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模板

合集下载

西华大学-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

西华大学-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课程代码: 8204980 学时: 4 学分:编写单位:汽车系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实验一:膜片弹簧特性曲线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2、熟悉VB编程的基本步骤:界面设计、属性设置、编写代码、运行、调试、保存文件。

3、掌握常用控件的创建方法以及如何用控件建立用户界面。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2003/XP工具:Visual Basic 6.0三、实验内容请利用Visual Baisc高级语言,设计一个程序,绘制描述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膜片弹簧弹性特性曲线,并要求有坐标系。

四、实验步骤1、在窗体界面上设计好标签、文本框和图片容器以及按钮,并对各个控件命名。

2、在窗体上填入各个文本框的默认值。

3、程序设计过程:1)首先规定图片容器的相对坐标,再在上面画出坐标线。

2)利用书上的公式算出函数值。

3)用pset命令在图片容器上画出函数曲线。

4)注意坐标线与函数曲线要用不同的颜色。

5)注意控制好图片容器的宽度高度,和相对坐标。

五、思考题1.如何用程序实现坐标系?要求坐标轴不靠边,且有箭头;2.比值H/h的改变对膜片弹簧特性的影响?3. 比值R/r的改变对膜片弹簧特性的影响?Dim F, E, Fm, Fn, Fh, Fc, FbDim x, i, Xm, Xn, Xh, Xc, XbDim μ, H1, H2, R1, R2, R3, R4, Xmax, a, b, cText1 = 2.1 * 10 ^ 5Text2 = 0.3Text3 = 4.69Text4 = 2.8Text5 = 116Text6 = 93Text7 = 114Text8 = 97Text9 = 7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E = Val(Text1)u = Val(Text2)H1 = Val(Text3)H2 = Val(Text4)R1 = Val(Text5)R2 = Val(Text6)R3 = Val(Text7)R4 = Val(Text8)Xmax = Val(Text9.Text)a = (R1 - R2) / (R3 - R4)b = 3.14 * E * H2 / (6 * (1 - u ^ 2))c = Log(R1 / R2) / (R3 - R4) ^ 2For x = 0 To Xmax Step 0.001F = b * c * x * ((H1 - a * x) * (H1 - 0.5 * a * x) + H2 ^ 2)If H1 = 3.92 Then Picture1.PSet (x, F), vbRedIf H1 = 3.05 Then Picture1.PSet (x, F), vbBlueIf H1 = 4.69 Then Picture1.PSet (x, F), vbYellowIf R1 = 110 Then Picture1.PSet (x, F), vbBlackIf R1 = 120 Then Picture1.PSet (x, F), vbGreenNext xEnd SubPicture1.ForeColor = vbRedPicture1.Scale (-1, 10000)-(8, -500)Picture1.Line (0, 0)-(7, 0): Picture1.Line (0, 0)-(0, 9000) '画坐标轴Picture1.Line (6.8, -100)-(7, 0) '画横轴箭头Picture1.Line (6.8, 100)-(7, 0)Picture1.Line (-0.1, 8800)-(0, 9000) '画纵轴箭头Picture1.Line (0.1, 8800)-(0, 9000)For i = 1 To 6 '画横坐标刻度线和刻度Picture1.Line (i, 0)-(i, 200)Picture1.CurrentX = i - 0.1: Picture1.CurrentY = -50: Picture1.Print i Next iFor i = 1 To 8 '画纵坐标刻度线和刻度Picture1.Line (0, 1000 * i)-(0.2, 1000 * i)Picture1.CurrentX = -0.6: Picture1.CurrentY = 1000 * i + 200: Picture1.Print 1000 * i Next iPicture1.CurrentX = -0.2: Picture1.CurrentY = -50: Picture1.Print 0Picture1.CurrentX = 7: Picture1.CurrentY = 300: Picture1.Print "x"Picture1.CurrentX = 0.2: Picture1.CurrentY = 9500: Picture1.Print "F(kN)"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Dim F, E, Fm, Fn, Fh, Fc, FbDim x, i, Xm, Xn, Xh, Xc, XbDim μ, H1, H2, R1, R2, R3, R4, Xmax, a, b, cText1 = 2.1 * 10 ^ 5Text2 = 0.3Text3 = 3.92Text4 = 2.8Text5 = 116Text6 = 93Text7 = 114Text8 = 97Text9 = 7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Dim F, E, Fm, Fn, Fh, Fc, FbDim x, i, Xm, Xn, Xh, Xc, XbDim μ, H1, H2, R1, R2, R3, R4, Xmax, a, b, cText1 = 2.1 * 10 ^ 5Text2 = 0.3Text3 = 3.05Text4 = 2.8Text5 = 116Text6 = 93Text7 = 114Text8 = 97Text9 = 7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Dim F, E, Fm, Fn, Fh, Fc, FbDim x, i, Xm, Xn, Xh, Xc, XbDim μ, H1, H2, R1, R2, R3, R4, Xmax, a, b, c Text1 = 2.1 * 10 ^ 5Text2 = 0.3Text3 = 3.92Text4 = 2.8Text5 = 110Text6 = 90Text7 = 110Text8 = 95Text9 = 7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Dim F, E, Fm, Fn, Fh, Fc, FbDim x, i, Xm, Xn, Xh, Xc, XbDim μ, H1, H2, R1, R2, R3, R4, Xmax, a, b, c Text1 = 2.1 * 10 ^ 5Text2 = 0.3Text3 = 3.92Text4 = 2.8Text5 = 120Text6 = 95Text7 = 115Text8 = 100Text9 = 7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EndEnd Sub。

