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 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作者:赵安华来源:《共产党员·上》2014年第0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部署,为全面深化改革又一次吹响了号角。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改革必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始终要有坚强的党性,以实际行动正确认识改革、对待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改革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但是,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生产力在不断解放,一些老的问题通过改革得以解决,而一些新的问题又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的是由老问题衍生出来的,有的是新暴露出来的,还有的是因改革而显现出来的。
当前,思想领域中出现的信仰缺失、信念不坚、道德失范,经济领域出现的行业腐败、行业垄断,文化领域出现的舍本逐末、崇洋媚外,还有社会上出现的分配不公平、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乱砍滥伐,环境越来越恶劣,尤其是信息化的浪潮,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正是基于此,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
改革必定会带来各种格局的变化和利益的调整,势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端正思想认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改革、适应改革。
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
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尤其是要全面了解中央为全面深化改革描绘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和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及其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深入领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助力全面深化改革作者:段燕翔来源:《前进》 2017年第10期段燕翔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和繁重,灵石的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统战作用至关重要。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我认为,统战工作必须在凝聚全社会共识上发挥出更大作用,在引导人民群众思想上产生更大作用,在促进民主协商作用中发挥更大优势,在整合全社会力量上更加突出自身作为,努力为灵石改革发展凝聚正能量。
一、发挥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优势,为改革团结更大力量统一战线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凝聚力量、争取人心。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矛盾,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的真诚支持和共同参与。
当前,我县有3个民主党派、5大宗教团体,非公经济组织也众多,广泛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要凝聚改革共识。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优势,能够为全面深化改革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形成更广的思想共识。
要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有关决策部署上来。
二要营造舆论氛围。
结合正在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积极投身改革,切实承担起改革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
要组织统一战线代表人士深入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形成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沟通联系。
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在对口联系中,既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方法,又要有坦诚相见,虚怀若谷的胸襟,通过广交友、深交友,使全县统一战线成员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二、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改革汇集更多智慧统一战线汇聚了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历来都有“智囊团”、“人才库”的美誉。
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
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作者:郝会龙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9期郝会龙摘要:我国30多年的“浅水改革”,既使大家共同受益,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
将要进行的“深水改革”,冲破利益格局固化是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矛盾,利益格局的调整是最艰巨的任务。
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入手,方能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深化改革利益格局利益关系作者简介:郝会龙,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政治和文化因素外,主要得益于“四大红利”。
一是开放红利。
对外开放政策使我国得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在相对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二是人口红利。
廉价、勤劳而且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角逐中占尽先机。
三是资源和环境红利。
低成本、无节制使用资源、土地,透支自然和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获得极其低廉的要素成本。
四是改革红利。
不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激发并释放了推动发展的无穷活力。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再分析这四大红利,其中前三项虽然仍有一定潜力,但更多的则是忧患和挑战:对外开放上,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上升等外部不利环境制约;劳动力资源上,我们面对人口结构“刘易斯拐点”,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劳动力开始从过剩向短缺,从廉价向高成本转折;资源环境上,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唯有改革,仍然大有文章可作,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红利可谋。
分析今天我们需要进行的改革,其内容、形式等与改革初期有极大不同。
势力说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势力说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处理好解放思想
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势力说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调整,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协调不顺,处理不好,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难以取得成功。
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辩证法,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不断探索改革的内在规律,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特色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特色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特色经验主要包括:
1. 积极推进利益调整。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各方利益的平衡问题。
因此,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建立起对话平台,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妥善照顾。
同时,要注重落实利益调整政策,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2. 突出问题导向。
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遇到问题及时调整措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在制定方案和政策时,要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基层意见,确保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3. 推行创新机制。
改革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陈规旧制度,建立起适应新形势、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机制。
在实施改革时,要突出问题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不断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
4. 加强统筹协调。
在改革过程中,各个领域之间、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做好改革的整体规划和统筹。
在实施改革时,要注重协同推进,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推进。
5. 加强宣传教育。
改革工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因此,要加强改革成果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到改革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加强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干部的改革意识和能力水平。
