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朗诵安排

合集下载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教案标题:苏轼《水调歌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苏轼《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唐宋诗词的学习,了解苏轼的作品特点和地位。

2. 引入《水调歌头》的背景,如苏轼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

阅读与分析:1. 分发《水调歌头》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并总结出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押韵方式、句子结构等。

欣赏与表达:1. 播放苏轼《水调歌头》的朗读或音乐演唱版本,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

2. 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达成果,并相互交流和评价。

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苏轼的作品,比较《水调歌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2. 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自己的诗歌,可以选择类似的题材或风格。

评价: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案延伸:1. 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苏轼作品的朗诵比赛或诗歌创作比赛。

教案资源:1. 苏轼《水调歌头》的诗歌原文。

2. 苏轼相关的资料和介绍。

3. 苏轼作品的朗读或音乐演唱版本。

4. 学生写作和表达的素材和工具。

教案评估:1. 学生对于《水调歌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于苏轼作品和宋代文化的了解程度。

2021年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2021年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欧阳光明(2021.03.07)水调歌头》宋苏轼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

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

在唏嘘感慨之中,不由得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

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可以把他们当诗朗诵,最好先放一下音乐,创造一下意境)如水月色,可饮,似水流年,可悟。

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岁就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

串词的话,可以根据他们的是个题目进行编辑,由于我不知道选手要说什么,所以没有写……反正你可以随便说说……这里不用太刻意(希望能够帮到你)。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水调歌头》宋苏轼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

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

在唏嘘感慨之中,不由得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

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请听诗朗诵《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分工)【范本模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分工)【范本模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诵方案
(音乐起)
集体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男: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女集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集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集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男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精品教案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精品教案

《诗词三首》教学方案第3课时《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双调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

2.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月亮在中国人的眼中,从来都不是一颗普通的星球,它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它既有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饱含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

那么恰逢月圆中秋夜,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何感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往千年之前,去听听苏轼的月下吟唱。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谥号“文忠”,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最高官至礼部尚书。

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

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

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教学主题:幼儿园唐诗教案《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化,了解唐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朗诵、背诵技巧。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语言修养。

4.通过欣赏、理解和朗诵古代文学名篇,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给幼儿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2.) 让幼儿朗诵一首简单的唐诗,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3.) 导入活动:分小组,让幼儿首尾相连,背诵出一首唐诗。

二、讲解唐代文化背景和《水调歌头》的意义1.) 介绍唐代文化的特点,如士大夫文化、唐人骄傲、艺术繁荣等。

2.) 讲解《水调歌头》的产生背景、作者及故事情节;3.) 通过分组讨论和表演,让幼儿了解《水调歌头》中所描绘的景物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人物,谈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三、欣赏与理解1.) 介绍《水调歌头》的诧异之美,比如音乐、语言、艺术形象等。

2.) 播放唐诗《水调歌头》的声乐朗诵版,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优美韵律。

3.) 指导幼儿通过抒发情感、模仿声音、模仿动作等方式,感知《水调歌头》的情趣韵味。

四、朗诵1.) 通过角色扮演和声音模仿等活动,让幼儿接触和感知古代文学作品,认识和发掘唐诗的美丽和价值。

2.) 驾马奔腾、春风乍绿、秋风生等场景或句子让幼儿朗诵,同时边唱边跳,以形式多样的朗诵方式,让幼儿学习、感知、体验古代文学艺术。

3.) 分组进行课堂朗诵比赛,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唐诗。

五、总结通过以上教学步骤,幼儿能够了解唐代文化,明了唐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义。

他们还能够掌握唐诗的基本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增强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唐诗《水调歌头》是一首美丽的古诗,它将人们的情感融合在了自然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以学习古诗文为切入点,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

古诗《水调歌头》教案教案标题:古诗《水调歌头》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水调歌头》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学会欣赏和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1. 课文:古诗《水调歌头》。

2. 教学资料:包括诗歌解析、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

3.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为什么?正文(30分钟):1. 介绍古诗《水调歌头》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