汽车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指导书

篇一: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1224《汽车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8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车门内饰板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内饰板的功用。

2.掌握车门内饰板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了解不同车型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

3.掌握车门内饰板装配工艺。

二、实验内容:1.车门内饰板的拆除2.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功用3.车门内饰板的正确装配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十字螺丝刀1把,橡胶榔头1把安装步骤:1、将左前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插接门灯线束,最后将左前车门内饰板总成上面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左前车门上;并用q2724813将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固定,并将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图12、接插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线束;3、用1个jq2204813a将左前门内开启拉手紧固,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并将左前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图2所示位置上;图24、先将1个jq398a8886卡在把手安装支架上,然后将左后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总成上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利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车门上,最后将控制面板卡在车门内饰板上;5、将控制面板上的玻璃升降器线束插接好,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上,如图3所示;图37、用2个q2204816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安装座固定,并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盖板盖上,如图4所示;图48、用1个jq2204813a将左后门内开启拉手固定,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5所示,再将左后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如图6所示位置上;图59、将1个jq690e82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角饰总成上,然后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如图7所示位置上;图6图7四、思考题1、分析你们所拆车门在设计方面相较目前市场潮流有何缺陷,在设计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完善?2、简述拆装汽车车门内饰板的装复步骤及操作要领?3、不同车系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何差异?实验二车门锁体及玻璃升降器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锁体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2.掌握车门闭锁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3.掌握车门玻璃升降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车门锁体的拆装2.车门玻璃升降器的拆装3.分析车门锁体玻璃升降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取枪式螺丝刀ex9,1把,3/8 10mm套筒1个,内六花刀头1个车门外开启手柄安装步骤:1、先将左(右)前外开启手柄固定座先卡在安装孔中,再用1个固定螺钉固定,位置如图1所示;图12、将垫片卡在固定座上,然后将外开启手柄卡在外开启手柄固定座上,如图2、3、4所示;篇二: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新淮阴工学院《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交通工程学院2010年9月汽车钢板弹簧设计0 前言钢板弹簧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比汽车更早的马车时代。

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车辆工程教研室目录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 (2)实验一车辆结构认知实验 (2)实验二传动系部件拆装实验 (5)实验三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原理分析和演示实验 (8)第二部分《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10)实验一汽车动力性能实验 (10)试验二汽车燃料经济性实验 (11)实验三汽车制动性实验 (13)《汽车理论》实验报告 (14)第三部分《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17)实验一、汽油机速度特性 (17)实验二、汽油机负荷特性 (17)实验三、汽油机排污特性 (18)实验四、柴油机排烟特性 (18)实验五、燃料燃烧特性与示功图实验 (18)第四部分《汽车电器》实验指导书 (19)实验一点火系试验 (19)实验二起动装置实验 (22)实验三全车线路工作原理及故障演示实验 (26)第五部分《认识实习》指导书 (28)第六部分《车辆拆装实验》指导书 (30)一、发动机拆装、调整 (31)二、变速器拆装 (35)三、驱动桥拆装及调整 (37)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是在结合我院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大纲要求以及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现有设备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征求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建议,最后确定了如下三个实验项目:(1)车辆结构认知实验;(2)传动系部件拆装实验;(3)润滑系、冷却系、燃料供给系原理分析和演示实验。

