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洛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洛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克利斯托弗·马洛 克利斯托弗 马洛(1564~1593) 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
一、马洛生平 马洛生于1564年, 卒于1593年, 享年 29岁。应该说他是莎士比亚 ( 1564~1616) 同时代的人, 只可惜英 年早逝, 给世人留下莫大的遗憾与期 许。在他辞世时, 莎士比亚刚好结束 了戏剧学徒期, 开始在戏剧界崭露头 角并一发而不可收。 马洛出生于坎特伯雷的一个鞋匠之 家。因天资聪慧, 获得资助, 先后就 读于国王学校和剑桥大学, 于1584年 获得学士学位。
虽然蔑视庸俗世事, 但是浮士德也渴望爱情, 向往人间一切美好事物。在第五幕第一场, 浮 士德赴死之前与三位学者( 正统思想的代表) 话别, 其间仙乐缈缈传来, 戏剧性地闪出希腊 古典美人海伦,就是曾经引发一场10年特洛伊 战争的那位美人。几位学者极尽所能赞誉海 伦的惊人美貌, 美貌绝伦、天地尤物, 海伦随 即消逝, 学者退下, 独留浮士德若有所思。然 后老人登场, 力劝浮士德悔悟,。
全剧分五幕, 根据内容分成三部分, 即主人公被引诱而堕落( 第一、二幕) ; 契约许可的年限内主人公恣情欢乐的生活 ( 第三、四幕) ; 主人公的死亡与永罚( 第五幕) 。
2.人文主义精神的映射 浮士德博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 他崇尚知 识, 认为知识可以带来权力和财富, 但是获取 知识必须与当时的宗教势力作斗争, 人文主义 者有深刻的思想, 远大的抱负, 却没有足够坚 强的羽翼。所以, 马洛在序幕的合唱中借用希 腊神话伊卡罗斯的典故( 乘着其父为他用羽毛 和蜡制作的翅膀飞翔, 因为飞得太高, 离太阳 太近结果翅膀融化, 堕海而亡) 暗示浮士德的 命运, 指出悲剧的根源。
在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背景下, 马洛站在宗教立场上 反对浮士德的做法, 是可以理解的。浮士德的言行 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热衷探索宇宙奥秘、 追求知识的冒险精神, 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马洛从 这个角度进行创作加工,将人文精神贯穿得更加彻底, 为浮士德母题做了一次整理和提升, 也为歌德的进 一步完善该主题提供了范本。浮士德是一个无尽的 源泉, 几个世纪以来,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和 读者。我们不应该忘记马洛对浮士德主题突破性地 创造加工, 也不会忘记歌德将浮士德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相信浮士德孜孜以求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知识分 子前行。
在浮士德有动摇之意时, 靡菲斯不失时机地 递上一把匕首, 逼浮士德重新以血盟誓, 至此 浮士德再无退路, 义无反顾在自己选择的路 上走到尽头。美女海伦再次出现, 浮士德向 恶魔提出最后的请求, 想博得美人一吻, 死亦 无憾。这里作者着力描写了一番, 道出浮士 德对美、对爱的深切渴望, 24年的放浪形骸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他将失去灵魂、失去生 命, 失去欣赏体味这个世界的权利, 向美人索 吻, 怕是他最后的安慰了。我们能感觉出此 刻的浮士德悔之晚矣, 内心深处在渴求救赎, 渴望人间的普通情爱。