2. 分段解读诗歌内容,注重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意的解析。

3.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4. 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同时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拓展(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歌,如杜甫、白居易等,扩展学生的诗歌视野。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意义。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解读和朗读,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可以参与校内或社区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可以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资源:1. 诗歌解析和注释。

2. 相关背景知识和介绍材料。

3. 录音设备和古诗朗读音频。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重点:一、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一、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二、提高欣赏能力,情感体验深刻。

教学工具:录音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中秋的.月亮皎洁无暇,举家团圆的人们其乐融融,可是,在这本应团圆的日子里,又有多少离人看着这明月,黯然神伤。

二、听朗读录音,感知全诗1、教师播放录音2、学生仔细聆听三、写作背景介绍1、学生汇报收集的材料2、教师补充介绍四、初读全诗,领会意境1、学生翻译全文(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提问:这首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五、再读文章,体会感情1、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句,结合自身的感受说一说对这首词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拓宽知识。

1、提问:你们还能说一些咏月的诗句吗?2、学生交流汇报课外收集的诗句。

七、听音乐,加深体验。

1、教师放《二泉映月》、《花好月圆》音乐。

2、学生仔细听音乐。

(提问:这两首曲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听出来吗?)八、配乐朗诵,加深印象。

学生集体朗诵。

九、课堂小结《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优秀2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一、教学导入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水调歌头》的字词含义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水调歌头》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水调歌头》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水调歌头》,了解诗的基本意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朗读《水调歌头》,体会诗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疑惑。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亲情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书写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水调歌头》与其他中秋题材的诗句,分析其异同。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中秋为题材的诗句,培养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讨论环节:针对诗中的某一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水调歌头》课教案

《水调歌头》课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2)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情感的分析与体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内涵解读。

(2)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 教材:准备《水调歌头》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和背景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水调歌头》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读其内涵。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艺术欣赏(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水调歌头》。

(2)写一篇关于《水调歌头》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月夜思亲诗人:苏轼意象:月、人、影情感:思念亲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学简案(《水调歌头》教案)教学重点:训练联想力和想像力,《水调歌头》教学简案。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二、检查预习1.《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谁能介绍一下苏轼?(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演示苏轼个人资料)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2)上阕写什么?(3)下阕写什么?(4)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3.解决学生质疑。

三、内容分析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2.上阕写什么?明确:上阕,望月(写景),其中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下阕写什么?明确:下阕,怀人(抒情),朱阁、绮户(实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苏轼一生坎坷,宋神宗时曾任礼部员外郎,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出狱后,贬谪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对政治上失意的人来说,难免对现实不满。

不过苏轼的心胸是旷达的,毫不悲观,结句完全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

5.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想像月圆(天上),人圆(人间)联想6.提供几幅形色各异的云彩图,让学生想像。

7.小结“词”。

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

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

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本来不分离,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

词有词牌,即乐调,如《水调歌头》就是词所配的乐调。

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

8.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提出背诵要求。

(提名试背、师生齐背)三、布置作业以“遥望夏夜的星空,我浮想联翩……”开头,写一篇短文。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朗诵前的准备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

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⒈选择朗诵材料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

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

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⒉把握作品的内容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正确、深入的理解?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

望文生义。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水调歌头 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朗诵开场白以及中间串词之勘阻及广创作水调歌头》宋苏轼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离合悲欢。

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断。

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

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话和人生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

他振起想象的双翅,巡视天宫,叩问上苍,俯瞰人间。

在唏嘘感慨之中,禁不住发出了“不如归去”的喟叹。

但这种归隐决不是对现实的逃逸和回避,苏轼旷达的胸怀和人文关怀情愫使他禁不住发出期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

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堪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可以把他们当诗朗诵,最好先放一下音乐,创造一下意境)如水月色,可饮,似水流年,可悟。

百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怀古,岁就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曼妙与玄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写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时为今年,让我们在千年翰墨下,沿着文人东坡的足迹,开始我们今天的《水调歌头》。