《汽车构造》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任课教师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由上述实验中选择其中2个,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讲解的理解。

实验一车辆结构认知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汽车总成件的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建立汽车整车的概念,明确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较为深入地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以期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实验原理汽车总体构造组成部分为:发动机、底盘、车身三大部分。

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1)汽车结构参数测量结果
表1-1 汽车外部宽度参数测量结果
2)测量结果分析
表1-2 汽车外部高度参数测量结果
表1-3 汽车通过性参数测量结果
表1-2 汽车外部高度参数测量结果 单位:mm
表1-3 汽车通过性参数测量结果
2.汽车质量参数及转弯直径测量 测量日期: 测量地点: 实验车型号: 制造厂名: 轴数: 天气: 测量仪器和设备: 实验指导: 驾 驶 员:
2)轴载质量修正值 当轴载质量之和不等于整车质量时,以整车质量G0为基准,用各轴轴载பைடு நூலகம்量之比例 分配整车质量G0,即:
(1-3)
式中:
——第i轴轴载质量修正值,kg。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6,并判断所测参数是否 合格,如不合格分析其原因。
2.汽车质量参数测量注意事项 1)实验车必须清洁; 2)无特殊规定时,一般只测量空车及满载质量; 3)测量时,汽车应停稳,发动机熄火,变速器置于空档,制动器放松。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场地为平坦、硬实、清洁的水泥或沥青地面,其大小应允许汽车作全圆 周行驶; 2)汽车的前轮最大转角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规定; 3)保证汽车全部车轮着地。 七、结果整理与分析 1.汽车结构参数测量结果应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1~表1-4,与该车的技术条件进行比较,判断所测参数是否合格,对不合格参数分析其产生原因。 2.计算汽车质量参数测量结果,并填入实验报告中的表1-5。 1)采用车轮负荷计法一次显示值不必计算,地秤法计算如下: (1)整车质量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步骤 1)在前外轮和后内轮胎面中心线的上方,在车体离转向中心最远点和最近点 的垂直地面方向分别安装行驶轨迹显示装置。 2)汽车以低速行驶,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保持不动、待车速稳定后,起动 显示装置,使测点分别在地面上显示封闭的运动轨迹之后,将车开出轨迹 外。 3)用钢卷尺测量各测点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应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 向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汽车向左转和向右转各测量一次。 前外轮、后内轮、最远点和最近点最小转弯直径分别以d1 、d2 、d3 、d4 表 示,见图1-1。

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

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构造实习》指导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编号:实验一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及安全教育指导教师 地 点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1 )了解汽车维修技术档案的制作 (2)了解 4S 店汽车维修设备管理的流程 ( 3)掌握汽车维修检验的步骤 (4)了解汽车维修质量管理的内容 ( 5 )掌握汽车维修安全知识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识别,工具准备 三、实验内容 (应包括步骤、方法、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3.1 汽车维修技术档案3.2 汽车维修设备管理3.3 汽车维修检验3.4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3.5 汽车维修企业3.6 汽车维修安全知识 名 间姓时四、注意事项(根据需要填写)实验二 气缸活塞组零件的拆装与检测指导教师 地 点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气缸体及气缸盖常见损伤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量缸表、 外径千分尺、百分表、赛尺等常用量具、仪器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气缸的拆装 方法和普通损伤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钢直尺、赛尺、曲轴主轴承座孔同轴度检测装置、外径千分尺、量缸表、弹簧秤。

三、实验内容 (应包括步骤、方法、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3.1 汽缸体温和缸盖变形的检验⑴汽缸体与汽缸盖结合面平面度得检验 汽缸体与汽缸盖结合面的平面度误差 可用钢直尺﹑塞尺进行检验:将钢直尺放于汽缸体或者汽缸盖结合面上,变换不同的方向,并用塞尺测量钢直尺与结合面间的间隙,塞入塞尺的最大厚度值即 为结合面的平面度误差。

汽缸体上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15mm ,汽缸盖 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 0.10mm 。

