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合集下载

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体和强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它们通常由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基体和一种或多种强化材料(如纤维、颗粒或片状材料)组成。

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是这个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种常见的结构是增强相和基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增强相通常是纤维或颗粒形状的材料,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它们在材料中起到增强的作用。

基体相则是聚合物基体,负责保护和支持增强相。

增强相和基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吸附等方式实现。

这种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载荷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除了增强相和基体相之外,还有其他的结构元素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影响。

例如,界面区域的结构对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界面区域是增强相和基体相之间的过渡区域,通常存在有界面粘接剂和界面改性剂。

这些物质能够改善增强相和基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界面的粘结强度和界面的相容性。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结构和组成。

通常,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高强度和刚度:由于增强相的存在,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比纯聚合物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这使得它们在结构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轻质化: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比金属材料更轻,具有优异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替代金属的理想选择,可以减轻结构负荷,提高产品的能源效率。

3. 耐腐蚀性:由于基体相通常是聚合物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不容易受到酸、碱和其他化学品的侵蚀。

这使得它们在化工和油气行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4. 耐热性: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可以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而不失效。

这使得它们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高温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合理设计复合材料的结构,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满足各种工程应用的需求。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

性能 0º
剪切强度(MPa) 85
方向 15º 30º 45º 60º 75º 90º 83.2 95.0 99.2 98.1 90.7 89.5
工程材料
6
3. 疲劳特性
影响FRP疲劳特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实验表明,静态强度 高的FRP,其疲劳强度也高。与静态强度不同,每种FRP存在一 个最佳体积含量,疲劳强度最高。实际纤维体积含量低于或高 于最佳值,其疲劳强度都会下降。
工程材料
20
提高FRP耐水性的方法: (1) 纤维进行偶联剂表面处理; (2) 选用耐水性好的树脂; (3) 表面采用表面毡形成富树脂层; (4) 表面涂层,表面贴附氟薄膜、聚酯薄膜等。
工程材料
21
单向FRP的压缩强度随纤维含量增加而提高,但并非成比例 增长。
工程材料
5
(3) 弯曲特性 FRP的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都随纤维含量的上升而增加。纤维
制品类型不同,方向不同,则弯曲性能亦不同。
(4)剪切特性 纤维含量增大,FRP的剪切弹性模量上升,FRP的剪切特性也
呈现方向性。
E-42环氧FRP垂பைடு நூலகம்板面剪切性能
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均影响树脂分子的极性,从而影响树脂的 电性能。
工程材料
8
FRP的电性能对于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粘结状态并不敏 感,但杂质尤其是水分对其影响很大。当FRP处于潮湿环 境中或在水中浸泡之后,其体积电阻、表面电阻以及电 击穿强度急速下降。
工程材料
9
2. FRP的温度特性
(1)热性能
包括导热系数、比热容、线膨胀系数和热变形温度
工程材料
13
影响热固性树脂耐热性的主要因素:大分子链刚性、固 化剂性质和体型树脂的固化交联密度等。

复合材料检测评价标准

复合材料检测评价标准

复合材料检测评价标准
复合材料的检测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密度、硬度、强度、韧性、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物理性能的检测。

2. 化学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耐腐蚀性能等化学性能的检测。

3. 动力学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疲劳性能、冲击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动力学性能的检测。

4. 热学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热膨胀系数等热学性能的检测。

5. 表面质量检测:包括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平整度、表面粗糙度等表面质量的检测。

6. 外观质量检测:包括材料的颜色、光泽、外观尺寸等外观质量的检测。

以上是一般复合材料的检测评价标准,具体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的复合材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相应的检测评价标准。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分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它可以将不同材料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更好的性能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分析。

一、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溶液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

1. 溶液共混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纳米颗粒和聚合物放入同一溶剂中,经过搅拌和混合,使颗粒和聚合物相互溶解,最终形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通常具有比较均匀的颗粒分布和较好的机械性能。

2. 原位聚合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聚合物的原料和纳米颗粒放在一起进行反应,通过化学反应的过程将聚合物和纳米颗粒形成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通常具有比较强的化学结合力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二、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力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

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通过拉伸、弯曲、压缩等测试方式,可以得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材料硬度、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2. 材料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可以深入分析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得到材料的物理结构参数,比如晶格常数、结晶度等。

这些物理结构参数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能够帮助提高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制备工艺。

