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效应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 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 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 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 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 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 答。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 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 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 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 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 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 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 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 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 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 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设想你正在给海伦提建议。请指出你所认为的她会 尝试写这部小说的最低可能性。当这部小说取得成 功的机率至少为多少时,海伦会尝试着写这部小说? 在给出自己的建议后,每5个人被安排在一起进行讨 论,并就每一个问题达成共识。你认为群体决策和 个人决策会有差别吗?群体会倾向于更大的冒险还 是谨慎呢?
(四) 群体极化:群体会强化我们的吗?
1、“风险转移”的案例。 1)1961年斯托纳:海伦困境,群体决策往往会更 加冒险——“风险转移”。
2)在讨论中,不同的看法会趋于统一。人们趋于统 一所得出的观点往往比他们原始观点所得出的平均 值更倾向于冒险。
海伦困境
海伦是一名很有创作天赋的作家,但是迄今为止 她都是依靠写通俗的西部小说过着还算舒适的生活。 最近,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写一部可能会 产生重大影响的长篇小说。如果这部小说能够完成 并且被人们接受的话,它可能会在文坛产生举足轻 重的影响,而且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她事业的发 展。另一方面,如果她的想法最终没能实现,又或 者这部小说是一部失败之作,那么她将耗费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而得不到任何回报。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 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从众心理: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 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 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 置上。而他并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 好了的假被试 。
群体心理与管理之二
——群体心理效应与管理
教学目标 一、了解社会促进效应的含义及类型; 二、了解社会惰化效应的含义、掌握相 应的管理对策
(一)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效应:
社会促进 是 指 当 他 人 在 场 或 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 率有提高的现象。
扎荣茨的蟑螂行为研究
2、他人在场的两种类型:
社会惰化
(二)社会惰化效应
社会惰化效应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 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 时偏少的现象。
拔河实验
63公斤
53.3公斤
31公斤
2、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
(1)责任分散
事情
(2)个体的评价焦虑减弱 (3)个体的不公平感
怎么样解决社会惰化的问题?
如何安排 10名学生 打扫教室 呢?
•从众心理视频
亨利· 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 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 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 喜欢吃的松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 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 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响从众的因素
1. 群体方面因素 2. 情境方面因素 3. 个人方面因素
2)“人众无知”现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会在多大程度 上支持社会普遍认同的倾向。人们总是觉得别人比自己更支持社 会普遍认同的观点。 3)自我服务偏见: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要好于社会普遍所希望 具有的特质和态度。
4)人众无知例子:阅读一篇很难理解的文章,却无人寻求帮助。 被试认为那些没有寻求帮助的人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任何帮助。
实验结果证明:
群体决策往往会更加冒险——即我们所说的 “风险转移”。
群体会强化我们的观点吗?
1、群体极化实验:很多研究证实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存在。 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 2、日常生活中的群体极化。 1)学校中的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会强化他们彼此共有的倾向。 2)社区中的群体极化:在社区冲突中,想法相似的人们会逐 渐联合起来,使他们共有的倾向得以加强。
思考讨论: 1、 结合现实生活的例子深入讨
3)互联网上的群体极化。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相同目 的的人集结起来,令分散的敌意更加明确, 也能够动员致命的武装力量。
对极化的解释(两种理论):
1、信息影响:着重于讨论中所提出的观点。 2、规范影响:着重于群体成员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和其 他成员。
1)费斯汀格:社会比较理论, 我们人类希望能对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做出评价,对此我们 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比较来达成。我们常被“参照 群体” (与我们相一致的群体)中的人们所说服,而且当我 们发现其他人和自己保持相同观点时,为了使其他人喜欢我 们,我们会将观点表达得更为强烈。
3、社会惰化效应的管理对策
(1)公布每个成员在群体中的工作成绩; (2)帮助群体成员正确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
(3)将大群体分为若干个小规模的群体; (4)使群体成员的绩效可以被单独的评估。
(三)从众效应
1、从众的概念
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 到群体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之下,他会改变自己的 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这种现象叫做 从众或顺从。
结伴效应
观众效应
你在哪个教室里听讲注意力更集中?
问题:
与其他同学在一起是否会影响你的努力程度?
现在老师派你去参加心理学的 知识竞赛,你已经花了两天的时间 去准备资料。然而老师又告诉你原 来这个竞赛要小组参加,安排了另 位三位同学跟你组成小组参加竞赛, 这时你会怎么办?
社会促进 提高个人 努力程度 人与人之间 相互影响 降低个人 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