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规划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1.23•【字号】黔府办发〔2017〕66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城乡规划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6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1月23日贵州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办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意见〉的通知》(建村〔2014〕2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村庄规划加强农民建房和宅基地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村建设活动的规划许可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四条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后,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可依法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

贵州地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贵州地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贵州地区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贵州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使
得该地区在乡村规划方面具有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规划,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贵州地区的乡村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对当地的自
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将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乡村规划方案。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我
们将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力求实现生态、宜居、宜业的目标。

同时,我们还将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规划方案,以满足不同乡村的需求。

在规划方案制定完成后,我们将积极推动实施工作。

这包括组织当地政府和相
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规划方案的落实。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最后,我们将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宣传推广,我们将向当地居民普及乡
村规划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促进乡村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贵州地区的乡村规划工作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
努力。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地区的乡村规划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为当地居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7年修正)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7年修正)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30•【字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二十五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寨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重点地区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分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分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乡规划分为乡域规划和乡政府所在地规划。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规划区内实行统一规划管理。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贵州乡村规划设计分析 (课堂PPT)

贵州乡村规划设计分析 (课堂PPT)

雷山县苗族聚居的郎德上寨明确将整个村落是为博物馆的单位界域,成为贵州第一 批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
1997年开始
中国与挪威合作,碌碌续在贵州六枝梭嘎村、黎平堂安村、锦屏隆里村,花溪镇山 村建立生态博物馆
21世纪
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博物馆编《朗德苗寨博物馆》对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的建 设历史和实践情况作为较为全面的调研和探讨
1 1. 贵州区位
贵州省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贵州为多民族聚居的喀斯特 典型地域,地理环境具有封 闭性和特殊性;
2 1. 贵州村寨选址
(1)自然型:村落在选址时考虑生产资料是否足够 (2)风水型: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贵州民族聚落的普遍特点。在选之前请风水先生“把龙 脉” (3)交通型:一是在水运发达的河流岸边选址,尤其在临近码头、港口的地方选址;二是在 官道近地选址 (4)战略军事型:为保护自身疆土或抵御和防御外族的入侵,聚落选址在军事要塞或山势十 分险要,易守难攻的位置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研究进程
综合调查研究
时间 20世纪初
2000年
21世纪以来
进程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对云南、贵州、四川一代少数民族 进行“文化寻根”田野调查
成果
国家建设部委托,阮仪三教授组织和指导同济大学师 黔中地区的历史村镇具有很高的
生进行了黔中地区历史村镇的调研
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云南大学组织了一系列民族村寨研究
关注了贵州村落旅游发展的模式、 文化资源的 开发利用对策
以上朗德村为例,展示了上朗德村在发展旅游 与文化保 护方面多年的探索与经验
以“经济-文化人”假设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管理 制度研 究的逻辑起点 , 结合贵州朗德上寨分析 了少数民族传统文 化与旅游经济发展互动的原 理和机制

贵州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贵州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贵州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一、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贵州的农村地区也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

本文将对贵州农旅一体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贵州农旅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旅一体化可以将农村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2.保护生态环境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旅一体化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

通过发展可持续的乡村旅游项目,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促进旅游业发展通过与农业资源的整合,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也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贵州农旅一体化发展的现状1.农业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平衡贵州省的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许多农民还在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中,生产方式相对滞后,产品陈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旅游资源多样,但未充分开发利用贵州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优势。

由于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足,很多乡村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贵州省加大了对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从土地利用政策、农业扶持政策到旅游业发展政策,都为农旅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四、贵州农旅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旅一体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专项扶持等方式,为农业农村和乡村旅游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强化农旅一体化规划制定农旅一体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和布局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两者的有机融合和共生发展。

《贵州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内容

《贵州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内容

《贵州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一、概念
《贵州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是贵州省政府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乡村振兴工作的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和推进贵州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二、标准体系内容
1. 乡村规划和建设标准:制定乡村规划和建设的相关标准,包括土地利用、建筑风格、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定。