三、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汽车、航空、电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领域中,利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制造更轻、更坚固和更节能的汽车结构材料;在航空领域中,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飞机轻量化上,可以有效提高飞机性能和降低油耗;在电子领域中,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导电材料、透明材料等,为电子器件的制造提供重要的支持。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评定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评定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评定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体和增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等独特的性能。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往往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评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热稳定性的定义热稳定性指的是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能保持其性能稳定性的能力。

高温会导致聚合物复合材料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性能下降或失效。

因此,评定热稳定性的目的是确定材料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热分解温度的测定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是评定其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分解温度是指材料在升温过程中开始分解的温度。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热重分析(TGA)和差热分析(DSC)。

TGA通过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来确定热分解温度,而DSC则通过测量材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吸放热量的变化来确定热分解温度。

三、氧化降解的评定氧化降解是聚合物复合材料在高温氧气环境下发生的一种热稳定性降解过程。

氧化降解会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颜色变化以及质量损失等不良影响。

因此,评定氧化降解的程度对于判断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至关重要。

四、热氧老化试验热氧老化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定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该试验模拟了材料在高温氧气环境中的使用情况。

在试验中,材料样品会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进行一定时间的氧气接触。

通过观察样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评估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

五、阻燃性能测试阻燃性是聚合物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评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阻燃性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材料在火灾发生时的阻燃能力和燃烧程度。

常见的阻燃性测试方法包括垂直燃烧测试(UL94)和氧指数测试(LOI)。

UL94测试通过观察材料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特性来评估其阻燃性能,而LOI测试则通过测量材料在氧气环境中维持燃烧的最低浓度来评估其阻燃性能。

六、添加剂对热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常常会添加一些热稳定剂或抗氧剂。

复合材料常见的测试内容及相应标准

复合材料常见的测试内容及相应标准

复合材料常见的测试内容及相应标准通过广泛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机械测试可以来复合材料的一些性能,常见的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冲击和疲劳等等。

复合材料的机械测试必须使用能够在负载控制、位移控制和应变控制等方面进行测试的材料测试系统。

由于复合材料典型的各向异性特性,测试这些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需要开发各种夹具以提供在不同条件下测试材料的各种方法。

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一些常见测试内容及相应的测试标准。

单向拉伸试验(ASTM D638,ISO 527)单向拉伸试验中的应力(ζ)计算公式如下:ζ=材料样品的荷载/面积应变(ε)的计算公式为:ε=δl(长度变化)/l(初始长度)曲线(E)的初始线性部分的斜率为杨氏模量,由下式给出:E=(ζ2-ζ1)/(ε2-ε1)4点弯曲弯曲试验(ASTM D6272)四点弯曲试验测试可提供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应力和弯曲数据。

该测试与三点弯曲弯曲试验非常相似。

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第四个用于施加载荷的鼻梁部分,两个载荷点之间的梁部分处于最大应力下。

在三点弯曲试验中,只有加载鼻下的梁部分处于应力状态。

这种布置有助于测试高刚度材料,如注入陶瓷的聚合物,其中最大应力下缺陷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材料的弯曲强度和裂纹萌生直接相关。

与三点弯曲弯曲试验相比,的四点弯曲弯曲测试在两个加载销之间区域中没有剪切力。

泊松比试验(ASTM D3039)泊松比是用于结构设计中的最重要参数之一,其中需要考虑因施加力而导致的所有尺寸变化,特别是3D打印材料。

对于该试验方法,泊松比仅由单轴应力产生的应变获得。

该测试通过向试样施加张力并测量试样在应力下的各种性能来进行测试。

两个应变计以0度和90度与试样连接,以测量横向应变和线性应变。

横向应变与线性应变之比可提供泊松比。

平面压缩试验(ASTM D695)当产品在压缩载荷条件下运行时,3D打印材料的压缩性能非常重要。

测试在垂直于面板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因为核心将放置在结构夹层结构中。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评价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评价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评价在材料科学领域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相和基体相组成的,通过将增强相分散在基体相中,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文将着重讨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力学性能评价。

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浸渍法、熔融法和溶液法。

浸渍法是将增强相浸泡在聚合物基体中,并通过固化使其固定在基体中。

熔融法是将增强相和聚合物基体一起加热至熔融状态混合,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复合材料。

溶液法则是将增强相分散在聚合物基体的溶液中,通过溶剂的蒸发使其固化成复合材料。

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力学性能评价是衡量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力学性能评价包括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静态力学性能等。

拉伸性能评价是通过拉伸试验来评估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而延伸性能则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弯曲性能评价是通过弯曲试验来评估材料的抗弯强度和弯曲刚度。

抗弯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弯力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而弯曲刚度则指材料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

