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效应2.

合集下载

(管心)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管心)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团队管理问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有哪些类型?群体是如何发展的?2、群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有哪些?3、群体动力学理论有哪些内容?4、如何进行团队建设?第一节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一、群体概述(一)什么是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的一个概念,它具有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的集合体。

两人或两人以上以某种方式结合群稳定的结构体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意识群体意识是指群体成员对于所在群体的认知,即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意识。

安全需要安全感力量消除自我怀疑韧性地位需要满足感自尊需要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情感需要社交需要权力需要通过单个人无法实现实现目标的需要共同努力智慧、力量的凝聚二)群体的构成要素二因素说: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的价值规范三因素说:群体的活动(群体的任务)、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与沟通)、群体成员间的感情或态度。

三)群体的类型按群体的建立是否有明文规定和正式程序,可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结构、目标、任务、职能以及成员间的责权关系比较稳定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的感情为纽带,在工作和社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幻灯片8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组成按照正式的程序组成按人员的自然交往组成因素以正式结构为基础,从而产生心理认同以心理认同为基础,从而产生无形的结构特单一、稳定的结构重叠、不稳定的结构目标导向,计划形成需求导向,自发形成,排他性征存在上下级关系,领导一般有主管身份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成员交往中自然形成领导,且不一定为主管幻灯片9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类型特征亲缘型以亲戚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时空型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校友和同乡情感型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爱好型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群体,如足球信仰型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利益型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拼车幻灯片10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要(如归属、安全、爱与被爱等);融洽员工之间的感情,加强员工之间合作的意愿,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励和培训员工;保障员工的权益。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完整ppt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完整ppt

1、名词解释:群体、人际关系、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板刻效应、定势效应。
1、规模:群体成员的数量。
2、社会标准化倾向: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有接近群体行为的平均数的倾向,即个体差异明显变小,趋于同一标准。
目的要求:了解群体的概念、作用与种类,掌握群体行为规律及心理效果,对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基本认识,懂得如何建
2、社会标准化倾向: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有接近 群体行为的平均数的倾向,即个体差异明显变小, 趋于同一标准。
3、社会顾虑倾向:在大众面前感到不自在的现 象。
4、社会从众行为: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动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社会现象。
二、群体的心理效果
1、群体认同感:群体中的个体对一些重大的事件与 原则问题,都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认识)
1、原则:平等交往;互助互利;求同存异;积极主 动。
2、方法: ——塑造良好个性特质; ——提高与人交往的水平; ——避免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认知偏见的干扰。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加拿大柏恩博士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中认 为,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角色认知):即父母
parent ( 特 点 是 权 威 和 优 越 感 ) ; 成 人 adult (特点是客观和理智);孩子child(特点是冲动
和幼稚)。 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交往)类型有平行和交叉两大类,
前者为P对P,或C对C;后者为P对C,或A对P。 最理想的相互作用类型:A--A。即不但要使自己
确立成人的心理状态,尽可能控制自己,用成人的思 想、语调及行为来对待别人,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对 方确立成人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用成人态度来处理问 题。
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常见认知偏见
1、首因效应:第一次接触或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 认知的影响和作用。

群体理论ppt课件

群体理论ppt课件
31
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小群体意识 极端性偏移
32
小群体意识的产生机制
群体凝聚力
决策群体 与外界隔

反馈


小群体意识
错误决策
群体领导 对倾向方 案的推动
33
小群体意识产生的原因
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群体的孤立 领袖人物的作用
34
小群体意识特点
顺从性的思维 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无懈可击的错觉 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4
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
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
A