确保乡村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资源优化利用和文化传承的要求。

2. 农田保护和农业发展标准:设立农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标准,包括农田土地保护和耕地保护的要求,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3. 乡村产业发展标准: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的标准,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等方面的规定。

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5. 乡村文化与教育标准:制定乡村文化与教育的标准,包括文化传承、教育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服务。

6.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设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包括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规定。

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这些标准体系的制定将有助于统一贵州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推动贵州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这些标准也为相关各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

贵州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贵州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

贵州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吴 雪 摘 要:贵州地理位置特殊,是一个民族众多、乡村众多的省份,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中,如何突破贵州省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瓶颈成为难点,本文主要针对贵州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如促进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与全域旅游相融合等,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贵州;乡村振兴;路径;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呈现的新特点、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乡村发展方针,贵州省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战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难点,如何在这些地区开展乡村振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贵州省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贵州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个特区,贵州的地形比较复杂,多是山地,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于历史因素,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也是民族文化丰富多元的地区,这里多民族交错,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54个民族,汉族占比63.89%,少数民族占36.11%,约有 1250 余万人,世居民族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等 18 个民族,各民族在省内88个县(市、区、特区)都有所分布,也是一个乡村众多的省份,乡村居民占全省人口的66.19%,众多的乡村分布,给贵州带来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给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难度。

贵州省贫困的面积较大,贫困深度较深,尤其是民族地区,有的乡村发展较为缓慢,有的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少数民族成为贫困的集中区等,据统计,2018年155万人的贫困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极度贫困地区,有的乡村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有的乡村长期被边缘化,集聚地还保留原始的生活状态,这些都阻碍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成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突出问题。

乡村振兴视野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乡村振兴视野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22XIANGCUN KEJI 2021年3月(上)乡村振兴视野下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例林涛李双邑马容娇(六盘水师范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地域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落景观营造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文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对传统村落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少数民族;小黄村[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7-22-3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的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 。

然而,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与现代人居需求发生冲突,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正在逐步瓦解,传统村落日渐凋零,建筑坍塌、民俗淡化。

面对这样的境况,亟待创新传统村落发展方式,这样既可活化传统村落景观,又可促进村落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

乡村振兴战略所包含的一系列理念、思想,为新时期传统村落的发展勾勒了宏伟蓝图[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3]1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现状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和羌族18个民族,而且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分布的省份。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13年1月4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3年5月31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和建设第三章市政设施管理第四章城乡绿化管理第五章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的单位、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和村寨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指对城乡规划、建设和市政设施、绿化、环境卫生等的管理。

第四条自治州城乡规划行政部门负责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全州城乡建设管理工作;自治州林业行政部门负责城乡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建设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其他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做好本辖区内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乡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乡镇、村组土地占用和房屋建设的管理。

第五条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投入。

鼓励州内外单位、个人投资参与自治州城乡建设,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城乡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寨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一、引言贵州省作为中国重要的东南沿海沿线的边疆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优化贵州省村庄的发展布局,提高村庄生活品质,保护和传承贵州特色文化,编制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是必要的。

二、编制目的和依据1.编制目的:本技术指南旨在提供贵州省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指导和规范贵州省各地村庄规划工作,促进贵州县乡村特色的继承和创新。

三、基本原则1.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在保护村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村庄的特色资源,推动村庄的创新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有机结合。

2.农民自治原则: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民主参与,推动农民自治,落实农民对村庄规划决策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3.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村庄的规划和发展与资源保护紧密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编制步骤1.项目准备阶段:明确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和任务,并组织相关调查和研究工作,收集有关村庄发展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2.规划目标阶段:根据项目准备阶段的调查和研究结果,明确村庄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原则,制定详细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3.规划设计阶段:根据项目准备阶段的结果和规划目标,进行空间布局的设计,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4.规划方案阶段:制定规划方案,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和保护措施,形成可行性方案。

