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中国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古木葱茏,亭台相瞩,山石嶙峋,水光滟涟,中国传统园林中无处不充满着诗情画意。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达着一个民族对美,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与追。
自然诗意的居住一直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
无论是老庄自然之道的产生,还是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
这种观念在今天的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仍然极其可贵。
向中国传统园林学习,贵在学其神韵,而非简单的形式抄袭。
回归景观最朴实的本真模样,在回归中重新发现自我,从而超越自我。
一者山水之乐其乐无穷中国的文化, 包括哲学, 文学, 与艺术具有鲜明的自然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不仅是构建园林空间骨架,更是在为整个园林的氛围定下基调。
唯有源于自然的景观才能让人长久品位,而不觉厌倦。
这正是山水之乐,其乐无穷。
二者自然与居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居住形式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亭台楼阁应该理解为有功能需求的建筑,而其他的都是主要是以山、水、及植物为主的自然元素。
人工与自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从来都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和谐互补的元素。
园林不是单纯的视觉游赏空间,而是生活的容器,是具有诗意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者功能与形式 (名与实)满足苛刻的功能要求与丰富的情感需要是中国传统造园的基础; 搜尽奇峰打草稿,移天缩地与君怀是中国传统造园设计方法。
春晨起,点梅花汤,课奚奴扫曲房、花径。
阅花香,护阶苔。
禺中,取蔷薇露浣手,熏玉蕤香,读赤文绿字。
晌午,采笋蕨、供胡麻,汲泉试新茗。
午后,乘疑马,执剪水鞭,携斗酒、双柑,往听黄鹏。
日晡,坐柳风前,裂五色菚任意吟咏。
薄暮,逸径,指园丁理花,饲鹤、种鱼。
夏晨起,芰荷为衣,傍花枝吸露润肺,教鹦鹉诗词。
禺中,随意阅老壮数页,或展法帖临池。
晌午,脱巾石壁,据匡床,与忘形友谈齐谐山海。
倦则取左官枕,烂游华胥国。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内涵之精深,应该说是世界一绝。
中国古典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在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追求;等美学特征中,无一不与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以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通过林泉丘壑、模拟自然风光发展出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可谓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声与色、光与影、自然与人造空间统一的整体艺术,而其中之意境恰如移步换景,又不喧嚣、缛繁,总可以随观者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天地。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核心,也是古典园林的精神之魂,有意境才能形成“寓情以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代诗画中由来已久,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山水诗、园林诗、山水画开始流行,受诗画意境概念、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园林创作的思想内涵随之发生转变,园林意境概念和理论由此萌生,并逐渐成为造园的核心理念,文士园林与山水园林诗一起代表当时新的文化潮流。
所以中国园林发展一开始就被中国古典诗歌注入构思、规划、设计、施工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
1.园林中的“诗情”点景、楹联以最凝炼的词、字点出景点的环境特征、景观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感。
而楹联以它理辩的声词,工整的的对仗,明快的节奏,饱满的韵律,精造的内涵,使人荡漾于无限。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就比如留园中部“涵碧山房”右侧有一去处题名“恰航”,取自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
“恰航”三面环设吴王靠,前方山池相映,波光潋滟,宛如舟行水中,“恰航”的含义是此等高雅处只好知己二三同坐,“古来圣贤皆寂寞”能与我为友的不过二三人罢了,表达了园主孤高的心态。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诗画意境和文学韵味涂强(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摘要: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一个多元的综合审美艺术。
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
是物化了的有深刻内涵的审美意识。
中国古典园林以生动的形态,具体地传达出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
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争研究。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画;文学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阶级逃避现实。
寄情于山水。
使私家园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江南一带的许多私家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设计经营的.这些园林反映他们的气质、情操和审美趣味是必然的。
所以中国江南古典园林与文学诗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
它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的神韵.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典籍的支撑,诗画的渗透、点缀、形容。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园名。
建筑题名,几乎都出自文学典籍或诗歌。
文学、诗歌、绘画的介入,为古典园林的美妙景致,增添深邃悠远的意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学意境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文学的空灵境界融入到江南古典园林中。
使文学与自然之间,文学与园林、山水之间相互融通.造就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他们把园林作为寄托心灵的场所。
与园中花草树木、飞鸟野兽、亭台楼阁完全相通、相融。
“恬然怡然,硕然悠然,园人合一,冥视六合”。
人与园林完全融为一体。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得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使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在审美观念和情趣上处处都有文学的痕迹。