社 会









碍 社





B
(1)先进集体型
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ຫໍສະໝຸດ (2)一般集体型 (3)中间型
(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
(5)黑社会团伙型
5
群体成员加入群体的目的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
好冒险 重名誉 性格较独立 顺应能力弱 富于专业精神 少数派
依附性强 重视一般知识
好安定 重头衔 性格较普遍 顺应力强 业余精神 多数派
23
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群体成员的相互吸引
24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信息沟 通状况
群体的领 导方式
群体的 地位
群体目 标结构
19
从众的意义
从众有助于形成群体的一致行为,有助于 实现群体目标。
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 的观念和行为。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2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群体心理2
• 结合体: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暂时结合在一起的个
体所组成的簇
• 小集团:更为长久的、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友谊关系的非正
式群体
• 明星:关系网最密的那个人 • 联络人:联系连个或者更多个簇,但自己却不属于其中任
何一个簇的人
• 桥梁:属于两个或者更多个簇,从而起到连接点作用的人 • 孤立者:与社交网络没有联系的个人
– 正式 非正式的 – 逐渐形成和改变的 – 并非所有的规范对所有的成员都同样适用
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
• 个体特征 • 群体构成 • 群体任务 • 地理环境 • 组织规范 • 群体绩效
群体规范的功能
• 群体支柱的功能 • 评价准则的功能 • 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 行为矫正功能
群体规范的建立
• 主管或者同事的明确声明 • 群体历史上的特殊事件 • 最初的做法 • 过去延续下来的做法
❖经济型、审美型、理论型、社会型、政治型、 理想型
❖年龄、性别、所处阶层的合理分布 ❖决策群体的人数
群体决策与风险心理
• 冒险转移 groupshift (群体偏移)
– 责任分摊的假设 – 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 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 文化放大假设
群体思维 group thinking
• 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的评价各种可能行 动方案更重要
群体的类型
• 规模
– 大群体 – 小群体
• 构成的原则和方式
– 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
• 开放程度
– 开放群体 – 封闭群体
• 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 一种理想化或理论上的标 准群体
第二节 群体发展的阶段
• 五阶段模型
– 形成 forming – 震荡 storming – 规范化 norming – 执行任务 performing – 中止 adjourning

管理心理学06群体心理与行为

管理心理学06群体心理与行为
D.资源分配方面 的规范
群体规范的类型
绩效方面 形象方面 社会交往方面 资源分配方面
21
21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维系群体的作用 ❖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行为的矫正作用 ❖惰性作用
22
22
二、群体压力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二)群体压力的作用 (1)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 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 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2
2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任务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3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4
4
2.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5
5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8
18
小资料:V字群型体的动雁力群的三种模式
19
19
一、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 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 守的。
❖小资料:群体规范的形成
20
20
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 范
B.形象方面的规 范
C.社会交往方面 的规范
个人的责任 随机的或不同的
工作团队 分享领导角色
依存型 积极
个人或共同的责任 相互补充的
34
34
团队类型
1. 问题解决型团队 小资料:美国Transtech公司的团队活动
2. 自我管理型团队 小资料:哈尼威尔的自我管理团队
3. 多功能型 4. 虚拟团队

群体心理2

群体心理2
•。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 (四)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保证群体成员行 为一致,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群体的组 织纪律、作风、传统、守则、活动目标、操作 规程等,都是群体规范的体现。
• (五)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产生 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群体成员之间不 仅能在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相互帮助、团结 协作,而且在思想、感情、观念上都趋于一致, 对群体产生责任感、依恋感、荣誉感、自豪感 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 小型群体:人数不多,相对稳定,为共同的目

的结合起来、各成员直接接触的联

合体(夫妻、家庭、小组、班级)

特点:规模在2—30人;共同目标共

同努力;直接沟通彼此熟悉
合肥学院教育系
教育心理学
• (四)隶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 隶属群体:个体为其正式成员的群体(个人所

在的小组、班级、球队)
• 参照群体:个人期望成为其中一员的群体,个
的行为,使他们表现出一定的群体行为特点。群体规范 对行为的定向作用,主要是为成员划定了活动的范围, 制定了日常的行为方式。 • 4.惰性作用(霍桑效应) • 这是群体规范消极的作用。规范是一种多数人的看法, 它要求成员行为趋于中等水平,既不能积极,也不能落 后。这样,规范就会限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例如,梅约等人在霍桑实验中发现,在一个生产小组中, 规范使人们的工作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而是保持在 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一旦有人违反了规范,就会受到其 他成员的排斥。比如生产率比别人高出很多,其他人就 会想方设法阻挠这个人的努力
• 集 体: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关系以有 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群体活动内容为中介的 群体。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效应2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效应2