这些特色经验是在实践改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名词又被咱们所熟悉。
如“抓大放小”、“优化组合”、“产权出售”、“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入世”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了大伙儿议论的热点话题。
有的战士讲:“有那么多的职工下岗,咱们复员后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找到工作。
”还有些战士因以利益得失衡量改革的成败,有的因临时困难动摇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的因忧虑“后路”阻碍了安心服役的思想稳固,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认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职工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继续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
咱们要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与职工下岗的问题,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熟悉。
第一,分析一下致使国有企业困难的缘故。
一、重复建设致使生产能力多余。
此刻人们都认准如此一个道理:什么赚钱制什么,什么来钱产什么。
一个产品稍有点赚头,全国就一哄而上,结果产品出来了却卖不出去。
我想“价钱大战”那个名词大伙儿必然可不能陌生吧?象什么彩电、空调价钱大战,老百姓到是从中取得很多实惠,但这种经济现象即并非正常,比如,就拿vcd来讲吧仅广告就有20多个品牌。
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路不行,厂家只好进行价钱大战,此刻由原先的二、三千元降到不足一千元。
大伙儿想一想,产品卖不出去如何办呢?只好给这些vcd预备“后事”了。
二、历史袱过重,压得喘只是气来。
有的企业设备老化,人材缺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加道路,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能够专门好的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重视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来扩大规模,而不重视对企业的改造,再加上一部份离退休职工,企业的负担就更大了。
有的厂子没钱,只得向银行贷款,留下了许多不良债务给银行,所有利息也挂在帐上。
如此“空”对“空”的欠债经营,厂子何时能翻身呢?三、面对入口商品和外资企业愈来愈猛烈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军队征文-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
军队征文: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变法是永恒的主题。
不同时期的改革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其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能使人常看常新,获得启迪。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桓公欲图强,于是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叁其国而伍其鄙”,精细行政区划、改革军制,形成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
经济方面,采取士农工商分居,各业兼顾发展。
社会政策上,主张治理国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对贫者要“厚其生、匡其急、振其穷”。
管仲变法,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齐桓公也因此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赋税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落后于其余六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于是便有了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设郡县……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是图强求胜的改革。
《商君书》中说:“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
”商鞅变法后,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秦王嬴政能够“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是商鞅变法奠定了这一伟业之基,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会积蓄起强大国力。
纵观历代变革,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的长河奔涌浩荡,惟奋楫者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改革者强。
改革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承载改革的却是顾全大局的牺牲和直面历史的担当。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当前的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
那么该如何对待这种利益的调整?孟子曾经讲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今之改革,无需舍生,但要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
面对深化改革怎么看、个人利益得失怎么办、对照职责使命怎么干”开展讨论辨析
面对深化改革怎么看、个人利益得失怎么办、对照职责
使命怎么干”开展讨论辨析
对于个人而言,面对深化改革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
的提升,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进取精神。
通过学习
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同时,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在面对个人利益得失时,我们应该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相
结合,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不能只追求个
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集体的长期发展利益。
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对个人利益做出合理的牺牲和付出,为集体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付出自己的
努力。
在对照职责使命时,我们应该牢记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责任,不论是在
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要践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使命,发挥好
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应该积极参与
到推动改革的行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指导,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社会道德,在
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光明磊落,积极向上。
总之,面对深化改革,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不断
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要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
益的关系。
同时,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进步
和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为
共同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发展的国内外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发展的重点已经从解决“有没有”的矛盾,转向解决“好不好”“清洁不清洁”“节约不节约”的矛盾。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必须相应调整生产关系,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联系,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加快攻坚的新阶段。
在这个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大福祉。
因此必须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必须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律出发。
改革的目标不是建立某种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制度模式,更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现成的制度模式,而必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客观规律出发。
改革成效的评估标准,只能是经济发展的实绩,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实绩,以及由此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从这个角度看,改革离不开发展,改革要服务于发展,改革的目标和进程决定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也要树立依靠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国正处在持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空前活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处于快速调整的历史阶段。
离开改革,离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动力,就可能受到严重束缚。
因此必须主动改革、针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推进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稳定这个大局。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形成与分配,都是一个异常错综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运动。
全面改革时期如何进行利益让渡?
全 面 改革 时期 如何 进行 利益 让 渡 ?