静态力学性能评价是通过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来评估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等。

这些性能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材料在应力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还可以通过动态力学性能评价来考察。

动态力学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材料的动态力学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等。

动态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动态加载下的力学响应,疲劳性能则是指材料在长期受力作用下的耐久性能。

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的特性,成为替代传统金属材料的理想选择。

其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建筑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其轻质高强的特点可以减轻结构负担,提高汽车、船舶和建筑的整体性能。

6.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6.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玻璃钢 碳纤维Ⅰ/ 环氧 碳纤维Ⅱ/ 环氧 有机纤维 / 环氧
硼纤维 / 环氧
7.8 2.8 4.5 2.0 1.45 1.6 1.4 2.1
1.03 0.47 0.96 1.06 1.5 1.07 1.4 1.38
2.1 0.75 1.14 0.4 1.4 2.4 0.8 2.1
0.13 0.17 0.21 0.53 1.03 0.7 1.0 0.66
直线上的两个力F作用时,发生简单剪切。 g = △l / l0 = tan q, s s = F/ A0 • 均匀压缩: gv = △V / V0
力学性能的基本指标—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模量)
单位应变所需应力的大小,是材料刚性的表征。
三种形变对应三种模量 拉伸模量(杨氏模量):E = s / e 剪切模量 :G = ss / g 体积模量(本体模量):B = P / gv
应变
受到外力作用而又不产生惯性移动时,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发生的变化
应力
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内力是材料宏观变形时,其内部分子及原子间 发生相对位移,产生分子间及原子间对抗外力的附加内力。
材料的受力方式
• 简单拉伸:张应变e = △l / l0, 习用应力s = F/ A0.
• 简单剪切:材料受到与截面相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
会迅速重新分配到未破坏的纤维上,使整个构件在短期内不致于失去承 载能力。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总体性能(3)
可设计性强、成型工艺简单
通过改变纤维、基体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纤维集合形式及排列方式、 铺层结构等可满足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各种设计要求。 整体成型,一般不需二次加工,可采用手糊成型、模压成型、缠绕成 型、注射成型和拉挤成型等各种方法制成各种形状的产品。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精品文档1.拉伸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解释以及测试标准指南1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

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GB/T1447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

对于普通的,用国标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GB/T1458进行测试。

使用最多的是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GB/T33541 GB/T1447。

型、,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R 国标GB/T1447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直条型及哑铃型。

应变曲线的直线样破坏。

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

从测出的应力----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试样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

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率。

的应力。

1N/mm2(兆帕)表示,1MPa相当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MPa 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玻璃钢,11: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250-350: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MPa,弹性模量为10-16)GPa;4)拉伸强度为(200-250,800MPa)15-22GPa;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MPa,弹性模量为(DMCGPa;弹性模量为,(5-8)40-80SMC弹性模量大于24GPa;材料,拉伸强度为()MPa 。

)GPa4-620-60材料,拉伸强度为()MPa,弹性模量为(1. 2弯曲性能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进行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材料,用国标GB/T13096.2 弯曲性能,一般采用国标GB/T1449GB/T3356进行测试。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由聚合物基质和填充物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为了确保复合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一、引言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荷载等。

因此,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拉伸性能测试与分析拉伸性能是评价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拉伸试验通过施加拉伸力来测量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参数。

在拉伸性能测试后,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了解到材料在不同应变下的力学响应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杨氏模量计算复合材料的刚度。

三、压缩性能测试与分析压缩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到压力时的抵抗能力。

压缩试验是通过施加压缩力来测量材料的强度和变形行为。

通过压缩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压强度和压缩应变等参数。

压缩性能的测试和分析与拉伸性能类似,都需要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杨氏模量。

不同的是,在压缩过程中,材料的破坏方式通常是屈曲,对于复合材料而言,还可能出现层间剥离的现象。

四、弯曲性能测试与分析弯曲性能是指材料在施加弯曲力时的抵抗能力。

弯曲试验是通过施加弯曲力来测量材料的刚度和弯曲行为。

通过弯曲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参数。

弯曲性能的测试和分析也类似于拉伸性能和压缩性能。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应变下的力学响应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弯曲模量计算复合材料的刚度。

五、疲劳性能测试与分析疲劳性能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下的耐久能力。

疲劳试验是通过施加交变载荷来模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循环加载,并测量材料的寿命和损伤程度。