3)互联网上的群体极化。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相同目 的的人集结起来,令分散的敌意更加明确, 也能够动员致命的武装力量。
对极化的解释(两种理论):
1、信息影响:着重于讨论中所提出的观点。 2、规范影响:着重于群体成员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和其 他成员。
1)费斯汀格:社会比较理论, 我们人类希望能பைடு நூலகம்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对此我们 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我们常被“参照 群体” (与我们相一致的群体)中的人们所说服,而且当我 们发现其他人和自己保持相同观点时,为了使其他人喜欢我 们,我们会将观点表达得更为强烈。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你在哪个教室里听讲注意力更集中?
问题:
与其他同学在一起是否会影响你的努力程度?
现在老师派你去参加心理学的 知识竞赛,你已经花了两天的时间 去准备资料。然而老师又告诉你原 来这个竞赛要小组参加,安排了另 位三位同学跟你组成小组参加竞赛, 这时你会怎么办?
社会促进 提高个人 努力程度 人与人之间 相互影响 降低个人 努力程度
群体心理与管理之二
——群体心理效应与管理
教学目标 一、了解社会促进效应的含义及类型; 二、了解社会惰化效应的含义、掌握相 应的管理对策
(一)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效应:
社会促进 是 指 当 他 人 在 场 或 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 率有提高的现象。
扎荣茨的蟑螂行为研究
2、他人在场的两种类型:
3、社会惰化效应的管理对策
(1)公布每个成员在群体中的工作成绩; (2)帮助群体成员正确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
(3)将大群体分为若干个小规模的群体; (4)使群体成员的绩效可以被单独的评估。
(三)从众效应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根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开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根底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根底。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响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课件

《群体心理与管理》PPT课件
❖ 从众效应对管理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有利的 方面是,管理者可以利用该效应改变个人的 错误观点和意见,增加组织和群体的凝聚力 和工作效率;不利的方面是,简单的人云亦 云是对人的创造性的扼杀。
❖ 从众效应体现了个人行为受别人影响而使其 独立性与自主性降低的现象。其实,这只是 人性脆弱的一面。个性比较独立的人,在认 知判断上未必完全从众,上述实验中仍有多 数不盲从。有一种新的理论,可以说明当个 人遇到团体压力或别人影响而感到自由受到 威胁时,在心理上会产生反感,继而在行为 上表现出反从众的倾向。心理学家称此种现 象为心理反感。反感的产生,是因为团体压 力或别人影响而致使自由受到威胁,因而产 生一种维持自由的内在动机,最终促成表现 于外的反感性行为。
❖ 3、非常规。行为往往不能受正常社会规范的 制约,肆意践踏和破坏社会准则。他们的行 为不受理性指导,而是完全凭借个人的一时 心血来潮,做出各种违反常规的行为,扰乱 社会秩序。
❖ 4、短暂。这种行为由于是一时情绪冲动产生 的,因此不会长久。它往往是大家发泄了内 心的积怨,减轻了心理紧张后即告结束。如 果持续下去被人利用,成为有组织、有目的 的活动,那就不再是集群行为,而是群众运 动了。
❖ 产生从众效应的原因主要有:1,可能把大多 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因而从众;2, 自己缺乏信心,随声附和以求心安;3,相信 自己判断正确,但不敢标新立异,怕人讽刺 而随大流;4,受情境因素影响而从众(给人 道喜);5,个性特征的影响,一般而言,依 赖性强的人容易从众,独立性强的人则不易 从众。
❖ 2、情绪的感染 ❖ 在人群密集的场合下,人们的距离非常近,
因此情绪极易感染,并且感染的传递也非常 迅速。这种感染多以循环和连锁式的形式进 行。循环式反应,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激发 了他人的情绪,使他人激动起来,他人的活 动反过来又感染了自己加剧原来的行为,甚 至会激起更强烈的情绪爆发。连锁式反应, 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感染了另一个人,另一 个又感染了他人,这样接二连三,使整个在 场的人都受到感染而激动起来。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教材