◎ 姜浩峰
当前 ,我国已经进 入了全面深化改革 的历史 新时
l } 】 。十八 届j 中全会从 l 5个方 面安排 了 6 0大项 3 0 0
深 化改革 面临两大阻力——利 益 化 的藩篱 和思想观 念 的束缚 。 世 界各 国既往的改革经验和教训表 明, 在利
是将高 职高 专 、 大专 、 “ 三本 ” 的名额调 剂 出去 , 但9 8 5
高校和 2 1 1 高校 的招 生名额进行不调剂 ,那 么这种利 益让渡的改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少有 5 0 %以上的学 生能够通过校 内竞争 升人优 质高 中
继续学 习。这些新增 的优质高 中入学名额 主要 靠新生
置 ,北京市对初中升高中 的招生政策进行 了 “ 校额到 校” 改革。2 0 1 4 年, 北京市将区域 内各优质高 中招生总
计划的 3 0 %分配到 区域内的所有初 中。2 0 1 6年北京市
进一步规定 ,对于通过统招升入优质高 中的学 生 比例
低于 5 0 %的初 中校 , 以定 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名额 , 即保证 当年进入普通初 中校学 习的利益受让方 ,从而实 现整体 利益 的最
大化 。这种利益让渡方式借鉴 了过去 的增量 改革 因为 没有直接利益受损者而较易推进 的经验 ,让 利益 出让 方 的利益受损程度最小化 ,是一种处 于增 量改革与存
量改革过渡阶段 的利益让渡方式 。 譬如 , 近年来 , 为实现 区域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
但 这种利益让渡方式 的不足之 处也很 突出 :一方 面, 如果让渡规则不明确甚至不公平 , 这种利益让 渡最 容易引 起利益 冲突 , 譬如 , 在2 0 1 6年的全 国高招 名额 调剂过程 中, 江苏与湖北两省家长反对得就较 为强烈 , 理 由主要 就是利益让 渡规 则不清楚 ; 另一方 面 , 在“ 削 峰填谷 ” 的过程 中 , 如果让 渡 出来 的利益含 金量不 大 , 譬如 , 在高招名额省际调剂 的过程 中 , 利益 出让方主要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全面深化改革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开县社会主义学院潘仲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程度,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因此,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凝聚起来,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统一战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优势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统一战线具有其特殊的优势作用。
(一)统一战线是实现广泛团结、广聚人心、广聚众力的重要途径,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统一战线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统一战线的优势就在于,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力量最广泛的联盟。
有了这种空前广泛的联盟,就可以把一切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国内同胞和港澳台同胞都团结起来。
统战工作线长面广,智力密集,可以最广泛、最充分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这个目标上来。
这样,全面深化改革就会形成更加广泛而坚定的社会基础,就会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深化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重大改革任务。
改革关系全局、调整结构、促进发展,经济学界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挑战和应对之道。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1.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将是实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 培育内外需平衡的双引擎:市场需求平衡对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激发消费潜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消费升级。
此外,也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国际贸易、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公平正义、保存文化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加强社会保障、改善公共教育、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深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建设。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1. 制度性难题:改革的本质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碰到的问题,除了思维惯性和惯性力量的阻碍,还有一些本质性的难题,如改革的先后问题、制度之间的互动问题等。
2. 利益分配难题:全面深化改革,它最大的实质在于利益分配的再调整、权力的再分配,然而,新旧的力量对立、阵营的矛盾冲突将是制约改革的心腹之患。
3. 改革风险加剧:经济转型期间的不确定性、变数非常大,很难一帆风顺。
同时对于担当改革领头羊的政府来说,还需要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因城施策的改革举措,这是一个技术难度极高的工程。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应对之道1. 制定完善的改革政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和政策举措进行充分研究,从政策制定、操作实施两方面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形成有效的驱动力和保障体系,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实践、检验、打磨。
2.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顶层设计是推进改革的根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的顶层设计。
同时积极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以最大合力提升公众对改革的支持与认可。
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
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改革的过程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正确对待利益得失,才能正确对待改革。
教育重点:如何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
教育方法:1、课堂讲授:30'2、分组讨论:30'讨论题: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教育内容:人们关注和谈论改革,就在于改革牵动着每个人的利益。
改革的过程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尽管改革带来了利益,但具体对每个人、每个集团或群体来说,所获得的利益总是有先有后、有大有小、甚至有得有失。
对此,军队中的共产党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一、深化改革必然牵动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着眼于改变过去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一些具体制度。
它作为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有时必然牵动甚至牺牲局部和个人利益,以换取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1、要认清改革的根本目的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应当看到,深化改革虽然暂时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最终带来的将是普遍受益,这是全国人民包括军人在内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改革使全国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军队同样身受其惠。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武器装备、基础建设、文化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官兵的物质待遇、生活标准逐年提高。
深化改革必将使国家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军队建设也将跃上新台阶。
对此,我们要坚信不疑。
2、要认清利益关系调整是改革的必然改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包括广大官兵的长远利益,但是,实现改革的目标必定有一个过程,只能逐步前进,并且有先有后;而改革又是对不合理的旧体制的打破和变革,必然要引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触及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
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化改革成为推动国家持续繁荣稳定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利益格局调整不平衡当前,我国社会各方面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深化改革中,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力与抵触。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依赖于过去传统模式所形成的利益链条,担心自身权益受到威胁。
