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2c5c52fe4733687e21aa54.png)
《在沙漠中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二、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fú()射筛()糠打gé()乙醚()犁huá()虫zhì()yē()住遮bì()口干舌zào()硌()着脐()带真dì()躯壳()2.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佛教指世间一切生灵;后指众多的普通的百姓。
()(2)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3)死在值得死的地方。
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4)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5)指死亡的期限。
()(6)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7)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8)莘莘学子:三、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73f48eda38376baf1fae50.png)
22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看法?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情节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②调整阅读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4. 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如何解决这些痛苦?5.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四、讨论研讨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痛苦、绝望、平静、乐观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1段第3行: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2段第7行: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5段: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9段: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4段第2行: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7dafadfd0a79563c1e72d1.png)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航空事业发展初期,飞行是十分危险的。
飞机性能差,机场设施简陋,天气情报的不完全,从未有人飞行过的路线,数不清的意外,使每一次飞行都像从地狱门口经过。
作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同事们为法国开辟了多条邮政航线,为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政府的嘉奖。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虽然那时航空领域还像是一片未开垦的蛮荒之地,但却给了他全新的生活体验,使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
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他的代表作之一《小王子》是人们熟知的,读过的人一定会被作品中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所吸引。
作者钟爱着他的事业,他的生命是飞行的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他毅然参战,要求到前线执行飞行任务,在与敌人的空战中英勇牺牲。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硌(gè):凸起的硬东西跟身体接触,使身体感到难受。
噎(yē):塞住,堵住;哭泣的样子或哭泣的声音。
辐射:(fú shè):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b66b2bee06eff9aef80789.png)
在沙漠中心圣埃克絮佩里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你们想坐飞机吗?愿意开飞机吗?为什么?其实开飞机也是一件危险的事。
特别是在飞机刚出现时的飞行。
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的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
飞行是一件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念一下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英雄试飞员李剑英。
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
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今天,我们还要记住一个英雄的名字----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掌握字词。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沙漠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沙漠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c6bd80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在沙漠中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和思考,准确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并通过阅读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并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在沙漠中的孤独、恐惧和绝望,但同时感受生命的顽强和宝贵,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和思考,学习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沙漠中心所达到的生命感悟,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沙漠的概况和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沙漠的情景和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2.呈现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作者在沙漠中有哪些体验和感受?(2)作者如何描述自己在沙漠中的孤独、恐惧和绝望?(3)作者在沙漠中心所达到的生命感悟是什么?(4)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这种感悟?3.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尤其是重点研读关键语句,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5.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思想以及生命的感悟等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在沙漠中的体验;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入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
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2】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e3dd1c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9.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2】篇三:在沙漠中学习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 ) 虫豸( ) 硌( ) 犁铧( )( )脐带( ) 真谛( ) 噎( ) 筛糠( )(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1.mí 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è shāi kāng2.(1)大限 (2)虫豸 (3)芸芸众生 (4)筛糠3.《人类的大地》法圣埃克絮佩里《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寒冷疲倦缺水坚强勇敢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内阅读】(一)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
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de1752ed630b1c59eeb5b1.png)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快速阅读,品味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过程和方法:通过预习与课堂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人物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引导学生三观。
教学重点:查找人物心理变化的句子,分析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历史背景、职业特点和人物复杂的心理。
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手段:可以查找经典朗读与探险视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听朗读,完成下列导学要求:1、圈点你想了解的重要字词。
2、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3、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不同心情的句子)二、学生提供上述学习信息。
1、拼音与词语: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颤抖chàndǒu 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糠shāikāng 辐射fúshè筛糠: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2、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3、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45b61108a1284ac950436d.png)
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一、教育方针:(一)常识与才干1.了解作家著作,以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思维内在。
2.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品尝要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异质量。
4.学习用心思描绘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进程与办法:品读要点语句,协作探求,掌握著作经过细腻的心思描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领会生命的含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和失利的刚强意志与质量;2、知道探险的实在含义,学会生计,活跃、达观地上临人生。
二、教育要点:1、整理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知道作者的优异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领会生命的含义,正确对待波折和失利。
三、教育难点:品尝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维感情四、教育课时:2五、教育进程:(一)、新课导入:1.探险,是充溢风险的活动,当那些英勇的探险者们身陷窘境、面临逝世的要挟时,他们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感触?他们是否也有常人相同的惊骇?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入神?让咱们走近《在沙漠中心》,走进探险家的心灵国际,去感触他们的情怀。
(二)教育新课1、著作简介: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翔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在各种求救求生办法均告失利后,接近逝世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心里的安静……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翔员》《小王子》等。
2、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他是优异的飞翔员,是法国航空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法国最早的飞翔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翔员,他的终身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在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他把自己的飞翔体会,对日子的酷爱,对人类、对国际的考虑写入著作,为人类展示了一个共同的精力国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https://img.taocdn.com/s3/m/d0cc50fee87101f69f319586.png)