复合材料测试标准

复合材料测试标准

复合材料测试标准1. 材料特性与分类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结合而成的新材料。

根据组成和结构特点,复合材料可分为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等。

测试标准应首先明确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分类,以便对其性能进行准确评估。

2. 尺寸稳定性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对其制造和使用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残余应力,可以评估其尺寸稳定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试样的制备、环境控制以及测量设备的精度。

3. 物理性能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吸水性、透光性、绝缘性等。

这些性能的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为产品设计、优化和选材提供依据。

测试方法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机械性能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对其在载荷作用下的表现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冲击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等指标,反映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特性。

测试过程中需注意加载速度、试样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5. 热性能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比热容等。

这些性能与温度密切相关,反映了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稳定性和能量传递能力。

通过热分析方法(如DSC、TGA等)可以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评估。

测试过程中应控制加热/冷却速度,保持温度的准确性。

6. 耐候性能复合材料的耐候性能是指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条件(如紫外线、湿度、温度等)下的暴露试验,可以评估复合材料的耐候性能。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试样的安装方式、暴露面的保护以及环境条件的控制。

7. 疲劳性能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是指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抗疲劳能力。

通过疲劳试验可以评估复合材料在周期性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和裂纹扩展特性。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加载波形、循环次数、应力水平等因素的控制,同时保持试样的清洁和干燥。

8. 环境适应性复合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是指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受性。

iso19833测试标准

iso19833测试标准

iso19833测试标准
ISO 19833是一项关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测试标准。

该标准旨在评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确定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ISO 19833包括以下重要测试方法:
1. 屈服强度测定:该测试方法用于确定复合材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屈服强度。

它涉及测量复合材料在拉伸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从中计算出屈服强度。

2. 弯曲强度测定:这个测试方法用来评估复合材料在弯曲加载下的弯曲强度。

它包括测量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从中计算出弯曲强度。

3. 剪切强度测定:该测试方法用于测量复合材料在剪切加载下的剪切强度。

它包括测量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从中计算出剪切强度。

4. 冲击强度测定:这个测试方法用来评估复合材料在冲击加载下的抗冲击性能。

它涉及在固定的温度和速度下对复合材料进行冲击测试,并测量其在冲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能力。

5. 疲劳性能测定:该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它涉及在交替应力加载下对复合材料进行疲劳测试,并测量其寿命、应力水平和应力幅值。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制定和验证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指导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并确保复合材料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复合材料检测仪检测标准

复合材料检测仪检测标准

复合材料检测仪检测标准一、材料属性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检测材料的成分、密度、硬度等属性。

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外观质量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通过视觉检测技术检查产品的表面质量,如是否存在气泡、裂纹、杂质等缺陷。

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标准,以达到良好的使用体验。

三、尺寸偏差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量产品的尺寸偏差,如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

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以达到良好的装配和使用效果。

四、涂层厚度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量涂层的厚度,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功能性涂层,如防腐涂层、耐磨涂层等,厚度的控制对于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五、附着力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以确保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固可靠。

附着力是决定产品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耐候性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模拟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测试产品的耐候性。

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七、耐磨性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试产品的耐磨性,以评估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耐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八、耐腐蚀性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试产品在特定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如酸性、碱性等介质。

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抵抗腐蚀,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九、电气性能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试产品的电气性能,如绝缘电阻、介质损耗等参数。

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应用场景的需要。

十、光学性能对于具有光学性能的产品,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试其光学性能参数,如透光率、反射率等。

确保产品的光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以达到预期的光学效果和使用体验。

十一、热学性能使用复合材料检测仪可以测试产品的热学性能,如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参数。

对于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使用的产品,热学性能的稳定性对于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结构性材料,由聚合物基质和强化材料构成。

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优良的腐蚀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能等众多优点。

因此,聚合物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体育用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

一、强度与刚度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刚度使得它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中。

由于聚合物分子间键能较弱,因此聚合物基质材料单独使用往往会出现强度较低、易变形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采用一种或多种强化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与聚合物基质材料复合而成。

这些强化材料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使其在受力情况下不易发生变形。

具体来说,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外力时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而刚度是指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

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这些性能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强化材料和处理工艺的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密度聚合物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这意味着在同等体积下,它比传统的金属材料更轻。

这种轻量化的特点使得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体育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它的轻量化也可以降低整个产品的重量和成本,并且在燃油效率、运载能力、性能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腐蚀性能传统材料常会受到腐蚀的影响,但是聚合物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耐腐蚀性能,使得其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恶劣、易腐蚀的场合。

这种耐腐蚀性能是由于其主要都是由有机物组成,其分子间的键强度小,在环境中比金属的更稳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耐酸、耐碱等特性。