二.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帖木儿大帝》 ( 1587~1588) 另一部作品《马尔他岛 的犹太人》( The Jew of Malta) 。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 1592~1593) 是马洛最 杰出的作品之一, 他根据 英译本的德国民间故 事书改编而成。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剧情简介 学有所成、通今博古的大学者浮士德博士厌倦了正统的 知识, 忽然对魔术着迷起来。于是他不顾善良天使的劝阻, 决 意依照邪恶天使的怂恿走上歧途。聪明过人的浮士德用魔术 召来魔鬼靡菲斯, 得知群魔想要争夺人的灵魂。浮士德决定 让 靡菲斯传话给群魔之首卢西佛, 同意交出自己的灵魂, 交换条 件是允许他过上24年随心所欲的生活, 并且让靡菲斯做他的 随从。经过滴血盟誓, 浮士德如愿以偿, 拥有知识就可以创造 一切, 获得财富, 就能够探出“ 所有外国君主的秘密”, 能够 “用 一道铜墙把德国围起”“, 让学生们能穿上绸缎衣服”。
3.浮士德博士形象分析 浮士德敢于挑战正统思想, 鄙夷权威, 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 比如在第一幕第三场, 浮士德与恶魔靡菲斯探讨地狱的所在, 颇有深意。从靡菲斯之口, 浮士德知道万魔之首卢西佛曾经 也是上帝宠爱的精灵, 只因为傲慢无礼, 触犯天庭, 被贬到地 狱, 靡菲斯也一样。这明显表露出马洛本人的人文观点: 恶魔 并非天生邪恶, 只因为与权威对抗, 实力弱小, 才被权力的 掌控者贬谪, 作者的反叛心理初见端倪。继而靡菲斯流露出 悔意, 立刻遭到浮士德猛烈的抨击, 他嘲讽靡菲斯, 了不起的 靡菲斯怎能因为被剥夺了天堂之乐而懊丧呢?! 你应该像我浮 士德学习, 有点男子汉气概, 敢做敢当, 应该对那些你不曾真 正拥有的快乐嗤之以鼻。浮士德的傲慢不逊表露无疑。这次 对话更加坚定了浮士德尊崇魔术、不惜抛弃正统的决心, 也 显露出文艺复兴时期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理念束缚的 反抗,和对新知识、新思想的狂热追求。
据说是由于枢密院出面干涉, 因为他曾为皇后效力, 深得其赏识, 1587年被授予硕士学位。从1587年到 1593年马洛去世, 这期间马洛过着动荡的生活。他 广交朋友, 三教九流, 无所不包: 诗人、剧作家、政 客, 不入流的市井小人、地痞无赖, 等等。事实上, 马洛的死因也不过是一场关于买单的酒肆争吵而已。 率性的剧作家没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与生命, 为区 区小事丢了性命, 却使戏剧界过早失去了一位可以 齐名莎士比亚的天才。当然也有人怀疑马洛的死和 政治有关, 因为他对宗教进行过严厉的抨击, 鄙视上 帝和神职人员。
三、浮士德母题
讲述浮士德的故事并非始于马洛, 同样也不是终于 马洛,我们都知道应该从歌德那里获取更完满的浮士 德传奇。实际上, 浮士德是中世纪后期在德国流传 久远的一个传奇故事。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在浮士德母题的基本故事架构的基础上, 进行了创 造性的加工, 使零散的民间传说第一次以正统文学 的形式———戏剧表现出来, 这无疑是个飞跃。马 洛使主角浮士德的形象更加丰满有致, 情节设置曲 折动人, 人物对话形象逼真。
浮士德追寻海伦
节选
就是这张脸使千帆齐发 对,我将刺穿阿基里斯的脚跟 把伊利安的巍巍城楼烧成灰的么? 然后回身求海伦赏赐一吻 甜蜜的海伦,你一吻就使我永生 啊,你比黄昏更美 看,她的嘴唇吸走了我的灵魂! 尽管它披带了一千颗美丽的星 来,海伦,还我的灵魂来 你的光辉胜过朱庇特 三、浮士德母题 我住下了,天堂就在你的唇上! 虽然他身上的火焰曾经毁了西密 凡不是海伦身上的,全是粪土 丽 我来做帕里斯吧,为了对你的爱 你比这天上的君王更可爱 纵使他躺在阿丽苏撒的浪荡怀抱 让维登堡代替特洛伊遭受毁灭 把你的旗帜插上我的盔顶 只有你,才配做我的情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之, 知识能够带来一切, 可以征服自然, 实现理想。 浮士德云游世界,做了许多率性之事, 享尽人生快意。 只可惜人生苦短, 24年转瞬即逝, 盟约已近, 灵魂即 将被恶魔索走。此时的浮士德幡然悔悟, 对生命充 满留恋, 苦苦哀求恶魔饶他一命, 然而已无济于事, 他的灵魂最终被恶魔带走, 失去灵魂的浮士德, 空余 尸首, 惨不忍睹。剧作家有意选取悲剧的形式讲述 一个传奇故事, 通过一系列彼此相联系的事件, 使我 们心灵产生变化, 唤起精神的力量, 这是该剧成功之 处。 马洛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肯定了“ 知识就是力量”的 人文精神, 但是要获得知识就得与宗教势力进行顽 强的斗争。浮士德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克利斯托弗·马洛 克利斯托弗 马洛(1564~1593) 马洛 Christopher Marlowe