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融入了诗、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园林景观有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把江南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审美境界。
赋予了极俱东方特色的意境.这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与西方园林景观的重要标志。
中国优秀景观案例
中国优秀景观案例
中国拥有众多优秀的景观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
以下是一些中国景观的优秀案例:
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精巧的布局、细腻的建筑和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都是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它们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2. 杭州西湖: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西湖的景观设计注重自然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堤、岛、桥等元素的巧妙布局,将湖面划分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景区,形成了“十里湖山半是园”的独特景观。
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险峻的山峰、奇特的石柱和茂密的森林而著称。
这里的景观设计注重保护自然生态,通过修建悬空栈道、观景台等设施,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环境。
4.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也是一处集体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的景观设计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现代感的城市公共空间。
5. 成都锦里古街:锦里古街是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一处集旅游、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这里的景
观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通过仿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一门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
园林不仅仅是一片花草树木的集合,更是人们对自然美、人文情怀和哲学思想的诠释。
园林的美学追求与中国古代诗词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中园林诗词与书的角色与影响。
首先,园林诗词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对园林的赞美和赋予意义,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园林的痴迷和追求。
这些园林诗词无论是作为园林设计的灵感,还是作为园林建设中的一部分,都对园林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的怀念,这样的情感也能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中,为园林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
其次,园林中的书法艺术也对园林的美学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以通过园林中的石碑、对联等形式,为园林增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我们可以在园内的石碑上看到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园林的美与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游客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另外,园林中的景点和布置也被赋予了诗词与书的意境。
中国的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统一,更注重表达情感、营造意境。
通过景观的布置和设计,园林创造了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境地,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词与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苏州的留园中,可以看到诸多的湖石、假山和景点的命名都与诗词、书法有关。
这些命名不仅仅是为了吸引人们的兴趣,更是为了通过精心选择的诗词和书法展现园林的美妙之处,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诗意的涵养。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园林诗词与书贯穿于整个园林艺术的创作和设计过程,对园林的美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诗词通过美丽的文字将园林的景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书法则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品味和雅致。
形容中国园林的意境的诗词
形容中国园林的意境的诗词1. “园林如画美,曲径通幽处,那感觉就像漫步在梦幻之境。
就好比你走进了一幅绝美的画卷,不是吗?例子:拙政园的小路弯弯绕绕,真让人陶醉啊!”2. “亭台楼阁立,诗意韵无穷,这不就是中国人心中的诗意家园嘛!像不像我们心中一直追寻的那个宁静角落?例子:留园的亭台在阳光下特别有韵味!”3. “水榭映碧波,宁静而悠远,哇,这是多么让人惬意的场景呀!就好像躺在温暖的怀抱中一样。
例子:颐和园的水榭与湖水相互映衬,太美啦!”4. “假山石嶙峋,妙趣自然生,这不是大自然的奇妙馈赠吗!难道不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跟我们捉迷藏?例子:狮子林的假山让人玩得不亦乐乎!”5. “花草树木繁,缤纷如画卷,这简直就是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呀!不就如同走进了花的海洋?例子:沧浪亭的花草让人赏心悦目。
”6. “廊腰缦回处,韵味别样浓,哎呀,这是多么独特的风情啊!像不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例子:承德避暑山庄的长廊韵味十足。
”7. “月洞门中景,别有洞天来,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是不是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例子:个园的月洞门后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8. “古木参天长,岁月留痕迹,这是多么沧桑又迷人的呀!不正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讲述过去的故事?例子:豫园的古树见证了多少岁月变迁。
”9. “园中小径弯,步步皆诗意,这不是让人的心都变得柔软了嘛!就像走在浪漫的诗行里。
例子:网师园的小径让人步步生情。
”10. “园林意境深,心灵得休憩,这真的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啊!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向往的地方?例子:瞻园的宁静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
