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族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氏族谱》的序言印有一篇为《新大门创修族谱支序》,民国元年壬子岁庆公十六代会孙华炳虎文。
有6篇人物志,其中是大门十八代会孙义梅碧山氏敬撰的《万青亭公行状》、族侄启嘉美吾氏写的《处士成炳公序》,内侄郭树声修写的《万公华钰行述》,澧洲附贡生郭树声写的《万君高炳行述》、还有郭树声写的《长荣公行序》、《松山先生序》。修谱总领为,万名选(字青亭)、万成炳(字华钰)、万启澄(字载清)、万义发(字松山)、万义梅(字碧山)、万义金(字高炳)、万长荣(字兴顺)。
序言《新大门创修族谱支序》讲到,我万氏自封魏受姓以来,椒衍爪绵各省皆有祖祠,老谱已被兵焚,诸父老佥说,我祖庆永公系江西…(原书缺角文字不全)….栗树土地人氏,自大明洪武二年迁…(原书缺角文字不全)….家居焉后名其地名叫万家岗则我支始祖,再传忠厚公,忠厚公生玉清,适逢始祖应恭公由白竹山来,我祖爱如手足,情栽一统,各受分居间有爱,百户职者名字既忘,不敢妄指,传至九代正乾公生三子炳、焕、光,炳迁乾滩河,焕第四房孙安绍迁黄溪峪,二房之重孙维邦迁红岩脑,迄今万家岗之外分三支,皆乾公之所出,也即永公所出。
《万君高炳行述》讲到,...乾隆55年,育民…创建祠堂,代遗祀田?
《处士成炳公序》讲到,炳公身材魁梧、性情刚直、家法严。写序的庆公十六代会孙华炳虎文,虎文是不是谦虚或现今斧正的意思,我没搞很懂,修谱时间为民国元年,即公元1911年。但为什么叫新大门我没研究,谱书记载了二门、三门的人事,应该算个合谱,但门是怎样划分的,二门始祖是谁,万家湾的万姓怎么划为三门我却闹不清。通过这段家谱序言介绍,可以了解到我们万姓是由封魏受姓而来。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这段文字也即或可说明我氏万姓起源。而迁出地由于谱书保存不全,只记载来自有江西…..栗树土地人氏,查互联网百度,江西栗树,有6种可能性,一为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迁湘、二为吉水县十二都急水滩拖船埠大栗树、三为吉水县鹅公桥糯米坟大栗树、四为吉水县北门外大栗树、五为吉水县五保村柳树乡大栗树土地、六为吉水县三曲滩细砂坝土地就是现今吉水县金滩镇。
但江西的大栗树,除了这几处,应该还有不少,不知是哪个县的?也没办法明确是哪处,对于究竟是何时移民而来,我也查了些资料,有人说,“大栗树”就和“大槐树”一样,是个象征性的地名,大栗树移民就和大槐树移民一样,是个集中出发地。
类似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以江西最多。
如鹅颈丘、瓦屑坝、猪市巷、南京柳树湾、圳上等等。而在几百年的岁月中,这些地名由于不同方言的传播又有了各种版本。比如猪屎巷,因为名字不雅,而慢慢改为“猪市巷”、“珠市巷”等。结果是些寻根问祖的人劳心费力,苦不堪言。
大栗树的移民方向比较统一,那就是湖南的湘西北,今天的常德、张家界、慈利一带。年代和永乐年间“江西填湖南”是一致,所以肯定是大规模有组织、有目的地的移民,不可能众多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两眼一抹黑跑到湖南。这里出了个移民时间问题,万氏族谱记载迁徙时间是洪武二年即1369年,而史上记载却是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移民较多,相隔40年多,不知究竟哪个正确,如果有江西填湖南之说,大明洪武二年的时候,为开国之初;百废待举,北方未平,朱元章在时间上似来不及,难道万庆永先祖是第一批移民试点而来。谱书中讲的“土地人氏”倒是较好理解,其实即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每个人都有户口,也就对应有个派出所。我们也只有在给死人烧钱的时候才知道属于哪个土地管,我父亲死后,道士们给他定位的土地是鸡公社。
对《万氏族谱》记载,我还考证了一下地名,书中讲了万家岗和万家湾两个地名,其实,生