一、马洛生平 马洛生于1564年, 卒于1593年, 享年 29岁。应该说他是莎士比亚 ( 1564~1616) 同时代的人, 只可惜英 年早逝, 给世人留下莫大的遗憾与期 许。在他辞世时, 莎士比亚刚好结束 了戏剧学徒期, 开始在戏剧界崭露头 角并一发而不可收。 马洛出生于坎特伯雷的一个鞋匠之 家。因天资聪慧, 获得资助, 先后就 读于国王学校和剑桥大学, 于1584年 获得学士学位。
虽然蔑视庸俗世事, 但是浮士德也渴望爱情, 向往人间一切美好事物。在第五幕第一场, 浮 士德赴死之前与三位学者( 正统思想的代表) 话别, 其间仙乐缈缈传来, 戏剧性地闪出希腊 古典美人海伦,就是曾经引发一场10年特洛伊 战争的那位美人。几位学者极尽所能赞誉海 伦的惊人美貌, 美貌绝伦、天地尤物, 海伦随 即消逝, 学者退下, 独留浮士德若有所思。然 后老人登场, 力劝浮士德悔悟,。
全剧分五幕, 根据内容分成三部分, 即主人公被引诱而堕落( 第一、二幕) ; 契约许可的年限内主人公恣情欢乐的生活 ( 第三、四幕) ; 主人公的死亡与永罚( 第五幕) 。
2.人文主义精神的映射 浮士德博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 他崇尚知 识, 认为知识可以带来权力和财富, 但是获取 知识必须与当时的宗教势力作斗争, 人文主义 者有深刻的思想, 远大的抱负, 却没有足够坚 强的羽翼。所以, 马洛在序幕的合唱中借用希 腊神话伊卡罗斯的典故( 乘着其父为他用羽毛 和蜡制作的翅膀飞翔, 因为飞得太高, 离太阳 太近结果翅膀融化, 堕海而亡) 暗示浮士德的 命运, 指出悲剧的根源。
在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背景下, 马洛站在宗教立场上 反对浮士德的做法, 是可以理解的。浮士德的言行 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热衷探索宇宙奥秘、 追求知识的冒险精神, 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马洛从 这个角度进行创作加工,将人文精神贯穿得更加彻底, 为浮士德母题做了一次整理和提升, 也为歌德的进 一步完善该主题提供了范本。浮士德是一个无尽的 源泉, 几个世纪以来, 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和 读者。我们不应该忘记马洛对浮士德主题突破性地 创造加工, 也不会忘记歌德将浮士德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相信浮士德孜孜以求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知识分 子前行。
在浮士德有动摇之意时, 靡菲斯不失时机地 递上一把匕首, 逼浮士德重新以血盟誓, 至此 浮士德再无退路, 义无反顾在自己选择的路 上走到尽头。美女海伦再次出现, 浮士德向 恶魔提出最后的请求, 想博得美人一吻, 死亦 无憾。这里作者着力描写了一番, 道出浮士 德对美、对爱的深切渴望, 24年的放浪形骸 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他将失去灵魂、失去生 命, 失去欣赏体味这个世界的权利, 向美人索 吻, 怕是他最后的安慰了。我们能感觉出此 刻的浮士德悔之晚矣, 内心深处在渴求救赎, 渴望人间的普通情爱。
二.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帖木儿大帝》 ( 1587~1588) 另一部作品《马尔他岛 的犹太人》( The Jew of Malta) 。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 1592~1593) 是马洛最 杰出的作品之一, 他根据 英译本的德国民间故 事书改编而成。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1.剧情简介 学有所成、通今博古的大学者浮士德博士厌倦了正统的 知识, 忽然对魔术着迷起来。于是他不顾善良天使的劝阻, 决 意依照邪恶天使的怂恿走上歧途。聪明过人的浮士德用魔术 召来魔鬼靡菲斯, 得知群魔想要争夺人的灵魂。浮士德决定 让 靡菲斯传话给群魔之首卢西佛, 同意交出自己的灵魂, 交换条 件是允许他过上24年随心所欲的生活, 并且让靡菲斯做他的 随从。经过滴血盟誓, 浮士德如愿以偿, 拥有知识就可以创造 一切, 获得财富, 就能够探出“ 所有外国君主的秘密”, 能够 “用 一道铜墙把德国围起”“, 让学生们能穿上绸缎衣服”。