”我觉得中国园林的意境真是独一无二,妙不可言,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和品味。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苏州古典园林更是被誉 为“人间天堂”。在这些古典园林中,留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本次演示以留园为例,探讨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热度感 知评价及其传播途径。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 与社会的和谐,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设计中,这些思想得到了 具体的体现。园林既满足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又实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 求。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是综合性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 和哲学的精髓。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 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目录
01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02 二、留园的设计理念
03 三、留园的园林特色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韵味的建筑形式。其中, 苏州留园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留 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园林特色等方面,探讨留园在营造意境方面的独特之 处。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为明代的“东园”废址。清嘉庆年间改筑,更名 “寒碧山庄”。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其后多有荒废易主。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1961年3月4日,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 月,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古 典园林的典型例证。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关键词意境美苏州园林造园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及特点苏州园林就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居多,起至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年),构成于五代,明朗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至清末苏州尚无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留存完备的存有六十多处。
从春秋时期到现代,苏州造园史延绵悠长,苏州园林发轫于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离宫。
苏州私家园林在血与火交织的魏晋期初成规模。
顾辟疆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私园”,以美竹闻名,也有“怪石分相向”与之齐名的是刘宋时名士、艺术家戴�j在苏州齐门内的园林,聚石饮水,植林开涧,有若自然。
盛唐吴画家张�b在所撰的《绘境》中明确提出了“外师天道,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沦为包含园林在内的艺术创作的圭臬。
宋代诗画渗融的写意式山水园林走上了静雅一途。
苏州是宋元文学的中心,文人以诗画入园,私家文人园有50多处,园林中的一丘一壑自风流,一草一木皆有情。
其中大多数属于“归来”主题:蒋堂的隐圃、叶清臣的小隐堂、程致道的蜗庐、胡元质的招隐堂、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史正志的渔隐朱长文有别业“乐囿”,苏舜钦筑沧浪亭自此以后,隐逸文化精神始终成为苏州园林的主旋律。
元末,在统治者“以功引诱天下”的政策的鞭策下,苏州沦为关键的商业贸易中心。
靠近战火的苏州城镇士人园以求发展。
明初,苏州园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再度掀起高潮。
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于是乎,“城里半园亭”,有明一代,苏州园林先后有处,其中就有如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艺圃。
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古典园林呈现艺术小总结的趋势。
苏州经济稳步经济繁荣,大批文人参予构园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构园名家刺绣纷呈。
清道光年间,“欧美风雨”席卷而来,殖民文化已经开始私自驻入,很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依然就是传统与脱胎换骨并存有,而且大多以传统居多。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中国园林艺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些园林以其空灵与宁静的氛围,成为了人们心灵休憩的乐土。
通过雕刻、布局、植物的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中国园林艺术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以不同的中国园林为例,探讨其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1. 苏州园林——留白与流霞的结合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驰名中外。
留白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通过草地、墙壁和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区域。
这些空白不仅增加了园林的开放性和舒适度,还为游客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同时,苏州园林还巧妙地将水景与建筑结合,如明月池、山下亭等,使得园林在景色的反射和倒影中呈现出流霞万顷的美景。
这种留白与流霞的结合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空灵与宁静的代表。
2. 西湖——亭台楼阁的诗意世界作为中国著名的湖泊,西湖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西湖周围建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如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它们以不同的姿态矗立于湖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湖光山色的绝佳位置。
亭子的设计充分融入了诗意和浪漫的元素,游人可以在亭子中沉浸在湖泊的美景中,感受到宁静与放松。
同时,西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雷峰塔、断桥残雪等,这些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得西湖成为了人们心灵愉悦的人间仙境。
3. 皇家园林——尊严与秩序的完美结合中国皇家园林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严谨有序的布局而著名。