解决对策:首先,完善法制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既得利益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度;其次,在政策设计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和权益,确保广大民众获得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最后,则需要加强舆论引导与沟通协商工作,增强各方共识与支持。
二、机制创新需进一步改善深化改革涉及到制度、政策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与部门对改革理念的把握不够清晰,对创新机制的设计和操作不够成熟,导致改革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提高改革意识和能力,加强重要体制机制改革前期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健全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确保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衔接和落地。
三、社会充分参与空间有限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会参与的空间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解决对策: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和制度,确保公众参与权益得到保障;其次,在具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最后,要建立起社会组织参与改革事务的合理机制和渠道,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和公民智慧。
四、监督机制尚待完善深化改革必然伴随政府权力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自身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腐败问题和不当行为的出现。
解决对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纪律观念,确保行使权力始终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并依法严惩所有涉及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违法行为;此外,更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内外部监管体系,并形成有协同配合作用的监察机构网络。
关于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调整的几点思考
作者: 顾维展
作者机构: 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理论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页码: 5-7页
主题词: 正确对待;几点思考;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
切身利益;利益调整;综合国力
摘要: <正>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然波及人们的一些切身利益,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不可避免地把利益调整问题摆到人们的面前。
本文就如何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问题作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调整的最佳着眼点应是“一个中心”,离开“一个中心”论得失必然会目光短浅马克思主义认为,正确认识一切事物,都要有正确的着眼点。
着眼点不同,认识的结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
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
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
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择天下英才而用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部队面对改革大考个人心得体会
部队面对改革大考个人心得体会当前,改革大幕已经拉开,面对随之而来的岗位调整、职责转变,进退走留,很多同志不可避免地出现思想波动、态度迟疑、方向不明等现实问题。
面对大考,只有靠坚强的党性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时刻保持改革的清醒和定力。
要提高争创一流的创新意识。
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党员干部要在激烈的素质比拼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把工作基点放在创新上。
坚持思维方式、工作指导和运行模式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官兵思想共振。
一、要做信念坚定、思想牢固的“压舱石”面对改革,党员干部要深化学习,凝聚共识,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真正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握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一是真学深学笃信践行。
认真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加强党性的养分之源,理论越清醒,党性就越坚定,立根固本也就越自觉。
突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个重点,着力在改造思想、掌握体系、领悟要义、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见成效,真正做到真理入脑、信仰在心。
二是维护核心听从指挥。
在军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铸牢听党指挥的信念,坚决维护核心,不断增强明辨是非、站稳立场的政治定力,越要把凝神聚气的工作抓实,越要把隐蔽斗争的防线守住,积极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锋中,捍卫科学真理不含糊;在各种名利考验中,坚守党性原则不失范。
三是听令而动投身改革。
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改革“大考”,考验的是忠诚,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胸襟。
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
用强军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认同改革的思想自觉,坚定改革志在必胜的信心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信念是行动的前提。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广大官兵只有从强军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的重大意义,从感情认同上升到思想认同,增强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改革必胜的信心。
不改革是打不了胜仗的。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途径
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题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途径学生姓名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途径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原则。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关键词:改革发展稳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不能互相协调就会影响很大1.1改革不应适时、适度时会起反作用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现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也仍处于攻坚阶段。
当改革不应适时、适度时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引发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例如俄罗斯,实行所谓“休克疗法”,改革性质改变、跨度过大,导致社会生产力发展严重受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急剧动荡,严重背离了改革初衷和方向。
1.2整体不能协调发展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
1.3维护稳定不能坚持长期经常性当前,我们如果对以前获得的成果沾沾自喜,不能长期坚持下去,随着改革深化,利益格局调整,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依然严峻,经济犯罪猖獗,同境内外敌对势力斗争任务艰巨、复杂。