3.浮士德博士形象分析 浮士德敢于挑战正统思想, 鄙夷权威, 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 比如在第一幕第三场, 浮士德与恶魔靡菲斯探讨地狱的所在, 颇有深意。从靡菲斯之口, 浮士德知道万魔之首卢西佛曾经 也是上帝宠爱的精灵, 只因为傲慢无礼, 触犯天庭, 被贬到地 狱, 靡菲斯也一样。这明显表露出马洛本人的人文观点: 恶魔 并非天生邪恶, 只因为与权威对抗, 实力弱小, 才被权力的 掌控者贬谪, 作者的反叛心理初见端倪。继而靡菲斯流露出 悔意, 立刻遭到浮士德猛烈的抨击, 他嘲讽靡菲斯, 了不起的 靡菲斯怎能因为被剥夺了天堂之乐而懊丧呢?! 你应该像我浮 士德学习, 有点男子汉气概, 敢做敢当, 应该对那些你不曾真 正拥有的快乐嗤之以鼻。浮士德的傲慢不逊表露无疑。这次 对话更加坚定了浮士德尊崇魔术、不惜抛弃正统的决心, 也 显露出文艺复兴时期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理念束缚的 反抗,和对新知识、新思想的狂热追求。
据说是由于枢密院出面干涉, 因为他曾为皇后效力, 深得其赏识, 1587年被授予硕士学位。从1587年到 1593年马洛去世, 这期间马洛过着动荡的生活。他 广交朋友, 三教九流, 无所不包: 诗人、剧作家、政 客, 不入流的市井小人、地痞无赖, 等等。事实上, 马洛的死因也不过是一场关于买单的酒肆争吵而已。 率性的剧作家没能够珍惜自己的才华与生命, 为区 区小事丢了性命, 却使戏剧界过早失去了一位可以 齐名莎士比亚的天才。当然也有人怀疑马洛的死和 政治有关, 因为他对宗教进行过严厉的抨击, 鄙视上 帝和神职人员。
三、浮士德母题
讲述浮士德的故事并非始于马洛, 同样也不是终于 马洛,我们都知道应该从歌德那里获取更完满的浮士 德传奇。实际上, 浮士德是中世纪后期在德国流传 久远的一个传奇故事。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在浮士德母题的基本故事架构的基础上, 进行了创 造性的加工, 使零散的民间传说第一次以正统文学 的形式———戏剧表现出来, 这无疑是个飞跃。马 洛使主角浮士德的形象更加丰满有致, 情节设置曲 折动人, 人物对话形象逼真。
浮士德追寻海伦
节选
就是这张脸使千帆齐发 对,我将刺穿阿基里斯的脚跟 把伊利安的巍巍城楼烧成灰的么? 然后回身求海伦赏赐一吻 甜蜜的海伦,你一吻就使我永生 啊,你比黄昏更美 看,她的嘴唇吸走了我的灵魂! 尽管它披带了一千颗美丽的星 来,海伦,还我的灵魂来 你的光辉胜过朱庇特 三、浮士德母题 我住下了,天堂就在你的唇上! 虽然他身上的火焰曾经毁了西密 凡不是海伦身上的,全是粪土 丽 我来做帕里斯吧,为了对你的爱 你比这天上的君王更可爱 纵使他躺在阿丽苏撒的浪荡怀抱 让维登堡代替特洛伊遭受毁灭 把你的旗帜插上我的盔顶 只有你,才配做我的情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之, 知识能够带来一切, 可以征服自然, 实现理想。 浮士德云游世界,做了许多率性之事, 享尽人生快意。 只可惜人生苦短, 24年转瞬即逝, 盟约已近, 灵魂即 将被恶魔索走。此时的浮士德幡然悔悟, 对生命充 满留恋, 苦苦哀求恶魔饶他一命, 然而已无济于事, 他的灵魂最终被恶魔带走, 失去灵魂的浮士德, 空余 尸首, 惨不忍睹。剧作家有意选取悲剧的形式讲述 一个传奇故事, 通过一系列彼此相联系的事件, 使我 们心灵产生变化, 唤起精神的力量, 这是该剧成功之 处。 马洛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肯定了“ 知识就是力量”的 人文精神, 但是要获得知识就得与宗教势力进行顽 强的斗争。浮士德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