例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它们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展示了尊严和秩序的完美结合。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宫殿、亭台楼阁为主,它们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石桥、长廊以及各种建筑元素都展现出严谨和谐的氛围,使人们在游览时感受到宁静和庄严。
皇家园林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风格,使得人们在园林中流连忘返。
中国园林艺术的空灵与宁静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词意境探析
虑未来城市生产 、 生活发展的需要 。 中国古典园林常被誉为“ 一首凝 固的诗 , 一 幅立 体 的画” , 这 与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 的 , 因此 , 中国古典 园林相较其他园林体系 , 有着独 特的魅力 。 中
典 园林对意境 的追求 , 无一不与诗文相辅相成 : 园林意 境体现诗词的美学范畴 ,而诗词借助语言传达 园林意 境 的人文感受 ;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 中讲究意境 , 而意 境 的有无决定 了诗词成就的高低。营建 中国古典 园林
3 . 1 彰 显 主 题 立意
石、 水体 、 建筑 、 动植物等 园林要素 , 通过设计者 的整理
融合 , 形成一种具有意 向性 的审美 的视 觉表达 , 使游人 凭借个人 的艺术修 养、审美趣 味 、个 人经历等展开联
想, 注入主观情感 , 或触景生情 , 或 托物言志。
园林 意境是造园者借 园林 景观寄托思想 、哲理和 为 自己建造休憩娱乐的场所 ,园林更 是文人骚客 的精 神家园和心灵归宿。 我 国大部分 的园林都 承载着对 “ 意
境” 的追求 , 如皇家园林在意境 的营造上偏重于表现皇 权 和贵族奢华 ,私家园林则 注重表现 自然 山水 的寂静
情 感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 我 国古典园林 的设计 , 不仅 列 的表现手法实 现视觉 、 听觉 、 嗅觉 , 甚 至触 觉 的人 为
中国古典 园林讲究形意结合 ,造园者们仿 照 自然 风光 , 将一 山一石 、 一草一木 纳入园 内, 古语 云 : “ 一亭
国古典 园林不仅营造 出田园山水 的诗 意 , 而且将 诗歌 、 讲究 的是可游 、 可玩 、 可居 、 可赏 , 而以赏 、 品为最高境 文学 、 绘 画、 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综合 一体 。诗歌 界 , 使人寄情 山水 , 孤傲 出世 , 心游 物外不禁境 由心生 , 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载体 ,研究 中国古典 园林 必 营造 出 自己心 中的一种悠然 自 得 与物化相侔 的哲理境
中 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与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与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湛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生活和美的深刻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富有诗意的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其对自然的模仿和提炼上。
园林设计师们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将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微缩于园林之中。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营造,使园林中的山水仿佛是自然天成,而非人工雕琢。
比如,假山的堆砌模仿了真实山峰的形态和纹理,溪流的设计则展现了河流的蜿蜒曲折。
这种对自然的模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使之更具美感和韵味。
在植物配置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也有着独特的艺术手法。
园林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包括花卉、树木、竹子等。
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竹子代表着正直和谦逊,荷花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植物的搭配也十分讲究,注重色彩、形态和季节的变化。
春天有桃花、杏花绽放,夏天有荷花盛开,秋天有枫叶飘落,冬天有梅花傲雪,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亭、台、楼、阁、轩、榭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的布局和造型往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相互映衬。
比如,亭一般建在山水之间,供人休憩观赏;楼阁则高耸于园林之中,可俯瞰全园景色。
建筑的装饰也十分精美,门窗上的雕花、屋檐下的彩画,都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也充满了艺术特色。
园林常常采用曲折迂回的路径,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效果。
通过巧妙的遮挡和引导,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园林中的空间划分也十分灵活,有开阔的广场,也有狭窄的小巷;有幽静的庭院,也有热闹的水榭。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
苏州园林拙政园的介绍文档标题:苏州园林瑰宝——拙政园一、引言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它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由官僚王献臣所建,初名“拙政”,寓有“归隐田园,拙于政务”之意,充分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淡泊明志、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二、园林布局与特色拙政园占地面积约5.2公顷,以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以水景为主,东部以山景取胜,西部则以田园风光见长,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
中部景区以远香堂为中心,四周环绕着荷花池,亭台楼阁依水而筑,通过借景手法将园内景色与园外的北寺塔相融合,形成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
其中,“小飞虹”、“枇杷园”、“留听阁”等景点均富有诗意,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度成就。
东部景区以“秫香馆”为核心,山石嶙峋,竹木葱郁,营造出一种深邃静谧的氛围。
西部景区则以田园野趣为特点,稻香村、塔影亭等景点更显自然质朴之美。
三、文化价值拙政园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其四季皆宜的景观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尚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外,拙政园还承载了众多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结语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韵味和东方美学的魅力。