串词的话,可以根据他们的是个题目进行编辑,由于我不知道选手要说什么,所以没有写……反正你可以随便说说……这里不必太刻意(希望能够帮到你)。

朗诵水调歌头的策划书3篇

朗诵水调歌头的策划书3篇

朗诵水调歌头的策划书3篇篇一《朗诵水调歌头的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诵经典,品名篇”二、活动目的1. 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

2. 提高同学们的朗诵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四、活动地点[具体地点]五、参与人员[具体班级或组织]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欢迎嘉宾和参与人员。

2. 诗词朗诵(1)选手们按照抽签顺序依次朗诵水调歌头,每人朗诵时间控制在 5-8 分钟以内。

(2)评委根据选手的朗诵表现进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3. 互动环节(1)设置诗词问答环节,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邀请观众上台朗诵水调歌头,分享自己的朗诵心得和体会。

4. 颁奖仪式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邀请嘉宾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

5. 闭幕致辞七、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并提前通知到位。

2. 邀请评委和嘉宾,确定其出席情况。

3. 准备活动所需的音响设备、舞台布置、证书奖品等。

4. 组织选手进行排练,确保朗诵质量。

5. 做好宣传工作,通过海报、班级群等方式通知到每位同学。

八、活动预算1. 奖品费用:[具体金额]2. 道具费用:[具体金额]3.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总预算:[具体金额]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或随意走动。

2. 评委要公正公平地评选出优秀选手,确保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 选手要提前做好准备,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或早退。

4. 工作人员要积极履行职责,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篇二《朗诵水调歌头的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诵经典,品名篇”二、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感受水调歌头的韵律之美。

2. 提高参与者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参与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四、参与人员[具体参与人员]五、活动流程1. 签到入场参与者在活动开始前签到入场,领取活动资料和水调歌头的朗诵文本。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10篇)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10篇)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水调歌头》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重点:1、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二、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

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2、作者介绍和。

写作背景:主要是让学生看,教师点拔一下重点即可。

(二)预习检查。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绮户(qǐ)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2、范读。

3、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下面让我们进入“朗读训练”部分,通过听、看朗读,全心身地感受这首词的优美之处。

1、播放“配乐朗读”一遍。

2、学生齐读。

(四)诗词赏析。

1、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请大家看屏幕,并对照课本的注解,弄清这首词的字面意思。

(1)归去:回到天上去。

(2)琼楼玉宇:美玉做成的楼宇,这是想象的仙宫。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经典诵读教案

《水调歌头》经典诵读教案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在“读”这一环节还做的不够,总害怕课堂任务完不成而偷工减料,急于求成,显得有点仓促。
当然,张口、用耳,都代替不了动脑思考,词的意味是要靠细细地品位出来的,于是,熟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品”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细细品位,先小组交流,然后学生发言。在学生的心目中,品古典诗词是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为了让学生不望难生畏,在此之前,我先做了示范,给学生一些启示,学生也积极动脑思考,有的品的中规中矩,也有的品的别出心裁,也有的背道而驰,对于一些新奇的观点,我们不能一味否定,因为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心得,我们只能加以引导,让他们再品再思,真正理解。品词就象品一道菜,尝到了其中美味,舌头就欲罢不能了。学生品出了感觉和想法,尝到了思考的甜头,对古典诗词也就不会再“望洋兴叹”了。在这一环节,我以为在对学生的引导方面做得不够,缺乏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因此对有些问题品的不够透彻,可能还有学生不能心服口服。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㈣、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预习7、8)
音乐和文学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好的音乐和文学都能震撼人的心灵,音乐能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自己谱曲,自己演唱,学生当然兴致高昂了。
接下来是诵读环节,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但朗读不仅仅是教师一声令下,大家张嘴就念这么简单,课堂朗读也有一定的巧妙,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情绪,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文本状态;分派朗读有利于氛围的营造,关系到学生对诗词的初步感受;还可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提倡“美读”“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划分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划分

水调歌头朗诵技巧划分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特殊的诗体形式,它以唐代文学家杜甫的《登高》为代表作品而广为人知。