四、耐热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还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能,并且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部件制造。

传统的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容易软化、变形、氧化。

而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在60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工作,其一般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

总之,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种优秀的材料,具有多种性能优势,与传统的材料相比更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在当今材料科学领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

这类材料将纳米尺度的填料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赋予了材料新的性能和功能,为解决众多领域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可能。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是溶胶凝胶法。

通过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的水解和缩聚反应,在聚合物溶液中形成纳米级的无机网络结构。

例如,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增强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时,可以先将硅源(如正硅酸乙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活性的硅醇基团,然后这些硅醇基团进一步缩合形成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同时,聚合物分子链可以穿插在无机网络中,形成稳定的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法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这种方法中,纳米填料先均匀分散在单体中,然后引发单体聚合,使聚合物在纳米填料表面生长。

以纳米碳管增强聚合物为例,将纳米碳管分散在单体溶液中,加入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聚合物链会在纳米碳管表面原位生成,从而实现有效的增强。

插层复合法则适用于层状纳米填料,如蒙脱土。

将聚合物单体或大分子插入到层状纳米填料的层间,然后通过聚合或其他方式使聚合物与纳米填料结合。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隔性能。

在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过程中,纳米填料的分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纳米填料分散不均匀,容易导致团聚,不仅无法发挥纳米尺度的优势,还可能对材料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良好的分散,通常需要对纳米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如使用表面活性剂、偶联剂等,增加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在力学性能方面,纳米填料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强度、模量和韧性。

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应力,从而增强材料的承载能力。

例如,纳米二氧化硅填充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往往比纯聚合物有大幅度的提高。

热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咱先来说说啥是聚合物复合材料哈。

比如说,你常见的那种碳纤维增强的塑料,或者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这都算是聚合物复合材料。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参观一个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制造一种用聚合物复合材料做的零件。

那场面,可热闹了!机器轰鸣,材料在模具里一点点成型。

咱回到正题,来聊聊这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先说说强度。

这就好比拔河比赛,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强度就决定了它在这场“力量较量”中的表现。

强度高的,就像是队伍里的大力士,能承受更大的拉力;强度低的呢,可能轻轻一拉就断了。

比如说,有些高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的零部件,那强度要求可高了,得经受住各种复杂的力的作用,像空气动力啊、振动啊等等。

再说说刚度。

刚度呢,就像是一个人的“骨气”。

刚度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不容易变形,形状能保持得稳稳的。

就像一把好尺子,不管你怎么用,它都不会弯。

而刚度差的,稍微一受力,就可能变得歪七扭八。

还有韧性。

这韧性啊,就好比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

韧性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受到冲击的时候,不会一下子就碎成渣渣,而是能吸收一部分能量,有点像打太极,以柔克刚。

比如说汽车的保险杠,如果用韧性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制造,在轻微碰撞时就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车辆和乘客。

然后是疲劳性能。

想象一下,你不停地折一根铁丝,折啊折,折到一定次数,铁丝就断了。

聚合物复合材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如果它的疲劳性能不好,在反复受力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裂纹,甚至失效。

这在一些长期运转的机械设备中可关键了,要是因为材料疲劳出了问题,那麻烦可就大了。

影响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那也是五花八门。

材料本身的组成成分就很重要,就像做菜,原料好不好直接影响菜的味道。

不同的聚合物基体和增强纤维的组合,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力学性能。

还有制造工艺,这就像是烹饪方法,火候、时间掌握不好,菜也不好吃。

比如在成型过程中,如果温度、压力控制不当,就可能导致材料内部有缺陷,从而影响力学性能。

最新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最新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及测试标准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解释以及测试标准指南1.1拉伸性能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

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

对于普通的,用国标GB/T1447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GB/T1458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41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进行测试。

使用最多的是GB/T1447。

国标GB/T1447,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R型、直条型及哑铃型。

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

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

从测出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

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MPa(兆帕)表示,1MPa相当于1N/mm2的应力。

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MPa,弹性模量为(10-16)GPa;4: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MPa,弹性模量为(15-22)GPa;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弹性模量大于24GPa;SMC材料,拉伸强度为(40-80)MPa,弹性模量为(5-8)GPa;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20-60)MPa,弹性模量为(4-6)GPa。

1. 2弯曲性能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弯曲性能,一般采用国标GB/T1449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材料,用国标GB/T13096.2进行测试;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6进行测试。