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传递着文化的温度,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智慧。
[初中美术课件]诗情画意
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 景、障景
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1、 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 等)。 2、 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 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如月到风来亭、 与谁同坐轩)。 4、 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5、 我们通过游赏,感受到了匾额中的诗词与书法, 也体会到了建筑与植物的象征意义。苏州园林的人文美 蕴含在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 物比德中。
• 今天我们欣赏了苏州园林的三个美,其实 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早已融入园林的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它蕴含着园主 人的情思、理想和追求。也体现着我们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和我们的书法、绘 画、诗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我们在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是要有所准 备的。这样你才能在欣赏园林的时候获得 最高境界——意境之美(诗情画意)。
林
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
的拙政园、留国、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等。
•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
所在,一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
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扩,所以秀
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
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
类型
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
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
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
中国三大园林
总的来说,中国三大园林各具 特色,拙政园展现了江南园林 的柔美和细腻;颐和园则展现 了皇家园林的宏伟壮观和富丽 堂皇;而承德避暑山庄则是一 个融合南北、集大成的园林杰 作。这三大园林不仅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THANKS 感谢恩师
拙政园的布局精巧,每一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 美感。例如,"芙蓉榭"是园中的一处建筑,它建在水 边,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让人感到清新自然。又 如"留听阁",是园中的一处楼阁,它立于水上,让人 仿佛置身于云端,俯瞰整个园林的美景
第2部分
颐和园
6
颐和园
第3部分
承德避暑山庄
8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 市双桥区,是清朝皇帝在夏季 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个园林 占地面积达564万平方米,拥 有湖泊、山峦、建筑、古树等 丰富的自然资源
承德避暑山庄的布局典雅有度,
以湖泊为中心,环湖而建的各 个景点各有特色。例如,"万 树园"是一片大型的草坪,上 面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卉;" 乾隆花园"是皇帝的私人花园, 里面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如 "玉白菜池"、"岁寒三友"等; "松鹤斋"是一处以松鹤为主题
的建筑,寓意长寿吉祥
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集园林艺 术之大成的杰作,它不仅展示 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 也融合了南北方的园林特点。 在这个园林中漫步,可以感受 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 自然景观的优美
中国三大园林
-
目录
CONTENTS
1
拙政园
2
颐和园
3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课堂
2020/4/23
12
2020/4/23
?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 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 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13
? (三)破。水面很小时, 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 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 横、犬牙交错,并植配 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 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 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 的审美感觉。
《中国建筑艺术史》课题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 的意境之美
前言
? “诗意”——是诗思?是诗情?是诗的内容?还是像诗里 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诗意中无论是思想、内容、美感都重在意境,而意境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想要研究中国古典园 林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与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从而形 成“诗情画意”的独特意境之美的。
2020/4/23
11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 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 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 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 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 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 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 的视角印象。
2020/4/23
9
2020/4/23
10
? 二、理池
?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 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 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 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自然式