平面度误差超出标准时,应予以修复。

⑵曲轴主轴承座孔同轴度误差的检查 曲轴主轴承座孔的同轴度误差可用标准 芯棒进行检查,装上各道主轴承盖, 并按规定力矩拧紧其固定螺栓后,若芯棒 能顺利通过各道主轴承座孔,表明其同轴度误差符合要求;否则可在汽缸体或者主轴承盖的结合平面上铣除部份金属,装好主轴承盖, 重新镗削各道主轴承座 孔。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2014

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2014

淮阴工学院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交通工程系2012年1月3日实验一整体式转向梯形参数优化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参数化的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设计和改装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VB计算机语言编制整体式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程序,该程序应能达到如下要求:根据给定的转向梯形参数和形式,能通过程序给出转向梯形的梯形臂长和梯形底角。

三、实验内容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要求:用VB编程求解已知参数:汽车主销中心距K, 轴距L :车型 1: K= 1420mm L= 3300mm车型 2 :K= 1480mm L= 4000mm车型 3: K= 1575mm L= 4144mm车型 4 :K= 1175mm L= 2700mm要求:从上述车型中任选一车型,涉及整体式后置转向梯形,确定梯形臂长和梯形底角,画出实际特性曲线,他与理论特性曲线在 15~250以内相交 (内轮共转 400)在 250以内的实际特性曲线尽量与理论特性曲线接近。

四、实验理论转向梯形机构用来保证转弯行驶时汽车的车轮均能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在不同半径的圆周上作无滑动的纯滚动。

为此,转向梯形应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理想转角关系。

因此,在设计中首先是要确定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尺寸参数,其次是进行零件的强度计算。

转向梯形机构由整体式的和分段式的两种。

整体式的用于非独立悬架的转向轮;分段式的用于独立悬架的转向轮。

通常是将转向梯形机构布置在前转向桥之后,且高度不低于前桥横梁或其他防按件;当布置在前桥之后有困难时.例如当发动机价置很低或汽车前驱动时,也可以布置在前桥之前。

转向梯形有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选择整体式或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与悬架采用何种方案有联系。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

同时,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

汽车设计作业指导书

汽车设计作业指导书

汽车设计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汽车设计是指通过结合美学、工程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考量,创造出具有独特外观和性能的交通工具。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一份系统且有条理的汽车设计作业。

二、整体设计要求1. 创新与个性:设计应具有创新的思维和个性化的特点,通过独特的元素和风格表现出来。

2. 功能与实用性:设计应满足汽车的基本功能需求,并考虑乘坐空间、储物空间、舒适性等实用性问题。

3. 美学与比例:设计应注重汽车的比例、线条和曲线美感,追求外观整体和谐、流畅,并与功能结合。

4. 材料与工艺:设计应考虑材料选用及相关工艺,以实现设计独特性和轻量化。

三、外观设计要求1. 车身形状:设计应确定车辆的整体形状,包括车头、车身、车尾等部分,并考虑空气动力学因素。

2. 灯光设计:设计应包括前大灯、尾灯等照明设备,并考虑灯光的形状、亮度和适用性等因素。

3. 轮毂设计:设计应确定合适的轮毂样式和尺寸,与车身整体风格相协调。

4. 车窗与车镜设计:设计应考虑车窗形状和尺寸,以及车镜的布局和使用便利性。

5. 车标与装饰件:设计应包括车标和其他装饰件,并考虑其外观与整车风格的匹配。

四、内饰设计要求1. 座椅与空间布局:设计应考虑乘坐空间布局,包括座椅设计、车内空间利用等因素。

2. 仪表盘与控制台:设计应包括仪表盘的布局、显示方式、功能等,以及控制台的设计及按键设置等。

3. 方向盘与操控装置:设计应考虑方向盘形状、手感以及操控装置的便捷性和可用性等。

4. 空调与娱乐系统:设计应考虑空调系统和娱乐系统的布局、控制方式以及人机交互性等。

五、色彩与材质设计要求1. 车身颜色设计:设计应包括主体车身颜色和辅助细节的配色设计,以及与车标和其他装饰件的协调。

2. 内饰材质设计:设计应考虑座椅、仪表盘、内饰板材等的材质选用,以及与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六、其他要求1. 设计说明:学生需对设计思路、理念、创意来源等进行说明,以便评委了解设计背后的故事。