深化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畅通向上流动渠道。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户籍制度,破除附着在户籍身份上的不平等公民待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国民待遇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着力提高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能力,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和支持改革的自觉性。要着力打破就业和创业壁垒,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共同营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氛围。要构建公平公正的向上流动机制,杜绝用人和选拔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打造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保障改革顺利向纵深推进,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最受益的问题入手,善于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加
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厘清政府角色定位,着力扭转在原有考核评价机制下的GDP至上倾向,矫正由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导致的对政府公共利益代表者角色的扭曲。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要继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大放权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在深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剖析材料
在深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深化改革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主题之一。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接下来,将围绕在深化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官僚主义。
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中,官僚作风一直存在,部分工作人员过于注重流程和程序,而忽略了问题的实质。
官僚主义导致了决策的迟缓和效率低下,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激励和奖励那些敢于创新、善于实干的工作人员,打破官僚体制的条条框框。
深化改革中的利益固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利益集团会因为改革的推进,导致其原有的利益受损,从而对改革持怀疑甚至阻挠的态度。
这些利益固化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甚至可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利益调整机制,使得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且能够妥善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在深化改革中还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
有时候一些改革政策出台虽然契合了国家的发展需要,但却因为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细节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把握制度变革的节奏,强调全面、系统的改革思路,注重完善改革政策的执行细则,确保改革落地生根,真正惠及人民。
深化改革中的监管漏洞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方甚至某些行业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出现了一系列乱象。
这不仅影响了改革的效果,更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改革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深化改革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但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不断完善和优化改革政策,推动全社会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改革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名词又被我们所熟悉。
如“抓大放小”、“优化组合”、“产权出售”、“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入世”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了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
有的战士讲:“有那么多的职工下岗,我们复员后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
”还有些战士因以利益得失衡量改革的成败,有的因暂时困难动摇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的因担忧“后路”影响了安心服役的思想稳定,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认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职工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与职工下岗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分析一下导致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
一、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现在人们都认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赚钱制什么,什么来钱产什么。
一个产品稍有点赚头,全国就一哄而上,结果产品出来了却卖不出去。
我想“价格大战”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象什么彩电、空调价格大战,老百姓到是从中得到不少实惠,但这种经济现象即并不正常,比如,就拿vcd来说吧仅广告就有20多个品牌。
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路不好,厂家只好进行价格大战,现在由原来的二、三千元降到不足一千元。
大家想一想,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只好给这些vcd准备“后事”了。
二、历史袱太重,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的企业设备老化,人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重视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来扩大规模,而不重视对企业的改造,再加上一部分离退休职工,企业的负担就更大了。
有的厂子没钱,只得向银行贷款,留下了许多不良债务给银行,所有利息也挂在帐上。
这样“空”对“空”的负债经营,厂子什么时候能翻身呢?三、面对进口商品和外资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据统计,国有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就是盲目进口和走私贩私冲击国内市场。
还有不少产品,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加大,所以国有企业举步维艰。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职工下岗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导致企业职工下岗的直接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为了参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用最少的最优质的劳动力来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与此相协调,劳动力的配置也要走向市场,国家对企业工人统招统分,指令性配置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实行劳动力由计划调控向市场配置转变。
这样,企业就有权力把不适应企业经营需要的多余人员加以清理,但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不允许企业让职工完全失业。
只能让他们“下岗”。
二、企业富余人员长期积存是职工下岗的自然因素。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与经济落后的矛盾使得劳动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冗员2200万,过去出于种种考虑,国家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虽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却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对企业富余人员实行下岗分流。
三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引起岗位用人的大量缩减。
当今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高潮阶段,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过去10个人的岗位,现在2 个人就够了,其余8人就要下岗。
近年来,我国工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造,计算机、电脑、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纷纷被一些企业采用。
在短短几年中,我国走过了西方几十年、上百年提高技术的历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行业就业岗位的缩减,先进技术把部分职工挤下了岗,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素质低下的职工,已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必然会被高质量的劳动人员代替而下岗。