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 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山水园林的名词解释
山水园林的名词解释山水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重要类型,结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景观,创造出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
在山水园林中,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植物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极富艺术感和诗意的空间。
一、意境营造山水园林首要的目标是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通过景观元素的精心选择和布置,山水园林能够表现出自然山水的韵味和美景,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山水园林中,可以看到山峦起伏、水波荡漾、花木繁盛,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
其次,山水园林力求表现出自然山水中的诗意和哲学意味。
通过景观元素的精心选择和组合,园林设计师能够创造出富有意蕴的景观,让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文化底蕴。
例如,山水园林中常常会用有意境的景石来点缀,这些景石可以象征山川、云雨等自然元素,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景观布局山水园林的景观布局是整个园林设计的核心。
在山水园林中,往往通过构建山峦、蜿蜒小径、曲水泉池等景观元素,来再现自然山水的景致。
这些景观元素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一个个画框,使人在这个空间里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变化。
景观布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借景。
在山水园林中,设计师会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创造性的建筑来突出背景景观,以起到衬托和突出的效果。
这样一来,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远处的美景,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和延展性。
三、建筑艺术在山水园林的设计中,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中的建筑物不仅是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体现文化传承和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
园林中的建筑包括亭、阁、楼、庙等,这些建筑物的设计通常借鉴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价值。
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造型都会根据园林整体的风格和意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以达到与自然山水相契合的效果。
四、植物与园林植物是山水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自然山水和人工景观的纽带。
在山水园林中,各种植物被种植在适当的位置,与景观元素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美妙的环境。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巧妙的布局,以及精巧的建筑技艺而享誉世界。
其建造历史悠久,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被誉为“园林中的诗意”、“人间仙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建造原则以及艺术价值。
一、苏州园林的特点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精致精巧而著称,它们通常由小面积的区域组成,却能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样、错落有致的景观。
苏州园林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苏州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们在园林规划中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让园林成为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其次,苏州园林注重空间层次的营造。
通过合理的布局及建筑构筑物的设置,苏州园林将大自然引入园林内部,使得游客在欣赏园林景观时可以体会到山水相依的自然美。
再次,苏州园林规划注重气氛的营造。
园林内的别致山水、摇曳的柳枝、流转的湖光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和而宜人的气氛,让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最后,苏州园林注重细节的雕琢。
从园林整体规划到每个微小的摆设,设计师都花费了大量心血,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
不论是假山、廊桥、亭台楼榭还是壁画、石雕、盆景,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设计师们的用心与精湛技艺。
二、苏州园林的建造原则苏州园林的建造离不开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得以贯彻。
首先,苏州园林注重“居于其中”。
设计师们善于利用自然环境,使园林内的建筑与外部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自然、舒适的感受。
园林的主人和游客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共享着大自然的美妙。
其次,苏州园林注重“动静相宜”。
苏州园林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为进门迎宾之地,后部多为花园等观赏区域,双重的布局使得园林内部景观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既有亭台楼阁的喧嚣,又有荷花池塘的宁静。
再次,苏州园林注重“形体构思”。
苏州园林讲究形式寓意,包括庭园形式、景点布局、建筑造型等。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在中国江南的一隅,苏州,这座古老而温婉的城市里,藏着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古典园林——拙政园。
它不仅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更是苏州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其精美的园林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一、东部区域拙政园的东部区域,兰雪堂以其端庄典雅的姿态,成为了东部的重要景点。
兰雪堂四周,绿树成荫,鲜花似锦,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堂前,一方碧绿的池塘,清澈见底,几只悠闲的鸭子在水中嬉戏,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缀云峰是一座以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独具特色,形态各异。