水调歌头以韵调独特、意境深远而闻名,具有一定的朗诵技巧。

下面将从节奏、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水调歌头的朗诵技巧进行划分。

首先,节奏是水调歌头朗诵的重要一环。

水调歌头的诗句往往较长,对朗诵者来说,需要注意每个字的发音和停顿的位置。

朗诵时可以适当延长有节奏感的字音,以突出诗句的节奏韵律,同时注意停顿的处理,使整个朗诵过程更加流畅而有力度。

例如,《登高》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可以适当延长“风急天高”、“沙白鸟飞回”等有节奏的字词,同时在“猿啸哀”、“渚清”等地方进行短暂的停顿,以凸显诗句的节奏感。

其次,语调是水调歌头朗诵中需要重点把握的要素之一、水调歌头常常以抒情、慨叹的语调表达情感,朗诵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轻重音和声调的变化。

朗诵者可以在重要的表情词或抒情词上加强声音的变化,以展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登高》的诗句中,“风急天高猿啸哀”、“兀兀沙场空忍见”等地方的字词都需要带有一定的抒情语气和语调的变化,使水调歌头的情感更加生动。

最后,情感的表达也是水调歌头朗诵的关键。

水调歌头往往表达的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的情感,朗诵时需要将这些情感细腻地传递给听众。

在朗诵过程中,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眼神、肢体等方面来表达诗歌的情感,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朗诵《登高》时,朗诵者可以用低沉、哀怨的音色,配合平静而深情的眼神,展现诗人对逆境的思考和对时事变迁的慨叹。

总之,水调歌头朗诵技巧的划分主要包括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

正确的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诠释水调歌头的艺术魅力,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听众,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特殊的诗体形式。

不仅如此,朗诵水调歌头还有助于提升朗诵者的表达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使其成为更好的文学表演者。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

《水调歌头》优秀教案《水调歌头》优秀教案一、情境导入首先播放《花好月圆夜》MTV。

师:首先让我们来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

(播放音乐)同学们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跟着哼唱。

师:优美的音乐能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我们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的头脑中首先浮现出一个什么形象呢?生:月亮。

师: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

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美读意境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读的琅琅上口,读出情韵。

1、听读—感受意境。

2、练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你的体会、你的个性。

3、配乐读—在古韵悠扬的乐声中,学生吟诵,读出感情。

三、走近苏轼所谓“知人论世”,读苏轼的诗词,一定要了解苏轼其人,解读他当时的背景。

在学生先前预习、查找的基础上,通过投影打出苏轼与本词有关的经历:苏轼(1036~1101)字子,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其父苏、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

书画上与黄庭坚、米、并称“宋四家”。

从21岁中进士到现在(1076年)已20年,其间,父母相继过世,妻子早逝,与弟弟苏辙6年未见,而且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多次被贬官。

我们学过的苏轼作品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

《赤壁赋》(《核舟记》提到)。

四、质疑赏上片的学习主要质疑,下片的学习重在欣赏。

学贵有疑,善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思考深入的结果。

在赏时,我先请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方面提出疑问。

学生围绕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三个动词进行提问。

“问”了什么?几时有?是何年?问月表明作者思索的深刻,彷徨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朗诵安排
1台词
苏梓柔朗诵:如水月色,似水流年,千余年前,东坡居士在月色下赏月怀古,对酒当歌,创作了闻名千古的《水调歌头》。

黄炜鹏朗诵:《水调歌头》尝尽了月下独酌的无奈,
苏梓柔朗诵:《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世沧桑的奥妙,让我们踩着文人的足迹,开始我们的《水调歌头》。

2 播放音乐
曾梓欣朗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谢颖珊朗诵: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 女声齐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何似在人间!
(配动作,移动位置,唱完回原位)
4 齐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配动作)
5 黄炜鹏朗诵: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配动作)
谢颖珊朗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配动作)
7 齐:在人间!
8 杜婉嘉起舞。

9 李思盈朗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0胡骏轩朗诵:不应又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齐:何时长向别时圆!
11 苏梓柔朗诵:人有悲欢离合,
曾梓欣朗诵:月有阴晴圆缺,
小组朗诵:此事古难全。

齐:此事古难全。

齐:(动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