5.方案审核阶段: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并听取相关部门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6.方案修改阶段:根据审核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7.方案最终确定阶段:最终确定并公示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编制内容1.村庄概况:包括村庄的地理位置、基本情况、历史文化遗产等。

2.发展目标:明确村庄的发展愿景和目标。

3.空间布局:制定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4.公共设施:规划村庄的公共设施建设,包括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1]。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法宝,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

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农村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农民收入增速总体放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十九大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内容,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水平偏低“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高增速的“黄金期”已结束[2]。

从全国来看,2014年开始,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率出现“拐点式”变化,由两位数跌至个位数。

贵州省增速“拐点”较全国晚出现两年,但收入增长的绝对数偏小。

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可支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郭艳,女,湖南桃源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旅游经济。

林源,男,湖南沅陵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郭艳,林源(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西部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治本之策。

课题组成员以贵州省为例,基于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提出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拓宽非农就业渠道以及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基于SWOT分析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小令坝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基于SWOT分析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小令坝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基于SWOT分析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小令坝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彭红【摘要】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的政策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建设得到了重视.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景观规划领域的现状,分析九坝镇小令坝乡村旅游景观的现状、历史文化背景,整合其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景观改造提升.运用旅游SWOT分析法对开发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小令坝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黔北地域特色的景观规划.【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17【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乡村旅游;SWOT分析;旅游景观【作者】彭红【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引言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和生活的压力倍增,对于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需求上涨。

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度假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欧洲国家中捷克、德国、荷兰等有系统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

如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学家Ruz-icka和Miklos提出了用于乡村景观规划与优化的LANDEP系统[1]。

例如1936年,Forman提出了农村景观空间规划的多重模式,对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大帮助[3]。

亚洲国家中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乡村景观规划对乡村旅游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韩国的乡土特色文化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短,规模快速扩大,转型快,呈现出多而杂,质量参差不齐的趋势。

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要以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为基本设计,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和有吸引力的景观空间[4]。

乡村旅游景观是以乡村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利用,打造能够引游客的高品质空间环境[5]。

1 小令坝SWOT分析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

贵州省农房风貌指引导则

贵州省农房风貌指引导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贵州省农村住房建设,提升农村住房品质,塑造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农村住房风貌整治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活动。

第三条农村住房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科学选址、因地制宜、安全适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的原则,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品质。

第四条农村住房建设应遵循城乡规划,符合土地管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法律法规规定。

农村住房设计、建设施工和风貌整治等活动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农村住房设计、建设施工和风貌整治等活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提高农村住房品质。

第七条本导则是贵州省农村住房风貌的指导性文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第八条农村住房建设应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空闲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新建住房应位于村庄规划确定的集中居住点或保留村庄内,不得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频发区、地下采空区和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区域选址建房。

第九条农村住房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地貌、民族文化等特点,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确定建筑风貌和建筑形式。

鼓励采用坡屋顶、小青瓦、白灰墙等传统建筑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第十条农村住房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面积。

住房建筑面积应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和当地生活习惯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不超过3层,底层层高不超过3.6米,标准层层高不超过33米。

鼓励采用分户独栋或联排别型等建筑形式,提高居住品质。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典型村寨发展为例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典型村寨发展为例

达 1. 7 5万 ]占十五期 间全省因从事旅游业而脱贫总人数 ,
的 2.%。 78
二、 贵州省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贵州省各 市州( ) 一) 地 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根据 2 0 0 7年 8月贵州省旅游 局组织 乡村旅游 典型村 寨调研④ 各地州提供的《 贵州省各市 、 地 ) 州( 乡村旅游发展 现状调查表 》 以下 简称 《 ( 地州表 》 、 典型村 寨 的入户 调 )《


