详,文蛤石膏五两量, 十二枣枚杏五十,麻甘三两等生姜。

半夏干姜散吐而干呕沫涎多,胃腑虚寒气不和,姜夏等磨浆水煮,数方相类颇分科。

生姜半夏汤呕哕都非喘又非,彻由愦愦莫从违,一升姜汁半升夏,分煮同煎妙入微。

橘皮汤哕而干呕厥相随,气逆于胸阻四肢, 初病气虚一服验,生姜八两四陈皮。

橘皮竹茹汤哕逆因虚热气乘,一参五草八姜胜,枣枚三十二斤橘,生竹青皮刮二升。

紫参汤利而肺痛是何伤,浊气上干责胃肠, 八两紫参三两草,通因通用细推详。

诃黎勒散诃黎勒散涩肠便,气利还须固后天,十个诃黎煨研末,调和米饮不须煎。

外台黄芩汤干呕利兮责二阳,参芩三两等干姜,桂枝一两半升夏,枣十二枚转运良。

薏苡附子败酱散气血凝痈阻外肤,腹皮虽急按之濡,附宜二分苡仁十,败酱还须五分驱。

大黄牡丹皮汤肿居少腹大肠痈,黄四牡丹一两从,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肠脓。

王不留行散金疮诹采不留行,桑蒴同行十分明,芩朴芍姜均二分,三椒十八草相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