复合材料外观及性能检测

复合材料外观及性能检测

实验四复合材料外观及使用性能检测一、实验目的1、认识复合材料外观及性能检测的必要性。

2、熟悉和掌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外观和使用性能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1、外观检测。

2、硬度测试。

3、气味实验。

4、清洗性实验。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维氏硬度计、恒温箱、样品、剪刀、钢锯、干燥器、污染液。

四、实验步骤1、外观检测对试样进行外观评测,包括平整度、尺寸稳定性及表面缺陷等,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2、硬度测试使用维氏硬度计对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并记录。

3、气味试验(1)取样,尺寸为100×100mm,试样数为3个。

(2)取3个4L 的干燥器洗净至无任何异味。

(3)将3个样品分别放入干燥器中并密封,在60±20℃的恒温槽中放置6小时,然后取出干燥器于室温中,由3人快速从容器缝中闻评气味强度和感觉。

评定气味的基准分为6级,4种感觉:级别特征种类感觉0 无味 A 愉快1 极微弱臭气 B 没有不愉快2 微弱臭气 C 不愉快但能忍受3 易感觉臭气 D 不能忍受4 强烈臭气5 极强烈臭气如果3人评定不同,以级别最高者为准。

4、清洗性试验(1)取试样50×50mm 若干件。

(2)准备污染液:如脂膏、牛奶、酱油、鞋油、罐头汁、饮料和泥浆等。

(3)将试样上分别涂上污染液,放置24小时。

(4)用清洗剂按压清洗1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15秒钟,把试样放入干燥器中24小时干燥后评定污染程度。

5、耐擦洗性试验取试样200×200mm 在100±2℃的恒温箱中放置6小时,马上在试样上撒上细砂泥浆,并加压放置24小时,然后用纱布擦去泥砂,观察试样表面擦痕。

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D 3039)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D 3039)

ASTM 标准:D 3039/D 3039M–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标准试验方法1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of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1 范围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高模量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面内拉伸性能。

复合材料形式限定于连续或不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且层压板关于试验方向是均衡、对称的。

1.2 以国际单位(SI)或英制单位(inch–pound)给出的数值可以单独作为标准。

正文中,英制单位在括号内给出。

每一种单位制之间的数值并不严格等值,因此,每一种单位制都必须单独使用。

由两种单位制组合的数据可能导致与本标准的不相符。

1.3 本标准并未打算提及,如果存在的话,与使用有关的所有安全性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本标准的用户有责任建立合适的安全与健康的操作方法,以及确定规章制度的适用性。

2 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D 792 置换法测量塑料的密度和比重(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2;Test Methods for Dens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Relative Density) of Plastics byDisplacementD 883 与塑料有关的术语2;Terminology Relating to PlasticsD 2584 固化增强树脂的灼烧损失试验方法3;Test Method for Ignition Loss of Cured Reinforced ResinsD 2734 增强塑料孔隙含量试验方法3;Test Method for Void Content of Reinforced PlasticsD 3171 复合材料的组分含量试验方法4;Test Methods for Constituent Content of Composites MaterialsD 3878 复合材料术语4;Terminology for Composite MaterialsD 5229/D 5229M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吸湿性能及平衡状态调节试验方法4;Test Method for Moistur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Equilibrium Conditioning of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sE 4 试验机力标定操作规程5;Practices for Force Verific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E 6 与力学试验方法有关的术语5;Terminology Relating to Methods of Mechanical Testing1本试验方法由ASTM的复合材料委员会D30审定,并由单层和层压板试验方法专业委员会D30.04直接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解释以及测试标准指南1.1拉伸性能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伸长率等。

对于如高压容器、高压管、叶片等产品,必须要测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才能进行产品设计及检验。

对于不同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是不同。

对于普通的,用国标GB/T1447进行测试;对于缠绕成型的,用国标GB/T1458进行测试;对于定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41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成型的,用国标GB/T13096-1进行测试。

使用最多的是GB/T1447。

国标GB/T1447,对于不同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又规定不同形状的拉伸试样,有带R型、直条型及哑铃型。

使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按规定的加载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

用破坏载荷除以试样横截面面积则为拉伸强度。

从测出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直线段的斜率则为弹性模量,试样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比为泊松比。

破坏时的应变称为断裂伸长率。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通常用MPa(兆帕)表示,1MPa相当于1N/mm2的应力。