2. 三维模型:学生应制作一份汽车的三维模型,以直观呈现设计的外观和内饰效果。

(修改后)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

(修改后)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

前言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试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选用测试装置;2、掌握汽车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3、接触工程实际的各种实验规范和要求;4、能够根据要求选择确定的汽车实验方案,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熟悉汽车基本性能的检测方法。

1、汽车悬挂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定:通过实验了解汽车悬架性能检测时常见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汽车悬架性能检测的基本原理。

2、发动机参数测试实验:通过实验熟悉发动机实验台架,掌握发动机调速特性实验的方法,正确操作、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分析、评价。

3、汽车动力学测试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汽车动力学测试的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测试流程并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三、实验注意事项:1、服从实验指导教师的管理,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

2、实验室应保持肃静、文明、整洁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秩序,禁止在室内高声喧哗、打闹。

3、实验前认真预习,熟悉实验相关内容。

4、实验期间注意安全,不得乱动与本实验无关的实验设备与器材,如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造成损失,承担全部责任。

5、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和思考。

爱护实验设备。

6、实验完毕后,清理现场,清点工具,摆放整齐,在老师允许下方可离开。

7、课下认真且及时完成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并作好总结,如有疑问请在下次实验中提出。

实验一汽车悬挂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汽车车身部分固有频率、阻尼比和车轮部分的固有频率。

根据要求组成测量系统,掌握测量点的布置及测试系统的调试。

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并编制实验报告。

二、实验条件实验应在汽车满载时进行。

根据需要可补充空载时的实验。

实验前需称量汽车总质量及前、后轴的质量。

悬架弹性元件、减振器和缓冲块应符合技术条件规定。

实验车辆轮胎花纹完好,轮胎气压符合技术条件规定的数值。

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共6项

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共6项

汽车平顺性与通过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影响汽车平顺性与通过性的主要因素。

2、掌握测量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3、掌握平顺性与通过性试验的过程与方法。

4、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器材1、试验车辆。

2、米尺。

3、加速度传感器。

三、实验主要内容1.基于平稳随机振动理论,通过测定道路不平度所引起的汽车的随机振动,分析其对成员和货物的影响,以评价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2.通过测量汽车的通过角、离去角和最小转弯半径,研究汽车的几何参数对汽车通过性的影响。

四、试验方法和步骤4.1 平顺性试验(一)试验准备试验道路为平直的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纵坡不大于1%,路面干燥,不平度应均匀无突变,试验时风速不大于5m/s,汽车技术状况符合该车设计技术条件的规定,汽车载荷为额定最大装载质量。

测试部位的载荷应为身高(1.70±0.05)m、体重为(65±5)kg的真人。

测试部位的成员应全身放松,佩戴安全带,双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其中驾驶人的双手自然地置于转向盘上,在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坐姿不变。

将凸块置于试验道路中间,并按汽车轮距调整好两凸块间的距离。

为保证汽车左右车轮同时驶过凸块,应将两凸块放在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的一条直线上。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驾驶人及同侧最后排坐椅椅垫上方、座椅靠背、脚部地板上。

(二)试验步骤试验车速为10km/h 、20km/h 、30km/h 、40km/h 。

试验前,将凸块置于试验道路中间,其中凸块的尺寸如图1所示。

按汽车轮距调整好两凸块间的距离。

为保证汽车左右车轮同时驶过凸块,将两凸块放在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的一条直线上。

试验时,汽车以规定的车速均匀驶过凸块。

在汽车通过凸块前50m 时稳定车速。

当汽车前轮接近凸块时开始记录,待汽车驶过凸块且冲击响应消失后停止记录。

图1 三角形凸块(三)试验数据处理1.最大加速度响应∑==n j j Z n Z 1max ..max ..1式中,n 为脉冲试验有效试验次数,n ≧5;j Z max ..为第j 次试验结果的最大加速度响应(m/s 2)平顺性试验所需试验数据 车速(km/h )加速度(m/s 2)102030401 4.35 5.29 6.48 7.72 2 4.21 5.22 6.57 7.883 4.13 5.51 6.22 7.21 44.235.376.337.554.2 通过性试验(一)试验准备试验场地为平整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其大小应能允许车辆做直径不小于30m的圆周运动。

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

汽车试验学-实验指导书

XX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 1215146003课程名称:汽车试验学实验学时: 12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制定人:屈辰鸣制(修)订时间: 2019年7月专业负责人审核:贾爱琴专业建设工作组审核:2019年 7月实验纪律要求1.请按照时间安排准时进入实验室。