贵 州 乡村旅 游 发 展 的 背 景 介 绍
人 ; 20 而 0 6年 , 贵州因从事 乡村旅游 经营而脱贫 的人 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 贵州 首先选择 了安顺 的布
依石头寨 、 黔东南 的上 朗德 、 南花 、 青曼 、 西江苗寨等八个民 族村寨进行旅游扶贫试点。 目前 , 贵州农村 已有 10 0 0多个
1份; 1 发放( 州乡 贵 村旅游典型村寨调查表 3 份, 》5 收回3 份。 5 下文相关调研数据均来自 所发放的调研 此次乡 表, 村旅游典型村寨调研均
简称 0 7调研 。

4 ・ 7
其中 , 黔东南 、 遵义地 区以及黔南 地区分列 乡村旅游 总
收入 的前 三名 , 区收入分别为 :7 8 、O亿 、. 各 4 ¨9亿 1 2 5亿。
表 1 20 06年各地州市开展乡村旅游具体情 况表
各市州名称
员 比例平 均 达 5 .% ; 67
20 0 6年 全 省 开 展 乡 村 旅 游 的景 区 ( ) 39 点 有 12个 , 同
比增 长 2 . 1 , 0 0 % 接待旅游人数 18 .9万人次 , 比增长 636 同
5 .6 , 52 % 占全省接待旅游人数 4 4 .9万人次 的 3 .6 . 77 8 54% 旅游 收人 3 .8亿元 , 35 同比增 长 5 . 8 , 9 9 % 占全省旅 游总收 入的 8 6 %, .7 直接 和间接从 业人员 1 .5万人 次 , 78 占全省 旅游总就业人数的 4 .3 _ 。 12 % 3 J 十五期间 , 贵州因从事旅游业而脱贫的人数为约 6 3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以贵州省为例
徐长宇;张念祥;刘慧琳;王子璇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35)3
【摘要】以贵州省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结果发现贵州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存在主导产业竞争力不足、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带动效果有限、发展不平衡和资金技术支持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提高产业带动
效果、促进农村产业均衡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5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一二
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徐长宇;张念祥;刘慧琳;王子璇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大城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3.乡村振兴战
略背景下长春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考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进路——以广西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乡村聚落形态调研报告

贵州乡村聚落形态调研报告

贵州乡村聚落形态调研报告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村聚落形态而闻名。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贵州乡村聚落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贵州乡村聚落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贵州拥有240多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乡村聚落形态。

例如,布依族聚居在山地地区,其村庄通常建在山坡上,以适应陡峭的地形。

而苗族则聚居在山区或山脚下,他们的村庄常常由若干独立的建筑组成,形成一个独特的群落。

其次,贵州乡村聚落形态的独特性受到了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山多、地形复杂,这对乡村聚落的布局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部分乡村聚落建在了山腰或山谷之中,利用山地的护城保护,形成了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

另一部分乡村聚落则建在山顶,高高矗立,给人以俯瞰山水的视觉享受。

此外,贵州多山丘之地,气候潮湿多雨,这也影响了乡村聚落形态的设计和建设。

许多村庄采用了特殊的木构建筑和竹楼,以适应湿润的气候。

再者,贵州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还要考虑到人文因素。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在乡村聚落形态上也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

例如,侗族村落的建筑常常采用木材和羊毛作为主要材料,外立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和雕刻。

彝族村落则以石头建筑为主,房屋之间的巷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一种迷宫般的布局。

此外,贵州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现代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乡村聚落形态正在逐渐消失,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村聚落的文化遗产,贵州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鼓励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综上所述,贵州乡村聚落形态多样,受到地形、气候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研究和保护贵州乡村聚落的形态对于了解贵州的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乡村聚落的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为贵州乡村聚落的独特魅力带来更多的曝光度。