应变是单位长度的伸长量,是没有量刚(单位)的。

不同的现代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大不一样,以玻璃纤维增强的玻璃钢为例:1: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00-250)MPa,弹性模量为(10-16)GPa;4:1玻璃钢,拉伸强度为(250-350)MPa,弹性模量为(15-22)GPa;单向纤维的玻璃钢(如缠绕),拉伸强度大于800MPa,弹性模量大于24GPa;SMC材料,拉伸强度为(40-80)MPa,弹性模量为(5-8)GPa;DMC 材料,拉伸强度为(20-60)MPa,弹性模量为(4-6)GPa。

1. 2弯曲性能一般产品普遍存在弯曲载荷,弯曲性能是很重要的,同时,往往用弯曲性能来进行原材料,成型工艺参数,产品使用条件因素等的选择。

弯曲性能,一般采用国标GB/T1449进行测试;对于拉挤材料,用国标GB/T13096.2进行测试;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用国标GB/T3356进行测试。

测试弯曲性能的试样一般是矩形截面积的长条,简称为矩形梁。

采用当中加载的三点弯曲法。

梁的横截面的上表面承压缩应力,梁下表面承受拉伸应力,横截面积上还要承受剪切应力,中性层剪应力最大,因此梁所承受弯曲时,其应力状态是很复杂的,破坏形式也是多种的。

原材料品种、性能及成型工艺参数对弯曲性能很敏感,试验方法和试样尺寸同样也很敏感,为了达到材料弯曲破坏,国标对试样的跨(跨度或支距)高(试样厚度)比(l/h)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l/h≥16,对于单向纤维增强的材料,要求l/h≥32。

由于弯曲性能的复杂性及对各因素的敏感性,对于上述不同材料的弯曲性能,或大于1.1节中拉伸性能,或小于1.1节中的拉伸性能。

在正常成型工艺情况下,一般弯曲强度略大于拉伸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略小于拉伸弹性模量。

1.3压缩性能增强纤维或织物,只能承受很大的拉伸力,其本身很柔软,是不能承受压缩力的,当聚合物复合材料承受压缩载荷时,是靠聚合物基体把增强纤维或织物粘结成整体时才能承受。

因此,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与聚合物的品种、性能、成型工艺、二者的界面等的关系很密切,同一种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变化也很大。

一般高温高压成型的压缩性能要高,有的甚至于高于拉伸性能。

一般情况弹性模量,压缩的与拉伸的相差的极小,压缩强度略比拉伸强度低,特别是室温固化,成型工艺质量欠佳的材料,压缩强度要比拉伸强度低得多。

压缩性能,一般用国标GB/T1448进行测试。

标准试样为30×10×10(mm)棱型或35×10×10(mm)园柱型。

要求两端面相互平行,不平行度应小于试样高度的0.1%,否则,试验本身对测试结果也有不良影响。

当产品的壁厚较薄时,不能按GB/T1448进行测试,应用GB/T5258测试,试样厚度可以按产品实际厚度,这个试验方法的夹具是比较先进、科学的。

1.4剪切性能由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层状结构特点,产品在使用中,在不同受力条件下,在不同部位存在三种剪切性能,为面内剪切,层间剪切和断纹剪切。

如工字梁腹板,在工字梁承受弯曲时,腹板就是承受面内剪切。

对于面内剪切性能,用国标GB/T3355进行测试。

该方法用45°方向的拉伸试验测出复合材料纵横剪切性能,包括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

试验方法与普通拉伸性能一样,仅要测出纵向和横向变形,如同拉伸试验测泊松比一样。

计算公式不一样,计算结果是纵横剪切强度和模量。

对于层间剪切性能,有两个测试方法:①国标GB/T1450.1;②国标GB/T3357。

方法①要求试样较厚为15mm,要特制试样,往往与产品实际情况有别差。

方法②可以按产品实际厚度取样,较方便,但对于较接近各向同性,或层间剪切强度较大的,唯以测准。

方法①②仅只能侧出层间强度。

要测出层间剪切模量可以参考GB/T1456的原理进行测试,已有大量试验说明,此原理可以测出复合材料的的层间剪切模量。

对于拉挤材料,可以用GB/T13096.3和13096.4测出剪切强度。

用国标B/T1450.2测出来的是复合材料断纹剪切强度。

纵横剪切强度为(40-80)MPa,纵横剪切模量为(2-4)MPa;层间剪切强度为(10-50)MPa,剪切模量为(0.2-2)GPa;断纹剪切强度为(80-100)MPa。