石缝间,几抹青苔悄然生长,为这座假山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整个东部区域尽收眼底,一片明快开朗。
山脚下,一条小径蜿蜒曲折,通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芙蓉榭静静地伫立在水中,这是一座方形歇山顶临水建筑,四周被碧绿的荷叶和粉嫩的荷花环绕,风景宜人。
夏日里,荷花竞相绽放,香气扑鼻,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坐在芙蓉榭内,品一壶香茗,赏一池荷花,听一曲悠扬的古筝,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二、中部区域中部区域这里,远香堂以其荷花为主题,成为了拙政园的主景区。
步入堂内,一股淡淡的荷香扑鼻而来,令人陶醉。
堂前,一方广阔的池塘,荷花亭亭玉立,宛如仙子下凡,翩翩起舞。
微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随风摆动,仿佛在为游客们演绎着一场精彩的舞蹈。
在远香堂的东南角,一座船形楼阁凌波荡漾,这便是香洲。
香洲是拙政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让人赞叹不已。
登上香洲,只见四周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海洋之中。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小飞虹是一座横跨水上的廊桥,造型优美,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水面。
走在小飞虹上,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耳边是清脆的鸟鸣,仿佛步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桥的两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为这座廊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三、西部区域卅六鸳鸯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西部区域的主体建筑。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一、杜甫草堂的简介二、杜甫草堂园林特色中国园林往往注重展示某种内涵。
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境交融。
杜甫草堂的园林艺术,以其特殊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匾联题咏所形成的诗情境界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既有杜甫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有园林造景所形成的魅力,两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极具特色。
(一)建筑布局――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杜甫草堂园林建筑有机地结合了民居与祠宇的特点,既体现出纪念性园林的庄重肃穆,又不失诗圣故居的清幽淡雅。
结构上风格各异,以小巧雅致见长,移步换景;色彩上青砖素瓦,粉墙丹柱;建筑风格上接近民居,穿斗木构,质朴自然;空间处理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角度借景,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草堂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变,有厅,堂,台,亭,楼,槛,轩,祠,廊等。
草堂主体建筑在空间上形成“照壁――正门――大廨与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的格局,既打破了固有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纪念性祠堂的单调刻板,同时增加了景深的层次。
照壁作为序景,在草堂建筑群与郊野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和含蓄感。
正门设计简洁素雅,大廨建筑均衡稳重,以左右月洞门与东,西两侧的'回廊连接,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
穿过大廨到达整个建筑群体量最大的主厅诗史堂,诗史堂打破了“序景――起景――高潮――结景”这种传统园林布局手法,并不作为整个建筑群的高潮,而是作为过渡空间,由此更好地推动高潮即工部祠的到来。
经柴门之后便最终到达整个建筑的高潮工部祠,由于高潮后移至中轴线末端,因此结景的营造也相当精妙,通过空间的呼应与视线的渗透,形成一个中心院落,三个结景点即碑亭,茅屋,水槛的总体格局。
整个布局严整,左右对称,庄严而不失稳重,体现出传统祠堂园林的特色。
碑亭,茅屋和水槛构成了草堂的三个重要的景致,与主题建筑遥相呼应。
工部祠及其东西两侧的水竹居和恰受航轩构成一对称院落,工部祠往东可观古楠掩映下拙朴厚重的少陵碑亭,向南则遥望诗圣的茅屋故居,向西则借竹影中若隐若现的水槛,巧妙地构成空间上的借景对景,构图上的均衡,让人自然地从纪念杜甫的肃穆环境中,过渡到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中,手法自然不露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的中国园林
山野村夫
我在《环境艺术与艺术环境》中说了,中国古典园林可当之无愧地理直气壮地称之为艺术环境。
然而,艺术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尽管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最终还是到达不了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无尽止的目标。
假如真有标准的、完美的艺术品,就不会周而复始地一代代地无端生出许多艺术家来,因为人们只需不断地复制这件标准的、完美的艺术品就行了,何需这些艺术家们煞费苦心地去白白浪费许多时间与精力!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在我们今天看来,中国园林虽说可称之为艺术环境,却也不例外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的完美统一,但却忽略了人类自身的能力与自我表现,缺少了西方人镇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宣言与霸气;尽管中国人遵循孔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但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们因走不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故不可能尽善尽美地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如:谈到山水,人们习惯把它与“风水”联系起来,从而捆绑自己,无法施展;因中国人感性多于理性,如:面对一块太湖石,他们会吟出一大堆像“骨耸云岩瘦,风穿玉窦空”等等之类的诗句来,并以此自我陶醉自我炫耀,正是这种追求意境的享乐的心理驱使,因而他们只注意园林艺术中的趣味性,却忽略了某些应有的实用性与功能性如泳池等;还有,中国人太注重传统及权威,因而在雕塑艺术上几乎千篇一律地尽是龙凤狮虎及鬼神之类地落于俗套。
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不足,仅代表我的一家之言。
其实,有些不足之处也正是它的亮点——正因为中国园林里没有西方人镇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霸气,使得游园的人能够在有限的人为空间里感悟到无限的宇宙空间,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就是这个意思,能让人通过眼前的景物徒然生出许多联想许多情感来;因感性多于理性,趣味性多于功能性,使得中国园林较西方园林更能使人深刻地感悟自然,直接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从而获得身心愉悦;至于雕塑艺术的雷同,即更能代表并体现民族特色,突显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经常说,在中国园林里,园林与诗词歌赋及绘画艺术是相关联的,它们的共同点是情与景的统一。