贵州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2021-2035

贵州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2021-2035

附件贵州省市(州)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二〇二一年六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黔党发〔2020〕5号)要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科学指导和规范贵州省市(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地方实际,补充细化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制定本指南。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于原则性和导向性,后期将结合自然资源部相关政策要求以及各市(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本指南起草单位: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目录1、总体要求 (1)1.1适用范围 (1)1.2规划定位 (1)1.3规划范围 (1)1.4规划期限 (1)1.5规划层次 (2)1.6规划原则 (2)1.7编制主体与程序 (4)1.8成果形式 (4)2、基础工作 (4)2.1统一底数底图 (4)2.2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5)2.3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与风险评估 (5)2.4加强重大专题研究 (5)2.5开展总体城市设计 (6)3、编制内容 (6)3.1目标与战略 (6)3.2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7)3.3要素支撑体系 (11)3.4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4)3.5规划传导与落实 (15)4、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 (18)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 (19)附录B 规划分区 (21)附录C 规划图件目录 (24)附录D 规划文本附表 (26)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 (29)1、总体要求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贵州省设区市、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1.2规划定位市(州)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州)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

浅议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贵州省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浅议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贵州省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浅议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贵州省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摘要:村庄建设的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村庄政策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丽乡村”提出的背景、内涵和主要任务,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参与的贵州省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思想认识、部门合作、建设标准、主要产业选择、村庄特色景观塑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问题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党和国家的政策对“三农”问题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由早期对农业生产力的关注,对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关注到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注,对科技创新、制度改革的关注,再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注,对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的关注。

相应的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载体的村庄,其规划和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应该有相应的侧重点。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为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完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随即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

1“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主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它既秉承和发展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 的宗旨思路,又顺应和深化了对自然客观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美丽乡村”的“美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二是指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轮廓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轮廓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G i o a t onanrg n adep rdtediigf t so a ub i t n i a yegt rps s( esrs uz ukr ut i , xl e h r n c r f l ra z i ;f l ih pooa m aue) h sm i eo n o v a o mr n a o n l l
(. 1贵州省 喀斯特 资源环境 与发展研究 中心 , 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1
2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 学院 , . 重庆 404 ;. 0073 贵州 民 学院 , 阳 502 ) 族 贵 505
摘 要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地区,三农” “ 问题突出;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有效解决“ 三农” 问 题、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城镇发展的轮廓, 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驱
frp o t gub nzt n i ih u k rtmo ti einWe u g se . o rmoi r a iai Guz o as n o n u an rgo r s ge td n e KEY ORDS mr ra iain d ilgfco ;Guzo as m u t n ae W l a u b nzt ; r n atr o v ih u k rt o na ra i
Fr n ra Fr es r o tadn .A clr i h ra i t npoesi a f ci a o e“ he sI- a gAe ,a r)a us ig ce a n t ub z i rcs ne et ew yt sl T reF s mi m e t n e tg e n ao s v o v
(050 1)贵州省省 长基金 ( 20 )53 、 黔省专合 20 (5 ) 0 55 ) 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 苏维词 (95 , , 16 一)男 湖南绥宁人 , 苗族 , 研究员 , 主要从 事喀斯特生态、 城市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 贵州民族文化特征