1. 7冲击性能当产品经受动载荷时、需要材料的冲击强度(韧性)性能指标,冲击强度高低也说明材料的韧性性能,是选材的性能指标之一。

冲击强度用国标GB/T1451进行测试。

国标规定标准试样尺寸,当试样尺寸,特别是试样厚度小于标准尺寸时,测出来的冲击强度要偏小。

冲击强度除与材料品种、性能有关外,还与试样厚度有关,一般试样厚,测出来的冲击强度高。

一般情况下,冲击强度为:1:1玻璃钢,(100-300)kJ/m2;4:1玻璃钢,(200-600)kJ/m2;SMC,(20-60)KJ/m2;DMC,(10-30)KJ/m2;拉挤材料,(300-650)KJ/m2。

1.8性能的方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有较明显的方向性、拉伸强度、模量,弯曲强度、模量,压缩强度、模量沿纤维方向的最大,与纤维方向成45°方向的最小,拉伸性能最为明显,无压成型的压缩性能,方向性程度要低一些。

面内剪切强度、模量、泊松比、冲击强度,与上相反,45°方向最大。

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出最优的复合材料产品。

2、基本理化性能2.1密度聚合物复合材料轻质是指密度小,为(1.5-2.0)g/cm3,是金属的1/4-1/5。

用国标GB/T1463进行测试.常用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夹层结构的蜂窝,密度为(0.03-0.16)g/cm3,泡沫塑料密度为(0.025-0.20) g/cm3。

2.2巴氏硬度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硬度指标不同于金属,是用巴柯尔硬度计测试,国标GB/T3854。

巴氏硬度除与原材料品种、性能有关外,更与成型工艺、固化程度有关,一般用巴氏硬度来控制产品制造过程。

一般巴氏硬度为30-60,玻璃的巴氏硬度为100。

2.3固化度固化度是指聚合物(树脂)的固化程度,用树脂不可溶分含量的试验方法,国标GB/T2576来测试,一般产品要求固化度≥80%,对于高温固化产品,要求≥90%。

2.4树脂含量树脂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和理化性能。

用测出树脂含量的方法可以直接检验产品的成型工艺是否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及均匀性,用国标GB/T2577进行测试。

2.5负荷热变形温度试样在一定负荷(1.82MPa)下受热变形到一定指标的温度,称为负荷热变形温度,用国标GB/T1634-2进行测试,此性能直接反映聚合物(树脂)的耐热性能,不同聚合物复合材料,其负荷热变形温度差别很大,低的为100℃,高的可达300℃以上。

测出此性能指标,可供产品在什么样温度条件下使用时参考。

2.6热导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是比较小的,为(0.28-0.40)W/Km,属绝热材料,用国标GB/T3139进行测试。

2.7电阻率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是比较高的,属于电绝缘材料,同时又是非磁性材料,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依次为1012-15Ω•cm,1011-14Ω,与聚合物(树脂)的品种有关系。

环氧类型的电阻率要更高一些。

2.8线热膨胀系数线热膨胀系数与聚合物(树脂)品种关系很大,聚酯类的线膨胀系数大,环氧、酚醛类的小。

同时与纤维方向织物经纬比也很有关系,一般纤维方向线热膨胀系数小。

在(6.7-30)×10-6范围。

当然,这是指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当采用碳纤维时,可以制零热膨胀系数,甚至于是负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在精密仪器上得到广用。

2.9吸水性在保证产品质量情况下制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一般≤1%,用国标GB/T1462测试。

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另一个指标是耐水性,把复合材料放在水中一定时间后,其强度(主要指弯曲强度)的变化,这有两个测试方法:①GB/T2575,是用常温水浸试样。

②GB/T10703,是用(60-100)℃水浸试样,属耐水性加速试验方法。

3特殊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常温下就有蠕变,承受拉伸时,蠕变小,承受弯曲和剪切时,蠕变大,测试方法国标为GB/T6059。

持久强度较为破坏强度的(40-50)%。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与受力状态、树脂品种、纤维方向、成型工艺、循环次数等关系密切。

若循环到5×106次时,疲劳强度约为静态强度的(25-30)%。

试验方法国标为GB/T16779。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低性能取决于聚合物种类,目前已有耐350℃以上的耐高温聚合物。

在低温下,其性能反而提高,温度越低,强度越高,包括冲击韧性也一样,一般提高20%-30%。

这是优于普通热塑性塑料之处。

测试方法为GB/T9979。

不同聚合物复合材料有不同耐化学腐蚀性能必须根据具体介质选用复合材料。

测试方法为GB/T3857。

一般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不阻燃,必须加阻燃剂,按产品设计要求加不同阻燃剂及含量,达到一定的氧指数,指标等。

测试方法为GB/T82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