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教材
群体规范
群体心理中的规范可以约束成员的行为,减少团队内部的矛盾和 冲突,从而保证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团队建设对群体心理的影响
促进交流与合作
团队建设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增强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团 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强归属感
团队建设可以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让成员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团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 与团队的各项工作。
利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理论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鼓励团队成员关注整个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培养为团队贡献的意 识和责任感。
尊重个人主义的价值
充分认识和尊重团队成员各自的独特性和价值,发挥每个人的特 长和潜力,为团队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平衡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尊重个体差异和特性的同时,强调团队整体利益和目标的重要 性,促进团队成员在协同合作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的共赢 。
影响因素
群体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 统、地域差异、群体规模等。
群体心理的特点
1 2
社会性
群体心理的社会性表现在人们通过群体互动和 交流,形成共同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交互性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群体心理的核心, 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3
动态性
群体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部环境 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团队的特点是具有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的成员、有效的沟 通和协作、共享决策权和责任。
高效团队的特征
清晰的共同目 标
团队成员对目标和任务 有明确的认识和共识, 能够共同追求团队的成 功。
互补的技能和 知识
团队成员具备实现任务 所需的技能、知识和经 验,能够相互补充和支 持。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练习题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DEF)。

A多学科交叉性B情景性C系统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F科学性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E)。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1.第二章社会认知与行为练习题1、归因是指的是(C)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

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

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2、在观察一个人时,对方先出现的特点,将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影响对此人看法。

这属于(B)A。

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3、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4、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外显行为形成判断他人内在动机的一种心理活动.5、社会认知的特征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显著性、防御性。

6、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知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7、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认知对象、认知情境。

8、认知者的因素包括兴趣、动机和任务;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个性特征。

9、常见的认知偏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10、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和印象整饰。

认知情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11、案例分析:一个经常见面但从未与之交谈过的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他衣着极为整洁,裤子笔挺,没有一丝绉折,凭此印象你认为他一定是个做事细心周到,非常认真的人。

试分析:①这种推断是否一定正确?②这种推断属于认知中的什么现象?③这种现象对认知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不一定;属于认知偏见中的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以偏盖全,造成对人的认知不全面,影响对人的正确判断。

社会心理学 群体心理

社会心理学  群体心理

第二节 社会影响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
研究发现是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重要 取决于工作的性质。查荣克由学习理论中的动机 原则想到,一个人在动机很强烈的时候,他的有 时反应能够很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若的反应受 到抑制。所谓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 握得相当熟练的、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必须出来 的习惯动作。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 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 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 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 的,他人在场会使其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 作用。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二、群体心理效应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时 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者间接地 使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 融合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自身形成 了内部的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 2、群体的特征 (1)群体必须首先是一群人,家庭、小组、 公司、国家、民族都可以是一个群体; (2)群体在这一个结构,比如角色分工 (3)有一定的目标; (4)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 群体,以及群体的界限; (5)要有共同的价值
社会促进的生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 机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 的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比 如看到别人动手很灵巧,会立即想到自己的动 作。
第二节 社会影响
一、社会促进
他人在场既可以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干 扰,这种相互矛盾的作用曾经使许多研 究者大惑不解,甚至丧失了探讨这一 问 题的勇气。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齐,查 荣克提出了优势反应强化说,才找到了 一条协调上述矛盾的道路。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 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个,P19—21):1、理解性2、相对性3、整体性4、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2、知觉对象3、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B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 D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A型性格和B型性格(P36—37)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3个,P56):①工作满意度②工作参与③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5+6,P66-68):1、工作本身1、年龄2、报酬 2、职业阶层3、升职机会3、教育年限4、上司4、组织规模5、同事5、领导风格6、工作的丰富程度选择在宣传过程中采用恐惧性诉求时,何种程度的恐惧性唤起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BA高B中C低成就感属于罗克奇价值观中的 AA目的价值观B工具价值观C其他价值观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性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定义+4步骤,P85,89-90):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展开研究,也称需要理论.主要包括: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③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一步了解和调查员工的需要第二步分析整理员工的需要第三步对员工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第四步逐步满足员工的合理、可行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5层,P86):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P90):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 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 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 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 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 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 答。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 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从众心理视频
亨利· 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 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 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 喜欢吃的松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 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 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
影响从众的因素
1. 群体方面因素 2. 情境方面因素 3. 个人方面因素
(四) 群体极化:群体会强化我们的吗?
1、“风险转移”的案例。 1)1961年斯托纳:海伦困境,群体决策往往会更 加冒险——“风险转移”。
2)在讨论中,不同的看法会趋于统一。人们趋于统 一所得出的观点往往比他们原始观点所得出的平均 值更倾向于冒险。
海伦困境