2.请不要带入与实验无关的各类用具及杂物。

请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3.请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安排。

4.实验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时,请不要擅自处理,并请立即报告实验室管理人员。

5.实验完毕时,请按指定位置摆放实验物品,把工作凳排列整齐,有序地离开实验室。

6.学生操作实验过程中,请不要随意更换实验配置,坚决杜绝盗取配件等行为。

7.请爱护实验室的各种设备。

第一部分实验大纲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选用测试装置、初步掌握汽车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实用是汽车试验方案,并能够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汽车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1.任课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操作能力的;2.具有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3.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参与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能力;4.具有汽车设计工程师核心岗位相应的车辆设计和应用能力;5.熟悉和掌握安全操作常识,操作过程中零部件和工具的正确放置、分类;操作完成后进行检查和场地及工具的清洁,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6.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实验成绩评定、考核办法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纸、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纸。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数据处理、讨论与小结、原始记录单。

学生要认真书写,字迹整洁、清晰。

教师认真批改每一份报告,批改后签字,在报告上标明成绩。

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汽车工程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设计与研发的能力。

本指导书将为您提供有关汽车工程设计作业的指导和建议。

二、任务背景本次设计作业的背景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计划研发一款新型电动汽车。

您作为汽车工程学院的学生,需要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并提交相应的设计报告。

三、任务目标1. 熟悉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 掌握车辆动力学和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3. 运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知识设计车辆外形;4. 设计适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5. 考虑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6. 编写设计报告并做出相应展示。

四、任务步骤1. 确定设计需求: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设计目标和指标。

2. 进行初步设计: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根据设计需求绘制初始草图,并进行车辆整体结构设计。

3. 设计车辆动力系统:根据电动汽车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电动机、电池、控制系统等组件,并进行系统参数设计。

4. 设计悬挂系统:选择合适的悬挂结构,进行悬挂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计算。

5. 进行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分析:对车辆外形进行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车辆外形和气动性能。

6. 安全性与环保性设计: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如制动系统、防抱死系统、碰撞安全等。

7. 编写设计报告:根据所完成的设计,编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8. 做出相应展示:准备展示材料,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与阐述。

五、注意事项1.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注意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3. 严格按照所学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完成作业,确保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4. 撰写设计报告时,要注意文字清晰、结构合理、表述准确,确保报告的读者能够清楚理解设计过程和结果。

六、结语希望通过本次汽车工程设计作业,您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为电动汽车的研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1224

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1224

《汽车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实验类别:实验实验学时:8学时工业制造学院实验一车门内饰板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内饰板的功用。

2.掌握车门内饰板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了解不同车型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