这与西方园林有着根本的差异。
西方园林中多见于天人不一的情与景的相互对立,而中国园林即通过亭台楼阁景墙园门漏窗假山水池园路等等一系列人文景观,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合理地布置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利用声影光香等虚景,使游人于有限中充分体味无限,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等等深刻的哲理。
诗歌、绘画的意境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的构成,而园林的意境是由实物
构成的。
中国园林正是通过这种构成,使游客能在眼前有限的物象里仿佛接触到了外界的大自然,从而丰富了人们视觉以外的美感享受。
如园林中常见的亭的运用,苏轼有诗曰:“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戴醇士:“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张宣:“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袁枚在描写“飞泉亭”以外的水声松声鸟声与吟咏声并奏时的“天籁人籁合同而化”等等。
这些诗句说明,亭是实物,但亭的特点是空,空是虚,即有气的流动,用老子的美学思想来解释——因“道”而生“气”,因“气”而生“象”,因有了气的流动,就能吸收和聚集无限空间的景色给人以丰富的感受。
构成中国园林艺术的这些亭台楼阁等实物,除了它们本身的审美价值以外,它们最大的价值还在于扩大空间,创造意境,使人产生一种富于哲理的感受。
如王羲之《兰亭序》中所写亭子予人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日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通过对亭的视觉感应所产生的感性的意境美感。
通过对这种感性的领悟,使他联想出一种理性的深刻的哲理的人生感和历史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在写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油。
”等一系列对滕王阁的感性的视觉美感后,紧接着,他从中产生了联想,认为在这种意境的美感里,包含了一种深刻哲学道理:“天高地廻,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这种对岳阳楼的感性的意境美感的认知,最后得以升华,变成了理性的哲理的深刻的历史感与人生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通过实物的组合,空间的划分等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意境,最终可使人生出这种艺术意境以外的某种深刻的哲理的感受来——这就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独特的表现。
这种表现,是符合中国民族美感特点的——中国园林是溶合中国民族文化与中国民族审美情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
刚才提到的分景、隔景、借景,这些表现手法在园林中的运用,也都是为组织空间,扩大空间,创造艺术意境服务的。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使观赏者通过感观,在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趣味多样化,从而利用观赏者的视觉差,从感觉上认为空间的容量增大了。
借景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达到无限的空间享受。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是借景的一例。
《园治》中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
”玉泉山的塔,
好像颐和园的一部分,等等。
像这种借景的例子在中国园林里非常普遍。
在中国园林里,除分景、隔景、借景外,还有框景、镜景、映景等。
利用门洞漏窗框景;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因处境逼仄,挂一面大镜子,将对面的假山和螺鬓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这是镜借,也就是镜景;在园中凿筑水池,倒映周边景色,这是映景,也叫映借。
前面所说的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在中国园林里运用得最为广泛。
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此为虚中有实;沿墙设门而实则不通处,映以竹石芭蕉,此为实中有虚。
总之,中国园林中亭台楼阁、套室回廊,磊石叠山、造势筑池,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曲折迂回、步移景迁,分、隔、借景等一切手法,都是为了营造一种物我交融的艺术意境,使人在欣赏丰富的美的感受之余,更能悟出某种感性认知以外的深层次的诗意的哲理的感受。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园林艺术中存在的不足,你反而会觉得这些不足中包含着某些深刻的含义。
跟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因追求自然道化自然,因而少了西方人的霸气。
其实,这与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中国人含蓄,刚才说了,他们造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物我交融的艺术意境,而不是赤裸裸的宣言!他们尊重自然,他们也可创造自然,但他们不愿像愚公那样去破坏自然;他们情愿去感悟自然领略自然欣赏自然赞美自然亲近分享自然!就拿西湖来说吧,在1000多年前,出于防御、供水和农业的目的,人们有意识地决定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这里在改造过后最终竟变成了一个美丽且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
中国人的这种对大自然的改造,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的改造,是一种美化性的改造,西湖的例子可以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文化是充满诗意的文化,中国艺术是充满诗意的艺术,中国的园林艺术也同样是充满诗意的。
这与理性多于感性,重实用不重意境的西方人相比较,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种诗意的人造环境里,道化自然是作为主题思想出现的。
然而,这种“道化自然”中的“自然”,已非大自然中的“自然”,这种自然是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提炼过的舍其糟糠取其精华后的大自然中最有欣赏价值最富诗意的“自然”。
呈现在游客面前的不只是大自然中某处的复制品!其实在大自然中,人们并不觉得处处都是美的,而只是感觉到“某一处很美”,但这“某一处”也不是绝对的美,只能说是“某一处的某些方面”很美。
中国园林正是这种“某一处的某些方面”的组合。
就拿假山来说吧。
不可否认,假山是仿大自然中的真山而做的,也就是说,它的前身是大自然中的真山。
然大自然中的真山,从大方面来看可分南山北山,
南山多妩媚,似女人,北山多雄伟,像男人;从小方向看那就更是杂乱,有泰山黄山庐山昆山有拔地而起直指苍天有绵延千里雄挡一面等等等等。
但中国人在制作假山时,是不能去把某一处的某一座真山复制过来的,他们制作出来的假山,有南山的妩媚,也有北山的雄伟,有秀美也有壮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反映出大自然的美感来;因为在他们眼里,假山已不再是视觉中的假山,而是对大自然中真山的赞美诗!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的交流,是极富艺术美感与哲理的人文景观,是诗意的园林,是立体的画卷,是思想的结晶!是“天籁人籁合同而化”!。