海伦是一名很有创作天赋的作家,但是迄今为止 她都是依靠写通俗的西部小说过着还算舒适的生活。 最近,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写一部可能会 产生重大影响的长篇小说。如果这部小说能够完成 并且被人们接受的话,它可能会在文坛产生举足轻 重的影响,而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她事业的发 展。另一方面,如果她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又或 者这部小说是一部失败之作,那么她将耗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到任何回报。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你在哪பைடு நூலகம்教室里听讲注意力更集中?
问题:
与其他同学在一起是否会影响你的努力程度?
现在老师派你去参加心理学的 知识竞赛,你已经花了两天的时间 去准备资料。然而老师又告诉你原 来这个竞赛要小组参加,安排了另 位三位同学跟你组成小组参加竞赛, 这时你会怎么办?
社会促进 提高个人 努力程度 人与人之间 相互影响 降低个人 努力程度
社会惰化
(二)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惰化效应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 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 时偏少的现象。
拔河实验
63公斤
53.3公斤
31公斤
2、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
(1)责任分散
事情
(2)个体的评价焦虑减弱 (3)个体的不公平感
怎么样解决社会惰化的问题?
如何安排 10名学生 打扫教室 呢?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 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从众心理: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 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 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 置上。而他并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 好了的假被试 。
2)“人众无知”现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会在多大程度 上支持社会普遍认同的倾向。人们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更支持社 会普遍认同的观点。 3)自我服务偏见: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要好于社会普遍所希望 具有的特质和态度。
4)人众无知例子:阅读一篇很难理解的文章,却无人寻求帮助。 被试认为那些没有寻求帮助的人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任何帮助。
3、社会惰化效应的管理对策
(1)公布每个成员在群体中的工作成绩; (2)帮助群体成员正确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
(3)将大群体分为若干个小规模的群体; (4)使群体成员的绩效可以被单独的评估。
(三)从众效应
1、从众的概念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 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 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这种现象叫做 从众或顺从。
实验结果证明:
群体决策往往会更加冒险——即我们所说的 “风险转移”。
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
1、群体极化实验:很多研究证实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 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 2、日常生活中的群体极化。 1)学校中的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会强化他们彼此共有的倾向。 2)社区中的群体极化:在社区冲突中,想法相似的人们会逐 渐联合起来,使他们共有的倾向得以加强。
3)互联网上的群体极化。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相同目 的的人集结起来,令分散的敌意更加明确, 也能够动员致命的武装力量。
对极化的解释(两种理论):
1、信息影响:着重于讨论中所提出的观点。 2、规范影响:着重于群体成员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和其 他成员。
1)费斯汀格:社会比较理论, 我们人类希望能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对此我们 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我们常被“参照 群体” (与我们相一致的群体)中的人们所说服,而且当我 们发现其他人和自己保持相同观点时,为了使其他人喜欢我 们,我们会将观点表达得更为强烈。
群体心理与管理之二
——群体心理效应与管理
教学目标 一、了解社会促进效应的含义及类型; 二、了解社会惰化效应的含义、掌握相 应的管理对策
(一)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效应:
社会促进 是 指 当 他 人 在 场 或 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 率有提高的现象。
扎荣茨的蟑螂行为研究
2、他人在场的两种类型:
思考讨论: 1、 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深入讨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 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 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 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 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 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 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 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 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 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设想你正在给海伦提建议。请指出你所认为的她会 尝试写这部小说的最低可能性。当这部小说取得成 功的机率至少为多少时,海伦会尝试着写这部小说? 在给出自己的建议后,每5个人被安排在一起进行讨 论,并就每一个问题达成共识。你认为群体决策和 个人决策会有差别吗?群体会倾向于更大的冒险还 是谨慎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