在万家村的人是知道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地名,万家湾是指现今洞尚乡万家岗村荷叶垭西起原万家大队四队至6队堰坎至7队周家湾至姚家湾这一冲积湾地带,这一湾土地肥沃地势较低,故称湾,湾里万姓较多,故姓以地名,万家岗则是指现今洞尚乡红岩村周家湾水库出口对面一公里左右的官塔至荷叶垭周奇宇周梦仲住宅一带,地势较高,我们小时候称之为岗上,是一个有二至三平方公里多较平的岗地,该岗地万姓较多,族谱上说的万家岗应当指这块地。
现在我故居之所在地以万家岗村名取代万家湾地名是犯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宗族知识错误的。
《万氏族谱》序把我真正的始祖进行了还原。序中讲到,“我祖庆永公系江西…(原书缺角文字不全)….栗树土地人氏,自大明洪武二年迁…(原书缺角文字不全)….家居焉后名其地名叫万家岗则我支始祖,再传忠厚公,忠厚公生玉清,适逢始祖应恭公由白竹山来,我祖爱如手足,情栽一统,各受分居间有爱,百户职者名字既忘,不敢妄指,传至九代正乾公生三子炳、焕、光”。
这段文字讲,万家岗的万姓第一世为万庆永、第二世为万忠厚、第三世为万玉清、万应恭,第四世为万美?、第五世万珊?、第六世万添?、第七世万必?、第八世万国?、第九世万正乾。这里在第三世同时出现了两个始祖,即万玉清、万应恭。万应恭从白竹山来,是哪个白竹山,从万氏族谱后面一篇关于他的传记《三门应恭公传》应当可以论证推断,这个白竹山就在现今的万家湾,而现在的万家湾没有这个地名,所以这个地名一定被演变了,按照谐音,最接近的应当是现在万方云儿子万绍郑住家对面或皮丕成家对面的斑竹湾,而万家大屋场也正建在被清未民国初年称之为白竹山现名斑竹湾对面之阳的地方。万应恭一定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始祖。万应恭是否和万玉清是亲戚或有无血统不得而知,从谱书判断是没有近亲血统的。
“各受分居间有爱,百户职者名字既忘,不敢妄指”,是什么意思,以我现在文言文水平,不能很准确理解,只能搞出个大概意思,大概是说由于万姓的合并,使得万姓势力非常强大,其他姓氏一点也不敢欺负万姓。
这也就是说,从这个时间起从家族上来说,万家湾的万姓这时开始归并入红岩村的万姓了,后来修谱时被划列为三门,这也可以说明万家湾的万姓为何一直没有建祠堂的原因。这也证明我们家老父亲及万方太、万方云、万方早等老人在世时,告诉我们说的,岗上他们那一支是土著万姓人,跟我们不是一支,我们是后来迁来的。当然,所谓土著不土著是相对的,从族谱记载推断,也就相隔三代60年到80年左右的时间而已,但那时万家岗和万家湾都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大部分地域仍处于原始森林状态,相隔里许不通音信也是正常的事,先来者被后来者称为土著人也是自然的。
《万氏族谱》上没有说万应恭从垱市迁至白竹山之前的先祖从哪里迁来,但我们父辈祖父辈他们都口传说祖宗原来是从江西省大樟树移民而来的,和万家岗上的万姓从江西大栗树移民而来不同源,而是和澧县大坪乡、九垸官垸乡的万姓是同一始祖,我父亲曾在九垸的一个万姓同宗叫万方见有个儿子叫万绍球家还住过几天,据说还是很亲的,他们也知道万家湾的万姓是和他们同宗同源的,可惜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了现在也失去了联系。
我曾问过父亲,说,江西省有很多个以樟树为名的地名,是哪个县的大樟树?是县名还是村名?他说他也只是听祖辈们说的,没有真正的去问是哪个地方来的,他还说,樟树不是好树,是祖辈们说的,为什么呢,有句老话,叫做养儿不载樟,载樟奔他乡,所以大樟树出去的儿郎到处都是,往外乡移民的很多,出去的人都不大记得大樟树了。
我们先祖万应恭这支发展至今,估计人口现在已不少于7000-8000人了,而2010年的万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万姓尤以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万姓约占全国汉族万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