3.掌握车门内饰板装配工艺。

二、实验内容:1.车门内饰板的拆除2.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功用3.车门内饰板的正确装配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十字螺丝刀1把,橡胶榔头1把安装步骤:1、将左前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插接门灯线束,最后将左前车门内饰板总成上面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左前车门上;并用Q2724813将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固定,并将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图12、接插主驾驶玻璃升降器控制开关带面板总成线束;3、用1个JQ2204813A将左前门内开启拉手紧固,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1所示,并将左前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图2所示位置上;图24、先将1个JQ398A8886卡在把手安装支架上,然后将左后门内开启拉索与锁止机构拉索钩在内开启手柄上并固定,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总成上的卡扣对准车门上的安装孔,然后利用手拍内饰板,将其安装在车门上,最后将控制面板卡在车门内饰板上;5、将控制面板上的玻璃升降器线束插接好,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上,如图3所示;图37、用2个Q2204816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安装座固定,并将左后车门内饰板把手盖板盖上,如图4所示;图48、用1个JQ2204813A将左后门内开启拉手固定,并将螺栓装饰盖盖上,如图5所示,再将左后车门窗框角饰卡在如图6所示位置上;图59、将1个JQ690E82卡在左后车门内饰板角饰总成上,然后将其卡在左后车门如图7所示位置上;图6 图7四、思考题1、分析你们所拆车门在设计方面相较目前市场潮流有何缺陷,在设计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完善?2、简述拆装汽车车门内饰板的装复步骤及操作要领?3、不同车系车门内饰板的造型风格方面有何差异?实验二车门锁体及玻璃升降器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车门锁体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2.掌握车门闭锁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3.掌握车门玻璃升降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车门锁体的拆装2.车门玻璃升降器的拆装3.分析车门锁体玻璃升降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取枪式螺丝刀Ex9,1把,3/8 10mm套筒1个,内六花刀头1个车门外开启手柄安装步骤:1、先将左(右)前外开启手柄固定座先卡在安装孔中,再用1个固定螺钉固定,位置如图1所示;图12、将垫片卡在固定座上,然后将外开启手柄卡在外开启手柄固定座上,如图2、3、4所示;3、先将左(右)后外开启手柄固定座先卡在安装孔中,再用1个固定螺钉固定;4、将垫片卡在固定座上,然后将左(右)后外开启手柄卡在外开启手柄固定座上;5、将外装饰盖卡进固定座,然后用自带螺栓固定;扭力:3±1N.m车门锁体安装步骤:1、先将左(右)前门锁机构总成放入到门腔内部,然后将门锁总成孔位与车门门锁安装孔对正,然后把螺栓安装好并紧固,如图1所示;2、将外开启拉杆钩在外开启手柄固定座上,如图2、3所示;3、将拉索卡扣卡在车门指定位置,并将开启拉锁固定,位置如图4所示;4、将左前车门锁芯总成的锁芯联动杆的球头插入左前门锁球碗中,用1个固定螺钉固定,位置如图5所示;5、先将左(右)后门锁机构总成放入到门腔内部,将锁体开启机构放进固定座卡槽内,然后将门锁总成孔位与车门门锁安装孔对正,最后用三个Q2570616F32固定,位置如图1所示;6、将拉索卡扣卡在车门指定位置,并将开启拉锁固定,位置如图3所示;7、将前车门孔盖按照图6所示位置堵好;玻璃升降器安装步骤:1、将左(右)前升降器各托架合起来从左前门内板孔中装进去,保证电机安装板与门内板贴合,先将定位螺栓旋上,然后将另一个固定支架孔与门内板对应的孔位对准并旋上其余五个螺栓,最后用枪式螺丝刀固定好,如图1所示;2、接插线束插接头;3、将左(右)后升降器各托架合起来从左前门内板孔中装进去,保证电机安装板与门内板贴合,先将定位螺栓旋上,然后将另一个固定支架孔与门内板对应的孔位对准并旋上其余五个螺栓,最后用枪式螺丝刀固定好,如图1所示;4、接插线束插接头;四、思考题1、车门锁体的拆装步骤是什么,并简述工作原理?2、玻璃升降器的类型有哪些,简述工作原理?3、车门锁体和玻璃升降器的设计国家标准有哪些?实验三仪表台拆装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汽车仪表台及副仪表的拆装方法2.掌握汽车仪表台的外观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二、实验内容:1.汽车仪表台及副仪表的拆装2.分析汽车仪表台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3.汽车内饰仪表台材料的通用国家标准三、实验步骤及要求:取工具:取枪式螺丝刀Ex9,1把,3/8 10mm套筒1个,75mm接杆1个,内六花刀头1个仪表台安装步骤:1、将仪表板上罩分总成前端5个卡销卡在车身前围板上;2、用4个JQ1840616固定仪表板上罩分总成,位置如图1所示;3、先用两个Q1840816将乘员气囊固定在仪表横梁上,位置如图2所示,然后连接好大灯环境光照度传感器、乘员气囊与仪表板线束的接插件;4、用13个Q2204816固定仪表板上罩分总成,位置如图1所示;副仪表安装步骤:1、先将副仪表板后部支架定位销插入车身孔位内,并用4个JQ1840618固定副仪表板后部支架总成,位置如图1所示;2、将副仪表板前端和仪表板下罩卡接;3、将副仪表板本体后部与副仪表板后部支架孔位对正,然后用4个JQ1840618固定,位置如图2所示;4、将副仪表板后部面板卡在副仪表板分总成后部,并用2个Q2204816固定,位置如图3所示;四、思考题1、在进行仪表台及中控台设计时该从哪些性能方面去入手?并简述如果您是设计师在设计时该考虑哪些因素?2、汽车仪表台所用材料的国家标准有哪些?3、简述汽车仪表台的拆装步骤?实验四汽车造型设计风格一、实验目的:1.认识不同车系乘用车车身及内饰造型风格特点2.掌握汽车车身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3.掌握汽车内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及方法二、实验内容:1.认识车辆工程实验室内的德系、美系、日系及国产轿车车身及内饰设计方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设计方法;2.从实物车的参观中认识汽车车身及内饰基本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3.认真观察实验室内及周边不同车型的造型风格,总结在进行汽车车身和内饰设计时该注意哪些方面以满足消费者的最新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汽车四轮定位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脑四轮定位仪的原理及组成;
2、掌握电脑四轮定位仪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3、掌握有关项目的检测;
4、了解有关车轮定位的调整方法及有关技术要求。