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品读重点语句,合作探究,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二、教学重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三、教学难点: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近《在沙漠中心》,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二)讲授新课1、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行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2、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是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92f8f1102de2bd960588c0.png)
对学生回答点拨引导(有追求,珍爱生命,勇敢,坚强,有责任感)
点拨疑难,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面对死亡能够平静,通过分析作者的形象相信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原因。——死得其所
1、速读课文,回答作者面临什么样的恶劣环境。
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3、找出作者表明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自己为事业献出生命是有意义的句子,说说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例:绝望、有坚定的求生意识。通过写自己对待外物的态度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通过作者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分析作者形象。
三、
体会心理活动的特点
1、提出问题:读读我们对作者情感理解得如此深刻是因为哪种描写方法?体会本文心理描写的特点。
2、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我摸了摸,它是干的。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
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4、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心理描写,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生命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5b21c452d380eb63946d02.png)
在沙漠中心【规划思维】《在沙漠的中心》触及的“航空探险”和经过人物心理活动体现文章宗旨的艺术方法,对日子在今日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生疏。
因而,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工作,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取得情感领会的钥匙,是教育中不行短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了解、感悟、领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表白所提醒的生命“真理”,则是激起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要害,也是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好的关键,有必要打破的难点。
所以我化困难为简略选用从课题下手,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步,全体感知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为了削减难度,可在标题加前后词语或采纳填空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怎样样?)第二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看课文的标题,让学生自己规划问题。
经过归纳得出下列问题:1、谁在沙漠中心?2、为什么在沙漠中心?3、在怎样的沙漠中心?4、在沙漠中心做了些什么?5、在沙漠中心想了些什么?【教育方针】1.培育在默读中提取要害信息,归纳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才干。
2.品尝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维感情。
3.使学生能重视主人公活跃、达观的人生情绪和为人类飞翔工作所负的责任感。
【教育时数】一课时【教育流程】一、图片导入(先出示一幅沙漠图片,并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师:在沙漠中心,你的脑际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现象?(学生答复)师:是啊,在沙漠中心,咱们的脑际或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地、孑立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空中楼阁……但今日,让咱们跟从一位坠机于利比亚沙漠的法国飞翔员,一起置身于苍茫的沙漠中心,感触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
二、默读课文,全体感知默读课文,请用一句话归纳文章的内容。
提示:可在标题加前后词语教师点评清晰:(归纳应该包括人物+工作)三、研读文章1.为什么作者会在沙漠中心?介绍有关的布景常识,弥补介绍作者布景常识关键:20世纪初的飞翔(飞机制造技能不完善,信息技能不发达,天气预报不精确。
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0b0ce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b.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在沙漠中心》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期待。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沙漠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积极心态面对困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体会。
二、深入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勇敢面对困境、保持乐观心态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下5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7下5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7c9a990c69ec3d4bb75a3.png)
《在沙漠中心》教案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
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
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3、“我”有怎样的感受?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8672edda38376bae1fae0d.png)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积累本文生字词,了解作者主要作品和事迹。
(2)培养学生通过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冒险”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由于时代和国别的关系,本文在叙述时,尤其是在阐述作者思想活动的时候,有些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提前介绍背景很重要,要让学生领会到,飞行在今天看来是平常的,但在二十世纪初是一项冒险的事业。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3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哪里吗?在你印象中沙漠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恐怖的撒哈拉沙漠中心,来见证圣埃克絮佩里与恶劣的沙漠环境相抗争时的心路历程。
(板书课题、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沙漠中心》教案
法圣埃克絮佩里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
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
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
3、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
第二程序: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
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在沙漠中遭遇了什么,想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第三程序: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这篇课文并初步感知其中内容。
快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学生倒回去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等指导阅读。
接着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为题目加前后词语
得出“我在沙漠中感受和思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的遇险经历的:
记叙顺序:时间遇险——脱险——探险线索:心里的变化
第四程序、合作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这是怎样的一个沙漠中心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出了沙漠环境给我带来的困难呢?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痛苦与煎熬:
⑪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⑫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⑬感到呼吸困难。
⑭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⑮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⑯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⑰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师归纳:干渴、寒风、寒冷(教师板书)这样的处境怎一个“险”字了得!尤其是在恶劣的沙漠环境,
(干渴疲惫孤立无援环境恶劣物资匮乏)
►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服呢?(教师板书)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2、师过渡:苦,我们不说了。
但是,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找他复杂的心理变化,细读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说说他的真实感受?(心理描写)
1)、.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
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2)、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如何描写出心情的写法。
(1)学生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学生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学生3: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学生4: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3师提出问题: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4.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第五程序、课堂小结
1.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
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
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2、知识链接:
心理描写的原则:
1、特定的环境。
2、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随心理的变化。
3、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4、善于联想和想象,使用恰当的修辞。
心理描写的作用:
1、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2、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和境遇。
3、有助于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六程序、布置作业:
1、字词的抄写和解释造句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以“考试失败后的我或比赛受伤时的我”写一段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为了人类的事业尽一点责任
热爱生命,毅力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