人口构成
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 17 个世居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 总人口的 34.7%, 除北部少数几个县外, 其余县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贵州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且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呈现出“不同民族, 同一地区文化趋同;相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趋异”的特征。
21世纪后
贵州省建设厅编著《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乡土建筑》; 罗德启《贵州民居》; 顾静、周振伦、蔡凌对侗族村落的研究; 余压芳以六枝梭嘎为例,剖析低碳景观在村寨中的要素构成; 王红以贵州增冲为例,分析斑块-廊道-基质空间生态模式;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研究进程
生态博物馆研80年代中后期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概况
上世纪90年代,在贵州境内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生态博物馆; 2002年6月,贵州省民族村镇保护与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发《关于公布全省20个重点民 族文化村镇的通知》; 2003年至今,贵州共11个村落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名单,举西南地区之首; 2009年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的通知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8处; 在2012,2013年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贵州共计292个村落进入名录,居全国之首
关注了贵州村落旅游发展的模式、 文化资源的 开发利用对策
以上朗德村为例,展示了上朗德村在发展旅游 与文化保 护方面多年的探索与经验
以“经济-文化人”假设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管理 制度研 究的逻辑起点 , 结合贵州朗德上寨分析 了少数民族传统文 化与旅游经济发展互动的原 理和机制
4 1. 贵州传统民居特点
5 1. 贵州民族文化特征
服饰
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1)苗族: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 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2)布依族:女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 ,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包头帕,盘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 致相同。 (3)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
由于历史的原因, 贵州民族分布呈现出汉族分布在城镇及交通沿线附近, 少数民族多住 在农村及远离交通沿线的边远山区的特征
5 1. 贵州民族文化特征
节日
仡佬族的 “祭山”、 “吃新”, 瑶族的 “祭盘王”, 侗族的 “祭萨”, 水族的 “过端”、“过卯”, 彝族的 “火把节”, 布依族的 “三月三”、“六月六”, 苗族的 “苗年”、“吃鼓藏”、“吃新”、“吃姊妹饭”、“跳花山”、“四月八” 等等
雷山县苗族聚居的郎德上寨明确将整个村落是为博物馆的单位界域,成为贵州第一 批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
1997年开始
中国与挪威合作,碌碌续在贵州六枝梭嘎村、黎平堂安村、锦屏隆里村,花溪镇山 村建立生态博物馆
21世纪
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博物馆编《朗德苗寨博物馆》对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的建 设历史和实践情况作为较为全面的调研和探讨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研究进程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时间
人物
观点
2006 2011
2011 2010 2012
肖冠兰; 彭丽莉;王蕾蕾,何颖娴 余压芳
向富华 杨正文 杨建春、吴建国
对村落文化内涵的研究集中在民居建筑及村落 文化空间,解读了特定案例公共空间及民居的 文化性
认为文化空间是 历史文化村寨中敏感区域,文 化格局显著地影响着当地 传统乡土聚落的空间 形态、文化释义、民俗表达活动等 的发展与变 迁
3 总结
1 贵州传统村落概况
1 1. 贵州区位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地 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 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 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 雨热同季;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 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省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研究进程
综合调查研究
时间 20世纪初
2000年
21世纪以来
进程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对云南、贵州、四川一代少数民族 进行“文化寻根”田野调查
成果
国家建设部委托,阮仪三教授组织和指导同济大学师 黔中地区的历史村镇具有很高的
生进行了黔中地区历史村镇的调研
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云南大学组织了一系列民族村寨研究
村落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以贵州历史文化村寨为例
思考
如何开展乡村设计? 政府、游客、村民三者在传统村落保
护中的角色和作用? 传统村落和周边地区的联系? 怎样挖掘乡土文化并进行活动策划?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
间的关系?
……
目录
1 贵州传统村落概况 2 典型案例分析
地扪侗寨 控拜村 其他案例介绍
1983年开始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民族研究学会具体组织了大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
型的综合性的民族调研
料选编》,共计10卷,600余万

3 1. 贵州历史文化村寨研究进程
村落特征研究
时间 20世纪80年代
人物及成果
斯心直《西南民族建筑研究》; 蔡凌《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 戴志中与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 毛刚《生态视野——西南高海拔山区聚落与建筑》; 杨昌鸣《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
科学价值
(1)传统民居形成的先决条件-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2)丰富的木材和石材为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基础条件; (3)传统民居建设受制于独特的地形地貌; 文化内涵 (1)贵州传统民居具有朴素的礼与包容思想; (2)传统和原始文化在传统民居建筑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美学特征 (1)个体形态美; (2)全局形态美
1 1. 贵州区位
贵州省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贵州为多民族聚居的喀斯特 典型地域,地理环境具有封 闭性和特殊性;
2 1. 贵州村寨选址
(1)自然型:村落在选址时考虑生产资料是否足够 (2)风水型: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贵州民族聚落的普遍特点。在选之前请风水先生“把龙 脉” (3)交通型:一是在水运发达的河流岸边选址,尤其在临近码头、港口的地方选址;二是在 官道近地选址 (4)战略军事型:为保护自身疆土或抵御和防御外族的入侵,聚落选址在军事要塞或山势十 分险要,易守难攻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