二、实验设备
电脑四轮定位仪一套
汽车一辆
气泵一台
四柱举升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运用四轮定位仪进行四轮定位测试的方法;
2、根据检测数据分析调整部位。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接通电源, 开启计算机;
2.被测车辆数据输入: 可得被测车辆的标准数据( 用以与检测数据对照, 便于调整)
3.轮胎压力( 按所设车辆的标准压力) ;
4.轮辋跳动补偿操作: 分别将前、后轮利用二次举升机举起, 车轮每次
转动90, 按补偿输入键( 测试头中间键) , 转动四次完成跳动补偿
( 此程序不做会导致测量数值有0.1~0.5°误差) ;
5.使用抵压板将制动压板压下, 并固定;
6.拔下电子转盘固定销;
7.按显示屏幕上所提示的项目操作: 分别将方向盘转至”车轮正直方向”, ”右侧至极限位置”, ”右侧测量位置”, ”左侧测量位置”, ”
左侧极限位置”; 每次须出现”绿柱”并待消失后再进行下一程序。

8.测试完毕, 显示出测试数据与标准数据。

(一)车辆调整
1.调整时按照先调后轮, 再调前轮;
2.后轮先调外倾角, 后调束角;
3.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 后调车轮外倾角, 再调车轮束角;
4.可对照显示数据调整到数字变绿为合格。

(二)试车
四轮定位检测调后, 应进行试车, 以检查车辆异常行驶情况是否解除, 如未达到标准应当进行检测和调整。

(三)打印结果
1.将A4打印低放入打印纸纸插入口, 按打印键即可打印出测度报告;
2.下一车辆的测试应在前辆车完成后, 进入”下一车辆”测试操作。

五、实验思考题
1、汽车为什么可能会产生跑偏?
( 1) 、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 偏差超0.5度, 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侧跑偏。

( 2) 、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 偏差超0.5度, 车辆朝外倾角正值
最大侧跑偏。

( 3) 、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 偏差超0.5度, 车辆朝后轮外倾角最小侧跑偏。

( 4) 、根据前后轴的退缩角能够观察到车辆轴距的变化, 前后退缩角之和超过0.2度, 就会出现跑偏, 偏向朝轴距小的一侧。

另外, 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跑偏因素还有
( 5) 、侧滑多数由轮胎引起。

( 6) 、胎压不均匀。

( 7) 、刹车不对称, 打滑。

( 8) 、转向动力不平衡。

( 9) 、悬挂零件磨损, 失调( 如弹簧弹力不一致)
2、轮胎磨损除了与使用时间长短有关, 还与车轮什么定位参数不合理相关?
( 1) 、前轮同时磨外侧或同时磨内侧———前轮前束不对。

( 2) 、前轮单轮磨胎, 外倾角不对。

( 3) 、后轮磨胎: 外倾角, 前束角原因。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车轮因素还有:
( 4) 轮胎气压过高, 磨轮胎面中心附近。

( 5) 轮胎气压过低, 磨轮胎两侧。

( 6) 底盘零件有问题。

3、从车轮定位参数方面考虑, 车辆为什么可能产生发飘?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

4、什么原因会造成方向盘沉重?
( 1) 、主销后倾角过大。

( 2) 、外倾角不正确。

( 3) 、悬挂零件变形。

5、为什么会产生方向盘回正能力差?
( 1) 、主销后倾角过小。

( 2) 、转向机有问题。

( 3) 、主销内倾角过小。

( 4) 、轮胎有问题。

遇到轻微颠簸后或加速时车辆甩尾, 主要是由后轮前束角不正确引起。

六、撰写实验报告书
简述实验目的及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汽车四轮定位实验, 经过实
验和理论知识简要分析汽车可能产生跑偏, 车轮磨损及发飘等现象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