四、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些企业忽视了市场效益,盲目上项目,扩大再生产,建了许多不该建的工厂,招了许多不该招的工人,一些新建企业无资金,靠银行贷款,投产后还本付息负担重,企业一直限于困境。
近年来,为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需要,国家不得不对这些不能生存的国有企业实行兼并破产,这些企业职工下岗在所难免。
同时,“入世”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下岗增加的因素。
从宏观上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规则引入国内,推动国家市场化进程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加速成经济主业结构升级和转换,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产口打入国际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从而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目前总需求疲软的状况,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保护伞”没了,国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和先进的技术将纷纷抡占中国市场,一些技术落后的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不可避免的实施关、停并转,下岗问题将变得更虽突出。
此外,还有如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失误导致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原因,农民进城打工挤占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原因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职工下岗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暂时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长远利益。
常言说“阵痛过后是喜乐”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认清目标,明确深化改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我们都知道,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搞好国企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改革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没饭吃,而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让人们吃上好饭。
那么怎样才能使企业扭亏增盈,让工人有饭碗端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三改一加强”,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改组,就是指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着眼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
“抓大”就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样就可以避免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放小”就是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股份合作等形式使中小企业加快搞活步伐,尽快提高效益。
如现在一些小企业出售给个人经营,政企业分开,使企业法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经济效益也明显改观;改造,就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就是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
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命运,我们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如果企业管理者无能,那么企业就很难翻身,所以要使国企改革成功,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形成科学决策,果断执行有效监督的管理体系。
我们明确了“三改一加强”的基本含义,就应该懂得深化改革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我们要坚定信心,支持拥护改革,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经营状况就会明显改善。
人们的下岗就会成为历史的一面。
第三、认清责任,明确爱军习武是深化改革的可靠保证。
我们军人的责任就是安心服役,爱军习武,保证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认清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在利益调整问题上要从眼前看到长远。
尽管亲人下岗使眼前的利益受损失,但这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激发出人的活力,奋发图强。
要积极鼓励下岗亲属转变观念,破除那种只有靠国家安排在政府或国有企业工作,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观念,跳出“重全民、轻集体,自谋职业不算就业的思想束缚,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新观念,积极创造,勇于竞争,观念一变天地宽。
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就业的有利因素。
(一)是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椐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7.5%-7.8%,这将为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新就业岗位不断产生。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第三产业是接纳就业人员的“大户”。
但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约占22%,与西方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占30-40%比较相差甚远,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将蓬勃发展。
从业人员比例可提高到33%,相当于增加2200万个就业岗位。
(三)是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渠道。
随着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不再是城镇职工的唯一就业途径,择业将向多种行业、多个式种的方向发展。
山东、北京等地的一些城镇职工与农民形成联合,共同承包开发荒山,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不但实现了就业,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多种经济成分越是迅速发展就业途径就越为广阔。
二、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就是不能一叶蔽目,错把局部当全局,古人说“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巍峨泰山,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听不见打雷声音。
我们看待当前的改革也是一样,不能被暂时出现的困难遮住眼睛,让局部问题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改革开放的全局和根本目的,不以个人利益得失来衡量全局或抵触全局。
何况党和政府已经把“再就业工程”作为万民瞩目的“安心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国家准备用3 到5 年的时间使下岗职工分流完毕重新上岗,《2000年人权报告》。
我们军队对军嫂下岗的问题也特别重视,党委负总责,主官亲自抓,多层次多方面地联系工作解除军官的后顾之忧,因此,我们应顾全大局,少一些埋怨和牢骚,多一点忍耐和信心,以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三、不能恨乌及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
“恨乌及屋”就是说,我们不能因憎恨现实生活中奢侈腐败,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就埋怨改革开放的不好。
我们应该懂得,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尤其是近20年的经验证明,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如此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也不会提高这么快。
例如,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说话也硬气了,腰杆也挺直了,特别是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世界各国称道。
2001年预计经济增长率为7.5%到8.5%,这说明,我们有强大经济实力做后盾。
不改革开放,我们翻两番的目标就不可能提前实现,所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主流,问题是支流,我们要分清主次,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
四、处理好爱军习武与退伍安置的关系。
爱军习武与退伍安置并不矛盾,而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